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工作计划
  • 学习计划
  • 自我评价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 > 自我评价 > 2019高考试题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5(解析版)

    2019高考试题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5(解析版)

    时间:2020-06-12 12:11:31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PAGE

      PAGE 6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

     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5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封制]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经常记载分封诸侯的指令,要求诸侯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这表明分封制(  )

     A.有利于文化的整合

     B.吸收了当地的法令制度

     C.扩大了统治的疆域

     D.传播了西周的思想文化

     答案 A

     解析 题干强调尊重而不是吸收当地文化,B不选;C在题干中未提及,故排除;题干没提及传播西周思想文化,故排除D;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要求诸侯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这对于各地文化与周天子所在地的文化应该是一种逐渐的融合,故选A。

     2.[推恩令]西汉末年,出现“宗室衰弱,外无强蕃,天下倾首服从,莫能亢扞(抵御)国难”的局面,王莽篡位才得以成功。这表明王莽篡位成功的重要原因是(  )

     A.推恩令的推行

     B.七国之乱的发生

     C.郡国并行制度的建立

     D.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答案 A

     解析 推恩令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王国的势力,材料“宗室衰弱,外无强蕃,天下倾首服从”反映了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故A项正确;材料“外无强蕃”表明没有强势的地方势力,且七国之乱出现于汉景帝时期,属于西汉初年,故B项错误;据材料“宗室衰弱,外无强蕃”可知郡国并行制已不复存在,故C项错误;材料“宗室衰弱,外无强蕃”主要是政治方面而不是思想方面,故D项错误。

     3.[宋代城市商业]下表为北宋都城夜市的记载。

     种类

     概况

     固定型店铺

     酒楼、茶肆、金银首饰店、药铺等,其中大部分属个体私营

     半固定型摊贩

     装饰品、迷信品、日用杂货、各类小吃

     流动型摊贩

     各类饮食

     由此可知,北宋(  )

     A.社会崇尚奢靡之风

     B.商业管理制度较为混乱

     C.专业化市场已出现

     D.商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的表格为北宋都城的夜市,从种类可以看到有固定型店铺、半固定型摊贩、流动型摊贩,详细介绍了销售的种类,从这些可以看出当时的商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所以答案选D。材料中主要说明商业经营方式,没有涉及到社会崇尚奢靡之风,排除A。从材料中看不出制度混乱,B错误。专业化市场是指专卖某样物品的单一性市场,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

     4.[区域经济]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这反映了当时(  )

     A.运河沟通南北经济

     B.对外贸易发达

     C.经济区域分工加强

     D.商业城市兴起

     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松江的棉纺织业所需的棉花来源及安徽芜湖的浆染所用原料的来源,并不是说明运河沟通南北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是国内商品的流动,并未涉及对外贸易,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松江地区所需的棉花主要来自北方,安徽所需染料来自福建,说明当时我国各地已出现明显的区域分工,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说明这些城市为商业城市,故D项错误。

     5.[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70年代,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都看到“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的优越性。但王韬、薛福成等人只是进行启蒙式的宣传,而郑观应则是以一项政治改革主张来提出,主张中国“下仿泰西之良法”设立议院。郑观应的这一主张(  )

     A.推动了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思想的发展

     B.表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时机已成熟

     C.体现了独尊外邦而轻视传统的观念

     D.说明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的“郑观应则是以一项政治改革主张来提出,主张中国‘下仿泰西之良法’设立议院”来看,郑观应主张在中国设立议院,实行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说明这一主张推动了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思想的发展,故答案为A项。

     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清政府外交]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准备派团出使西方,由于中外外交礼仪不同,“用中国人为使臣,诚不免于为难”,于是委任美国人蒲安臣担任中国全权使节出使美、英、法、普、俄诸国,并取得一系列外交成果。这反映了当时(  )

