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个人工作总结
  • 年终工作总结
  • 班主任工作总结
  • 教学工作总结
  • 财务工作总结
  • 政务工作总结
  • 党团工作总结
  • 百花范文网 > 总结范文 > 年终工作总结 > [国开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关于重塑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的研究]

    [国开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关于重塑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的研究]

    时间:2021-11-11 21:10:38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关于重塑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的浅析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行政文化的概念………………………………………………………………(1) (一)国内主要研究文献综述……………………………………………………(1) (二)行政文化概念与功能………………………………………………………(2) 二、现代中国行政文化现状………………………………………………………(3) (一)对政府角色认识定位不够科学……………………………………………(3) (二)主体价值观的多元化的挑战………………………………………………(3) (三)形式主义严重………………………………………………………………(4) (四)人文主义浓厚………………………………………………………………(4) (五)缺乏透………………………………………………………………………(4) (六)个性化不出…………………………………………………………………(4) (七)官本位思想重………………………………………………………………(4) (八)追求等级观念缺乏等………………………………………………………(5) 三、重塑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的必要性……………………………………………(5) (一)重塑行政文化是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科学管理水平的必段………………(5) (二)重塑行政文化是进一步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5) (三)重塑行政文化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条件…………………………(6) (四)重塑行政文化是促进行政管理人才开发的必要手段……………………(7) (五)重塑行政文化可以充分调动国家公务员的积极性………………………(7) 四、重塑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的路径选择…………………………………………(8) (一)思想上,要彻底清除封建传统思想的不良影响,更新观念,优化社会心理……………………………………………………………………………………(8) (二)制度上, 要积极改革创新并要建立一整套行政行为规则,确保各种行政行为依法依规、有序透明、高效运行……………………………………………(9) (三)环境上,营造良好氛围,实现行政文化的现代化………………………(10) 五、参考文献……………………………………………………………………(12) 关于重塑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的浅析 摘要:行政文化,深深影响和制约行政体系及其国家公务员行为的方方面面,是公共行政之魂。从一定意义上讲,当代行政管理就是一种文化管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与政府职能转换,行政改革已开始进入实 质性启动阶段。在改革进程中,人们开始注意到一些原有行政文化要素所起的消极作用,感觉到外来行政文化对我国行政领域的冲击,逐渐认识到行政文化的重塑对中国行政改革与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在长期的行政实践中所形成的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的系统性行政文化,在维护相关的行政管理体制、调节行政官员行为、规范行政管理活动等方面曾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的积弊,对重塑行政文化的路径选择提出些看法。

    关键词:中国现代行政文化 积弊 重塑 路径选择 一、行政文化的概念 (一)国内主要研究文献综述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在行政文化概念的认识上是不一致的。早期学者对行政文化的定义比较宽泛,行政文化是行政物质文化、行政制度文化和行政精神文化的有机结合的整体。更多的学者从人类意识等思想角度入手,竺乾威(2003)认为:,行政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是人们对行政体系及其行政活动的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以及人们所遵循的行政原则、行政传统和行政习惯等。彭国甫分析了行政文化的内部结构,认为行政文化由行政思想、行政制度和行政心理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蒋云根(2001)提出,所谓行政文化,一般指行政活动过程中,影响甚至决定行政参与者行为的一系列行政思想、行政意识、行政理念、行政心理、行政习惯、行政规则等,这些文化要素形成为特定的行政体制文化、行政决策文化、行政法治文化、行政道德文化等等。这个定义没有仅仅停留在行政精神文化层次上,而谈到行政决策文化和行政体制文化。体现了行政文化是行政主体和客体在行政活动中共同形成的,是范围更为广泛的定义。

    (二)行政文化概念与功能 所谓行政文化是行政体系中的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行政体系及其行政活动的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以及人们所遵循的行政原则、行政传统和行政习惯。其内容包括行政意识、行政观念、行政理想、行政思想、行政道德、行政原则、行政传统、行政习惯等。行政文化是我国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以及其他行政行为时时、事事、处处都碰到的最深层而又最现实的问题,是公共行政之魂①。行政文化在行政组织的形成和活动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包括:
    第一,目标导向功能。行政文化对行政组织和组织内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导向作用,使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的整体目标趋于一致。

    第二,凝聚功能。指当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一旦被组织成员认同接受,达到共识,则会形成一股黏合力量,从各方面把组织成员团结起来,使组织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第三,激励功能。以组织文化为组织的精神目标和支柱,可以激励全体成员自信自强,团结进取。

