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中国传统营造技艺展示设计的思路研究

    中国传统营造技艺展示设计的思路研究

    时间:2023-06-27 12:05:07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王颢霖,李 峰

    (1.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100010;
    2.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展陈艺术研究所,北京 100010)

    丰富多元的中国传统营造技艺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承载着我国乃至全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历史文化、艺术、技术等多重价值。中国传统营造技艺的展示是促进公众理解、增进联系,进而带动社会群体保护的重要途径。对中国传统营造技艺展示设计的研究需要通过多学科、多视角来探讨其展示实践所要面对的问题,应该建立在全面认识传统营造技艺项目本身及其保护工作,深刻理解其展示价值意义的基础上,厘清展示的目的、内容、方式等基本问题,建立起传统营造技艺自身的展示体系,从而为展示实践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既服务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工作,也丰富当下博物馆展示的整体建设。

    1.1 传统营造技艺展示的研究背景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工作至今已走过近二十年的历程,非遗保护理念在我国生根发芽,成为整体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开展了诸多形式广泛、内容丰富的非遗展示研究与实践。2021年,文化与旅游部在《“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明确提出应“广泛开展非遗展示展览活动”,同时提出应根据不同的门类和项目特点,支持专题性的展示活动[1]。考查当下的传统营造技艺展示实践,对传统营造技艺的展示内容、展示叙事与展示方式的处理仍相对单薄,这主要是由于对传统营造技艺项目内涵、展示理念及活态转译方式等问题认识不足造成的,展示实践未能与具体的保护概念相对接,需要对中国传统营造技艺的展示设计进行系统全面、有针对性的研究。

    1.2 传统营造技艺展示的研究意义

    首先,从传统营造技艺保护自身看,展示不仅是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也是保护实践发展至现阶段的必然要求。展示作为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方式之一,对技艺的保存、研究、宣传、传播等多种保护形式都有相应的价值意义。当下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工作进入分类细化和精准施策的新阶段,对技艺项目的展示工作正是通过对技艺内容、概念、价值等精神文化内涵的整合与阐释,提升公众对传统营造技艺的认识与理解,使其在新阶段中更具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其次,从整体的非遗保护工作看,当下的非遗展示亟需在具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与不断探索的展示实践中提升展示工作的成效。在已经公布的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传统营造技艺项目共计37项(68个子项),此外还有诸多列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市(自治州、地区)、县级的传统营造技艺项目[2]。考查当下各省市博物馆、非遗馆、民俗馆等开展的非遗展示实践,均有各类型、各民族的传统营造技艺项目参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颇具代表性、典型性的类型,对传统营造技艺展示的研究与实践不仅能够为其他传统技艺项目的展示提供参考,对它类非遗项目的展示也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研究与实践已成为当下博物馆展示工作的明确责任,博物馆展示已从单纯的藏品展示进入展品活化、展品文化阐释的新阶段,博物馆对待观者的态度已不再是单向的“叙述”,而是鼓励体验、参与和对话的多元互动,这种由“物”为重点逐渐向“人”以及“物”与“人”的关系的转变,尤其显示了非遗展示研究的必要性。同时,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与其依托的建筑遗产、历史建筑、传统村落等物质形态关系紧密,展示场所涉及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等多类博物馆与新形态的展示空间。因此对中国传统营造技艺的展示研究,对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进行的活态、原真等属性研究而提出的展示原则和方法,也将充实于当下博物馆的展示实践与研究工作,回应时代对博物馆非遗展示所提出的新要求。

    与文物、艺术品等物质形态为主体的展示不同,中国传统营造技艺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展示应建立在对其完整性与原真性保护的认识之上,因此非遗视角下对传统营造技艺展示内容的考量,应融合对传统营造方式、营造参与者、营造制度及相关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考察,其展示内容既应涵盖技艺本体及技艺传承的全部主体,也应包含技艺伴随的文化事项以及技艺所对应的物质客体、依存环境等。我们可以将传统营造技艺的展示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传统营造技艺本体内容的展示

    营造合一、工艺合一的特性决定了中国传统营造技艺项目是作为融合设计、建造、工艺、材料、工具等多重内容的完整体而存续的[3]。因此对于传统营造技艺本体内容的展示应包括技艺项目所涵盖的营造思想、构造技术、施工工艺、匠谚口诀、营造材料与工具应用等。不同类型的传统营造技艺项目各有其营造思想与工艺做法,可以看做是技艺施用的设计理念以及其区别于它类营造技艺的属性特点,是本体展示内容的重点[4]。

