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文秘知识
  • 条据书信
  • 行政公文
  • 党团范文
  • 演讲稿
  • 自我鉴定
  • 合同范文
  • 策划书
  • 百花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合同范文 >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教师版)|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教师版)|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0-03-21 12:34:50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泰兴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年秋学期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礼记》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与 的人交往,经常是清且淡;
    如同作画 淡雅,才能耐看。但写文章,却要 ,一波三折;
    正如人们游览名山,多爱它的嵯峨多姿, 变化莫测。

    A.情投意合 清澈 跌宕起伏 B.志趣相投 清澈 此起彼伏 C.情投意合 清新 此起彼伏 D.志趣相投 清新 跌宕起伏 1.D 2. 对下列诗句所用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王维《使至塞上》)——借代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夸张 C.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望湖楼醉书》)——比喻 D.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比拟 2.A(比喻,征蓬、归雁是比喻)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此次的论文集中撤稿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学术环境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力度都需要进一步改善。

    B. 地方行政部门这种怕麻烦、不担当的姿态,不仅会影响地方经济健康发展,而且会破坏当地企业正常的经营环境。

    C.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国内取得高票房的原因,是由于影片中表现出的东方式的情感和价值观,拉近了与中国观众的距离。

    D. 数据显示,我国数字阅读用户已超过3亿,其中付费用户比免费用户的黏性更强,呈现阅读频率更高、阅读时间更长的特征。

    3 D 4.除夕那天,父亲让李明贴对联,依次贴在厨房、书房、卧室三处,下列对联对应正确且符合贴对联要求的一组是(  )(3分)   ①粒米皆从辛苦得,寸薪不是等闲来  ②厨中妙手调美味,只凭巧手煮清羹  ③汉石周金鸿文永宝,林风山月雅兴长留  ④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  ⑤菱花光映纱窗晓,杨柳春风拥画图  ⑥窗前草色侵吟席,帘外花香入睡轩   A.②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①③⑤ 答案:C(②是写厨房,但上下联不对仗。④不是写书房的对联,是用在客厅的对联。⑤是写卧室的,但上下联不对仗)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在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史上,孟浩然可谓名家。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形象和经历代表着那个时代许多士人的共同命运和文化心态。

    ①隐逸情结使他倾向于后者  ②他承先启后的诗歌创作丰富了中国诗歌的美学天地  ③然而乡野诗人的身份和都城生活经历的特殊人生使他的隐逸具有不同于传统隐逸诗人的文化内涵    ④在魏阙与山林的传统知识分子生存之路的抉择中  ⑤在他身上集中体现着盛唐思想领域中的儒、道、侠并存的思想风貌 ⑥他的出现使盛唐诗歌的天空出现了一颗璀璨的明星   A.③①④⑥⑤②             B.⑥④⑤②①③   C.⑥⑤④①③②          D.③④⑤①②⑥  5.C(解答该题,要认真阅读所给句子,明确其主要内容:所给句子主要写孟浩然的历史地位、隐逸情结和其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可知,⑥⑤为一层,④①③为一层,②为一层,再根据句子的逻辑关系确定每一层次句子的排序。最后可从三组间的逻辑关系出发, 确定答案为A项。) 二、阅读下文,完成6—9题(17分)。

    (甲)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乙)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明世,进士为令无迁卒者,名为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太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触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洞然:宽敞的样子 B.九岁能属文 属文:写文章 C.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 不行:不执行 D.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 原本:以……为本 6、(3分)A(明亮的样子) 7、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 例: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A.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而刘夙婴疾病 D.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7、(3分)C 例句:被动句;
    A.宾语前置句;
    B.被动句;
    C.判断句;
    D.判断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甲文第一段写对项脊轩的整修和自己在轩中自由自在的生活情形,表现了对项脊轩的喜爱和对这种生活的喜悦心情。

    B.甲文补叙的内容,重点表现少年夫妻相依相爱的情状和与妻子共同的生活情趣,也是意在突出自己喜悦的心情。

    C.乙文写归有光八次考进士不中,后来虽然考中进士,做了县令,但由于为人正直,不媚上司,被明升暗降,遭受重抑。

    D.归有光的散文创作,继承了史传散文经典的传统,成绩巨大,就连他曾经排斥反对过的当时文坛领袖王世贞也对他赞赏有加。[来源:学#科#网Z#X#X#K] 8、(3分)B(追忆过去,表达对妻子的怀念,抒发的是悲痛的心情。) 9.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2分) _(1)(2分)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

