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党百年奋斗历程启示800字

    党百年奋斗历程启示800字

    时间:2023-01-04 21:15:06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百年奋斗历程启示80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党百年奋斗历程启示800字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启示800字4篇

    第1篇: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启示800字

    中国百年历程的启示

    当二十世纪开始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有些傲慢的西方人把中华民族看成“劣等民族”。“救亡”成为千千万万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苦心焦虑关注的中心问题。到这个世纪快要结束时,中华民族已经站立起来,迈开大步前进,过上小康的生活,满怀信心地面向未来。中国已成为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敬的国家。占世界人口将近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在一百年时间里,经历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确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回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奋起的历程,有几个问题是值得深思的。

    一、关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问题

    在整个二十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振兴中华;
    一直是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这涉及怎样看待民族问题,怎样看待民族主义思潮。西方学者中有一种看法,认为在整个世界越来越连成一片、多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日益加强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主义似乎已失去它曾有过的积极意义,而成为一种逆时代潮流而动的、甚至只是具有很大破坏性的消极现象。这种看法,很难说是客观的和公允的,至少是缺乏分析而不全面的。

    民族是历史地形成的,而且将在今后长时期内继续存在。当某一个人群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地域或同一个环境中,就会建立起密不可分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形成一种共同的心理状态、风俗习尚以至共同的语言文字,由此便会产生一种相互的认同感,产生一种凝聚力量。它不是任何人所能任意制造和随便加以抹煞的。

    今天,各民族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日益加强,世界越来越变得不可分割,这是事实。但各民族仍保持着各自的特性和差异,各民族之间在利益上也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这也是事实。当某个或某几个自命优越的民族从自身的狭隘私利出发,在“一体化’之类的名义下对其他民族实行控制、压迫和掠夺时,这种矛盾和冲突甚至会发展到十分尖锐的地步。那些被压迫民族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反抗的斗争无疑是正义的。只有各民族之间建立起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才能真正和睦相处,充分发挥互补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有它自己的显著特点。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但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几千年来经济、政治、文化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下,又逐步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中华民族。

    到了近代,随着主要来自西方殖民者的人侵,整个中华民族都感到自己已濒临亡国灭种的险恶局面。共同的遭遇,共同的命运,更强化了中华民族那种内在的凝聚力。甲午战争期间,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的目标,严复发出“救亡”的呼喊,不只是代表中国国内哪一个民族的要求,而是表达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这以后,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极端残暴野蛮、肆无忌惮的侵略活动,更把中华民族一步步逼向绝境。这就毫不奇怪,当人们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无论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藏族;
    还是其他许多兄弟民族,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不分彼此地凝为一个整体,用自己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去抵抗外来的侵略。

    可以看出,民族主义思潮是有两重性的;
    如果把某一个民族的利益、意志和价值尺度强加到其他民族头上,对其他民族进行侵略和压迫,或者挑起不同民族之间的种族成见和仇杀,不管打着什么旗号,它都是反动的或者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相反,如果是激励被压迫民族奋起反抗外来侵略,爱国救亡,对其他民族采取平等和尊重的态度,而不是去侵略和压迫别人,它就是正义的,进步的。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流属于哪一种?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历来主张民族平等。他认为世界各民族应当是平等的,国内各民族也应当是平等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来明确宣言:自己不仅是国际主义者,而且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对国内的民族政策,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
    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外关系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新中国对处理国际范围内各民族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准则。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民族平等的原则。

    二、关于革命和建设的问题

    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是几代中国人的共同梦想。可是,在二十世纪的前半个世纪,中国人一直在进行革命斗争,集中力量先解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问题。这是不是如有些人所说的那样走入了误区”?无数先烈为革命所作出的牺牲是不是多余的?当然不是。

