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经典阅读
  • 学习工具
  • 成语大全
  • 歇后语
  • 周公解梦
  • 名人名言
  • 格言
  • 经典语句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工具 > 格言 > 【浅析纳兰性德边塞词的归隐意识】

    【浅析纳兰性德边塞词的归隐意识】

    时间:2020-10-28 16:11:28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浅析纳兰性德边塞词的多种意识 摘 要 纳兰性德是清朝初期重要的词人,在创作实践中,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词学思想,模仿并有所创新,真性情的抒发中亦有寄托。

    纳兰性德边塞词内容丰富,在六十首词中展现了多样的感受。兴亡感叹词描绘立身关外,触目所及的古戍、古战场、古长城,还有祖先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场,充满了吊古伤今,哀叹兴亡之感。怀乡与相思词作描写了扈从生活的艰苦、孤寂,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爱人的无限思念。塞上节令词以词人细腻的情感和塞外的凄凉景象独具特色。塞上风物词描绘关外独特景物,及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饱含了词人的深情。

    两宋边塞词中,纳兰性德的相思词真挚动人,并传承了清新晓畅的词风和明白如话的语言,同时摒弃了艳俗的成分;
    纳兰词虽没有辛派词人那种家国破裂的悲壮之感,但是其中的兴亡感叹、与壮志难酬之感与苏辛词有异曲同工之妙,词风雄浑豪荡的一面也对苏辛词有所传承。

    清初期纳兰性德在与词坛“俊异”们交往唱和的过程中相互影响,以“愁情”入词成为他们共同的特点。清中期为数不多的边塞词中继承了纳兰词“壮”的特点,表现出壮怀激烈的宏大志向。而到了晚清时期,由于列强的入侵、国家的衰落,边塞词发生了新变,抒写了一首首时代的悲歌与哀曲。

    关键词:纳兰性德;
    边塞词;
    意识 Abstract Nalan Xingde, whose is so prevalent, is a significant poet of Qing dynasty. Nalan Xingde created his unique ideology in which he not only developed the theory of the predecessors, but initially applied the bailing theory in the expression of natural feelings as well. His theory was reflected in composi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also refined the theory. Nalan Xingde’s frontier is inclusive. Various of feelings of the poet are reflected in the 60 frontier. Sitting alone or lying awake in bed in the sleepless nights of his bitter and lonely retinue life, the poet created dozens of reflecting his distinctive and subtle feelings about frontier life.The exclamation of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nation was noted down when the poet outside of the pass, saw the ancient castles, ancient great walls and the battle field of his ancestors. His homesickness, his longing for his wife was expressed in the festival lyrics which also picture the desolate sights in frontier. Among the frontier in Song dynasties, he developed Liu Yong’s natural and fresh style and explicit language but rejected the gaudy words. Different from the ci created by poets of Xin school whose stylistic features are solemn and stirring, instead of mourning the declining of a nation, his ci exclaims the rises and falls of a nation and his difficult-to-fulfill ambition and has a mighty and untrammeled feature. In the early period of Qing dynasty, the formed a common feature of connoting a gloomy mood during the interaction of among the peers in poetry writing. The responsory works between Nalan Xingde and Gu Zhenguan created during the relief process of Wu Zhaoqian are a reflection of real feeling and became a well-known touching story. However, a limited number of frontier in the middle period of Qing inherited Nalan Xingde’s mighty and untrammeled style to show great ambitions. With the declining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invasion of the great powers, frontier became threnodies for that age. Key Words:Nalan Xingde; frontier word; awareness 目 录 摘 要 1 Abstract 2 引 言 3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3 (二)文献综述 4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4 一、纳兰性德简介 6 二、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中蕴含的多种思想 7 (一) 对隐士生活的羡慕 7 (二) 修身养性的想法 7 (三) 对佛老生活的热爱 7 (四) 厌恶官场、淡泊名利 8 三、纳兰性德边塞词中蕴含的多种感情 9 (一) 兴亡之叹 9 (二) 怀乡之情 10 (三) 塞上风情 10 (四) 边塞生活独特感受 10 三、纳兰性德边塞词的继承与发展 12 (一) 对“花间”边塞题材的传承 12 (二) 对两宋边塞题材的传承 12 (三) 在清代边塞题材中的发展传承 13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4 致谢. .................... ...... ... 15 引 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归隐是古代士人不肯苟合于世俗社会的一种人生态度和处世途径。孔子说:“危邦不入, 乱邦不居,有道则见, 无道则隐”, 这句话已经成为历代士人避世归隐的原则与借口。中国古代有很多的隐士, 他们或潜藏不露, 或处山林, 或在草野, 或离朝市, 俱以不求闻达、不入仕途为其特征。清代大词人纳兰性德 ( 1655- 1685)虽然不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隐士, 不曾有过真正归隐的生活阅历, 但他的诗词作品中尤其是边塞词中, 却处处显露出强烈的归隐意识。

