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三方共育,双向衔接——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入学准备研究

    三方共育,双向衔接——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入学准备研究

    时间:2023-01-16 09:10:37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福建省霞浦县实验幼儿园 杨玲斌

    为了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2021 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2021 年7 月福建省教育厅实施了关于福建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我园作为幼小衔接省级试点园,在试点工作中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强化幼小双向配合。通过建立与小学、家长三方联合制度加强科学导向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推动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

    目前,比较缺少了对儿童视角的研究,幼小衔接大多是以教师、幼儿园、家庭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儿童视角展示了一种新型的儿童观、教育观,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地位,提倡从儿童的角度看问题,向我们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教师尝试通过使用儿童绘本、儿童会议、儿童角色游戏等多种综合方式达到了解幼儿内心真实想法的目的。

    (一)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可以明了幼儿的观点和意见。在一日生活中发现一系列问题,以儿童的视角设置,用统计方法进行量的描述和分析,分析幼儿的想法及形成某一现象的原因,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

    在对幼儿入园时间进行调查中,教师发现在8:00-8:10 入园的占30%,8:10-8:30 入园的占41%,8:30-8:45 入园的占25%,还有4%左右的是迟到的幼儿。经了解小学到校时间是8:05,教师想了解幼儿迟入园的原因是什么,问卷调查是最便捷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发现幼儿迟入园的原因主要有没有按时睡觉,起床、吃饭晚,做事磨蹭等,这说明孩幼儿的时间观念较弱、生活习惯不好,于是教师在幼儿园开展“一分钟有多长”“时间公约”等活动,引导幼儿在家制作睡前和晨起的计划表,由家长监督实行,每周分享,针对好习惯及时表扬。一周后,8:00-8:10入园的人数占53%;
    8:10-8:30入园的占32%;
    8:30-8:45 入园的占15%,可以看出幼儿8:10 入园的幼儿明显增多。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在感知、理解时间的基础上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懂得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逐步培养幼儿守时的好习惯,促进他们在幼小衔接中平稳顺利地过渡。

    (二)访谈

    教师可以基于儿童视角了解幼儿眼中的幼儿园和小学有什么不一样。比如了解他们对未来小学生活中朋友、老师的预设等,针对现状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策略,探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和年龄特点的合理建议,使幼儿更好地平稳过渡幼小衔接阶段。如访谈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上小学的担心“老师会一直在班上陪我们吗?”“小学班上没有厕所”……分析幼儿的回答,能发现孩子真实的状态,让教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困难与应对方法。

    如何建立幼儿园、小学的有效的双向协同合作机制?这离不开双向衔接中双方针对不同阶段幼儿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研究。幼儿园和小学均应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特殊性,教师尝试完善幼小协同机制,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搭建合理的阶梯,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

    (一)双向协同合作机制的具体内容

    1.课程双向互动机制

    在课程双向互动机制实施过程中,教师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心理品质等的培养和提高作为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尝试将幼小衔接课程的创建、组织和实施方式作为固定的活动模式,同时也明确了幼小衔接课程并不是只在大班进行,而是从幼儿入园第一天起就开始了,使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和小学的课程共同存在于同一个课程体系从而使得幼小彼此具有相同的课程目标,有互相认可的课程组织和实施方式,更能有效地充分发挥课程本身的价值。

    2.教师交流机制

    大班教师和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尝试角色互换,进入对方的工作环境充分体验。通过确定幼儿园与小学交流的目标、时间、方式等内容,使幼、小教师间的角色互换体验变成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行为。教师还开展了“双师课堂”实现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授课方式的优势互补,帮助幼儿逐步适应小学与幼儿园学习的侧重点。这有利于幼儿园、小学教研团队共同商讨、共同备课、彼此分工密切协作,促进共同优化教学方案的顺利开展。

    3.联合研修机制

    幼儿园、小学从事幼小衔接工作的教师一起进行研修,幼儿园每周一次组团带训,其中研修内容主要包括幼小衔接两个阶段儿童的年龄特点、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和实施方式等的异同。研修促进双方教师对幼小衔接课程的理解,提高实施能力,同时也邀请各个年龄段的教师都共同参与观摩研讨,为确保每一轮有效衔接的顺利过渡打基础,确保幼小衔接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

