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澳大利亚蔗糖产业发展的特点与启示

    澳大利亚蔗糖产业发展的特点与启示

    时间:2023-01-18 10:05:29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李雨璇,武晋宇,刘新龙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云南开远 661699)

    食糖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甘蔗是我国主要的制糖原料。多年来,在国家产业发展导向和地方政府的努力下,我国形成了以广西、云南、广东等省(区)为主的优势产业布局,以甘蔗为原料的蔗糖产量占到全国食糖总产的87%以上,为我国食糖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1]。近年来,通过推进“双高”和核心基地建设、甘蔗新品种的改良换代、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及生产机械化推进,我国蔗糖产业发展成绩显著。但生产成本高、产业竞争力不足、产品单一、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弱、糖企蔗农效益不高依然是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限制因素,也导致我国与世界蔗糖产业发达国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借鉴世界蔗糖产业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经验,补短板锻长板是推进我国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路。澳大利亚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适宜的气候条件、丰富的土地资源,使其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蔗糖生产国,其蔗糖生产与出口仅次于巴西、泰国,其近百年的糖业发展进程中,在技术研究、生产管理、销售调控、政策立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2],是我国蔗糖产业发展重要的学习对象,可为我国蔗糖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参考和政策借鉴。本文通过简述澳大利亚蔗糖产业概况,分析其发展特点及其经验,阐述对我国蔗糖产业发展的启示并提出建议。

    1.1 蔗糖产业地位与优势

    澳大利亚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麦、甘蔗、棉花、高粱等。其中小麦、大麦为第一和第二大主要农作物,甘蔗是第三大主要农作物,对澳大利亚的经济有着重要的贡献;
    在澳大利亚各类作物产值中,小麦居首位,甘蔗居第2 位;
    在农牧业各项出口值中,蔗糖居第4 位,次于羊毛、小麦和牛肉[3];
    在澳大利亚的农作物中,甘蔗是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

    澳大利亚的甘蔗种植及蔗糖生产不仅拥有世界上一流的生产技术水平,而且以重视可持续性甘蔗生产实践而闻名,以其技术领先及可持续性生产闻名遐迩,是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的蔗糖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应用甘蔗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的引领者;
    是全球甘蔗含糖量和综合产出率最高的国家[4],是全球仅次于巴西和泰国的第三大原糖出口国。澳大利亚不断完善甘蔗产业的效益化、效率化、集约化,建立甘蔗产业研发和推广系统,通过集群效应和合作进一步提升产业研发与推广能力;
    建立满足产业需求的研发和推广机制,提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竞争力[5]。

    1.2 甘蔗产业现状

    澳大利亚甘蔗主要种植在沿海地区,约有50 万hm2的土地用来种植甘蔗,其中约有47.5 万hm2的甘蔗生产集中在昆士兰州,2.5万hm2在新南威尔士州。甘蔗种植企业多为农户或多个农户的联合体,大约4 400多农业企业种植甘蔗,平均每个农户的种植面积约为100 hm2,少数比较大的农业企业面积超过1 000 hm2。甘蔗单产80~100 t/hm2,可生产10~15 t/hm2的原糖,年产甘蔗3 000 万t~3 500 万t。甘蔗开榨时间在6 月份,至当年11—12月份结束,榨期160 d以上[6]。澳大利亚年产蔗糖400万t~500万t,2017/2018年制糖期食糖产量为477.66万t,同比增长6.24 万t;
    2018/2019 年制糖期食糖产量为461.77 万t,同比下降15.89万t;
    2019/2020年制糖期食糖产量为472.89万t,同比增长11.12万t[7]。原糖产量的85%以上出口到国外,其中15%的原糖精炼成精糖主要用于供应国内需求[8],原糖以散装形式出口到国际市场,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年能为澳大利亚创造利润收入15亿~25亿美元[9]。