    中国的现代化走过的是一条异常艰难的道路。一般说来,人们最初总是希望能在现有社会秩序下从事建设,或进行温和的改革。这样做,不但牺牲少,而且也容易被更多人所接受。孙中山、毛泽东在早年莫不如此。但是,近代中国的具体国情却迫使他们走上了另一条路。决定他们投身革命的,是由于中国当时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实在太尖锐了,中华民族已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的旧势力又那样强大,顽固地拒绝一切根本变革。和平建设和通过温和的改革来改变中国的面貌是无法做到的。客观局势不容许人们长期等待下去。国人民已经忍无可忍,而又没有其他出路可供选择,这才迫使他们不能不下定决心,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中去。他们这样做并不是出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经过严肃的理性思考和反复的比较后作出的抉择。二十世纪的前五十年,中国一直处在热气腾腾的革命大震荡中,这不可能是哪一个人想怎样做就可以怎样做的,只能是客观环境的产物。当然谁都明白,革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要准备献出自己的生命。但如果客观条件已经成熟,革命在很短时间内对阻碍社会发展的旧事物所起的扫荡作用,是平时多少年也无法同它相比拟的,而且要彻底得多,从而为以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是一个证明。

    即便处在大革命的形势下,革命同建设与温和改革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微妙的。它们既有相互对立的一面,而在某种意义上又相互补充。在旧中国,只要是在实现现代化和社会进步这个目标下,许多“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政治改良”等主张,尽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改造中国的问题,仍然在某些方面起过有益的作用。凡是在这些方面做过一些切实工作的人,都是值得我们纪念的。

    暴力革命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从根本上改造旧有的社会秩序,都能够取得成功,甚至未必都能在历史上发挥积极的作用。只有当旧的社会制度已经衰竭到没有力量调节自身内部的矛盾、没有发展余地的时候,只有当新的社会制度已经孕育到呼之欲出的时候,一句话,只有当社会大变革的内在条件已经足够成熟的时候,暴力才能成为新社会诞生的助生婆。没有这种客观条件,任何人都无法随心所欲地单凭自己的意旨,使用暴力来实现他所主观设想的目标。人们要正确地认识这一点,不是容易的事情。一次社会大革命总是在追求完美社会的强烈要求的推动下进行的。这种追求有时在感情上达到狂热的地步。革命的胜利更给了人们巨大的鼓舞,也容易造成一种错觉,仿佛原先的办法可以用来解决一切问题,仿佛一切都能以革命胜利时期同样的速度在短期内得到实现。他们往往忽略了急风暴雨式的革命时期同和平建设时期两者之间的巨大区别。当客观历史已经从前一阶段转人后一阶段时,人们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常常在许多方面仍停留在前一阶段,习惯于以前一阶段用熟了而且取得成功的办法去处理后一阶段面对的新问题。这是一种脱离客观实际而不自觉的状态。五十年代后期要求“大跃进”和随后提出的“阶级斗争为纲”等严重失误,多少都同这种历史背景有关。

    推倒一座旧的建筑有时能够在短期内完成,可是在这块废墟上清理地基,建设一座新的大厦却必须持久地循序渐进。新社会制度内部肯定存在种种缺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会滋生一些新的不良现象,使坚持不懈的深化改革成为必不可少。这种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革命,但它同以暴力为手段、以根本改变原有制度为目的革命完全是另一回事。

    三、在不断探索中前进

    在不断探索中前进,是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艰苦跋涉中的重要特点,也是正确理解这个过程中许多重大问题的关键。离开“探索”这个重要特点,许多事情便很难讲清楚。

    为什么这种探索是不可避免的?原因在于:二十世纪的中国正处在空前激烈的大变动中;
    中国又是一个和任何西方国家不同的东方农业大国,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在这样一个国家里,无论是发动革命还是进行建设,遇到的都是一个又一个新问题a这些新问题,在书本上和别国经验中都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唯一的办法,只能依靠中国人自己,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大胆探索,从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摸出一条自己的路子来。

    既然是探索,自然不可能事前把什么都弄得清清楚楚,也不可能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许多事只能是看准一个大的方向,勇敢地往前闯,在闯的中间作种种尝试。其中,难免会有风险,会有曲折。有时,人的认识不符合客观实际,再加上不那么谦虚谨慎,还会碰得头破血流。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曾经遭受过两次大的失败,几乎使革命濒临绝境,一次是一九二七年大革命的失败,一次是一九三四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犯过两次严重错误,一次是因为急于求成、超越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而发动的“大跃进”,另一次是在“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下造成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这些教训都是十分惨痛的。但是,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智慧的、充满强大生命力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科学理论指导和优良传统、同中国人民建立起血肉联系的政党。这个党的素质和基础是好的。无论怎样艰难困苦的客观环境,无论多么巨大的外来压力,无论自己一时犯过多么严重的错误,遭受多么巨大的挫折,都没有把它压垮。它不但总是能在失败和挫折中挺过来,并且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来纠正错误,从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条正确的路子来。这也是一部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所反复证明的。