    4.幼小班级联谊机制

    幼儿园的大班和小学低年级的班级逐一结对,组成联谊班级,定期进行互访。在互相访问的过程中,幼儿和小学生可以面对面交流,幼儿向小学生询问心中疑虑,小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幼儿答疑解惑。大班与小学低年级班级一一结对,每月开展一次联谊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联合学习、全程参与小学生的活动、混班社会实践活动、联合运动会等,活动前教师先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双向衔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延长交接时间轴:削降“陡坡”,绵延“缓坡”

    教师从小班幼儿入园的第一天就进行有效衔接的活动安排,比如在生活准备方面安排包括生活自理、生活习惯、安全防护与参与劳动。生活自理教师从小班就开始培养,如孩幼儿发现穿衣服的时候找不到“洞洞”了,教师就生成课程故事“衣服上的洞洞”,用集体、个别、家园联系等多种形式教幼儿学习穿衣服;
    鼓励中班幼儿参与集体服务,如帮厨房阿姨剥豆、摘青菜;
    在大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有利于幼儿较快地适应小学的作息和生活,例如在入园签到活动中培养守时的好习惯等。教师有必要延长双向衔接的时间轴,把急匆匆的“陡坡”削降为适宜的“缓坡”。

    2.传好环境接力棒:不乘“电梯”,走好“阶梯”

    (1)幼儿园“扶上马”

    教师根据幼儿的需求不定期组织参观体验小学,幼儿在这过程中自主发现小学与幼儿园环境的不一样。幼儿园的班级区域标志以幼儿设计为主,把幼小衔接渗透数学领域内容,包括思维训练、组成分解、加减法等。如在区域自制标志中有的孩子选择了“九方格(3×3)”作为数独图式。“九方格(3×3)”与“四宫格(4×4)”“六宫格(6×6)”都具有行和列的规则要求,教师以大班幼儿自制区域标志发展观察和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让幼儿体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为进入小学做准备。

    (2)小学“接上力”

    小学应开展各种区域性游戏,比如音乐区、美工区、数学区、阅读区、自然角、私密区等,鼓励幼儿与小学一年级学生自主选择并接棒组团,主动去尝试改造小学班级教室,创设自己心目中的小学教室。

    3.优化课程衔接表:培养意识,模拟课堂

    (1)幼儿园“助点劲”

    幼儿园必须坚持“游戏是基本活动”。游戏开展前引导幼儿制定计划,商量规则,游戏中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幼儿内生动力,在创造性游戏、规则游戏中逐步培养幼儿的时间意识、任务意识等。游戏后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讨论、分析,养成良好的游戏行为和习惯。例如,在小学模拟游戏中幼儿提出问题:小学到底上什么课呢?带着这个调查任务,幼儿回家访问了哥哥姐姐,带着访问结果进行分享、讨论、分析,模拟制定幼儿园的课程表,每天根据课程表准备第二天活动需要的材料。这个过程很好地培养了幼儿的任务意识,真正做到了自主。

    (2)游戏中“加点料”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让幼儿自主规划运动场地、选择同伴、器械和游戏玩法,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增强其力量和耐力的基础上培养他们乐于挑战、勇于坚持的品格。通过手工制作、创意绘画等游戏融合、促进幼儿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在以小学情境为载体的幼儿园自主游戏中,将之作为模拟小学课堂的内容融入创造性游戏活动,邀请小学教师参与,将书包、田字格游戏等让幼小衔接的入学准备潜移默化地融合于游戏中。

    (3)教研中“划重点”

