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求职简历
  • 简历资料
  • 职场指南
  • 百花范文网 > 个人文档 > 简历资料 > 部编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九册语文教案三四单元】

    部编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九册语文教案三四单元】

    时间:2020-09-24 12:05:41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内 容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本组教学内容包括《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四篇精读课文,一次习作练习和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会认36个生字,学会42个生字,6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4.结合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5.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

    教 学 重 难 点 重 点 1.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2.结合具体整体写出人物特点 难 点 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

    课时安排 5.搭石——2课时 6.将相和——2课时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2课时 8.冀中的地道战——2课时 语文园地三——3课时 内 容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本组教学内容包括《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二篇精读课文,《牛郎织女(二)》一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一次习作:缩写故事和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积累要求积累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教 学 重 难 点 重 点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质。

    2.感受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及感染力。

    难 点 边读边想,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想象故事的情境;
    使学生受到品德教育。

    课时安排 9.猎人海力布——2课时 10.牛郎织女(一)将相和——2课时 11.牛郎织女(二)——1课时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1课时 一次习作:缩写故事习作——1课时 语文园地——1课时 课 题 9 猎人海力布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积累“酬谢、叮嘱、发誓、倾盆大雨”等词语。

    2.读懂海力布为救百姓不惜牺牲自己变成石头的故事。

    3.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领悟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及感染力。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 1.读懂海力布为救百姓不惜牺牲自己变成石头的故事。

    2.领悟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及感染力。

    难点 领悟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及感染力。

    教学准备 阅读一些民间故事 教学步骤 学 习 活 动 备 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三、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四、深入学习,研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 二、研读课文,答疑解惑。

    三、学生复述课文。

    1.同学们,你们听过《宝莲灯》、《精卫填海》、《八仙过海》这些故事吗? 2.这些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它们都有一个特点,语言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具有超人的力量。我们把这些故事叫做民间故事。

    3.据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山村,有一块奇特的石头,传说是一个叫海力布的人变的,大家就称这块石头为“海力布”。这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4.出示课题。

    5.齐读课题。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情况。

    读准词语:报答 酬谢 崩溃 千真万确 狂风怒号(háo) 淹没(mò) 指导字形 酬 1.海力布是一个猎人,怎么会变成一块石头呢?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出来。

    2.交流归纳:
    起因:海力布救龙女得宝石。

    经过:海力布救乡亲变石头。

    结果:乡亲得救纪念海力布。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一)学习“得宝石”部分,从海力布选择宝石,感受海力布热心助人的品质。

    1.海力布救了小白蛇,小白蛇跟海力布说了些什么呢?海力布听后是怎么想的?自读3-6节。

    2.交流、随机理解、指导朗读。

    (1)指名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酬谢”。

    (小白蛇说要把家里的珍宝还有能听懂鸟语的宝石送给了海力布,表示自己的感恩之情,这种用礼物答谢别人的方式就叫——酬谢。) (2)指导朗读,读出感激之情。

    (3)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

    ①师述:海力布并不在乎珍宝,当他听到小白蛇要送他一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时,他想那太好了。“好”在? ②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2-7节内容说具体。

    3.海力布还听小白蛇说了什么? (1)读两个句子,了解使用宝石的条件。

    (2)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宝石具有神奇的功能,民间故事中往往都有这样神奇的宝物,但是使用的时候是有条件限制的。

    (3)引读,理解“再三叮嘱”,感受条件的重要与苛刻及海力布可能面临的险情。

    就是这样一颗宝石,又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这样过了几年,海力布在一次打猎中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究竟是什么消息?他又是怎样做的?请大家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学习“变石头”部分,研读海力布面对灾难时的语言,体会他舍己为人的品质。

    1.海力布得到了宝石,有了宝石以后,他分给大家的猎物就更多了,但是有一天他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

    2.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是如何跟乡亲们说的。

    3.交流、理解、指导朗读。

    (1)指名读,说说海力布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交流,板书:着急 焦急 镇定 4.为什么由着急变得非常镇定,是,虽然他很着急,但没有乱了方寸,是因为他已经决定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谁能找到最后一部分对海力布心理描写的句子。

    5.这里有两个词“迟延、灾难”谁来读一读这句话什么意义。

    6.难道他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吗?(生答)对这是何等可贵呀。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难道他不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吗? 7.当乡亲们得救后看到海力布变成石头的时候,他们心里会怎么想呢?会怎么说呢?谁来模拟乡亲们来说一说。

    8.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为什么用据说这个词呢?(“据说”是根据别人说的,信息的真实性不确定,比较符合故事的特点。) 猎人海力布虽然只是一个民间故事,但是海力布舍己为人的精神代代流传,今天在学习结束之前,你想说点什么呢? 板   书   设  计 猎人海力布 救龙女 受感谢 热心助人 得宝石知灾难 救乡亲 变石头 舍己为人 作 业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10 牛郎织女(一)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 1.熟悉故事,体会牛郎的勤劳、善良。

    2.使学生受到品德教育。

    难点 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相关古诗词、民间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 学 习 活 动 备 注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探究感悟。