    这样讲,自然不是原谅我们过去所犯过的那些错误,只是说对事情需要放在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下采取分析的态度,才能真正理解它;
    真正从中汲取教训。以往的教训告诉我们:不管什么原因,即便是出于好心,只要主观不符合客观,只要违背了客观规律,同样都要受到惩罚,甚至是严重的惩罚。人们总是通过实际经验,才能一步一步地对客观事物达到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吃一堑”应该“长一智”。过去的沉痛教训,是一笔反面的精神财富,无论如何不应该忘却。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他又说:“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从世界范围来看,社会主义理想在相当程度上是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富悬殊、以强凌弱等现象强烈不满的产物。它的产生并非凭空而来。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在于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科学。

    对一百多年中尝够了贫穷、社会不平等和外来压迫等苦涩滋味的中国人来说,以共同富裕为目的的社会主义理想,很容易对他们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早在二十世纪初,满怀化国忧民之心的中国先进分子已经毫不掩饰地表达他们对社会主义远景的憧憬。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社会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随着对中国具体国情认识的加深,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既然中国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只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社会主义不能一蹴而就。毛泽东有一个科学的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即便这样,中国共产党人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心目中所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个最高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中国人民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这毕竟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实践的经验还很少。人们虽然强烈地向往社会主义,但具体地说,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些问题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真正搞清楚。所以,在摸索前进中犯过许多错误。

    邓小平在领导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在思考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他在南方谈话中这样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始终以中国的实际国情为出发点,严格地以处在剧烈而深刻的变化中的客观事实为根据,不受任何固定的模式或框框的限制。他明确地指出:必须从中国现在还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一心一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比较完备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就是邓小平理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产物。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说: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正是历史所作出的结论。

    如果说二十世纪是中华民族奋起抗争、走向振兴的世纪,那么,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实现振兴的世纪。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新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在一百多年中吃够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苦头,在这个问题上特别敏感,坚决反对一切威胁、干涉别国内部事务的霸权行为,自己也决不会这样做。现在地球上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正在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充满生机和活力地从温饱经小康走向共同富裕,这将是多么大的社会进步。它是整个人类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2篇: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启示800字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中国百年历程的启示

    当二十世纪开始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有些傲慢的西方人把中华民族看成“劣等民族”。“救亡”成为千千万万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苦心焦虑关注的中心问题。到这个世纪快要结束时,中华民族已经站立起来,迈开大步前进,过上小康的生活,满怀信心地面向未来。中国已成为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敬的国家。占世界人口将近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在一百年时间里,经历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确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回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奋起的历程,有几个问题是值得深思的。

    一、关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问题 在整个二十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振兴中华;
    一直是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这涉及怎样看待民族问题,怎样看待民族主义思潮。西方学者中有一种看法,认为在整个世界越来越连成一片、多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日益加强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主义似乎已失去它曾有过的积极意义,而成为一种逆时代潮流而动的、甚至只是具有很大破坏性的消极现象。这种看法,很难说是客观的和公允的,至少是缺乏分析而不全面的。

    民族是历史地形成的,而且将在今后长时期内继续存在。当某一个人群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地域或同一个环境中,就会建立起密不可分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形成一种共同的心理状态、风俗习尚以至共同的语言文字,由此便会产生一种相互的认同感,产生一种凝聚力量。它不是任何人所能任意制造和随便加以抹煞的。

    今天,各民族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日益加强,世界越来越变得不可分割,这是事实。但各民族仍保持着各自的特性和差异,各民族之间在利益上也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这也是事实。当某个或某几个自命优越的民族从自身的狭隘私利出发,在“一体化’之类的名义下对其他民族实行控制、压迫和掠夺时,这种矛盾和冲突甚至会发展到十分尖锐的地步。那些被压迫民族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反抗的斗争无疑是正义的。只有各民族之间建立起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才能真正和睦相处,充分发挥互补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有它自己的显著特点。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但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几千年来经济、政治、文化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下,又逐步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中华民族。

