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2022中共党史观后感(完整)

    2022中共党史观后感(完整)

    时间:2022-12-26 15:10:12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中共党史观后感(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中共党史观后感(完整)

    中共党史观后感4篇

    【篇一】中共党史观后感

    中共党史简介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定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篇二】中共党史观后感

    中共党史

    【篇三】中共党史观后感

    学习简介

    一、划分的几个主要阶段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条件

    四、中共一大

    五、中共成立初期大事简记

    六、党的会议简介

    中共党史

    一、划分的几个主要阶段

      1、大革命阶段 2、土地革命阶段 3、抗战阶段 4、民主革命阶段 5、新民主主义阶段 6、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7、文化大革命阶段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 10、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
    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条件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 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三、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四、中共一大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当时,在法国的共产主义小组还没有和国内取得联系,所以没有派代表出席)。推举的代表共12人:湖南小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小组董必武、陈潭秋,上海小组李达、李汉俊,北京小组刘仁静、张国焘,济南小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陈公博,日本东京小组周佛海。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中共成立初期大事简记

      1921 7.23-8月初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8月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

      11月 中国共产党中央局发出通告,对党的组织.宣传工作作出部署。

      1922 1.12 香港海员大罢工

      1.21-2.2 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5.1-5.6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

      5.5-5.10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6.15 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

      7.16-7.23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8.29-8.30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西湖举行全体会议

      10月 中共中央从上海迁到北京

      10.16-10.26 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1923 2.4-2.9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二。七”惨案发生。

      2.27 中共中央发表《为吴佩孚惨杀京汉路工告工人阶级与国民》。

      3.3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发表《就京汉铁路罢工工人流血件告中国铁路工人书》。

      4月 中共中央由北京迁回上海。

      6.12-6.20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6.15 中国共产党理论刊物《新青年》季刊在广州创刊

      7.1 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前锋》月刊在广州出版。

      7月 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对于时局之主张》。

      8.20-8.25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

      10.20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周刊在上海创刊。

      11.1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上海书店”。出版发行《向导》.《新青年》.《前锋》 等杂志。

      11.24-11.25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三届一中全会。

      11.28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通过《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

      12.25 中共中央发出《第十三号通告》。1924 1月初 中共中央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在上海举行联席会议。

      2.7 全国铁路总工会成立。

      2月 中国共产党召开三届二次执行委员会会议。

      5.10-5.15 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

      6.17-7.8 共产国际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

      7.3 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开学。

      7.15 广州沙面工人大罢工。

      9.10 中国共产党发表第三次对时局的主张。

      11.19 中国共产党发表第四次对时局的主张。

    六、党的会议简介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定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篇四】中共党史观后感

    中共党 史 知 识

     

    1、五四运动是什么时候爆发的?

    答:1919年5月4日

    2、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答: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1922年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来的。

    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答: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4、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起义是什么?

    答: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

    5、八七会议确立了什么总方针?

    答: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6、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基本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1930年1月毛泽东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通讯。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上率先走出到农村创建根据地,进行武装斗争的第一步,而且在理论上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第一次从理论上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产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并进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打下了基础。1930年1月,毛泽东写下后来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通讯,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这实际上提出了要以乡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的理论。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具有独创性的理论贡献。

    7、古田会议是何时召开的?

    答:1929年12月。

    8、红军长征是何时开始、何时胜利结束的?

    答: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1935年10月到达陕北。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9、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是什么?

    答: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

    10、遵义会议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答:遵义会议的突出贡献是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实际领导地位。因而,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是我们党从失败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

    11、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处于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第二,遵义会议是我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遵义会议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进行了积极的思想斗争,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以来存在的分歧和矛盾,避免了一次可能造成的党内分裂的危险,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表明我们党政治上的日趋成熟。第三,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在遵义会议前,右倾或“左”倾机会主义先后几次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而在遵义会议以后,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在党中央的指导地位,使会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和军事上能够达到统一,把党的路线开始转移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

    12、中国共产党在什么会议上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

    答:瓦窑堡会议。

    13、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是在什么情况下发表的?其意义是什么?

