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工作计划
  • 学习计划
  • 自我评价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 > 工作计划 > XX市“十三五”建筑业发展规划 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XX市“十三五”建筑业发展规划 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时间:2020-04-10 07:52:44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XX市“十三五”建筑业发展规划

       

    序  言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建筑业是我市的产业优势之一,做大做强做优XX建筑业,是我们奋力实现新跨越,创造新辉煌的重要战略支撑,现特制定《XX市“十三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本规划的编制依据是《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和XX省建筑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

    本规划主要针对我市建筑业的特点和实际,回顾“十二五” 建筑业成就及存在问题,剖析“十三五”期间XX建筑业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保障全市建筑业未来战略宏图的最终实现。本规划是全市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地制定建筑业各项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一、“十二五”期间建筑业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建筑业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博,攻坚克难,共同奋斗,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继续弘扬铁军精神,大力推进“二次创业”,实现了量质并举的新跨越,圆满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继续居全省第一,阔步向全国一流建筑强市迈进。

    ——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93.8亿元,实现增加值2487.7亿元,比“十五”期间分别增长131%、200%。20165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2750亿元,接近“十五”总和的2897.8亿元,比2005年增长210%;
    实现增加值660亿元,超过“十五”总和的637.7亿元,是2005年的3倍;
    海门、通州建筑业总产值分别突破500亿元,海安突破400亿元。

    ——综合竞争力实现新跃升。全市现有特级企业15家、一级企业103家,分别比“十五”期末净增9家和57家,特级企业数超过全省一半。“十二五”期间,共获鲁班奖27项,是“十五”期间的近2倍,获奖数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其中,20165年鲁班奖3项、国优工程奖6项。企业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XX铁军整体品牌更加响亮。   

    ——体制机制焕发新优势。充分发挥建筑商会、协会桥梁纽带、资源整合、协作联动作用,为企业之间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程度合作提供了平台。企业生产经营与资本运作有机结合,产权制度、管理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1家企业成功上市,3家企业进入上市轨道。

    ——科技创新喜获新成果。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比重超过10%。“十二五”期间新增国家级工法42项、申报专利79项在国内名列前茅。中南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被建设部推广,苏中建设集团承建的上海世博会英国馆荣获英国皇家建筑大奖。

    ——市场份额拓展新空间。在巩固和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建筑队伍大步向海外迈进,海外市场比“十五”期末增加31个,施工足迹远涉74个国家和地区,亚太、中东、非洲等地都有XX铁军的身影。经营领域由传统的单一项目施工向工程总承包转变,由单一的房屋建筑施工向市政、交通、水利、电力等专业化、多元化施工拓展。近两年,我市外出施工企业积极应对全球金融风暴的严重冲击,加大开拓力度, 20165年建筑外经发展迅速,完成营业额11.5 亿美元,境外劳务人员超过2万人。承包工程占承包劳务总量的74.86%。“十二五”累计出境施工人数10.5万人,完成营业额38.4 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2.3倍和3.6倍,占全市外派劳务和外经总量的55%。

    “十二五”期间,建筑业作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优势产业,为XX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突出表现在:(1)建筑业的持续跨越为助推全市经济的跨越发展产生了有力拉动。“十二五”期间,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左右,增加值年均增长24%左右,均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建筑业成为我市知名度最高、产值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拉动能力最强的特色板块之一,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对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贡献份额进一步加大。(2)优势建筑企业成为打造全省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的重要生力军。我市众多建筑企业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发展壮大。不少企业从建筑业起步,通过多元发展,向装备制造业、房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进军,衍生出一批成长良好的民营企业。近五年来,我市建筑企业在权威机构评选的“中国承包商60强”和“XX省50强”中,分别占12%和36%。20165年,9家建筑企业入选“全省百强民营企业”,占我市入选企业的一半。XX民营经济“三名人物”中,年年都有建筑企业的杰出代表。(3)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小康进程和富民步伐。多年来,建筑业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每年上缴的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3%左右。建筑业转移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30余万人,有力地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XX建筑铁军”荣获2007年全国知名劳务品牌。建筑业一线从业人员年均报酬相当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倍,从建筑业获取的收入约占全市农民纯收入的1/3,建筑业成为我市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来源。(4)建筑铁军良好形象为新时期“XX精神”增光添彩。在援川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等重大政治任务中,XX建筑铁军用心血和汗水铸造了闪光的“成绩单”。我市赴川队伍承担了XX省近13%的援建任务,创造了“六个第一”的施工奇迹,被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海员建设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XX5家企业高品质承建了世博会场馆8项,向世界集中展示了XX铁军的风采。这些都充分体现了XX建筑铁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优秀品质,也是对新时期“XX精神”的生动诠释。