    纳兰性德作为清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对其研究的论文著述非常多, 但学者们对纳兰性德的隐士心态却少有论及。本文试图对纳兰边塞词中的几种思想感情尤其是其隐士心态做粗浅的分析与探讨。

    (二)文献综述 包艳红(2007)认为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满族词人,他是继苏、辛之后把词的创作题材从狭窄闺阁庭院中解放出来的又一人。他笔下的边塞景物处处蕴含着兴亡之感和羁旅愁怀,景凄情真,既有凄婉迷离之美,又有沉郁豪放之气,婉约与豪放融为一体。

    陈桂娟(2009)指出,纳兰词研究是港台地区清词研究的重心,从思想性情的分析到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的研究,以致纳兰性德与晏几道、李煜的比较研究,都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这些对大陆地区纳兰词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陈水云,蔡静玲(2012)指出,纳兰性德所产生的词风,和他的具体工作、生活、情感息息相关。在清朝初期,满汉进一步交融买那个,在此大背景下,纳兰性德借此契机,大量吸收汉族的文化传统。纳兰性德所受到的家庭教育、社会阅历以及他自己积极虚心学习都促使他在诗词方面获得极高的造诣。他主要汲取了花间词与李煜,在词调、意向方面的选择等方面将。

    王树武(2010)认为,主要探讨纳兰性德地位的问题。考察纳兰性德的地位,应该注意到三个层次,即纳兰词在清词中的地位;纳兰词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纳兰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只有综合考虑这三个方面,才可能得出正确的评价。

    汤保梅(2013)指出,清代词坛,词人辈出,词作如林,呈现出中兴的局面。其光辉的成就却长期受轻视。就是与朱彝尊.陈维崧齐名的词家佼佼者纳兰性德,涉猎者也寥寥无几。近几年,虽陆续有人著文论述其人其词,但对其作全面深入研究的著作还没有。最近,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黄天骥同志的新作《纳兰性德和他的词》,是非常可喜的现象。文中比较全面深入地探讨和评价了纳兰性德词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的成就和特色。纳兰词现存三百四十八首。论者一般认为纳兰词的主要内容有四:写爱情、悼亡妻、厌仕宦、歌友谊。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引言。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给出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主要阐述纳兰性德词学的主要思想,如在模仿中创新,须抒发真性情,须比兴寄托等;

    第三部分:纳兰性德边塞词内容分析。主要阐述纳兰性德边塞词的主要内容,如兴亡之叹,怀乡之情,塞上风情,塞上生活等;

    第四部分:纳兰性德边塞词的继承与发展。主要阐述纳兰性德边塞词对“花间”、两宋和清代边塞词的影响;

    第五部分:总结。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文献综述法。笔者收集和研读相关学者对纳兰性德边塞词研究的专著和文章,了解相关研究内容,并借助互联网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索,借鉴其有价值的方法和思路。

    一、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的家族是满清正黄旗,作为清朝初期大臣纳兰明珠的儿子,其拥有着十分显赫的地位。当时,其父明珠作为康熙身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得到整个家族的庇佑保护, 加上纳兰性德年少时就聪颖好学,因此,纳兰性德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显露头角了:其十四岁精通六艺,十五岁入太学,十七岁便中举。在康熙十五年,当时纳兰性德仅仅二十二岁,当年其参加殿试, 一鸣惊人, 名居二甲的第一, 赐其进士出身, 授其三等侍卫职位。