    第四,约束功能。行政文化通过非正式的、约定俗成的群体模范或共同的价值准则对组织成员的思想、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

    第五,整合功能。行政人员坚守的价值观和信念表现出强烈的感染力。当一个新的成员加入这个整体时,通过耳濡目染,就会自觉地接受行政组织的宗旨和信念,在潜移默化中为其所同化,从而自然而然地融合到行政组织中。

    第六,衍射功能。重塑行政文化可以通过行政人员与外界的交往,把优良作风、良好的精神面貌辐射到整个社会,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二、中国行政文化现状 我国现代行政文化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新型行政文化,注重民主法制、责任、绩效,吸取西方行政文化的精华,并且结合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形成了中国现代行政文化。这既是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在现代的体现,也是中国行政文化在新时代下的新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现代行政文化仍然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对政府角色认识定位不够科学 在我国,由于根深蒂固的统治思想和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以及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高度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的作用,普遍认为政府是全能的、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的。不仅政府自身这样认为,而且整个社会和公众也是这样认为的。行政组织系统习惯于对社会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全方位的直接的管理与干预,社会和公众也习惯于接受这种管理和干预,所以确立服务型的行政文化首先必须清除全能型行政文化的影响,必须正确定位政府角色,必须认识到社会经济和社会事务复杂多变性,政府所能承担和应该承担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大部分职能主要是由社会自身的不同性质的组织或团体来行使,政府的过多干预是不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的。认为政府应对社会的方方面面的事务进行管理,会导致政府的职能不断扩大,从而造成全能型、管制型政府。一方面政府不愿意放弃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权,另一方面一些自主能力较弱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仍希望同政府保持密切的关系,这使得政府的管理发生了错位,这样不仅加大了政府行政成本,而且也严重制约着自身行政管理能力的提高。

    (二)过于封闭和排他 也就是说中国现代行政文化封闭而不开放,排异而非兼容。这主要表现在:行政体系缺乏与其他社会体系的经常性交流;
    行政决策过程缺乏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个人专断,缺乏民主;
    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缺乏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和纠错机制;
    在行政体系内部,本位主义严重,各地只重视地方利益,关心地方问题;
    在经济管理中,片面强调经济工作中的地区、部门的行政区划和管辖,以至;
    ‘画地为牢’、‘以邻为堑’。这必然有碍于全国性政策的贯彻、开放统一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形式主义严重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就注重形式,行政活动过分拘泥于形式和常规,做官样文章,办事拖拉,久而久之养成了很大的情性。而当新文化运动在反传统之时,又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思想方法,判断问题严重脱离实际,主观主义绝对化。这样,老的形式主义与新的形式主义相结合,在当前行政文化中的表现尤为突出。新的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主观主义,非科学化的经验决策,执行过程中的脱离实际,反馈过程中的浮夸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公共行政的效益和现代科学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行政活动是很难有效率可言的。

    (四)人治主义浓厚 传统行政文化中治国安邦往往是重人轻法的,先秦时就有;
    ‘有治人,无治法’之说。这也导致现代的行政管理重人治,轻法治,行政个人往往凌驾于行政群众之上,凌驾于法律和制度之上;
    甚至以私人关系为基础,结果导致‘人情风’和‘裙带关系’盛行。

    (五)缺乏透明度 行政体系的封闭性和行政心理的排他性必然导致行政活动的神秘性。传统文化的非参与意识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观念根深蒂固,行政活动缺乏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和社会的有效监督,行政活动成了少数精英的治国安邦活动。

    (六)个性化不突出 传统文化中以办事稳健、不出风头为为政的要决,以至于行政人员在行政活动中重共性而轻个性,表现为思想僵化、保守,求稳怕乱,不愿创新和改革。这种传统文化影响所及,使行政改革缺乏推动力,人事管理缺乏激励机制。

    (七)官本位思想严重 传统社会定于一尊的皇权使官本位思想影响至深。这不仅使得行政系统内部成员缺乏个性和活力,在行政活动中往往会重权威而轻民主,出现独断专行,集权制,家长制,个人决策的现象,而且严重影响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程,也成为我国政府规模不断膨胀的重要原因。

    (八)追求等级观念缺乏平等 中国传统社会的等级观念是严密的.等级观念是中国古代社会封建官僚制发达的文化成因,这一思想观念在现代社会总是把一定的人与一定的身份或等级联系起来,泛化为大众文化的内涵,不管是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还是文学创作,总是要与某一级别联系起来,连企事业单位也要排级别,甚至出现过令人啼笑皆非的‘处级和尚’等怪事。在行政活动中常常表现出极强的等级性和依附性,严重影响行政法制建设和行政民主进程。” 三、重塑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的必要性 鉴于当前中国现代行政文化存在的积弊,在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和两个根本转变的条件下,重塑行政文化具有极端的重要性与现实迫切性。

