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论小说与宝卷的发展轨迹

    论小说与宝卷的发展轨迹

    时间:2023-01-11 20:35:37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郭峪良

    (鲁迅美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3)

    唐代以前,中国古代小说处于文言阶段。至唐中期,传奇成为当时小说最主要的体裁,标志着古代小说的文体自觉。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的卷子被发现,使长期以来学界认可的白话小说始于宋代的结论被推翻。鲁迅先生认为,“然用白话作书者,实不始于宋……而内有俗文体之故事数种,盖唐末五代人钞。”[1]据《敦煌变文集》收录的内容看,《庐山远公话》《韩擒虎话本》《叶净能诗》《秋胡变文》《唐太宗入冥记》等均可定为唐代话本。这些敦煌文献中的话本、变文等叙事文学作品运用白话语言叙述景物、描写人物,奠定了此后通俗小说发展的基调。唐传奇的风格典雅,与传奇作者多为有较深厚文化修养的文士密不可分。而话本作者多为社会中下层文人,受众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审美品位也相对有限,使话本从萌芽之初就形成了口语化、民间化、戏谑化的基本特征。然而,唐代话本作为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开端,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和顽强的生命力,影响力直指长篇章回小说。通俗小说也最终在明清时期成为文学主流。就现在能够看到且确定的唐代话本看,唐话本虽然在语言风格等方面表现粗糙,但在反映现实社会黑暗、表现百姓疾苦等方面却有着其他文体无法比拟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中下层民众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具有现实批判意义的话本很好地迎合了这一阶层受众的接受心理。同时,话本表现出的中下层民众的生活和思想也为后来通俗小说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佛教的俗讲和宝卷,都是中国佛教世俗化的产物。宝卷的内容继承了俗讲的传统,俗讲是宝卷的渊源。[2]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大量的佛教经典被翻译。唐初开始,为俗众讲经说法的“俗讲”出现。《续高僧传》中有关于“俗讲”的最早记载:“贞观三年,窦刺史闻其聪敏,追充州学,因而日听俗讲,夕思佛义。博士责之。”[3]俗讲按照一定的仪轨演唱,分为讲经、说因缘两种。周绍良先生对俗讲的分类与功用有相关说明:

    “俗讲方面也有两种,一种即韵白相间之讲经文,也是由法师与都讲协作的;
    至于与说法相应的,则是说因缘,由一人讲说,主要择一段故事,加以编制敷衍,或迳取一段经文或传记,照本宣科,其旨总不外阐明因果。就佛教仪规而言,讲经文当是大型法会之用,而说因缘则似是在比较小的法会中使用之。”[4]

    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萌发阶段,这一时期出现的话本与俗讲对后世通俗小说与宝卷都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正是有唐话本与佛教俗讲的出现,才有之后通俗小说与宝卷的发展。

    宋元两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全面发展的阶段,各种类型、体裁、题材、流派的小说都在这一时期呈现出各自的艺术风貌、文体特征。文言小说的发展有诸多前代渊源,而作为白话小说之一的话本的发展则在宋元两代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的重大转折,将小说这种文体从文人导向大众。鲁迅先生曾言:“宋一代文人之为志怪,既平实而乏文彩,其传奇,又多托往事而避近闻,拟古且远不逮,更无独创之可言矣。然在市井间,则别有艺文兴起,即今所谓‘白话小说’者是也。”[5]话本从最初供说话艺人场上表演的底本发展成为后来经文人案头加工的白话小说,一方面源自政治经济环境、文化氛围、技术条件等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源自小说的演变需求及其与其他文体之间互动的影响。

    宝卷渊源于佛教俗讲。在唐代十分兴盛的俗讲发展到宋代便失去了昔日的盛况。宋代城市高速发展,城市内外广布的勾栏瓦肆中各种伎艺轮番上演,市民的可选择性大大加强。因而,寺庙渐渐失去之前作为城市居民主要文化娱乐消费场所的作用,在寺庙中上演的俗讲活动自然也就慢慢退出了民众的日常娱乐选项。唐武宗崇尚道教,于会昌二年(842)进行了大规模的“灭佛”行动。之后,由于改朝换代、战乱不断,统治者加强了对佛教的限制。

