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非物质文化遗产“府谷二人台”教育传承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府谷二人台”教育传承分析

    时间:2022-12-26 19:50:12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高琪

    摘 要:二人台于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IV-73,府谷二人台历史久远、内容丰富,是当地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它集戏曲、歌舞、音乐为一体,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演唱形式,体现了当地的多元文化。本文通过文献阅读、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了府谷二人台的历史发展和传承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提出了相关建议。保护和发展当地二人台文化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与教育融合在一起,旨在于传承和发展,从而推动府谷二人台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府谷二人台;教育传承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5.031

    1 研究背景

    府谷,位于陕西省的最北端,与山西省隔河相望,与内蒙古连接。是晋陕蒙的交接地带,也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其地理优势有着“鸡鸣闻三省”的美称,且三地从古至今都有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明清时代府谷人口仅有5万左右,清政府便从山西、安徽等地调来一部分人分配到府谷县增加人口数量,府谷这样的人口结构也注定了府谷文化的包容性与多样性。近年来,随着当地煤炭资源的挖掘和开采,府谷成为全国百强县,在陕西成为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县城。

    府谷二人台是当地最具特色、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具体的产生年份,目前难以定论。当今,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二人台这种小戏曲一直活跃在晋、陕、蒙地带,府谷二人台更是黄土高原上的艺术瑰宝。它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优美明朗的曲调和朴实的表现形式得到人民大众的广泛认可。二人台的牌曲多达百余种,在当地传唱度高的有50余种。府谷二人台的牌曲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来源也十分多样,有民歌《黄莺亮翅》、吹腔《将军令》和佛教曲《千佛声》等。在其发展中也在不断地吸收借鉴其他地方曲牌,如山西的《万年欢》《一垛泥》等,但由于传承问题,很多牌曲的唱词没有被记录下来,只有口口相传曲调流传下来。涌现出丁喜才、王向荣、柴根儿等优秀二人台艺术家。演唱形式简单,演员不需要过度修饰,一片空地放几个凳子就可以是舞台,三五个人坐在一起,使用简单的乐器就可以进行表演,演唱者也通过二人台这个形式将内心的喜与悲完全表达和宣泄出来,在传统二人台剧目《走西口》《探病》等表演中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都十分明朗、矛盾冲突鲜明,用真情实感营造感人氛围将观众带入故事情节中。二人台使用方言进行演唱,通俗易懂,生动朴实,充分体现了北方人的性格直爽,将心理想法大胆表现出来。

    2 “府谷二人台”保护传承的必要性

    陕西省府谷县文化馆于2008年获得“二人台”项目保护单位资格,当地人为了发扬和传承二人台文化一直在做不懈的努力。二人台起源于山西省,在内蒙古发展壮大,现在流行于陕西东北部的府谷、神木,山西西北的河曲、大同,内蒙古的西部地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必然导致文化融合的结局。在走西口的过程中,学习了蒙古族、山西晋剧和陕北民歌等音乐艺术,将以前的“打玩艺”最終发展为二人台。府谷二人台是当地老一辈的精神文化的根源,里面的一个个动人故事也是老一辈府谷人的生活缩影。

    府谷二人台是一种口头民间文学,有强大的群众基础。因此,语言是通俗易懂的,二人台里面的人物形象生动又朴实无华,牢牢扎根于老百姓的生活,其内容反映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着眼于性格鲜明的小人物,是群众集体创作的成果,是当地老百姓娱乐的一种方式,也是府谷人的精神家园。二人台对演员数量要求少,大多时候只需要一丑、一旦,他们采用对话的形式,一问一答。先由丑角上场并以第三人称的形式说段子,然后引出旦角上台正式开始表演。舞台、演员装扮简单,乐器也有常见的笛子、扬琴、四胡等。曲调借助民歌,悠扬、动听,容易被接受。相比晋剧、京剧等大戏的要求繁多,二人台体现了它的布置简单、演出成本较低,观看门槛低是广大普通来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包含了老一代人的艰苦创业情怀。二人台的唱腔和牌曲极具地域特色,有优美、清晰、欢快、明朗等特点,多承用北方民歌曲调,原始曲调吸收了内蒙古地区传统民歌、晋北和陕北民歌;牌曲借鉴了晋剧的曲牌,还包括了民间吹打乐和宗教特色的音乐,极具研究价值。目前,二人台目主要是惠民演出,在未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联合其他府谷文化产业可以形成一条陕北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所以,保护和传承府谷二人台是新一代府谷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3 府谷二人台保护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新一代对传统二人台存在误解

