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国际知识共享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国际知识共享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时间:2022-12-29 12:05:16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周洋 程妍 陈鑫

    文章编号:1008-7133(2022)02-0083-09

    摘 要: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借助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0—2020年间917篇知识共享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发文总量呈阶梯式变化,社会认知视角、社会资本视角、领导者视角的出现带来发文量的三次跳跃式增长;从国家和地区分布看,中心度高的国家其发文量也较高;从文献共被引分析中发现,综述类、研究视角类、研究方法类文章被引频次高,研究视角类主要集中在接受者视角、社交媒体视角、领导者视角和知识隐藏视角;从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分析发现,知识共享领域研究可分为个体层面、组织层面和理论与方法研究;从突现词分析发现,现阶段知识共享研究热点方向包括变革型领导、员工创造力以及社会媒体,研究方法逐渐从定性转向定量。

    关 键 词:
    知识共享;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DOI:
    10.16315/j.stm.2022.02.002

    中图分类号:
    G302

    文献标志码:A

    Visual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sharing research

    hotspots and frontiers

    ZHOU Yang, CHENG Yan, CHEN Xin

    (School of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bibliometric analysis method, a visual analysis of 917 knowledge sharing documents in the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from 2010 to 2020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help of CiteSpace.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total amount of published articles changed in a stepbystep manner,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cognition, social capital, and the perspective of leaders brought three jumps in the amount of published docu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untry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the countries with high centrality also have a higher volume of publications; from the literature cocitation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articles of review, research perspective, and research method are highly cited, among which,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mainly focuses on the receiver"s perspective, social media perspective, leader"s perspective and knowledge Hidden perspective; from the analysis of keyword clustering timeline, it is found that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knowledge sharing can be divided into individual level, organizational level, and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research; from the analysis of emergent words, it i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research hot spots of knowledge sharing include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employee creativity and social media, and the research method gradually shifts from qualitative to quantitative.

    Keywords:
    knowledge sharing; knowledge graph; visual analysis; CiteSpace

    在互联网推动下,知识经济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频繁的组织内部变革,有效的知识管理是企业在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知识管理被定义为“群体和组织知识的生成、表示、存储、转移、转化、应用、嵌入和投射”[1 ]。知识又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涉及可以用文字、数字和代码描述的知识,隐性知识是个人的,很难形式化的知识,而知识又可以在组织中共享[2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指拥有知识的人愿意以具体方式将自己的工作经验、技术和观点传递给他人,并期望他人在工作中实际应用这些知识[3 ]。知识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员工间知识的交流和扩散,从而进一步扩大知识的使用价值。随着知识共享成为独立的研究变量,学者们对其研究越来越深入。现有知识共享的研究主要从组织文化、個人性格、自我效能、知识属性、共享技术、共享意愿、信任等[4 ]方面展开。然而,随着知识共享研究成果的逐渐丰富,知识共享领域的研究内容越来越广泛和分散,需要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归纳。蒋晴波等[5 ]分析2007—2017年知识共享相关文献资料,进而从知识共享内涵、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知识共享技术、激励措施等几个方面,系统地对知识共享领域文献进行了整理和探讨。胡金云[6 ]通过回顾各个层次知识共享的相关研究,绘制知识共享的研究框架,将组织环境,人际关系和团队特征,文化特征,个体特征和激励因素作为知识共享的研究重点,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知识共享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它的实际意义。然而,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由于受到作者本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分析过程中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近年来,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定量分析成为研究文献综述的热门方法。但是,由于检索方式的不同,所得到的可视化分析结果也不尽相同。有学者采用主题词的检索方式,搜集到的文献数据过于繁多,通常会存在很多不相关的研究。目前文献检索方式尚未形成统一意见,这就使得研究结果各不相同,研究框架不够系统和完整。

