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工作计划
  • 学习计划
  • 自我评价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 > 学习计划 > 供给质量提升【向质量创新要动力—XX市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供给质量提升【向质量创新要动力—XX市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时间:2020-04-08 07:43:57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向质量创新要动力——XX市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XX质量技术监督局

     

    XX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将其作为贫困地区追赶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全面建设质量强市,推动生态优势资源向优质产品转变、优质产品向名优品牌转变。

    一、主要做法

    (一)理念创新——后发也要高点起步。

    XX,地处四川东北部,既是革命老区,又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森林覆盖率56%,生物资源多样,被称为“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山地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和“绿色生物宝库”。XX是国务院《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确定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欠发展、贫困程度深,处于传统农业的转型期、工业化的初始期、城镇化的起步期、扶贫开发的攻坚期、后发地区加快发展的追赶期,面临追赶跨越发展和转型发展的双重任务。

    XX市委、市政府面对基础差、底子薄的实际,在市第三次党代会上鲜明提出——“后发也要高点起步,决不降低发展质量”,坚持做大规模与提升质量效益并举,走质量强市之路,建设“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市委书记李刚多次强调,要充分发挥XX良好生态环境优势、生态品牌优势,走出一条更加符合XX实际的低碳绿色生态发展路子,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要用统筹的方法,兼顾速度、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的快速健康发展。市委主要领导的论述及市党代会的部署,在为XX质量工作指明方向、提出要求的同时,也将质量融入了XX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大局中。

    近年来,XX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由2010年的33.8%增长到2013年的46%;
    工业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21.9%增长到2013年的27.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由2010年的3902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7662万元;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逐年下降,2010年至2013年分别下降5%、2.1%、2.47%、2.86%。“巴药”、新型建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起步发展。

    (二)机制创新——社会共治抓质量。

    XX市通过创新质量工作领导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投入机制,构建起了“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联动、企业主体责任、依靠行业自律、动员群众参与”的质量共治格局。一是创新质量工作领导机制。成立了质量暨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市级30多个相关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质监局,市质监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一次质量工作大会,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四大班子的分管领导出席会议,各县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及市级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2次全体会议,专题分析总结、安排部署质量工作,形成了常态化推进机制。二是创新质量考核机制。制定《XX市质量工作考核办法》,以硬措施推动质量工作任务完成,把质量工作作为硬指标,纳入对各县(区)、各部门绩效考核内容,采取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行目标进度监控,由市质监局每季度报送监控情况,市委目督办汇总通报。三是创新质量激励机制。市政府出台《市长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设立“市长质量奖”,并在财政还很困难的情况下给予每户企业20万元奖励;
    各县区政府都设立了县区长质量奖。市、县区两级政府还对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牌产品、有机认证产品及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等有关单位和企业分别给予5-30万元的奖励,经费由财政解决。各县(区)政府都建立了质量奖励制度。四是创新质量投入机制。设立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质量基础建设、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质量管理人员培训等,并每年按10%的幅度增长;
    引导项目资金向名牌产品企业、标准化创新企业倾斜,经信、科技、环保等部门的项目资金都优先向质量管理先进企业投入;
    配套投入,放大资金使用效益,质检总局、省质监局安排给XX的项目资金,同级财政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配套经费,力争实施一个项目,树立一个标杆。

