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读书心得体会
  • 培训心得体会
  • 军训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工作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百花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2020年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九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2020年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九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时间:2020-07-07 12:41:32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2020年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九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 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实行《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表示“可回收垃圾”的图标是(    ) A. B. C. D. 2. 中国诗词、成语和谚语中有些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描述的是化学变化 C.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具有熔点高的物理性质 D. “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 3. 人体中一些体液或排泄物的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胃液0.9~1.5 B. 唾液6.6~7.1 C. 尿液4.7~8.4 D. 胰液7.5~8.0 4.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衣:棉布是用棉花纺织而成,棉花属于天然纤维 B. 食:我们吃蔬菜、水果,主要是为了补充蛋白质 C. 住:住房装修材料挥发出的甲醛等物质对人体没有危害 D. 行:自行车是人们出行工具之一,用喷油漆的方式来防止自行车的链条生锈 5. 去年冬季,我省多地出现旱情,为了增强农作物的抗早能力,小刚建议父母施用磷肥,下列物质属于磷肥的是(    ) A. K2SO4       B. CO(NH2)2 C. Ca(H2PO4)2 D. KNO3 6.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与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测定溶液的pH C. 过滤 D. 稀释浓硫酸 7.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 2个氮原子一2N2    B. 钙离子一Ca+2     C. 氯化铁一FeCl2 D. 氦气一He 8. 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名称是甲烷 B. 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 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D.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9. 最近国外有一种廉价环保的新能源--甲醚,他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3O2=2CO2+3H2O,则X(甲醚)的化学式是(    ) A. C2H6O2 B. C2H6O C. C2H4O D. CH4O 10.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1. 推理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酸溶液一定显酸性,则显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 C. 氧化物一定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 食盐是盐,盐不一定是食盐 12.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 N2气体(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 木炭粉(CuO)--在空气中灼烧 C. KCl固体(MnO2)--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13. 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室温时,将生石灰加入饱和石灰水中,生石灰对溶解影响的判断(参照如图溶解度曲线),错误的是(    ) A. 反应中,石灰水始终是饱和溶液 B. 反应中,氧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 C.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 D. 反应后,恢复至室温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14. 2020年新春之际出现了罕见的新冠肺炎,过氧乙酸(CH3COOOH)是杀灭病毒的主要消毒剂,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过氧乙酸属于有机物 B. 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原子总数为9 C. 过氧乙酸是一种混合物 D. 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6 15.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个数是(    ) ①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②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③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粉和铁粉 ④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与稀盐酸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 16. 如图中的①、②、③是氟元素、钾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1)请你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推出钾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

    (2)图D中,x=______。

    (3)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4)与A的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______。

    (5)上述四种结构示意图中,共出现了______种元素。

    (6)写出C粒子的符号______。

    17. 请用相关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是某保健品标签的部分内容,根据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该保健品中“钙、镁、锌、锰”等是指______ (填“原子”、“分子“或“元素”)。儿童每日要摄取足够的钙,才能有效预防______(填序号)。

    A.贫血症 B.佝偻病 C.甲状腺肿大 D.夜盲症 (2)2020年春节,我国武汉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了防止病毒传染,要求我们到人流密集的地方戴口罩。上述图2是医务人员高级别口罩“N95”医用口罩,它是口罩中的代表,对于微颗粒、病毒、细菌______ (填“过滤”或“吸附”)效率大于95%,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3)去年澳大利亚发生特大森林火灾,下列关于森林灭火的方法,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清除可燃物,开辟防火带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 C.用水来灭火 D.用沙土灭火 (4)下列净化水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 B.加肥皂水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过滤的目的是降低水的硬度 D.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5)我国首次成功着陆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使用了多种材料。

    ①探测器上的五星红旗含有一种聚酰亚胺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该材料属于______(“金属”或“合成”)材料。

    ②探测器广泛使用了Al、Fe、Cu等金属,利用它们完成如下实验:
    A.将未打磨的铝片放入FeSO4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 B.将打磨过的铝片放入FeSO4溶液中,铝片表面有明显变化 实验A中无现象是因为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______(填化学式)薄膜。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8.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CO2后溶液的组成,取50 g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加入1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质量与生成的气体及沉淀质量关系如图。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g (2)50 g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y=______。