    澳大利亚的食糖出口量远远高于进口量,2017/2018年制糖期食糖进口量为2.02万t,出口量为349.96万t;
    2018/2019 年制糖期食糖进口量为1.86万t,出口量为346.41 万t;
    2019/2020年制糖期食糖进口量为2.0万t,出口量为342.4 万t。澳大利亚也是食糖需求大国,近几年来,澳大利亚食糖年消费量基本维持在130 万t左右,2017/2018 年制糖期,其食糖需求量127.34 万t,同比下降2.01 万t;
    2018/2019 年制糖期食糖消费量127.16万t,同比下降0.18万t;
    2019/2020年制糖期食糖消费量127.01万t,同比下降0.15万t[7]。

    2.1 品种改良与选育

    澳大利亚甘蔗产业研究有限公司(Sugar Research of Australia,SRA)是澳洲主要的甘蔗育种机构,该育种机构的育种成功率高,在甘蔗家系选择、高糖育种技术研究及应用上居世界前列,所选育的品种占其甘蔗种植面积的95%以上[10]。澳大利亚甘蔗的育种目标是选育早生快发、茎数多、宿根好、耐寒和抗病性强、便于机械耕作、产量和甘蔗糖分都较高的中大茎品种。澳大利亚蔗区南北距离远,自然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差别大,所以育种机构根据不同的气候、土壤类型来选育甘蔗新品种。

    澳大利亚育种过程采用计算机数据库和条码扫描技术对试验材料、亲本材料及组合选配进行管理,提高了育种效率。甘蔗品种选育年限一般为11~12年,多则14~15年。一般先在甘蔗试验站内选育6~7 年,其余时间均在站外的农场或其他区域点进行反复的比较试验和繁殖。为了在亲本选配上寻找优良的亲本及组合,澳大利亚甘蔗亲本库对亲本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资料录入,录入内容包含主要性状、血缘、抗病性、抗旱性及遗传表现等。科研人员可以随时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组合的选配,只需要输入开花亲本的名称,软件便会自动选配不同类型组合,同时将选配出来的组合打出分值,并将分值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育种家根据电脑所排的顺序进行筛选[10],特别重视产蔗量、含糖率、宿根性、抗病力4个重要性状,结合当地的需求,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从分值高的组合中选配杂交组合。

    澳大利亚甘蔗育种机构主要采用有性杂交育种,其育种技术比较先进,设备比较完善,育种效率比较高,每年平均有3~5个品种育成[11]。

    2.2 耕作栽培及管理

    2.2.1 耕作栽培

    澳大利亚的甘蔗种植和生产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甘蔗种植企业一直致力于推行保护性耕作,实施免耕、少耕、局部性耕作和农机适应行距、固定道耕作。免耕及少耕法减少了耕作对土壤的扰动次数,在宿根蔗种植中普遍使用免耕及少耕法,这样可减少大型机械操作对土地的碾压,既保护了土壤结构,又降低了地表径流对土壤的侵蚀。大部分情况下新植蔗使用局部耕作,仅耕作用于种植甘蔗的区域,而农机行走垄行间,使农机轮子不会碾压耕作垄,不会压实甘蔗生长区域,减少了耕作,也就减少了成本及时间投入。固定道耕作是指将甘蔗生长区域与田间机械行走区域永久分开并使甘蔗种植的行距适合轮距。固定道作业尽可能仅压到种植甘蔗区域之间的地带,保证甘蔗生长良好,获得最高产量,使其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6]。

    在澳大利亚甘蔗农业结构中,以中、小型甘蔗农场为主,全国约有4 000 多个独立的甘蔗种植农户(农场),大多数甘蔗农场为家庭私有和运营,平均单产可达90 t/hm2以上。新植蔗通常在8—10 月下种,生长期达9~16个月,宿根年限可达5~6年[12]。