    五、拓展活动,自选其一。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动人传说。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3.指名读生字、正音、全体齐读。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牛郎为线索):
    身世凄苦——照看老牛——得牛相助——认识织女 3.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4.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

    5.故事接龙。

    1.多么神奇的想象,多么美好的生活!牛郎真幸运。多令人羡慕啊,怎么他就能得到这奇遇呢?(把神话色彩去掉,我们会发现,神话故事确实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现实愿望的反映。换个角度提问,引领学生去发现藏在神话后的人心。) 2.带着问题阅读,提示学生做批注,以便交流。

    3.交流。(问题提得较大,便于学生大胆思维、主动探究,要求教师的引导更灵活。) 老牛和织女为什么如此青睐牛郎?预设:
    (1)牛郎勤劳。第三段、第八段有集中体现。

    (2)牛郎关心他人。到第三自然段中找。

    (3)牛郎是个豁达的人。一方面是:爹妈都死了、吃剩饭、穿破衣裳、睡牛棚。另一方面牛郎的态度是:哼小曲儿,对牛照顾周到,打柴种庄稼来安家。

    4.小结:勤劳、关心他人、乐观,是牛郎的这些优秀品质使牛郎赢得了老牛的倾力相助,赢得了织女的芳心。

    5.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方面,用语录体的形式,写下你的感想。(学生举手自由回答) 1.牛郎织女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传颂,爱好古诗词的你读读这首词: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民间流传着不少优美的传说,善于讲故事的你可搜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田螺姑娘》等,准备参加故事会。

    3.爱好天文的你别忘了观察星空,查阅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资料,找一找天河、牵牛星、织女星。

    板   书   设  计 牛郎织女(一) 勤劳 关心他人 乐观 作 业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11* 牛郎织女(二)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托的深切同情和对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托的深切同情和对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投影片。

    教学步骤 学 习 活 动 备 注 一、复习导入。

    二、初读指导。

    三、检查自读情况。

    四、学习第一部分。

    五、讲读第二段。

    六、讲读课文第三段。

    七、讲读课文第四段。

    八、总结课文。

    第一课时 1.自由读文,指名复述《牛郎织女(一)》的主要内容。

    2.牛郎织女后来的生活怎么样了?(问题导入)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1.生字词的认读。

    2.朗读课文。

    3.说说每一段主要讲了些什么。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男耕女织、辛勤劳动、生儿育女……) 2.第一段中哪些词语写出了牛郎织女的“日子过得挺美满的”? (1)师生讨论。

    (2)教师板书。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4.思考本段的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1.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 (1)衰老的牛又讲话,老牛讲了什么? (2)老牛讲话时的神态怎样? 2.小组讨论。

    3.有感情地朗读老牛讲的话。

    4.老牛死了,牛郎织女的性情怎样? 5.小结。

    善解人意的老牛离开了牛郎,分手前还留下了“把我的皮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话语,也给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织女埋下了伏笔。

    1.牛郎和织女过着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候也发愁,她愁什么呢? 2.王母娘娘知道了织女下嫁人间后是怎样的反应? 3.读课文3-5节,画出描写王母娘娘神态的句子。

    (王母娘娘更是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

    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起飞向天空。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 4.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5.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王母娘娘的句子。

    6.默读3-5节,画出描写织女与牛郎的句子。

    (1)朗读“只能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儿女,织女说不出话来……”体会织女不愿离开人间、不愿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情感。

    (2)“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牛郎的“心急如焚”? 7.有感情地朗读第3-5节。

    8.第三段讲了几层意思?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

    (1)知道下落,发誓抓回 (2)闯入家里,抓走织女 (3)心急如焚,携子追赶 9.让学生根据上述三个标题说说这段课文的内容。

    1.指名读第6—8节,思考这三段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1)隔河相望,化作星辰。

    (2)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2.牛郎和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七月七他们在鹊桥相会时会说些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按照“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的顺序复述课文。

    板   书   设  计 牛郎织女(二) 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 忍痛剥皮—王母知情 发誓追回—闯入家里 抓走织女—心急如焚 携子追赶—划出天河 牛郎被拦—隔河相望 化作星辰—喜鹊搭桥 作 业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语文园地三 教学时数 3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了解讲解民间故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提取主要信息,学习缩写故事的方法。

    3.体会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以及学会把故事情节说得更具体。

    4.积累民间古诗、民间故事。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 讲述民间故事 难点 学习缩写故事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步骤 学 习 活 动 备 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进入情境,创意复述 三、激发想象,丰富故事情节。

    四、拓展延伸,传承经典。

    一、激趣导入。

    二、启发思路。

    三、 习作指导。

    四、习作点评。

    四、 小结。

    一、 导入新课。

    二、交流平台。

    三、词句段运用。

    四、词句段运用。

    五、 日积月累。

    六、快乐读书吧。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教师引导:同学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诸如此类的民间故事影响着每一代人。这一单元,我们结识了舍己为人的猎人海力布,并被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所感动。在你们的童年记忆里,还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民间故事呢?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所想到的民间故事互相交流。

