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宾阳炮龙节的社会功能与价值探析

    宾阳炮龙节的社会功能与价值探析

    时间:2023-02-23 12:40:06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庄 园 谢智学 罗金富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12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文化沃土,[1]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舞龙运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宾阳舞炮龙是融合了汉、壮民族文化特色的民间民俗体育项目,而炮龙节民俗节庆活动形成的背后印证着古老的文化记忆,其孕育于宋,发展于明,成熟于清末民国,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在现代社会中宾阳民众正是依靠这种独特的“仪式性身体活动”来唤起流淌在血液里的族群文化基因。在中国梦、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炮龙节的社会功能及价值,对于丰富民俗体育文化,促进宾阳舞炮龙的传承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1 宾阳的历史文化概况

    宾阳县位于广西中南部、南宁市东北部,是壮、汉、瑶、苗等多种民族的聚集地,古为百粤之地,夏至周属荆州地,秦为桂林郡管辖,唐朝置宾州,清宣统三年改宾州为宾县,民国元年称宾阳至今。宾阳民众各民族杂合而居,文化互有涵化,于悠久历史长河中孕育出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而“炮龙节”就是在其多元、开放、包容的文化养分中逐步形成。在古时宾阳主要民族为壮族,汉族移民多在北宋狄青剿灭侬智高叛乱后,分别由北方、中原地区以及闽、湘等南部地区不断迁徙而来,在炮龙节等民俗节庆体育文化活动的带动下,身体语言交流加速汉族文化的渗透与融合,并随着时间推移在其它民族生产生活、风俗习惯、节庆文化都具有共同之处。

    1.2 炮龙节的历史起源

    有关炮龙节的起源,历史资料中没有详细的记载,在1987年版的《宾阳县志》称舞炮龙是芦圩群众特有的一种传统舞龙形式。[2]具体起源何时也无从考究,但炮龙节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这是事实。据当地口碑相传北宋皇佑年间,侬智高借据昆仑关天然地形屏障举兵起义作乱,名将狄青受宋仁宗之命南下围剿,屡攻不克后遂采取智取策略,其时正值元宵节和当地灯酒节,狄青借中原士兵擅编织、舞龙技艺,令士兵将稻草化为龙形,并于鞭炮齐鸣中大闹舞龙加以庆祝节日,以此麻痹侬智高,敌惑,随即便平息了叛乱。当地人据此认定舞炮龙能够祈福消灾、逢凶化吉,每年正月初十至十五都进行舞炮龙活动,逐渐形成当地独特的炮龙节,后来约定俗成于每年正月十一进行节庆活动。

    1.3 炮龙节的当代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与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炮龙节也随着时代的更迭通过不断的实践进行着创新变革,主要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在计划经济时期,宾阳地区延续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炮龙节活动的开展即在原生状态下多以街道为单位自发舞龙,其内容形式较为单一;
    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前20年,伴随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盛行,完成炮龙节文化符号的提取和表达成为了该时期宾阳民众的共同追求;
    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政府通过出台地方文化发展纲要等措施,一步步推动以宾阳炮龙文化为核心的民俗节日产业化发展;
    面临信息经济时代的今天,炮龙节的集资、操办、运营、盈亏平衡由商会、协会全权负责,政府在其中只需牵头引导、完善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

    2.1 人际整合功能

    由于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每个人所形成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卓尔不群,但群体之间的互动促进了人与人的交集,加深了群体间的交流,而炮龙节庆活动的团体或组织更是基于人际交往而产生与发展的,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愈发蓬勃,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炮龙文化主体。由于近些年政府对炮龙节文化品牌的打造,商会、协会等团体对宾阳炮龙节的精心策划,在其人力共同努力下,让原本单一化的活动形式逐步多样化,为炮龙节庆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调动了人们的参与热情,一个炮龙队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以村为单位推选出炮龙领导四十多人,炮龙队长近百人,这些“炮龙精英”是炮龙表演的主要支持者、倡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他们把炮龙表演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向外界展示了炮龙的力量和形象。全县通过老社区、老街带动新社区、新街道,基本形成了以古庙、商业城、南街为中心,以点带面,覆盖四十多个街巷村的炮龙文化共同体,在人情往来与人际沟通整合作用下炮龙活动方兴未艾,人们在“炮龙节”这一天聚会沟通庆祝,无论是言语行为亦或者肢体行为,都在传递和表达着炮龙思想与情感。