    纳兰性德在短时间内便接连得到提升,可以说是仕途十分顺畅。可以有幸当上殿前侍卫, 尤其是当上一等侍卫, 可谓是接近皇帝的最佳方式。

    “御殿则在帝左右,从扈则给事起居”[1]这也就意味着很快便可以加爵晋升、飞黄腾达。在大家眼里,一等侍卫是众人羡慕的职位,但纳兰性德却并不这样想。其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惊喜, 与之相反,从其诗词中,经常可以看出其对侍卫生涯的反感。

    纵观纳兰性德的一生,明显可以看出刚开始他也向很多年轻人一样,对国家政治有着满腔的热情,对未来有着远大的抱负以及独到的见解。他的《金缕曲》一词中曾经这样描述到:“未得长无谓!竞须将、银河亲挽, 普天一洗。麟阁才教留粉本, 大笑拂衣归矣。”该词,明显可以感受到当年他的壮志豪情与远大志向, 其期望能够为国家、社会奉献自己的伟大志向溢于言表。曾经他认为凭借自己杰出的才能以及高贵的地位, 在凭借自己能力获得进土功名之后能够轻而易举的实现自己当年的理想以及美好愿望, 继而完成一个书生政治家的人生追求。然而对于封建社会而言, 理想期望越高, 愿望越美好, 相应的阻力也越大, 实现越困难。凭借纳兰性德的才华以及他的美好理想、抱负, 如果能够让其在国家政治上施展出自己的才华, 大展宏图于国家的统一大业以及民族团结 纳兰性德的愿望可谓是可以达成。然而,康熙是不会考虑到其个性与自身理想愿望, 仅仅由于自己兴致,给纳兰安排了殿前侍卫一职。对于康熙而言,是“天子用嘉”,可对于纳兰性德而言,是其伟大人生之路被彻底改变。纳兰性德觉得自己的理想已成空,却又身不由己, 难以承受但又没法摆脱。因此,我们可以在其很多诗词中,看到其透露出来的归隐田园、终老南山的想法。

    二、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中蕴含的多种思想 (一)对隐士生活的羡慕 陶渊明是纳兰性德最热爱的古代诗人,在他眼里,自己和陶渊明的人生感悟与精神境界非常相似,故纳兰性德把陶渊明立为自己的榜样。他曾经表达了自身的此种想法:“天地忽 如寄, 人生多苦辛。何如但饮酒, 邈然怀古人。南山有闲田, 不治委荆榛。今年适种豆, 枝叶何莘莘。豆实既可采, 豆秸亦可薪。(《拟古诗四十首之十》)虽然仅仅是短短几句诗词,但流露出其对于自由闲适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之情。“巨大心理压抑对于纤尘不染的纳兰性德来说,确是一种痛苦折磨,同时也让他拥有了一种特别的隐逸性。”[2]除此之外,纳兰性德也十分敬佩诗仙李白,因为李白不肯折腰于权贵,且李白的豪侠飘逸、返璞归真、率直让其欣赏。从诗词“白日但静坐, 坐对门前山。”( 《拟古诗四十首》) 能够感受到诗仙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的影子。可以看出,纳兰性德已经领略到李白浪漫超脱的诗词之风。

    (二)修身养性的想法 康熙二十三年, 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一道南巡, 于当年十月到达无锡的时候, 他写了一封信给好友顾贞观,信的前半部分透露出其对江南美丽山水的热爱, 后半部分袒露出决意终老田园的愿望: “倘异日者, 脱屣宦途, 拂衣委巷, 渔庄蟹 舍, 足我生涯。药臼茶档, 销兹岁月。皋桥作客, 石屋称农。恒抱影于林泉, 遂忘情于轩冕。是吾愿也, 然不敢必也。悠悠此心, 惟子知之, 故为子言之。”从中可以看出,其归隐避世的思想的决心。“虽然身处社会顶层,但其思想里更多的是对平民生活的向往。”[3]他的诗词中也处处传达出这种想法。他期盼能够远离尘嚣, 长伴古佛青灯, 继而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他在《山中》一诗中这样写道:“高树暗如山, 倾崖石欲落。羁离悲夜猿, 险峨伤病鹤。酒怀万物清, 此时欣有托。山中一声磬, 禅灯破寥廓。”在他眼里,他更期盼有一天自己能够身着蓑笠, 乘一只小船, 置身世外看棋局。实际上类这种诗词, 纳兰的作品中有很多, 很明显, 诗人非常想抛弃社会中的是是非非, 独自去享受清风、明月的无忧无虑的生活。