    (4)a点对应的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9. 实验室以一种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MgCO3、MgO和SiO2)为原料制备:MgCO3⋅3H2O.其主要实验流程如图:
    已知:SiO2不溶于水,常温下不与硫酸、碳酸钠反应。MgCO3不溶于水,但可与酸反应。

    (1)为了加快废渣的“酸溶”速率,可采用的办法有______ (任写一点),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_。

    (2)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______。

    (3)“过滤Ⅱ”所得滤液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有______(填离子符号)。

    (4)“反应”步骤前后均有过滤,能否省去“过滤I”只进行“过滤 Ⅱ”。______ (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_。

    (5)“酸溶”时所加硫酸溶液不宜过量太多的原因是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20. 气体制备、收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请你结合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b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 (填“①”或“②”)端进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室可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其优点是______;
    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如果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方法是:______。

    (4)实验室用C装置制取氢气,则锌粒放在______;
    若要干燥氢气,可将气体通入装有______(填试剂名称)的D装置中。

    (5)已知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可制取氨气,且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______(填序号)。

    21.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绕生成CO;
    ②白色无水CuSO4粉末遇水变蓝色;
    ③CO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中毒缺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2、H2O;
    猜想二:CO、H2O;
    猜想三:CO2、CO、H2O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猜想______成立。

    (2)实验过程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实验过程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_。

    (5)实验过程中B、C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______ 。

    【反思与交流】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定要注意通风,防止______中毒。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表示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标志,错误;

    B.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标志,错误;

    C.表示节约用水标志,错误;

    D.表示可回收标志,正确;

    故选:D。

    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答案】A 【解析】解: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缘故,故A正确;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描述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具有非常稳定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

    D.“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是移除可燃物,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

    C.根据“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进行分析;

    D.根据灭火原理进行分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考查了分子的特性、化学变化的实质、金属的性质、灭火原理等知识,掌握相应知识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胃液的pH范围为0.9~1.5,小于7,显酸性。

    B、唾液的pH范围为6.6~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C、尿液的pH范围为4.7~8.4,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D、胰液的pH范围为7.5~8.0,显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A。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
    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
    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棉花属于天然纤维,故A说法正确;

    B、吃蔬菜、水果,主要是为了补充维生素,故B说法错误;

    C、住房修材料挥发出的甲醛等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故C说法错误;

    D、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时会发生锈蚀,因此防止自行车链条锈蚀可用涂油,但不能喷油漆,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A、棉花属于天然纤维;

    B、吃蔬菜、水果,主要是为了补充维生素;

    C、住房修材料挥发出的甲醛等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

    D、根据铁锈蚀的条件以及防锈措施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化学与生活、社会相关的知识,平时多积累、多关注与化学相关的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B、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C、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正确;

    D、KNO3中含有氮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6.【答案】B 【解析】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2个氮原子表示为2N,2N2错误,故选项错误;

    B、钙离子表示为Ca2+,Ca+2错误,故选项错误;

    C、氯化铁表示为FeCl3,FeCl2错误,故选项错误;

    D、氦气表示为He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
    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
    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答案】B 【解析】解: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甲分子是由1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所以甲的化学式为NH3,名称为氨气,选项说法错误;

    B.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一定条件 4NO+6H2O,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已知条件X+3O2− 点燃  2CO2+3H2O可得,生成物中含有2个C原子、7个O原子、6个H原子;
    反应物中已经有了6个O原子,还缺少2个C原子、1个O原子、6个H原子,则:X(甲醚)的化学式中有:2个C原子、1个O原子、6个H原子,故X(甲醚)的化学式为C2H6O。

    故选: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据此答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并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10.【答案】D 【解析】解:A、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错误;

    B、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O、Si、Al、Fe,故错误;

    C、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故错误;

    D、化合物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包含有机化合物,故正确。

    故选:D。

    A、根据根据化学反应类型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百分数进行解答;

    C、根据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分析解答;

    D、根据有机化合物与含碳化合物的关系进行解答 本题在解答时,根据物质的构成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判断。

    11.【答案】D 【解析】解: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B、酸溶液一定显酸性,则显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也可能是硫酸氢钠等盐,故选项推理错误。

