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
  • 三个代表
  • 百花范文网 > 哲学范文 > 邓小平理论 > “怎么样”与“为什么”——班级管理中归因理论的应用

    “怎么样”与“为什么”——班级管理中归因理论的应用

    时间:2023-02-22 08:10:07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学生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其中最基础的是认知过程。学生的认知过程有着丰富的内容,本期重点讨论学生的社会知觉过程及其规律。

    社会知觉这个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1947年提出来的,指的是在社会情境中以人为对象的知觉,包括个人对个人的知觉,个人对群体的知觉,群体对群体的知觉。简而言之,社会知觉就是对他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本期话题中,我们侧重讨论的是个人对个人的知觉。比如,在班主任眼里,这个学生怎么样,那个学生怎么样。

    社会知觉又分如下几种:一是对他人的知觉。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与别人的接触,感知别人的外部特征,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从而形成对别人的知觉。二是自我知觉。这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自己的认识,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知觉,属于自我意识的范畴。三是人际知觉。这主要是指人在生活中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觉。四是角色知觉。这是人对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及角色行为规范的知觉。一个完整的角色知觉过程包括角色认知、角色行为、角色期望和角色评价。

    有人把社会知觉叫作社会认知。这是因为,社会知觉绝不限于单纯地知觉人的外部特征,还总是试图通过人的外部特征推断其内部的心理活动,这其中就包括了记忆、判断、推理和解释等复杂的认知过程。

    可见,社会知觉不仅要认知人的行为及行为成败的外在表现,还要分析推测人的行为及行为成败的内在原因。就是说,社会知觉不仅是认识一个人“怎么样”,还要推断他“为什么”这样,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归因理论。

    用通俗的话说,归因就是寻找行为及结果的原因,就是给“为什么”找答案。用心理学的话说,归因是对人的行为及行为成败原因的认知过程,也就是根据人的外部行为来分析、解释和推测人的行为及行为成败的因果关系的过程。

    心理学家提出了哪些归因理论呢?

    首先是海德的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最早是由社会心理学家海德在1958年提出来的。他把人的行为原因归为两种:一是环境因素,也就是外因,如奖惩、运气、工作难易等;
    二是个人因素,也就是内因,如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比如,一名学生考试不及格,可能由于不聪明、不努力等个人原因,也可能由于课程太难、考试不合理等环境原因。海德关于外因与内因的理论,成为后来归因研究的基础。

    其次是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

    琼斯和戴维斯的理论主张,个体的行为总是与其内在的人格特征相对应的,这就是相应推断。相应推断受很多因素影响:一是非共同性效应。比如,一名学生去关窗户,可能会推断他是因为怕噪音,这是共同性效应,但是,他又加上一件衣服,这就是非共同性效应,据此就可以推断他是感觉冷了。二是选择自由性。比如,一名学生的行为如果不是自由选择的,就很难对他的行为的原因做出对应推断,也就不好弄清原因了。三是社会赞许性。比如,一名学生的行为越是被社会赞许,就越难对他的行为原因做出相应推断。

    再次是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凯利提出了归因的一致性、一贯性和独特性三个维度。一致性是指其他人在同样情境中是否也会做出同样的行为。一贯性是指这个人其他时候是否也会在同样情景中做出同样的行为。特异性是指这个人是否在其他情景中做出不同的行为。比如,一名学生今天的作业没完成,为什么?归因就要看三个方面:一看一致性,是大多数学生没完成还是只有他没完成;
    二看一惯性,是只有这次没完成还是以前也没完成;
    三看特异性,是只有这科作业没完成还是其他科作业也没完成。如果一致性低、一惯性高、特异性低,那就可以归为内因,是这个学生自身的原因。如果一致性高、一惯性低、特异性高,那就可以归为外因,是这次作业难。

    最后重点介绍韦纳的归因理论。

    韦纳的理论对班级管理更有启发意义。韦纳发展了海德的归因理论,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归因与不稳定归因、可控归因与不可控归因。同时,他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三个维度与六个因素的关系如下表。

    归因的三维度六因素

    比如,一次英语考试,晓路考得很不好。班主任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我前段时间看星座书,说我这个星座的人最近几周都会很倒霉,果然这次就考砸了。”他把考试考砸了归因于运气因素,这就属于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归因。晓丹这次考试取得很大的进步,她兴高采烈地告诉班主任:“我前段时间特别努力,这次总算有回报了。”她把考试进步归因于努力因素,这就属于内部、不稳定、可控归因。

    不同维度的归因,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学生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就会感到自信,愿意继续努力;
    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不愿继续努力。学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就会感到自卑和羞愧;
    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感到气恼,不愿继续努力。

    在稳定维度上,如果学生把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就会感到自豪,愿意继续努力;
    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不愿继续努力。把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就会感到无助和绝望;
    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感到气恼,不愿再努力。

    在可控维度上,如果学生把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就会激发更大动力,更加努力争取新的成功;
    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学生把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就会继续努力;
    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感到无助和绝望,放弃努力。

    在实际的归因过程中,我们会出现哪些归因偏差?