    2.2 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内容的展示

    中国传统营造技艺是在中华民族传统的宇宙观、社会观、自然观等逻辑下,通过工匠互相配合得以实现内在精神的体系。传承对技艺存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传统营造技艺的展示内容还应注重对技艺传承主体与传承方式的展示。传承主体的展示应包括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传承群体、行业团体的信息、传承序列等,传承方式的展示内容则应侧重于对传承人开展的具体传承活动及代表性作品的展示。对传承内容的展示是通过对系于匠人身上的历史和记忆的追寻,对传统营造技艺发展脉络、营造活动、工艺技术形成更加完整的文化图谱展示,从而完成对技艺项目活态性与传承性的阐释[5]。

    2.3 传统营造技艺文化生态的展示

    此外,还应关注到传统营造技艺依存的整体文化生态的展示,包括与传统营造技艺项目相生相伴的营造仪式、制度、民俗等建筑文化、等级制度、使用秩序、建造习俗等。如营造活动中选地、备料、择日、动工、落成、乔迁等各阶段,都伴随相应的信俗活动,是与传统营造技艺不可分割的文化事项。同时,展示内容还应包括传统营造技艺项目依托的建筑遗产、历史建筑、传统村落、街区等实体,作为传统营造技艺的实体见证,它们同样记录、承载了技艺的历史与文化信息。

    传统营造技艺并非作为“过去之物”进行展示,而是存在并鲜活于当下的展示对象。传统营造技艺自身的形成、发展与传承经历了较大的时空跨度,携带了多层次的文化元素,传统营造技艺项目的展示内容不能局限于某一时间点或抽取技艺项目的组成要素,而应通过对项目内容的整体阐释传递传统营造技艺所承载的文化与精神内涵,使观者建立起自身的理解和记忆(图1-图3)。

    图1 传统建筑彩画技艺展

    图2 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展示的传统营造技艺

    图3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展示的传统营造技艺

    展示设计离不开对空间环境的营造,除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传统形式的展示空间,生态博物馆、露天博物馆、传统建筑(群)、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等都可成为展示传统营造技艺的空间形式。其次,以普及教育为目的的展示体验中心、技艺传习中心等,也是传统营造技艺展示空间的有益实践。在此我们以技艺原生的存在空间为标准,将传统营造技艺的展示空间分为在地展示和移地展示两种形式。

    3.1 在地展示

    所谓在地展示,是将传统营造技艺项目就其所在的文化生态环境或其所依托的建筑实体中进行展示。任何一项传统营造技艺都是在特定的文化空间中形成、存续、发展,“文化空间”与“非遗项目”二者的关系,犹如种子与土壤、墒情一样密不可分[6]。如当下在贵州、广西、云南等省份广泛建设的生态博物馆,较为典型的如锦屏县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等,通过村寨、社区中生态空间的建设,依托区域内各类民居建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等形式,使传统营造技艺能够在各自原生的自然与文化生态中得以保存和延续,展示也更具有场域感。这种在地展示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传统营造技艺项目本身与其存在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大程度上使其地域性特征得到完整的展示。同时,在地的展示能够将传统营造技艺与区域文化结合得更加紧密,如传统营造活动伴随的营造仪式与民俗活动,在特定的文化空间中进行展示更容易形成节点性的效果,增加人们在空间场所内的生命体验[7](图4)。

    图4 生态博物馆

    其次,在运用传统营造技艺进行修缮或建造的现场展示传统营造技艺也是在地展示急需探索的形式,如将建筑遗产的修缮过程有选择地对观众进行开放展示,或对运用传统营造技艺进行建造的工程项目进行节点性的展示活动等。如2018年,为配合故宫养心殿保护修缮工程,故宫博物院在永寿宫举办了“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展”,展出了多类传统建筑彩画绘制的过程图、彩画与油饰颜料、画谱、裱糊册页、斗栱构件模型等,向公众呈现保护工作内容与修缮过程,也是在地展示范畴下的有益探索[8]。将传统营造技艺与其所依托的建筑遗产、历史建筑等场所共同展示不仅能够促进展示对象的相互阐释,同时能够使观者更易于进入观展氛围,利于观者感受传统营造技艺的过程和节奏,提升对展示技艺项目有形与无形价值的共同理解,构建更加全面的文化遗产价值认知(图5)。

