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调查报告
  • 调研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工作报告
  • 自查报告
  • 百花范文网 > 报告 > 调研报告 > 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分析

    时间:2020-08-04 10:13:47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摘要: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文章根据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现状,从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培养模式的设计,对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探求其可资借鉴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增加该校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的高效性、实用性、适切性。

    关键词:全科教师;
    教师培养;
    培养模式

    我国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实践始于2006年,既考虑了我国乡村教师师资建设的情况,也顺应了国际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潮流。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提出“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①,明晰了“小学全科教师”的基本概念。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了“面向培养素养全面、专长发展的卓越小学教师,重点探索借鉴国际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经验、继承我国养成教育传统的培养模式”②。这从政策层面上指出了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基础性。小学全科教师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优化乡村教师队伍和振兴乡村教育的重要力量。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广西首批定向培养全科教师的高校之一,近年来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本文根据该校高中起点三年制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现状,总结其培养过程中的优秀经验与存在问题,探索符合新时代发展方向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新出路。

    一、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

    “全科教师”一词的来源一般有两种说法。第一,2008年10月《关于日本秋田市小学数学教育考察的报告》中介绍日本小学教育情况时提到日本的小学教师是教全科的,因此国内学者将这类教师称为全科教师。第二,国内学者借鉴医学的“全科医生”这一概念,经过整理、研究创造了词汇“全科小学教师”③。关于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可谓众说纷纭,至今尚无统一的定论。笔者认为,除必备的教育情怀、知识基础、教育教学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外,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主要从“全科”与“多科”两种维度进行探讨:其一,强调“全科”。譬如,周德义认为:“全科教师是指由具备相应资质教师教育机构专门培养的、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能承担小学阶段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教师。”④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全科”的关键在于“全”字,意味着小学全科教师能胜任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科,即“语数外通吃,音体美全扛”。其二,强调“多科”。戴月琦主张:“小学全科教师是指能够以‘全科’的背景、视野和能力展开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化教学,实现小学课程教学的科学整合的小学教师。”⑤可见,持“多科”观点的学者认为,全科教师应是能掌握多科教学的教师,关键在“多”而非“全”,即精通2-4门学科。综上所述,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所教科目数量的多少。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提出了“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能胜任小学各门课程教学任务的农村小学教师”的总体目标⑥。除此之外,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小学,学生流失情况不容乐观,办学规模逐渐萎缩,“麻雀学校”相继形成,生源少、班额小、教师超编等现象使得全科教师的培养不得不“全能”。故而,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应以“能胜任小学各门课程教学任务”为落脚点,更为突出“全”而不仅仅是“一专多能”。由此,笔者认为,小学全科教师是指经过专业机构培训,热爱乡村教育事业,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能从事小学各学科教学、管理和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进步的高素质专业人员。

    二、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分析

    从狭义上看,“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课程教学、非教学培养途径等要素,是指人才培养机构在具备具体的教育理论基础和教育思想的前提下,以特定的教育教学活动样式和运行形式来实现特定的培养目标⑦。根据该校教育系2018级小学教育专业(三年制专科层次农村小学全科)人才培养方案,以下将从培养层次、培养主体、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就业去向五个方面分析其培养模式的特点。(一)培养层次。目前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与普通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式大致相同,都是实行学分制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本科层次;
    二是专科层次,学制为初中起点五年制以及高中起点三年制。该校的培养层次为专科,本次调查主要以高中起点三年制为主。(二)培养主体。承担专科层次的农村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机构分为两类,一是设立专门的培养基地,二是由当地高职高专学校培养⑧。该校的培养主体属于后者,但加以定向县(市、区)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以及实践基地学校的联合培养。(三)培养目标。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目标是全科培养的基础,是根据国家对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实际要求,进而提出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具体要求。培养目标不仅影响着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还关系着教学内容的选择,甚至影响推进学校、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该校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专业素养+教学技能+艺术特长”,适应农村教育发展需求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三新三会”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及班级管理者。由此可见,该校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关注基本教育教学能力的获取以及良好道德情操的形成。在专业知识领域中,该校要求小学全科教师具备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的“三新”知识,强调掌握从事小学多学科教学所必须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如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等教育科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必备的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如现代汉语、高等数学与小学数学理论基础等。除此之外,还需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体育锻炼常识等方面的知识。在专业能力领域中,该校重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能力为:其一,具备“三会”能力,即会备课、会上课、会艺术;
    其二,自主学习能力,如通过自主学习,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较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教学、管理、教育科研的能力;
    其三,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的能力;
    其四,具备一定艺术特长,能成为艺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其五,创新、创造能力。在专业素质领域,该校尤为重视学生政治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科学信息素质以及身心素质。最后,学生必须获得职业资格证,除了教师资格证,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从以下几种职业证书中任选1种或多种报考:裁判员证、心理咨询师证、亲子咨询师证等。(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根据该校的培养目标,选择并设计适合小学全科师范生成长的课程,并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进而确定具体的课程结构与内容。小学全科师范生的课程设置必须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文件的具体要求。1.课程结构。通过研究该校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其课程主要分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教师教育技能以及艺术实践能力五个模块课程。首先,经过统计与分析,该校专业核心能力模块课程与教师教育技能模块课程占据了较大比例,表明了该校尤为注重小学全科教师专业核心能力与教师教育技能的培养。其次,通识教育与专业基础能力所占比例处于中间地位,也是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重点。该校不仅将基础的艺术素质课程作为通识类必修课,还把琴法、书法和简笔画等艺术实践类课程贯穿于专业核心能力与教师教育技能模块,可见其重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技能,凸显了“走艺术兴学路,创特色师范牌”的办学特色。再次,细化其课程的学时分配,即使是理论课程,也具体分为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可见该校始终坚持实践教学渗透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2.课程内容。该专业的课程内容设计的依据是以上五个模块课程结构。通识教育主要在大学一年级进行,包括大学英语、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重在“育”而不在“教”,有利于全科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普化的常识、技能。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包括现代汉语、中国文学、外国文学、高等数学与小学数学理论基础、英语语音以及小学科学基础,这是小学教育专业实现专业化的学科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与能力是指让师范生掌握作为全科教师所必备的学科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是基于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向专业纵深发展的核心知识与能力。譬如,该校所开设的教育学、普通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等,是实现“全科”特色的重点课程内容。教学基本功课程的落实是顺利实现教育教学的基础,主要解决如何教的问题,具体来看是为了落实学生教育教学的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在成为真正的教师前能够具备一定教学基本理论与能力。该校的教学基本功主要集中在小学各学科的教学法上,譬如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的教学设计等。艺术知识与能力主要是为了培养全科生一定的艺术特长,帮助其成为艺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该校对于小学全科教师的艺术培养主要集中在声乐基础、板报设计、手工、素描、水彩、合唱与指挥,除此之外,还包括民族性乐器的掌握等。综上所述,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较好地融合了小学全科教育专业的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教学基本功、教师教育技能以及艺术素质与艺术技能,大胆地整合了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各学科知识,深入地探索了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要求。(五)就业去向该校秉持“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理念来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其就业主要面向学生生源地县级以下的农村学校。在入学之前,学生与生源地的相关部门签订协议,在取得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或专科)毕业证书、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后,由定向县(市、区)按协议安排就业,在乡镇(不含县级政府所在镇)及以下小学或教学点从事小学教育6年以上。

