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拉高标杆 争先进位 坚定信心争先进位提升标杆加速崛起

    拉高标杆 争先进位 坚定信心争先进位提升标杆加速崛起

    时间:2020-03-13 07:56:03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坚定信心争先进位 提升标杆加速崛起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工作,分析当前农业经济形势,部署2010年重点工作,并围绕“全力推进衢江区追赶型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这一主战略,动员全局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学习苏北创新业、追赶先进比贡献”活动,局党委决定召开这此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落实服务措施,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200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遇到了比预料中更大的困难,取得了比想象中更好的成绩。全区农业总产值预计24.85亿元,比上年略有增长;
    农民人均收入7011元,同比增长7.1%。  

    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全区实现粮食播种面积44.54万亩,比上年增加2.18万亩,增幅为5.15%;
    总产量16.73万吨,比上年增加0.60万吨,增幅为3.72%。种粮大户数量有所增多,全区稻麦复种面积20亩以上的大户共有1329户,复种面积11.8万亩,比上年增加3.43万亩,增幅为40.98%。  

    柑桔生产减量增效。全区柑桔面积20.3万亩,比上年调减1.27万亩,减幅5.9%;
    总产量20.96万吨,比上年减21.2%,其中,椪柑15.5万吨、胡柚2.08万吨、温州蜜柑3.3万吨;
    通过实施柑桔转型提升工程,果品质量和价格明显好于上年,充分展示了“转型升级”成果,确保了“提质增效、压产增收”的目标实现。  

    畜牧业趋稳向好。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禽蛋供给充足,规模化养殖水平继续增长。全年出栏生猪137.8万头,出栏家禽265.8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和4.99%;
    推进生猪规模化和“上山入园”生态化养殖,规模养殖率达66.7%,现有能能繁母猪9.49万头;
    预计全年肉类总产量9.36万吨。  

    农产品安全有保障。建立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测点4个,全年开展省、市级蔬菜质量安全监测124批次,全区地产蔬菜、生猪等主要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均达到100%。全区已拥有无公害农产品26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食品9个。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今年以来,我们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一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中心工作,通过实施六大提升行动及提质增收、扩面增收、增产增收、节本增收、服务增收、政策增收六大增收举措,全区农民实现增收1.76亿元,全面完成增收目标。  

        去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十方面工作:  

    一是创新模式,提高效益种好粮。全省首创“东湖模式”,在多方走访、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莲花镇东湖村为试点,积极探索与创新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模式。“东湖模式”以“一村一社一卡”为主线,为农户提供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一村”:整村推进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该村农户全部纳入粮食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代耕、代育、代管、代收、代订单“五代理”和统一机耕、品种、育秧、管理、植保、机收、保险、订单、测土配方和农资采购等“十统一”服务,社员向合作社交纳一定的服务费用。“一社”:衢江区东丰粮油专业合作社,除吸纳莲花镇东湖村的农户外,还吸纳邻近的两个村(山丰、石岗山)农户参加合作社,社员的土地达1870亩,均由合作社全程开展“五代理、十统一”社会化服务。“一卡”:一张政策、成本、收费明白卡。合作社将2009年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早稻生产成本和全程社会化服务收费制成明白卡,发放到农户手上,做到公开透明服务。  

    以“东湖模式”为样板,2009年全区新建粮食专业合作社171家,比上年增加156家,合作社社员的粮食复种面积达到11.7万亩,其中早稻4.9万亩。全省春耕生产动员会对早稻生产“东湖模式”做法给予高度评价与充分肯定,茅临生副省长为此作了重要批示(临生2009第079号),要求各地推广。  

