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调查报告
  • 调研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工作报告
  • 自查报告
  • 百花范文网 > 报告 > 调查报告 > 浅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浅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时间:2020-04-10 07:55:50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摘要: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起着统率社会价值理念、社会价值尺度的核心和灵魂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又是发挥高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坚定他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构建 大学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吸收全国各方面意见,在广泛共识的基础上,用24个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按照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的解读,这个概括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概括,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同时代的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不同的,并且带着浓厚的时代烙印。当今我国大学生以90后为主体,他们渴望自由、个性张扬、思想开放,时刻愿意接受新兴事物。他们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能否正确把握住主流意识形态,牢固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工作,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又继续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并将作为公民行动和思想的基本准则”。十八又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养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提出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追求,为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现状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良好,价值取向健康向上,政治态度鲜明,能较好体现时代特征,但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追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多种价值观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在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传统价值与西方价值的对立统一中俳徊,在多元的价值观选择中游弋。这种多元的社会思潮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一)政治观念逐渐弱化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世界各国不但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等方面加强了对话与合作,而且在文化领域尤其是在社会思潮方面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深刻。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从未放松过对我国的文化渗透,尤其是通过大众文化如电影、商品、书籍等进行文化产品的倾销,公开或隐蔽地推销其社会政治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这些思潮在校园广泛传播,青年大学生因为心智不成熟、对历史不了解和缺乏判断力等原因,致使其理想信念淡薄,严重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性地位。   

        (二)爱国主义精神被消解  

    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是尤为重要的,它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环节。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处在形成阶段,他们愿意接受新兴事物,这些优点有时会变成不利条件。在当今高校大学生群体中间,部分学生存在崇洋媚外的情况,对外国的东西盲目崇拜,总是拿国外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来评价中国的一些现实的情况,而在评价的过程中并没有看到近年来我国取得的重要发展成就,无形中放大了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给个别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利用国内的民族关系中的问题挑唆和制造民族矛盾,极力煽动民族分离,鼓吹西藏独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影响着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遭怀疑  

    近年来,中国一直处于稳定而快速的发展状态。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几十年发生的变化令西方惊叹: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飞速提升,国家呈现出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气象。广大人民群众分享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道路、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如贫富分化、贪污腐败、分配失衡、城乡差异等。这些现象原本是任何类型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的个别问题,由于大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和阅历的不足,加之缺乏有效的影响,进而混淆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否定共产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陷入迷茫。  

        (四)道德荣辱观念被混淆和遗弃  

        社会舆论时一个时代社会风气和文化潮流的风向标,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和引导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信仰建设和伦理道德教育出现一定程度的缺失,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乘虚而入,占据人们头脑,指导人们行为。尤其是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宣传报道一夜成名和迅速暴富的选秀娱乐节目,致使很多大学生产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甚至幻想一夜暴富等等,这些媒体并没有承担起应担当的社会责任,他们很少宣传社会道德和传统美德,以及正确的价值观。青年大学生区分不清楚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对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判断不清,购买苹果系列具有垄断性质的产品也成为了一种时尚,诚信缺失,文明沦落,荣辱观念被混淆甚至被遗弃实在令人担忧。  

    三、构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路径探讨  

        (一)发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主阵地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它在高校思想理论教育中起主渠道的作用,所以高校应当加大实施新课程的力度。1、与时俱进、内容创新。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比较快,首先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要敢于突破教材,以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为例,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中去;
    其次是重点突出,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炼其精髓,将核心内容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潜移默化入学生心中;
    最后是内容上具有针对性,针对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与之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比如说学生成长成才、就业问题,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分析,找到适合其自己的道路,使广大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理论魅力。2、在教学方法上得创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可以采用组织学生观看最新的解读内容,尤其是“动画”、“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颖形式更利于接受。3、加强党校活动的开展。党校是培养学生骨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要坚持有组织的党校活动的开展,组织各种形式的学生培训班,坚持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核心,着眼于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素养。通过各种时事政治报告会,吸纳更多积极分子参加,以开拓学生的政治视野,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广大积极分子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者。  

        (二)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很好发挥大学生思想活跃和综合素质强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竞赛,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受到熏陶,使无形的价值理念得以具体化、直观化。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团队精神与人际关系,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具体为:一是重视学校历史传统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利用校园网络,广播等媒体加强宣传力度,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历史传统,使其受到教育。二是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制定严格的校规校纪,规范制约学生的行为,如有违反者,严格按规定处理,绝不留情。这就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其中,使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受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只有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才能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更有效。  

        (三)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教育中,充分发挥社会生活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价值认知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高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只有选择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又适合自身特点的价值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将社会的要求内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实现社会化,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提升道德境界,在此基础上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因此,高校应该重视社会实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大学生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红色旅游”、生产实践等等。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优良的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促使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早日形成。  

    (四)强化网络背景下对大学生的引导  

    我国互联网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从2G到4G只用了短短几年,对于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趋利避害,相关部门要加大网络监管,避免非法网络内容的传播,同时不断强化对大学生的引导教育,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时行动的先导,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网络上存在很多毒瘤信息侵害大学生的思想,这就需要不断强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    

    总而言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构建是一个艰巨的工作过程,培养他们在意识形态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真心实意地拥护党和政府,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立正确的荣辱观,是高校和社会的神圣使命和职责。为了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倾注更多的心血和工作热情,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关热词搜索: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