    2.接着提问:如何将这些故事讲得引人入胜,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呢?如果你来讲,你会用什么方法去讲?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如何讲民间故事? 要想将故事讲得具体而生动,不仅要熟知故事的情节,还要体会人物的感情变化。本环节以《牛郎织女》的故事进行练习,指导学生从理清故事脉络入手,进入故事情境。然后让学生进入角色,假设“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牛郎,会如何向大家讲述这个故事。”学生在复述的时候,将文中的第三人称改成第一人称。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后,以牛郎的口吻和情感将故事讲出来。

    1.步骤一:出示《牛郎织女》故事内容,让学生快速理清故事脉络,抓住要点,找出关键词,在小组内交流,推选最佳代表进行复述,同时将学生写的关键词进行一一展示。

    2.步骤二:小组代表复述故事之后,进行生生点评。引导学生从语句是否通顺、表情是否自然、是否抓住重点、是否需要补充、想象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价。

    3.步骤三:在学生复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组关键词句。

    4.步骤四:全班从各小组中评选出最有表现力的代表,予以鼓励。

    5.步骤五:教师总结,当我们设身处地去感受故事中人物的经历、遭遇和情感体验后,对故事进行复述,才能让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口语交际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民间故事中有许多情节留白。本环节可以针对一些留白情节,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丰富故事细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同时让学生在自由的交际和想象中爱上讲故事。

    本环节让学生从上课之初写下来的民间故事中挑选一个故事,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自由讲述,在口耳相传中再次将经典的魅力发挥出来。

    第二课时 习作 (出示故事《草船借箭》)同学们,谁能给我们概括一下,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吗?(学生看故事,自由发言)对比一下原来的故事内容和你们讲的,有什么不同?(学生自己讲的比原来的内容短)那么故事的情节完整吗?(完整)你们能听清楚来龙去脉吗?(能)像刚刚同学们这种用概括的语言来讲故事的方式,我们就称为缩写。(板书:缩写)但是,口头表述的和我们书面表达的,还是有区别的。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如何缩写故事。(板书:缩写故事) 1.理解什么是“摘录和删减”(判断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不要改变故事的原意) 2.理解什么是“改写和概括”(把长句子缩为短句子,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或者用自己的话把故事中具体的描写改得更简洁) 3.结合实例,理解概念 齐读《猎人海力布》1-4自然段缩写,对照原文,看看保留了什么,删减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改写,哪些句子是概括。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删减: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有一天,海力布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一条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改写)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她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要送给海力布许多珍宝。小白蛇还告诉他,龙王嘴里含着一颗宝石,谁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概括) 4. 在保留原意的情况下,什么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故事的引入部分一般可以删去,故事的主人公、起因、经过、结果必须保留) 以《猎人海力布》5-6自然段为例,进行讲解:
    来到龙宫,老龙王十分感激海力布救了小白蛇,要重重地酬谢他。老龙王把他领进宝库,让他自己挑选珍宝,爱什么就拿什么。海力布什么珍宝也没拿,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龙王低头想了一会儿,就把嘴里含的宝石吐出来,送给了海力布。

    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海力布谢过小白蛇,就回家了。

    1.齐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哪些地方可以删减?(“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 2.哪些地方需要改写?(海力布什么珍宝也没拿,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要怎么改?(海力布什么也没拿,只是要了龙王嘴里的宝石。) 3.剩下的内容要用什么方式缩写?(概括) 4.结合上面删减和改写的内容,概括这两个自然段。

    (海力布来到龙宫,龙王想送他珍宝表示感谢,海力布什么也没拿,只是要了龙王嘴里的宝石,龙王稍加思索后就给他了。临走时,小白蛇再三叮嘱海力布不要忘记刚才它说过的话,海力布谢过小白蛇便回家了。) 5.除了把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之外,还要注意两点:(1)不能改变故事的原意;
    (2)改写之后的语言必须通顺。

    6.学生交流并练习概括其他自然段,师巡视指导。

    选择其中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点评,最好有优秀作品和不符合要求的作品,学生对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总而言之,缩写故事就是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体现原文的风格和面貌。也就是说,缩写不允许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甚至连人称也不能变。要保持原文的主要事件,保持原文人物的基本特点。

    第二,要按缩写的要求将原文的篇幅缩短或者去掉部分描写语句,或者把有些次要事件加以概括,或者删去无关紧要的介绍。

    第三,要衔接自然,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

    第三课时 1.本单元我们读了特别有意思的民间故事,都有哪些故事呢?(生答:《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 2.读到好的故事,同学们是不是忍不住要跟别人分享,讲给别人听呢? 1.民间故事流传很广,你想讲的故事别人可能听过了,为了让故事更有新鲜感,同学们可以来点儿小创作。那么有哪些好方法呢?请大家齐读P45交流平台中的句子,再来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2.通过交流,学生明白有三种方法:
    (1)可用第一人称来讲;
    (2)可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
    (3)也可进行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3.分小组讨论,先确定要用哪种方法来讲,在小组内说一说,互相提意见,教师巡视。

    4.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复述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评议。

