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个人工作总结
  • 年终工作总结
  • 班主任工作总结
  • 教学工作总结
  • 财务工作总结
  • 政务工作总结
  • 党团工作总结
  • 百花范文网 > 总结范文 > 政务工作总结 > 【2022年1月国开电大专科《行政组织学》期末纸质考试论述题题库】

    【2022年1月国开电大专科《行政组织学》期末纸质考试论述题题库】

    时间:2021-11-15 19:12:28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2022年1月国开电大专科《行政组织学》期末纸质考试论述题题库 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现代经济社会也是政治社会,没有政治体系为其提供的游戏规则和经济生活的框架,经济体系就无法正常运转。为经济体系的正常运作提供必需的制度、规则以及框架是政府的职责。

    第二,组织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具有共享性以及非排它性的特点,这两种特性就使得公共产品很难禁止他人不付费而坐享其成,导致“搭便车”现象。公共产品的共享性和非排他性也使得私人部门很少有诱因去生产公共产品,这些就需要政府来承担。

    第三,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共有资源与公共物品一样没有排它性,但有竞争性,共有资源不可避免的会导致所谓的“公有地悲剧”,即私人决策者过份使用共有资源。为了使自然环境免于遭受损害,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利益考虑。

    第四,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不会自动出现的,相反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波动,经济会为长期的持续失业与通货膨胀所困,更为糟糕的是,失业与通货膨胀往往是并存的。政府的职责便在于通过制定有关的公共政策来干预经济活动,缓解这种波动,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行政组织正是借用政府的各种政策工具来实现政府的经济目的。

    第五,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市场经济是会产生不平等的结果的,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需要社会有一种公平再分配的机制。政府在进行再分配方面显然处于有利地位。

    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在现代社会,政治秩序意味着既反对无政府状态,也反对专制政体,它意味着权威的存在,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独立。作为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行政组织的职责在于:制定和执行有关的法律,保护公民的自由、财产和权利,使之不受其它社会成员的侵害;
    建立一套管理制度,确保社会的良性运行;
    通过军队、警察、官僚机构等“暴力机器”防御外来的攻击,保障主权国家的独立和完整。

    第二,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作为利益的调节者,行政组织在政治体系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平衡、调节和整合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即通过妥协、沟通、协商、法律、经济等途径和手段,实现多方利益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行政组织的职责与作用在于:通过制定公共政策,为社会发展选择目标,引导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
    通过政策工具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使之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目标。

    第四,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政治一体化就是一个社会的政治体系结合成一个完整、统一、有序与稳定的统一体。政治一体化是维系政治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在现代社会,政治秩序意味着既反对无政府状态,也反对专制政体,它意味着权威的存在,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独立。作为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行政组织的职责在于:制定和执行有关的法律,保护公民的自由、财产和权利,使之不受其它社会成员的侵害;
    建立一套管理制度,确保社会的良性运行;
    通过军队、警察、官僚机构等“暴力机器”防御外来的攻击,保障主权国家的独立和完整。

    第二,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作为利益的调节者,行政组织在政治体系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平衡、调节和整合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即通过妥协、沟通、协商、法律、经济等途径和手段,实现多方利益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行政组织的职责与作用在于:①通过制定公共政策,为社会发展选择目标,引导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
    ②通过政策工具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使之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目标。

    第四,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政治一体化就是一个社会的政治体系结合成一个完整、统一、有序与稳定的统一体。政治一体化是维系政治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 答:第一,民主有助于避免独裁者暴虐、邪恶的统治。

    第二,民主保证公民享有许多基本的权利,这是非民主制度不会去做也不可能做到的。

    第三,民主较其他可行的选择,可以保证公民拥有更广泛的自由。

    第四,民主有助于人们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

    第五,只有民主政府才能够为个人提供最大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运用自我决定的自由,也就是在自己选定的规则下生活;

    第六,只有民主的政府才为履行道德责任提供了最大的机会。

    第七,民主较之其他可能的选择,能够使人性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机会。

    第八,只有民主政治才能造就相对较高程度的政治平等。

    第九,现代代议制民主国家彼此没有战争。

    第十,民主的国家,一般会比非民主的国家更为繁荣。

    第十一,在今天,民主的观念和价值已经超越了政治领域,而渗透和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参与民主正在把民主从政治领域扩大到日常生活领域。

    结合实际,试述我国行政组织绩效如何改进。

    答:第一,加强绩效管理立法工作。制度化是当前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保证。行政组织乃国家政治机器,因而,应加强立法,为行政组织的绩效管理确立重要的法制保障。

    第二,明确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定位和价值取向。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评出谁先进谁落后,更不是为了惩罚某些单位的领导及工作人员,而是为了通过评选活动的开展,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找出本机关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绩效的因素,从而改进行政组织工作,提高其绩效水平。

    第三,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体制。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体制是推进评估事业发展的关键。我国的政府公共管理需要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的评估经验,在各级政府內内部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机构(或评估管理机构)对政府实施的各种公共项目进行评估,充分发挥政府管理部门内部评估的功能,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

    第四,引入公民参与机制。改善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引入公民参与机制。改进行政组织绩效管理必须取得民众的关注与参与,民众的关注与参与也必将有效地改进行政组织绩效管理。

    第五,积极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行政组织绩效。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科技为主的社会。以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为组织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同时,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在组织管理领域出现了许多先进的理念、模式和方法技术。积极利用这些先进的科研成果,不断探索行政组织管理的新形式、新制度、新方法,将会给行政组织绩效的改进提供源源不断的契机。

    联系实际,试论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外部策略。

    答: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外部策略主要包括:
    第一,竞争策略。竞争意味着由某个第三者所引起的两个组织或者两个组织以上的组织之间的对抗行为。在竞争的市场中,组织必须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吸引或者影响这些第三者的决策。

    第二,合作策略。考虑到竞争可能导致组织之间的利益损失,在环境日益动荡和不稳定的今天,无论公私组织,都更倾向于在保持竞争的同时,利用合作的方式,以期达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发展共赢的模式。

    第三,参与管理。参与管理表现为组织吸收一些外部的成员进入组织,参与到组织的政策制定乃至具体事务的管理,以这种方式防止外部不利因素对组织的稳定与生存构成威胁。

    第四,公共关系。组织亦可以利用公共关系活动,改变公众、组织和政府其它部门对组织的印象。公共关系的核心是促进社会公众对行政组织的政策、决策和行为的了解,消除误解,增强社会对组织的理解和支持。

    论述21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

    答:21世纪是个非常时期,非常的时期需要非常的:领导素质和高超的领导艺术,领导学的研究者们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对领导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和建议,形成了一些带有共性的准则,作为行政组织领导者,认真尝试去遵守这些准则,会对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胸有全球化战略。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21世纪领导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是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将促进人类走向全球化和多极世界。这就要求领导者既要懂科学又要有远见,善于抓战略和善于学习,而要做到这些必须胸有全球化战略。

    第二,在工作中善于保持平衡。这里的平衡主要是不仅要具有应付变化,适应变化的平衡艺术,而且更要求有求变防变的意识,且具备在干变万化中求得平衡的艺术,以便使组织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三,建立学习型组织。在现代社会,组织创新能力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组织领导能使自身的领导艺术得以发挥的根本保证。

    第四,以人为本,善待下属。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准则,也是搞好上下级关系的根本原则。要做到这一点,领导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真正关心员工,理解并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尊重员工,给他们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善于分权、授权,相信员工的能力;
    奖惩要及时,真正实现奖优罚劣;
    一视同仁,不要对员工存有不必要的人为主观偏见;
    善于倾听下属的呼声,并做到及时反馈;
    敢于为下属承担工作责任,使下属敢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潜能;
    善于沟通,作风民主。

    论述传统组织理论的局限性。

    答:第一,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组织的静态方面,忽视了组织的动态面。他们只研究结构,研究如何分工,如何建立层级控制、如何订立法律规则,忽视了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忽视对组织当中人的行为的研究。

    第二,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机械的“效率”观念,强调组织的整体需求和利益,把人当成“经济人”来看待,忽视了人性、人的尊严、人的情感、人的需要和个体的利益。

    第三,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组织法律、制度、规范、规则的作用,强凋对人进行监督和控制,趋向集权式的管理方式,容易压抑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在研究取向上,将组织当作一个封闭系统来看待,未能涉及组织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忽略了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

    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管理手段。

    答:一般可以将群体发展依次分为形成、磨合、成长和成熟等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群体的工作中心不同,管理方法也不同。

    第一,形成阶段。群体建立之初,其基本的工作任务应在于确定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使群体成员之间相互熟悉、相互接纳、明确关系,消除陌生感,初步形成相互信任、相互依赖。因此群体形成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 的工作计划;
    明确群体内部的责权关系,分工设岗;
    创造群体成员相互熟悉和接近的机会;
    初步建立基本的规章制度和信息沟通网络。

    第二,磨合阶段。随着工作的逐步展开,成员间的接触日益频繁,群体内部会出现大量成员间工作关系、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因此群体磨合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进一步补充、细化和明确各种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各岗位的责权关系;
    鼓励合理化建议;
    完善沟通网络,鼓励和提倡将矛盾摆到桌面上来,反对回避矛盾,反对放任自流;
    适当调整机构和人员。

