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挖掘闽南地域文化资源,充实音乐校本课程内容——基于闽南文化为主题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挖掘闽南地域文化资源,充实音乐校本课程内容——基于闽南文化为主题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3-02-21 20:25:06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福建省厦门市莲龙小学 林萍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热点,其在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促进学生个性、教师专业化、学校办学特色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课程资源的支持,可以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学校的实际教育成果。那么,课程资源从哪里来呢?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课堂”,即社会处处都有教育资源,生活样样都是教育资源。而地域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理应成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因为每位教师和每个学生都是该地域的一分子,与其地域独特的行为系统、居住形式、语言、经济、社会组织,以及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且相互影响。因此,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应广泛地考虑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系和内容中。

    闽南地区地域资源非常丰富,既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遗存、地方传说等地方性知识的显性文化,又有包括社会风俗、思维习惯、道德传统和价值观等地方传统与精神在内的隐性文化。对开发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来说,从这些丰富的地域文化中遴选出适合小学生认知和学习的内容,如闽南民间艺术,包括闽南民间音乐和童谣等,融入其中,使其形成系列化,是很有好处的。同时还要选择和探究适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对本土地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高尚的审美观,在了解闽南地域文化的同时,了解闽南地域文化的精粹,造就一代具有扎根本地域又向世界开放的文化心态,和创造现代文化能力的新人。

    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对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要开发音乐校本课程,就要考虑如何全方位地渗透闽南音乐文化知识,并将这项工作与学校环境布置、文化氛围创设结合起来。可以在楼梯、道口悬挂着有关闽南文化的资料照片,如闽南的乡土习俗、闽南的音乐戏曲、闽南的传统建筑、闽南的民间信仰、闽南的杰出人物等;
    可以在操场上增添几尊闽南民间雕塑,让学生一走进学校校园,一走上教学楼楼梯,就可以看到一尊尊形态各异的雕塑、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就像走进了闽南民间文化长廊一样,引导学生追溯闽南史,了解闽南情,宣传闽南美,探寻闽南根,塑造闽南魂,传承闽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接受闽南地域文化的熏陶。此外,还可以在校园的一些角落,开辟闽南文化角,增添一些富有闽南特色的布置,如南音馆、高甲戏区、农具角、面泥馆、木偶馆、服饰室、剪纸室、影雕室、珠绣区、织网角等,特别可以在音乐教室里挂上有关图片,摆放相关物品,让学生随处都能感觉到一股股浓郁的闽南风情,彰显隐性课程的功力。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学校的一切活动只有依托学科参与、渗透,才能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力。因此,要致力依托学科参与和渗透,将闽南地域文化知识贯穿于音乐学科教学中。

    (一)要注重学科融合

    有的学校注重学科融合,加强了音乐与其他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起到了相应的效果。如在一年级开展“闽南美食吃透透”综合性学习,音乐教师挑选与美食相关的闽南歌谣组织演唱,如《烧肉粽》《土笋冻》《杂菜汤》等闽南歌曲或自行创作歌曲进行教唱。语文教师组织了“美食吃透透,识字乐翻天”的活动,引导学生从认识“闽南名小吃,闽南金招牌”入手,组织学生制作“识字小报”,并张贴在教室外的墙壁上,带领同年级的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评价,在趣味中识字,在识字中了解闽南文化,既起到了增加识字量的目的,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闽南文化的熏陶。美术教师则从中挑选部分小吃组织学生画画;
    综合实践教师带领学生制作、烹饪闽南小吃。这样,唱、读、画、吃样样俱全,多个学科同时并行,教学方法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二)要进行调整渗透

    在开发小学音乐校本课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挖掘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地域文化资源音乐元素,并适度调整现行音乐教材教学内容和进度,在显性课程中进行有效渗透和引导,让学生继承、热爱、喜欢、表现和创新闽南民间音乐。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闽南民间音乐独特的审美情趣,用形象的动作、有趣的简笔画、富有特色的打击乐伴奏等多种教学方法予以配合,让学生体验了闽南方言的韵律美和旋律的委婉美,让学生深深认同并热爱闽南音乐。同时,大部分学生还会主动把学会的闽南民间音乐教给家里的人,间接传承、推广了闽南民间音乐。闽南民间音乐的内容、种类繁多,各有千秋,是极为丰富和广泛的。下以典型的几种举例说明。