    1.先出示课本中相关部分左边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再出示右边的词语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左右两边的两组词语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2.思考:左右两边的词语表达的意思一样,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学生交流。(左边的是六字或七字成语,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右边的是四字成语,意思简练。) 3.教师出示七字成语,让学生猜四字成语。

    打破沙锅问到底(刨根问底) 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 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 知人知面不知心(口是心非) 1.教师先出示P46的第一个片段,学生先读一读,再说说这个片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再出示课本中的第二个片段,全班齐读后思考:这个片段讲了一件什么事?对比这两个片段,你有什么发现?生举手交流回答。

    (两个片段都是写狼把小羊吃了。第二个片段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更加生动、具体。) 3.师小结:是的,我们要把一个故事情节写得具体,就要充分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就能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4.练习:把牛郎和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四人一小组进行练说,互相补充。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派代表讲述,评出优胜者。教师及时表扬、小结。

    1.学生齐读《乞巧》(板书:乞巧),师正音,指导朗读(注意读音:乞、霄、尽;
    区分“气”和“乞”,“霄”和“宵”) 2.作者简介。

    3.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日吗?(七夕) 4.师: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

    5.大家知道题目“乞巧”是什么意思吗? 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6.请同学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意思理解对即可。

    7.齐读全诗,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想想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情感? 8.师小结:《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9.再次齐读并练习背诵。

    1.魔都快乐读书吧的介绍,明确阅读要求。

    2.你喜欢民间故事吗?挑选你喜欢的民间故事书读一读。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12 古诗三首 教学时数 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懂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3.了解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情感。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所抒发的情感。

    难点 教学准备 课前:播放歌曲《满江红》。奠定悲壮的基调。

    教学步骤 学 习 活 动 备 注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二、自读古诗。

    三、课外延伸。

    四、作业布置。

    一、谈话导入。

    二、自学生字,熟读诗文。

    三、品悟:走进诗文。

    四、借助资料,理解诗意。

    五、品读诗句,悟情悟境。

    (一)了解作者林升。

    (二)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三)品读诗句,悟情悟境。

    六、拓展,升华诗情。

    一、课题导入。

    二、释诗题。

    三、简介作者(课件出示) 四、读诗韵。

    五、释诗意。

    六、悟诗情。

    六、 小结。

    八、诵全诗,明情感。

    3.作业 1.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好诗。(大屏幕出示:《示儿》) 2.朗读指导。

    (1)自由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教师点评) (3)齐读古诗。(古诗不仅要读准、读响亮,而且还要读出韵味) (4)学生“/”画节奏读。

    (5)教师范读,学生再齐读。

    3.同学们,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陆游) 有谁了解陆游? 4.简介作者:(课件展示) 谁知道“示儿”的意思?(示儿:给儿子们看) 过渡:陆游要儿子看什么?自学古诗。

    1.学生自学古诗,出示学习要求。

    2.汇报交流,告诉大家你读懂了那些内容。

    (1)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引导,同时指导朗读。

    元:同“原”,本来 但:只。

    九州同:祖国统一。

    诗句: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动悲伤。

    (2)本来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可宋朝当权者昏庸无能,金兵入侵,宋军节节败退,陆游一心想杀敌报国,他激情高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何等的壮怀激烈!但像陆游、岳飞这等有才之人却遭排挤,祖国大好江山落入金兵之手,你明白了陆游的“悲”从何而来了吗? 学生:我知道诗人悲伤祖国没有统一, 陆游悲伤大好江山落入了金兵之手, 诗人悲伤不见九洲同。

    (板书:悲伤——不见九洲同) (3)教师:陆游悲呀,悲伤祖国没有统一,在他生命垂危时都不忘嘱咐儿子,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大屏幕出示诗句) 这句你读懂了什么? 王师:朝廷的军队。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指导学习生字“祭”。

    乃翁:你的父亲。

    诗句:朝廷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祀祖先时不要忘了告诉你的父亲。

    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最牵挂的是祖国的统一,最渴望平定中原) 教师:对,他多么渴望能有北定中原日。

    (板书:渴望——北定中原日) (4)这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板书:爱国之情) 教师:是的,陆游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是祖国的统一,明知“死后万事空”却还是坚信“王师”能“北定中原”。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又是何等的悲愤!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指名读。

    教师: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却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却只嘱咐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消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孩子们,读。

    指名读、齐读。

    (5)有谁能试着背诵这首诗?(学生背诵) 1.教师: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讨论) (1)老师这里查到了相关资料,看到了《示儿》“续篇”。

    (2)(课件展示)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 (3)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宋统一了吗? (你的子孙虽然见到了统一的国家,但是这国家是由元兵统一的,怎么能在家祭的时候告诉你呢?) 2.教师:同学们,由于南宋当权者的昏庸,使得国破家亡,要想国富民强,我们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再次来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 3.配乐朗读。

    1.默写《示儿》。(课堂完成) 2.积累陆游的古诗。(课外积累) 第二课时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哪首诗?谁来背给大家听? 2.这首诗是陆游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 3.是啊,在临终之前,陆游苦苦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没有)那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诗人林升写了一首诗(板书:题临安邸),能帮我们找到答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题临安邸》,从中去寻找答案。