     A.美国政府侵犯中国外交主权

     B.清政府熟悉近代外交的规则

     C.传统华夷观念影响外交行为

     D.中国逐渐摆脱外交被动局面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由于中外外交礼仪不同,‘用中国人为使臣,诚不免于为难’,于是委任美国人蒲安臣担任中国全权使节出使……诸国”,可以得出传统华夷观念影响清政府外交行为,故答案选C项。A项不符合本题主旨,且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清政府不熟悉近代外交的规则,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与材料冲突,排除。

     7.[辛亥革命的意义]1912年孙中山曾说:“满洲专制政府倒矣,以中国史例征之,大可以本族专制政府代之;而乃不一然,帝王思想不谋而绝迹于天下,意见虽偶有参差,而无不同向于共和。”这说明(  )

     A.民族主义是清朝灭亡的根源

     B.狭隘的民族情绪影响巨大

     C.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纲领

     D.民主共和成为了社会潮流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而乃不一然,帝王思想不谋而绝迹于天下,意见虽偶有参差,而无不同向于共和”等信息可知,民主共和成为了社会潮流,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清朝灭亡的根源,A错误;据材料“满洲专制政府倒矣,以中国史例征之,大可以本族专制政府代之;而乃不一然……而无不同向于共和”等信息可知,狭隘的民族情绪说法错误,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三民主义,C错误。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做法从根本上表明(  )

     A.市场经济一定要取代计划经济

     B.市场经济完全可以和计划经济并存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D.市场经济体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体制改革即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正体现了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故C项正确。

     9.[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一部分有远见的政治家深切地意识到,雅典迫在眉睫的问题是要解决兵源和财源问题,扩大雅典公民团体势在必行。这从侧面印证了雅典(  )

     A.贵族寡头左右政治

     B.政治体制弊端逐渐暴露

     C.阶级矛盾趋向缓和

     D.开放公民权日益占主导

     答案 B

     解析 公元前5世纪,雅典处于民主制高峰期,故A项错误;雅典实行民主制,只有公民才能享受国家各项权利,但城邦中公民人数较少,故导致材料中兵源、财源匮乏,急需扩大公民团体,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雅典政治家对雅典发展的远见,没有涉及阶级矛盾,故C项错误;雅典民主制下公民享有各项主权,故材料体现不出开放公民权占主导,故D项错误。

     10.[工业革命的经济影响]1777年,英国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占24%,农业占45%;到1821年,工业收入上升到31%,农业收入下降至26%。1851年工商业劳动力占有总劳动力的58.7%,农业劳动力占21.7%。这说明英国(  )

     A.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C.第一产业生产能力日益降低

     D.社会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相关所学内容可知,1777—1821年英国工业收入占比不断增加,农业收入占比不断减少;1851年时工商业劳动人口占比是农业劳动人口的2倍多,说明英国工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劳动力,使英国由以农业为主体的国家变成以工业为主体的国家,因此A选项正确。

     11.[近代西方绘画艺术]艺术史课时,老师这样介绍一种画派:“如果一幅画必须站得远远地欣赏,大概就是这派画家的杰作了,因为画家采用的是从远处看来的眼光,把许多描饰都简化了。”“他们对事物的处理,就只管风格不风格,而不管是什么东西。”“他们强调色彩……随之而来的是空间及事物具体结构的消逝。”这个画派应是(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立体主义

     答案 C

     解析 由“从远处看来的眼光,把许多描饰都简化了”“只管风格不风格,而不管是什么东西”“强调色彩……随之而来的是空间及事物具体结构的消逝”等信息综合来看,这种画派就是印象主义,故选C。

     12.[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化建设]斯大林时期的建筑——“布斯金黄”,住的都是领导和颇受重视的工人。该建筑是以著名工人亚历山大·布斯金的名字命名。1935年9月,他曾在一班工作时间内锻造1 001个曲轴,创造了纪录,并得以入住“布斯金黄”。这反映了当时的苏联(  )

     A.重视国家建设

     B.权力高度集中

     C.重视培养人才

     D.实行计划经济

     答案 A

     解析 建筑以创造生产纪录的工人名字命名,反映了斯大林时期国家对工业化建设的重视,故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斯大林的权力高度集中,B错误;重视人才培养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计划经济体制属于斯大林模式时期的经济特点,与材料主旨信息不符合,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7分。