    三、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一)可资借鉴的经验。从培养主体来看,该校形成了高师院校、定向县(市、区)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及实践基地学校联合的培养模式,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养农村全科型小学教师。从录取机制来看,该校增加了面试考核,面试主要是对考生将来从事小学教师职业所需的基本条件、基本素质和潜能进行摸底考核。该校在面试环节严格把关,保证高入高出,不仅关注考生的综合素质,还尤为重视考生的“乡村教育情怀”。在学生入学后,该校的面试教师与该考场面试通过的学生会有二次交流,培养和巩固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认同感。从培养目标来看,该校秉持“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理念,为广西培养了一大批扎根于乡村教育的优秀全科教师,扩充了乡村教师的队伍,迎合了乡村教育发展的需要。从课程的设置来看,不仅包括了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还包括了艺术实践的课程,该校通过将艺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等方式,将艺术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凸显了其“以艺兴学”的培养特色,突出了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这是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从实践教学环节来看,该校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特色在于,学生从第二个学期开始,每个学期都会安排一定的见习时间,第五个学期有六周的实习时间,第六学期开学伊始就安排学生到生源地农村小学顶岗实习,实习时间为一个学期。全面的课程实践培训,有效地保证了小学全科教师的素质,为小学全科教师实现专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选修课的设置,诠释了该校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根本要求。(二)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可知,该校关于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模式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其一,一线教师的师资比例偏低。虽然该校聘请了一线的小学教师和教研员授课,但由于一线教师和教研员事务较为繁重,心有余而力不足,实际到位的一线师资仅占一小部分。全科师范生师资配备的应然理想与实际师资配备的实然不足,造成了一线教师师资比例偏低的局面,现有的一线教师配备还无法满足全科师范生的成长要求。其二,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尚未得到保证。虽然该校尤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难以保证学生在外实践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学生见习、实习的过程中,部分一线教师对于全科师范生见习、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不够清晰,难以实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除此之外,一线教师与学生的协调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其三,艺术实践课程尚有提升空间。虽然该校秉持着“以艺兴学”的理念,但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艺术功底较为薄弱,再结合当下的社会背景和“美育”的教育改革要求,该校应合理优化艺术实践课程,加大全科师范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

    四、关于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欲速则不达,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推进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工作,必须就存在的问题与经验探求前进的方向。(一)提升一线师资比例,优化校地教学共同体。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12年,教育部等三部门出台《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其中提到:“高等学校要根据教学需要,配足配齐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优秀中小学教师占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的比例不少于20%。”⑨基于此,国家、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广大一线教师和教研员主动参与全科教师的培养过程,从而提升师范院校一线师资比例,优化校地教学共同体,进而优化师范院校教师队伍,促进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二)增强师生协调力度。小学一线教师和教研员作为推进基础教育的前沿人物,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对于全科师范生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是全科师范生学习的榜样。作为“未来教师的教师”,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应主动承担起责任与使命,增强协调意识,积极与学生沟通,点面俱到,落实对全科师范生的指导,确保指导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除此之外,全科师范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导师的指导,及时调整自身状态。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发挥能动性,建立学习共同体,不断增强师生之间的协调力度,教师与学生才能实现“双赢”,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才会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与适切性。(三)优化艺术实践课程。在文化自信的新时代,美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使命。美育是关于人性的完善,是关于人格的确立,当然也是关于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人们判断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指南和依据⑩。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指出:“高校美育要以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为重点,紧紧围绕高校普及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和艺术师范教育三个重点领域,大力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教学。”虽然该校致力于将艺术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艺术教育教学改革也有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教育改革要求的不断推进,应进一步强化“以艺兴学”理念,充实艺术教育师资,不断优化艺术类课程,加强对全科师范生的美育教育教学。美育浸润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而艺术教育则是实现美育不可或缺的形式与手段。不仅如此,全科师范生作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建设者,应加强美育教育的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素质与技能,为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全科 培养模式 教师 小学 分析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