    (一)重塑行政文化是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科学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 重塑行政文化是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科学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与科学管理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任何国家要想走在世界前列,都必须同时转动这两个车轮。我国近几年公共行政的科学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与其他经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技术落后、管理落后的被动局面尚未根本改观。迅速提高公共行政的科学管理水平,促进公共行政的管理科学化,仍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而公共行政管理能否实现科学化,关键取决于相应的文化特性,行政文化建设本身,就是公共行政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科学主义、行为主义、权变主义等阶段,在80年代进入了“文化制胜”的全盛期。行政管理必须对这一潮流作出积极的回应。因此,当前要提高我国公共行政的科学管理水平,必须跳出纯理性管理的框框,重塑行政文化,把“硬件要索”与“软件要素”有机结合起来。

    (二)重塑行政文化是进一步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 “建国以来,大的政府机构改革已进行了六次,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始终都未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没有逃脱各种‘复旧’、‘趋细’、‘增生’、;
    ‘韭菜’”现象的困扰。这其中固然有体制不顺、职能不畅的原因,而在更深层次却是没有从行政文化的层面上来变革公共行政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实质上也是行政文化的变迁过程。这既是对传统行政文化的冲击,又是对现代行政文化的培育。从一定角度而言,行政文化的变革层次更深、难度更大,是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若不变革传统的、落后的行政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缺少观念的支撑和理论的指导。在前一阶段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中,注重了其“硬件要素”的变革,忽视了行政思想、行政价值观和行政心理等“软件要素”的变革和重塑,从而导致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出现许多“煮夹生饭”乃至反弹的现象。因此,要巩固改革成果,积极稳妥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在改革实践中,重塑我国行政文化,从而培育出适应社会健康发展的行政文化。这样从变革行政文化入手,来改革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就能使这一改革中的“硬件要素”与“软件要素”的变革协调配套,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重塑行政文化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条件 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把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及为祖国昌盛和人民幸福勇于奉献的精神,灌输到公务员头脑中去,从而充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行政管理提供精神动力。思想政治工作是行政管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因此,要提高行政管理的科学管理水平与行政效能,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而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当前必须加强行政文化建设。加强行政文化建设,是国家行政机关业务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点。加强行政文化的建设,必须贯穿于公共行政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这就要求:一方面行政领导干部要确立正确的行政价值观、行政意识和行政心理,并切实贯穿于行政活动的各个环节;
    另一方面行政领导干部要用富有时代特色的行政文化,激发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二者的紧密联系,体现了公共行政文化对公共行政活动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中介作用。加强行政文化建设,还可以为国家行政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开辟新的视野与途径。行政文化的许多内容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有其独到之处。例如,把以人为本的行政文化观,作为国家行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对于克服思想政治工作中“见物不见人”、“我说你听”、居高临下的弊端,培养公务员的组织认同感,是大有裨益的。

    (四)重塑行政文化是促进行政管理人才开发的必要手段 重塑行政文化可以充分调动国家公务员的积极性 物质激励和规章制度是调动国家公务员积极性的重要机制,但若仅凭这两个机制来调动国家公务员的积极性,或片面强调这两个机制的作用,而忽视精神激励的作用,这种积极性不仅不会持久、巩固,而且还会诱发人们“一切向钱看”的欲望,腐蚀国家公务员队伍。因此。要充分发挥物质激励和规章制度的作用,必须同时运用精神激励。国家行政文化建设,是行政机关实施精神激励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确定共同正确的行政价值观、行政意识、行政心理等,可以激发国家公务员的认同感、荣誉感、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公务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要充分调动国家公务员的积极性,必须加强行政文化建设。