    二是量质并举,推进柑桔转型升级。柑桔是我区农业的传统主导产业,产业规模大、涉及面广,全区从事柑桔产业人员共有8.19万农户、28.3万,占总人口的70.8%。面对近年来柑桔“卖难”和效益差的现实,我们痛定思痛,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导、依靠科技、对接市场”的原则,按照“提品质、调结构、控面积、树品牌、创精品、扩加工、促出口”的思路,以整村推进、连片推进的形式,大力实施柑桔产业转型提升工程。2009年,全区共有16个乡镇(街道)109个村实施柑桔产业转型提升工程,其中整体推进村48个。全区共疏树5.895万亩,增施有机肥4.663万亩,退桔面积1.59万亩。通过实施以疏树、疏枝、疏果和改水、改肥等技术改造为内容的“三疏二改”技术提升战略,全区的柑桔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优质果率大幅提高。在中国(衢州)农博会粮交会上,“蜜之源”早熟宫川蜜桔被评为“华东十大精品水果”,“衢江红”牌椪柑入选华东十大绿色食品;
    “衢江红”牌椪柑夺得2009年浙江农业吉尼斯柑橘擂台赛二等奖,“一品红”牌椪柑获得了第二届“浙江省十大名牌柑橘”称号;
    衢江区被评为全国柑桔二十强县(区)。  

    三是流转土地,促进促进,其中早稻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县。促进,其中早稻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县。促进,其中早稻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县。农业集约化经营促进,其中早稻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县。促进,其中早稻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县。促进,其中早稻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县。促进,其中早稻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县。按照“稳定总量、整合存量、提高质量”的思路,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序流转、规模经营”的原则,以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为龙头,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目标,大力引导整体集中连片流转。我们率促进,其中早稻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县。先在衢州市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等文书格式文本,建议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加大了对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扶持力度:2009年—2012年,每年区财政统筹安排6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对当年新增连片规模流转耕地在100亩以上、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按实际流转耕地面积一次性给予流出户每亩100元的资金补助,并一次性给予所属乡镇(街道)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每亩20元的工作经费奖励;
    建立和健全区、乡镇(街道)、村三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组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实行“五个化”的运转机制,即“服务组织网络化、交易形式多样化、交易市场开放化、经营主体多元化、交易规划自由化”的运转机制,对建立规范化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乡镇(街道)给予1万元的资金补助。正是这些政策的激励与引导,政策拉动效果日益显现, 2009年全区耕地流转面积已达6.03万亩,比上年增加了1.05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25.74%,其中签订书面土地流转合同面积达5.88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97.5%。  

    四是强化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真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抓住关键环节和关键季节,组织开展“绿剑”系列集中执法行动,严把农资市场准入关,对农资经营和生产单位强化重点管理。全年立案查处农资违法案件17起,调查处理农业投入品质量投诉2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20多万元,种子管理水平和农民用种安全有了新提高,行政处罚案件实现零复议、零投诉。开展“十小行业”小农资店质量整治和规范工作,经常组织明查暗访,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35份。重大动植物疫情疫病实现可防可控。将动植物疫病防控纳入各乡镇(街道)目标责任制考核。健全了区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建立了298个村级动物防疫员队,落实了421名动物防疫监管责任人,对生猪定点屠宰场(点)、各农贸市场和512个行政村定时开展了疫情巡查,实施了动物防疫信息化管理,全面实行了免费免疫,牲畜及家禽应免密度均达到了100%的要求。区防治动物疫病指挥部荣获“浙江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和畜产品安全目标管理考核优胜单位”称号。在17个乡镇设立植物疫情监测点26个,组织开展春秋两次全区统一集中防控行动,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799.5亩,加拿大一枝黄花清除率达100%。  

    五是培育主体,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以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导向,加大政策扶持,完善绩效考核和规范管理机制,不断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民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区委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促使农业龙头企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全区共有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6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35家,(2009年新发展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4家)
    大力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各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着力引进一批带动面广、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形成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得以快速发展,全区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53家,会(社)员总数达2.68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的重点从发展数量向发展质量上转变,培育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43家(其中省级3个:衢江区林氏精品西瓜、惠农测土配方施肥、东丰粮油专业合作社)。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积极培育瓜果、山地蔬菜、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积极开展特色专业示范村建设,创建湖南镇元墩后村杨梅专业村、周家乡上林村枇杷专业村等“一村一品”示范村11个,推进村100个。新增设施农业1530亩。品牌建设蓬勃发展,在2009浙江农业博览会上,“一品红”椪柑、“大山”玉露茶、“炭之语”加香安逸枕头、“阮小二”酱鸭被评为金奖,“水晶雨”有机米线等7只农产品被评为优质奖,金奖数及获奖总数位居全市第一。  