    “十二五”XX建筑业发展的主要经验是:突出科学发展,致力于走又好又快发展之路,逐步实现全行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跨越;
    突出科技兴业,致力于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步伐,为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劲;
    突出扶大育强,致力于培育和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引领行业转型升级提高素质;
    实出资源整合,致力于推动企业间团结协作、优势互补,提升进入高端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二 、“十三五”期间建筑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期间,XX建筑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经济复苏和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推进,为我市建筑业发展带来良好国际机遇。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市建筑业发展提供有效内需保障,“十三五”每年全国将有20万亿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入,其中40%左右靠建筑业来完成。我国城镇化率将进一步提高,近十年每年将提高一个百分点左右,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增加,必然会给建筑业发展带来巨大空间;
    良好的区域发展格局,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保障设施建设加快,也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崭新市场,为建筑业提供较长时间的黄金期。近两年国务院批准20多部区域性规划,形成了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四大板块”,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八大经济圈”,必将带来我国新一轮投资建设的高潮。

    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XX建筑业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和不确定因素,后金融危机时代建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和地区保护主义抬头,沿海发达地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周边省市行业发展相互比拼、百舸争流,我市建筑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国内建筑市场各方面主体行为的不规范,建设工程市场鱼龙混杂、恶性竞争仍未消除;
    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一些国家政局不稳,使建筑业“走出去”的战略受到一定影响。我市建筑企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快,科技进步水平、人力资源素质、经济运行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等自身质态不够理想,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XX建筑业的发展壮大。

    三、“十三五”建筑业发展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根据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未来几年经济发展势态, “十三五”期间,我市建筑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现代化,再创新辉煌”为统领,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进一步做强优势企业为着力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全面优化体制机制,努力提高经营层次,不断提升行业整体发展质量和“XX建筑铁军”核心竞争力,加速打造全国一流建筑强市,使XX建筑业成为具有较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现代产业、节能环保的绿色产业,为全面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再立新功。

    我市建筑业发展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创新驱动原则。XX建筑业经过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之后,应不失时机地进入创新驱动阶段。要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使XX建筑业逐步成为现代建筑产业。

    人本优先原则。这是应对老龄化危机和劳工荒危机的必然选择,是建筑业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要缓解从业人员存量减少、增量不足逐年加深的状况,建筑企业就必须把解决劳工的高薪、高福利、权益受保障等经济政治诉求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坚持这一原则,是建筑业在产业升级尚未完成、劳动密集型仍占主导条件下,赢得新一轮竞争的前提。

    重点突破原则。“十三五”期间,新兴建筑业的发展将成为主流。XX建筑业要继续领跑全省、打造全国一流强市,就要以发展绿色施工和建筑工业化为重点,实现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

    持续发展原则。新一轮发展中,应着眼形势任务的新变化,坚持科学发展观,妥善处理好速度、总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努力提高建筑业发展质量。

    根据XX市经济社会发展和XX省建筑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的总体要求,提出我市建筑业“十三五”发展总体目标:产业规模大幅扩张。企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年度环比增长15%左右;
    产值超1000亿元县(市)1个,超500亿元县(市)2个。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超400亿元企业2家,超200亿元企业4家,超100亿元企业9家;
    15家特级企业资质全部重新就位,力争1~2家企业进入特一级行列;
    新增上市公司3~4家。市场领域进一步拓展。外向开拓水平稳步提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完成境外工程承包营业额20亿美元。品牌优势进一步巩固。“十三五”期间,年创鲁班奖、国优工程3~5项,省级以上优质工程超过200项。