    第一,基本归因偏差,指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我们往往无意地倾向于高估内在因素,如能力、努力程度、个性等因素的影响,而低估了外部因素的作用。比如,学生没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很容易认为是学生个人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人们觉得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多从内因评价而忽略外因的影响;
    二是人们觉得人的因素比情境因素更重要,所以多从内部找原因而忽略外因。

    第二,“行为者—观察者”偏差,指行为者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为个人,把失败归因于情境;
    而观察者则会更多地把成功归因于情境,把失败归因于个人。比如,一名学生考试考好了,这名学生会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考得不好,会归因为题目太难,时间太紧,打分太严。究其原因,一是着眼点不同:行为者很难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直接的观察,而外在的情境因素很容易观察到,观察者则能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行为者身上。二是信息来源不同:行为者更多了解自己的情况,观察者则不是很了解。三是出发点不同:行为者更多是从具体情况出发,旁观者则往往从常规逻辑出发。

    第三,自我服务偏差,也叫自利性归因偏差,指人们常常把好的行为结果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因素,而把不好的行为结果归因于外部情境的因素。比如,一名学生干部工作完成得好,往往会觉得主要是自己的功劳,工作没完成好,则会怪同学不够配合。究其原因,一是自己在活动中的作用和贡献更容易被注意到;
    二是回忆自己的作用和贡献比回忆别人的要容易;
    三是接收信息的差异可能导致认为自己的作用大;
    四是人们总想给人一个良好印象。

    第四,其他归因偏差。容貌、地位以及性别等也会导致归因偏差。比如,对一个有一定社会地位且受公众欢迎的人物的行为,人们倾向于做出好的归因。再如,对一个非常漂亮且讨人喜欢的女生的过失行为,我们也容易做出外部归因。

    归因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归因会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后续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甚至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同影响。因此,班级管理中我们必须恰当运用归因理论,充分发挥归因的积极作用。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讨论。

    第一方面,班主任要对学生行为合理归因。

    这个学生为什么这次考试考砸了?那个学生为什么那件事情办好了?我们对学生的各种行为及结果,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这样那样的归因。归因不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就会不同,对学生的影响也就会不同。所以,班主任要力争对学生行为进行合理归因。

    第一,班主任要坚持的归因原则。

    所谓合理归因,并非合实际原因之理,而是合有利于学生发展之理。所以,班主任对学生行为成败的归因,要坚持“有多有少的原则”。

    把学生的成功归因为内部因素比归因于外部因素多,学生会产生较强的情感反应,成功时感到满意自豪,失败时感到羞愧,就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继续努力的动力。就内部归因而言,把学生的成败归因于努力相比归因于能力,学生会产生较强的情绪体验,更愿意继续努力。因此,对学生的成败,要少能力归因,多进行努力归因。把学生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也就是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低,消极影响最大,学生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从而放弃努力,“破罐子破摔”。

    与此相应,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应该让能力强而不努力的学生受到最低评价,让能力弱而努力的学生受到最高评价,让付出同样努力而能力弱的学生得到更多的鼓励,让虽然失败却付出很多努力的学生也受到鼓励。这就是说,我们要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改变单凭考核分数奖惩的做法,而要考虑导致结果的原因来奖惩。比如学习进步奖,就较好地考虑到了努力这个因素。

    第二,班主任要避免的归因偏差。

    首先,班主任容易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结于学生自身的因素,而不是教师方面的因素。比如,一位新老师任教班级的学生成绩不好,他归因于这个班学生能力偏低。调任到其他班后,学生学习成绩又明显下降,他又说是这个班的学生与他作对。班主任也会有这种倾向。调查发现,班主任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归因时,也往往归结于学生的原因,很少考虑自身的原因。这是要避免的第一种归因偏差。

    其次,班主任对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归因往往会有所不同。同样是取得好成绩,班主任对学优生容易归因为能力或个性等内部因素,对学困生却往往归因于任务简单或运气好等外部因素。相反,同样是出现了问题,对学优生往往归于外部因素,对学困生却归因于内部因素。比如,一名学生成绩一直不太好,经过努力一次考试大有进步,老师说他作弊,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是要避免的第二种归因偏差。

    第二方面,训练学生学会恰当归因。

    晓明最近很苦恼,期中考试数学才50分。他认为主要原因是考试的题目太难,考试那天没有吃早餐也影响发挥。班主任该如何帮助他?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了。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恰当的归因方法,消除归因偏差,改变消极的归因模式,建立积极的归因模式,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那么,我们怎样指导学生学会恰当归因呢?