    (2)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3分) (2)(3分)如今少卿您竟教导我要推贤进士,这恐怕和我自己的愿望相违背吧?(“乃”“剌谬”“无乃……乎”各得1分) (3)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3分) (3)(4分)每次审理案件,把妇女儿童领到案前,说着尖细的吴语,断完案,把人打发走,不写判决书。

    【参考译文】 (甲)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
    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照到阳光,太阳过了中午就已经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这里不翻译成“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安居室内,吟诵诗文,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
    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

    项脊生说:巴蜀地方有个名叫清的寡妇,她继承了丈夫留下的朱砂矿,采矿获利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筑“女怀清台”纪念她。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诸葛亮由务农出而建立勋业。当这两个人还待在不为人所知的偏僻角落时,世人又怎么能知道他们呢?我今天居住在这破旧的小屋里,却自得其乐,以为有奇景异致。如果有知道我这种境遇的人,恐怕会把我看作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吧! 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

    (乙)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人。九岁就能写文章,到二十岁,“五经”、“三史”等书全已通晓,拜本地魏校作老师。嘉靖十九年(1540)考取举人,以后考了八次进士都没有中。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读书谈道。学生常常有几百人,称他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1565),才考取进士授官长兴(今浙江湖州)知县。他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来进行治理。每次审理案件,把妇女儿童领到案前,说着尖细的吴语,断完案,把人打发走,不写判决书。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与上司有所争执,就径自照自己的意思办。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调作顺德(今属广东)通判,专管马政。明代,进士作县令没有晋升副职的。因此,调任通判名为提升实际上是很重的贬谪。隆庆四年(1570),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平素与有光交好,引荐他作南京太仆丞,掌管内阁制敕房,编撰《世宗实录》,死在任上。

    归有光作古文,以经术为本,喜欢太史公的《史记》,参透其中的神理。当时王世贞为文坛盟主,有光尽力和他分庭抗礼,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世贞心里很不痛快,但以后也对有光佩服得五体投地,给他写赞语说:“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我哪里是走的另一条路,只是自伤长久以来没有什么成就啊!”他就是这样推崇归有光。

    三、古诗词鉴赏(1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答题。

    山寺见牡丹 刘子翚① 倦游曾向洛阳城,几见芳菲照眼新。

    载酒屡穿卿相圃,傍花时值绮罗人。

    十年客路惊华发,回首中原隔战尘。

    今日寻芳意萧索,山房数朵弄残春。

    ①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早年遍游秦洛,靖康之难后,父死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人称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学。

    (1) 颈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案:(1)①年华已逝的惆怅②多年漂泊的伤感③中原战乱的忧苦④家乡故国的思念(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2)本诗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①牡丹:昔日春盛花妍,今日春暮花残;
    ②地点:昔日卿相花圃,今日异乡山房;
    ③人:昔日高朋云集,今日独自一人;
    ④兴致:昔日兴致盎然,今日意兴萧索。(6分,答对一点2分,答出3点即可) 四、名句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臣以险衅, ▲ 。

    (李密《陈情表》)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

    (李密《陈情表》) (3) ▲ ,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以见放。

    (《渔父》) (4)人固有一死, ▲ ,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5)青山隔送行, ▲ 。

    (王实甫《长亭送别》) (6) ▲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 (7) 夕阳古道无人语, 。

    (王实甫《长亭送别》) (8)子曰:
    ▲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五、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马的眼镜 莫言 吴先生为我们讲课,应该是在1984年的冬季,前后讲了十几次。他穿着一件黑色呢大衣,戴一顶黑帽子,围一条很长的酱紫色的围巾。进教室后他脱下大衣解下围巾摘下帽子,露出头上凌乱的稀疏白发,目光扫过来,有点鹰隼的感觉。他目光炯炯,有两个明显的眼袋,声音洪亮,略有戏腔,一看就知道是讲台上的老将。因为找不到当年的听课笔记,不能准确罗列他讲过的内容。只记得他第一节讲杜甫的《兵车行》。杜诗一千多首,他先讲《兵车行》,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因为我们是军队作家班。这首诗他自然是烂熟于胸,讲稿在桌,根本不动,竖行板书,行云流水——后来才知道他的书法也可称“家”的——他的课应该是非常精彩的,他为我们讲课显然也是十分用心的,但由于我们当时都发了疯似地摽劲儿写作,来听他讲课的人便日渐减少。最惨的一次,偌大的阶梯教室里,只有五个人。