    尽管佛教俗讲在宋代逐渐消歇,但僧侣仍然会举行一些旨在悟俗化众的讲经说法活动,其中包括为民间信众举行的法会道场。这种在法会道场中讲说的内容,与宝卷的产生有非常直接的关系。《道山清话》记载了僧人的此类活动:“京师慈云寺有昙玉讲师者,有道行,每为人诵梵经及讲说因缘,都人甚信重之,病家往往延至。”[6]其中提到的“诵梵经及讲说因缘”虽然更靠近俗讲的形式,但也可以说与宗教宝卷中的演释佛经、讲唱因缘非常类似。又如《水浒传》中鲁智深对刘太公说:“洒家在五台山真长老处学得说因缘,便是铁石人也劝得他转。今晚可教你女儿别处藏了,俺就你女儿房内说因缘劝他,便回心转意。”[7]此处的“说因缘”指讲说佛教传说故事,用以劝化众人。可以说,宝卷与佛教俗讲有着密切的渊源。

    现存最早的宝卷产生于宋元时期,即南宋的《销释金刚科仪》、元末抄本《目连救母出离地狱生天宝卷》以及民间抄本古宝卷《佛门西游慈悲宝卷道场》。由于缺乏描述宝卷形成过程的直接文献,目前关于宝卷形成过程的讨论都只能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出发。宋元两代流传下来的宝卷目前只能确定上述三种,且都是宗教性质的宝卷,其中《销释金刚科仪》为演释佛经的非文学宝卷,《目连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和《佛门西游慈悲宝卷道场》是讲说因缘的文学宝卷。这些早期佛教宝卷延续了唐代佛教俗讲中讲经说法的传统,在内容方面保留了俗讲的讲经与说因缘等要素,同时也加入宋元时期的时代特色;
    在形式方面受佛教忏法的影响,分段演唱,结构严谨。可以说,宝卷在内容与形式(仪式化)两方面吸取了佛教俗讲与佛教忏法的各自特点,形成了一种新的说唱文体。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成熟期,现存的长篇通俗小说佳作大都成书于此时。历史演义《三国演义》和英雄传奇《水浒传》都由宋元讲史发展而来,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依据“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原则,将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以及历史人物编入以蜀汉政权为中心的叙事进程,在大部分尊重史实的前提下,进行艺术提炼与加工。其实,三国故事在《三国演义》小说诞生之前就已经广为流传。鲁迅先生指出:“说《三国志》者,在宋已甚盛,盖当时多英雄……东坡谓‘王彭尝云,途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在瓦舍,‘说三分’为说话之一专科,与‘讲《五代史》’并列。金元杂剧亦常用三国时事,如《赤壁鏖兵》《诸葛亮秋风五丈原》……”[8]这段话透露出两个重要信息:其一,“尊刘抑曹”的思想倾向在宋代业已形成,《三国演义》以蜀汉为中心,也应是遵循这一市民选择的结果;
    其二,三国故事在说唱、戏曲等多种媒介中传播,说明宋元时期各种叙事文体之间已经存在频繁而密切的互动关系。作为世代累积成书的典型,《三国演义》终于在明代由罗贯中撰写完成。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下,还出现了同类小说《列国志传》《全汉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等。《水浒传》是英雄传奇的代表作,讲述北宋末年宋江等人起事于梁山的故事。该书同样属于世代累积型小说。南宋以来宋江等人的故事就在民间广为流传,直到元末明初最终成书。在其影响下,明代产生了不少英雄传奇,如《杨家府演义》《说岳全传》等。当然,所谓“英雄传奇”是近代学者的分类术语,在旧时的文化语境中这类作品是与历史演义一道划入“讲史”这一大类的。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不畏千难万险到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鲁迅先生定义的神魔小说概念为:“在小说中所写的邪正,并非儒和佛,或道和佛,或儒道释和白莲教,单不过是含胡的彼此之争,我就总括起来给他们一个名目,叫做神魔小说。”[9]“鲁迅先生对‘神魔小说’的命名显得精当、恰切。涵概了这类小说的主要文体特征:首先是‘三教同源’的宗教背景;
    其次是以人化了的神魔为主要艺术形象;
    再次,将神与魔的二元对立,‘含胡的彼此之争’作为小说的主要内容。这样我们就把明清两代在三教同源背景下产生的,以神(包括佛道以及民间一切神祗)、魔(包括所有鬼怪精灵)出身修行、斗法飞升为主要内容,艺术上以驰骋想象,神奇变幻见长的章回小说称之为‘神魔小说’。”[10]神魔小说在明清时期处于兴盛期,其作者基于三教同源的文化语境,将荒诞离奇的故事与一定实事相结合,又将神怪故事、民间传说等元素融入其中,创造出一个个奇幻的想象世界。而神魔集团之间的斗法较量往往是这类作品的叙事兴奋点所在,《封神演义》《八仙出处东游记》《三宝太监西洋记》都是神魔小说的优秀作品。鲁迅先生所指的三教同源的文化语境,也正是小说与宝卷互动影响的基本文化语境。中国人的宗教思想是驳杂的,羼入大量世俗、功利的成分。尤其在市民阶层中,“世俗”与“宗教”没有严格的壁垒。面向市民大众的各类文本,无论是世俗的还是宗教的,在生产、传播过程中所倚靠的思想、信仰、知识背景其实是一致的。