    相关指标任务:(1)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培养造就一批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施工现场建筑工人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从业人员中技术管理人员比例达到25%以上。(2)结构调整目标。产业集中度达到70%以上,专业施工产值年均增幅25%左右,占施工总产值的20%以上;
    全行业多元经营产值占总产值的30%以上。(3)技术进步目标。加大科技投入,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年度科技经费支出占企业年度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0.5%以上,特级和一级建筑企业建立和运行内部局域网及管理信息平台,技术装备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国家级工法、省级工法、建筑企业技术中心的数量在“十二五”的基础上翻一番。(4)节能环保目标。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百元产值能耗下降10%,新建工程98%达到节能建筑标准,全行业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贡献明显提高。(5)质量安全监管目标。质量安全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取得显著进步,工程质量整体水平保持稳中有升;
    坚决遏制重大及以上生产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全面推行质量安全标准化工地,积极推广绿色施工。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应着力狠抓转型升级,推进体系创新,加快实力提升,再造竞争优势。以乡镇集体建筑企业为主体的XX建筑业,自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造就和形成了市场覆盖广阔、人力资源丰富、经营管理灵活、质量品牌一流、诚信服务至上等诸多优势,有效地锻炼了员工队伍,增强了竞争能力,塑造了铁军形象,赢得了广大用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当今时代,这些优势有的要大力继承发扬,有的要不断增添新的内涵,还有的已在逐步减弱丧失。为此,XX建筑业要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再创新的辉煌,就必须努力再造符合形势要求,具备自身特色的新的更大优势。(1)再造产业组织结构新优势。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全市建筑企业形成工程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分工明晰、配套协作、优势明显的整体结构和高端层次。(2)再造施工专业结构新优势。大力拓展市场领域,企业经营模式形成以房建主业为基础,产业上伸下延、门类诸多的专业施工领域为主攻的多元化经营新格局。(3)再造行业人才集聚新优势。构筑人才队伍高地,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形成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高水平的经营技术专业人员和技艺高超、施工熟练的操作层相匹配的新型人才队伍。(4)再造资本经营运作新优势。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谋求发展,形成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互动、生产经营与资产经营一体化,以资本拓市场、以融资增效益的现代运作体系。(5)再造企业体制机制新优势。组织实施兼并重组,优化股权配置,形成股权合理流转、股东进退有序、活力强劲不衰的新的管理体制和新的经营机制。

    四、“十三五”建筑业发展保障措施  

    在今后几年的发展进程中,继续着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全国一流建筑强市,牢牢把握促进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特色优势,整个工作始终穿贯一条主线,大力突出两个重点,强势推进三大提升:

    (一)始终贯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努力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找突破口,加强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发挥最佳效用,追求效益的最大化;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参与更高层次的竞争发展,巩固先发优势,实现行业的领先发展,追求发展的高端化。

    1.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建筑企业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找准定位,扬长避短,积极投身市场空间的拓展和延伸,提高经济总量和效益,在此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自身,积累发展优势,适时推进规模扩张和发展转型。鼓励企业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手段,主动参与行业分工,通过协作、联合,改善发展质态,抵御发展风险,参与更高层次的竞争,提升发展平台;
    并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形成企业纵向发展上的一流体制和良好机制,实现发展的延续性和继承性,打好“百年老店”。

    2.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市场可持续发展。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节约资源和减少废物。在建筑生产领域,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智能建筑和建筑业工业化已日益成为现实和发展趋势,XX建筑业既要顺应投资重点和方向的转移,适时调整经营空间,也要有意识地向突出自然资源保护、生存条件改善的项目领域靠拢,以节能、节材、节水、节地、控制污染、发展循环经济为中心构建建筑业的环境战略,先人一步走在传统产业的前列。

    3.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始终关注建筑行业发展的动态和前沿,并努力跻身参与前沿领域。转变发展方式对全行业提出的战略目标是,既要保持经济总量在同行业的领先地位,也要保持经济质量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既要协调整合好内部发展矛盾和发展要素,也要突破地域限制,参与建筑市场的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集群的实力和优势;
    既要统筹协调好企业、行业和政府三者的关系和利益,形成发展合力,也要注重协调好建筑产业与其他产业、建筑产业与市场多方的关系。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软实力的锻造,大力弘扬数十年来形成的“XX铁军精神”,并不断发扬光大,赋予新的生命和内涵;
    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通过品牌企业、名牌工程、闻名人士的锻造,建设文化特征明显的个性化企业,增添发展优势。