    这也太不像话了,好脾气的徐怀中主任也有些不高兴了。他召集开会,对我们提出了温和的批评并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一次吴先生的课,三十五名学员来了二十多位,怀中主任带着系里的参谋干事也坐在了台下。吴先生一进教室,炯炯的目光似乎有点湿,他说:“同学们,我并不是因为吃不上饭才来给你们讲课的!”这话说得很重,许多年后,怀中主任说:“听了吴先生的话,我真是感到无地自容!”吴先生的言外之意很多,其中自然有他原本并不想来给我们讲课是徐怀中主任三顾茅庐才把他请来的意思。那一课大家都听得认真,老先生讲得自然也是情绪饱满,神采飞扬。

    吴先生讲庄子《秋水》篇那一课,就是只来了五个人那一课。那天好像还下着雪——我愿意在我的回忆中有吴先生摘下帽子抽打身上的雪花的情景。我们的阶梯教室的门正对着长长的走廊,门是两扇关不严但声响很大的弹簧门。吴先生进来后,那门就在弹簧的作用下“哐当”一声关上了。我们的阶梯教室有一百多个座位,五个听课人分散开,确实很不好看。我记得阶梯教室南侧有门有窗,外面是礼堂前的很大一片空场。因为我坐在第七排最南边的座位上,侧面便可见到窗外的风景,那天下雪的印象多半由此而来。我记得我不好意思看吴先生的脸。

    虽然只有五个人听讲,但吴先生那一课却讲得格外地昂扬,好像他是赌着气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先生朗声诵读,抑扬顿挫,双目烁烁,扫射着台下我们五个可怜虫,使我们感到自己就是目光短浅不可以语于海的井蛙、不可以语于冰的夏虫,而他就是虽万川归之而不盈、尾闾泄之而不虚,却自以为很渺小的北海。

    讲完了课,先生给我们深深鞠了一躬,收拾好讲稿,穿戴好衣帽,走了。随着弹簧门“咣当”一声巨响,我感到这老先生既可敬又可怜,而我自己,则是又可悲又可耻。

    因为当时我们手头都没有庄子的书,系里的干事便让我将《秋水》、《马蹄》这两篇文章及注解刻蜡纸油印,发给每人一份。刻蜡纸时我故意地将《马蹄》篇中“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中“月题”的注释刻成“马的眼镜”,其意大概是想借此引逗同学发笑吧,或者也是借此发泄让我刻版油印的不满。我没想到吴先生还会去看这油印的材料,但他看了。他在下一课讲完时说:“月题”,是马辔头上状如月牙、遮挡在马额头上的佩饰,不是马的眼镜。然后他又说——我感到他的目光盯着我说——“给马戴上眼镜,真是天才!”——我感到脸上发烧,也有点无地自容了。

    毕业十几年后,有一次在北大西门外遇到了吴先生,他似乎老了许多,但目光依然锐利。我说:吴先生,我是军艺文学系毕业的莫言,我听过您的课。

    他说:噢。

    我说:我听您讲庄子的《秋水》、《马蹄》,很受启发,写了一篇小说,题目叫《秋水》,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叫《马蹄》。

    他说:噢。

    我说:我曾在刻蜡纸时,故意把“月题”解释成“马的眼镜”,这事您还记得吗? 此时,正有一少妇牵着一只小狗从旁边经过,那小狗身上穿着一件鲜艳的毛线衣。吴先生突然响亮地说:
    “狗穿毛衣寻常事,马戴眼镜又何妨?”(选自《文汇报》2017年3月16日,有删节) 12.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吴先生授课的特点。(6分) 12.有针对性,内容广博;
    声音洪亮,板书漂亮;
    情绪饱满,神采飞扬;
    (每点2分) 13.我感到这老先生“既可敬又可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13.老先生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因而可敬;
    听课的学生逐渐减少、知识不受尊重,因而可怜。(每点2分) 14.我愿意在我的回忆中“有吴先生摘下帽子抽打身上的雪花的情景”,为什么?(4分) 14.突出先生的敬业认真;
    (2分)渲染了环境的清冷空旷;
    (1分)照应下文我的羞愧尴尬。