        六是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认真落实“ 811” 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全面整治,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明显。推广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生态技术,全面完成166个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任务。改进农作制度,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开展统防统治社会化的专业服务,严格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从源头上防止农业面源污染。2009年启动了2.0227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建立了莲花、高家2个千亩耕地质量提升示范方和2个千亩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方,推广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13.4万亩,测土配方施肥45万亩。推广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有机肥推广使用量比上年提高5.5%,肥料利用率提高3.7个百分点,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面积达到16万亩,高效低毒农药推广面积达95%以上,农药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注重循环化,促进废弃物综合利用,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引导农民使用有机肥,逐步形成“猪---沼---作物”不同类型的循环农业模式。  

    七是精心谋划,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项目包装申报放在提升农业发展能力的战略地位来谋划。积极加强与省、市农业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为项目争取拓源头,打基础。紧紧围绕中央、省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和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敏锐地捕捉信息,充分发挥特色生态产业优势,帮助企业、合作社等主体充分挖掘资源、包装项目。建立完善农业项目库,想方设法尽可能多地争取上级扶持,同时,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实施,以项目增加投入,以投入促进就业,以就业增加收入。2009年,我局共包装申报各类农业项目63个,已立项55个,争取到项目资金4835.031万元。其中,中央项目3个,争取资金520.115万元;
    省级项目49个,争取资金4009.416万元;
    市级项目3个,争取资金305.5万元。惠农政策增加了农业投资和农民收入,提升了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了农业产业做大做强:深入实施农民信箱工程,完成258个村级农民信箱网站建设;
    水稻播种面积增加2.18万亩、新增山地蔬菜4500亩、大棚西瓜1.1万亩、食用菌654万袋。  

    八是因势利导,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根据浙江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2009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意见》的文件,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引导工作,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2009年全区直接受益农户355余户,购置农机具500台(套),其中8-80马力耕作拖拉机92台,联合收割机22台、茶叶加工修剪机械80台、水产养殖机械114台、畜牧机械22台。共补贴中央及省、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269.04万元,并拉动农民自筹资金641.91余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区农业机械化的全面推进和发展,有力地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水平。机械化作业面积达42.8万亩,水稻机械化水平达48%,同比增长3.2个百分点;
    组织30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组成8个跨区作业服务队,前往江苏、上海等地进行稻麦跨区作业,实现跨区作业面积达到了4.3万亩,收入达260万元。农机安全工作到位,加强对全区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21个乡镇(街道)责任农机员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各乡镇农机员与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安全责任,全面实施安全生产目标治理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开展了农机安全生产大宣教大排查大整治集中行动月活动,做到人员、机制、宣传、排查、整改“四到位”,拖拉机及其驾驶人年度检验参检率和法规轮训率分别达到95%和96%,拖拉机安全事故四项指标同比明显下降,有效遏制和减少了交通事故。  