    (五)重塑行政文化可以充分调动国家公务员的积极性 重塑行政文化是促进行政管理人才开发的必要手段 行政人才的开发及其利用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促进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关键。而行政人才开发工作中的选拔、培训、考核、流动等环节,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行政文化环境的制约。因此,为有效地开发行政人才资源,必须重塑行政文化,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行政文化环境。首先,行政文化对行政人才的开发发挥着广泛而深刻的理性引导作用。这表现在四个方面:行政体系内部的行政文化,所包含的行政信念,规定着行政人员参与行政活动的基本要求和规则;
    行政文化中的行政价值观,对行政人员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理性指导作用;
    行政文化对每一个国家公务员明确了观念上的要求,实际上就给行政人才的开发工作规定了基本方向和大致范围;
    一定时期的行政思想,为行政人才的开发提供了舆论准备和理论导向。其次,行政文化对行政人才开发具有较明显的强制、说服定势。加强行政文化建设,使行政规范、行政原则为国家行政机关中多数成员所认同,并反映在国家公务员日常工作态度上和自觉遵守行为规范上。这些虽然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但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国家公务员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产生观念性的影响,从而对行政人才的开发,带来较明显的心理压力和说服定势。

    四、重塑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的路径选择 行政文化,深深影响和制约行政体系及其国家公务员行为的方方面面,是公共行政之魂。鉴于我国当前行政文化的积弊以及重塑行政文化的重要性,我认为,应从思想、制度和环境三方面对当今中国行政文化的重塑进行路径选择。

    (一)思想上,要彻底清除封建传统思想的不良影响,更新观念,优化社会心理 行政价值观念一方面是社会转型的产物,另一方面它又是促进和完成社会转型的催化剂。所以,重塑行政价值观是重塑行政文化的前提。

    提高行政效率意识。国际上公认,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机关的效率是比较高的,比如处理突发事件、解决公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麻烦等情况时,他们行动及时、方案准确、处理迅速,结果大多令人满意,这虽然与他们的反应机制有关,但更与西方国家行政人员的行政效率意识有很大关系。策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下级的执行。公务员素质高低既直接影响对这些政策的正确理解又影响执行这些政策的时效性,而时效性是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提高行政效率,体现在通过制度可以使行政上级或行政首长那些有利于公共利益的决策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下级的执行。

    提升服务意识。随着现代市场机制的建立与运行,企业和民众成为市场和社会的主体,政府权力受到限制,从而,实行“小政府大服务”,增强政府对社会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行为,从管制型行政向服务型行政转变,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保证社会机构的正常运行,提高经济效率。为人民服务是对政府机构的基本要求,只有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才能加快良好行政文化的塑造。

    (二)制度上, 要积极改革创新并要建立一整套行政行为规则,确保各种行政行为依法依规、有序透明、高效运行 首先,从人治行政文化向法治行政文化的转变。

    人治型行政文化的主要特征是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法律的自由裁量偏大等,主张国家主要应由具有高尚道德的圣者、贤人通过道德感化进行治理。这种行政文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诸多弊端,表现为官就代表法,法服务于官,法缺乏对权力的约束。而法治行政文化则认为主要应由掌握国家权力者通过强制性法律治理国家,法治型行政文化是现代行政的基石,要求行政工作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以法律至上为最高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行政官员与百姓一样都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各种行政权力的运行边界界定清晰,对权力依法监督,严格控制。从法治行政文化的过程看,法治化、市场化、民主化应同步进行。“市场化可以给中国的法治政府提供经济制度条件,而中国政府的法制化,也可以给市场化提供法治政府的保障,并为中国政府的民主化提供基础。” 因此,向法治行政文化的转变,首先要求政府在理念上向法治化、市场化和民主化转变,以此指导公共行政,并最终在制度表述上和执法实践中真正体现法治精神。

    其次,从全能行政文化向有限行政文化的转变。

    “全能行政文化认为,政府是全能的、积极的行为主体,社会是散漫无度的,是被动的对象客体;
    政府有责任包揽它有能力做的一切社会事务。在全能行政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政府无所不管、政府权力无限的管理格局,最终因为政府提取公共财力的调动资源能力的有限性与其所承担责任的无限性”使政府处于“管不好”、“管不了”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实行由全能行政文化向有限行政文化的转变,在指导思想上确立有限行政的意识,完善政府行为的约束机制,即宪政约束、民主约束、财政约束、分配约束。向有限行政文化转变,还要求政府培养市场经济的意识,改变“吃大锅饭”、“父爱主义”、只讲收益不讲投入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观念,逐步树立科技意识、竞争意识、成本意识、效能意识、开放意识、进取意识等观念,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接轨、旨在确立有限有效政府的制度。

    (三)环境上,营造良好氛围,实现行政文化的现代化 我国目前属于社会转型时期,行政文化的现代化当务之急要实现从人治行政文化、全能行政文化、管理行政文化向法治行政文化、有限行政文化和服务行政文化的转变。