    (1分) 15.试分析两处画线句流露的不同情感。(6分) 15.第一处:对我治学不严肃、游戏学术的嘲讽;
    (2分) 第二处:对世事颠倒的戏谑与宽容,(2分)见怪不怪的无可奈何。(2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现实中的悲剧快感 凌继尧 ①冯友兰先生为西南联大撰写的校歌是一件艺术作品,当年吟唱校歌的西南联大师生是校歌所描述的悲剧事件的亲身经历者,他们吟唱校歌所体验到的那种心情正是现实中的悲剧快感。

    ②悲剧之所以能产生这种感情,因为它和崇高有密切的联系。悲剧是一种痛苦、灾难和牺牲,但是它又不让人感到沮丧和压抑。悲剧使我们接触到崇高和庄重的美,因此能唤起我们灵魂中崇高庄严的感情。它好像打开我们的心灵,在那里点燃一星隐秘而神圣的火花。悲剧自有一种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韧性精神。在吟唱西南联大校歌时,郁积的痛苦、情绪受阻的挫折感得到自然的宣泄和表现,因此会产生一种快感。

    ③悲剧具有英雄气概,然而光凭英雄气概还不能产生悲剧效果。悲剧效果必然含有怜悯和恐惧,英雄气概只是令人鼓舞而不会首先令人恐惧,它产生坚决的心情,而不产生悲愤的心情。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是在中华民族存亡继绝的危急关头发生的悲剧事件。在侵略者的铁蹄下,祖国山河破碎,哀鸿遍野,生灵涂炭。正像联大校歌所描述的那样,“九州遍洒黎元血”。人们吟唱联大校歌,会产生悲剧的怜悯。但这种怜悯不是指向外在客体的道德同情,而是一种审美同情,即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感受。

    ④除怜悯外,悲剧感中还有恐惧。这种恐惧不是日常生活中面临生命危险时的那种恐惧,也不是胆怯、懦弱的畏首畏尾。悲剧中的恐惧是一种哀伤或忧郁的情调,是一种忧患意识。悲剧中的恐惧是面对强大的邪恶力量而感到无能为力的感觉。然而,他们在吟唱校歌时,感到压抑和震惊,也感到反抗和振奋。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恐惧成为一种强烈的刺激,唤起应付危急情境的非同寻常的大量生命力。它使心灵震惊而又充满蓬勃的生气,所以也包含着一点快乐。” ⑤联大校歌歌词与岳飞《满江红·写怀》多有比照。冯友兰先生在联大校歌中把《满江红·写怀》中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改为“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冯先生幸而言中。今天如果再讨论这四句话,杨振宁先生建议改为:“千秋耻,既已雪。中兴来,需人杰。”从“终当雪”到“既已雪”,这是多么痛苦、多么艰难的历程;
    我们在缅怀浴火重生的血泪史时,一种悲愤而坚决的心情不觉油然而生。

    (有删改) 16.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悲剧让人在宣泄了郁积的痛苦和挫折感后(2分),唤起灵魂中一丝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崇高庄严的感情,让人产生悲剧快感(2分)。揭示了悲剧的意义(2分)。

    17.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述层次。(6分) 17.(6分)首先提出“悲剧效果中还有恐惧”的观点;
    接着阐述悲剧中的恐惧的内涵;
    最后引用名言揭示悲剧中的恐惧的作用。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西南联大师生吟唱校歌时,会产生哪些“现实中的悲剧快感”?(6分) 18.(6分)①宣泄痛苦、挫折感时产生的崇高庄严感;
    ②把个体命运与祖国、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而产生的审美同情;
    ⑨感到压抑、震惊(或深感忧患)而反抗、振奋。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的一生难免要遭受很多的苦难。苦难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天才来说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

    相关热词搜索: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