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工作计划
  • 学习计划
  • 自我评价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 > 学习计划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师范大学生建国60周年征文:追忆那块视察田】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师范大学生建国60周年征文:追忆那块视察田】

    时间:2020-02-14 07:10:26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我的中学生涯是在老家邻村学校度过的。那个时候,虽然常听老人们讲,我们的学校所建的地方可是一块“圣地”,当年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主席视察这个村时就站在那块地上。可当时由于年龄小,心里头并没有多么深的感受。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我上了大学以后,才越发的对那块“视察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年暑假,我回到老家,再一次走进“母校”,追忆了那块“视察田”的沧桑变迁。

        我的老家地处豫中平原,在郑州南60公里的长葛市。我上中学的那个村子,老早的时候叫做“宗寨村”。村上的群众祖祖辈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与周围的村子没有什么两样。仅仅就是因为1958年8月7日,毛泽东主席视察河南来到了这个村,这个村便开始名声大震起来了。当年,毛主席他老人家走了以后,县里为了做个永久的纪念,不仅把这个村的名子改成了“八七村”,还把毛主席站过的那块玉米田定成了全县的“高产样板田”。在那块地的旁边竖起了一块“视察田”的“金子大招牌”。一竖就是了20年,神圣不可侵犯!在那块田地里呀,乡亲们年复一年的种玉米搞实验,谁也不敢派作它用。也正是因为那块田地的“特殊”地位,给村上的群众带来了许多欢喜、许多忧愁……

        一代领袖的足迹踏过,那块田地的身价在当年可是与日俱增。田地里虽然种的是普通的玉米,但产出的粮食却比金子还金贵,上报的产量也是一年比一年高,最高的年份竟达到了亩产5000斤。这个数字,不仅在当地放了颗“卫星”,而且还惊动了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层。1962年,时任国务院的副总理习仲勋亲自带领中央工作组进驻了这个村。经过实地调研,他两次亲笔给党中央、国务院起草报告,如实地反映了这个村的当时情况。那两年这个村子因“浮夸风”、“共产风”的影响,加之持续的干旱,粮食产量连年下降,群众的口粮已不能自给,乡亲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对此,他严厉地批评了当地领导“群众观念淡薄,作风浮漂”的不良习气。不料,习仲勋副总理却因此落了个罪名,受到了批判。大人物尚且为此倒霉,人小物自然就更加遭殃了。当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也因为改动了一下“视察田”金子大招牌的位置和过往的道路,不但被革了职,还被强行戴上了近20年“蜕化变质分子”的帽子,压得他含冤而去......

        在那史无前例的年代里,那块“视察田”确实给这个村带来过许多的“荣耀”。全国各地的虔诚者蜂拥而至,高潮时一个月竟接待过十万人之多。村里水井里的水被喝浑了,“视察田”边的道路也被踩得发亮起来。听老人们讲,当年地委、行署还专门发出“红头文件”,号召全地区支援八七村。一时间,领袖的画像、塑像、像章堆满了村委会的办公室。因为送来的纪念品太多,管理工作跟不上去,继任的村支部书记又遭厄运。为此事,后来村里不得不发动群众集资兑钱,在“视察田”的旁边修建起一座“领袖视察纪念馆”。这样一来,村里的干部一时就少了很多的“烦心事”,带领着乡亲们苦心的经营着那块“玉米地”。而且想了不少的办法,不惜投工投资,祈求上天保住那块地,不至于再惹麻烦,祸及村里的干部和群众。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拂着祖国大地,同时也给八七村带来了福音。这个村的党支部终于摆脱了过去那套“土里刨食”的羁绊,放开手脚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在第一轮农村改革的洪流中,他们凭借着地处城郊、能人较多的优势,先后发展了十多家村办企业,使全村的劳动力陆续从土地上分离出来,涌进了工厂的大门。工业产值连年递增,一跃成为河南省的致富明星村。这个村当时的党支部书记还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随着村办企业的迅速发展,村民们的腰包是鼓了起来,但是技术型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这个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时候,村党支部想到了教育,决定建一所为自己培养人才的学校。

        村里的老人们至今还记忆犹新。1988年的秋天,八七村围绕着建校选址的问题又掀起了一场波澜。村里多次召开会议征求意见,与会的干部们心照不宣,不约而同地把眼睛投向了村里仅留下的那块“视察田”。可是谁也不愿提出来,害怕将来受牵连。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还是村党支部集体拍了板,而且与会的干部们都签了字画了押,把学校建在“视察田”上,以后出了问题大家集体承担责任。这样才终于移走那块竖了20年的“金子大招牌”,把“视察田”变成了为村里培育人才的“苗圃田”,投资建起了一座村里有史以来最好的学校。

        我有幸在这所学校里读了三年中学,聆听了不少关于那块“视察田”的故事。现在,我的“母校”,经过了20年的精心栽培,已成为我们老家市里的重点中学。她不仅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而且还为当地培养了许许多多的乡土人才,推动着第二轮农村改革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同时,让人更为欣慰的是,这20多年来,这个村平平安安,再也没有因为那块“视察田”使干部群众受折腾。他们一心一意谋发展、搞建设、奔小康。如今的八七村已经成为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旗帜,村民富、村容美,街道宽、小巷净,全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吉祥着呢!

        站在当年建在“视察田”上的“母校”,我看着高楼林立、别墅成排、轿车穿梭的八七村,再看看学校里那些活泼可爱的学生们,别有一番思绪在心头……

    相关热词搜索: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