    (三)管理创新——坚守根本和底线抓质量。

    认真贯彻落实“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工作方针,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一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进“三牌共建”。坚持品牌建设与区域形象推广相结合,既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全面介入,积极争创更多、更优的品牌。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宣传、促销、推广的作用,推动以综合品牌为引领、区域品牌为重点、企业品牌为基础的“三牌共建”。实施“五创联动”,将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与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文明城市联动推进,不断提升城市品质,着力建设“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宜居宜业”的幸福城市。打造“巴食巴适”综合性农产品公用品牌,将椴木耳菇、高山茶叶、食饮巴药、生态畜禽、优质粮油、特色果蔬、巴河水产、风味食品等八类特色优质农产品推出大巴山,为千家万户提供了安全、放心的食品。积极发展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标准化的现代产业,建设“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1个、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2个。通江银耳等13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获“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华老字号”2件,“四川名牌”产品26个,“三品一标”产品达到238个,被命名为中国“银耳之乡”、“核桃之乡”、“金银花之乡”、“富硒茶之乡”、“黄羊之乡”、“四川省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化市”。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二是发挥标准化引领作用,助力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发展主战场在哪里,标准化就跟进到哪里。充分发挥标准化引领作用,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推广活动,20%的规模以上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大抓农业标准化,实施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18个,省级项目28个,开展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建设。全国首个新农村建设综合标准化示范市获批创建,实施“巴山新居”工程,探索制定《新农村建设规范》等区域性地方标准52个,建立了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与管理、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评价等方面的“巴山新居”标准体系,并编印通俗易懂的《巴山新居标准化简明手册》进行宣讲示范,全市已建成“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幸福新村45个,“农民就地变市民”——成为贫困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有效实现形式。扎实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XX市被命名为第三批“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市”,8家旅游企业被评定为“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三是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强化技术支撑。着力构建技术支撑体系,围绕“一县一园区、一园区一主业”的产业规划,合理布局检测机构,建设省级质检中心1个;
    试点探索检测机构跨部门整合,建设公共检测平台,解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问题。四是加快计量发展,保障量值传递准确可靠。出台《XX市计量发展规划》,完善量传溯源体系。市级每年研究建立、更新提升22项以上,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计量标准体系逐步健全,保证量值准确可靠。完善计量诚信体系。推动经营者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在服务领域推行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合格公示制度,扩大社会监督;
    逐步建立诚信计量分类监管和计量失信“黑名单”制度,健全失信惩戒机制。五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日常监管,全市工业产品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2%以上,食品安全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5 %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
    加强重点突出问题整治,开展“质检利剑行动”、“红盾春雷行动”、“食品安全百日整治行动”,对食品、农资、建筑材料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进行整治,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司法处理了一批质量违法犯罪分子,有效维护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加大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和预警机制,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

    (四)措施创新——凝心聚力抓质量。

    质量问题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又是全局性问题,涉及面广、任务重,必须凝聚各方力量,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一是上下联动。质检总局领导曾带队亲临XX指导质量兴市活动,省质监局主要领导多次到XX出席全市质量强市大会、标准化工作大会,亲自指导XX的质量工作。XX市先后已三次与省质监局签订局市《合作协议》,并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在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同时,各县区也积极创建“四川省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平昌县已通过预验收,巴州区、通江县、南江县已获准创建。二是部门联合。市委、市政府将各项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形成既分工负责、又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建立质量专家库,“市长质量奖”的评审、质量状况的分析等,都由各部门、各行业的专家共同参与、共同会商。加强行刑衔接,严厉打击质量违法犯罪行为。三是社会联系。建立质量社会监督员制度,市、县区两级共从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负责人、社区负责人等社会各界聘请监督员300余名,架起了质量沟通桥梁和纽带。加强中小学生质量教育,建设中小学生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2个,每年接待中小学生1000余人次。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与30余家媒体建立合作机制,在报刊、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开办质量宣传专栏、专题,以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宣传质量工作成果,推广优质产品和质量管理典型,曝光质量突出问题。建立食品等产品质量有奖投诉举报制度,开通12365、12315、12331等热线电话,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开展质量知识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工地活动,广泛宣传质量知识。

    二、几点体会

    (一)质量强市是质量强国的基础工程。

    建设质量强国,是中央适应新形势、新挑战做出的战略部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地方各级政府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加强领导、整体推进。质量强国和质量强市都必须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这一目标来开展,无论是东部还是中西部都应当行动起来。特别是后发地区更是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高点起步、高端切入,“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二)改变后发地区落后面貌、实现跨越发展必须走质量强市之路。

    实践证明,XX这样的欠发展地区要想发挥后发优势、追赶跨越,就必须坚持质量创新驱动,把质量工作贯彻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尤其要把质量作为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决不可搞粗放扩张降低质量标准要求。

    (三)后发地区更需要质量发展方面的支持。

    由于欠发达、区位受限等原因,后发地区质量发展基础差、底子薄、人才匮乏,需要国家、省级有关部门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帮助增强质量强市建设的信心;
    在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帮助提升质量治理能力;
    在质量改革创新方面给予指导,帮助完善质量治理体系。

    (四)抓质量发展必须抓根本强基础守底线。

    质量虽然表现在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终端上,但是标准化、计量是质量的根本,安全是质量的底线,品牌评价、认证认可是抓质量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检验检测是抓质量的基础性技术手段,生产许可、监督检查、召回管理、风险管理等是针对实物质量的管理手段。抓质量发展必须抓紧抓实品牌、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等根本和基础,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促进各领域质量的提升。

    相关热词搜索: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