    教学研讨要基于幼小衔接入学准备的身心准备、社会准备、生活准备、学习准备及游戏五个方面入手,建立五个园本的专项研究团队,拓宽探究入学准备的视角,细化研究内容,确保幼小课程衔接的相关性、连续性,进行多元化整合式的活动课程设计。身心准备要从幼儿的焦虑点入手,针对幼儿的焦虑从环境创设、家园协作、活动支持进行活动推进,引导幼儿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生活准备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做事拖沓、迟入园错过体育锻炼、不会管理自己的物品等研究探讨,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守时惜时生活习惯、自我服务的能力等;
    社会准备中从“课间十分钟”“规则意识”等入手,如从课间十分钟不同铃声的指令、课间十分钟如何更好地规划、任务本的使用及执行等问题进行研究,为幼小衔接做更好的铺垫。学习准备将会以前书写准备、思维训练准备、口语表达准备、双师课堂等进行研究探讨。

    为了打消家长的顾虑,科学引导家长相信幼儿能自己衔接好,我园制定了小学和幼儿教师以及家长时在场的三方同联合机制,针对产生的问题共同研讨。每学年幼儿园安排开展两次三方联合教研活动,第一学期主要是三方专题研讨,侧重研讨课程衔接目标、内容及衔接的具体措施。第二学期侧重三方现场教研,观摩研讨大班的教学活动,让家长和教师从中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教研。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还通过调查表了解家长对幼儿上小学存在的难点,以沙龙分享、读书会、圆桌访谈、云上教育1+N等形式帮助家长解决疑惑,促进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在开展家长工作的过程中注重以下几点。

    (一)家长“帮一点”

    家长应配合幼儿园、小学一起有针对性地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与园、校同步给予幼儿个性化的支持。例如,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玩下棋、词语接龙等小游戏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良好学习品质。

    (二)家长“用点心”

    家长可以在幼儿上下学途中带幼儿远眺沿途中的中小学,和幼儿谈谈他们心目中小学的样子,此目的在于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还可以在家里创设环境,目的是向小学过度。例如,为幼儿准备一个独立的学习空间,独立空间里准备一张书桌,供幼儿看书画画时使用,增添一些前识字、前阅读、前书写等材料,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小学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家长“尽点责”

    家长应多和老师沟通,给幼儿预设合理的“最近发展区”时刻关注幼儿并实时反思自己:现在为孩子入小学已经做了什么?下阶段还可以怎样做?家长要明确不以知识技能掌握多少判断孩子衔接是否适应,而是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和幼儿一起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发现幼儿的潜质,使幼儿获得独有的个性发展,帮助他们树立进入小学的自信。

    (四)团队导方向

    家长的焦虑来自他们对孩子的高期待。为了缓解家长焦虑,校、园双方成立了联合“讲师团”,讲师通过理论加实例向家长渗透科学育儿理念,做到用专业说服家长,用温度打动家长,从而建立家、园、校合育发展共同体。

    (五)三方共协作

    幼儿园、家长、小学三方主体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相互协作才能科学有效地推进幼小衔接。为了增进学校、社会、家庭的进一步互动与了解,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相约在校园,开放促衔接”的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走近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通过参与体验课堂教学、家校互动交流等形式,全面了解幼儿的在校生活。

    笔者尝试了在儿童视角下的双向衔接同合作机制方面的延长衔接时间轴、传好环境接力棒、优化课程衔接表等初步实践做法,以及做到三方共育中家、园、校相互的尊重、共享、互助。教师应明确最重要的并不是任何一方独有的话语权,而是互通共融,让坡度更舒适、让梯度更合理、让速度更适宜。

    猜你喜欢 幼小入园幼儿园 浅谈家园校协同促进幼小科学衔接教育实践与研究(2022年18期)2022-10-21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教育家(2022年17期)2022-04-23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教育家(2022年17期)2022-04-23Saving the life of a wolf疯狂英语·新悦读(2021年10期)2021-12-03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教育·校长参考(2021年7期)2021-10-27爱“上”幼儿园动漫界·幼教365(大班)(2018年9期)2018-05-14九月来到,哭闹开场孩子(2016年10期)2016-10-11想念幼儿园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4年12期)2014-12-13幼儿园私家菜家庭·育儿(2009年4期)2009-04-17

    相关热词搜索:衔接 幼小 双向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