    (二)大力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两个重点  

    1.着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1)大力培育发展优势企业,促进组织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建筑企业兼并重组,优化配置资源,对现有企业进行认真梳理,有计划、有目的提出针对性措施和办法,大力培育扶持高资质企业。实施大企业、高资质、大建筑业发展战略,建成一批既具有特级资质的大型龙头企业,培育发展一批一级资质的骨干企业,龙头骨干企业逐步向大型项目管理公司和工程总承包公司过渡,建立健全母子公司组织体系,完善企业本部、地区总部和区域公司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带头拉动作用,形成一批经济总量大、产业结构合理、专业化机械化施工水平高、核心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通过市场机制,坚持诚信守约、双向选择的原则,以高资质骨干企业发展优势为依托,通过合法分包、联合承包等形式,带动低资质建筑企业配套协作,共同发展。争取有更多的XX企业进入全国和国际强势建筑承包商行列。

    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对现有实力强的高资质企业通过收购、兼并中小企业,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联合承包、联手出击,逐步形成集生产经营、资本运营、科技开发、人才聚集及多元发展等功能于一体的,以资产为纽带,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组织形式,增强XX建筑企业与国内外大建筑承包商的抗衡能力。着力扶持有发展潜力的中型企业资质,切实帮助解决资金、人才不足的困难,引导面上的中小型建筑企业改专、改活,转型为专业性公司或建筑劳务型企业。中小型企业要加快向技术公司、专业公司转变,主动为大公司提供前期和中间服务,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空间,规避市场的过度和无序竞争。逐步在全市形成大型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企业为主体、相关企业为补充的合作组合的企业结构体系。

    (2)大力实施产业集约经营,促进专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努力适应国家投资方向的变化。发挥产业政策的调控作用,鼓励和引导建筑企业向专业化施工方向发展,重点发展一批经营特色明显、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企业,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跨专业的联合、兼并,结成战略伙伴。以主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多元经济,进一步全方位、大跨度地调整建筑业专业结构,改变我市建筑业以楼宇和住宅建筑施工为主的单一结构。企业应主动与中央部属企业和房地产巨头结成战略联盟,合作共赢。注重与铁路、水利、交通、电力等部门的沟通,尤其是加强在路桥、隧道、机场、码头等工程项目中的合作,积极进入基础设施和高技术含量的工程施工领域,在项目施工实践中锻炼提高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扩大市场覆盖面,逐步提升高端建筑市场的专业施工能力。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伸勘察设计,下延安装、装饰,拉长产业链。依托房屋建筑优势向关联行业发展,投资房地产开发业和其他产业领域,提高多元化经营能力。加强企业间联合,组织各类专业施工队伍,积蓄力量,形成规模,尽快获取较高的专业资质等级。进入有较强行业壁垒、技术壁垒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工程施工领域。拓展经营范围,不断提高专业化施工能力。

    (3)大力构筑人才集聚高地,促进队伍结构优化升级。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操作工人的培育和造就上有新的作为,新的建树。着力培养一批素质高、观念新、知识广、能力强的企业高管人才和职业经理人,尤其是一些由原来以“家族制”管理方式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要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吸纳任用贤才。通过举办高层论坛,企业家峰会,促进精英人才队伍的不断成长,成为一支高人一着的企业决策者和行业领军人物;
    着力造就一流的建筑业科技专家队伍,培养和引进一批学历高、业务精、技术强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尤其是能参与国际工程承包的外向型复合人才。建筑企业引进硕士以上高级人才,要充分用足政府有关人才开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选送深造、强化训练和施工一线锻炼,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在实践创新技术的能力,造就出一大批具有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经验丰富的建造师队伍,以适应工程承包的需要;
    着力培训一批年纪轻、技能强、操作熟练的技术工人,有条件的高资质企业要建立本企业的职业培训体系,强化培训教育,针对劳动力缺乏的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四川、河南、安徽及苏北地区建立稳固的劳动力基地,或以投资、入股、合作的形式在当地建立劳务公司,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统一组织、统一培训、统一调度,合理安排,建立健全劳务网络,切实提高全员操作技能和整体素质。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培育出一支业务精湛,技高一筹的技师和高级工队伍,进一步增强我市建筑业持续发展的后劲。