    2.2.2 肥水管理

    采用自动化的精准农业系统确定肥水的投入量及投入时间,精确地施用化肥既能保证有效的产量,又能减少化肥的浪费,还能保护水质和环境。通过土壤测试及养分分析,进而合理施肥,叶片分析结合土壤测试结果实现对土壤养分的连续监控。用豆科作物进行休耕、进行土壤改良或使用滤泥等糖厂副产品后可减少氮的施用量。糖厂副产品在种植时施用,要混入土中。种植施肥时,肥料与蔗种不接触,施于蔗种两侧,避免烧坏芽眼。并且在地表以下进行施肥。宿根蔗施肥最佳时机是在宿根蔗长齐并生长旺盛时进行,有助于作物有效地吸收养分。提倡使用犁刀或者犁刀与耙齿类结合的农机具,在蔗行中施肥用单犁刀,在蔗行两旁施肥用双犁刀[6]。

    澳大利亚利用信息化技术、施肥模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精准农业等方法进行氮肥的施用,从而减少氮肥的施用量,提高了氮肥利用率[13]。综合考虑肥料成本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澳大利亚政府提出甘蔗施氮量应控制在120~160 kg/hm2,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近4 年基本稳定在170 kg/hm2;
    目前,澳大利亚甘蔗氮肥利用率为50%~60%[8]。鉴于灌溉占了甘蔗生产成本的60%,因此节约用水成为甘蔗种植节约成本的重要环节,甘蔗种植者使用电阻仪、张力器等工具对土壤湿度进行连续监控,以实现适时适量的高效灌溉,并对灌溉径流及地下水中养分流动进行测定,掌握土壤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为合理施肥提供数据基础[14]。

    2.2.3 病虫害综合防治

    澳大利亚采取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积极探索生态治理。蔗田病虫害防治的首选药剂为生物制剂。与此同时,产业和科研组织合作,培育新的抗病虫害品种,并且开展甘蔗育种、甘蔗品种抗性、病虫害诊断、生物天敌、药剂等研究。病虫害防治方面大量运用了现代机械和技术。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剂的施用均使用专用的农机进行,甘蔗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的监测大量运用了遥感技术、航空技术、图片识别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建立了完善的甘蔗生长及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通过SafeGauge for Presticides 化学药剂评估软件,把土壤水文、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与化学药剂及田间管理综合起来评估杀虫剂对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避免过量使用药剂,在适当的时间施用,以免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6]。

    澳大利亚大力推广健康种苗种植,新植甘蔗一般需经过50 ℃温水浸泡3 h或其他消毒处理,健康、无伤、没有明显病虫害问题的蔗种才能用于种植;
    保持蔗地的高标准卫生防止病菌感染;
    用于切割蔗种的甘蔗收割机等机具要进行常规性的消毒以避免病菌传播;
    避免采用空心蔗种,蔗种段要有2~3个芽眼点,选择蔗种时需选用抗病品种,且要与前茬品种不同。另外,澳大利亚无论是国外进口的甘蔗品种还是国内蔗区间调运品种,都需要经过一个2年生长周期的检疫。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也是甘蔗产业生物安全的重要防线。

    澳大利亚具有完善的病虫草害监控体系。一方面,利用现代技术与设备,针对一些常见且为害严重的病虫草害设置了自动化的监测点,进行定期的监测与预测;
    另一方面,澳大利亚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植保法规制度,规定了从种植户到国家不同角色在国内病虫草害的发现、甄别、上报和处理中的角色与任务,形成了良好的监测预警以及应对机制,做到及时发现及早处理[15]。

    少耕与蔗叶覆盖可以保护害虫的天敌,促进生物方法控制虫害。做好虫害监控,在出现的时候杀虫,而在没有的时候不要杀虫以免造成浪费。收获后马上使用杀虫剂以利于宿根蔗的虫害控制。使用单犁刀或双犁刀机具施用液态杀虫剂。收获时低位切割减少损失率,也可减少害虫发生,易受害地块需要晚些收获[6]。