    答: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之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这时,国民党顽固派在日本侵略者的政治诱降下,为了清除投降道路上的障碍,采取了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不断发动反共高潮,并在思想上大肆叫嚷“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谬论。在这种情况下,全国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前途极为担心。于是,中国向何处去?就成为当时最中心的问题。为了向全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 国革命和新中 国建设的全部见解,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

    14、《新民主主义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新民主主义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理论,根据中国历史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经验,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地回答了当时中国革命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说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属于中国工人阶级;说明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说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必须采取既区别于资本主义,又区别于社会主义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15、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答: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大法宝。

    16、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方针是什么?

    答: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17、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方针和意义是什么?

    答: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是中心内容。整风运动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延安整风运动是对全党进行的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极大地加强了全党的思想统一和团结,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和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丰富了马列主义的建党学说。

    18、党的七大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

    答: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抗日战争是何时胜利的?

    答:1945年8月15日。

    20、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几个战略阶段?          

    答: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3个主要阶段。

    21、“两个务必”是在何时提出来的?

    答: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

    22、“两个务必”的内容是什么?

    答: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3、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所做的报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这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圆满解决了夺取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大问题,使会党在革命转变关头,从政治上、思想上做了充分准备。特别是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更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防止腐化变质的重要法宝。

    24、五星红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五星红旗的基本含义是: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底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旗面为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五颗星在旗面左上方4/1处,旗杆套为白色。

    25、国徽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包括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天安门图案象征着民族精神;齿轮、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国徽中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27、建国后我们党惩处的第一大腐败案是什么?

    答:“刘青山、张子善案”。

    28:什么是“三反”运动?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

    29、什么是“五反”运动?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

    30、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答:1953年。

    31、我国是从哪年开始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其标志是什么?

    答:1956年,其标志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32、毛泽东首次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著作是什么?

    答:1956年4月发表的《论十大关系》。

    33、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答: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参与国家管理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34、最早提出“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观点的人是谁?

    答:周恩来。

    35、新中国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答:民族区域自治。

    36、什么是“双百”方针?

    答:“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37、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8、1961年毛泽东在什么会议上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答:1961年1月召开的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又称“七千人大会”)上。

    39、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是在何时发表的?

    答: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在毛泽东的题词发表后,全国广泛开展了向雷锋学习的群众运动。

    40、“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何时提出的?

    答:“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1960年毛泽东首先提出,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由周恩来代表中央正式向全国人民宣布。

    41、上世纪60年代是被人民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谁?

    答:焦裕禄。

    42、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何时发射成功的?

    答:1970年4月24日。

    43、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答: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

    4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何时开展的?

    答: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由此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针对这篇文章的种种指责,邓小平明确指出:要坚持毛泽东同志实事求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而不要照搬照套其原话。其他中央领导人以及省、市、自治区和大军区的领导同志也先后发表文章和讲话,表示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4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这次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
    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
    做出了从1979年起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还提出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制定了加快发展的决定,提出了改革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重要思想;
    还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4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实、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的任务。第三,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得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同志所作出的错误结论。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47、“小康”的目标是在哪一年由谁最早提出来的?

    答: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方时提出,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

    48、四项基本原则是谁提出的?

    答:邓小平。

    49、《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是在哪年作出的?

    答:1980年2月23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50、标志着党完成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历史任务的会议是什么?

    答: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全会同意华国锋辞去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的请求,选举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主席,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51、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2、邓小平在什么时候最早提出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答: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

    5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说我国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其二是说我们的社会主义还不发达,还处于初级阶段。

    5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止时间是怎样的?

    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止时间是1956年,其标志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达100年,即到21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因此,我国不仅正处于而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5、20世纪90年代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方面有什么重大改革?

    答:20世纪90年代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方面的重大改革,是推行公务员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国家制定有关法律和规章,对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利,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制度。国家公务员可分为政务和业务两类。政务类公务员,必须严格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进行管理,实行任期制,并接受社会的公开监督。业务类公务员队伍,则应通过法定考试,公开竞争选拔。

    56、《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答: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57、什么是邓小平理论?

    答: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工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58、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

    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9、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

    答: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61、邓小平提出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什么?

    答: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2、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答: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做到: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63、邓小平提出的世界主题是什么?

    答: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64、“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织部分。其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65、什么是知识经济?