    到了近代,随着主要来自西方殖民者的人侵,整个中华民族都感到自己已濒临亡国灭种的险恶局面。共同的遭遇,共同的命运,更强化了中华民族那种内在的凝聚力。甲午战争期间,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的目标,严复发出“救亡”的呼喊,不只是代表中国国内哪一个民族的要求,而是表达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这以后,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极端▃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残暴野蛮、肆无忌惮的侵略活动,更把中华民族一步步逼向绝境。这就毫不奇怪,当人们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无论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藏族;
    还是其他许多兄弟民族,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不分彼此地凝为一个整体,用自己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去抵抗外来的侵略。

    可以看出,民族主义思潮是有两重性的;
    如果把某一个民族的利益、意志和价值尺度强加到其他民族头上,对其他民族进行侵略和压迫,或者挑起不同民族之间的种族成见和仇杀,不管打着什么旗号,它都是反动的或者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相反,如果是激励被压迫民族奋起反抗外来侵略,爱国救亡,对其他民族采取平等和尊重的态度,而不是去侵略和压迫别人,它就是正义的,进步的。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流属于哪一种?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历来主张民族平等。他认为世界各民族应当是平等的,国内各民族也应当是平等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来明确宣言:自己不仅是国际主义者,而且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对国内的民族政策,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
    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外关系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新中国对处理国际范围内各民族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准则。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民族平等的原则。

    二、关于革命和建设的问题 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是几代中国人的共同梦想。可是,在二十世纪的前半个世纪,中国人一直在进行革命斗争,集中力量先解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问题。这是不是如有些人所说的那样走入了误区”?无数先烈为革命所作出的牺牲是不是多余的?当然不是。

    中国的现代化走过的是一条异常艰难的道路。一般说来,人们最初总是希望能在现有社会秩序下从事建设,或进行温和的改革。这样做,不但牺牲少,而且也容易被更多人所接受。孙中山、毛泽东在早年莫不如此。但是,近代中国的具体国情却迫使他们走上了另一条路。决定他们投身革命的,是由于中国当时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实在太尖锐了,中华民族已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的旧势力又那样强大,顽固地拒绝一切根本变革。和平建设和通过温和的改革来改变中国的面貌是无法做到的。客观局势不容许人们长期等待下去。国人民已经忍无可忍,而又没有其他出路可供选择,这才迫使他们不能不下定决心,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中去。他们这样做并不是出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经过严肃的理性思考和反复的比较后作出的抉择。二十世纪的前五十年,中国一直处在热气腾腾的革命大震荡中,这不可能是哪一个人想怎样做就可以怎样做的,只能是客观环境的产物。当然谁都明白,革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要准备献出自己的生命。但如果客观条件已经成熟,革命在很短时间内对阻碍社会发展的旧事物所起的扫荡作用,是平时多少年也无法同它相比拟的,而且要彻底得多,从而为以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是一个证明。

    即便处在大革命的形势下,革命同建设与温和改革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微妙的。它们既有相互对立的一面,而在某种意义上又相互补充。在旧中国,只要是在实现现代化和社会进▃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步这个目标下,许多“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政治改良”等主张,尽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改造中国的问题,仍然在某些方面起过有益的作用。凡是在这些方面做过一些切实工作的人,都是值得我们纪念的。

    暴力革命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从根本上改造旧有的社会秩序,都能够取得成功,甚至未必都能在历史上发挥积极的作用。只有当旧的社会制度已经衰竭到没有力量调节自身内部的矛盾、没有发展余地的时候,只有当新的社会制度已经孕育到呼之欲出的时候,一句话,只有当社会大变革的内在条件已经足够成熟的时候,暴力才能成为新社会诞生的助生婆。没有这种客观条件,任何人都无法随心所欲地单凭自己的意旨,使用暴力来实现他所主观设想的目标。人们要正确地认识这一点,不是容易的事情。一次社会大革命总是在追求完美社会的强烈要求的推动下进行的。这种追求有时在感情上达到狂热的地步。革命的胜利更给了人们巨大的鼓舞,也容易造成一种错觉,仿佛原先的办法可以用来解决一切问题,仿佛一切都能以革命胜利时期同样的速度在短期内得到实现。他们往往忽略了急风暴雨式的革命时期同和平建设时期两者之间的巨大区别。当客观历史已经从前一阶段转人后一阶段时,人们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常常在许多方面仍停留在前一阶段,习惯于以前一阶段用熟了而且取得成功的办法去处理后一阶段面对的新问题。这是一种脱离客观实际而不自觉的状态。五十年代后期要求“大跃进”和随后提出的“阶级斗争为纲”等严重失误,多少都同这种历史背景有关。