    第三,成长阶段。经过磨合期后,群体内部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逐步协调,合作意识得到强化,制度基本健全合理,内耗大幅度降低,群体进入成长壮大阶段。在成长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集中到了工作任务上,要注意充分发挥成员的潜力和群体的整体优势;
    特别重视效率和决策优化;
    进一步完善沟通网络,特别注意沟通网络中的反馈系统,加强沟通,特别是上下级的沟通;
    注意研究成员的需要结构,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第四,成熟阶段。经过成长阶段,群体的各项规章制度已经基本完善,每个成员已经找到了合乎自己能力和兴趣的位置,成员的相互配合日益熟练,群体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在成熟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形成并稳定群体的工作方式与风格;
    注意成员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和成员个人的成长;
    强化评估机制;
    寻求新的兴奋点。

    你认为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有哪些? 答:组织变革的阻力:
    第一,心理上的抵制。不安全感;
    心理平衡的破坏;
    权力或地位的丧失感;
    人际关系紧张。

    第二,因经济原因引起的抵制。经济原因所造成的抵制主要是人们对经济来源和经济收入的担心。

    第三,组织本身的阻力。组织从其本身来说是保守的,由于种种的原因,组织也不同程度地抵制变革。一般来说,组织中抵制变革的原因主要有:结构惯性;
    群体惯性;
    对专业知识的威胁;
    对已有的权力关系的威胁;
    对已有资源分配的威胁。

    第四,社会的原因。一个组织不可能与社会环境隔绝,社会力量的干预,社会舆论、社会风气、传统文化、落后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及政治气候都可能干扰组织变革的进行,阻碍组织变革。

    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民主化? 答:所谓决策民主化是指必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种社会团体以及决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组织决策的过程,在决策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及气氛。

    第一,把民主机制引入决策系统,营造良好的决策氛围。

    第二,重视发挥参谋咨询人员在决策中的作用。加强专家学者在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既是在高层次上民主化的体现,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1)保证参谋机构的相对独立性。(2)在咨询机构内形成民主气氛,鼓励不同观点的自由讨论。(3)参谋咨询人员要准确定位。

    第三,提高政治生活透明度,实现决策目标的民主化。政治生活透明就是政务公开、政治民主。这包括:(1)建立重大问题的通报制度。(2)强化对决策的新闻舆论监督。(3)增强社会公众参与决策的意识水平。

    试论冲突的积极功能。

    答:第一,积极冲突对组织成员心理的影响是,使坚强者从幻觉中清醒,从陶醉中震惊,从不能战胜对方中看到自己的弱点所在,发愤图强。

    第二,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不打不成交”,使人加强对对方的注意,一旦发现对方的力量、智慧等令人敬畏的品质,就会增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团体间的冲突促进各团体内成员一致对外,抑制内部冲突,增强凝聚力。

    第三,对组织成员工作动机的影响是,使成员发现与对方之间的不平衡,激起竞争、优胜、取得平衡的工作动机,振奋创新精神,发挥创造力。

    第四,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使人注意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不协调,发现对方的存在价值和需要,采取有利于各方的政策,加以协调,使有利于组织的各项工作均得以开展。

    第五,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反映出认识的不正确、方案的不完善,要求人全面地考虑问题,使决策更为周密。

    第六,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影响在于,冲突本身是利益分配不平衡的表现,它迫使人通过互相妥协让步和互相制约监督,调节利益关系,使各方面在可能的条件下均得到满足,维持内部的相对平衡,使组织在新的基础上取得发展。

    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

    答:第一,行政权力不断扩张,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大量的社会危机和公共问题,使政府面临和处理的问题日趋繁杂,与此同时,也促成了行政权力的不断膨胀。

    第二,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政府活动范围的扩大,管辖事务的增多,管理对象的复杂,管理手段的多元化,使行政组织的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

    第三,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行政管理的专业化使得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领域,从这一意义来看,当代行政组织已经朝着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第四,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现代行政体系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巨大分化,使得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序越来越高。

    第五,法律限制和程式化。程式化就是行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皆有遵循的规章和制度,这对保持理性的行为有重大作用。法制化就是行政组织的活动受到法律的广泛限制,各种各样的行政法规,使行政组织走向了法制化的道路,这对制约行政权力、保证行政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六,重视社会的目的。强调行政组织的社会目的和服务精神,重视行政组织公共服务功能的发挥,已经成为各国行政组织管理的重心所在。

    第七,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普及,使得整个世界已经成为一个所谓的“地球村”。

    试论改进组织沟通的具体方法。

    答:第一,提高组织信息沟通的心理水平。为了实现有效沟通,在心理素质方面,应着重于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良好的心理习惯、民主的管理作风和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改变优化知识结构等方面的提高。另外,建立健康的人格,塑造高尚的品格等皆有助于提高沟通水平。提高一下几个方面:思维能力;
    记忆能力;
    良好的心理习惯;
    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

    第二,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运用用语言文字不仅能提高沟通效果,而且能够改善人际关系,消除不必要误会、矛盾和隔阂。

    第三,学会有效聆听的方法。据研究估计,人在聆听10分钟的谈话时,大约仅有25%的效率。因此,克服不良聆听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在现实沟通中,改变不良的沟通方法,全神贯注地聆听对方讲话,以达到沟通的效果。

    第四,学会有效沟通的方法。有效沟通是一门技巧,在沟通时要注意下列问题:选择适当的地点,这要根据交谈的内容来确定;
    选择适当的时机;
    沟通一定要有安排和计划,也要遵循一定的程序;
    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沟通的主题内容要明确,不要把话题扯得很远。

    试论古典组织理论的局限。

    答:传统古典的组织理论,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 在:
    第一,过分强调组织的静态方面,忽视了组织的动态面。他们只研究结构,研究如何分工,如何建立层级控制、如何订立法律规则,忽视了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忽视对组织当中人的行为的研究。

    第二,过分强调机械的“效率“观念,强调组织的整体需求和利益,把人当成“经济人“来看待,忽视了人性、人的尊严、人的情感、人的需要和个体的利益。

    第三,过分强调组织法律、制度、规范、规则的作用,强调对人进行监督和控制,趋向集权式的管理方式,容易压抑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在研究取向上,将组织当作一个封闭系统来看待,未能涉及组织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忽略了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

    试论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答:第一,行政组织的环境将更为动荡和复杂。知识经济、网络社会、全球化、民主政治的发展等等正在改变着整个社会的秩序。因此,行政组织及其管理的环境变得更为动荡和复杂。如何解决巨大的不确定和复杂性将是组织管理的核心议题,而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则成为组织管理者的核心能力。

    第二,知识管理的兴起与发展。考虑到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知识所具有的前所未有的高度价值,而知识管理则是组织促进组织核心竞争力与永续发展的核心要素。知识管理并非单指建立新部门、聘任新的人力资源,而是使组织内部的成员充分体认知识产生、分享与应用的重要性,使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知识得到有效管理。

    第三,战略性管理的重要。面对更加动荡的环境,发展战略性管理则成为组织管理的另外一个趋向。战略性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更好的”战略性计划,而是在组织中将战略性变革扩大到变成与管理本身同义的方法。

    第四,利用信息科技,创新服务型态与治理型态。随着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科技运用于行政组织的管理,利用科技改革政府,建立“电子化政府”已经成为各国的一个普遍趋势。科技应用,正在促进公共服务型态的转移,甚至于治理型态的变化。

    第五,更为弹性、有机式的组织结构。当代世界和社会的许多问题,是按照等级原则建立的组织结构所无法解决的。传统的组织形式正在腐化,在许多领域,人们在创造不同的能够替代这种机械式组织的新形式,人们也赋予其不同的称号,如有机式组织、虚拟组织、网络组织、无缝隙组织、学习型组织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这种组织与传统的组织相比,更为开放,更富有弹性,更为灵活。

    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答:第一,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在现代社会,政治秩序意味着既反对无政府状态,也反对专制政体,它意味着权威的存在,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独立。作为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行政组织的职责在于:制定和执行有关的法律,保护公民的自由、财产和权利,使之不受其它社会成员的侵害;
    建立一套管理制度,确保社会的良性运行;
    通过军队、警察、官僚机构等“暴力机器”防御外来的攻击,保障主权国家的独立和完整。

    第二,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作为利益的调节者,行政组织在政治体系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平衡、调节和整合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即通过妥协、沟通、协商、法律、经济等途径和手段,实现多方利益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行政组织的职责与作用在于:通过制定公共政策,为社会发展选择目标,引导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
    通过政策工具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使之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目标。

    第四,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政治一体化就是一个社会的政治体系结合成一个完整、统一、有序与稳定的统一体。政治一体化是维系政治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试论有效组织沟通的方法与策略。

    答:第一,提高组织信息沟通的心理水平。就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提高:思维能力;
    记忆能力;
    良好的心理习惯,包括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态度端正等;
    民主的管理作风,尊重价格,平等待人,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宽宏大度;
    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改变优化知识结构。

    第二,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注意以下几点:使用语言文字的意义要明确,不要模棱两可;
    运用有利于对方感情上易接受的语言文字;
    用词得当,通俗易懂;
    酌情使用图表,或其他具有形象性的方式,也可借助手势、表情,以利于思想感情沟通;
    尽量使用短句;
    叙事说理,言之有据,条理清楚;
    交谈过程中要注意节奏,交谈中涉及较为生疏的人名、地名时要谈得慢些,重要的人名、地名和事件要重复;
    交谈中人称要明确,交代清楚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否则会引起受讯者的误解。