    本文采用作者关键词的检索方式对2010—2020年间知识共享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该检索方式避免了检索到的文献数据过于冗杂的问题,并且可以使检索到的文献更具有代表性。同时,应用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进行发文量分析、国家及地区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分析以及关键词突现分析,以了解目前知识共享研究的发展现状和前沿热点。从理论角度看,对知识共享文献进行梳理,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内涵和基本理论,更加明晰知识共享的研究脉络及演进过程,从而找出我们尚需解决的研究问题。从实践角度看,本文从知识图谱出发对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和可视化,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加全面、直观的了解知识共享领域的研究进展、研究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把握前沿热点,指引学者新的研究方向。这对于知识共享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的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知识共享领域文献进行分析及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是展示学科领域研究的现状、深入研究学科的知识结构框架以及预测学科研究热点的动态发展的一种可视化研究方法。它已被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在学术界中已得到普遍认可[7 ]。本研究应用CiteSpace 软件对文献进行可视化。CiteSpace 软件可应用于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它拥有迅速处理数据,呈现可视化结果,快速解读可视化结果等优势,以此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各学科领域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研究发展脉络等[8 ]。因而,本文运用CiteSpace 软件对知识共享领域文献进行国家及地区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分析以及关键词突现分析。

    1.2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文献来源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包含SCI、SSCI、A&HCI、CPCIS、CCR、IC)。首先,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采用“AK=(knowledge sharing)”的检索方式,以此来保证文献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其次,设定时间跨度为2010—2020年,文献类型选择Article和review,Web of Science类别选择management和business。最后,为了确保研究问题的准确性,对检索得到的文献标题、关键词、摘要部分等进行阅读,再经过CiteSpace软件进行除重,最终得到共计917篇与知识共享领域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21年12月16日。

    2 可视化分析结果

    2.1 发文量趋势分析

    本文对检索得到的917篇知识共享相关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知识共享领域的发文数量呈现阶梯式上升趋势,在2011—2012年、2013—2015年、2018—2020年这3个时间段内发文数量经历了3次突增,对这3个时间段内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结果发现社会认知视角、社会资本视角以及领导者视角的出现使得发文数量实现跳跃式增长。

    通过查阅及整理相关文献发现,2011—2012年,知识共享领域中社会认知视角的出现使得发文数量快速增长。HO等[9 ]研究发现工作场所的社会认同和信任对组织内部网络知识共享有中介作用;工作场所信任比社会认同具有更强的中介作用;社会认同显著正向影响工作场所信任。HOOFF等[10 ]研究发现骄傲和同理心会影响人们分享知识的渴望和意愿,这些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受渴望和意愿的调节。2013—2015年,社会资本视角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并且发文数量增长较快。ZHANG等[11 ]在研究工程项目设计团队中,发现社会资本在知识领导力和知识共享间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进一步验证了知识领导力、社会资本、知识共享之间的内在联系。KIM等[12 ]经研究证实社会资本在知识共享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社会资本通过影响知识共享,进而影响组织绩效。2018—2020年,领导者视角的出现使得知识共享领域发文数量激增。LEI等[13 ]研究发现伦理型领导与激进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呈正相关,隐性知识共享和显性知识共享在伦理型领导与两种创新的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AFSAR等[14 ]研究发现工作锻造行为在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创新工作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知识共享对变革型领导与创新工作行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2.2 国家和地区分析

    应用CiteSpace 进行国家和地区可视化分析,如图 2所示。对中心度前十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统计,如表1所示。发文量可以反映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科研水平以及在该领域的贡献程度。中心度是反映出科研合作程度的重要指标,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表示出测度节点在整个网络中的重要性,具有高中心度的国家或地区通常是位于网络中的关键位置[15 ]。

    由图2、表1可知:北美洲地区的美国中心度为0.52,发文量为178篇位居榜首。美国在知识共享研究领域方面拥有较高的科研影响力。加拿大中心度为0.11位居第六。其次,亚洲地区的中国发文数量为147篇,中心度为0.16。中国发文数量比較多,但中心度位居第五,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还有待提升。中国台湾及韩国均位于前十位。再次,欧洲地区的知识共享研究集中在英国、西班牙、荷兰和意大利。此外,大洋洲地区的澳大利亚中心度为0.21位居第四。值得注意的是,中心度高的国家其发文量也比较多,科研实力强。