    推倒一座旧的建筑有时能够在短期内完成,可是在这块废墟上清理地基,建设一座新的大厦却必须持久地循序渐进。新社会制度内部肯定存在种种缺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会滋生一些新的不良现象,使坚持不懈的深化改革成为必不可少。这种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革命,但它同以暴力为手段、以根本改变原有制度为目的革命完全是另一回事。

    三、在不断探索中前进 在不断探索中前进,是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艰苦跋涉中的重要特点,也是正确理解这个过程中许多重大问题的关键。离开“探索”这个重要特点,许多事情便很难讲清楚。

    为什么这种探索是不可避免的?原因在于:二十世纪的中国正处在空前激烈的大变动中;
    中国又是一个和任何西方国家不同的东方农业大国,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在这样一个国家里,无论是发动革命还是进行建设,遇到的都是一个又一个新问题a这些新问题,在书本上和别国经验中都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唯一的办法,只能依靠中国人自己,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大胆探索,从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摸出一条自己的路子来。

    既然是探索,自然不可能事前把什么都弄得清清楚楚,也不可能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许多事只能是看准一个大的方向,勇敢地往前闯,在闯的中间作种种尝试。其中,难免会有风险,会有曲折。有时,人的认识不符合客观实际,再加上不那么谦虚谨慎,还会碰得头破血流。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曾经遭受过两次大的失败,几乎使革命濒临绝境,一次是一九二七年大革命的失败,一次是一九三四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犯过两次严重错误,一次是因为急于求成、超越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客观经济▃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发展规律而发动的“大跃进”,另一次是在“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下造成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这些教训都是十分惨痛的。但是,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智慧的、充满强大生命力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科学理论指导和优良传统、同中国人民建立起血肉联系的政党。这个党的素质和基础是好的。无论怎样艰难困苦的客观环境,无论多么巨大的外来压力,无论自己一时犯过多么严重的错误,遭受多么巨大的挫折,都没有把它压垮。它不但总是能在失败和挫折中挺过来,并且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来纠正错误,从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条正确的路子来。这也是一部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所反复证明的。

    这样讲,自然不是原谅我们过去所犯过的那些错误,只是说对事情需要放在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下采取分析的态度,才能真正理解它;
    真正从中汲取教训。以往的教训告诉我们:不管什么原因,即便是出于好心,只要主观不符合客观,只要违背了客观规律,同样都要受到惩罚,甚至是严重的惩罚。人们总是通过实际经验,才能一步一步地对客观事物达到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吃一堑”应该“长一智”。过去的沉痛教训,是一笔反面的精神财富,无论如何不应该忘却。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他又说:“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从世界范围来看,社会主义理想在相当程度上是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富悬殊、以强凌弱等现象强烈不满的产物。它的产生并非凭空而来。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在于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科学。

    对一百多年中尝够了贫穷、社会不平等和外来压迫等苦涩滋味的中国人来说,以共同富裕为目的的社会主义理想,很容易对他们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早在二十世纪初,满怀化国忧民之心的中国先进分子已经毫不掩饰地表达他们对社会主义远景的憧憬。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社会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随着对中国具体国情认识的加深,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既然中国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只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社会主义不能一蹴而就。毛泽东有一个科学的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即便这样,中国共产党人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心目中所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个最高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中国人民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这毕竟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实践的经验还很少。人们虽然强烈地向往社会主义,但具体地说,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些问题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真正搞清楚。所以,在摸索前进中犯过许多错误。

    邓小平在领导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在思考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他在南方谈话中这样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始终以中国的实际国情为出发点,严格地以处在剧烈而深刻的变化中的客观事实为根据,不受任何固定的模式或框框的限制。他明确地指出:必须从▃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中国现在还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一心一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比较完备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就是邓小平理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产物。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说: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正是历史所作出的结论。

    如果说二十世纪是中华民族奋起抗争、走向振兴的世纪,那么,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实现振兴的世纪。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新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在一百多年中吃够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苦头,在这个问题上特别敏感,坚决反对一切威胁、干涉别国内部事务的霸权行为,自己也决不会这样做。现在地球上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正在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充满生机和活力地从温饱经小康走向共同富裕,这将是多么大的社会进步。它是整个人类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第3篇: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启示800字