    (三)对佛老生活的热爱 纳兰性德给自己取别号为楞伽山人,“楞伽”原本是佛教经名, 含义为“宇宙万有皆是虚假不实, 唯是自心所观而导归于不生不灭之涅”。他还将自己的词集命名为“饮水词”, “饮水”这一词, 来源于道明禅师答卢行者这样一句话:“如鱼饮水, 冷暖自知”。从其自己所取的名号以及作品集命名来看, 其十分钟爱于佛教思想。他的诗词作品中,更是处处充满着诸多禅意:例如“手写金字经, 唯寄结来生。莲花辗转, 杨枝滴露, 唯鉴微诚。想解奉倩神伤极, 凭诉和秋擎。西风不论, 一池浮萍, 几点荷灯。”这是一首想念家中妻子的词。在民间,有这样一个习俗:在每年的七月十五定期开展悼念已故亲人的活动。纳兰性德曾经自己动手写佛经, 以此希望能够和已故的爱妻可以在来生再相遇、相知、相爱,再结良缘。在《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词中, 诗人描绘了佛家的清静世界:“空空的山中,梵呗都是静的;
    冰冷的水月,影子都沉下去了。”他非常期望自己能够如画里入静的老僧一般, 在西山绝顶结庵。此外,他还写了很多带有寓意佛理的诗词,比如“山非山兮水非水, 生非生兮死非死”。在他诗词创作的后期, 其对金字经、慈云、莲花、杨枝等佛教词句运用的相当熟练,这类词取代了早期愁、泪等字样。“孤独的哀吟”,是纳兰性德“寻找宁静的天地安顿流浪的身心,寄托纤弱的情谊的愿望的”唯一途径。[4] (四)厌恶官场、淡泊名利 纳兰性德有着自相矛盾的性格, 一方面,他曾经急切盼望能够积极深入社会, 建功立业, 另一方面,他深切感受到世道的黑暗险恶, 对现实的是是非非以及和官场的反复反感、厌恶, 他曾经十分感叹地说:“嗟哉华亭鹤, 荣名反为辱。”在他的观念中,“世事看奕棋, 劫尽昆 池灰;
    长安罗冠盖, 浮名良可哀。不如巢居子, 遁迹从蒿莱。” 他对于年轻时期,热衷于追求功名利禄的行为十分后悔,在其后期,他急切希望能够寻求到灵魂的安栖之所, 且用平淡的曲调来表现他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淡泊态度,“吾本落拓人, 无为自拘束, 倜傥寄天地, 樊笼非所欲”, “人生若草露, 营营苦奔走;
    为问身后名, 何如一杯酒”。

    类似这种淡泊名利、 曲调平淡的诗词在他的诗词中占据了很大比重。

    三、纳兰性德边塞词中蕴含的多种感情 词史表明,咏史都是以史为托,咏物都是以物为寓。咏史、咏物的落脚点,皆是回归到身心思想感情上的。纳兰的诗词中,有关边塞词皆有此特点。纳兰性德从二十一岁到三十一岁,有大把的时光都是在马背上度过。从词作可以看出,纳兰性德并不仅仅是一个普通旅行者,也不是临敌戍边的拼命将士,更不是发配至塞外的流民。块垒郁结的塞上悲壮、伤感的词风,是其边塞词的惯用主题。词人深深的国家兴亡忧伤令人动容。在《蝶恋花·出塞》一词中,他曾这样描述:“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这首出塞词的基调是非常悲怆、凄凉的,从中可以看出其对当时国家兴亡、改朝换代的感慨、悲叹。《蝶恋花·出塞》创作于康熙 29 年9月,当时纳兰性德护驾于五台山龙泉关。当时金戈铁马,不息争战,让人忍不住回顾过往、思考人生,词人的悲痛、感慨由此而生。毛泽东曾经对纳兰此词做出四字评语:“看出兴亡”。简单的四个字可以看出纳兰性德词篇的感伤国家兴亡的主旨。

