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企划文案
  • 规章制度
  • 礼仪文书
  • 调研报告
  • 法律文书
  • 工作总结
  • 活动总结
  • 工作计划
  • 工作报告
  • 百花范文网 > 公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什么叫基层网点 部分地区基层银行网点发生挤提事件的调查和启示

    什么叫基层网点 部分地区基层银行网点发生挤提事件的调查和启示

    时间:2020-03-18 07:28:35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部分地区基层银行网点发生“挤提”事件的调查和启示  

       

    “挤提”事件是一种突发性、集中性、灾难性的危机。由于消费者对银行给付能力失去信心而产生的从银行大量支取现金的现象。十年前的“世纪之交”, 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我国各地曾因“基金会危机”“城信社危机”普发了“挤提”风波,所幸的是当时金融监管部门反应迅速,应对有序,“挤提”风波被迅速扑灭。近年来,随着金融环境的优化,金融市场日益稳定,“挤提”风波似乎失去了其滋生的“温床”。但省内茂名、肇庆、云浮等地,以及周边省市湖南、重庆等地频频发生的“挤提”事件,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经对我省和周边地区发生的“挤提”事件的深入剖析,笔者认为,造成“挤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二个方面:  

    一、造成银行业“挤提”的主要原因剖析  

    内部原因:  

    (一)银行管理不善发生“挤提”事件的内在原因之一。  

    银行管理不善,容易发生挤提事件,从国内外情况看,无论是“雷曼兄弟宣布破产”还是“美林公司被人收购”,还是美国金融业爆发次贷危机,都印证了这样的一个事实,“挤提”风波首先会从经营不善的企业乘虚而入,进而兴风作浪,扩散各地。而中国银行业最终能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度蔓延泥潭中逃过一劫,最终凭借的还是优质资产和稳健的运行机制。在我省周边地区湖南省衡阳市城市商业银行发生的,“挤提”事件,也是因为自身经营状况较差、各项监测指标不符合监管要求、被风险评级体系列为第六类的银行而引发的。  

    从笔者所在的雷州市看,虽然同处粤西地区,但雷州市近几年能在“挤提”危机下独善其身,与雷州市当地稳定的金融环境和本地金融机构具备较为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社会信誉不无关系。归根到底,还是与该市近几年来金融机构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资本充足率等重要指标都有很大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不断增强的因素大有关系。特别是当地农信社经历几年来的票据兑付、增资扩股、统一法人社等改革之后,资本实力得到扩张,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形象不断改善,抗风险能进一步提高,这也是避免“挤提”事件的重要内在原因。  

    外在原因:  

    (二)恶劣的金融生态环境滋生“挤提”风波的温床  

    很多的“挤提”事件,都发生在金融环境较差的局部地区或长期经营管理不善的金融机构。如茂名市是我省欠发达地区,逃废金融债务企业较多。2004年,该市农信社不良贷款率达71%,资本充足率为-39%。近年来虽然大有改善,但不良资产具高不下,资本低足率严重不足,在这样的金融环境,风声鹤唳都让社会草木皆兵,让群众提心吊胆,历史上,该市就曾经多次发生“挤提”事件。  

    同在粤西地区的湛江市,也曾在世纪之交发生的“挤提”事件,就是因为当时名目繁多、良莠掺杂的“基金会”的存在扰乱当地金融市场,后被国家强行接收倒闭的情况下发生的挤提风波,接踵而至的是县域城市信用社因经营不善或被关闭或被撤并,对“挤提”事件的扩散起了推波助澜作用。这说明,金融环境的好坏是造就挤提风波的外在原因之一。  

    (三)错误的舆情容易误导群众引发“挤提”事件。  

    所谓“三人成虎”便是对舆情巨大威力的最好描述。舆论引导不当,也很容易引发“挤提”风波。如前面所提的衡阳城商行发生“挤提”事件就源于《上海证券报》刊发“银监会拟发退市令,三家城商行受警告”一文,该文点名批评了衡阳城商行等三家银行,指出这三家银行不良资产率尚在50%以上,并强调“对于风险状况不断恶化,地方政府无力或无意救助的银行,要研究其市场退出问题。”该文刊登后,被湖南当地媒体《三湘都市报》转载,引起群众心理大恐慌,最终引发了“挤提”事件。  

    (四)政府部门乱作为造成群众心理大恐慌引发“挤提”事件  

    而发生在我省茂名、肇庆、云浮等地多起局部“挤提”事件,则是因为地方基层政府部门强制银行金融机构扣划计生款所引发。无独有偶,发生在西南地区的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的挤提事件竟也缘起扣划计生款。  

    “超生子女家庭不缴或缴不起罚款,亲戚的银行存款都会被政府冻结,直接划走。”这种谣言在重庆涪陵区百胜镇群众口头相传流转,引发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的三家储蓄点挤兑风波。事件的起因令人啼笑皆非,该市一客户因父亲去世,到银行取款,结果银行人员说,账户上的钱因其子女超生问题被执法部门取走了,该客户当场就与银行闹起来。此事在当地一石激起千重浪,以讹传讹便变成了上述的“亲戚的存款都会被政府冻结划走”的谣言,引发“挤提”事件。  