    C、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选项推理错误。

    D、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盐不一定是食盐,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显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进行分析判断。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根据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2.【答案】B 【解析】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过量的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室温时,将生石灰加入饱和石灰水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逐渐减小,所以 A、反应中,石灰水始终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

    B、反应中,氧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故B错误;

    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水,氢氧化钙析出,所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故C正确;

    D、反应后,恢复至室温时,溶解度不变,溶质和溶剂始终是成比例的,所以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C 【解析】解:A、过氧乙酸属于有机物,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原子总数为9,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过氧乙酸是一种纯净物,不是混合物,错误,符合题意;

    D、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6,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过氧乙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A 【解析】解:①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故①正确;

    ②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水和酸的硫酸钡,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一滴加就有沉淀生成,故②错误;

    ③横坐标代表加入金属的质量,不是表示反应时间,当加入少量金属时,等质量的Zn和Fe,Fe产生的氢气质量多,另一方面,产生等质量的氢气,消耗Zn的质量多,Fe的曲线应该在Zn的上方,故③错误;

    ④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与稀盐酸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由NaOH+HCl=NaCl+H2O可知,NaOH和HCl的质量比;
    40:36.5,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故④错误。

    故选:A。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②根据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水和酸的硫酸钡进行分析;

    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越靠前的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
    根据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判断产生氢气的多少;

    ④根据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与稀盐酸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时,盐酸过量进行分析。

    本题通过坐标的形式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意义及坐标所表示的量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6.【答案】1  8  40.08  B  3  Cl− 【解析】解:(1)钾原子质子数为19,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排布2个电子,第二层排8个电子,第三层排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1。

    (2)图D中原子质子数为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18−2−8=8。

    (3)元素周期表小方格汉字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40.08。

    (4)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A、B原子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

    (5)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上述四种结构示意图中,BC为同种元素,共出现了 3 种元素。

    (6)C粒子为氯离子,符号为Cl−, 故答案为:(1)1;
    (2)8;
    (3)40.08;
     (4)B;

     (5)3;
    (6)Cl−。

    (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

    (2)根据原子结构分析;

    (3)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分析;

    (4)根据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分析;

    (5)根据元素概念分析;

    (6)根据离子符号书写分析;

    明确元素周期表及粒子结构示意图是解答本题关键。

    17.【答案】元素  B  过滤  B  AD  合成  Al2O3  2Al+3FeSO4=3Fe+Al2(SO4)3 【解析】解:(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该保健品中“钙、镁、锌、锰”等是指元素。儿童每日要摄取足够的钙,才能有效预防佝偻病;
    故填:元素;
    B;

    (2)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是空气可以透过,而病毒无法通过,这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
    故填:过滤;

    (3)A.清除可燃物,开辟防火带,该说法正确;

    B.可燃物的着火点属于可燃物的属性,不会人为改变,该说法错误;

    C.用水来灭火是利用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而灭火的原理,该说法正确;

    D.用沙土灭火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方法来灭火,该说法正确。

    故填:B;

    (4)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选项说法正确;

    B.加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与软水,但不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选项说法错误;

    C.过滤的目的是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但不能降低水的硬度,选项说法错误;

    D.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AD;

    (5)①聚酰亚胺是一种合成材料;
    故填:合成;

    ②常温下,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而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铝的活动性大于铁,所以铝能与硫酸亚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铝,故填:Al2O3:2Al+3FeSO4=3Fe+Al2(SO4)3。

    (1)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2)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灭火的方法以及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水的净化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5)根据材料的分类、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灭火的原理、净化水的方法、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所学化学知识进行。

    18.【答案】5   2.2   NaCl和CaCl2 【解析】解:(1)由生成的气体及沉淀质量关系图,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CO2后溶液,为稀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10%的Na2CO3溶液,稀盐酸先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稀盐酸反应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生成沉淀的质量是5g;

    (2)设溶液中CaCl2质量为x      CaCl2+Na2CO3=2NaCl+CaCO3↓        111                               100         x                                  5g     111100=x5g      x=5.55g 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
    5.55g50g×100%=11.1% 答: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1.1%;

    (3)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53g×10%                               y    10644=53g×10%y     y=2.2g (4)在a点,稀盐酸先与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a点对应的溶液的溶质是NaCl和CaCl2。

    故答案为:
    (1)5;