    (一)兴亡之叹 纳兰性德非常感伤国家的兴亡,由此其在塞上词中频繁的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在《蝶恋花·出塞》词中,他这样写道:“今古河山依然无定据。在相似的画角之声中,牧马频繁奔来跑去。满目的荒凉,谁又能怎么样。西风吹老丹之枫树。从前幽怨应是无数。纵使铁马金戈,也不过青冢黄昏路。即使一往情深深几许,也是深山夕照深秋雨。”在这首出塞词中,整体基调是非常悲怆、凄凉的,从中可以看出其对当时兴亡无据的多重感叹。《蝶恋花·出塞》创作于康熙 29 年9月纳兰护驾五台山龙泉关的时候。当时的金戈铁马、不息争战,勾起了诗人对历史回顾以及自己人生的思考,平添了词人几多悲凉以及不平。毛泽东曾经对纳兰这首词做出以下批语:“看出兴亡”。从这简单的四个字,可以看出纳兰性德词篇的深致主旨。纳兰性德的老师徐乾学在《纳兰君墓志铭》中说道:“读书至古家国之故,忧危明盛,持盈守谦,格人先正之遗戒,有动于中,未尝不行于色也。” [5]纳兰性德表现了对历史和未来的独到眼光。

    纳兰在陪奉词中借助明陵的变迁来抒发内心的兴亡感叹。在《好事近》中写到:“马首遥望青山,零散的繁华也不过如此罢了。转向断烟衰草,仅仅识得薄碑的题字而已。莫要寻找当年折戟,徒有空悲泪。斜日十三陵之下,犹过新丰猎骑。”词上半部分,描绘出明朝皇陵大端的繁华零落,断烟哀草,墓碑生薜,前史已经难辨。在下半部分,词人忍不住感叹过往。落日斜晖下的明朝十三陵如今已经成为当朝打猎的地方。在这其中,是怀有一种对于已经灭亡的明朝的感伤情感。其既然是清代皇朝的新兴权贵,其又为何对前朝的遗迹如此伤心呢?作为词人,纳兰性德用自己的一颗真诚之心仔细观察、体会动荡世界的前因后怨,如在《虞美人》这样写到:
    “峰高独石当头起,影落双溪水。马嘶人语各西东,行到断崖无路小桥通。朔鸿过尽归期杳,人向征鞍老。又将丝泪 湿斜阳。回首十三陵树暮云黄。”从中可以看出,纳兰性德路途之中有了诸多的思乡却又不能归的忧伤,表达了对古今兴亡的感伤。

    (二)怀乡之情 在纳兰的边塞词之中, 思乡之作充满着哀怨凄苦之情: 玉阑、红笺、西窗、水沉暖香等闺阁物象与塞外风物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表达了温馨却又伤感的气氛。虽然心系闺阁,却又是无可奈何, 于是惆怅与凄惶之情更加深刻。在此类悲怆荒凉的边塞词中, 本应当是刚健的边塞词变得不再慷慨, 词人的感情很自然的体现在其词的字里行间里面。荒凉的边塞景观成为其表达自己感伤的内心感受的地方, 所咏的风景、旧迹以及历史人物仿佛皆和词人一样,拥有了强烈的思想。“归梦隔着狼河, 却依旧是一次次被河声搅碎。如此无味的醒还不如睡来的畅快;
    梦中总是伴随着金屈戌,画图如同亲展玉鸦叉一般。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的辛酸与无奈, 这些萦绕于心的伤离怨别之情以及强烈难抑的思乡念家之绪让人感动不已。“由小见大中表现真情。”[6]家成了失意后最让他留念的地方, 是他漂泊天涯, 饱尝行役之苦的心灵港湾。