    4.来,读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现在,我们来做个热身运动。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自学“邸、熏、杭、汴”四个生字,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自己反复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去自学,学完后再跟同桌交流。) (一)学生自主学习。

    (二)检查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情况。

    看样子大家都学得差不多了,现在我来考考你们。(课件出示“邸、熏、杭、汴”四个生字)响亮地喊出它们名字! (1)学生齐读。

    (2)个别汇报。谁来说说自己的收获?(学生讲解字的结构、意思、组词、书写时注意、形近字。) (3)全班齐读。

    2.检查朗读诗句情况。

    你们真厉害,轻而易举就扫除了这四个拦路虎。接下来,我要看看谁能把这首诗读正确?(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分组读、全班齐读。) 1.出示《题临安邸》,师介绍当时背景: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
    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2.同学们,听了这段介绍,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指名答。

    师:那么我们就用愤怒、责问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吧!对照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自由读诗。

    我们已经能够将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了,可是,要想把它读出感情来还得下番苦功。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学习要求:A.借助资料,自主学习理解“休、醉、直、作”等词语的意思。B.结合注释,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检查。

    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学习。

    (二)小组交流自学情况,相互检查、补充。

    学完后,小组内交流。

    (三)检查学习交流情况。

    现在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 1.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其它组补充。

    2.每位同学自己试着串说整首诗的意思。

    3.指名完整地说诗意。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理解了诗意。可是要想读出感情,这还不够,我们还得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及它的写作背景。我们先来看看它的作者。谁来介绍一下这首诗的作者? 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林升。教师相机补充。(你介绍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1.学生介绍。(预习真充分,给我们介绍了南宋、北宋的相关资料;
    看得真深远。) 2.(课件出示遗民战乱图和权贵寻欢作乐图)学生观察,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课件出示北宋和南宋版图)教师激情小结。北宋到南宋国土面积减少了一半,但南宋的统治者还在寻欢作乐。

    看到此情此景,你们的心情怎样?(愤怒、责问)让我们带着这种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吧! 1.学生齐读古诗。

    当时的南宋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 (课件出示合作探究:讨论: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自主学习思考。

    3.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4.小组汇报自学交流情况。

    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1)“暖风熏得游人醉”,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呀?(天天如此,永远也醒不过来。)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权贵们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生:我仿佛看到了歌女们为他们演奏,舞女们为他们跳舞)学生想象说话,教师相机点拨:这是烂醉如泥的“醉”,这是纸醉金迷的“醉”,这是醉生梦死的“醉”。那一杯杯琼浆玉液,灌入一个个酒囊饭袋之中,倾倒在一具具行尸走肉的体内。引导有感情地诵读这一句。

    (2)在这帮酒囊饭袋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教师解说: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这幅《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一个王朝的兴盛和一座都城的繁华。大家看——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气象啊!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遗民泪尽。锦绣河山就这样无情地断送在这批酒囊饭袋的手中。是啊,无论是昔日的汴州还是今天的杭州,那些权贵们还不都是朝朝寻欢、夜夜作乐吗?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 (3)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些,我们又怎能不愤慨?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鼻子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休?” 1.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学生齐读《题临安邸》。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正因为他内心无比愤慨,所以他将心中的愤慨融入到这首诗内,题写在旅店的墙壁上,所以这首诗题目为题临安邸。

    2.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你想说些什么?生:我想对他们说,该醒醒了,不然金兵就打过来了。

    (生:我想对他们说,快去把失去的领土收回来吧! 生:我想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再醉生梦死了,也去看看老百姓在怎么过生活吧! ……) 3.师: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
    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课件播放《满江红》) 师:让我们在激昂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这一课吧! 第三课时 1.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龚自珍写的诗《己亥杂诗》。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己”字可千万不要出头。杂字的最后两笔是点,而不是撇和捺。(板书:己亥杂诗) 2.指名读课题。

    3.齐读课题。

    1.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己在天干的第六位,亥在地支的最后一位,组合在一起就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2.1839年的第二年,也就是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战争。) 3.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1.下面我们走进古诗,请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下面谁愿意来展示你的朗读?师:你读得字正腔圆。今天我要教大家一种读古诗方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读得长而轻;
    三声四声读得短而重。咱们来看第一句,“九”是第三声?所以读得短而重,“州”是第一声?读的时候就要长而轻,注意老师的手势,我手没有收,你就不能停,我来示范读第一句。第二行,你们来,注意,我的手势不停,你们也不能停。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方法要学以致用,请你们自己练习。谁愿意来第一个来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者。看着我的手势来,你不仅是勇者,你还是智者,一学就会。

    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一学完就能完成得又好又快。

    3.男女合作读。

    4.师生合作读。

    5.全班读。

    同学们读得可真投入啊!诗,咱们已经读准音,读出节奏了。那么诗的意思你读懂了吗?请你借助下面的注释来理解诗意,开始吧!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
    (一)九州生气恃风雷:
    1.你读懂了哪里?哪怕一个词也行。你是怎么读懂的?板书:九州生气(我看了下面的注释)嗯,借助注释是我们理解古诗的常用方法。