    2.着力加快科技创新进程。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努力提高建筑科技含量,尽快从依靠增加人力发展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成为领先科技进步的智力密集型产业。(1)抓好科技开发。推进建筑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的产学研联合,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完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并发挥好应有的作用,以进入高技术门槛的领域为目标,积极开发、研究先进的适用技术,建立起集团企业内部系列工法,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2)推进科技应用。努力适应工程项目功能新、高层多、体量大、科技尖的趋势,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形成新的生产力,改进施工方法和管理方法,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研发中心为依托,突出核心技术和重大瓶颈技术攻关,不断提高高科技含量的工程承包能力。(3)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科技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的资金投入,不断提高装备水平,提高机械作业水平。特级、一级和省市50、30强企业要提留足够的科研发展经费,对相关技术资源进行整合,在全市形成若干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技术。通过增加科技投入和科技含量来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和社会效益。

    大力实施优质品牌战略,与竞争对手在建筑市场上一比高低,加快构建我市建筑业适应国际竞争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以健全质量管理、环保管理及安全管理三大体系为核心,有机地与科技进步,产品升级、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同步,广泛开展创优质工程活动,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提升企业、行业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体系。着力创建名牌工程和品牌企业,以品牌效应取得竞争优势。坚持“质量兴业”,强化企业全员质量意识,形成争创优质工程的浓厚氛围。严格履行企业质量责任制,健全创优激励机制,员工的收益同工程质量紧密挂勾。强化安全监督管理,全面实行安全监督新机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高政府的监管力度与效能,增强企业自控意识和自控能力。全面推行安监人员资格认定制度、项目经理和安监人员考核制度、安全生产综合评定制度,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效能,有效防范和遏制重大事故发生,进一步提高我市建筑企业市场占有率和社会知名度。

    (三)强势推进经营层次、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三大提升  

    1.积极抢占高端市场,经营开拓层次大提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不断提升经营层次,进一步强化大市场、大项目,高领域、高效益的经营意识。(1)勇于进入高端领域。充分利用我市建筑队伍特色优势和品牌效应,继续巩固高京沪沿线等传统优势市场,优化市场发展布局,集中主要力量抢占市场制高点。积极进军技术含量高,准入门槛高,经济效益高的高端建筑市场。抓住各地区纳入的国家级发展战略经济带实施大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承揽高大精尖工程项目,抢占市场制高点,提高市场占有率。占领高端市场,承建大型项目,创建精品工程,树立良好信誉,取得发展先机。(2)大力开发优势市场。紧盯国家战略投资重点,东北市场是我市建筑业传统的优势市场,以沈阳、哈尔滨等市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积极承建大体量的工业厂房和基础建设项目,让老市场焕发新生机。集中力量主攻投入产出比例高,人文社会政策环境好的广州、深圳、珠海、厦门等南方市场。针对准入门槛较高,市场回报丰厚的特点,特级、一级企业应在认真分析研究市场容量、社会诚信等基础上,作出判断和决策,有目的地跻身和发展。(3)培育开发潜在市场。发展壮大以基础设施投入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和南方市场,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并向周边辐射,紧跟国家投资的重点和热点,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积极承建市政、路桥等基础设施项目,着重向中西部的重庆、西安、成都、太原、武汉等省会城市和大中城市渗透发展,打开局面,提高声誉。改变我市建筑队伍在部分省市区规模偏小,过于分散的状况,拓展市场和争创品牌紧密结合,形成规模效应。以商会为平台,积极牵线搭桥,通过举办优势企业推介、双方合作恳谈等活动,扩大XX建筑企业社会影响,拓展经营空间,追求更好的效益。