    (三) 塞上风情 纳兰性德非常擅长描述塞外的荒寒之景。如“午夜光寒, 照来积雪平于栈”的塞外雪景;
    “身向云山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的豪壮悲苦;
    “玉绳斜转疑清晓, 凄凄白月渔阳道”。“星影漾寒沙, 微茫织浪”的凄清广袤在纳兰的边塞词中,月低霜重征鸿、古戍、牧马、阴山等传统边塞意象处处可见, 它们勾勒出一幅雄壮豪阔的边塞生活图景。纳兰性德用细致的白描笔法, 营造出诸多气势恢宏、豪壮的边塞意境, 给人们一种非常强烈的感官刺激。“其求之 于词,惟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 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7]对于纳兰塞上词,王国维如是评价之。

    (四)边塞生活独特感受 容若边塞词“以情心观景,以慧眼察物,写自己情中之景,抒自己景中之情,总是景与情化而为一。”[8]纳兰性德在边塞度过的无数个难眠的夜晚,有时候独自披衣坐着,有时候半夜突然由于惊吓而坐、纵观纳兰性德此时的词,可以明显感受到清新词的背后是其对边塞生活的切身感受,字字皆感人至深。我们可以把这类词叫做”塞上失眠词”。“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该词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冬夜的雪景图,想象一下,五更时分,天色逐渐明朗,白白的积雪相互映照,寒气逼人,厚厚的积雪已经和栅栏齐平了。此时刮着呼呼的西风,无法睡着,其只有披着厚厚的衣服独自观看。其中一个“自”字使词人的孤单之感油然而生。眼前是辽阔无边的茫茫白雪,忍不住仰天长叹。似乎只有太阳出来天亮了,词人才得以从这种无边的思索中解脱出来,所以词人期盼晨星散落、大雁起飞,早点天亮。“何时旦”好像是词人心中的呐喊,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 四、纳兰性德边塞词的继承与发展 (一)对“花间”边塞题材的传承 《花间词》在清代重新发展到顶峰,引起了词坛的广泛重视。清朝人不像明代人那么“不知词而强作词” ,而是在《花间》以及两宋词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加强了自我反省以及思考意识。纳兰性德曾经说过:“仆少知操觚,即爱花间致语,以其言情入微,且音调铿锵,自然协律。” 自从纳兰性德读书认字开始,其便爱上了花间词作。因为他觉得只有细腻的情感与和谐的韵律才可以真正抒发出他的内心世界。后来,在他担任贴身侍卫一职时,他依旧是《花间词》不离手。在边塞时,他也常常是手持《花间集》。由此,纳兰词的风格与“花间”极其相近。

    纳兰性德的相思题材的词中,频繁出现的意象和“花间”边塞词有着很多暗合关系。主要有“梦”的意象和“鸿雁”意象。纳兰性德六十首边塞词中,“梦”出现了 27 次,“雁” 出现了11次,“鸿”出现了 4 次。《花间集》23 首边塞词中,“梦”出现了 6 次,“鸿”、“雁”意象共出现了8次。“鸿雁”这一意象自有诗歌起就已经借以传情达意,《诗经》中有“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即把鸿雁起兴,来表现相思与离愁。比较而言,纳兰词和花间词中的“鸿雁”意象大多指的是借鸿雁来传书,至于相思之情,是无以寄托的。而“梦”的意象显示一种虚幻的感觉,要么是理想的达成,现实当中无法回到家乡;
    要么是梦归故里;
    现实中又无法和妻子团聚,只能梦中相见。但是纳兰词中往往是“梦不成”的:“过尽征鸿书未寄,梦又难凭”,“生憎画鼓楼头急,不放征人梦里还”。即便是在睡梦中,期盼也是无法实现的。这其中的忧伤,想想便可知。

