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评语寄语 > 关于城镇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农村改革新出路的思考:城镇一体化什么时候

    关于城镇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农村改革新出路的思考:城镇一体化什么时候

    时间:2020-04-10 08:05:31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关于城镇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农村改革新出路的思考  

       

    一、背景  

    X街道X村位于X区南,连接市重点棚改安置区与城市南郊工业园区,辖区总面积XX平方公里,下设村民小组XX个,总计XXXX户XXXX人,是城镇一体化过程中典型的“边缘村”。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耕地“紧缺化”。自XXXX年,X村因重点项目建设征地减少耕地面积达XXXX多亩,其中转为建设用地XXXX亩,转为林地XXXX亩(含原中国核桃基因园项目,返租到包为绿化育苗基地XXXX亩),目前现有耕地占原有总耕地面积不到XX%,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二是农民身份“边缘化”,截止XXXX年X月,失地农民数迅速扩大至XXX人,超过全村X/X人口,这部分农民一方面因失去了长期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要素,且在短期内难以适应城市生产、生活方式,而客观造成劳动力浪费,另一方面农民因征地补偿款一夜骤富后无所适从,间接带来社会身份认同与心理认同的错位。三是农民“耕地意愿弱化”。随大面积耕地被征收,现有耕地呈“面积小、分布散、亩产低”等特点,加之农田灌溉等农业种植外帐支出上涨,使得以散户种植为主的小农经济模式亩产效益低,甚至入不敷出,部分农田因此出现人为“撂荒”。同时,自XXXX年,整村土地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用地范畴,荒地复垦审批手续复杂、难度大,村民种地积极性一再被降低;
    四是村庄出现“空心化”。“无地可种”或“种地低产”,以及无竞争力较强的村集体发展项目都直接或间接导致务工流出青年人数增大,特别是文化程度较高、个人营生技能较强的青壮年流出严重,老、弱、病、残群体比例逐年增大。  

    二、基本设想  

    如何突破这种“边缘村”发展问题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一个观点需要澄清,那就是“边缘村”形成正是由于目前以X村为典型的部分农村,还不完全具备村改居条件,具体表现为一是已转为城市户口的村民占总人口比例不高;
    二是目前从事农业的农民比例较高,达到X/X以上,农民收入仍然以从事农业为主;
    三是目前人均耕地面积约X.X亩,接近全国人均保有耕地X.X亩。(参考XXXX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  

    因此,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措施,逐项突破:首先将农民身份属性从生产要素中剥离出来,回归职业属性,进一步释放农村富余劳动力,丰富农民就业途径,减少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
    其次按照发展要求,对生产要素进行“再组合、再配置”,提高村集体经济、资源利用率;
    最后在全面实现村改居之前,允许农村以“村集体经济发展反哺公共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的“劳动集约型、产业规模化、服务集中型”中间体型态存在,确保在现行二元体制下,农村平稳过渡至城市社区。  

     三、现实基础及存在的问题  

    针对上述设想,X村按照“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打造统筹城乡示范村”的定位,于XXXX年至XXXX年间,做了多次尝试与探索,如先后组织实施完善“X废旧物资交易创业园”、“钢材批发市场”、“返乡失地农民创业一条街”等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以及“X雅苑”村集体异地安置项目。  

    但仍未真正实现“边缘村”的质变,究其原因,一是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产业层次低、规模小、基础条件薄弱、管理粗放。这主要是因为(X)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为征地补偿及土地租赁所得,村集体经济效益受可征用土地面积、重点项目建设征地进程影响显著,特别是从XXXX年以来,大环境下经济形势不景气,征地量减少,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下滑;
    (X)受村委会班子成员变动影响,村“两委”在担负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责任时,难以形成长期的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甚至因部分成员对政策理解的偏差,人为“喊停”项目,造成村集体投资亏损;
    (X)逐年增加的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客观的加大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压力。二是因势利导的村集体发展项目较少且不集中,像X废旧物资交易创业园、钢材批发市场等成规模项目较少,新兴起的项目如X瑞宝工艺葫芦电商平台又受制于产业链单一、可复制性差等因素而难于迅速发展。三是过去无差别化的村集体资金分配方式,不利于调动村民投资热情,甚至滋生“村发展关组织不关己”的不正常现象。  

    四、关于改进措施的探索  

    针对上述各突出问题,如何逐项化解?  

    首先要解决如何保障村集体经济反哺农村公共服务的问题,即怎样实现农民身份属性下土地资源与劳动力的有效释放以及农村劳动力分配和村集体经济以何种形式发展的问题。对此,综合各县区的经验做法,一是搭建村集体经济统筹发展平台,建立独立于村“两委”的第三方集体经济组织,如通过鼓励村民以土地或征地补偿款入股的形式组建村民股东会进行融资,同时借鉴“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民主议事模式进行项目管理,再由村“两委”、“村监会”对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采购、实施、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从而真正形成人人关心村发展、人人参与村项目的良好致富争收新气象。二是针对村集体统筹发展平台下子项目立项选择,一方面可以参考“互联网+大农场+超市”发展模式,对接超市及各类电商平台,规模化发展农业和养殖业,实现创收;
    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地缘优势,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建设主题型农村服务业,如X村钢材市场、废旧物资回收市场、银川德胜汽车园等,有效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发挥集约效应,打造地区品牌效应。三是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力资源开发的互促互进关系,依托“失地农民创业一条街”,重点培养一批职业技能好手,试点开展小型服务业,孵化农民“创业梦想”。  

    其次就是要解决如何提高村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问题,这就要求必须立足村实际。X村村民主要以宗族群居形式分居于上庄子、中庄子、下庄子,长期这样的居住形态使得,如“村规民约”、“家训家规”、“乡邻情”等“软约束力”在村民生活习惯、人际交往、问题化解方面影响力变得尤为显著。对此,可以借鉴城市社区项目化管理经验,充分发挥农村民主自治能力,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有效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一是以最大程度解决富余劳动力为目标,拓宽就业平台。在加大对职业型农民、专业技能好手的培养力度基础上,提升就业信息征集、定向宣传、就业引导服务水平,同时依托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重点进行人力资源内部消化,从而让农民脱离土地人身依附成为真正的自由职业者。二是开展以解决“空巢、失独、孤、寡、残”日间照料、农民子弟教育、闲散少年管理等突出问题为内容的“一揽子”公共服务,拉近城市社区与农村综合服务距离。三是坚持“民风建设”工程不懈怠。由于村民长期的居住生活习惯以及对失去土地后如何谋生问题存在忌惮,从而致使对“村改居”信心不足,持观望、不参与态度,严重影响到村改居进程。对此,可以结合村民心里特征,发挥“宗族长者”、“村民代表”等村上管事人的带头引导效果,逐步对村民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进行潜移默化的转变,帮助农民在身份转变期做好心理调适,让农民“居得安”。  

       

                          

    相关热词搜索: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