    2.2.4 收获

    早在1979年,澳大利亚100%的甘蔗收获就采用了机械化或自动机械化[16],甘蔗的机械化收获方式共有2种:切段式收获与整秆式收获[17]。机械化收获降低了甘蔗收获时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甘蔗的生产效率,解决了高昂的劳动力成本问题,从而降低了甘蔗生产的总成本,这是澳大利亚糖业成本低的基础。环保的绿叶收割法已占主导地位。

    绿叶收获及蔗叶覆盖(GCTB)是指收获前后不焚烧甘蔗叶,机械收获时被切成段的甘蔗叶覆盖在甘蔗地上,使之自然腐化。目前澳大利亚除了蔗叶过多以及潮湿阴冷的少数不适合蔗叶留田的地区外,所有适合的蔗区均采用了绿叶收获及蔗叶覆盖,85%以上的甘蔗实现绿叶收获,避免了焚烧蔗叶。

    实现了高效率低损失绿叶机械化收获。为提高收获效率,增加收获机实际收获时间,减少掉头及等待时间等非收获时间,做好地块设计,使甘蔗同时成熟并一起收获,保证运输道路的畅通以及留有足够的地头空间以保证收获机械能顺畅掉头等。另外,要协调运输车与收获机的配合,减少等待时间。适宜的行距、同时使用GPS导航仪能确保对行作业,减轻土壤压实,保障收获机底切刀片的精确调节以适应行切面。

    2.3 全程机械化

    澳大利亚的甘蔗从种植至收获每个环节均实行了机械化操作,甘蔗生产已实现全程机械化,并通过计算机控制信息化,精准控制糖料蔗调度时间,保证进厂原料蔗的新鲜[18]。

    世界上,澳大利亚是最早研发甘蔗收获机的国家,收获机械化的发展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国家。1920年,澳大利亚发明了第一台履带式整秆式甘蔗收获机用于收获火烧蔗;
    后来由整秆式收获机改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商业化批量生产的切段式甘蔗收获机,1932 年,研制成功了澳大利亚第一台切段式收获机。1972 年澳大利亚全国共有收获机1 852台,1973年,澳大利亚实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14]。

    蔗糖生产的重要环节,包括种植、田间管理到甘蔗收获,直至运输到蔗糖加工厂都依靠大型的自动化机械。为满足机械化操作对田间条件的要求,政府和产业组织不断制定和更新“最佳农业生产实践的技术指南”,从农田布局、种植密度、田间管理等各个方面加以规范化。甘蔗的收获到压榨加工环节要求很高的时效性,从甘蔗收获到完成压榨期间的时间越短,产糖率和质量就越高。为了提高从甘蔗收获到压榨过程的生产效率,澳大利亚在1979年甘蔗已实现100%机械化收获。而且随着机械设备的逐年升级,生产效率也在进一步提高[12]。在此之后,自动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在种植、施肥、喷洒农药、灌溉、除草等方面,从而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这是澳大利亚蔗糖生产成本低的主要原因[2]。

    2.4 制糖生产及综合利用

    澳大利亚制糖业综合水平高,甘蔗含糖分高达15%左右,产糖率达14%左右,产糖率居世界之首,其综合产出率和蔗糖含糖量是全球最高的国家,蔗糖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2]。从制糖工业的技术指标看,澳大利亚的采收进度控管精确,压榨甘蔗新鲜度高,砂糖质量与可制糖率较高。甘蔗从种到收全过程均为机械化操作。当天气晴朗时,收获机将甘蔗切割为30 cm的段状后通过专用铁路和公路迅速运到糖厂,以确保入榨甘蔗新鲜。在甘蔗压榨厂经过压榨提汁、清净、蒸发结晶、分蜜、干燥工序后生产出原糖。大部分的原糖主要用于出口,剩余的则通过货轮运输至精炼糖厂,通过精炼糖厂的深加工后制作白砂糖、红糖等供应国内消费。澳大利亚原糖糖厂建在甘蔗种植区中心,精炼糖厂分别建在悉尼、墨尔本等6 个大中城市;
    所产原糖以散装形式输送至具有大型装运设备的六大港口的散装粗糖转运站,转运站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进仓速度可达700 t/h左右,出库装船速度可达1 400 t/h,在一天时间内装载完2.5万t[19]。

