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调查报告
  • 调研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工作报告
  • 自查报告
  • 百花范文网 > 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浅谈扶贫开发工作困难与思路对策] 思路对策

    [浅谈扶贫开发工作困难与思路对策] 思路对策

    时间:2020-04-07 07:32:18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一、 扶贫工作回顾  

    (一)取得的成效  

    2008-2011年,全市共投入各项扶贫资金58287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246.5万元,信贷扶贫资金11235.5万元,整合其它资金和农民自筹资金43805万元。预计2012年全市投入各项扶贫资金22526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356万元,信贷扶贫资金3190万元,整合其它资金和农民自筹资金17980万元。  

    1、贫困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3029元增加到2011年的3977元,增加948元,增长31%。预计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75元,比2007年增幅46%。2008年,全年净减少贫困人口0.41万人;
    2009年国家提高贫困标准后,到2011年,净减少贫困人口1.6万人;
    预计2012年净减少贫困人口1.8万人(按2300元的新贫困标准线)。  

    2、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坚持基础先行,加快完善贫困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积极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2008年—2011年,共计解决饮水困难人口2.58万人,修建通乡公路244公里、通村公路659公里,完成农网改造345个村,新修、整修水渠162千米,整修山塘275口,维修水库、堤坝11处。贫困地区和贫困村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增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3、农民素质有所提升。2008年—2011年底,我办实施“雨露计划”共培训1610人次,推荐就业1382人次,年直接实现劳务收入4655万元;
    带动转移1.2万人次,实现劳务经济收入1.5亿元。举办种养加实用技术培训50期,培训种养技术人员近1万人。贫困地区农民素质有了较大提升,充分发挥了扶贫培训的“造血”功能,切实提高了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4、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编制。一是认真组织宣传学习。形成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资料汇编》,会同发改局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和乡镇学习研读政策,深入领会精神,在全市形成了合力扶贫攻坚的良好氛围。二是做实做好前期工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市政协主席任顾问,市长任组长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协调领导小组;
    召开了全市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会议;
    会同发改局加强督促、协调相关行业部门与上级进行工作对接,为多立项目、多争资金、科学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编制规划工作。我市已与省社会科学院进行了多次汇报和对接,并及时提供了相关资料。省社科院在我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正在组织规划编制,预计在10月份报省政府审批。  

    5、科学发展能力增强。坚持扶贫开发与发展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相结合,提高了贫困人口综合素质;
    坚持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结合,提高了群众生活和保障水平;
    坚持把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促进了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扶贫工作“综合开发、科学发展”的效应初步显现。  

    (二)2012年工作情况  

    1、整村推进。2012年,我市共推进22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其中国定村4个,省定村18个。截至目前为止,22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已全面启动实施,共整合相关资金1887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投入455万元,国定贫困村年村平投入67.5万元,省定贫困村年村平投入10.3万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共硬化村级公路27 公里,新修、拓宽公路52公里,整修村组公路15公里,修建蓄水池3个,铺设饮水管道2.5千米,兴建饮水工程8处,整修山塘15口,新修、改造水渠15千米。扶持特色优势产业,新建、低改油茶林500亩,开发苦桔、玉竹、金银花、迷迭香等中药材1200亩。扶持社会事业建设,建设村级活动中心12 处,新建村级垃圾集中堆放处10处。  

    2、项目开发储备。我办以我市纳入武陵山片区规划县(市)为契机,在全面摸底建立全市扶贫开发项目库的同时,积极与上级部门主动对接。目前,正在争取“雨露计划”试点县(市)、三黑产业(黑牛、黑猪、黑茶)、2013—2015年五个重点产业(软籽石榴、油茶、优质大米、中药材、湘中黑牛),共申报财政扶贫资金6900万元。并按省里统一部署,力争有一个全省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和两个农村专业合作社纳入全省产业扶持范围。  

    3、“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全年目标任务12500人。目前,已完成识别对象3353户,12500人,识别登记率100%;
    启动扶持项目3353个,项目启动率100%;
    完成扶持项目30177个,竣工率90%;
    完成录入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3353户,12500人,落实帮扶资金500万元。  

    4、“雨露计划”培训工作。2012年,“雨露计划”目标任务185人,实际完成567人,其中以往在读学员394人,新培训学员172人,其中村干培训17人、科技骨干培训26人。制定了《市2012年度“雨露计划”实施方案》,并到各基地院校核对培训学员两次,保证帮扶资金直接落实到各学员账户,并可望成为全国“雨露计划”试点县(市)之一。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1、以整村推进为抓手,推进项目建设。坚持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平台,建立资金捆绑使用机制,整合各种涉农资金,集中用于贫困地区项目建设。2008-2010年,共实施两轮50个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农民纯收入人均增加390元,粮食产量人均增加37公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人均达到1.2亩,养殖大牲畜人均达到1.3头,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达到3000元,贫困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2011年—2012年,启动“十二五”第一轮22个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农民纯收入人均增加360元,粮食产量人均增加60公斤。  