     13.(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9届期中)(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唐丝绸之路示意图

     图甲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图乙 唐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但外部世界却对中国兴趣甚浓。哥伦布航行的目标就是契丹(当时西人以此代称中国),麦哲伦旅行的主要结果是马尼拉这块中西殖民地的建立,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

     材料三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等内容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会议重视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合作,提出了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的建议。可以说亚非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

     ——据新华网资料综合报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图甲与图乙,指出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概述丝绸之路开辟的世界历史意义。(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当时世界形势,简述明朝对外政策及其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加强亚非国家之间经济文化合作的依据,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当今国际关系格局分析“万隆精神”的现实意义。(9分)

     答案 (1)变化:从以内陆交通线为主到陆上与海上两条交通线并重。原因:唐代综合国力的强盛,具有国际吸引力;唐朝政府实行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重视对外交往;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为发展海上贸易提供了前提;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为发展远洋贸易提供了保障。意义:加强了中国与亚非欧国家的往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世界历史由分散向整体化方向发展;加强了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10分)

     (2)政策:由官方朝贡贸易到实行“海禁”。影响:明朝对外政策的变化,限制了中外交往,扼杀了内部新经济因素的成长;使中国失去了接触和学习西方先进文明的机遇;从而导致中国社会经济的停滞与落后,在与西方的竞争中处于劣势。(6分)

     (3)依据:一是历史依据:汉唐以来,亚非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经济文化往来。二是现实依据: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意义:有利于亚非国家进一步维护国家主权与利益;有利于扩大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实现合作共赢;有利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9分)

     14.(河南六市2020届二模,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江大河》是2018年底热播的电视剧,剧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上世纪末期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现象,剧情梗概如下:

     家庭出身不好的宋运辉一直备受歧视,但是他把握住机会,在1978年高考中以全县第一的成绩升入大学,毕业后当上了国企的技术员,奠定了成功人生的基础,但也在新时代的变革中逐渐迷失。他的姐夫雷东宝是小雷家大队的农民,复员后回村带领村民紧跟政策,实行土地承包,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最终绊倒在新事物脚下。个体户杨巡在翻滚向前的时代中手忙脚乱抓住过商机,也踩踏过陷阱,生意场上几经波折,最终拥有了自己的产业……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当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剧情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12分)

     答案 示例一:

     情节:宋运辉1978年高考升入大学。

     历史现象: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制度。

     概述和评价:“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复出主抓教育,在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倡导尊师重教。恢复高考制度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提高了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也有利于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示例二:

     情节:雷东宝带领村民实行土地承包。

     历史现象:中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概述和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先试点后推广,主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自主权,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全国农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示例三:

     情节:个体户杨巡抓住商机,拥有了自己的产业。

     历史现象:中国20世纪七八年代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大潮中个体经济的发展。

     概述和评价: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个体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个体经济的发展,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5.(2020·四川成都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万历元年(1573年),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考成法。规定各级部门都要“置立文簿,每月终注销”。每事定出完成期限,逐月逐季逐年检查,作为考核官员优劣的标准。如有延误者,各级官吏都有责举报。如此月考、岁考,使得“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再者,地方抚按负责一省之事而汇总于六部,六部据簿以检查各地职守,六科据簿以检查六部,内阁据簿以检查六科,使事权最后集中于内阁。万历二年(1574年)十二月,张居正命造御屏一座,将府部以下知府以上所有官员姓名、籍贯及出身资格均列于上,以便神宗皇帝朝夕省览。数年之后,科道官说:“自考成之法一立,数十年废弛丛积之政渐次修举。”同时,张居正发现,“近来因行考成之法,有司惯于降罚,遂不分缓急,一概严刑并追。”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考成法的特点。(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居正考成法的成效。(7分)

     答案 (1)制度严密(考核严格;重视监督);注重时效;强调落实;(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6分)事权集中于内阁,突出皇帝权威。(2分)

     (2)有利于整顿吏治增强实干作风;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振兴朝政。(每点2分,答出两点5分)滋生了严苛行为;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官僚政治的弊端。(任答一点2分)