    澳大利亚蔗糖产业链附加值较高,甘蔗资源的利用较为完善。例如,糖蜜在工业上被用作工业酒精的原料,在农业上被做成了牲畜的饲料添加剂,其非常有名的朗姆酒也是由糖蜜发酵而成,精炼的糖蜜还做成了食品,而且是当地极受欢迎的日常食品。澳大利亚甘蔗生产以绿色能源而著称,蔗糖加工厂大都将蔗渣用于发电或为糖厂提供热气,工厂投资超过5亿美元以提升蔗渣发电效率,利用蔗渣发电是澳大利亚最支持的产业,蔗糖生产实际用电量仅为蔗渣发电量的50%,余下的50%直接输入电网,2012 年并入电网的电能约为4亿千瓦时。据测算,每年蔗渣发电可为17万户家庭供电,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150万t,蔗渣还被制成用于园艺和作物生产保护土壤水分的地表覆盖物[14]。

    2.5 甘蔗运输

    生产区既有专门的铁路运输专线也有完善的陆路交通网络,与收获效率的提高相适应。澳大利亚糖厂经营管理着总长约4 000 km 的专用铁路网络,从田间至糖厂,窄轨铁路承担着全国90%的甘蔗收获运输。计算机控制的收获计划保证着收获后的甘蔗在最短的时间内运到糖厂,甘蔗收获后在16 h内入榨,甘蔗质量完全达到制糖工艺技术的要求,保持甘蔗糖分和工厂24 h连续生产[8]。

    2.6 世界领先的原糖存储能力

    澳大利亚在散装原糖的处理能力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国际上最先进、最有效的散装原糖存储和处理设备[2],最大的散装糖集散码头位于Townsville,装货能力为6.1万t/d,其中原糖的装卸能力为3 万t/d,整个码头的运营仅由18个人来操控。

    虽然澳大利亚的榨季从6月到12月,然而,得益于其世界领先的散装原糖存储能力,食糖出口全年均衡。澳大利亚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原糖散装运输,彻底放弃了袋装运输。很多糖厂得益于电子化信息的精准计划,所以不需要有甘蔗原料堆场和原糖储存库,其生产的原糖直接通过窄轨铁路运输到港口码头,在接收站检验后入库储存,在需要时再次检验后经传送带装船出口。在昆士兰州,所有的糖厂毗邻6 个海运港口,具有显著的运输成本优势。这6个原糖码头已组建成终端食糖运输有限公司,具有年储存、吞吐相当于其产量一半的约250 万t 原糖的能力[8]。在集货港口接收站,每列火车或每辆货车运输的原糖均由电子识别其生产厂家、原糖品牌及送交存储站的数量等,许多原糖厂甚至不需要建设自己的原糖仓库。

    2.7 食糖市场化的贸易政策

    与世界上许多食糖出口国不同,澳大利亚的食糖出口贸易很早就取消了进口限制政策,建立有完备的市场化特色机制,政府对原糖出口基本没有价格支持政策和补贴,当澳大利亚国内食糖消费已供过于求且国际糖价较高时,大量食糖则出口国外,因其高质量产品和服务而广受好评。其蔗糖产业能够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信息,提高本国的生产效率,进而提升其在国际食糖市场的竞争力[8]。

    由于澳大利亚自然条件、经济技术、社会制度、劳动力等条件,甘蔗种植业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粗放与集约并存、土地单产低、劳动生产率高、信息化与科技化程度高、注重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特点。