    1.莲花褒歌。莲花褒歌,是一种流传于同安莲花镇山区的传统民歌形式,历史悠久,短小精悍、格律自由、曲调优美、语言诙谐,经常采用独唱、对唱的形式进行,种类有爱情类、采茶类、农作类、道德类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教师可以将这样的歌唱内容、歌唱形式引入课堂,也可以在每年的褒歌比赛时组织学生去游学。这样,既可以传承悠久的具有非常好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又可以让音乐课程内容多样化、形式多元化。

    2.闽南语歌曲。闽南语歌曲包含传统的和现代的。传统的如著名的闽南民间歌曲《月娘(月亮)月光光》:“月娘(月亮)月光光,起厝(房子)田中央,树仔丛花开香,亲象(就像)水花园。月娘月光光,照入房间门,新被席新蠓帐,要困(睡)新眠床。月娘月光光,照到大厅门,糖仔饼摆桌顶,爱甲(吃)三色糖。”它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月光下的农家、门外农田肥沃、院内花香扑鼻,月光照入房内,新被席、新帐、新床,桌上还是儿童喜欢的三色糖。歌词不复杂,但充满生活的气息;
    曲调很优美,承载着长辈们良好的祈愿和浓厚的传统寓意,彰显出特殊的文化内涵。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特有的意境和风格,体会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园的深厚感情。而现代的闽南语歌曲发展很快,特别是随着海峡两岸的不断开放,台湾原创闽南歌曲大量涌入大陆,如《爱拼才会赢》《酒干倘卖无》《浪子的心情》等闽南语歌曲,不经意间便在大街小巷四处传唱。特别是《爱拼才会赢》展现着一种催人奋进的意境,充满了激励精神。教学生演唱,可以兼容思想教育与艺术熏陶。

    3.南音。又称南乐、南曲、南管,是一种地方色彩浓厚的乐种,被称为“音乐的一块活化石”“中国音乐之根”“东方音乐之花”。联合国于2009年将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种古老的乐种,通过在课程和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可以促进南音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南音著名曲目有《山险峻》《出汉关》《共君断约》《因送哥嫂》等,至今还在广为流传,曲牌还保留着《汉宫秋》《三台令》等唐宋古曲名称。在渗透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播放2010年的泉州国际南音大会、2012年联合国春晚中的《南音闹元宵》、2014年巴黎南音专场演出,以众多的南音盛世让小学生感受到身为闽南人的自豪,进而建立起弘扬闽南文化的强烈意识,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也可以对《静夜思》《登鹤雀楼》等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谱以南音编曲,演唱起来别具一番风味;
    还可以将南音曲目的创作背景、包含的故事情节、故事发展的场景等元素,创编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小学生在南音曲目中的学习难度。如著名南音曲目《直入花园》讲的是紫姑的故事,教师利用媒体课件以及生动的语言描述春天的场景,让小学生感受春天花园生机勃勃的场景。

    4.民间戏剧。闽南的民间戏剧流传甚广,历史悠久,题材广泛,种类很多,主要有歌仔戏、高甲戏、梨园戏等。它们都带着浓郁的音乐元素,承载着历史的足迹和传承责任,引导着后人继续发扬光大。

    5.歌仔戏。歌仔戏作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宝贵艺术形式,也成为维系两岸人民精神文化的一条重要纽带。保护、传承和发展歌仔戏刻不容缓,也应成为广大闽南地区音乐教师的责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或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观看厦门理工学院2016年拍摄的《传承·歌仔戏》纪录片,引导学生了解歌仔戏的历史渊源、文化特征、代表剧目、传承现状;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歌仔戏传习中心、歌仔戏团,并联系观看相关剧目。近年来,闽南各地也不断地创作了现代歌仔戏,以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为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注入了无限可能。如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创编的歌仔戏《海边风》《陈嘉庚还乡记》《邵江海》《蝴蝶之恋》《凤冠梦》等,既保留了歌仔戏艺术的精髓,也弘扬了忠、孝、节、义等优秀传统思想文化。

