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3-01-16 18:50:19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姚 坤

    (郑州轻工业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为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部2020年又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从而在高校掀起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高潮。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如火如荼,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延伸至各学科课程中的表现,它以学科课程为切入点,通过学科知识与思政知识的融合贯通全方位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影响,因此课程思政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要求高校教师增强育人意识,树立与思政课程相互配合,共同构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实现“无课不思政、无师不育人”的思想自觉。同时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教育实践,要求高校教师提升育人能力,善于把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深入挖掘专业教育中的思政元素,探索专业教育中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创新专业教育中思想教育的评价考核。但在实践中,一些高校教师在课程思政思想认识的深刻程度上、在行动操作的实践要领上都还存在差距,与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与学生健康发展的期待相比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课程思政的认识还不深刻透彻

    长期以来,有些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主要依靠思政课教师,通过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来完成,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的任务,而专业课教师则只是从事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不承担思政教育的任务。因此,许多专业课教师把教学当作教书,把自己当作教书匠,教书与育人脱节,自觉育人的意识不足。实际上,不管是中国还是国外的研究都表明,教学具有教育性,教师都有示范性。这是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在中国古代,就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3]的说法。这一《大学》开篇名言,道出了大学的宗旨贵在弘扬正大光明的品德,厚植学生德行的培养。那种忽视对人的教化是一种错误的教育观。唐代思想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4]教育有三件事,但传道是学生培养工作的首要任务。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写道:“德胜才,谓之君子;
    才胜德,谓之小人”,有才无德是危险的,只有“才德全尽,谓之圣人”[5]。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书育人”[6],可见高校对学生仅培养专业知识是远不够的,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9世纪初德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具有教育性的观点,强调没有不带个人立场、个人情感和价值观的教学,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有教学就会有育人功能的彰显,只要有教师就要有育人职责的承担。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这里的“树人”不仅是“器用”之才,而且包含“道体”之才,追求的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精髓的“道器合一”。因此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核心在于聚焦育人价值的本源,挖掘课程的教育属性,增强教师育人的意识,提升教师育人的本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时代,课程思政的本质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教育引导教师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做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7]争当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二)对课程思政的把握还不够精准到位

    专业课教师从事的学科专业覆盖面广、领域多,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训,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在专业教学的课程内容上不会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实施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上不够多样,在评价课程思政的效果上创新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其主要原因在于专业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本领不够,需要加强培训指导,不断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能力。

    (1)对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内容上契合度不深。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依据课程目标、内容及特点来明确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依据目标深入挖掘专业课知识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完善专业课的内容体系,丰富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因此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尽管育人方向一致,但内容选择不可能完全一样,否则就是与思政课程等同替代而非同向同行,应该从不同侧面自然带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所指出的“五个热爱”和“六大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和爱集体”[2],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政元素”[2]。比如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8]专业课教师很难在一门课、一堂课的讲授中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详细讲解,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可以按照典型、客观、生动、可具体化的原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解,结合专业课教学内容,从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他者关系、人与自身关系的视角进行讲解,突出人与自然顺天应时、感恩思报、以人为本、刚健有为的特点;
    彰显人与他者孝亲敬祖,慎终追远、保护儿童,夫妻恩爱、敦亲睦邻,尊敬师长、与人为善,忠于祖国的品行;
    展现人与自身珍爱生命,重视道德修养提升的优长[9],以小见大,有机融入,就能达到如盐在水、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2)对课程思政实施在教学方法上生动性不足。目前高校大多专业课教师学历高,学术能力强,但多数没有接受过教育教学的系统学习和训练,讲课的方式方法单一,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居多。这种方式讲事实、讲故事,优点是占时少、容易实施,缺点是容易流于说教,对学生吸引力、感染力不强。当前可以引导专业课教师丰富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方式,增加学生自学和研讨方式、基于“案例/问题/项目”的方式,以及结合课内外、多环节的综合实施的方式,统筹谋划,多元实施,取长补短,深化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比如在计算机类课程的讲授中,可以让学生介绍中国计算机发展史和代表性人物的贡献,感受中国科学家科技报国的情怀,增强学生学习先进人物、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
    在讲授专业问题时,可以以问题为导向,重点介绍专业“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引导和激发学生思维突破,树立自主创新的信心决心;
    在布置和完成专业作业的过程中,可以统筹课内课外时间,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事实证明,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问题导向、师生互动有深度情感体验的教学方式在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开展中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最大,效果最好。