    3.1 重视蔗糖产业的科技创新研究与发展

    澳大利亚的蔗糖产业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在国际业界以注重产业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而闻名。为了利用有限的耕地和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澳大利亚十分重视蔗糖产业的科技高投入与研究,来改进和加强蔗糖产业的高效与持续发展,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使甘蔗科研与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建设均有较为完整的农业科研服务和技术推广体系,重视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结合[14]。

    澳大利亚蔗糖产业的发展受益于多年来的持续科技与实践创新,政府对蔗糖出口贸易没有补贴,蔗糖产业参与国际贸易竞争靠的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此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是唯一的出路。其蔗糖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新技术的成功推广,以及大型自动化机械的应用。生产企业或主动或被动地通过使用生产新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增强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3.2 重视甘蔗品种改良和选育

    甘蔗品种改良和选育是提高蔗糖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甘蔗生产国都重视甘蔗品种的改良和选育工作,澳大利亚尤其重视,在甘蔗新品种选育相关的研究上每年都投入巨资,拥有先进完善的与育种相关的设施设备,基本上做到每隔6 年左右就能对栽培品种进行更新换代。并结合新品种的推广,采用健康苗圃制,种苗经热水处理或组织培养脱毒,提纯复壮[20]。利用常规技术结合生物技术进行亲本创新,为了扩大遗传基础,利用野生甘蔗的特性,例如耐寒性和宿根性强,通过与野生甘蔗及近缘种杂交,增加遗传多样性,对特别性状进行选育,如高糖,改善抗病性及其它性状等。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拥有亲本材料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这也是其自育品种越来越优良,产量品质更高的主要因素[21]。

    3.3 甘蔗生产普遍机械化

    土地广阔平坦、人少地多是澳大利亚形成集约化种植的基础,其甘蔗种植都是连片的,一望无际,种植达到区域化布局和高度集约化。而这种集约化种植是实现甘蔗生产机械化的有利条件。

    现代生产重视的是效率,机械化和自动化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机械化程度高是澳大利亚蔗糖生产的特色,这与劳动力短缺有一定关系,人力成本是甘蔗产业最大的投入。生产者和研究单位尤其注重如何节约人力成本,促进了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机械化的高效率大幅度节约劳动成本。为适应机械化作业对田间条件的要求,从农田布局、甘蔗种植、田间管理等各个方面加以规范化[14]。20 世纪60—70 年代,澳大利亚就已完全实现了甘蔗生产机械化作业,从农田建设、耕地整地、种植、田间管理、收获运输、装卸到加工等各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其甘蔗机械化程度超过了90%,其中甘蔗收获机械化达到100%;
    每个劳动力年均生产甘蔗4 000 t,避免了昂贵的劳动力成本,是其低成本优势的基础之一。病虫害防控和除草采用机动喷雾机和农用飞机喷洒农药和除草剂;
    用大型喷灌机灌溉,采用滴灌和微喷灌系统、灌溉施肥和机械喷洒施肥[22]。甘蔗收获的设计水平和机械操作效果堪称世界一流水平[23]。

    3.4 蔗糖精准农业技术快速发展

    精准农业是当今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这种生产管理模式是为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澳大利亚农场主有很强的生态保护和科学生产的意识,乐于实施精准农业,即应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比较精确地生产经营,减少对土地的污染,也降低生产成本。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从而保护土地和环境,恢复生态平衡,弥补农业自然条件的不足,如水资源的匮乏,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以绿色、无污染农产品而闻名于世[24]。为提高土壤生产力,改善环境,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效率和精准性,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自20 世纪90年代以来,其甘蔗精准农业技术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效[25]。精准农业的重要技术基础是精准的定位系统,澳大利亚在这方面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具体体现在各种大型设备都安装了定位系统和农业环境信息采集系统[14]。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监测技术、无线传感技术等信息技术进行系统诊断、优化方案、技术组装、科学管理,实现农田精准耕作、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精准施肥施药等精准农业作业,可以对气象性及生物性灾害、农作物长势和产量进行较为精确的动态监测及实时预报[13]。

