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评语寄语 > 三年级英语上册【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三年级英语上册【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时间:2020-10-10 00:08:47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第一单元 时 分 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
    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60分=1时 60秒=1分 半时=30分 30分=半时 9、 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 (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 (读数时写汉字 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 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
    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
    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
    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 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 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 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克 )做单位;
    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做单位;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吨 )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1、 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4、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5、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6、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7、(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 “估算”、 “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8、 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减数 ②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9、加法的验算方法: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② 用和减一个加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或长×2+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 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分数加减法:
    ① 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和分子相加、减。

    ②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5、 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6、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1、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

    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两个圆是集合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公式 长度单位: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千米=10000分米 1千米=100000厘米 1千米=1000000毫米 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减法:1.被减数—减数=差 2.减数=被减数—差 3.被减数=差+减数 加法:1.加数+加数=和 2.加数=和—加数 加减法的验算:
    加法的验算:1.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1.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

    2.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

    四边形:
    四边形的特点:
    1.四条直的边 2.四个角 3.封闭图形 平行四边形特点:1对边相等 2.对角相等 3.容易变形 周长:
    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或 长×2+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时分秒:
    1分=60秒 1时=60分 分数:
    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 分母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分子的意义:其中的几份 分数比较大小:
    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第一单元 准备课 1、 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 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 位 置 1、 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 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 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 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4、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如:0+8=8 9-0=9 4-4=0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 1、 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如图:
    2、 长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如图:
    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如图:
    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6—10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如:10由9和1组成。

    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

    二、6—10的加减法 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大括号 ”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 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 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如:10+5=15 17-7=10 18-10=8 (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
    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1、认识钟面:
    钟面:钟面上有12个数,有时针和分针。

    分针:钟面上又细又长的指针叫分针。

    时针:钟面上又粗又短的指针叫时针。

    2、钟表的种类: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一般分两种,一种:挂钟,钟面上有12个数,分针和时针。另一种:电子表,表面上有两个点“:”,“:”的左边和右边都有数。

    3、认识整时: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电子表上,“:”的右边是“00”时表示整时,“:”的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3、 整时的写法:
    整时的写法有两种:写成几时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如:8时或8:00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9加几计算方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凑十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其中“凑十法”比较简便。

    利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时,把9凑成10需要1,就把较小数拆成1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

    二、8、7、6加几的计算方法:(1)点数;
    (2)接着数;
    (3)凑十法。可以“拆大数、凑小数”,也可以“拆小数、凑大数”。

    三、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1)“拆大数、凑小数”。(2)“拆小数、凑大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从而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2)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相关热词搜索:知识点 上册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三年级英语上册 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

    三年级 三年级2班家长会发言稿 三年级一次有趣的发现作文350字(5篇) 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总结 三年级上册十五课搭船的鸟课文 三年级上册单元基础知识汇总 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三年级上册学练优数学人教版答案 三年级上册学练优答案数学 三年级上册安全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工作计划 三年级上册德育总结 三年级上册思品试卷 三年级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3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4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7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42减法人版2014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71四边形人版2014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练优人教版电子书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练优参考答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练优答案人教版2020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练优答案人教版答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卷(一)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卷(一)(E卷)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卷(三)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卷(三)(E卷)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卷(二)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卷(二)(E卷)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讲义-第七单元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期中试卷B卷(含答案)北师版(2014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每日一练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一单元测试卷无答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三单元检测人教新课标201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一单元检测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七单元检测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三单元检测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六单元检测 三年级上册数学题 三年级上册班主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