    二、应采取的措施与建议。  

    虽然近年来我市没有发生“挤提”风波,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大海啸刚刚过去的特别时期,一有风吹草动很可能发生“雪崩”效应或者“蝴蝶”效应,或因周围地区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情形下都可有可能发生“挤提”风波。因此,要防患于未然,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和丝毫懈怠,要排查风险隐患,加强内控机制,才能“吃有甘味”“睡得酣然”。  

    (一)苦修内功,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既然“挤提”事件由于消费者对银行给付能力失去信心而产生的从银行大量支取现金的现象,那么提高银行自身实力和塑造公众信心无疑是防止“挤提”事件发生最好保证。  

    因此,要给群众信心,吃“定心丸”,避免“挤提”风波,仍需金融企业苦炼内功,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内控机制,提高竞争力。只有资本充足率、治理结构、盈利水平、风险控制能力等重要指标上去了,抵御风险能力才能不断增强。有实力就有信心,不仅能够给公众信心,也能够给自己信心,即使因意外因素不能避免“挤提”事件,在危机当前也有足够的实力应付危机而不自乱阵脚,才能游刃有余地化解危机。  

    (二)通力合作,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挤提”事件的发生,不仅损害到银行的声誉,影响到当地金融市场的稳定,也影响着地方的经济发展。在一些挤提风波中,政府部门负有很大的一部分责任。如在茂名等地发生的因基层政府有关部门及法院强制银行扣划计生款而引发“挤提”事件。我们应当让政府部门特别是权力部门形成共识,防止和消除“挤提”风波,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是银行部门和监管部门的责任,也是政府部门的责任。因为一个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投融资基础,经验告诉我们,资本一般都是向金融生态环境好的地区集中,而金融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资本往往会逃离这些地区。只有培育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经济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才能够得到良性循环,城市的投资环境才能够得到改善,融资渠道才能够得以畅通,投资者才能够纷至沓来。  

    恶劣的金融环境是屡屡发生“挤提”风波的温床,因此,政府应当协助金融机构做好本地企业追收“逃、废债”工作,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偿还欠款,而不是热衷于向银行业摊派,强令银行贷款,强行划扣款项引发“挤提”风波。只有建立、培育和打造诚信城市、诚信机制、诚信体系、诚信企业、诚信公民等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社会才能进步、经济才能繁荣、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三)未雨先缪,做好舆情监测工作。  

    所谓“无风不起浪”,“有果必有因”,挤提风波的发生其实都是有因所循的,关键是我们金融业及其监管部门能因微见著,做好舆情监测工作,特别要对报纸、电视台、电台及群众舆论要倍加重视,一旦发现不良苗头即行堵塞,把导火索给掐灭。如有关湖南衡阳城商行的报道见报后,相关部门如能引起重视,避免第二次见报,很在程度能够避免该事件的发生。正是当地报纸的第二次报道,对事件的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造成群众错误的判断,引发了挤提风波。因此,重视做好舆情监测工作,是走好防范“挤提”事件的第一步棋。当然如何做好审时度势,瞻前顾后,就要考验相关部门的智慧了。  

    同时,要与当地舆情团体做好沟通工作,引导其做好正面报道,避免负面报道,绝不能让一颗石头能引起“雪崩”。衡阳城商行事件值得反思的是,便是信息发布的不当,按照有关规定:“金融机构评级结果的披露应由监管部门向有关部门通报,暂不向公众披露。何时需对外披露由监管部门决定”。因此,我们与有关舆论团体做好沟通工作,应当让其对可能涉及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报道须慎之又慎。  

    (四)有备无患,做好预防发生“挤提”事件的应急方案。  

    随着银行不断深化改革,特别是“股改上市,进入市场”,容易受市场的冲击,更会面临着来自干社会和新闻媒体不可预见的影响,特别涉及银行业务、服务、实力、信用、法律等方方面面的敏感性话题,都有可能对银行业造成致命一击。因此,我们金融机构应当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成因及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制订危机事件应急处置计划、加强危机事件预警机制建设、提高危机处理能力。  

    (五)是稳定人心,重视舆论的引导。  

     “挤提”事件既已发生,不能避免,就要见事早、动手快,做好了充分的应对准备。一要处惊不乱,有步骤地启动应急方案,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保证人、财、物、车辆和资金头寸的调度;
    二是调运充足的头寸保证群众取款自由。各地在应对“挤提”事件中取得的经验是,就是要准备了足够的现金展示于柜台任由群众支取,用货真价实的“黄金白银”消除群众恐慌心理。因此,绝不要干涉群众的取钱自由是化解“挤提”危机的一个底线;
    三是要做好舆论的引导,“挤提”发生后,市政府、公安局、银监会、人民银行等有关单位和部门都应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迅速组织人员到现场向储户解释、沟通,做好正面引导和宣传;
    相关负责人要发表电视讲话进行澄清,同时在报纸上发布公告,宣称合法的金融机构其所有经营活动受法律保护,只有各方采取强有力措施,才能在短时间内平息事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挤提”事件仍有可能发生,对此我们应当引起足够重视。相对于我们金融企业来说,最简单的一件事就是苦修内功,提高企业实力和品牌形象,才能塑造公众对我们企业的信心,有效地提高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避免挤提风波对我们企业造成的冲击和伤害。  

    相关热词搜索: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