    第三,学会有效聆听的方法。

    第四,学会有效沟通的方法。沟通时要注意下列问题:选择适当的地点,这要根据交谈的内容来确定;
    选择适当的时机;
    沟通一定要有安排和计划,也要遵循一定的程序;
    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沟通的主题内容要明确。

    试论组织变革的途径和策略。

    答:第一,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组织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简单来说就是组织结构的分化与整合。它包括划分和合并新的部门,协调各部门工作,调整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权力下放等等。通过改革组织结构来实现组织变革的方法比较直接,见效快,常常可以使组织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当组织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组织结构内部环境影响组织效率时,就应考虑以结构为中心的变革。

    第二,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变革。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变革的核心就是通过开发、引进先进设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组织的技术含量,从而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挖掘潜力,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方法。

    第三,以组织成员为中心的组织变革。组织中的核心要素是人,管理的中心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同样,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是组织变革的关键所在。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正是通过改变人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改变人的态度、行为、人际关系,从而达到激发人的动机,提高组织效能之目的。心理学家烈文从人的心理机制的变革角度给予精辟的分析,他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变革要经历,“解冻”、“改变”、“再冻结”三个阶段。

    第四,通过调节和控制外部环境实现组织变革。一个组织不仅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且也要主动地采取措施,调节和控制外部环境,改变环境条件,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使之在最大程度上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组织变革除了改革组织结构、人员、技术以外,还应重视创造新的环境,例如,开辟新的市场,加强与外界的信息联系,与外部建立良好的关系等等。

    第五,以系统为中心的组织变革。以系统为中心的组织变革就是从组织与环境适应和整体系统的立场,对组织的结构系统、技术系统、价值系统、社会心理系统、管理系统进行变革,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以系统为中心的变革要求既要考虑到局部、各环节,又要从组织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系统变革也意味着组织变革的措施要成龙配套、系统完整。只有这样,才能实施较为完全、彻底的变革,才能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促进组织的发展。

    试论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消除。

    答:(一)组织变革阻力产生的原因:
    第一,心理上的抵制;
    (1)不安全感;
    (2)心理平衡的破坏;
    (3)权力或地位的丧失感;
    (4)人际关系紧张。

    第二,因经济原因引起的抵制;
    经济原因所造成的抵制主要是人们对经济来源和经 济收入的担心。

    第三,组织本身的阻力;
    组织从其本身来说是保守的。由于种种的原因,组织也不同程度地抵制变革。一般来说,组织中抵制变革的原因主要有:(1)结构惯性;
    (2)群体惯性;
    (3)对专业知识的威胁;
    (4)对已有的权力关系的威胁;
    (5)对已有资源分配的威胁。

    第四,社会的原因;
    一个组织不可能与社会环境隔绝,社会力量的干预,社会舆论、社会风气、传统文化、落后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及政治气候都可能干扰组织变革的进行,阻碍组织变革。

    (二)组织变革阻力的消除方法:
    第一,采取参与变革的策略;

    第二,加强对变革的认同;

    第三,利用群体的动力。包括:(1)建立归属感;
    (2)提高群体凝聚力;
    (3)借助个人威信;
    (4)加强沟通;
    (5)建立与变革相一致的群体规范;
    (6)明确变革目标。

    第四,力场分析。

    试论组织沟通的主观心理性障碍。

    答:第一,从主观心理因素来看,个体的性格、气质、态度、情绪、需要、品质的差别都会成为沟通的障碍。比如品质高商的人,光明温落,在沟通中着眼于大局,充分运用正式沟通渠道,并且传递真实,可靠的消息;
    反之,品质卑劣者,热衷于小道消息和流言飞语。沟通者性格开朗,则易于接近和沟通:反之,性格内向者,则不易接近,不易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一个具有民主作风的领导者乐于听取下属的意见和看法,上下级的沟通容易实现;
    反之,一个独断专横,自以为是的领导者则认为自已比下属强,不愿听取不同的看法和意见,致使沟通不能达成。而且,由于人的需要是不一致的,现念不同,利害不一,这便也成为通的障碍。

    第二,从识和经验方来看,由于沟通双方在经验、知识水平上差距过大,就会产生沟通障碍。当发讯者把自己的现念、想法编码时,他只是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范围内进行。同样,受讯者也只能在他们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范内进行译码、解释,如果双方没有共同的经验区,就无法进行沟通,无法译解和理解所传的信息。

    第三,记忆能力不佳所造成的障碍。在组织沟通中,信息传递往往是依据组织系统层级传递的,在传递的过程中,如果个体有较佳的记忆力,那么,传递信息的准确性程度则高。有关研究表明,在口头沟通中,每传递一次信息概都要损失所传递信息的30%。

    第四,需要和态度不同造成的障碍。在组织管理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下属职工都存在轻视沟通作用的倾向,未能认识到管理沟通的重要性,把本来不充分的沟通看成是例行公事,从而漫不经心,影响沟通效果。特别是由于个人的利益和需要不同,对信息进行歪曲;
    下级向上级汇报,为了讨好上级一味逢迎,报喜不报忧;
    争功诿过,隐瞒真相;
    而上级对下级的沟通,多是官样文章,宣传一番,不提错误,不讲困难,真相不肯和盘托出,致使信息沟通流形式,达不到应有的实效。

    第五,知觉选择性。接受信息是知觉的一种形式。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习惯于接收一部分信息,而弃另一部分信息 试论组织沟通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

    答:第一,组织沟通是实现科学决策和有效计划的前提条件。任何组织都是一个开放系统,组织外部复杂多变的因素对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施加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第二,组织沟通是实施有效组织协调的依据和手段。现代社会组织析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规模庞大,人员众多,业务繁杂,并且高度专业化。

    第三,组织沟通是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必要途径。沟通有赖于联络,有赖于人与人思想、情感的交流和了解。

    第四,组织沟通是改变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的重要途径。信息和意见作为一种刺激 物,对人的行为和心理有着重要影响。

    第五,组织沟通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提高组织效率。

    试述国务院的法律地位。

    答: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明确界定了国务院在国家机关中的法律地位:即在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从属和被监督的地位;
    在与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国家行政系统的最高地位。

    第一,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务院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国务院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
    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井报告工作。

    第二,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使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它表现为: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属机构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撒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以保证全国行政工作的统一和畅通。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

    总之,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国务院各部,委、局,行、署、办等组成机关、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负责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它保证了国家行政权力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

    试述我国行政组织绩效如何改进。

    答:第一,加强绩效管理立法工作。制度化是当前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保证。行政组织乃国家政治机器,因而,应加强立法,为行政组织的绩效管理确立重要的法制保障。

    第二,明确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定位和价值取向。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评出谁先进谁落后,更不是为了惩罚某些单位的领导及工作人员,而是为了通过评选活动的开展,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找出本机关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绩效的因素,从而改进行政组织工作,提高其绩效水平。

    第三,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体制。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体制是推进评估事业发展的关键。我国的政府公共管理需要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的评估经验,在各级政府內内部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机构(或评估管理机构)对政府实施的各种公共项目进行评估,充分发挥政府管理部门内部评估的功能,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

    第四,引入公民参与机制。改善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引入公民参与机制。改进行政组织绩效管理必须取得民众的关注与参与,民众的关注与参与也必将有效地改进行政组织绩效管理。

    第五,积极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行政组织绩效。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科技为主的社会。以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为组织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同时,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在组织管理领域出现了许多先进的理念、模式和方法技术。积极利用这些先进的科研成果,不断探索行政组织管理的新形式、新制度、新方法,将会给行政组织绩效的改进提供源源不断的契机。

    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服务质量,应该构建怎样的组织文化来适应当今转型的中国社会? 答:第一,以“公仆精神”为代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行政组织系国家公器,其建立、运作的目的在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所需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由于行政组织运作的领域 是权力领域,行政组织及其人员都或大或小地执掌着公共权力。因而,以公仆精神来统率行政组织,使行政组织及其人员以“权为民所用”的态度来行使权力,是行政组织能够坚持宗旨、实现使命的前提和保障。行政组织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遵行“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理念,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二,以“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政组织文化。在现代社会,行政效率应当成为行政文化的价值核心之一。效率观念的具体指向是强调行政行为的高效化和科学化,把对行政效率的追求作为目标,排除非理性、非科学因素的干扰,以科学、理性的态度进行管理,突出行政人员的知识化、专业化,注重科学、知识、技术、技能的获取和积累。

    第三,以“公民导向”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化。行政组织是人民的代理人,是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工具。虽然由于现代行政事务的复杂性,我们实施的是代议民主,但是行政组织并不能以专业化来抵制行政领域的民主。反过来,行政组织要通过行政民主的实施,来保证人民群众来充分的表达利益、行使权力和保护权利。为此,行政组织要坚持公民导向的组织文化,以公民的需求为行政活动的起点,以公民满意为行政活动的落脚点,让公民参与和监督贯彻行政活动的全过程。

    第四,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法治的意义不仅在于行政组织将法律法规的执行作为其履行职责的工具,更在于以法为据,通过法律来保障行政组织不至于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法洽型行政组织文化要求行政组织建立崇尚宪法的氛围,尊重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接受政府的限制,遵守行政规定,追求法律法规和行政制度所追求的公平和正义。