    上述这些通俗小说与宝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间宝卷中的很多故事均取材于这些成熟的小说作品,有的是全盘照搬,有的是混合组装。当然,也有小说对宝卷的内容借鉴。所以,二者是存在一定互动关系的。

    如果按照宗教宝卷与民间宝卷来区分,宝卷在明清两朝的发展要以清康熙年间为分界线,康熙以前以宗教宝卷为主,康熙之后以民间宝卷为主。宗教宝卷的划分时代则要以明正德年间为界,正德之前的多是佛教世俗化宝卷,之后的多为新兴民间教派宝卷。其中的佛教世俗化宝卷又分为两种:一为演释佛经类,如《大乘金刚宝卷》《佛说阿弥陀经宝卷》《心经卷》等;
    二为佛菩萨本生故事或世俗民众修行因缘故事类,如《香山宝卷》《黄氏女卷》《睒子传》《五祖黄梅宝卷》等。新兴民间教派宝卷则相对复杂,最主要的是明正德年间由教主罗梦鸿与其弟子共同完成的五部罗教经典《五部六册》,即《苦功悟道卷》《叹世无为卷》《破邪显正钥匙卷》《正信除疑无修证自在宝卷》《巍巍不动泰山深根结果宝卷》。另外,从明正德年间到清康熙年间,各地民间教派纷纷创立。这些教派多以宝卷作为其宣扬教义或修持方法的教科书。也有部分宝卷讲述神道故事或民间传说,这些都是新兴民间教派宝卷的组成部分。到清代康熙年间,政府加大镇压民间教派的力度,导致民间教派宝卷的生存空间被极大压缩,大多数民间教派的活动被转入地下。

    明正德年间,各种名目的民间教派纷纷出现。这些教派大都吸收佛、道等正统宗教的教义、术语,又杂糅各种民间信仰,编成宝卷,作为宣传之用。现存的从明正德至清康熙之间的民间教派宝卷有200余种。这些民间教派以中原地区为活动中心,辐射全国,信众上至王公贵族,下及贩夫走卒,还有部分读书人。信徒中的王公、后妃身份贵重、经济实力雄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和扶持了民间教派的发展。万历以后,民教教派的发展迅猛,引起统治阶级的注意。到了明末,统治者丧失了对民间宗教的控制能力。民间教派的活动进而与各地农民起义相结合,作为布道书的宝卷也成为煽动抗争情绪和传递起义信息的工具。清代康熙之前,统治者未来得及对民间教派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康熙三十七年(1698),手握重兵的甘肃提督孙思克支持了一个活动在张掖地区的民间教派,并编印《敕封平天仙姑宝卷》,使统治者提高了警惕,开始严厉镇压民间教派,使民间教派转入地下活动。清末一些民间教派以温和的姿态重新开始活动,也编印过一些宝卷,如《众喜宝卷》《观世音度本愿真经》。民国以后,各民间教派所编写的文本形式多样,逐渐脱离了宝卷的范畴。