    (3)对课程思政考核在教学评价上创新点不多。课程思政评价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直接推动和影响教育教学改革。但是,关于课程思政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问题成为制约课程思政贯彻和实施的关键点,也成为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作为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去评价课程思政达到的目标和效果,这是教学必须有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和迫切需要创新发展的关键。从多数高校的实践看,注重对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的考核,作为教师课程思政实施的衡量标准;
    注重对学生考试成绩、课后作业、实践表现的直接评价,作为学生课程思政效果的衡量,但多数评价缺乏“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教育理念的体现,缺乏从学生发展角度进行的间接评价和体系化的考核评价制度设计。即使运用间接评价也没有把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的入党率、入团率以及志愿服务的情况纳入其中,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增值性评价不足。体系化评价制度缺失,还未将课程思政的评价指标体系化、制度化,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党建思政工作质量管理、教师师德师风评价体系中,评价停留在低层次、形式化的层面,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在有些高校还未得到根本扭转,评价应起到的激励、促进的作用尚未充分彰显。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2]教师是课程思政改革的主体和主要承载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思政改革的成败[10]。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情况看,有些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不够,站位不高,视野不广;
    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本领不足,育人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学校层面对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激励政策不够完善,教师课程思政的内生动力激发不足,课程思政的良好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培训,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细落实。

    (一)增强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

    课程思政作为承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重要理念,是思想道德知识与学科课程知识间的交融,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必须符合教育学的基本规律,做到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和价值塑造的和谐统一、相得益彰,要扭转课程思政是专业课教学负担的错误认知,自觉把知识传授和以德育人有机统一,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各学科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其次,教师还要提高政治站位,从国家发展和稳定的政治视角看待课程思政的建设。从战略上讲,课程思政建设事关国家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特别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背景下,在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教师承担“国之大者”义不容辞的使命。

    (二)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

    高校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决定着课程思政建设的水平,课程思政的历史渊源比较悠久,但课程思政的概念却在近几年才开始得到关注和实践,许多专业课教师不熟悉、不掌握课程思政建设的规律,对课程思政为谁教、教给谁、教什么和怎样教这四个基本问题理解掌握不透。在实践中,首先要加强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设计能力,不同学科专业课程所需要渗透的思政知识侧重点是不同的,教师要学会根据本专业特点和学生发展规律合理设计课程思政的契合点,实现课程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教学的有效融合;
    其次,要加强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实施能力,帮助教师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资源,探索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善于运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教育方式,达到最佳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最后,要提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评价能力,突出对课程思政效果的形成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评价理念,突出学生德育行为的实践性评价,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评价能力,做到教和评的有机统一。

    (三)营造教师课程思政的氛围

    课程思政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生动实践,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11]。高校要努力强化课程思政的制度设计,激发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动力,将专业课教师凝聚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形成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效应。要强化课程思政的资源供给,让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结对,提升专业课教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能力。加强专业课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着力培育红色文化基地,不断丰富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授课素材。组织专业课教师向优秀教师和优秀教学案例学习,提升其课程思政的授课能力。要深化课程思政效果的运用,把课程思政建设融入“双一流”建设、学科评估、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业认证、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之中,助推课程思政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在线学习(2022年4期)2022-05-31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中国饲料(2022年5期)2022-04-26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文教资料(2022年1期)2022-04-08“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相关热词搜索:课程 高校 对策研究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