    3.5 规模化和自动化的制糖工业

    澳大利亚糖厂规模通常都较大,糖厂设施设备向着大型化、高效化发展,技术和设备十分先进,原糖加工厂和精炼糖厂,各工段各环节均采用自动化,耗能低,产品质量高。整个蔗糖生产过程全部采用电脑自动化操作系统控制,工人只要按动按钮,设备就按照编好的程序在设定的状态下稳定运行。因此,糖厂生产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自动化有效地保证了糖厂高效率、高质量的运转,从而为制糖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利润[2]。

    3.6 智能化技术、信息技术大量应用

    澳大利亚的总体自然条件并不十分理想,水资源短缺,极端气候条件发生率高,政府通过大力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带动农业发展[12]。利用遥控技术、传感技术、GPS等信息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掌握甘蔗品种、生长状况和产量情况等信息,从而实现甘蔗收获时的协调管理,提高甘蔗收获效率,大型甘蔗收获机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26]。

    甘蔗生产已基本实现了从种植到田间管理以及甘蔗收获、运输等整个生产流程全部由计算机控制。通过计算机管理,不仅精确地控制了种植农场与糖厂之间的甘蔗运输调度时间,确保甘蔗的成熟度与新鲜度,同时,借助计算机控制的周密收获运输计划,既保证了糖厂24 h连续生产,又基本避免因甘蔗积存而造成糖蔗和糖分损失的情况[16]。

    3.7 可持续蔗糖生产

    澳大利亚政府一直重视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投入大量科研经费,旨在提高产业中各个环节的高效性和持续性。保护生态环境和减少糖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是其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自然资源保护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政府对生产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也提高了标准要求。从定植到采收的每一个环节都极其注重环境保护,做到了甘蔗生产和保护环境并重,以保证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了甘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甘蔗种植企业广泛采用保护性耕作,实施少耕或免耕,减少甘蔗生产对土壤的扰动。减少耕作次数,意味着减少大型机械操作对土地的碾压,既保护了土壤结构,又降低了地表径流对土壤的侵蚀。精准的农业设施设备及技术培训使甘蔗生产企业提高了用水效率并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病虫害防治以预防和与生物防治有机结合的甘蔗综合防治体系为主;
    采用精准灌溉和施肥技术,避免环境污染,通过水分张力计来确定何时灌溉及用水量,根据养分卸移量估计化肥用量,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更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实施高效灌溉、绿叶收获及蔗叶覆盖回田等,澳大利亚甘蔗可持续生产获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效[6]。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产糖国之一,承担着食糖安全重任,我国蔗糖业与澳大利亚相比差别较大,主要表现在我国甘蔗生产的基础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人均耕地少,规模化种植程度低,产业技术综合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笔者拟从蔗区建设、甘蔗机械化、产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方面提出建议。

    4.1 加强蔗区基础条件建设

    我国甘蔗生产的基础自然条件较差,致使糖业先天竞争优势不足。首先,我国甘蔗种植区立地条件差,甘蔗多种植在旱坡地、土壤贫瘠,加上蔗区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大片蔗田难以实现机械化生产,产量低、成本高;
    其次,我国蔗区地处亚热带,虽适宜甘蔗种植,但极端天气状况频发,春季和秋季常干旱,干季和雨季过于集中,分布不均,不时有低温冷冻、风灾、冰雹等的影响,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甘蔗生产[27-28]。

    因此,应以建设甘蔗高优蔗园为目标,以做精做优为导向,改造提升甘蔗种植条件;
    以解决旱地蔗区干旱和用水问题为重点,推广配套水肥共用滴(喷)灌系统,提高坡地蔗园保土、保水、保肥能力,提高排灌和机耕能力,研究与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甘蔗抵御干旱等自然灾害能力。