    民间教派宝卷多讲教派教义或修持方法,有的也讲述宗教传说和民间故事。有些宝卷将明前期的佛教宝卷进行改编,如《佛说黄氏女看经宝卷》;
    有些宝卷的故事情节比较完整,如《销释白衣观音送婴儿下生宝卷》《销释孟姜忠节贤良宝卷》。这些宝卷要表达的依旧是教派修行,敷演出简单的故事,但文学性不强。明清时期的民间教派宝卷只在信仰活动中讲唱,内容多为教派教义教理、修持方法、仪轨等。这一类型的宝卷很少有讲说文学故事的,但教派宝卷对之后的讲唱文学故事的民间宝卷有着直接且深远的影响。

    明末民间宝卷快速发展,江浙吴语方言区民间宝卷和北方宝卷是其中重要的两大区域宝卷。

    北方的民间宣卷活动被称为“念卷”。这是由于在宝卷传播过程中,北方边远地区的人们不会唱教派宝卷中的小曲,所以此前的“唱词”多被以“念”的形式表现,故称为“念卷”。其演唱活动范围包括河北、山东、山西、甘肃等地,现存最早的民间宝卷就是明末清初的北方宝卷《佛说王忠庆大失散手巾宝卷》。康熙时期,由于手握兵权的武将参与到民间教派活动中,统治者开始大规模镇压各地民间教派,并查抄经卷,使处于北方的民间教派最先受到冲击。一些民间教派仍然进行念卷活动,但都是演唱文学故事宝卷,尽量淡化宗教色彩,并且朝着宣扬因果报应的教化方向发展。这时期的此类型宝卷留下了大量文本,如《佛说慈云宝卷》。现存的很多清代北方民间宝卷沿用明代民间教派宝卷的命名方式,在宝卷名前加“佛说”二字,如《佛说忠良仁义贤孝宝卷》等。但此命名方式并不能作为判断是否为北方民间宝卷的标志。有一部分宝卷名中并无“佛说”二字,但其实也是北方宝卷,如《白马宝卷》《蜜蜂记宝卷》《二度梅宝卷》等。在文本形式方面,北方民间宝卷在道光之后发生很大变化,不再分“品”,唱段结构由散说、两句诗赞过渡、“七字佛”或“十字佛”唱词、四句诗赞组成。[11]北方民间宝卷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发展势头良好,到清末开始衰落。

    在南方江浙两省的吴语方言区,宝卷的演唱活动被称为“宣卷”。清末民初是南方民间宝卷发展的全盛时期,繁荣程度几乎与吴语弹词并列。这些宣卷活动起初多在村镇进行,而后进入上海、杭州等城市,适用于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或节庆活动,宣卷过程中加入了丝竹乐器伴奏。讲说内容主要是文学故事,也有一少部分是仪式文或劝善说教文。在形式上,各地宝卷大多采用说唱的段落,删掉了偈赞和小曲。当时流通的宝卷基本都是手抄本,上海、杭州等地的书局整理印刷了大量民间宝卷,流通至全国各地。到20世纪40年代,吴语方言区的宣卷活动开始衰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城市中基本很难见到宣卷活动。80年代以后,在部分农村地区又出现举行宣卷的民间信仰活动。

    现存最早的吴方言区民间宝卷是康乾时期的抄本,如关于民间崇拜的地方保护神刘猛将的《猛将宝卷》。吴方言区向来有祭祀鬼神的民间信仰传统。鉴于佛教僧侣不能参与这种民间信仰活动,一些佛教信徒便带领民众进行念佛唱卷、祈福消灾、追悼祖先等活动,还会编唱颂扬各种民间信仰“神”的宝卷,很受欢迎。此外,吴方言区民间宝卷还改编民众喜闻乐见的俗文学故事,如以孟姜女故事为蓝本的《孟姜女宝卷》,此宝卷的情节内容非常接近弹词故事,这也是为了向有较多听众基础的弹词贴近,以扩大受众。除上述宝卷外,清道光之前的吴方言区民间宝卷还有《张四姐大闹东京宝卷》。据车锡伦先生统计,现存道光年间的江浙地区民间抄本宝卷有30余种,如《金开宝卷》《刘天王宝卷》《延寿积福宝卷》《白龙宝卷》《财神宝卷》《斋僧宝卷》《观音宝卷》《白蛇宝卷》《洛阳受生宝卷》《红罗宝卷》《还珠宝卷》《妙英宝卷》《金珠宝卷》《灶皇宝卷》《延寿宝卷》《唐僧宝卷》《妙音宝卷》《玉玦宝卷》《家堂宝卷》《白玉燕宝卷》《开桥宝卷》《五路宝卷》《寻亲宝卷》《慈心宝卷》《猢狲宝卷》《义妖宝卷》《珊瑚宝卷》《英台宝卷》等。可以看出,清道光年间吴方言区的宝卷已经初具规模。同一时期,太平天国政权建立,提倡信仰“上帝”,压制民间“神佛”信仰。太平天国被清政府镇压之后,民众更加信赖神佛,使倡导劝人向善的宝卷又兴盛起来,这时期留下的民间宝卷手抄本在品种和数量上都大大增加。