    2.3 文献共被引分析

    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得到知识共享的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为更好的了解知识共享领域的知识基础,对高共被引频次前十的文献进行统计,如表2所示。文献共被引分析是 CiteSpace 最有特色的功能之一。共被引频次比较多的文献拥有被引突现性的特点和连接转折点的功能,因而其中心度比较高,在整个文献网络中影响力也比较强[15 ]。通过对知识共享领域进行文献共被引的分析,可以识别出该领域中处于核心位置的学者及其经典的文献。本文从文献共被引分析中,发现被引频次比较高的文献大致可以分为综述类、研究视角类及研究方法类。

    分析知识共享领域的综述类文献,可以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根据文献共被引分析,Wang 在2010年发表的《知识共享:未来研究的回顾和方向》是知识共享领域引用频次最高的文献,共被引频次达到48次。Wang[16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理解知识共享的研究框架,该框架将组织背景、人际和团队特征、文化特征、个人特征和动机因素作为知识共享研究的重点领域。这为知识共享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具有实际意义。Witherspoon等[17 ]将知识共享的前因分为三类:知识共享意愿和态度、知识共享奖励、组织文化;通过研究发现这三个因素都对知识共享的意图和行为有积极的贡献,并且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相对于个人主义文化,激励知识共享更容易。Foss等[18 ]通过回顾国际期刊上关于知识共享的研究,发现知识共享文献更多专注于宏观(集体、组织)水平上的结构,而相对较少关注微观(个体)水平的结构。并且与正式的组织相比,正式的治理机制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这也为我们后续研究微观层面提供了启示。

    根据文献共被引分析,发现知识共享文献主要聚焦于接受者视角、社交媒体传播视角、领导者视角以及知识隐藏角度,这也是知识共享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Zhang等[19 ]从知识共享的接受者视角出发,研究两种不同情境下的知识共享行为,即响应式知识共享和主动式知识共享,提出情景因素在理解工作行为中很重要,并且知识接受者在影响分享者动机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接受者视角可能是知识共享行为区别于其他行为的特殊性质之一。这为管理实务提供了实践启示。Razmerita等[20 ]从社交媒体传播的角度来研究知识共享行为,社交媒体平台可以增强工作实践,在组织中形成新的知识共享方式,从而提高组织的竞争力;此外,这些平台为组织提供了联系员工的新机会,员工可以从有价值的知识交流中获益,尤其是员工的隐性知识。Dong等[21 ]在《通过个人技能发展和团队知识共享提高员工创造力:双聚焦变革型领导的影响》中开发并测试了一个连接双焦点变革型领导和创造力的多层次模型,结果发现,个体技能发展对个体创造力产生正向间接影响,团队知识共享影响部分团队创造力。Connelly等[22 ]又从知识隐藏的角度出发,将知识隐藏与相关概念(知识囤积和知识共享)进行了区分,知识隐藏包含三个相关因素:回避隐藏、合理化隐藏和装聋作哑,每一种隐藏行为都可以通过不信任来预测,但每一种行为都有一套不同的人际和组织预测因素。这对未来的知识管理研究又提出了新的启示。

    在进行文献共被引的分析中,还发现被引频次比较高的还有三位学者所著的经典书籍分别是HAIR[23 ]所著的《多元数据分析》主要介绍了各种多元统计方法,并且通过丰富的实例来演示这些方法的应用,同时还介绍了一些新的方法,如结构方程模型、最小二乘法等。而另一方面,案例研究通常也是社會科学常用的方法之一。YIN[24 ]的《案例研究:设计和方法》是案例研究的工作流程说明书,它能够帮助学者们处理案例研究中难度相对比较大的问题。近年来,HAYES[25 ]的《中介、调节和条件过程分析简介:基于回归的方法》经常被学者们所引用。它是一本有关于定量研究方法的经典著作,由此可见采用科学的定量研究方法在目前知识共享领域是非常重要且流行的。