    影响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第一,下级的教育、训练和技能。下级受教育的程度,所接受系统训练的程度,工作经验和业务熟练程度等,都会影响到管理层次和幅度的设计。下级的能力素质越高,组织的管理幅度就越大,反之亦然。

    第二,工作性质与计划程度。工作内容相对简单、稳定,管理幅度可相应加大;
    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的相似性高,管理幅度可较大;
    工作内容的相似程度低,管理者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就会加大,管理幅度就应相应缩小。另外,工作的复杂程度高、变化大,管理幅度应较小;
    工作的计划明确、清晰,下能按照计划内容和程序工作,管理幅度则可相应加大;
    工作的灵活性强、随机性大,管理幅度就需要相应缩小。

    第三,管理技术与工艺水平。组织中的信息沟通网络的健全程度、信息沟通的灵敏程度、各种软硬件设施的先进与否、先进管理方法与管理工具的应用状况等,都会影响到组织管理层次和幅度的大小。(管理技术与工艺水平越先进,越能够有效地协调和控制组织活动,管理层次和幅度可适当放宽;
    相反就必须适当缩减管理层次和幅度。

    第四,权力模式和授权的程度。在集权制的组织中,管理权限较多地集在上层机构或最高行政首长手中,下级的自主性很少,在这一管理体制下,层需要处理的事物多,工作负担重,容易增加管理层级,管理幅度相对较窄在分权化和授权程度较高的组织中,管理权限较多地分散在下层机构,下级自主程度较高,因此,管理层次较少,管理幅度相对较宽。组织中的权责关清晰,职责划分明确,监督和控制的范圍就可以增大。

    第五,组织环境和组织状况。组织环境简单而稳定,管理幅度的设计可以加大;
    相反,复杂多变的环境,就会增加管理的难度,从而限制组织的管理层次和幅度。在组织状况方面,组织的规模也是影响管理幅度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组织规模较大,管理幅度就必须相应加大,否则,就难以兼顾组织整体活动,并且会使管理层次增多。

    组织沟通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组织沟通是实现科学决策和有效计划的前提条件.任何组织都是一个开放系统,组织外部复杂多变的因素对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施加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第二,组织沟通是实施有效组织协调的依据和手段。现代社会组织析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规模庞大,人员众多,业务繁杂,并且高度专业化;

    第三,组织沟通是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必要途径。沟通有赖于联络,有赖于人与人思想、情感的交流和了解;

    第四,组织沟通是改变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的重要途径。信息和意见作为一种刺激物,对人的行为和心理有着重要影响;

    第五,组织沟通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提高组织效率。

    补充资料:
    分析下行沟通、上行沟通与平行沟通三种方式的优缺点。

    答:(1)下行沟通:指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和沟通。

    优点:①领导把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意图传递给下属,从而给下属指明工作的目标,明确其职责和权力;
    ②领导可以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要求传达给下属,与下属协商解决,可以增强下属的归属感;
    ③下行沟通可以协调组织中各层次的活动,增进各层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了解。

      缺点:①由于信息是逐级传递的,所以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信息的搁置、误解、歪曲,从而影响沟通的效果;
    ②长期使用下行沟通,易形成一种“权力气氛”,影响士气;
    ③长期使用下行沟通,会养成下级依赖上级,一切听从上级裁决的权威性人格,从而使下级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上行沟通:指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的汇报工作,进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征求意见等。

      优点:①下级和组织成员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向上级和领导反映,能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能够增强下级的参与感;
    ②上级和领导可以通过上行沟通了解下级和组织成员的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

      缺点:①在上行沟通的过程中,下级因地位、职务的不同有一定的心理距离和障碍;
    ②下级往往害怕领导打击报复、“穿小鞋”,致使下级不愿反映真实情况;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上行沟通还有以下缺点:③管理层次过多,下级的意见不能及时反映到上面;
    ④上行沟通的渠道不畅通,人民群众缺乏下情上达的机会与途径;
    ⑤领导作风不民主,存在压制下级意见、打击报复、官僚主义等恶习,致使人民群众敢怒而不敢言;
    ⑥下级和下属的权威性人格使其缺乏参与感。

      (3)平行沟通:
    又称横向沟通。是指在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优点:①办事程序和手续简便,节省工序和时间,办事效率高;
    ②可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消除相互之间的冲突、扯皮,增进团结;
    ③可以增进组织之间和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助,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克服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弊病。

      缺点: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政府行政组织体制中的条块分割、职能交叉、部门林立、本位主义、相互扯皮、相互掣肘等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缺乏横向沟通和联系造成的,这也是我国行政组织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行政组织文化是如何作用于行政组织及其成员的? 答:行政组织文化主要是通过以下功能,作用于行政组织及其成员的:
    第一,目标导向功能。它对行政组织和组织内的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导向作用,使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的整体目标趋于一致。

    第二,凝集功能。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一旦被组织成员认同接受,则会形成一股黏合力量,从各方面把组织成员团结起来,使组织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组织的共同认知。

    第三,激励功能。以组织文化作为组织的精神目标和支柱,可以激励全体成员自信自强、团结进取。

    第四,控制功能。行政组织文化形成较为稳定的模式后,就会对行政机构及其成员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

    结合实际,试述我国行政组织绩效的有关情况及如何改进。

    答:第一,行政组织绩效障碍。绩效管理是现代行政组织管理的重要议题,建立高绩效的行政组织是当前各国行政组织改革和创新的目标模式之一。但是,由于各种主观条件的限制,行政组织绩效管理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区,行政组织绩效的改进还存在诸多的障碍,主要有目标性质的障碍、行政文化的障碍、行政制度供给不足的障碍。

    第二,行政组织绩效的改进策略。(1)加强绩效管理立法工作。(2)明确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定位和价值取向。(3)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体制。(4)引入公民参与机制。(5)积极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行政组织绩效。

    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引起冲突。

    答:引起冲突的策略主要有:
    第一,造成一定阶段、一定范围的目标差异。比如将总体目标分嚣,并且拉开收入分配的档次,奖勤罚懒,尤其是大力表彰好的,严厉惩治差的,赏罚分明。

    第二,选派开明的领导者。减少压制不同意见和窒息新思想的可能性,为来自下级的批评建议提供渠道,为大胆创新提供条件。

    第三,开辟多种信息渠遗。信息的闭塞极容易造成人的思想僵化。

    第四,结构调整。这一策略既可以减少冲突,也以引起冲突。比如在人事结构中调入一些敢讲话的人和思想活跃的人,或者是将原有人员重新编组,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人员关系、新的行为方式,必然会对旧有的观念、关系、行为方式形成挑战。工作任务、职能的调整,同样会带来群体结构上的震荡,新的利益机制必然会引发新的冲突,而一定程度的冲突正是管理者所期望的。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养。

    答:领导素养的提高,特别依赖于领导实践,但又不完全取决于领导实践,也就是说要结合领导实践才能达到提高领导素养的目标。这个过程,既要靠领导者自觉努力,也要靠领导组织和相关机构共同努力,是领导者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交互作用的过程。

    具体来说,提高领导者素养的基本途径有三条:(1)教育。教育是最普通的领导素养提高途径,领导者的全面发展或者全面提高领导素养都要依靠教育。(2)实践锻炼。领导者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是素养培养和提高的最关键环节。(3)修持。修持是公认的各种德才标准内化、德才水平提高的修炼过程。

    联系实际,试论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外策略。

    答:内部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源储备。资源是组织赖以生存的基础;

    第二,平衡策略。如果资源的储备策略主要被用来吸收环境中的不确定性,那么,平衡策略则是着眼于如何管理环境的不确定性;

    第三,预测和计划策略。预测和计划策略是指组织通过理性、科学的方法,发展精确的预测能力来达到较少不确定性的目的;

    第四,平抑以及定量配给的策略。为了缓解环境变化给组织带来的冲击,政府可以限制性的措施来防止环境因素对组织生产和服务的冲击;

    第五,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当组织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不确定性增大的时候,行政组织也可以通过机构、人员和组织管理方式的调整和改革来化解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影响。

    外部策略主要包括:
    第一,竞争策略。竞争意味着由某个第三者所引起的两个组织或者两个组织以上的组织之间的对抗行为;

    第二,合作策略。公私合作不仅仅能够解决政府部门的经费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也有利于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增强整个社会的活力;

    第三,参与管理。参与管理表现为组织吸收一些外部的成员进入组织,参与到组织的政策制定及至具体事务的管理,以这种方式防止外部不利因素对组织的稳定与生存构成威胁;

    第四,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核心是促进社会公众对行政组织的政策、决策和行为的了解,消除误解,增强社会对行政组织的理解和支持。

    论论组织变革的途径和策略。

    答:第一,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组织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简单来说就是组织结构的分化与整合。它包括划分和合并新的部门,协调各部门工作,调整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权力下放等等。通过改革组织结构来实现组织变革的方法比较直接,见效快,常常可以使组织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当组织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组织结构内部环境影响组织效率时,就应考虑以结构为中心的变革。

    第二,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变革。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变革的核心就是通过开发、引进先进设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组织的技术含量,从而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挖掘潜力,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方法。

    第三,以组织成员为中心的组织变革。组织中的核心要素是人,管理的中心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同样,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是组织变革的关键所在。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正是通过改变人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改变人的态度、行为、人际关系,从而达到激发人的动机,提高组织效能之目的。心理学家烈文从人的心理机制的变革角度给予精辟的分析,他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变革要经历,“解冻”、“改变”、“再冻结”三个阶段。