    2、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瞄准贫困群体。始终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摆在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几年来,连续实施扶贫建房、扶贫培训、村企共建、扶贫助残、帮扶到户等项目,切实为群众为实事、办好事。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分别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40万元、393万元、500万元,直接帮扶贫困对象6000人、9825人、12500人。根据每个贫困户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针对性地制定各种帮扶措施;
    同时结合全市产业布局,引导贫困农户主动对接,重点培育投入较低、周期较短、见效较快的种养项目,取得了实效。  

    3、以产业化扶贫为依托,促进自我发展。开发式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的基本原则之一,即通过项目扶持,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自我发展。几年来,我市加大对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如天华牧业实施 “金牛扶贫工程”,共辐射7个乡镇、近6000户农户,发展养牛1.5万头。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娄底市同星突尼斯软籽石榴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为作为示范带动,开发软籽石榴3万余亩,覆盖58个贫困村、2.32万贫困农户。景龙食品公司以订单收购、免费技术服务的形式,带动农户5800多户,种植蔬菜、红薯、药材8000多亩。桃子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2011年底入会社员达569户,入会土地1800亩,年产值达到9200万元,社员人均纯收入达到5200元。  

    4、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形成扶贫合力。一是落实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成立由市长担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乡镇办事处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扶贫工作责任制,逐级分解扶贫任务,明确工作责任。二是建立健全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帐制、扶贫资金公示公告制、工程项目检查验收制等,强化对扶贫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三是坚持扶贫开发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同步安排、同步考核,推进党政机关定点扶贫;
    引导各行各业、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等参与扶贫,努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  

    二、 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困难  

    (一)贫困人口总体规模仍然很大,分布较广,扶持任务繁重国家提高贫困标准后,我市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为34.16万人(国家统计局农调队数据),占农业人口的34.5%。其中,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户占4%,在1000-1800元的户占9%,在1800-2300元的户占13%。贫困人口规模大、分布广,扶贫的任务重、难度大。  

    (二)贫困地区农民生活水平仍然较低。我市贫困农民的主要增收渠道是发展产业和外出务工。由于农业产业脆弱、劳务输出局限,贫困人口的收入层次低、总量小、增长慢,几年来,虽然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幅达到10%左右,但到2011年底仍只相当于全国水平的98%、全省水平的70%。而且由于我市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贫富差距大,大部分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和生活状况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贫困山区基础条件仍然十分滞后。通过前十年的扶贫开发,得到帮扶的村基础条件有所改善。但由于我市地处湘中娄邵干旱走廊,干旱性天气多,大部分贫困村自然环境恶劣,水、路、电等基础设施严重老化。到2011年底,全市尚有232个行政村、4520个自然村不通水泥(沥青)公路,80个行政村、819个自然村未完成农网改造,1475个自然村不通电视广播,12.6万户饮水困难,石漠化面积达 45599公顷 。  

    (四)市乡两级财政运转仍然困难。近年来,我市财政收入结构日趋合理,质量明显提高。但由于经济底子薄,历史欠帐多,特别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我市大批国有企业、军工企业改制、转型,税源急剧萎缩,市乡可用财力严重不足,难以对全市贫困人口提供全方位的财力保障。目前,市财政负债5个亿以上,全市乡镇平均负债3000万元以上,个别乡镇负债近1亿元,村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全市消债减负压力巨大,严重制约着扶贫工作的发展。  

    (五)人员编制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心下,我办编制数增加到了8名,但我办现有在职人员10名,由于编制受限,一名同志仍未办理好调动手续,工作任务越来越重的社会扶贫股也因人员不够一直无法启动。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尤其是我市纳入武陵山片区规划县(市)后,各项工作千头万绪,起点更高、平台更大,亟需引进年轻、专业和综合素质强的人员,请求市委、市政府予以重点考虑,增加我办编制,调配专业人员。  

    三、今后扶贫工作打算  

    2013-2017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是: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着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着力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
    着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扶贫开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工作目标:按照中央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到201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10%,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按照现行2300元的标准,力争减少贫困人口70%以上(按省定测算到贫困人口数)。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其中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减少贫困人口3万人。  

    重点工作:一是以项目建设为依托,推进片区扶贫攻坚工作。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思路,着力加大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事业建设等项目建设。二是以改善民生为抓手,扎实做好专项扶贫工作。做好扶贫到户、整村推进、雨露计划、产业扶贫等工作,保障和改善贫困地区民生。三是以整合力量为重点,着力开展社会扶贫工作。继续加大党政机关对口帮扶力度,发挥典型示范效应;
    引导社会团体、私营企业、个人在帮困、助学、产业开发等领域发挥作用,发动社会资金投入扶贫开发;
    争取世界银行贷款、日元贷款等外资扶贫投入,形成扶贫合力。  

    主要措施:一是加强工作对接,用好用活政策。深入调研,广开思路,因地制宜,加强衔接,把上级好的政策思路贯彻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将政策优势转化成发展成果。二是创新机制体制,提升工作水平。探索建立扶贫瞄准、投入保障、帮扶到户、生态共赢等机制,加强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水平。三是强化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障。稳定和加强扶贫机构,加强人员配备,促进扶贫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尤其是加强乡镇一级扶贫队伍建设,逐步实现每个乡镇都设立扶贫工作站,配备扶贫专干。  

       

    相关热词搜索: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