    2.4 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应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如图4所示。经过分析归纳,如表3所示。聚类结果显示,对于知识共享领域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3个部分:个体层面知识共享、组织层面知识共享以及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第一类研究热点是个体层面知识共享的研究,包括#3合作竞争对手、#6个人主义-集体取向、#7促进知识共享行为。JING等[26 ]深入探讨了在知识共享背景下承诺对绩效的影响,承诺水平越高的团队规模越大,总产出越高,平均产出水平和努力水平随着夸大承诺值的增加而降低。SHAH等[27 ]研究同事之间知识共享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并选取情景因素和个人因素作为调节变量。DE CLERCQ等[28 ]从资源节约理论出发,发现当员工对工作充满热情、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工作任务并认为组织决策是公平的时候,知识共享努力在激发创造性行为方面的作用更大。这对于深入研究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体现的创新行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二类研究热点是组织层面知识共享的研究,包括#0团队历程、#4外部知识共享、#8交互记忆的发展、#9组织经验。HAN等[29 ]将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和实践共同体作为理论框架,并探讨了三者对知识共享关系的影响,在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中,结构维度与知识共享关系的预测呈正相关关系,信任和友谊网络对知识共享也有显著影响。GUPTA等[30 ]基于制药行业的案例,研究发现跨国公司通过与外包公司进行知识共享,从而促进彼此间有效地运作和互动,更能够进一步反映出客户的结构和适合度,研究发现在企业网络中知识不一定在合作伙伴之间平等分享,在产品开发阶段,学习与知识共享的互动是紧密耦合的,外包公司需要与外部边界管理者互动。该研究为跨国组织的管理者和外包基本服务的公司管理者提供了借鉴。

    第三类研究热点是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黑格尔的对话、#2参与理论以及#5实证研究中。RUMANTI等[31 ]研究了蜡染行业中小企业的知识共享与开放式创新和绿色生产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其他产业发展开放式创新具有借鉴意义。AIZPURúA等[32 ]通过实证检验酒店行业组织学习与知识共享两者之间呈现正向相关;同时,又进一步得出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呈正相关,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呈正相关。YANG等[33 ]通过考虑员工相互依赖和独立的自我建构来研究感知组织支持与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高独立自我还是低独立自我的员工,感知到的组织支持与知识共享呈正相关,且自我建构的调节作用为更好地理解组织支持与员工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图4和表3中选取聚类前十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归纳,但是,除此之外知识共享领域还有许多尚未形成研究规模的热点问题,具体包括区域、产业、信息管理等,它们同样是知识共享的重要方面。TURULJA等[34 ]研究东南欧地区新兴的“数字落后”国家背景下,使用通信工具在医疗专业人员之间进行知识共享,研究发现,初级卫生保健从业人员之间的知识共享是正式和非正式知识交流的相互作用,由传统传播媒体(面对面互动)和 ICT (信息与通信技术)工具起推动作用。ALI等[35 ]研究石油天然气行业内知识共享实践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在此行业内,知识共享实践通过降低成本、组织增长和无形收益对组织绩效产生积极影响。LIU等[36 ]经研究发现在科技行业中知识共享通过团队主动性和团队熟练度对团队绩效产生间接影响,而知识共享与团队主动性之间的关系则受到幸福感的正向调节作用。

    2.5 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分析

    通过进行突现词分析,得到关键词突现图谱,如图5所示。突现词是指在某段时间内大量出现或者突增的词汇术语,通过突现词分析,可以显著地显示出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发展变化情况[37 ]。突变权重高的词可以反映出某一时期内突发的研究热点问题,学者们认为这些词将会在未来一段时期有增长趋势,同时也可能代表着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38 ]。