    九是主动担责,实施脱贫致富工程。继续实施乌溪江库区第二期脱贫致富工程,扎实推进库区群众脱贫致富,重点抓好千亩名优茶生产基地、千万袋食用菌生产基地、千亩山地蔬菜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建设。按照“项目到乡村、资金到项目、规划分年度”的要求,在乌溪江库区脱贫致富工程总体规划框架下,分别编制了茶叶、蔬菜、养殖项目子规划;
    结合我区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帮助湖南镇元墩后村编制完成了《衢江区湖南镇元墩后村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总体规划(2008年-2012年)》;
    每个产业确定一名首席农技推广专家负责联系和指导,确保了各项技术措施和帮扶措施落实到位;
    每月走访不少于三次,帮助当地农民制订生产计划、确定种养模式、提供产业信息、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全年改造、新建茶园2877亩,发展山地蔬菜3536亩,食用菌654万袋,饲养黄牛、山羊872头。库区农民人均增收达500多元,库区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15.6%。通过授人以渔,帮助库区农民依靠发展特色农业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十是强本固基,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区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安排、扎实抓好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落实全局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推进创业承诺结合起来,与破解难点热点问题结合起来,促进干部队伍为农服务能力提升。使整个学习实践活动进展顺利,氛围浓厚,主题突出、效果明显。认真组织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根据省、市纠风办关于开展行风评议活动的部署和要求,精心制定行风民主评议实施方案,认真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根据评议的目标、内容要求,开展自查自纠、边查边纠。主动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落实责任,及时进行整改。通过活动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制度,促进了行风长效机制建设,切实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完善内部机制,提高为农服务水平。结合责任农技推广制度的实施,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服务民生、服务新农村建设”专项行动。全局党员干部、科技人员转变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方法、转变发展方式,主动与农业企业和农民群众一线对接,通过“送政策、送项目、送科技、送教育、送文化、送健康、送温暖”服务,共商发展大计,着力破解难题,创新兴业、创业富民,构建和谐衢江。  

    过去的一年,在农业战线全体干部职工和农业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的农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衢江区土壤肥料农产品质量检验站被评为全国土壤肥料检测工作先进集体,我区继续被省政府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县;
    衢州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被列入7个省级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夏宝龙副书记等省领导予以充分肯定;
    落户在莲花镇的衢州台湾农民创业园成为我省首批推出的四个台湾农民创业园之一;
    在市政府对区政府的年度考核中,我区农业特色工作获得到了47分的加分。我局荣获“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考核三等奖、纪检监察工作达标考核三等奖、建设“平安衢江”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先进集体、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先进单位、2009年度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先进单位等6个区级先进;
    在2009年度65个区机关单位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考核中,得分125.9分、排名第19位。总体说,一年来,农业发展的骄人业绩,为新中国60华诞增添了绚丽色彩,为我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得益于各级政府的强农惠农政策,得益于全区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辛勤工作。让我们一同分享这一年四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喜悦。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我区“三农”发展仍然处在攻坚时期和艰难的爬坡阶段,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民持续增收压力较大。目前,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0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5%,率先在全国省区突破万元大关,我区与全省的水平差距还在加大。但金融危机对农民增收的负面影响尚未消除,大宗农产品仍在低价位运行,农民增收基础不牢固,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不健全。  

    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土地千家万户、分散零碎的小规模经营和“亦工亦农”、“亦商亦农”的兼业化经营现象普遍,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较低,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难度较大,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同时,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化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上。  

    三是产业转型提升任务仍较艰巨。无论是生猪产业、还是柑桔产业,都具有一个特点,即量大效益低。由于历年来的粗放式生产,全区名特优产品少,品牌意识不强,产业效益较低,加快农业转型提升的任务还很艰巨。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一年,是经济发展方式从去年的全面保增长到调结构增后劲促增长的一年,更是巩固发展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的最关键一年。因此,做好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对于切实提高发展能力,实现现代农业新跨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今年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宏观方面:中央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巩固和完善支农惠农强农的政策,着力于建立健全政府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和保护体系;
    在宏观调控中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继续运用财政手段支持农业发展,增加财政支农投入,提高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科技研发、良种良法推广、农民培训教育、农村金融服务等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大力支持“三农”事业,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创新了良好环境。在微观方面:我区通过近几年的现代农业建设,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基本建立,生产力布局得到优化;
    重大薄弱环节的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和服务水平不断上台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潜力和空间被打开。同时,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东湖模式等一些创新性工作不断涌现,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局面。我区的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土地规模经营、循环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我区现代农业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影响依然很大,我国宏观经济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制约农业发展的新旧矛盾相互交织,今年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更大。农业生产经营中不确定因素持续增加,对农业的冲击增强,农业比较效益依然很低。  