    第四,通过调节和控制外部环境实现组织变革。一个组织不仅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且也要主动地采取措施,调节和控制外部环境,改变环境条件,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使之在最大程度上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组织变革除了改革组织结构、人员、技术以外,还应重视创造新的环境,例如,开辟新的市场,加强与外界的信息联系,与外部建立良好的关系等等。

    第五,以系统为中心的组织变革。以系统为中心的组织变革就是从组织与环境适应和整体系统的立场,对组织的结构系统、技术系统、价值系统、社会心理系统、管理系统进行变革,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以系统为中心的变革要求既要考虑到局部、各环节,又要从组织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系统变革也意味着组织变革的措施要成龙配套、系统完整。只有这样,才能实施较为完全、彻底的变革,才能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促进组织的发展。

    论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障碍及其改进方式。

    答:行政组织学习的主要障碍:(1)组织结构缺陷;
    (2)盲目;
    (3)舍本逐末;
    (4)辅助设施不足;
    (5)缺乏合作;
    (6)传播失效;
    (7)反馈失误;
    (8)组织记忆丧失。

    行政组织学习的改进:(1)创新理念,推进行政组织学习,积极构造学习型政府的共同愿景;
    (2)突破官僚制,创新行政组织结构;
    (3)促进行政组织学习,建立有利于学习的机制;
    (4)建立完善的技术系统和有效的信息系统;
    (5)促进行政组织成员的自主管理;
    (6)建立学习型的组织文化;
    (7)领导者的新角色;
    (8)强调知识管理。

    论述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

    答: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
    (一)“弹钢琴”艺术。首先,“弹钢琴”艺术要求领导者善于处理好中心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全力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兼顾其他方面的工作,防治工作中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其次,“弹钢琴”艺术要求领导者注意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善于做好协调平衡工作,使各要素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良好格局。

    (二)善于用人艺术。“知人善任”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之一,要履行好这一职责,就必须掌握知人善任的领导艺术。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有:第一,扬长避短原则。第二,量才任职,职能相称原则。第三,诚信不疑原则。第四,明责授权原则。第五,用养并重原则。

    (三)运用时间艺术。首先,领导者要科学地安排好时间。其次,要善于节约时间。

    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管理手段。

    答: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除群体类型外,还有群体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上群体的内部关系、作用性质等都会有显著的区别。一般可以将群体发展依次分为形成、磨合、成长和成熟等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群体的工作中心不同,管理方法也不同。第一,形成阶段;
    第二,磨合阶段;
    第三,成长阶段;
    第四,成熟阶段。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两点:首先,上述群体发展阶段是简化、典型化的,在群体发展的实际过程中,上述阶段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的,所以很难明确界定某一群体当前究竟处于那一阶段;
    其次,在实际群体发展过程中,一个群体的发展阶段并不总是严格依上述等次递进的。它有可能滞留在某一阶段上不继续发展,它也有可能从后一发展阶段退回到以前的发展阶段。

    评析巴纳德的动态平衡组织理论。

    答:第一,组织本质论。巴纳德认为:(1)组织是人的活动(行为)所形成的系统;
    (2)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

    第二,组织环境论。巴纳德认为组织所处的环境对组织施加压力和限制,组织环境包括自然的、物质的和社会的环境;

    第三,组织平衡论。巴纳德认为,人之所以向组织贡献力量,主要原因在于该组织能给他最大的满足,故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有赖于保证贡献与满足的平衡;

    第四,组织要素论。巴纳德认为,作为协作系统,组织不论其级别的高低和规模的大小,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协作的意愿;
    共同的目标;
    信息的联系;

    第五,组织沟通论。巴纳德认为沟通是组织工作中极其重要的要素;

    第六,组织责任道德论。巴纳德认为道德是个人的具有一般性与持久性的个性力量与倾向;

    第七,领导职能论。组织领导的职能在于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

    评析古典组织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

    答:传统的、古典的组织理论比较偏重于对组织静态的研究,即从经济——技术的角度来观察组织。他们的组织理论具有的特点是:(1)组织是一个分工的系统;
    (2)组织是一个层级节制的系统;
    (3)组织是一个权责分配的系统;
    (4)组织是一套法令和规章的体系;
    (5)组织是有目标的系统。

    从上述组织观念出发,他们所强调和追求的组织管理原则为:(1)组织结构的体系化;
    (2)组织工作的计划化;
    (3)组织运行的规范化;
    (4)组织管理的效率化。

    古典管理理论所提出的这些观点,建构了现代组织管理理论的基石,提供了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揭示了组织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征。

    传统的组织理论,虽然有上述贡献,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它们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1)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组织的静态方面,忽视了组织的动态面。他们只研究结构,研究如何分工、如何建立层级控制、如何订立法律规则,忽视了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忽视对组织当中人的行为的研究。(2)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机械的“效率”观念,强调组织的整体需求和利益,把人当成“经济人”来看待,忽视了人性、人的尊严、人的情感、人的需要和个体的利益。(3)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组织法律、制度、规范、规则的作用,强凋对人进行监督和控制,趋向集权式的管理方式,容易压抑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在研究取向上,将组织当作一个封闭系统来看待,未能涉及组织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忽略了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

    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观点。

    答: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的要点主要有:(1)组织是一个心理。社会系统;
    (2)组织是一个平衡系统;
    (3)组织是一个提供合理决策的机构;
    (4)组织具有非正式的一面;
    (5)组织是一个影响力系统;
    (6)组织是一个沟通系统;
    (7)组织是一个人格整合系统;
    (8)组织是一个人一机配合的系统。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对于组织问题的研究和管理都是一场革命。在研究取向上,他们面对现实,广泛收集资料,不困于偏见;
    从静态的研究转向动态的研究,对组织实行行为的研究;
    从对组织原则的研究转向对组织本质的探讨;
    从对正式组织的研究转向注意非正式组织,由此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他们将组织看成是心理系统、影响系统、平衡系统、人格系统、沟通系统等,这些都引起了组织观念的变革。

    行为科学的组织理论的贡献还在于它引起了管理哲学的变革。他们促成了组织管理方式由监督制裁走向人性激励,从专断领导走向民主领导,由唯我独尊到意见沟通的转化。

    但是,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研究也有其缺失,主要表现在:(1)重视事实真相的研究,只求收集资料,使研究陷于支离破碎;
    (2)过分偏重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研究,甚至根本否认组织结构与法令的重要性;
    (3)行为科学家一味追求“客观性”,极力避免“价值判断”,并不符合社会科学的研究精神;
    (4)行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虽然是人,但未能涉及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
    (5)有轻视正式组织作用的倾向。

    试分析领导素养的主要内容。

    答:领导素养的主要内容:
    第一,政治素养。政治素养是指人作为一个政治角色对政治特别对自己所承担的政治义务和所享受的这种权利的理解、把握、反映和见诸行动等情况的总和,是人在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中培养出来或必须具备的个体特质,是高度政治化的结果。

    第二,道德素养。道德素养是指一定群体或组织乃至整个生活在一定时期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内化为心灵内容后形成的整个精神内涵,是充满价值内容和主观取向的领导精神素养。主要包括:事业心和使命感、进取心、胸怀宽阔、公正、自身廉洁。

    第三,能力素养。能力是指人在其心理生理要素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培养、教育和努力,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才能、本领和技能。主要包括:政治能力、科学决策能力、选才用人能力、计划规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控制与自控能力、应变与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开拓与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等。

    第四,知识素养。知识是与实践密切联系的概念,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与经验的总和。具体包括:宽广的知识面、熟悉的现代管理意识、一般的科学知识、本职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

    第五,心理素养。领导者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养,它主要包括:乐观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广泛的兴趣和开朗的性格。

    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 答:所谓决策法制化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组织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组织领导者的决策权力受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

    第一,理顺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具体措施有:(1)党政分开。(2)理顺党委对决策的领导权与人大最高决策权的关系。(3)处理好人大与政府的相互关系。(4)人大在监督政府决策时,应切实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了解政府的实际工作情况,促使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可行性。

    第二,决策程序法制化。决策过程中应加以规范的程序有:(1)调查程序。(2)方案设计程序。

    (3)可行性论证程序。(4)社会交流程序。(5)决策合法化程序。

    第三,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1)发挥内外两大监控体系的作用。(2)依法保护监控子系统成员的权利,既保护他们言论、批评、监督政务的权利,也要保护他们不要因为监督政务而受到打击、报复。

    总之,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是现代决策的三个互相联系、密切配合的方面,民主化是现代化行政决策的基础,科学化是现代化行政决策的主导,而法制化则是现代化行政决策的保证。

    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科学化? 答:所谓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行政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

    第一,建立健全组织决策系统。现代化的组织决策系统是由以决断子系统为核心,以信息、参谋、监控子系统为支持而组成的有机整体。建立健全决策系统,应做到:(1)合理设置各子系统。(2)充实参谋咨询机构和信息工作机构。

    第二,遵循科学决策的原则。决策原则是决策过程一些固有的运行规律的概括的概括和反应,是决策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这些原则主要有:(1)信息原则。(2)预测原则。(3)程序原则。(4)可行性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三,提高决策者和参与者的素质。决策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决策的水平,提高决策人员素质是决策系统改进的重要内容之一。(1)要加强决策者集体的班子建设。(2)提高参谋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3)提高信息人员的素质。