    根据突现词分析发现,在2010—2017年,知识共享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为知识创造、动力学理论、价值创造、人力资源管理等。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在2018—2020年,知识共享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转向了变革型领导、员工创造力和社会媒体。YIN等[39 ]基于变革型领导理论和团队学习理论,提出变革型领导的智力激励、个性化考虑、励志动机和理想化影响四个维度对员工知识共享都有独特的影响;研究进一步表明,在知识共享符合文化规范的集体主义社会中,心理安全和团队效能在这些关系中起中介作用。VANDAVASI等[40 ]采用多层次检验方法,研究发现知识共享对共享领导能力和个人创新行为的发展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知识共享支持共享领导的发生,导致创新行为的增加,鼓励知识共享的文化可以对团队的创造力产生积极的影响。SHWARTZASHER等[41 ]利用自我激励理论和启示理论的概念,研究发现知识创造和知识瞄准行为与用户的多种功能意图相关,即为满足多种需求而使用社交媒体的用户比为满足较少需求而使用社交媒体的用户创造和传播的知识更多。

    在对突现热点词的分析中发现,案例研究(case study)从2010年一直突现到2015年,调节作用(moderating role)从2018年突现到2020年。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们的研究方法也正在发生改变,从定性研究方法逐渐发展为定量的研究方法。

    MCADAM等[42 ]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研究发现非中国的知识共享概念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导致在试图促进中国背景下的知识共享时产生误导作用,而强大的群体文化是知识共享的关键载体,而不是个人的想法产生。YAMIN等[43 ]采用了调节作用模型来研究知识共享问题,并通过研究证实了知识共享在员工创造力和员工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且当知识共享程度越高时,员工创造力和员工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强。

    3 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本文应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知识共享领域2010—2020 年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主要从发文量分析、国家及地区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分析以及关键词突现分析进行研究,并且展示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趋势,共得出了以下结论:一是,通过发文量的分析,发现知识共享领域的发文数量呈阶梯式上升趋势,社会认知视角、社会资本视角以及领导者视角的出现使得发文数量经历了三次突增。二是,通过国家及地区分析,中心度高的国家其发文数量也比较多,科研影响力大。美国在中心度和发文数量上排在首位,知识共享领域科研影响力大。中国中心度位居第五,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有待提升。三是,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发现被引频次比较高的文献大致可以分为综述类、研究视角类以及研究方法类。其中,研究视角类主要集中于接受者视角、社交媒体传播视角、领导者视角以及知识隐藏角度。四是,通过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分析,对于知识共享领域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3个部分,个体层面知识共享、组织层面知识共享以及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五是,通过关键词突现分析,近年来,知识共享领域的研究热点转向了变革型领导、员工创造力和社会媒体。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方法从定性研究方法逐渐发展为定量的研究方法。

    3.2 展望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对知识共享领域未来研究提出以下展望:一是,在研究方法上,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区域、产业、信息管理等进行更加精准的定量研究,通过实证数据对知识共享相关问题进行验证,由此更加完善知识共享领域的研究体系。二是,在研究层次上,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展开深入研究。在个体层面上,可以进一步结合员工的创造力、员工创新绩效、社会网络的发展以及文化等方面研究知识共享。对于组织层面而言,新产品开发、社会资本、绩效管理等都将成为研究的热点。三是,在研究视角上,未来研究可以从社会认知视角、社会资本视角、领导者视角、接受者视角、社交媒体视角等研究知识共享。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内外环境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变革型领导者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从这一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MANESH M F,PELLEGRINI M M,MARZI G,et al.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Mapping the literature and scoping future avenues[J].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20,68(1):289.

    [2] EMILIANO D E,SOUZA D,FAVORETTO C,CARVALHO M M.Knowledge management,absorptive and dynamic capacities and project success:
    A review and framework[J].Engineering Management Journal,2022,34(1):50.

    [3] YU C, YU T F,YU C C.Knowledge sharing,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innovative behavior:A crosslevel analysis of effects[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3,41(1):143.

