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工作计划
  • 学习计划
  • 自我评价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 > 学习计划 > 农民节作文【农业局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农民的路数越来越多】

    农民节作文【农业局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农民的路数越来越多】

    时间:2020-02-13 07:09:53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汽车从**城区大道拐入**区城西街道**村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比城区街道更干净的水泥路——庆莲路,路旁树木遮阴,路边不时闪现的楼房也比城区很多私人住宅更宽敞更漂亮。来到牛运岭下的百亩蔬菜基地,一派美丽的田园景观跃入眼帘:高高的水塔矗立在村中间,一片片平整的田地绿意尽染,纵横交错的防渗渠里是抽上来的哗哗流淌的地下水,空心菜、茄子、丝瓜、豆角等优质蔬菜在比赛着往上长…… 田地里却看不到有农民有劳作,村主任说,种菜的农民一大早就运菜到批发市场去了,**村用地下水种出来的无公害蔬菜,经常都不够卖。另外更多的农民忙着做其他副业或生意了,门路多着呢!

      这就是今日**村,关不住的满园春色,掠不尽的田野风光。

      **区城西街道**村位于城西西郊,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有耕地1550亩,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21人。这样一个位于城乡交替地带的村庄,中国农村的每一次变革,**村都会成为最先的尝试者,一切都在随着中国发展前进的步伐在时刻变化着、见证着中国农村60年的变革。

      60年,农民的“路数”越来越多

      “要问**村有什么变化?那就是,山变秀了,水变清了,路变宽了,夜变亮了,房子变高了,人的精神面貌变美了……”村民乐呵呵地说。

      说起**村的变化,最让村民满意的当然是村容村貌的改变。村支书钟坤宏说,以前进村的道路路面只有三四米宽,两旁都是垃圾和高过人的杂草,给群众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由于道路差,市场上畅销的蔬菜、香蕉等农作物在该村一直无法大面积种植,从来没有老板到该村考察投资,甚至连本村的村民致富后都不愿意回到村里建房子。农民“出行难”、农产品“出卖难”、企业“进来难”是**村当时的真实写照。

      今年68岁的村民粱经发说,他在改革开放后率先在家里养了十几头猪,每周都要用一天的时间骑单车去贵港桥圩、桂平大洋等地的米厂买谷糠,非常辛苦。

      2002年,村委会筹资50万元铺设了一条宽6米、长2600米横贯全村的水泥道路,又筹资20万元对道路进行绿化、美化。村民纷纷行动起来,植树种草,绿化美化家园,使昔日崎岖泥泞、污水遍地的庆莲路变成了路面整洁、绿树成排的水泥路。

      村路畅通财路广,由于该村离**市城区近,运输成本低、土壤肥沃,适宜种植高附加值的特色经济作物,因此许多客商蜂拥而入,争着和农民签订了20多个品种的“订单农业”,村民们的收入大大地增加了。村民闲置的房屋、场地也成了“香饽饽”,引来了木材加工、麻纺加工等一大批项目,村民轻轻松松就可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粱经发说,现在他的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是养鸡专业户,每次都养1万多羽鸡苗,可他们都不用像他以前那样辛苦地骑单车拉饲料了,不是厂家开着汽车送上门来,就是自己开汽车去找更好的厂家要货。一家人一年正常的养殖收入,能跟普通的公务员比呢!他还有一个大儿子是开金属回收公司的,收益也不错。村民们有的搞立体种养业,有的搞运输业,做饮食,做成衣,做食品加工等等,真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现在全村电话入户率达100%,还有30多户拥有私家轿车呢。

      60 年,村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只要不下雨,每天晚上7时以后,**村村委会大院里准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爱来这里,或打打篮球、气排球,或下棋、看书,或唱歌、跳舞,或争抢健身器材练练身材。“别看我们是乡下老农民,文化生活可不比市区退休老年人差多少。”今年已经72岁的冯明全自豪地告诉记者。

      这几年不仅村民富了,村集体经济也比农村实行承包制前翻了几十倍。村委把钱有计划地投入到村里的公益事业。为了解决村民饮水难的问题,村党支部一班人规划建设了人畜饮水工程。目前**村的3个自然村的村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为彻底改变脏、乱、差的状况,村里从2003年开始成立**区首家环卫队,每天派专人到各家各户收集生活垃圾,打扫路面和路树管理,并将处理后的垃圾变成果树的有机肥。村里环境卫生的彻底改观,使村民也形成了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这在**市是首创,以至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都对该村的做法进行了报道呢。