    小说和宝卷都滥觞于唐五代时期,受众更广的小说发展得更为迅速。当宝卷在宋代正式出现时,话本小说已经发展至鼎盛。清代宝卷进入成熟期,小说也进入全盛阶段。宝卷是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但对其他文艺形式多有吸收和借鉴。受众极广的通俗小说成为宝卷创作的主要来源。很多宝卷都对各种题材的小说有所借用与改编,如沿袭神魔类小说的宝卷有《西游宝卷》《桃花女宝卷》等,演说公案侠义类小说的宝卷有《龙图案宝卷》《五鼠闹东京宝卷》等,借鉴英雄传奇类小说的宝卷有《精忠宝卷》《薛丁山西征宝卷》等,演绎才子佳人类小说的宝卷有《二度梅宝卷》等。相对于小说而言,宝卷是一种边缘性的文体。小说之于宝卷的发展可以说是干预强、影响深,但宝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作用于小说。宝卷在演绎小说的同时,也为小说的创作提供故事素材,对小说的传播与推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像元末明初的魔公教宝卷《佛门取经道场·科书卷》《佛门西游慈悲宝卷道场》等在某些情节描写和宗教譬喻的话语结构上影响着百回本《西游记》一些内容的编写。所以,宝卷与小说作为两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有着各自的发展轨迹,但在同一个时空维度下又有着明显的交互性。

    猜你喜欢 教派佛教民间 中国化视野下藏传佛教各教派形成的历史及本土特点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李白与佛教思想关系再探讨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2期)2022-03-16佛教艺术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21年12期)2021-01-13贾宝玉三次劫难及其佛教隐喻——“三毒”与情红楼梦学刊(2020年4期)2020-11-20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过程中的多重线索历史教学·中学版(2019年12期)2019-01-14教派与国家利益双重视角下卡塔尔断交事件分析西部学刊(2018年9期)2018-12-08略谈藏传佛教后弘期各大教派的形成和发展世界家苑(2018年1期)2018-04-27高人隐藏在民间爆笑show(2016年4期)2016-06-17高人隐藏在民间爆笑show(2016年2期)2016-04-11高人隐藏在民间爆笑show(2015年5期)2015-07-09

    相关热词搜索:轨迹 说与 发展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

    发展 发展“岷归”的几点思考 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发展中国家 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 发展党员 发展党员25个步骤 发展党员25个步骤讲稿 发展党员5年规划 发展党员三年规划 发展党员专项整治自查报告 发展党员专项检查自查报告 发展党员业务培训会上的讲话 发展党员主持人讲话 发展党员主持词和议程 发展党员书记总结发言 发展党员会议主持 发展党员会议主持稿 发展党员会议记录全套 发展党员党员和群众意见 发展党员党委会记录 发展党员全套资料 发展党员全程纪实样表-张三同志 发展党员全程纪实模板 发展党员全程纪实表模板 发展党员全程记实表 发展党员全程记实表党组织谈心谈话情况 发展党员公示主要内容 发展党员公示内容范文 发展党员公示制度 发展党员公示怎么写 发展党员公示情况报告 发展党员公示登记表公示内容 发展党员公示范文大全 发展党员公示范文怎么写 发展党员公示范文模板 发展党员制度内容 发展党员发展细则 发展党员变更培养联系人会议记录 发展党员哪些材料存档 发展党员四项制度 发展党员回头看自查报告 发展党员在支部大会上的发言 发展党员培训交流会上的发言 发展党员培训内容 发展党员培训小结 发展党员培训开班仪式发言 发展党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大全1000 发展党员培训思想汇报 发展党员培训计划 发展党员培训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