    1. 从人治行政文化向法治行政文化的转变 人治型行政文化的主要特征是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法律的自由裁量偏大等,主张国家主要应由具有高尚道德的圣者、贤人通过道德感化进行治理。这种行政文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诸多弊端,表现为官就代表法,法服务于官,法缺乏对权力的约束。而法治行政文化则认为主要应由掌握国家权力者通过强制性法律治理国家,法治型行政文化是现代行政的基石,要求行政工作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以法律至上为最高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行政官员与百姓一样都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各种行政权力的运行边界界定清晰,对权力依法监督,严格控制。从法治行政文化的过程看,法治化、市场化、民主化应同步进行。市场化可以给中国的法治政府提供经济制度条件,而中国政府的法制化,也可以给市场化提供法治政府的保障,并为中国政府的民主化提供基础。

    因此,向法治行政文化的转变,首先要求政府在理念上向法治化、市场化和民主化转变,以此指导公共行政,并最终在制度表述上和执法实践中真正体现法治精神。

    2.从全能行政文化向有限行政文化的转变 全能行政文化认为,政府是全能的、积极的行为主体,社会是散漫无度的,是被动的对象客体;
    政府有责任包揽它有能力做的一切社会事务。在全能行政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政府无所不管、政府权力无限的管理格局,最终因为政府提取公共财力的调动资源能力的有限性与其所承担责任的无限性使政府处于“管不好”、“管不了”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实行由全能行政文化向有限行政文化的转变,在指导思想上确立有限行政的意识,完善政府行为的约束机制,即宪政约束、民主约束、财政约束、分配约束。向有限行政文化转变,还要求政府培养市场经济的意识,改变“吃大锅饭”、“父爱主义”、只讲收益不讲投入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观念,逐步树立科技意识、竞争意识、成本意识、效能意识、开放意识、进取意识等观念,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接轨、旨在确立有限有效政府的制度。

    3.从管制行政文化向服务行政文化的转变 建立服务型政府,就是要以服务人民为政府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管制型行政文化从传统的管制型行政体制演变而来,适合于集权型的管理方式。在这一体制下,政府是全能的,具有无所不包的行政责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控制与被控制、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随着现代市场机制的建立与运行,传统的管制型行政失去了意义,企业和民众成为市场和社会的主体,政府权力受到限制,从而,提倡政府转变职能,实行“小政府大服务”,增强政府对社会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行为,从管制型行政向服务型行政转变,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应该从一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树立科学的公共行政意识。就当前的中国而言,科学的公共行政意识就是要求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树立起强烈的行政服务意识,将为人民服务作为政府行政工作的宗旨。如,南京市在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就始终坚持服务意识,认真切实地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同时为了更好地为市民提供服务,还运用了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让市民与政府各部门零距离接触,及时地了解民意、解决问题。案例中所提到的”一站式服务”、”跟踪式服务”、”全日制服务”以及市长信箱、局长热线等都表明,在南京市,各政府机关、政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都逐渐树立起服务意识和理念,一种服务型的行政文化和氛围正在南京悄然形成。二是培养和塑造健康的行政人格和行政心理。健康的行政人格可以陶冶行政人员情操,使之形成“心理定势和客观精神”。它要求行政人员具有开放意识、创新精神、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健康的行政心理则要求行政人员克服官本位心理、任人唯亲心理以及特权心理。三是行政文化的建设要重视公民期待,这也是实现从政府本位到民众本位的一个关键环节所在。公民期待是公民对政府地位和政府作用的主观要求,也是公民对自身的利益、权利资格和地位的心理预测。塑造和培养以公民期待为价值归属的行政文化是我国行政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要实现行政文化与公民期待吻合,就必须形成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总结: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要实现管制行政文化向服务行政文化的转变,需要健全行政民主监督机制,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由“黑箱”行政模式转为公开性行政模式,使政府部门按照一定的制度、法规、程序行使公共权力,从而使全体社会成员可以有效地监督政府行为。通过公开的行政模式这一“玻璃屋” 实现法治行政文化和服务行政文化在广大行政人员中的内化。

    参考文献:
    ①竺乾威.公共行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② 许文惠,张成福,孙柏瑛.行政决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③ 刘怡昌.中国行政科学发展.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 ④ 黄达强.行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⑤王学栋.论我国公共行政文化的重塑.石油大学学报,2001. ⑥时和兴.当代中国行政文化的特点及其走向.南京社会科学.1994. ⑦罕岳.行政文化与中国现代化.政治学研究.1998. ⑧ 罗兴佐.行政文化建设浅议.吉安师专学报(哲社版),1995.

    相关热词搜索: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