    二人台流行于黄河中游地区,这里地域相对偏僻,交通不便,对二人台文化的研究、保护工作带来一些问题。随着老一辈二人台艺术家的相继离世,许多曲目面临失传,急需抢救、保护。目前府谷二人台传播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年轻一代对二人台艺术的认识程度不够深,而且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人们对于二人台的误解大多认为他们表现形式夸张、唱词内容陈旧、形式老套与现在的流行唱法完全不同,但他们忽视了二人台的历史文化内涵,二人台是戏曲的一种,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要求演员要沉下心来学习这门技艺。有部分人学习二人台,总想取得“一日千里”的效果,抱有太大期望从而失望,我们应该明确地认识到:二人台源于人民群众,属于优秀的民间艺术,是当地老百姓的精神财富。可以通过宣传、讲座、借助互联网等形式革新年轻一代对二人台艺术的看法。

    3.2 传承者要与时俱进

    要注重提高二人台演员自身的修养,提升专业技能。虽然二人台本身具有强大的文化背景,但也要求演绎者在舞台上将其呈现给观众。在追求唱功提升的同时,也要体现表演者的文化内涵,给观众美的享受和文化的熏陶。传统的二人台的舞台布置和演员装扮都较为朴实,看重表演者的唱功,对于其他部分不是那么重视。随着府谷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在二人台本身唱腔的基础上可以提升戏曲的舞美设计、演员的形态舞姿、舞台表情管理等,对细节也要进行考究如:场景、道具等,将最美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培养新人,用年轻一代这股鲜活的力量将传统文化发扬下去,可以学习一些才艺加入二人台中,例如,东北二人转的转手帕。互联网可以扩展事物的传播空间,二人台艺术家可以利用互联网将府谷二人台进行传播和发扬避免因地理环境的局限,这样有利于府谷二人台的大范围传播。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想要将府谷二人台走向全国,使人们更多的了解二人台非遗是很难实现的,但是我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就可以有所改善。通过互联网,介绍府谷二人台的起源、历史和发展,以及二人台的文化特色,通过对二人台的介绍,让更多人了解府谷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突破地域限制。同时,可以利用“抖音”“快手”,让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

    3.3 提高创新能力

    越剧吸收了梅派文化的“敢为天下先”的思想,不断更新,把握新时代的新发展,这种不断创新的越剧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在内容上,二人台剧本要不断更新,可以在二人台剧本里加一些典故和神话历史故事与当地的陕北历史文化相结合,提高府谷二人台的文化魅力,容易和观众产生共情,吸引更多观众。在形式上,要采用多种表现形式,可以与话剧相结合,穿插二人台的说唱形式、创新文学形式,吸引年轻一代来走进二人台。聘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来合作交流,将府谷二人台推向全国。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有服务意识和表演对象导向的意识,也以二人台这样的载体进行二人台小品、二人台舞蹈,二人台文学的创作,敢于尝试,不断创新,将二人台艺术发扬光大。此外,还可以创新续集如《探病》《走西口》都只是故事的一部分,不是完整的故事,观众还是比较期待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走西口》产生于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讲述了山西大旱灾后,一对新婚夫妇太春和玉莲,丈夫为了谋求生计,忍痛与妻子分离时的无限痛苦。这部戏曲没有复杂繁琐的故事情节,以细节和真情出戏包括演员的心理、动作等来打动人。新婚丈夫太春出去借粮食,因为没有借到,就与伙伴一起走西口以谋求生路。当他要把分别的事情告诉妻子孙玉莲的时候,也是整部戏的高潮,通过人物的语言,体现了这对夫妻情意深重、难分难舍的离别心情。在那个不发达的时代,丈夫要外出谋生,妻子在他临行前多次叮咛,一方细腻体贴、另一方句句回应,对话娓娓道来,情意绵长。通过人物的语言表达,刻画了人物性格特征。我们可以进行续集的创作,可以展现主人公“太春”在口外艰辛的打拼,收到家书时的喜悦心情,挣钱返乡给家人带礼品时候的热闹场景、久别夫妻互诉情感等。

    在语言上,二人台的对白来自当地方言,由方言演唱體现了其地方特色,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不利于面向全国的推广,我们应该在保留原味的条件下,将一些难以理解生僻词换掉,例如,鼻迷六眼(一意孤行)、泱泱济济(求求你了)、前上(上午)等。多使用文学语言,使唱词更加文雅,用更好地词来表达原本的意思,给予观众美的享受,提高美学价值。观看后让人对美好生活产生憧憬,在表演中感受到人类美好的情感。

    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适当摒弃,如《探病》讲述了女主角陈翠云十六岁被家人为了钱财逼她嫁给了一个大她20岁的男人,这个对于当代人来说是理解不了的,如这些内容过多,也是会损失群众,无法吸引到他们。所以,我们要积极展现二人台美的一面,革新形象,立意高雅。府谷妇女有善良和担当的美好品质,勤勤恳恳照顾家人的生活,对于男性有很大的包容性。府谷男性有勤劳、厚道、讲义气的特点,这些都可以编为故事进行表演,将普通的东西升华。