      前些年,由于村小学条件差,导致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差,不少学生舍近求远,宁可到城区小学或邻村好一些的小学读书,也不在家门口上学。为了彻底改变教育的落后面貌,2002年**村新建了一幢小学综合大楼,并把学校围墙、厕所等附属工程全部进行了重建,建于1974年的旧教室得以退出历史舞台,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现在,许多大学生争着到**村小学教书,教学质量年年提高,考上大学的**村子弟一年比一年多。

      **村还积极做好民生工作。村集体出资12万多元,为全村村民参保新农合,关爱弱势群体,十多年来坚持每年在中秋节给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的老人发月饼和面条。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村最出名的是建于1992年的村图书馆,该馆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是广西首家村级万册图书馆,拥有科学种养、机械维修、文学艺术等各类藏书2万多册,村图书馆还常年订阅10多种报纸杂志。坚持每天上午8时至11时、下午3时至5时、晚7时至9时对村民免费开放,每天来馆里看书报、借书的村民络绎不绝。

      去年村里投资12万元,购置了一批健身器材,在村中开辟了一个600平方米的村民健身场。此外村里还组建有文艺队、篮球队等,全村群众的全民健身运动正常开展。**村文化阵地的建成和文明创建活动的蓬勃开展,使得该村的“三个文明”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使得群众学习有场所、娱乐有空间、治安有保障、环境有改善、宣传有载体、优生优育有服务,村民的科学文明观念日益增强。

      在采访中,村干部特别自豪地向记者介绍村文艺队和篮球队。村文艺队是自愿参加的,没有报酬,村里拿出2万多元购置道具、服装等,文艺队经常活跃在城乡之间,成为一支远近闻名的村级文艺队,获得过**市村级文艺汇演一等奖哩。而篮球几乎是村民们最喜爱的第一运动,农闲饭后,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打篮球的行列,活跃村里的气氛。

      过去总被城里人嘲笑、又脏又乱垃圾般的**村,变成了一个整洁漂亮、活力十足的新农村。村庄的变化让村民们深感自豪,在全新的生活环境之中,村民们的文明意识、卫生习惯、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质变,真正实现了“新村庄、新农民、新生活”。

      60 年,3 次建屋热潮见证巨变

      建国60年间,**村村民有过3次建屋热潮。通过透视这3次建屋热潮,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水涨船才高”的道理——每一个乡村都是一艘小小的船,它的航行速度与祖国的兴衰紧紧相依。

      第一次:上世纪70年代初期。勤劳的农民总是希望能靠自己的双手来过上好日子。**村村民解放前建的屋子大多已经成了危房,他们只能从山岭边挖来黄泥,以最原始的方法和水踩匀黄泥后放到木坯中,脱坯后晒成一只一只的泥砖,村民们互相帮助建成泥砖瓦顶房。往往是一家建屋,全村人都要来帮忙。今年70岁的村民梁明信说,他在1971年第一次建屋,建了两间泥砖瓦房(正屋),还有3间泥砖副屋(放杂物农具)。1972年结婚,结婚的时候没有钱购买任何家具,只把旧家具重新油漆了一遍。

      第二次: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了神州大地,早得改革先机的**村农民已经凭勤劳和智慧积累了不少财富,不满足于住70年代的泥砖屋了。梁明信于1993年第二次建层,设计成城市化的一厅三房(砖混结构一层,100多平方米);
    村里的泥砖屋也逐渐被钢筋水泥火烧砖所取代了。同时村民建屋都是请专业的建筑队,比梁明信家更高更漂亮的“小洋楼”比比皆是。

      第三次,新世纪开始后持续到今。梁明信家于2006年第3次建屋,在1993年建屋的基础,加高一层,并重新装修得更加漂亮。**村在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革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中没落下步伐,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是**市首个实现“组组通硬化路”的村。路好了,小车多了,刚刚建成没多久的“小洋楼”就显得“落伍”了,于是许多农民又在忙着改建或重建自家的楼房了:楼下要有花园,每一层都要有卫生间,楼里楼外都要装修……远远超出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境界。

      **村的变化是中国农村60年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透过这一扇春色满园的小小窗口,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全国的大变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相关热词搜索: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