    第一,指导学生归因训练的原则。

    所谓恰当的归因,是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模式,而不是准确的归因。积极的归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准确的归因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要引导的归因未必是最准确的归因,而是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归因。

    一是坚持努力归因引导的原则,就是引导学生对成败进行努力方面的归因,而不是能力方面的归因。比如,一名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真实的原因是学习能力较低,如果要“准确”“真实”地归因,只会使学生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如果引导学生认识到,之所以没考好是因为努力不够,学生就会保持自信,愿意继续努力。

    二是坚持可控归因引导的原则,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可控归因,而不是不可控归因。比如,学生成功时,引导学生告诉自己这是因为“我很努力”“我准备很充分”,而不是“我运气好”“题目简单”,从而增强自信,更加努力;
    学生失败时,则引导学生告诉自己这是因为“努力不够”“准备不充分”,而不是“运气不好”“题目难”,从而避免学生自卑,并且对下次行为的结果形成乐观的预期。

    第二,指导学生归因训练的步骤。

    一是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谈话来了解,也可以通过问卷来了解。了解了学生已有的归因倾向,就可以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比如,让学生进行作业练习、单元考试,以及参与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取得成败体验,训练才能有的放矢。三是让学生自己进行归因。活动之后,先让学生自己对活动成败进行归因,把归因用文字或表格表达出来,以便对照和调整。四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针对学生个人归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归因训练,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归因。这是归因训练的重点。

    第三,指导学生归因训练的方法。

    一是强化引导法。这个方法是在学生对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归因后,对学生的归因结果给予反馈和指导。如果学生自己做出了比较积极的归因,就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通过这种正强化,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

    二是观察学习法。学生如果看到他人采取积极的归因方式导致成功,就会认可同样的归因倾向;
    如果看到他人因消极归因引起不良后果,就会避免同样的归因倾向。观察学习法,就是让受训练的学生以跟自己情况相同或相近的学生为榜样,观察榜样在完成某一具体任务后怎样积极归因,从而学会积极归因的方式。

    三是团体讨论法。这个方法是以团体讨论的方式进行,学生以班主任为核心,围绕特定的议题进行讨论,比如能力与学业成功、努力与学业成功等,结合自己或他人的实例,共同分析成败原因,导向积极归因。

    四是个别指导法。这个方法主要适用于消极归因模式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作业评价等环节给予针对性的反馈。互动过程中,班主任针对学生的学业表现,倾听学生对成败的原因解释,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归因。(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归因偏差因素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22年6期)2022-06-0550种认知性偏差商界评论(2022年1期)2022-04-13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高中生学习成绩与成就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魅力中国(2020年39期)2020-12-08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学生天地(2020年6期)2020-08-25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新世纪智能(教师)(2020年2期)2020-05-22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年1期)2018-05-10真相草原(2018年2期)2018-03-02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冰雪运动(2016年4期)2016-04-16

    相关热词搜索:归因 班级管理 理论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

    归因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论文 班级管理交流心得体会 班级管理优秀心得体会800字 班级管理优秀心得体会怎么写 班级管理优秀心得体会范文 班级管理制度细则 班级管理制度表 班级管理发言稿 班级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班级管理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班级管理家长会发言稿 班级管理工作主要措施 班级管理工作内容及具体措施 班级管理工作安排 班级管理工作小结 班级管理工作总结 班级管理工作经验总结 班级管理工作规划包括哪些内容 班级管理工作规划构成 班级管理工作计划 班级管理形考3答案 班级管理心得1000字 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班级管理心得体会2000字左右 班级管理心得体会3篇 班级管理心得体会3篇(班干部)1000字 班级管理心得体会6篇 班级管理心得体会教师篇 班级管理心得体会范文 班级管理总结 班级管理措施与方法 班级管理措施出现边际效应 班级管理措施出现边际效应模拟情景 班级管理措施及成效 班级管理措施及要求 班级管理措施教育方针贯彻 班级管理措施有哪些 班级管理措施都有哪些 班级管理方案范例 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 班级管理有特色 班级管理演讲稿400字 班级管理的30条策略,条条经典 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班级管理的工作计划 班级管理的艺术 班级管理的观察报告 班级管理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