    2.请你连起来说说。[风雷:①师解:唉,普通的暴风雷电能让祖国生机勃勃吗?一场暴风雷雨之后,大地会怎么样?暴风雷电来临之前,世界是什么样的?(黑沉沉的,死气沉沉的。)那也就是说,中国想要生机勃勃,就要靠一场如暴风雷雨般的——改革(板书:改革)②你真厉害,课外的知识真丰富。普通的风雷当然不能让中国生机勃勃,所以这里的风雷是指暴风雷雨般的变革。] (二)万马齐喑究可哀:
    1.为什么需要“暴风雷雨般的变格”呢?也许第二行会告诉你答案。

    2.这一行你又读懂了哪一个词语?(板书:万马齐喑) 3.正是因为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让人觉得可悲,所以要变革! (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那么该怎么“改革”呢?三四两行也许会告诉你答案。

    2.“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拘是什么意思?格呢?把他们组合起来呢?(板书:不拘一格) 小结:对于我们不知道的词语,我们可以把他们拆开来解释。这也是了解词语意思的一种方法。

    (一)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从诗意中我们知道了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这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祖国的大街上看看吧。

    1.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犹自高唱《玉树后庭花》读——,在清朝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难怪龚自珍说要“改革”了。读—— 2.这是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妓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他们忘乎所以,只图贪图宴乐于西湖。读——清朝的官员又何尝不是呢!怪不得作者说要“改革”了。读—— 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连林则徐在上表朝庭的奏书中也这样写道:“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这样的局面还不要“改革”吗?再不改革就来不及了。读—— 4.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掩怀拭泪不敢哭”而与此形成显明对比的却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改革,读—— (1)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也同样在龚自珍的脑海翻滚,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大家读读这行诗。

    (2)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风雷变革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3)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板书:九州生气)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再读这两行诗。汇报诗的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那么应该怎样“变革呢”?他劝谁?怎样劝?(多名学生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谁来劝劝?(读古诗) 1.一个人的劝告是不够的,第一组同学来劝。

    2.再多点人吧?请第二组的同学加进来劝! 3.我们都加入这劝告的行列吧。读—— 师:他就是这样一遍遍的劝,因为——,因为只有改革才能让——。所以让我们再大声地劝劝天公,劝劝皇帝,劝劝达官贵人吧,读—— 4.全班读全诗。

    5.诗已经在同学们的嘴里,心里,让我们把背出来吧。

    1.诗已经在你们的心里了,那么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学生交流汇报。所以,想改变万马齐喑的社会政治,让九州充满生气,就要改革,就要不拘一格的任用人才。

    2.拓展延伸。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还有很多首,下面我们来看看第5首。

    拓展:PPT出示《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还写了很多这样的诗,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找来读读。

    板   书   设  计 示 儿 悲伤——不见九州同 渴望——北定中原日爱国之情 题临安邸 权贵 醉生梦死 林升 忧国忧民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变革 万马齐喑——————九州生气 不拘一格 作 业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13 少年中国说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矞矞皇皇、潜龙腾渊、鹰隼试翼”等词语。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4.体会作者殷切期盼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难点 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步骤 学 习 活 动 备 注 一、导入课文。

    三、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四、理清思路,理解内容。

    五、研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听歌曲《我们是五月的花海》听后思考: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交流)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2.有个人在100多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他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板书课题) 3.我们先把课题读明白,谁能说说你的理解。(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县人。早年极力鼓吹变法维新,是我国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学方面,他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开白话文风气之先。著有《饮冰室合集》。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泻 鳞 惶 胎 履 哉 潜 渊 纵 3.指名读重点字、词,齐读加强记忆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4.学生根据注释自译课文。

    5.学生翻译课文,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纠错。

    6.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全班齐读) 1.默读文章,思考:什么是“少年中国”?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怎样的?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各个自然段的基本内容。

    文章结构:第一段:标明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理想和追求。

    第二段: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第三段:展望中国的美好前途,号召少年们担当起振兴祖国的责任。

    (一)学习第一段:
    1.少年人性格特点? 好行乐 盛气 豪壮 冒险 造世界 常喜事 一切事无不可为 朝阳 乳虎 2.归纳 将少年人性格比喻国家的强弱,以整齐的句式层层深入,形象鲜明。

    少年人充满朝气,积极进取,敢于破格创新的性格就是少年中国的特点。

    3.朗读,背诵。注意语势,情感充沛。

    (二)学习第二段:
    1.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

    2.齐读第二段,思考作者如何展望少年中国的美好前途的? (1)分析这个段落层次。

    (2)朗读感受第二段,从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①“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

    ②比喻的作用:“红日”般的灿烂前景,“河出伏流”的壮阔发展,有如“潜龙”、“乳虎”的巨大声威,有如“奇花”的壮丽前景,有如“干将”的勇武形象。

    ③“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纵”一“横”,显得气势不凡,一个顶天立地的东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

    (三)学习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分析“美哉……与国无疆” 既赞颂少年中国,也讴歌中国少年,表明两者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