    在境外市场上,扶持、壮大具有对外经营签约权的企业,引进国际承包商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从以劳务输出为主向工程承包过渡,直至真正走向集项目投资者、建造者和经营者为一体的与国际经营接轨的工程总承包,争创开拓国际市场的新优势。采取“走出去”,“寻联合”的经营战略,加强与国外公司的合资合作和与部属大企业的联营,以外援项目为切入点,采取工程总承包、联合承建和提供劳务并举的办法。鼓励在境外施工多年的建筑企业通过在当地注册等手段,实施本土化经营,尽可能地承揽一些安全性较高、效益较好的国际工程项目。

    2.加快推进产业转型,综合竞争实力大提升。创新“大建筑”发展理念,实施“大建筑”发展战略,推进全行业的转型升级。(1)加快推进建筑工业化进程。大力创新建筑施工方式,努力适应“低碳建筑、绿色建筑”的潮流趋势,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逐步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建造。在保障性房建设中推行装配式建造试点,并尝试开展建筑产园建设,积极争取、对接全省第一个建筑产业园区落户海安,形成示范带动效应。(2)拓展资本运营渠道。通过产权结构调整、内部资产重组,加快优势企业的上市步伐,挖掘更多的上市后备资源,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尽快推进上市程序,利用资本市场谋求发展;
    大力推进银企合作,拓宽融资渠道,争取金融部门对建筑业发展的支持,不断扩大对具有还贷能力、信誉好、成长性强的建筑企业的授信额度。改革传统施工承包方式,扩大投资在企业运营中的比重,实现施工经营与资本经营的有机结合,以资本拓市场,以投资增效益。(3)全力做好特级企业资质就位。全市15家特级企业经过三年新资质就位准备,应着力抓好今年的攻坚战。认真对照新标准、新要求,根据企业实际选择好等级定位,安排好时间进度,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积极申报。通过组织特级资质就位推进交流,分析研究就位形势,推广就位工作经验,确保全市特级企业实现平稳过渡,为新一轮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努力创新运行体系,监督管理水平大提升。激活企业的经营、用人和分配机制,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使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水平。(1)创新施工企业内在管理。不断优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变传统管理为现代科学管理,切实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有效制衡的运行体系,建立新型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层与操作层分离的管理机制。继续推进股权合理有序流转,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产的运行效率。尽量减少组织结构的管理层次,建立多中心、扁平化的组织形式,保持决策与管理的有效执行。从传统人、才、物的管理转到人本管理、品牌管理、风险管理、社会责任管理和诚信管理。全面推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2)建立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行业主管部门信息服务平台,采取典型引路,全面推开。一级资质企业和有条件的其他企业在工程建设和办公日常管理中应用现代化和计算机软件。跨地区、流动分散的施工活动用网络系统紧密联系,建立以企业总部为核心的通讯、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系统,规范作业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有效控制质量,加强对项目的动态控制,强化业务的管控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3)创新行业监管服务体系。主管部门转变职能,加强监管,服务到位,从过于宽泛、细致的市场准入领域退出,由市场的准入机制代替政府的准入控制,重点加强强制性标准,以及企业的市场准入监管,根据监管内容落实常规性监管,加强非常规性监管,突出应急监管。结合行业发展实际,加强对建筑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搞好市场和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及时引导企业明确发展方向,确立市场定位,帮助企业在改革发展中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全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从大XX的格局出发, 进一步加强建筑业的组织领导,给予政策扶持,创新指导服务,为做大做强做优XX建筑业,打造更高水平的全国一流建筑强市,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附表:XX市建筑业“十二五”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和“十三五”发展目标设定

       

       

       

       

    附件:

    XX市建筑业“十二五”主要指标

    完成情况和“十三五”发展目标设定

       

    “十二五”  

    期  间  

    “十二五”期   末(2015年)  

    “十三五”期   末(2020年)  

    年  均  

    增  幅  

    建筑业总产值(亿元)  

    9593.8  

    2750  

    5000  

    15%  

    建筑业增加值(亿元)  

    2487.7  

    660  

    1000  

    10%  

    承建施工面积(亿平方米)  

    13.14  

    3.55  

    6  

    —  

    承建高层建筑(栋)  

    —  

    相关热词搜索: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