    答:知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为民发展经济,维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使用人类积累和创新的全部知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现代科学技术、经济科学、管理科学、行为科学以及许多社会科学知识。因此,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是,把迄今为止以及尚待创新的全部知识作为资本来发展经济,靠知识创造财富,以知识、智力资源为第一资源,建立在科学技术和人类知识精华基础上的新的经济形态。

    66、什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三个代表”,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而形成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67、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新”要求是什么?

    答:十六大报告指出,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改革提出的总要求。就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来讲,这“四新”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基本要求和保证。

    68、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向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哪些希望?

    答:胡锦涛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中,向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四点希望。第一,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第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第三,牢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第四,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

    69、十六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什么?

    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70、在党的历史上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的先例是在哪次会议上开创的?

    答: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表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增强党的活力作出的最新努力。

    71、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确立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确立的。其主要内容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72、什么是党的执政能力?

    答: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73、为什么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7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75、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76、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什么能力?

    答:党领导发展的能力。

    77、如何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答: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为此,一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二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三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四要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五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78、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人开展反腐败斗争?

    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各级党委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违法违纪案件为重点,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加强廉政法制建设,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保证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表彰勤政廉政典型,督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

    79、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党员先进报告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六个坚持”是什么?

    答:2005年1月14日,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即“六个坚持”,具体说来就是: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工作业绩;坚持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80、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四点启示”是什么?

    答:2005年1月14日,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讲到:回顾我们党长期以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可以得出以下四点重要启示。第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第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需要同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紧紧联系起来。第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在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任务更加艰巨。第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重大课题。

    81、制定“十一五”规划在理念上发生了什么样的革命性变化?

    答:与“十五”计划及以前的五年计划相比,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制定理念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思路中占据了20多年的一个重要命题——“先富论”,将在“十一五”规划中转变为“共同富裕”的主调,以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扭转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第二,经济的增长不等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增长不是发展的目的而是发展的手段的新观念将在“十一五”规划中首次得到鲜明体现。因此,“发展是硬道理”不等同于“增长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等同于“以速度为中心”。

    82、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确定“十一五”规划的“四个准确认识”是什么?

    答:2005年8月19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河南、江西、湖北三省考察工作,就“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调查研究。胡锦涛强调,确定“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要做到“四个准确认识”。即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准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思想上形成共识,在实际工作中形成合力,更好地动员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为实现我们党提出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83、为什么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答:在我国几十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始终是重点之一。为了保证这个重点的发展,我们实行了向城市倾斜的政策。今天,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一些繁华的现代化的大、中城市,农村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牺牲,致使今日我国广大农村的落后与城市的繁荣形成了鲜明反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农业这一基础还很薄弱,农民在我国人口中人数最多,但农民也是我国最贫穷的人群。“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带有战略性的根本问题。或者说没有农村的发展,就不会有中国的发展;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因此,现在到了在城乡发展中应当向农村倾斜的时候,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应当放在农村的发展上,必须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关热词搜索:党史 观后感 中共 中共党史观后感 中共党史观后感 党史 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

    中共 中共xx公司支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 中共XX区人民政府党组会议议事规则(试行) 中共xx区委办公室2022年度工作情况报告 中共XX区委办公室度工作情况报告 中共xx县医疗保障局支部2022年工作计划 中共xx县委巡察工作五年规划(2022-2026年) 中共xx县委组织部2021年专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 中共xx县委组织部党支部书记xx抓党建述职报告 中共xx市xx公司总部支部委员会2月xx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 中共xx市xx区委关于十一届省委第八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中共xx市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报告 中共XX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主持词 中共x县委关于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的实施方案 中共X市委统战部上半年统战工作报告 中共××支部委员会关于对×××同志进行预审的请示 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决议心得 中共中央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心得 中共中央关于 中共中央关于党百年奋斗历史感受 中共中央关于党百年奋斗心得 中共中央关于党百年奋斗观后感 中共中央关于党百年奋斗读后感 中共中央关于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决议学习心得 中共中央关于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决议思想汇报 中共中央关于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决议感悟 中共中央关于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决议观后感 中共中央关于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决议读书心得 中共中央关于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决议读书报告 中共中央关于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决议读后感 中共中央关于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决验读后感 中共中央关于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读后感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心得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观后感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读后感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学习心得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思想汇报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感悟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感悟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观后感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书心得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书报告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后感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验的读后感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读后感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l廉洁自律准则 中共中央办公厅 中共中央政治局 中共二十大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