    3.4 形成产业链

    由于府谷县并不是一个旅游城市。因此,还没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二人台的演出也仅限于场所开业、过年过节、慰问演出等惠民表演,没有专门的商业会演和相关附加活动。因此,其经济价值的挖掘有很大的空间。任何事情不是一蹴而就,我们可以先尝试进行商业形式的演出,可以安排一部分增票,对象为退休干部、教师、公务员等,根据他们的反馈对二人台剧本进行改进,在得到人们的肯定后,这个商业表演口碑会上升,也有利于二人台文化的传播。平遥古城的历史剧“印象平遥”由张艺谋指导,获得国内外游客的一致好评。我们可以借鉴这个形式,将府谷二人台以舞台剧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使他们对此产生深刻的了解,留下好的印象,增强他们对府谷二人台文化的兴趣。东北人的二人转与府谷二人台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属于地方小戏。但东北二人台在赵本山、潘长江等老一辈艺术家的带领下,不断发扬壮大,并且在影视、小品中都有二人转的存在,并且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演出,这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我们也可以打造名角、创造品牌效益,吸引全国各地的戏曲爱好者,晋陕蒙地区都有二人台表演,三个地方可以互相联合,形成文化产业链,将三地分为不同的片区,每个片区都有自己的表演特色,给观众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4 府谷二人台与教育传承

    非遗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基因,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提出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在消费升级的时代下,做好非遗项目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是势在必得的,对此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利用现代信息手段进行普及传统和电子刊物、书籍,可以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

    第二,可以分为传统板块、创新板块和针对学生的学习板块,建立数据库,出版大量相关书籍。任何文化的传承都与教育不可分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府谷二人台进入学校、纳入教育教学体系是对非遗保护的重要途径,也可以使这项事业有新的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府谷二人台是当地民族文化的记忆和外显,应该通过教育的形式传播给下一代,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一方面,非遗应该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可以丰富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非遗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对爱国情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对家乡的热爱之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把家乡的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非遗体现着德育和美育的教育方面,府谷二人台中讲述了老一辈生存的艰辛和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的品质对现在的年轻一代很有教育意义;非遗包含着人民大众的追求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艺术形式。学校应该开创非遗传承保护的新形式。以前府谷二人台主要依靠言传身教的方式传承包括家族传承和学徒传承,这样的传授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容易出现断代的情况。老一辈传承人因为年龄大,对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不了解不能很好地进行传承活动,然而我们可以利用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进行府谷二人台的传承。所以,教育可以拓宽非遗的传承的道路。

    府谷二人台存在很多交叉学科,通过科学和系统的规划将它广泛传播。课程与教学是非遗教育发展的落地环节。关于非遗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学者主要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维度开展。

    首先,可以将二人台的教育体系分层次。在初级教育阶段即中小学,可以对学生进行二人台的入门教育和二人台演唱的体验和参与;在中级教育阶段,通过当地的职业中学、县文化馆等对学生进行二人台专门人才的培训;在高等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高级人才的培养,包括二人台的本体知识研究和分析及作为新时代年轻一辈对二人台传承、保护和发扬的贡献。

    其次,当地政府及文化工作人员应该具有更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二人台的实践活动中来并且举办文化宣讲等活动。当地的政府部门应该更加注重二人台教育师资的建设。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导,教师既是二人台文化的传播者又是教育。非遗教育都会面临的教师资源短缺和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因此,首先要加强二人台师资队伍的建设,将师资结构向多元化调整。二人台教师应该刻苦钻研,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的同时更要注重知识技能,例如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编劇、戏剧文学、舞美、摄影等,全面研究这门艺术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引起学生对府谷二人台的兴趣。

    针对师资力量的建设,首先对现任非遗教师进行综合培训。加强晋陕蒙各地区二人台的交流学习、聘请专业非遗传承人来举办讲座为府谷二人台创新与发展提供思路、组织二人台艺术家深入群众进行田野调查,提高新手教师对非遗文化的深入认知。借助高校的教育力量对非遗教师进行培训提升。

    5 结束语

    非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只有在传承和发展中才能变得丰富避免单一化发展。综上所述,非遗通过教育的方式可以实现更好地发展,摆脱断层的危机。我国非遗教育与研究未来可期。非遗是“历史的活化石”,其内涵丰富包括历史、民俗,这一方面是优势从另一方面看则是劣势,将传统与创新平衡兼顾是挑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树立文化自信、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充分肯定了其社会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莹,吴国玖.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的文化基因和市民的精神家园 [J ].现代城市研究,2016,(12):117120.

    [2 ]谭天美,欧素菊.近二十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0(03).

    [3 ]胡秋华,何楚玉,黄嘉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研究——以广绣为例 [J ].现代商贸工业,2020,(24).

    [4 ]石力夫.戏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传承 [J ].戏剧文学,2009,(07).

    [5 ]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J ].当代戏剧,2009,(04).

    [6 ]罗敏.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探析 [J ].四川戏剧,2009,(04).

    [7 ]巫宇军.鼓舞下的思索——2009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评记 [J ].艺术评论,2009,(08).

    [8 ]李林.艺术类院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J ].中国音乐,2009,(02).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25期)2016-11-16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相关热词搜索:府谷 二人 文化遗产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