     16.(2019·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韩两国战略同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遇到了危机。尼克松上台后,提出美国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韩国政府反对美国撤出驻韩美军,多次公开渲染“北朝鲜威胁”,反对美国改善对朝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将汉城对华盛顿“保护伞”的疑虑推至顶峰。同样由于韩国屡次单方面秘密突袭朝鲜军队,上台伊始的尼克松甚至将朝鲜半岛列为世界三大危机多发地区之一。随着韩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韩国政府渴望摆脱在国家安全和外交方面对华盛顿的长期依赖。在国内青瓦台积极发展军工行业,秘密研制核武器;对外积极开展朝韩对话,并于1972年促成朝韩双方发表联合公告,正式宣布独立、团结与和平统一的三原则。

     ——梁志《中美缓和与美韩同盟转型(1962—1972)》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与韩国存在分歧的主要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韩同盟关系遭遇危机的时代背景。(9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中尼克松主张韩国自己解决安防问题和韩国主张由美国进行保护而产生分歧,得出驻韩美军问题;根据材料中韩国“反对美国改善对朝关系”得出对朝鲜的政策分歧;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韩国的疑虑及“韩国屡次单方面秘密突袭朝鲜军队”说明二者的互不信任。第(2)问,从韩国看是韩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从美国方面,深陷越战泥潭,霸权地位衰落;从世界范围内,欧共体的成立,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都冲击了美韩关系。

     答案 (1)驻韩美军问题;对朝鲜的政策分歧;中美关系缓和引起韩国的疑虑;美韩对彼此互不信任。(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2)韩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美国深陷越战泥潭,霸权地位衰落;欧共体的成立;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每点2分,五点9分)

     17.(2020·百师联盟高三大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4年,31岁风华正茂的梁漱溟辞去北大的教职,到山东曹州办学;后又到山东邹平,推动乡村建设运动,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建立乡村建设实验区与县政建设实验区,设立村学、乡学,实施广义的教育工程,如推行农业改良、建立乡建金融、整顿风俗等。他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精神发展之路,首先要“走出乡村”,这样才能“与西洋文明接气”,并产生改造与建设乡村的要求;然后又要“回到乡村”,“建设新社会”,同时也找到自我生命的归宿。他说中国文化的根,就有形的来说,就是“乡村”;就无形的来说,就是“中国人讲的老道理”,即一曰“伦理本位”,二曰“教化,礼俗,自力”,三曰“人生向上之义”,四曰“崇尚贤者”。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选择:以乡村为根,以老道理为根,另开创出一个新文化。“开出新道路,救活老民族”,这便是“乡村建设”。

     ——据钱理群《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提出的背景。(7分)

     答案 (1)特点:乡村建设内容是全方位的;知识分子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传统儒家思想为核心;乡村建设是救亡图存的途径;借鉴西方文明成果。(一点2分,共8分)

     (2)背景:近代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对乡村破坏较大;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的救国方案行不通;梁漱溟对民族自救道路的反思和对乡村地位的认识。(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7分)

    相关热词搜索:年高 疫情 新课标 自学 验收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

    年高 新课标 新课标2017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途径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新课标二年级科学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上新课用)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套教案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教案 新课标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七)(含答案解析) 新课标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五)(含答案解析) 新课标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四)(含答案解析) 新课标学案高考调研数学 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 新课标小学体育课一周几节 新课标教学计划 新课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新课标教研活动简报 新课标数学高考 新课标新课改心得体会 新课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新课标第一网 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下册 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 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2021心得体会100字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案 新课标高考数学 疫情 疫情2020开学第一课活动方案 疫情2020校长讲话 疫情800字优秀作文 疫情一级防控 疫情一线主题党日 疫情一线交警事迹 疫情一线人员入党申请书 疫情一线入党申请书 疫情一线入党申请书范文 疫情一线现实表现 疫情三八节活动 疫情三月份总结 疫情上报系统 疫情下 疫情下中小企业发展3篇报告 疫情下中小企业发展3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