    “党的百年奋斗史”交流发言材料


    发言,动词,义:评论,讲话党的百年奋斗史交流发言材料风雨百年,青史可鉴。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号召要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学好党史不仅能让我们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增强我们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更重要的是可以拓展我们的历史眼光和历史思维,在党史中汲取攻坚克难的智慧和启迪。为学好党史,党员干部务必念好八字要诀。
    学党史重在专精,下足读书不觉已春深的硬核功夫。百年党史细节浩如烟海,历史脉络盘根错节,要想准确把握我们党的百年发展史,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读权威、学经典。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学习党史切勿抱有消遣猎奇思想,切不可为了满足消磨时间、满足好奇心而进行学习。只有下足寻根溯源的真功夫,沉下心、静下心,铢积寸累、日就月将的学习,才能将权威著作和经典篇章学深悟透,品尝出真理的甜味。才能让我们紧紧贴合历史发展的主线和主流,对世情、国情、党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不为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干扰所迷惑,做到坚守政治方向不偏航。
    学党史贵在体悟,抱有替人垂泪到天明的共情体验。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仅是对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次全面回顾,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一次心灵朝圣。为此我们要细心品读、用心感悟,在重温红色经典中寻求理想之光、在学习革命先烈中汲取信仰之力、在对比时代变迁中感受奋斗之艰。学习党史不仅要在情感上交融,更需要在精神上赓续。我们必须在学习党史、借鉴党史中汲取成长营养,传承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恪守为民初心,担起时代重任。

    学党史难在学新,永葆惟进取也故日新的进取精神。党的历史是一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理论探索史,党的理论、党的历程在持续不断更新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聚焦新发展阶段的新使命、新任务,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坚持学党史,学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经常学、反复学、比较学,把握历史规律,持续更新观念,总结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强化党的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党的百年奋斗史交流发言材料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必修课。这门课不仅要修,还要修。多读历史,就能听到历史的回声,从过去走向未来。
    学习党史和国史,实事求是,党如何通过五关斩六将,建立新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到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持续探索中得到的,是我党成立98年来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建设实践党史和国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传家宝,为我们指明
    进的方向。
    认真学习党史和国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新中国的历史,许多问题深入准确,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智慧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各种挑战,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记住使命,不断提出正确的党,正确的时代,正确的人民答案,从历史上进一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从历史的深处把握现在,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党的百年奋斗史交流发言材料通过学习党史,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段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和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

    一、思想认识
    学习党史是党一贯性的要求,学习党史不是现在提出来的,从党成立到现在,我们有好多次学习党史的高潮。尤其是从十七届四中全会以后提出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个任务提出来以后,学习党史变成了全党的一件大事,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再一次将学习党史推向高潮。

    、坚定理想信念。
    群众在干部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里就有多重。党员干部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心中装着群众,把群众当成亲人,才能真正放下架子,沉下身子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才能不打官腔、不说官话,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心为民所系,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群众心里有杆秤,党员干部要带着赤心、热心、诚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
    听到群众的实话,赢得群众的信任,夯实了党群干群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定务实作风。