    图5 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展

    3.2 移地展示

    移地展示是指在不改变传统营造技艺项目真实性和价值内涵的前提下,将技艺项目移入新的空间形态进行展示的方式,如当下较为普遍的非遗馆、博物馆、美术馆及各类型的体验馆、展示中心、传习基地等空间形式。较在地展示而言,移地展示便于通过更为多元的展示手法与叙事方式重构一个新的文化空间,其展示的时间、效果可控性更强,对参观者来说也更容易获取观展机会。对移地展示空间的认识应打破传统博物馆中“墙”的概念,主动将展示空间延伸至社区、校园,如城市会客厅、文化中心等公共空间中进行展示。如传统营造技艺中部分营造活动的完成或构件加工、拼接组装是可以在特定的展馆、研习基地或传习中心等空间中进行展示的,可以通过合理的展示手法将其移入便于观者参与的展示空间中[9]。

    除了现实空间的展示,近年来网络平台的展示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展示活动的重要阵地。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与线上展览作为展示空间形式的积极拓展,能够打破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带动更广泛的观展群体,方便观者通过各类平台云游展览。如采用数字化的形式将传统营造技艺在线上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或借助VR、AR等新技术开发虚拟体验的传统营造技艺展示形式[10]。

    与“物”作为主角的展示不同,传统营造技艺展示的主体是“人”所携带的历经历史文化时空而在当下仍具有生命力的技艺本身,需要探索能够有效展示并阐释技艺本体及其包含的精神价值与文化内涵的展示方式。各种能够正向传递和阐释传统营造技艺信息、知识、价值、意义的媒介和手段都可以通过合理地运用被引入到展示设计中。

    4.1 活态的展示形式

    传统营造技艺的活态属性决定了需要将其作为活态的生命延续体进行展示。活态的展示并非只是“真人演示”“现场表演”等形式,而是从传统营造技艺的真实性与活态属性出发对展示形式进行思考和选择,提高参观者对展示信息的接收度和展示实践的参与度。如在采用传统营造技艺进行建造与修缮的场所中开辟出适合展示的部分,通过组织策划对公众进行开放,这种通过场所环境带来的的实地感、场景感,是传统营造技艺最直接的展示途径,可以极大促进观者对传统营造项目的认知和理解。对于具备单独展示条件的传统营造技艺项目或技艺项目中适于现场展示的部分,可以邀请传承人进行现场操作、讲解,通过对技艺展示内容、时长、频率的把握和控制,与观者形成直接的互动,建立生动的记忆。如2018年“自然与文化遗产日”在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古建馆,邀请了传统建筑彩画传承人乔建军先生现场展示彩画小样贴金工艺,配合对彩画工艺技术、材料工具的讲解与彩画小样的展示,使观者能够对传统建筑彩画技艺有更深刻和直观的认识[11]。考查当下许多活态体验馆、博览会、非遗节等展示实践中,都引入了传承人现场进行传统营造技艺操作的环节,这种现场展示的方式将技艺的持有者与观者纳入同一时间,共同经历技艺完成的动态过程,更易于产生深刻丰富的展示效应[12]。

    4.2 有效的叙事策略

    丰富多样的传统营造技艺项目涉及多民族、多地区的文化样态,包含各类型的结构构造、工艺技术,传统营造技艺中一些玄奥复杂的内容并不容易被大多数观者直观理解。因此在展示设计中不仅需要对传统营造技艺项目本体有准确、完整、深入的理解,还需要有恰当、合理的叙事视角与叙事逻辑对技艺项目进行转译。

    在增强对传统营造技艺理解、交流、弘扬的背景下,传统营造技艺的展示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构建文化认同的过程,本质是将整体的营造活动作为动态发展事件对传统营造技艺的文化基因进行阐释。从展示设计的现实角度出发,展示内容不可能囊括传统营造技艺所有的细节与知识,展示活动的呈现必是在展示目的的要求下,运用和洽的展示叙事语言对传统营造技艺的内容进行策划剪辑后的重构。传统营造技艺有其自身发展行进的时空,作为“进行时”的展示对象不能只针对某一展品或展项进行解读,对传统营造技艺的展示应是对“场景”的展示,侧重传统营造技艺在时间、空间中的发展与互动,需要过程性、动态化的叙事方式串联起技艺项目的过去与当下,通过对“人”——即技艺的传承人与传承群体的关注和考量建构出叙事语境,通过有效的叙事策略讲好故事,完成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联结起展示内容、策划者与参观者,使展示实践成为具有良好体验的文化事项[13]。