    6.高甲戏。高甲戏作为闽南地区主要剧种之一,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了。2006年5月20日,高甲戏经国务院办公厅准许,纳入第一批国家级别非遗文化财产名册。闽南沿海农村或部分城市里的宗祠,每逢迎神赛会或喜庆节日,都会组织群众观看高甲戏。著名作品有《陈三五娘》《桃花搭渡》《珍珠塔》《连升三级》《昭君出塞》等。这些著名曲目所表现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都对小学生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他们的文化自信心、自豪感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学校教育也是一种有益、有效的充实。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推陈出新,创作了不少适合当代的优秀剧目。高甲戏《阿搭嫂》就是其中的一个,该剧讲述了古道热肠、好打抱不平、大大咧咧的闽南“阿搭嫂”一连串令人喜中带涩的故事,讴歌了友善、慈爱、崇德、互助的人性之美和道德光辉,是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近期的代表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剧团进行文化游学,并与作者、演出者座谈、见面,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共鸣。同时,高甲戏的戏剧音乐很有特色,多收集特色唱段,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音乐鉴赏和创作能力有一定的好处。

    7.梨园戏。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能够独步于当今戏曲舞台,就在于它的“唯一性”。它不仅在剧目上传承了宋元南戏,而且还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虚拟化、程式化表演模式。舞台设置简朴,一桌二椅,深黑的天幕,四周以虚拟的栏杆界定演员有限的表演空间,传统的压脚鼓,配以南音的乐器,再加上演员服饰的本色扮相,让舞台弥漫着一种古典的意蕴和古雅的格调。经典剧目《陈三五娘》《苏英》《御碑亭》《朱买臣》等。

    (一)课外活动引领

    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将闽南地域文化作为华夏文化的一分子,促其熠熠生辉,学校可以开展“爱我闽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走进闽南文化长廊,聆听幽雅清和的南音,欣赏古朴灵动的工艺,领略杰出人物的风范,饱览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观看别有情趣的民间习俗;
    引导学生追溯闽南史,了解闽南情,宣传闽南美,探寻闽南根,塑造闽南魂,传承闽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二)组织各类比赛

    现在闽南地区有很多闽南文化方面的比赛,如厦门地区就有中小学闽南文化艺术比赛和海峡两岸“读册歌”广播电视大赛。这些比赛有效传承了闽南优秀文化,增进了闽南传统文化交流。以海峡两岸“读册歌”广播电视大赛为例,时间定在每年年底,便于对该年闽南童谣传播作出一个阶段性总结,也是一种成果检阅,内容和形式都是以闽南童谣唱诵表演为主。我校连续多年积极参加海峡两岸“读册歌”广播电视大赛,作为提升本校推广、传承闽南文化的抓手。如2020年,我校以“围炉”为主题,通过挂灯笼、贴窗花、写春联、放鞭炮、家人团圆围炉、祭拜祖宗、祭拜长辈、保佑家人平安健康长寿、大人给孩子包红包、保佑孩子岁岁大岁岁平安等场景,来表现闽南过大年三十的热热闹闹家人团圆、过大年的闽南文化风俗。在围炉看春晚节目的过程中,通过爷爷奶奶讲述过去的事情,大家一起忆苦思甜,教育子子孙孙要牢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做到节约,爱惜粮食,将“光盘行动”主题升华为“平安幸福年,光盘行动伴我行”。2021年我校创作了《火金姑》,通过小女孩和妈妈的对话,感受到童谣《火金姑》诙谐、有趣的特点,从而让小女孩细心地发现厦门这座城市的“火金姑”,是那些忙忙碌碌、任劳任怨地为这座城市做贡献的志愿劳动者构筑起来的,从而升华火金姑的深刻现实含义。

    总之,基于地域文化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既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一种模式,也是提高学校办学效益的一种手段,对进一步引导学生触摸地域文化的深层内核,展现多元、包容和大同的闽南文化,丰富音乐校本学习内容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这不仅是弘扬闽南文化、中华文化,实现学校传播文化、创造文化和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促进全面立体的地域文化研究,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任务之一。

    猜你喜欢 歌仔戏南音闽南 弦管南音“固首”体系研究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4期)2022-09-17闽南文化传承快乐语文(2021年11期)2021-07-20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海峡姐妹(2020年10期)2020-10-28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海峡姐妹(2020年10期)2020-10-28李进杰的南音情海峡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FATE, PLAY, LOVE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18年1期)2018-10-25闽南,闽南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海峡姐妹(2017年8期)2017-09-08曾宝珠歌仔戏个人专场上演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以闽南歌仔戏为例">传统戏曲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之道
    ——以闽南歌仔戏为例戏剧之家(2015年12期)2015-07-25

    相关热词搜索:闽南 文化 校本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