    (二)对两宋边塞题材的传承 在纳兰性德给好友梁佩兰的书信之中,其中提到欲与其共同选词,把词人的“精神风致涌现于楮墨之间” 的建议。其中涉及到的欲选词人有周邦彦、晏殊、张先、秦观、苏轼、辛弃疾、陆游、柳永等北、南宋著名词人。其中包含了豪放与婉约词派的主要词人。而他录词的标准也是非常考究的,只“取其词之至妙者”,而不是仅仅悉数排列。纳兰性德的去世导致选词之事不了了之。但是由他所选择及的词人来看,他的词学研究也有所裨益。

    (三)在清代边塞题材中的发展传承 纳兰性德是满清贵族,二十二岁中得进士后,入职三等侍卫,可以算是是天之骄子。然而他并没有就此狂妄。他所结交的朋友,大部分是大他二三十岁的汉族的落魄文人:君所交游,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若无锡严绳孙、顾贞观、秦松龄,宜兴陈维崧,慈溪姜宸英,尤所契厚。……坎坷失职之士走京师,生馆死殡,于资财无所计惜。

    这些清初的“俊异”经历了明清改朝换代,虽然怀有远大抱负,却都是生不逢时,无法实现。纳兰性德和文人们诚心相待,从来没有以佼佼者自居,而是跟他们一样的 “狂生”,就这样征服了这些“落落难合”的狂狷的心。他们常常一起饮酒作诗,“论文之暇,间语天下事,无所隐讳”。

    总结 从纳兰性德开始,许多边塞词陆续产生,题材方面也空前的广泛。除了厂家爱你的相思、思乡词,先后出现了感伤兴亡、风物词以及塞上生活等类型。

    纳兰性德边塞词传承了先人的很多因素。《花间集》作为婉约的鼻祖,纳兰性德的词句字里行间都渗透出浓厚的“花间词”气息。陈维崧说:“《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9]在其创作相思词时,以第一人称进行创作,清新、婉约、真挚的边塞相思词让人感动。宋词是词的鼎盛时期,但当时的边塞词作非常少,只有少部分人进行相关的创作。纳兰性德废弃了柳词艳俗的成分,传承了清新、自然的特色,被认为是“晓风残月”后,柳屯田的重现。有词曾经这样评价纳兰的豪放词句“不啻坡老稼轩”,能够与苏轼、辛弃疾相媲美。由此可以看出,即使纳兰的词没有南宋爱国词人救国无门的悲叹,但是却有着极其相似的们壮志难酬,依旧让人惋惜。

    清代是词的中兴期,纳兰性德依旧活跃于清初的词坛。他不断的汲取营养,进步明显。他们的边塞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以愁情入词。“容若小令,凄婉不可卒读。”[10] 清中期是边塞词创作的低谷,在为数不多的边塞词中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继续发展“壮怀”词,这可以说和纳兰性德有着密切的关系。晚清时期是边塞词的新的发展阶段,和当时的各种战争联系紧密,反应出词人的壮志和百姓的疾苦。

    参考文献 [1][清]福格.听雨丛谈( 卷一)[ M].北京:中华书局,1984.25. [2]乌尔沁.纳兰性德边塞词中的情感世界和隐逸意境[J].民族文学研究,2009(4).168-172. [3]徐福义.由纳兰词看容若创作思想的平民化[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96-98. [4]郑亚芳.自觉的心灵视界——纳兰性德边塞词意象分析[J].名作欣赏,2008(09).18-22. [5][清]徐乾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A].饮水词笺校[C].北京:中华书局,2005.489. [6]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48. [7]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6. [8]季祝平. 试论纳兰性德的边塞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12).46-50. [9] 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5.10. [10]吴梅.词学通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0:42. 致谢 毕业论文论文即将完成,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在我完成论文的过程中对我的帮助,不管是论文题材的选定、论文主题的确定还是论文的修改,老师都热心认真,严厉负责。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张老师的严谨治学、知识渊博、认真负责我获益良多,在此,我要真诚的感谢老师。

    四年的大学生活仿佛白驹过隙,飞快的流逝,转眼我即将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在这四年我收获良多:良师益友,专业知识,学习态度,对生活的态度……我收获之多仿佛无法用语言表达。在此,我想感谢我的母校,我的老师,我的朋友。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同时衷心祝愿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

    相关热词搜索: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