    六、朗读感受,背诵,概括中心。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热情歌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评消极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责任,发奋图强。表现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更应该努力学习,勇于作为,为将来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背诵课文。

    2.以“我为祖国做贡献”写一段话。

    板   书   设  计 少年中国说 少年人 积极进取 少年中国 少年责任 前途海阔天空 作 业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14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 1.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难点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步骤 学 习 活 动 备 注 一、构建话题,激发情感。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三、细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四、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一、复习引入。

    二、深入领悟圆明园的历史文物。

    三、研读“毁灭”,激荡情感。

    四、体味“不可估量”的损失。

    五、回忆课文,感悟写法。

    六、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第一课时 1.同学们,雨果曾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我们引以为荣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人们梦中的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是怎样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正音,学习生字。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玲珑剔透”中“剔”读tī;
    “掠走”中的“掠”读“lüè”;
    要注意“损”“宋”是平舌音,“侵”、“烬”是前鼻音,“统”的右边与“流”的右边不一样,不要多写一竖,可采用形近字比较等方法,指导写好“剔”、“瑶”、“侵”、“瑰”等字形较复杂的生字。“侵”要注意中间不可多写一竖。)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书,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指什么? (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这里指圆明园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 ②圆明园的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请同学们自己潜心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③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④请同学谈一谈,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你脑海中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谈,感悟重点语句。) ⑤课件出示:圆明园中,有________的殿堂,也有________的亭台楼阁;
    有象征着________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______的山乡村野。

    请仿照上面的句式用上“……有……也有……有……也有……”说一句话。

    3.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1)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建筑课文中列举了哪些? (2)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 (同学们可以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和图片。) (3)指名读圆明园的景物,脑海里想象着画面。

    (4)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这样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学生齐读:
    漫步园中,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
    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指名读这一句,相机鼓励有个性地读。

    4.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欣赏、自豪、赞美之情。

    1.人们梦中的圆明园只有这些宏伟而精美的建筑吗?不!远远不止这些,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圆明园,欣赏我们的圆明园。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在圆明园前填一个词。(    )的圆明园 预设词语:举世闻名、金碧辉煌、诗情画意、建筑雄伟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自豪与惊叹。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哪些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4.圆明园中的文物到底有多么珍贵,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请大家读一读阅读材料。

    圆明园是世界上最雄伟、精美的皇家园林。园内珍藏着不计其数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金银珠宝,青铜礼器,古玩陶瓷,价值根本难以估算。仅原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喷水台上的4个生肖铜首,2000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人民币。

    读了这段材料,看到这些的数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5.这些价值连城的“圆明园”中的文化瑰宝飘零在世界各地的还有很多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说一说。(指名让学生读收集的有关资料) 6.这些名人字画,这些奇珍异宝曾经就在我们的圆明园啊!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板书: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辉煌…..爱)。

    1.引导:这“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出现在人们的梦中呢?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2.读了这段文字,你是怎样的心情? (愤慨、痛恨、痛惜……) 3.请读一读让你感觉到愤慨、痛恨、痛惜的语句,读出你的感情。

    重点感悟:
    (1)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
    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①同学们,这些“掠”“毁”“烧”“凡是”“统统”“所有”能不能去掉?为什么?(不能,这些词语更能体现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②你能想象一下他们会怎样破坏和毁掉圆明园内的东西?(指名回答) ③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这句话。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学生练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读出悲怆;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语气是高昂的;
    “一片灰烬”放慢速度,体会那种痛惜之情。)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 (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估计。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惨重的损失。) 2.这一句话,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滋味? (痛惜、痛恨、悲哀) 3.指名读,齐读。

    这篇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 (这样写可谓匠心独运,课文大量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可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豪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更能激发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爱。) 1.教师总结:
    面对帝国主义曾经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垣残壁,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 2.课后读一读《七子之歌》《和平宣言》:
    板   书   设  计 圆明园的毁灭 损失不可估量 辉煌的过去布局——众星拱月 建筑——风格各异 文物——珍贵异常 化为灰烬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 作 业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15* 小岛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牙龈、溃烂、快艇、喉咙”等词语并能理解运用。

    2.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战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驻守边关,保卫边疆的爱国情怀。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 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体会战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驻守边关,保卫边疆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教学步骤 学 习 活 动 备 注 一、揭题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四、学习第一段,理解感悟。

    五、品读课文,探究感悟。

    六、总结全文,体会升华。

    读题,质疑。

    引疑助读——找出介绍无名岛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其恶劣的环境。

    1.自读课文,完成思考题。

    (1)将课文读流利、读准确,读准生字,并画出较难的生字、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和同桌尝试理解。

    (3)思考,读完本文之后你了解到什么。

    2.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朗读后自由交流、讨论。

    (1)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读准字音:驮 蔬 熬 缺 罐 身 秧 筷 构 字形多胞胎:驮—狱—伏 蔬—疏 秧—殃—怏 出示生词,开火车认读:赤道 一愣 纳闷 凝视 珊瑚礁 (2)师生交流,理解词语意思。

    (3)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从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事情。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无名岛艰苦的环境。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将军来到无名岛,惊奇地发现战士们播种了许多小白菜。