        一是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损失也越来越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现象增多,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多发、高发。目前新的一次厄尔尼诺现象正在形成,去冬今春雨水不断,今年发生干旱的几率增加,病虫害发生将出现新的变化。我们必须立足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二是国内农产品价格走势存在不确定性,生产风险加剧。国内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阶段性、区域性和结构性短缺与过剩并存,国际国内很多农产品价格仍低于2008年同期,农产品价格面临下行压力。在这种背景下,今年农产品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保持国内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难度增大,农民生产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可能随时发生。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重发,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重大,社会高度关注。近几年,毒豇豆、苏旦红、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带来的危害和影响是巨大的,有的甚至引起恐慌,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担忧和质疑程度越来越高。我区的农产品质量虽然保持较高水平,但总体上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有效防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压力和责任越来越重。  

        同时,这些新情况还要与原来长期存在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经营机制相对落后、农业支撑保护体系不健全等矛盾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强化,使发展的形势更加复杂。我们务必要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措施准备得扎实一些,立足当前,谋划长远,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方法总比困难多,今年,我们要寻求突破,自觉增强农业工作大有作为的信心和决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实现新一轮农业工作的大进步、大发展、大变化。深入总结“十一五”农业发展经验,切实加强“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的研究。  

    三、2010年总体工作思路与主要工作任务  

        《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再次作为中央一号文件出台,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思路,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在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持之以恒地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城乡统筹。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韩长赋部长提出了今年的“两个千方百计”和“两个努力确保”的目标,即千方百计保持粮食稳定,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增长,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2010年农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创业富农民、创新强农业”的总要求,以“两个千方百计”和“两个努力确保”为目标,以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深化农村经营管理制度改革为动力,稳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业重点区块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加快我区从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迈进的步伐。  

        根据总体工作思路,今年重点要抓好下列工作。  

    一是紧扣一个中心  

    紧扣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以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三大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以深入实施“六大提升行动”、落实六大增收举措为主抓手,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短平快的增收项目,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力争全年农民人均收入实现增收7.5%以上。  

    二是创新两个模式  

    1、土地流转新模式。东湖模式、清水模式是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民收入的好路子,特别是农民“一手拿租金、一手拿薪金”的清水模式不但对转移农民、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其他主导产业的规模经营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2010年,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载体,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使土地变资本、农民变股东,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土地经营的收益。同时,鼓励农民到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的基地打工,获得二次收入,实现一手拿租金、一手拿薪金。2010年,全区新增土地流转面积达10000亩。  

    2、龙头带动型模式。以龙海蔬菜专业合作社、东丰粮油专业合作社、林氏精品西瓜专业合作社为样板,每个主导产业培育扶持1家或多家龙头型、带动型、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构筑起以骨干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生产基地为平台的若干条农业产业链转型升级模式。  

    三是建好三个园区  

    1、衢州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协助有关单位实施好园区项目,利用开发区、台湾农民创业园两个平台,创新招商举措,引导重点项目向开发区集聚,吸引更多的台湾农业企业和合作组织到园区投资创业。  

    2、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在莲花镇、杜泽镇规划建立衢江区循环型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核心区面积2.5万亩,辐射面积5.5万亩。示范区以生猪、柑桔、水稻、蔬菜四大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为平台,按照“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聚、多功能有机融合、循环清洁生产、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要求,将工业化和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贯穿示范区建设始终,大力推广“猪—沼—作物”生态循环模式,实施“4+ 1” 工程(“ 4” 即廿万头生猪出村移栏上山工程、万亩柑桔转型升级工程、万亩优质粮食功能区工程和千亩高效蔬菜示范工程,“ 1” 即农村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力争成为我省首批循环农业示范县。  

    相关热词搜索: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