    4.3 多元的展示手法

    传统营造技艺的展示设计需要通过多元的展示手法带动观者的参与感与体验感,通过多种媒介相互交叠完成一场“多重奏”性质的展示实践。面对传统营造技艺展示中存在的体验感较弱、参与度较低等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在展示设计中引入互动性和趣味性的展示手法,合理设计交互活动、激发参与者的好奇心。如在展览现场加入榫卯玩具、传统建筑拼插模型,或在展示现场进行一些简单的技艺加工体验,使观者在实践和动手的情境中加深对传统营造技艺项目的记忆与联结,走出传统展示中单纯叙述与倾听的模式,进入到对话与体验的双向活动中。考查目前的传统营造技艺展,多采用图文、实物模型、影像、现场展示等形式配合完成,如2018年由四川美术学院主办的“重拾营造——中国传统村落民居营造工艺作品展”,以及2021年在贵州省博物馆举办的“‘考工记’——贵州乡土建筑遗产保护创生展”,都是通过图文、模型、民居构件配合营造工具、材料等共同展示,同时结合现场互动、交互体验等展示方式,对传统民居营造进行展示(图6)。

    图6 重拾营造——中国传统村落民居营造工艺作品展

    另一方面,数字化成果的开发与运用也应成为当下传统营造技艺展示手法的重要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面向未来的,传统营造技艺的展示工作同样需要面向未来,尤其对于传统营造技艺来说,传统的展示手段难免孤立、片面、表象,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传统营造技艺的展示提供了绝好的工具和手法,通过数字化技术探索观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展示形式,积极推进传统营造技艺的多媒体展示、线上展示等途径,运用数字化手段创新表现形态,提升线上互动,使观者跨越时空、连接万方,从而增加传统营造技艺项目的可见度,这也是落实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的举措[14]。在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被提倡的当下,通过AR、VR技术对复杂的传统建筑内部结构、构件进行展示,或再现传统营造活动的场景、工艺的过程,为参观者制造身临其境参与传统营造技艺的体验,同时拉进观者与被展示技艺之间的距离。2012年,国家图书馆曾举办“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展”,通过展示“清代样式雷图档”等文献典籍和文物,以及清华大学郭黛姮教授团队对圆明园30个景区的数字复原,将传统展示手段与现代数字化演示技术相互配合,形成了层次丰富的观展体验。前文提及的“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展”,也曾利用端门数字馆举办了“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运用数字技术带领观者“走进”养心殿,这都是当下运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营造技艺展示的积极探索[15](图7-图8)。

    图7 数字圆明园

    图8 “发现养心殿”数字故宫体验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中国传统营造技艺同样呈现出与本体共具的活态特性、与物质体系的同构共生以及与人的主客互动之本质[16],因此对传统营造技艺的展示研究,也建立在对其活态性、完整性与传承性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营造技艺展示价值意义的深刻理解,厘清传统营造技艺展示中的内容、场所、方式等基本问题[17-18]。

    面对当下展示实践的新需求、新形势,既要有展示理论、理念、原则的思考与研究,同时需要展示技术、媒介的探索和佐证,建立起传统营造技艺自身的展示体系,从而为展示设计提供相应的指导。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作为一种活态传承的代际文化,保护的落脚点在保持传统营造技艺的生命力,增强其在当下社会环境中的存续能力。面对当下“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以及保护工作要“见物见人见生活”的理念要求,需要我们持续探寻符合传统营造技艺自身特性的展示规律和途径,通过更具感染力与吸引力的展示实践提高人们对传统营造技艺的认识、增进理解,既使记忆得以留存,也为传统营造技艺在当下赋予更新的生命与活力。

    猜你喜欢观者营造技艺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工会博览(2022年33期)2023-01-12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11-27端午节观龙舟赛东坡赤壁诗词(2020年5期)2020-11-06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海峡姐妹(2019年10期)2019-11-23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中国自行车(2018年7期)2018-08-14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家庭影院技术(2017年9期)2017-09-26光影行者大众摄影(2016年8期)2016-08-01心中的景致大众摄影(2016年7期)2016-07-08

    相关热词搜索:技艺 中国传统 营造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

    中国传统 中国传统产业现状 中国传统婚俗有哪些 中国传统婚俗知识 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大全(精选100句) 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大全100字 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大全图片 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大全手抄报 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精选 中国传统技能传承中心 中国传统拱手礼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1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3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5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6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7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开头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结尾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英语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含义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种类 中国传统文化回归 中国传统文化家风家训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医学生的启发 中国传统文化技能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100字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读后感 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的课题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课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作文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条例 中国传统的酒文化与西方酒文化的差异 中国传统的酒文化介绍 中国传统的酒文化有哪些 中国传统的酒文化绵绵不绝 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 中国传统节日国旗下讲话 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