    、认识党史学习的重要性
    对于党员而言,学习党史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是每名党员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加强党的历史知识教育,是促使党员从思想上真正入党的必要途径。尤其对于我们党员干部而言意义更不止于此,只有勤学常温党史,对党的历史了然于心,才能深刻体会我们党奋斗历程的艰辛,才能深刻理解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才能不断从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得到启迪和警醒,才能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去克服前进路上遇到的各种迷惑和艰难险阻,维护肩负的神圣使命,圆满完成职责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学习党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对党史钻研的不深、不透。有时只注重党史的重点内容学习,对党史的每一个发展环节掌握的不够好,不够深入,对我们党的艰难发展历程不够深刻。理论与实践有些脱节,不能有效地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此外很多时候,只注重表面学习,只满足于片面地引用个别原理,没能深刻地准确地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与党史的学习有效衔接。
    二是学习不够刻苦。学习的自觉性还不十分强,忙于业务性工作多,静下心来学习党史、思考问题少,平时坚持得好一些,工作多、任务
    重的时候做得不好,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有时结合不够紧密,韧性钻劲不足,有浅尝辄止和半途而废的现象。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认识不到位。对党史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对一些理论问题的学习缺乏系统性,研究浅尝辄止、缺乏长期坚持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习、思考、实践结合得不够紧密。
    自我要求不严。对加强党史学习认识不足,抓得不够紧、站位还不够高,没有把党史学习作为政治必修课来修,平时主要停留在表面学,任务学,没有进行系统深入的领会中国共产党发展的艰难历程。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学习党史,务必深刻领会,用心思考;学习党史,务必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用。结合当前学习,抓好党史的全面系统学习,全面准确理解党史的内涵、意义。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找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带着问题学,深入思考学。
    只有以谦虚务实的态度,经常到群众中看一看,听一听、聊一聊,和他们拉家常、交朋友,才能听到广大群众反映的民意,要以能帮则帮、解决问题的进取态度,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协助制订解决方案,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才能得到他们的充分信任。心系群众,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真心实意为群众提供服务,这样才能收到群众的欢迎,才能促进各项工作,更好的开展,也只有在
    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发展与和谐的相互统一。只要我们真正带着感情深入下去,真正转变作风,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4篇: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启示800字

    中国共产党培育“时代新人”的百年历程、继承发展与当代启示
    作者:杨文 薛念文
    来源:《决策与信息》2021年第06期
    [摘 要]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培育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时代新人”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发展中的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时代新人”观,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新人的思想理论,同时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君子人格”的文化精华,并且立足不同时代世情、国情、社情的现实积极应变、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时代新人”的内涵和外延。要对青年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劳动价值观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坚实的组织人才基础。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时代新人”;建党100周年;“四有新人”;劳动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1)06-0013-07 “时代新人”是指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彰显鲜明时代底色、推动时代前行进步、以青年群体为主要特征和培育目标的社会主体力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对社会中的先进分子尤其是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不同历史时期对“时代新人”有着不同的选择标准和要求,在党的百年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培育“时代新人”的系统性话语建构。在新时代,“时代新人”的基本内涵包括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敢于负责的担当意识和良好的业务素质等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任务。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培育“时代新人”的百年历史进程,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历史命题,为新时代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中国共产党培育“时代新人”的百年探索历程
    每个时代都致力于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先进分子。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时代新人”观,不断丰富和发展着“时代新人”思想。“我们党在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培养一代新人作为重要任务”[1]。梳理中国共产党培育“时代新人”的百年进程,回溯建党百年来“时代新人”观的历史嬗变,中国共产党对“时代新人”的培育准则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成为党培养、教育青年的宝贵价值财富。

    (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淬炼胸怀革命理想热情的先进青年

    相关热词搜索:启示 历程 奋斗 党百年奋斗历程启示800字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启示800字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1000字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

    党百年光辉历史中坚定初心使命”6篇 党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通用11篇) 党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十一篇 党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心得体会 党百年光辉历程心得体会 党百年历史经验心得体会 党百年历史经验总结 党百年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党百年历史辉煌事迹感慨2000字 党百年历程演讲稿 党百年发展史心得体会 党百年大会心得体会 党百年奋斗个人生活 党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前途命运心得体会 党百年奋斗体会 党百年奋斗历史心得 党百年奋斗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心得体会2000字 党百年奋斗历史意义有感 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十个坚持心得体会 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心得体会 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感悟 党百年奋斗历程 党百年奋斗历程启示600字 党百年奋斗历程启示800字 党百年奋斗历程心得体会1000字 党百年奋斗历程感悟 党百年奋斗历程论文3000字 党百年奋斗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党百年奋斗史历程心得 党百年奋斗史心得体会1000字 党百年奋斗史心得体会1500字 党百年奋斗史心得体会2000字 党百年奋斗史心得体会3000字 党百年奋斗史心得体会500字 党百年奋斗史心得体会800字 党百年奋斗史心得体会题目 党百年奋斗史感悟 党百年奋斗大学生心得 党百年奋斗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道路案例 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总结 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党百年奋斗心得 党百年奋斗成就具体例子 党百年奋斗成就和经验认识 党百年奋斗成就心得体会 党百年奋斗成就感悟与体会 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贡献 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论文 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有感 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感悟 党百年奋斗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