    (2)11.1%;

    (3)2.2;

    (4)NaCl和CaCl2 。

    (1)由生成的气体及沉淀质量关系图,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CO2后溶液,为稀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10%的Na2CO3溶液,稀盐酸先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稀盐酸反应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

    (2)由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进而计算出CaCl2的质量分数;

    (3)由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53g,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a点是碳酸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较大,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明确反应的过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加热升温(或搅拌或提高硫酸的浓度)等  玻璃棒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Na2CO3+MgSO4=Na2SO4+MgCO3↓  Na+、SO42−、CO32−  否  导致得到的产品因为混有二氧化硅而不纯。  避免制备产品时消耗更多的碳酸钠 【解析】解:(1)为了加快废渣的“酸溶”速率,可采用的办法有加热升温、搅拌、提高硫酸的浓度等,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2)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后碳酸钠先与稀硫酸反应,稀硫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再与硫酸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Na2CO3+MgSO4=Na2SO4+MgCO3↓。

    (3)“过滤Ⅱ”所得滤液中含有的物质是硫酸钠和过量的碳酸钠,所以主要离子有:Na+、SO42−、CO32−。

    (4)“反应”步骤前后均有过滤,“过滤Ⅰ”除去了二氧化硅,不能否省去“过滤Ⅰ”只进行“过滤Ⅱ”,因为:导致得到的产品因为混有二氧化硅而不纯。

    (5)由于过量的稀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所以“酸溶”时所加硫酸溶液不宜过量太多的原因是:避免制备产品时消耗更多的碳酸钠。

    故答案为:(1)加热升温(或搅拌或 提高硫酸的浓度);
    玻璃棒。

    (2)Na2CO3 +H2SO4=Na2SO4 +H2O+CO2↑;
     Na2CO3  +MgSO4 =Na2SO4 +MgCO3↓。

    (3)Na+、SO4 2−、CO32−。

    (4)否;
    导致得到的产品因为混有二氧化硅而不纯。

    (5)避免制备产品时消耗更多的碳酸钠。

    (1)根据加快反应的方法和过滤的操作分析回答。

    (2)根据过量的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和硫酸镁的反应分析回答。

    (3)根据上述反应分析“过滤Ⅱ”所得滤液中含有的主要离子。

    (4)根据过滤除去的杂质分析。

    (5)根据过量的稀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分析回答。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20.【答案】锥形瓶  A  ①  2KClO3−MnO2△2KC1+3O2  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CaCO3+2HCl=CaCl2+CO2↑+H2O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②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多孔隔板上面  浓硫酸  AG 【解析】解:(1)图中仪器b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①端进入,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MnO2△2KC1+3O2 ↑;

    (3)实验室可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其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 ↑+H2O;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如果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②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4)实验室用C装置制取氢气,则锌粒放在多孔隔板上面;
    氢气不和浓硫酸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若要干燥氢气,可将气体通入装有浓硫酸的D装置中;

    (5)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可制取氨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
    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可用装置E或G收集。

    故答案为:
    (1)锥形瓶;

    (2)A;

    ①;
    2KClO3 −MnO2△2KC1+3O2 ↑;

    (3)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CaCO3+2HCl=CaCl2+CO2 ↑+H2O;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②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4)多孔隔板上面,浓硫酸;

    (3)AG(或)AE。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装置的特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装置的特点和氢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5)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

    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
    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21.【答案】(1)三;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Ca(OH)2+CO2=CaCO3↓+H2O;

    (3)Fe2O3+3CO2Fe+3CO2;

    (4)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影响对产物的检验;

    (5)颠倒后无法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反思与交流】一氧化碳。

    【解析】解:【实验探究】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说明气体中含有水蒸气,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由此推断猜想三成立。

    故填:三。

    (2)实验过程中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故填: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Ca(OH)2+CO2=CaCO3↓+H2O。

    (3)D装置中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

    故填:Fe2O3+3CO2Fe+3CO2。

    (4)实验过程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影响对产物的检验。

    故填: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影响对产物的检验。

    (5)实验过程中B、C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颠倒后无法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故填:颠倒后无法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反思与交流】 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定要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故填:一氧化碳。

    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和水反应生成蓝色固体五水硫酸铜;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关热词搜索: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