    试分析引起群体产生冲突的因素。

    答:第一,目标因素。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目标追求,是导致冲突最内在的原因。

    第二,资源因素。群体为实现目标需要利用各种资源,包括资金、设备、人员、原材料、能源、空间场地等。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对于资源的争夺,势必成为各种冲突的根本原因。只要资源匮乏存在,分配中的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责权因素。责权因素就是最典型的造成冲突的主观因素。责权因素引起冲突的可能性有三种情况:(1)责权不清。(2)权力不均。(3)责权逆转。

    第四,信息沟通因素。有相当数目的冲突是由误解造成的。信息沟通不畅或错误信息的误导,是误解的直接原因。

    第五,结构因素。群体结构方面的因素与冲突有一定关系。群体规模越大,发生各种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

    试论当代行政组织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答: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行政组织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

    第一,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不争的事实。据统计,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国中,知识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已占50%以上。

    第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社会。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直接影响着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互动方式。构建在信息科技之上的新型社会形态也正在浮现。

    第三,民主的发展。民主政治和民主观念的发展深入民心,对现存的行政组织结构、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四,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是影响我们这个时代的另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全球化意味着社会、政治、经济活动跨越了边界。

    试论非正式沟通在组织沟通中的价值与合理运用。

    答;
    非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

    非正式沟通的优点有:沟通方便,内容广泛,方式灵活,沟通速度快,可用以传播一些不便正式沟通的信息。而且由于在这种沟通中比较容易把真实的思想、情绪、动机表露出来,因而能提供一些正式沟通中难以获得的信息。管理者要善于利用这种沟通方式。

    缺点是:这种沟通比较难以控制,传递的信息往往不确切,易于失真、曲解,容易传播流言蜚语而混淆视听。所以应对这种沟通方式予以重视,注意防止和克服其消极的一面。

    试论行政组织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

    答:(一)行政组织的一般环境。组织的一般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的客观社会环境。第一,政治环境;
    第二,经济环境;
    第三,法律环境;
    第四,科学技术环境;
    第五,文化环境。

    (二)行政组织的具体环境。第一,资源的提供者;
    第二,服务的对象;
    第三、利益群体;
    第四,政府组织。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之间的界线并不是十分清楚,一般环境的力量有时可能成为影响组织的具体环境。

    除此之外,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国际环境都对公共组织环境的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试论行政组织结构设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答:组织结构的规划是指对组织存在的客观条件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出适合组织存在的特定条件的结构模式。简而言之,即是对组织结构的选择。

    在选择组织结构时,主要应考虑下列因素:
    第一,组织的环境。组织环境的复杂性和变易性对组织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组织环境决定着组织目标的设立,当环境变化时,组织的目标也要不断调整以适应环境的需要;
    2)组织环境影响着组织的价值观念;
    3)组织环境关系着组织结构的形式,在面对较为确定的环境下的组织结构的设计,可采用较为稳定的机械式结构;
    相反,面对较为不确定环境下的组织的结构应采用适应性较强的、具有弹性的有机结构。

    第二,组织战略;
    组织战略是指决定组织活动性质和根本方向的目标规划。钱德勒提出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

    第三,组织的技术;
    技术是组织把材料转换为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机械的或智力的过程。

    第四,组织规模;
    组织规模的大小也影响着组织设计。规模庞大的组织,层次多、机构庞大,这便需要实行分权式组织结构。

    第五,组织成员的因素。组织结构是人类分工协作的形式,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文化素质、个性特征也影响着组织结构的形式。

    试论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的原则。

    答:第一,统一指挥,统一目标;
    任何组织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要保证各部门的统一行动,就必须统一指挥、统一号令。

    第二,分层管理,分权治事;
    这是组织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组织管理的准则。因此要处理好两种基本关系,意识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二是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关系。

    第三,职掌明确,权责一致;
    任何组织多是一个职、权、责体系,在组织活动中,职能、权力、责任是互为条件的,因此要职务明确,权责分明,事由所属,责无旁贷,过莫推诿,功莫要争。

    第四,以人为本,人性管理;
    人是组织系统中最主要、最基本的要素,是事项组织目标的决定性力量,因此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实行人性化管理。

    第五,经济效能,讲求效率;
    效率是组织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组织机构要精简,人员要精简,班子领导要精简,机构层次要简化,办事流程要简化。

    第六,适应环境。保持弹性;
    组织设计不需讲求与环境相适应,使组织富于弹性。

    第七,顾及平衡,协调发展。在组织设计时,要注意平衡关系,即分工与协调的平衡,个人与整体的平衡,共享与报酬的平衡。

    试论行政组织学习的障碍及其改进方式。

    答:第一,组织结构缺陷;
    行政组织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即官僚制的专业分工与层级节制,使得知识分享和学习变得十分困难,行政组织学习受到极大的限制。

    第二,盲目;
    对于外界变化的盲目,将导致组织学习无法正常开始,也无法适应环境变化。

    第三,舍本逐利;
    只针对问题的症状而不是本质来解决问题;

    第四,辅助设施不足;

    第五,缺乏合作;

    第六,传播失效;

    第七,反馈失误;

    第八,组织记忆丧失。

    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答:第一,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现代经济社会也是政治社会,没有政治体系为其提供的游戏规则和经济生活的框架,经济体系就无法正常运转。为经济体系的正常运作提供必需的制度、规则以及框架是政府的职责。

    第二,组织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具有共享性以及非排它性的特点,这两种特性就使得公共产品很难禁止他人不付费而坐享其成,导致“搭便车”现象。公共产品的共享性和非排他性也使得私人部门很少有诱因去生产公共产品,这些就需要政府来承担。

    第三,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共有资源与公共物品一样没有排它性,但有竞争性,共有资源不可避免的会导致所谓的“公有地悲剧”,即私人决策者过份使用共有资源。为了使自然环境免于遭受损害,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利益考虑。

    第四,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不会自动出现的,相反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波动,经济会为长期的持续失业与通货膨胀所困,更为糟糕的是,失业与通货膨胀往往是并存的。政府的职责便在于通过制定有关的公共政策来干预经济活动,缓解这种波动,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行政组织正是借用政府的各种政策工具来实现政府的经济目的。

    第五,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市场经济是会产生不平等的结果的,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需要社会有一种公平再分配的机制。政府在进行再分配方面显然处于有利地位。

    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答:第一,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在现代社会,政治秩序意味着既反对无政府状态,也反对专制政体,它意味着权威的存在,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独立。作为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行政组织的职责在于:①制定和执行有关的法律,保护公民的自由、财产和权利,使之不受其它社会成员的侵害;
    ②建立一套管理制度,确保社会的良性运行;
    ③通过军队、警察、官僚机构等“暴力机器”防御外来的攻击,保障主权国家的独立和完整。

    第二,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作为利益的调节者,行政组织在政治体系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平衡、调节和整合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即通过妥协、沟通、协商、法律、经济等途径和手段,实现多方利益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行政组织的职责与作用在于:①通过制定公共政策,为社会发展选择目标,引导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
    ②通过政策工具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使之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目标。

    第四,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政治一体化就是一个社会的政治体系结合成一个完整、统一、有序与稳定的统一体。政治一体化是维系政治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答: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点在于:(1)政令统一,不会出现乱出多门,分岐互异的现象;
    (2)统筹兼顾,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效能;
    (3)组织上、下形成一个层级控制体系,指挥统一,命令易于贯彻执行。

      集权式组织结构的缺点在于:(1)组织目标、规划与决策偏重整体划一,容易忽视下层利益,刻板,缺乏弹性,不能收因地制宜之功效;
    (2)下级机关没有决策权,工切秉承上级的意志而行事,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例行公事,消极处事的工作作风,容易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3)上下控制严密,容易形成公文件旅行推诿责任,贻误时机,缺乏效率的流弊;
    (4)在集权制下,重内轻外,“能密不能疏”、“知控制而不知纵舍”,一方面容易异致个人专断、独裁、滥用权力,压制民主的弊端,另一方面则会导致庸愚放无能,分崩破碎,分裂割据等问题。

    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与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答: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

    一般来讲,其优点在于:(1)政令统一,不会出现政出多门、分歧互异现象;
    (2)功能统筹兼顾,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效能;
    (3)组织上下形成一个层级控制体系,指挥统一,命令易于贯彻执行。

    弊病在于:(1)组织目标、规划与决策偏重整体划一,容易忽视下层利益,刻板,缺乏弹性,不能收因地制宜之功效;
    (2)下级机关没有决策权,一切秉承上级的意志而行事,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例行公事、消极处事之工作作风,容易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③上下控制严密,易形成公文旅行、推倭责贻误时机、缺乏效率的流弊;
    (4)在集权制下,重内轻外,“能密不能疏”,“知控制而不知纵舍”,一方面容易导致个人专断、独裁、滥用权力,压制民主的弊端;
    一方面则会导致庸愚无能、分崩破碎、分裂割据等问题。

    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处理事务,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处理其事务的全权,并不受上级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系。

    分权式组织结构在精神方面是符合民主要求的,它的好处在于:(1)分工合作、分权制衡,可以防止和避免上层专断和个人独裁;
    (2)分级治事,分层负责,富于弹性;
    (3)尊重各层利益,收因地制宜的功效;
    (4)可调动员工积极性,培养独立、自主、创新的工作作风。