    [4]陳亮,李正瑞,沈文竹.基于WSR方法论的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整合研究[J].经济与管理,2021,35(3):80.

    CHEN L,LI Z R,SHEN W Z.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knowledge sharing based on WSR methodology[J].Economy and Management,2021,35(3):80.

    [5]蒋晴波,徐森.知识共享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综述[J].经营与管理,2017(12):102.

    JIANG Q B,XU S.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knowledge sharing[J].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2017(12):102.

    [6]胡金云.知识共享文献综述以及意义探究[J].中国市场,2015(51):17.

    HU J Y.Knowledge commons literature review and significance inquiry[J].China Market Magazine,2015(51):17.

    [7]朱军文,李奕嬴.国外科技人才国际流动问题研究演进[J].科学学研究,2016,34(5):697.

    ZHU J W,LI Y Y.The evolution of the overseas research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mobility[J].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2016,34(5):697.

    [8] CHEN C.Cite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

    [9] HO L A,KUO T H,LIN B.How social identification and trust influence organizational online knowledge sharing[J].Internet Research Electronic Networking Applications & Policy,2012,22(1):4.

    [10]HOOFF B,SCHOUTEN A P,SIMONOVSKI S.What one feels and what one knows:The influence of emotions on attitudes and intentions towards knowledge sharing[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12,16(1):148.

    [11] ZHANG L,CHENG J.Effect of knowledge leadership on knowledge sharing in engineering project design teams: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J].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2015,46(5):111.

    [12] KIM T T,LEE G,PAEK S,et al.Social capital,knowledge sharing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What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do they have in hote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3,25(5):683.

    [13] LEI H,HA A T L,LE P B.How ethical leadership cultivates radical and incremental innovation:The mediating role of ta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sharing[J].Journal of Business & Industrial Marketing,2020,35(5):849.

    [14] AFSAR B,MASOOD M,UMRANI W A.The role of job crafting and knowledge sharing on the effect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on innovative work behavior[J].Personnel Review,2019,48(5):1186.

    [15]李杰,陳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CHEN J,CHEN C M.CiteSpace technologies text mining and visualization[M].Beijing: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Press,2016.

    [16] WANG S,NOE R A.Knowledge sharing:A review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2010,20(2):115.

    [17] WITHERSPOON C L,BERGNER J,COCKRELL C,et al.Antecedents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sharing:
    A metaanalysis and critique[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13,17(2):250.

    [18] FOSS N J,HUSTED K,MICHAILOVA S.Governing knowledge sharing in organizations:Levels of analysis, governance mechanisms,and research directions[J].Management Studies,2010,47(3):455.

    [19] ZHANG X,JIANG J Y.With whom shall I share my knowledge? A recipient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sharing[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15,19(2):277.

    [20] RAZMERITA L,KIRCHNER K,NIELSEN P.What factors influence knowledge sharing in organizations? A social dilemma perspective of social media communication[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16,20(6):1225.

    [21] DONG Y,BARTOL K M,ZHANG Z X,et al.Enhancing employee creativity via individual skill development and team knowledge sharing:Influences of dualfocused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17,38(3):439.

    [22] CONNELLY C E,ZWEIG D,WEBSTER J,et al.Knowledge hiding in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12,33(1):64.

    [23] HAIR J F,BLACK W C,BABIN B J,ANDERSON R E.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M].PrenticeHall,Upper Saddle River,NJ,2014.

    [24] YIN R K.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M].Sage Publications Inc,Thousand Oaks,California,2017.

    [25] HAYES A F.Introduction to mediation,moderation,and conditional process analysis:A regressionbased approach[M].Guilford,New York,2017.

    [26] JING W,LING C.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m commitment,knowledge sharing and performance[C]//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ogistics,Informatics and Service Sciences(LISS).IEEE,2016:1.

    [27] SHAH S I,AFSAR B,SHAHJEHAN A.Unique contextual conditions affecting coworker knowledge sharing and employee innovative work behaviors[J].Revistade Psicologiadel Trabajoydelas Organizaciones,2020,36(2):125.