    第三部分(第11-25自然段):将军把战士们特意烹的小白菜倒进汤里,和战士们一起享用。

    第四部分(第26自然段):将军离开无名岛。

    1.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第一部分的两个句子分别说什么? 3.再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课文写出了小岛的什么特点? 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第二部分,然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老师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1)文中哪些语句说明无名岛的气温高,用“____”画出相关语句。“也就是”说明什么? (2)无名岛相当小,用“  ”画出相关语句。

    (3)探究将军“一愣”的原因。

    “竟”是什么意思?课文哪一部分对“竟”做了说明? (4)探究将军纳闷的原因。

    在植物无法生长的岛上,竟有好几种北方菜在这里成活了。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2.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____”画出将军神情变化的词句。

    (2)当将军看到炊事员端来一盘小白菜时,为什么脸色马上变了? (3)将军为什么重重地放下筷子?当时他是怎么说的? “大家的?哼!”“走,去看看大家吃什么!” (4)从将军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5)带着对战士们关心的感情朗读将军所说的这句话。

    (6)“凝视”是什么意思?将军凝视着那片绿色,为什么说它是一幅中国地图? (7)引导学生感受鼻子一酸的感觉。

    (8)师生评议,体会将军的心情。

    (9)当将军把蔬菜倒进汤里,准备和战士们一起享用时,战士们怎么做? 用“____”画出描写战士们的句子。

    体会战士们的心情,指导朗读。

    3.学习第四部分。

    那绿色的“地图”指的是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谈自己的读后感受。

    2.试着给驻守边关、海防前线的解放军叔叔写一封慰问信。

    板   书   设  计 小岛 小岛没水  没树 没草 没土 战士  绿色菜地 构成中国地图 将军  与战士共享菜汤  行军礼 作 业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园地四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1.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交流平台,交流通过朗读把充沛的感情表达出来的方法。

    3.积累语句段的运用。

    4.学写好钢笔字,注意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 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步骤 学 习 活 动 备 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三、写法指导。

    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五、小组评议,互改。

    六、佳作赏评。

    一、交流平台。

    二、语句段运用。

    三、书写提示。

    四、日积月累。

      第一课时 习作 家乡是一个人的出生地,也是每个人成长的地方。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让我们来一次时空穿越,到二十年后的家乡去看一看。

    大胆想象:
    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2.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教师点拨:家乡的变化分为环境的变化、工作的变化、生活的变化和人的变化。

    1.指导想象法:
    剪辑法:以别处的同类型的景物为鉴,把优点复制、粘贴、拼凑在一起。

    预测法:以现有的科技水平预测二十年后的发展。

    2.学生构思。

    3.小组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变化。

    4.汇报交流(通过追问和补充的形式,让学生围绕清洁想具体,使自己的想象更丰满。) 5.师小结:注意想象要合理,不能不着边际地空想与幻想,看谁是最准确的预言家,20年后的事我们可都看得到,看谁的设想能实现。想象不但要新奇还要合理。

    教师点拨:要店面结合,要有详有略,确定有代表性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写具体,其他景物可以用一两句话概括性介绍。

    1.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2.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1.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他同学进行一个启发。

    第二课时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怎样通过朗读把充沛的感情表达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
    (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

    (2)重点讨论怎样读才能表达感情,根据讨论情况.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一)学习第一题 1.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2.交流词语的意思。

    3.对比每组词语意思的不同。

    4.选择其中的词语写一句话。

    (二)学习第二题 1.自由读句子。

    2.交流体会句中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3.给最后一句加上标点。

    1.女生读古诗。

    2.抽查背诵情况。

    3.观察书写特点。

    4.学生自由书写。

    1.自由读词语。

    2.逐词自读。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4.教师释疑。

    5.熟读词语。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内 容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本组教学内容包括《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二篇精读课文,《小岛》一篇略读课文,一次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积累要求积累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

    4.背诵相关课文 教 学 重 难 点 重 点 了解课文内容,结合资料,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 点 1.了解课文内容,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

    课时安排 12.古诗三首——2课时 13.少年中国说——2课时 14.圆明园的毁灭)——2课时 15.小岛——1课时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2课时 语文园地四——1课时

    相关热词搜索:单元 语文教案 部编版九册 部编版九册语文教案三四单元 部编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部编版教案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

    九年级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一)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三)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二)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五)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四) 九年级2019一2020上学期道法教学计划 九年级一模数学质量分析 九年级一模考试班级质量分析 九年级一班德育工作计划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册出师表原文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 九年级上册化学沪教版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三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试卷 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讲解视频 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历史试题 九年级上册古诗 九年级上册必读课外书 九年级上册数学 九年级上册数学书人教版答案 九年级上册数学书苏教版电子课本 九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数学卷子 九年级上册数学所有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数学质量检测人教版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知识之陈涉世家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之出师表 九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语文 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 九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题 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书 九年级上册物理功率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答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课本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九年级上册英语 九年级上册英语人教版电子书 九年级上册英语语法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语文书 九年级上册语文书新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五单元 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出师表 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