    从管理上看,分权式组织结构也有其固有的弊病,主要表现在:(1)单纯强调分权,忽视合适的集权,这会损害统一,甚至会导致分裂;
    (2)过份分权容易导致各自为政,政出多门,不易达成组织目标;
    (3)过份分权致使各机关彼此独立,无上级的监控,可能引起相互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相互制肘与摩擦。

    试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的组织沟通中的互补与优势发挥。

    答:(一)上行沟通:上行沟通就是指自下而上的沟通,通过上行沟通,既可以使上司了解下情,也可以让下级和职工得到反映自己意见、表达自己愿望的机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二)下行沟通:下行沟通就是指自上而下的沟通,这种沟通方式的目的和作用体现为:让成员工明确组织的目标;
    为有关工作下指示;
    使下属了解工作任务与其他任务的关系;
    对下属提供关于工作程序和实务的资料;
    对下属反馈其工作绩效。只有下行沟通畅通,才能使下级和职工了解上级的意图和思路,明确奋斗目标和行动步骤,上司也才能又可能与职工取得共识,从而使职工以积极的态度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但是,由于这种沟通方式 较容易形成一种”权力气氛”,而一旦有了这种”权力气氛”,会使下级产生被驱使的感受,极易产生”逐级失真”的现象,信息容易被误解、曲解、搁置、漏失。

    (三)平行沟通:平行沟通就是指企业机构中处于同一层级上的群体或个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平行沟通通常具有业务协调性质。它能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了解,协调工作,互通信息,增强团结,克服本位主义,减少扯皮现象等。

    试论系统、权变组织理论对组织管理的影响。

    答:第一,组织是一个外在环境系统中的开放系统。系统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和外界环境是相互影响的,组织从外界接收各种信息,然后加以转换并输出;

    第二,组织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大系统。系统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内部有若干个子系统,它们各有其不同的功能,而且彼此影响、环环相依;

    第三,组织是一个反馈系统,一个组织在达成其目的或任务的过程中,对所采取的行动产生新情况或效果,加以认知与判断,视其有无差异,并作适当的修正或调整,谓之反馈;

    第四,组织的生态性。组织犹如一个生态系统,对外在的环境要不断适应,对内部的资源要进行整合和统一使用,以此来维持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第五,组织管理的权变性。组织管理不存在一成不变或普遍适用的最佳理论与方法,组织管理应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变化随机应变。

    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目的和意义。

    答:第一,了解和掌握行政组织管理与运行规律。对行政组织管理知识及其规律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人们按照科学管理的规律和原则去管理组织,推行政务,这对政府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促进和提高行政组织的效率。效率是管理的永恒追求。任何管理,都在追求效率的改进和提升;

    第三,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组织体制。创立适合中国特色的公共组织理论,对行政组织的目标、环境、结构、运转方式、冲突与沟通、变革与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对我国行政组织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四,改善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的国际竞争力。信息化和国际化使当代政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有助于按照行政组织的动作规律、设计理论、管理方式与方法去设置和管理各级政府组织,也有助于政府国际竞争能力的增强;

    第五,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有助于行政组织管理的科学与理性,有助于公共管理者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如此,可以改善和提升政府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试论有效组织变革的程序和步骤。

    答:为了使组织变革取得预期的成效,关键的一个环节是遵循科学的、合理的步骤或程序。

    第一,组织诊断。组织诊断就是依据和运用科学方法,对组织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界定的过程。组织诊断是组织变革的重要步骤和必要环节。

    第二,变革方案的制定。变革方案的制定就是在组织诊断的基础上制定组织变革的行动方案。变革方案确定了组织变革的框架、目标、步骤、途径,是实施组织变革的重要依据。

    第三,组织变革的实施。组织变革的实施就是将组织变革的方案或计划付诸行动。

    第四,组织变革的评估。组织变革的评估就是对组织变革的绩效和影响进行分析和论证,总结成效与经验,以作为延续或中止变革的依据。

    试论有效组织沟通的方法与策略。

    答:第一,提高组织信息沟通的心理水平。就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提高:(1)思维能力。

    (2)记忆能力。(3)良好的心理习惯,包括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态度端正等。(4)民主的管理作风,尊重价格,平等待人,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宽宏大度。(5)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改变优化知识结构。

    第二,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语言文字的意义要明确,不要模棱两可;
    (2)运用有利于对方感情上易接受的语言文字;
    (3)用词得当,通俗易懂;
    (4)酌情使用图表,或其他具有形象性的方式,也可借助手势、表情,以利于思想感情沟通;
    (5)尽量使用短句;
    (6)叙事说理,言之有据,条理清楚;
    (7)交谈过程中要注意节奏,交谈中涉及较为生疏的人名、地名时要谈得慢些,重要的人名、地名和事件要重复;
    (8)交谈中人称要明确,交代清楚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否则会引起受讯者的误解。

    第三,学会有效聆听的方法。

    第四,学会有效沟通的方法。沟通时要注意下列问题:(1)选择适当的地点,这要根据交谈的内容来确定;
    (2)选择适当的时机;
    (3)沟通一定要有安排和计划,也要遵循一定的程序;
    (4)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5)沟通的主题内容要明确。

    试论知识管理与行政组织学习的关系。

    答: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行政组织需要通过知识管理,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优化组织结构,促进透明、高效、低成本政府的形式以响应社会的需要。

    知识管理包括三个内容:一是组织学习;
    二是组织的知识;
    三是组织的记忆。

    行政组织知识管理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建立知识库——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2)完善电子政务,强化政府知识管理的技能。

    试论组织变革的途径和策略。

    答:第一,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组织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简单来说就是组织结构的分化与整合。它包括划分和合并新的部门,协调各部门工作,调整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权力下放等等。通过改革组织结构来实现组织变革的方法比较直接,见效快,常常可以使组织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当组织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组织结构内部环境影响组织效率时,就应考虑以结构为中心的变革。

    第二,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变革。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变革的核心就是通过开发、引进先进设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组织的技术含量,从而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挖掘潜力,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方法。

    第三,以组织成员为中心的组织变革。组织中的核心要素是人,管理的中心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同样,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是组织变革的关键所在。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正是通过改变人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改变人的态度、行为、人际关系,从而达到激发人的动机,提高组织效能之目的。心理学家烈文从人的心理机制的变革角度给予精辟的分析,他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变革要经历,“解冻”、“改变”、“再冻结”三个阶段。

    第四,通过调节和控制外部环境实现组织变革。一个组织不仅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且也要主动地采取措施,调节和控制外部环境,改变环境条件,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使之在最大程度上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组织变革除了改革组织结构、人员、技术以外,还应重视创造新的环境,例如,开辟新的市场,加强与外界的信息联系,与外部建立良好的关系等等。

    第五,以系统为中心的组织变革。以系统为中心的组织变革就是从组织与环境适应和整体系统的立场,对组织的结构系统、技术系统、价值系统、社会心理系统、管理系统进行变革,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以系统为中心的变革要求既要考虑到局部、各环节,又要从组织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系统变革也意味着组织变革的措施要成龙配套、系统完整。只有这样,才能实施较为完全、彻底的变革,才能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促进组织的发展。

    试论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消除。

    答:(一)组织变革阻力产生的原因:
    第一,心理上的抵制;
    (1)不安全感;
    (2)心理平衡的破坏;
    (3)权力或地位的丧失感;
    (4)人际关系紧张。

    第二,因经济原因引起的抵制;
    经济原因所造成的抵制主要是人们对经济来源和经济收入的担心。

    第三,组织本身的阻力;
    组织从其本身来说是保守的。由于种种的原因,组织也不同程度地抵制变革。一般来说,组织中抵制变革的原因主要有:(1)结构惯性;
    (2)群体惯性;
    (3)对专业知识的威胁;
    (4)对已有的权力关系的威胁;
    (5)对已有资源分配的威胁。

    第四,社会的原因;
    一个组织不可能与社会环境隔绝,社会力量的干预,社会舆论、社会风气、传统文化、落后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及政治气候都可能干扰组织变革的进行,阻碍组织变革。

    (二)组织变革阻力的消除方法:
    第一,采取参与变革的策略;

    第二,加强对变革的认同;

    第三,利用群体的动力。包括:(1)建立归属感;
    (2)提高群体凝聚力;
    (3)借助个人威信;
    (4)加强沟通;
    (5)建立与变革相一致的群体规范;
    (6)明确变革目标。

    第四,力场分析。

    试论组织沟通的障碍及克服。

    答:一、组织沟通的主观心理性障碍。第一,从主观心理因素看,个体的性格、气质、情绪需要、品质的差别都会成为沟通的障碍;
    第二,从知识和经验方面看,由于沟通双方在经验、知识水平上差距过大,就会产生沟通障碍;
    第三,记忆能力不佳所造成的障碍;
    第四,需要和态度不同造成的障碍;
    第五,知觉选择性。

    二、组织沟通的客观性障碍。第一,空间距离所引起的障碍;
    第二,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
    第三,信息过量引起的障碍。

    三、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第一,语言障碍;
    第二,选择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
    总之,影响组织沟通的因素很多,作为管理者来讲,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责便是消除这些障碍因素,促使沟通有效进行。