    [28] DE CLERCQ D,PEREIRA R.Knowledgesharing efforts and employee creative behavior:
    The invigorating roles of passion for work, time sufficiency and procedural justice[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20,24(5):1131.

    [29] HAN S H,YOON S W,CHAE C.Building social capital and learning relationships through knowledge sharing:A social network approach of management students’ cases[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20,24(4):921.

    [30] GUPTA S,POLONSKY M.Interfirm learning and knowledgesharing in multinational networks:
    An outsourced organization"s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4,67(4):615.

    [31] RUMANTI A A,SAMADHI T,WIRATMADJA I I,et al.Relationship among knowledge sharing, open innovation and green poduction:A multiple stakeholders perspective in batik tulis industries[C]//201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IEEM).IEEE,2017:176.

    [32] AIZPURUA L I,SALDANA P E Z,SALDANA A Z.Learning for sharing: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knowledge sharing[J].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2011,7(4):509.

    [33] YANG H,VAN RIJN M B,SANDERS K.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knowledge sharing:Employees’ selfconstrual matter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20,31(17):2217.

    [34] TURULJA L,CINJAREVIC M,VESELINOVIC L.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sharing for better health care:An emerging economy context[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20,25(3):559.

    [35] ALI A A,PARIS L,GUNASEKARAN A.Key factors influencing knowledge sharing practic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with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19,23(9):1806.

    [36] LIU M L,HSIEH M W,HSIAO C,et al.Modeling knowledge sharing and team performance in technology industry:The main and moderating effects of happiness[J].Review of Managerial Science,2020,14(3):587.

    [37]董媛媛,魏澤鹏,卢斌斌.基于中国情境下知识扩散领域的研究基础、热点及发展引擎[J].科技与管理,2021,23(1):97.

    DONG Y Y,WEI Z P,LU B B.Research basis,hot spots and new engine of knowledge diffusion in China[J].Science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21,23(1):97.

    [38]郑乐丹.基于突变检测的学科领域新兴研究趋势探测分析[J].情报杂志,2012,31(9):50.

    ZHENG L D.Analysis of new trend of scientific area based on burst detection[J].Journal of Intelligence,2012,31(9):50.

    [39] YIN J,MA Z,YU H,et al.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employee knowledge sharing:Explore the mediating roles of psychological safety and team efficacy[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19,24(2):150.

    [40] VANDAVASI R K K,MCCONVILLE D C,UEN J F,et al.Knowledge sharing,shared leadership and innovative behaviour:A crosslevel 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2020,41(8):1221.

    [41] SHWARTZASHER D,CHUN S,ADAM N R,et al.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s in social media[J].Technology in Society,2020(63):101426.

    [42] MCADAM R,MOFFETT S,PENG J.Knowledge sharing in Chinese service organizations:A multi case cultur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12,16(1):129.

    [43] YAMIN M A Y.Examining the effect of organisational innovation on employee creativity and firm performance:
    Moderating role of knowledge sharing between employee creativity and employee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Research,2020,22(3):447.

    收稿日期:2022-02-01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YJC63023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904092)。

    作者简介:
    周 洋(1989—),女,讲师,博士;

    程 妍(1992—),女,硕士研究生;

    陈 鑫(1990—),男,讲师,博士.

    猜你喜欢 发文可视化文献 数据可视化设计在美妆类APP中的应用工业设计(2022年4期)2022-05-17思维可视化师道·教研(2022年1期)2022-03-12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速读·下旬(2021年11期)2021-10-12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大东方(2019年12期)2019-10-20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智富时代(2019年7期)2019-08-16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智富时代(2019年7期)2019-08-16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智富时代(2019年6期)2019-07-24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智富时代(2019年6期)2019-07-24校园拾趣阅读(低年级)(2018年10期)2018-05-14爷孙趣事阅读(低年级)(2018年11期)2018-05-14

    相关热词搜索:热点 可视化 共享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