    4.2 加强甘蔗机械化的研发与推广

    我国尤其是云南省甘蔗机械化推广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蔗区坡度大、地块小,蔗农种植模式、现有栽培管理方式与大型收获机械不适应,农机与农艺配套的栽培模式还不完善,国内自主研发的甘蔗收获机械不成熟等。因此,一方面,应因地制宜,结合本地蔗区的具体情况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集成创新甘蔗机械化技术,研发与当地农艺相适应的机型;
    另一方面,规范农艺,甘蔗生产应标准化种植,将各家各户小规模的蔗地,按标准进行种植,品种熟期接近、种植时间一致、种植朝向一致、种植行距一致等,为机械化提供必要的生产条件,便于甘蔗机械化作业[29]。总之,在不断研究与实践中,研发出适合本国、本地区的发展模式和适用的机型[30]。同时,我国的甘蔗种植也应引导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政府应给予大力支持,鼓励规模经营和农民购置机械。推广甘蔗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实现甘蔗生产机械化,在有效地降低甘蔗劳动力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还可促进蔗区的土地整合,达到规模经营和科学管理的目的。因此,加强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是我国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31]。

    4.3 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产业技术综合水平

    我国蔗糖产业综合技术水平较低,制约了产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一是甘蔗品种更新慢,甘蔗生产技术落后,种植比较效益较低;
    二是病虫害严重,综合防治水平低;
    三是肥料施用过量和利用率低等问题,我国甘蔗化肥施用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3~4 倍,既提高了甘蔗生产的成本,又造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并威胁食品安全;
    四是原料蔗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很低,甘蔗的种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依赖人工的程度高,劳动强度大,提高了甘蔗生产的人工成本[32]。

    因此,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技术综合水平。研发推广适应我国本土的高产、高糖、高质、耐旱和抗病品种,合理甘蔗种植密度;
    研发推广甘蔗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坚持做好水肥一体化农田管理措施,依据蔗区土壤的组成成分,合理选择肥料,可以选择测土配方缓控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示范和推广甘蔗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
    大力提高甘蔗脱毒种苗生产技术水平,提升健康苗的成活率;
    示范和推广甘蔗延长宿根期栽培技术、甘蔗绿色轻简栽培技术等。

    4.4 加强信息技术在糖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全方位提升糖业研究、生产、管理及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以蔗糖智能生产、高效管理和优质服务为抓手,促进工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和手段与蔗糖生产相结合;
    着力建设涵盖甘蔗进厂称重、压榨、澄清、蒸发结晶、入库、质检、废水循环利用、节能降耗等甘蔗制糖相关各环节智能生产、智能监控、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等系统;
    着力建设蔗糖产品安全追溯等管理系统;
    充分整合利用糖厂、物流公司、生产原辅料供应商、生产设备供应商以及广大蔗农的线上和线下资源,研究开发集原料供销、设备采购、物流运输、货款结算、资金支付等融于一体的移动电子商务、O2O和无介质账户应用等系统[33]。

    猜你喜欢 蔗糖甘蔗机械化 力促农业机械化 迈进农业“高质量”——聚焦《“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06-01金禾实业:具备成本及产业链优势股市动态分析(2021年8期)2021-04-26Inventors and Inventions考试与评价·高二版(2020年5期)2020-09-10甘蔗的问题小猕猴学习画刊(2019年8期)2019-09-16甜甜的甘蔗广东第二课堂·小学(2019年1期)2019-03-06以大豆油与玉米油为原料的“液体皂”的制备科技创新导报(2016年29期)2017-03-15氮掺杂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在游离氯检测中的应用分析化学(2017年2期)2017-03-02黑熊吃甘蔗作文大王·低年级(2016年9期)2016-09-21木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其离体保存的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2期)2015-03-12逆境菩萨读者·校园版(2013年2期)2013-05-14

    相关热词搜索:蔗糖 澳大利亚 产业发展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