    试论组织沟通的主观心理性障碍。

    答:第一,从主观心理因素来看,个体的性格、气质、态度,情绪、需要、品质的差别都会成为沟通的障碍。比如品质高商的人,光明温落,在沟通中着眼于大局,充分运用正式沟通渠道,并且传递真实,可靠的消息;
    反之,品质卑劣者,热衷于小道消息和流言飞语。沟通者性格开朗,则易于接近和沟通:反之,性格内向者,则不易接近,不易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一个具有民主作风的领导者乐于听取下属的意见和看法,上下级的沟通容易实现;
    反之,一个独断专横,自以为是的领导者则认为自已比下属强,不愿听取不同的看法和意见,致使沟通不能达成。而且,由于人的需要是不一致的,现念不同,利害不一,这便也成为通的障碍。

    第二,从识和经验方来看,由于沟通双方在经验、知识水平上差距过大,就会产生沟通障碍。当发讯者把自己的现念、想法编码时,他只是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范围内进行。同样,受讯者也只能在他们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范内进行译码、解释,如果双方没有共同的经验区,就无法进行沟通,无法译解和理解所传的信息。

    第三,记忆能力不佳所造成的障碍。在组织沟通中,信息传递往往是依据组织系统层级传递的,在传递的过程中,如果个体有较佳的记忆力,那么,传递信息的准确性程度则高。有关研究表明,在口头沟通中,每传递一次信息概都要损失所传递信息的30%。

    第四,需要和态度不同造成的障碍。在组织管理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下属职工都存在轻视沟通作用的倾向,未能认识到管理沟通的重要性,把本来不充分的沟通看成是例行公事,从而漫不经心,影响沟通效果。特别是由于个人的利益和需要不同,对信息进行歪曲:下级向上级汇报,为了讨好上级一味逢迎,报喜不报忧;
    争功诿过,隐瞒真相;
    而上级对下级的沟通,多是官样 文章,宣传一番,不提错误,不讲困难,真相不肯和盘托出,致使信息沟通流形式,达不到应有的实效。

    第五,知觉选择性。接受信息是知觉的一种形式。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习惯于接收一部分信息,而弃另一部分信息。

    试论组织沟通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

    答:第一,组织沟通是实现科学决策和有效计划的前提条件.任何组织都是一个开放系统,组织外部复杂多变的因素对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施加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第二,组织沟通是实施有效组织协调的依据和手段。现代社会组织析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规模庞大,人员众多,业务繁杂,并且高度专业化;

    第三,组织沟通是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必要途径。沟通有赖于联络,有赖于人与人思想、情感的交流和了解;

    第四,组织沟通是改变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的重要途径。信息和意见作为一种刺激物,对人的行为和心理有着重要影响;

    第五,组织沟通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提高组织效率。

    试论组织环境对组织变革的影响。

    答:对组织管理和变革发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包括一般环境因素和特殊工作环境。

    影响组织管理和变革的一般环境因素有:(1)文化特征。(2)科学技术特征。(3)教育特征。(4)政治特征。(5)法制特征。(6)自然资源特征。(7)人口的特征。(8)社会结构。(9)经济特征。

    特殊工作环境的变化也会对组织管理和变革产生影响。特殊工作环境主要是指那些与组织具有特定关系,对组织中的成员、结构和运行直接发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如消费者、供应者、竞争者等。除了外部环境之外,内部环境也是引起组织变革的另一重要原因。所谓组织的内部环境,是指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士气、期望、价值观念及素质的变化,组织结构、组织目标、组织冲突等方面的变化。

    试述国务院的法律地位。

    答: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明确界定了国务院在国家机关中的法律地位:即在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从属和被监督的地位;
    在与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国家行政系统的最高地位。

    第一,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务院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①国务院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
    ②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③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井报告工作。

    第二,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使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它表现为:①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②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属机构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③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撒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以保证全国行政工作的统一和畅通。④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

    总之,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国务院各部,委、局,行、署、办等组成机关、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负责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它保证了国家行政权力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

    试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

    答:(1)绩效评估对绩效管理具有基础性作用。首先,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其次,绩效评估凸显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

    (2)绩效评估是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机制。从绩效评估对行政组织自身管理及组织目标实现的角度看,绩效评估具有以下几项功能:第一,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提供了控制机制;
    第二,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监督机制;
    第三,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激励机制。

    谈谈你对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的理解。

    答:需要层次论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需要理解为一个复杂的、等级式的系统,故称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将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自低向高的需要层次。

    正确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应特别注意:首先是需要的满足是人类行为最基本的原则。其次是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人的各需要层次不是并列的,也不是静止的,而是存在着的动态关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人类行为规律及其激励研究方面是有着重要贡献的。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揭示了需要在人类行为中的根本性作用和层次结构。第二,探讨了各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需要层次论另一个高明之处是深入探讨了不同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第三,简单实用。

    在管理学界,对需要层次论的争论非常多,这些大都以批评为主,对需要层次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关于五个层次的划分。其次,关于各需要层次间的关系。

    需要层次论对我们的启示是:首先要善于运用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激励措施只有“投其所需”才有激励作用。其次是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特别是非物质的激励措施。

    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服务质量,应该构建怎样的组织文化来适应当今转型的中国社会? 答:第一,以“公仆精神”为代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行政组织系国家公器,其建立、运作的目的在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所需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由于行政组织运作的领域是权力领域,行政组织及其人员都或大或小地执掌着公共权力。因而,以公仆精神来统率行政组织,使行政组织及其人员以“权为民所用”的态度来行使权力,是行政组织能够坚持宗旨、实现使命的前提和保障。行政组织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遵行“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理念,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二,以“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政组织文化。在现代社会,行政效率应当成为行政文化的价值核心之一。效率观念的具体指向是强调行政行为的高效化和科学化,把对行政效率的追求作为目标,排除非理性、非科学因素的干扰,以科学、理性的态度进行管理,突出行政人员的知识化、专业化,注重科学、知识、技术、技能的获取和积累。

    第三,以“公民导向”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化。行政组织是人民的代理人,是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工具。虽然由于现代行政事务的复杂性,我们实施的是代议民主,但是行政组织并不能以专业化来抵制行政领域的民主。反过来,行政组织要通过行政民主的实施,来保证人民群众来充分的表达利益、行使权力和保护权利。为此,行政组织要坚持公民导向的组织文化,以公民的需求为行政活动的起点,以公民满意为行政活动的落脚点,让公民参与和监督贯彻行政活动的全过程。

    第四,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法治的意义不仅在于行政组织将法律法规的执行作为其履行职责的工具,更在于以法为据,通过法律来保障行政组织不至于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法洽型行政组织文化要求行政组织建立崇尚宪法的氛围,尊重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接受政府的限制,遵守行政规定,追求法律法规和行政制度所追求的公平和正义。

    影响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下级的教育、训练和技能。下级受教育的程度,所接受系统训练的程度,工作经验和业务熟练程度等,都会影响到管理层次和幅度的设计。下级的能力素质越高,组织的管理幅度就越大,反之亦然。

    第二,工作性质与计划程度。工作内容相对简单、稳定,管理幅度可相应加大;
    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的相似性高,管理幅度可较大;
    工作内容的相似程度低,管理者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就会加大,管理幅度就应相应缩小。另外,工作的复杂程度高、变化大,管理幅度应较小;
    工作的计划明确、清晰,下能按照计划内容和程序工作,管理幅度则可相应加大;
    工作的灵活性强、随机性大,管理幅度就需要相应缩小。

    第三,管理技术与工艺水平。组织中的信息沟通网络的健全程度、信息沟通的灵敏程度、各种软硬件设施的先进与否、先进管理方法与管理工具的应用状况等,都会影响到组织管理层次和幅度的大小。(管理技术与工艺水平越先进,越能够有效地协调和控制组织活动,管理层次和幅度可适当放宽;
    相反就必须适当缩减管理层次和幅度。

    第四,权力模式和授权的程度。在集权制的组织中,管理权限较多地集在上层机构或最高行政首长手中,下级的自主性很少,在这一管理体制下,层需要处理的事物多,工作负担重,容易增加管理层级,管理幅度相对较窄在分权化和授权程度较高的组织中,管理权限较多地分散在下层机构,下级自主程度较高,因此,管理层次较少,管理幅度相对较宽。组织中的权责关清晰,职责划分明确,监督和控制的范圍就可以增大。

    第五,组织环境和组织状况。组织环境简单而稳定,管理幅度的设计可以加大;
    相反,复杂多变的环境,就会增加管理的难度,从而限制组织的管理层次和幅度。在组织状况方面,组织的规模也是影响管理幅度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组织规模较大,管理幅度就必须相应加大,否则,就难以兼顾组织整体活动,并且会使管理层次增多。

    在全球背景下,我国的行政组织文化如何在民族文化和全球文化的冲突中作出选择? 答:(一)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现状。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在理想上有一定的主导趋向,在道路的选择上也渐趋明朗,但现实状况的复杂性决定了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行政组织文化的不稳定性有所增加;

    (二)我国行政组织文化的走向。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推进和行政组织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和规范化,我国的行政组织文化正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体现在:第一,由封闭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开放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第二,由人治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第三,由集权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参与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第四,由全能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分化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第五,由管制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

    (三)我国行政组织文化的基本内涵。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行政组织与其他国家组织一样,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因而行政组织文化最核心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任何类型和层级的行政组织都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根本的价值观。

    相关热词搜索: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