    2.2 利益整合功能

    利益整合意指为实现群体价值目标,在照顾不同群体利益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各种利益主体和局部利益关系进行规范与调整,将多个利益群体组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对过程。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在社会主义市场导向下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这种不断分化的社会利益形成了槃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自2008年炮龙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民众在享受炮龙文化活动带来的愉悦心理、社区认同以及满足感的同时,也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满足,发展壮大民俗体育文化推动其经济市场转型升级实际上是各直接利益主体共同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利益过程,以文化搭台、寻求对外传播和扩大区域发展的前提下,把炮龙节打造成宾阳文化旅游名片,不仅使宾阳旅游业的发展如鱼得水,也为其它产业的发展推波助澜。从“应然”角度来说,协作机制有利于各方形成一个有机契合点来调和各方的利益诉求,实现各主体间利益持续互动均衡发展。如舞炮龙已经成为宾阳鞭炮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推手,在炮龙节期间也是鞭炮行业销售最旺的一个时期。

    2.3 文化整合功能

    文化整合是指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在相互包容、理解趋同的基础上,相互融合、吸收,筑就祥和发展的文化样貌过程。当一种文化进入另一种文化时,它通常会受到其它文化的抵制,在内、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过程中,进而使文化整合。宾阳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移民地区,有着璀璨夺目的民俗文化资源,炮龙节是宾阳汉、壮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大量南迁汉人将汉族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传播到壮族地区,不仅为当地经济文化发展融入新的源泉,更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作为一个礼俗社会,各种习俗和活动构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骨架,在宾阳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交流与碰撞中,经过数百年的磨合,民俗文化通过仪式实现了冲突与分化的文化整合,如舞龙前供奉神灵,用鸡血给龙眼开光;
    手举炮龙翻转腾挪,鞭炮炸尽龙身;
    抢龙珠钻龙肚,炮龙火化升天等等。宾阳民众整合同化出具有共同地域、同质化的文化符号,他们认为团结、合作、奋进的精神是宾阳炮龙文化的价值观,使炮龙活动从一个祈福消灾的心灵诉求变成以“龙”为主题的地方精神重建,在各民族互补与交融中逐步使区域资源文化变为宾阳民众共享的文化共同体资源。

    3.1 联结社会人际关系,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炮龙节既是意识形态的产物具有精神文化性,又是物质文化结晶具有客观物质性,对维系人际关系稳定,促进乡间邻里的和睦共处,增强中华民族的内聚力都大有裨益。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3]传统的中国社会、乡村社会便是熟人社会,村民之间、村与村之间均形成了乡土社会的共同规则,这种规则的建立得益于共同的民间民俗节庆,是民间信仰的所指,更是民族间和睦相处互相交流的基调,炮龙节是以人际交流的形式参与到社会和人的意识中来,以动态的、活动的组织样式与民众的生活紧密联系,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从炮龙节的发展进程来看,宾阳民众从最初的生理、心理层面需求逐步转变为一种参与社会关系网络建构的社会交往手段,在炮龙节彩架游行、开光仪式、送龙归天等活动仪式中均涉及到乡村社会的集体参与,需要村寨民众的集体合作,还需要和周边村寨、民族的友好协作才能顺利完成,而不是单个的家庭或个人独立完成。炮龙节通过人际整合协调了周围村寨关系,增加民众之间的交往密度,将不同民族的民众、不同村寨的民众联系起来,跨越村际和民族之间的界限,促进彼此的交流交往。

    3.2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打造炮龙文化名片

    我国众多地区在民俗节日盛会期间都会开展多姿多彩的民间民俗体育活动,同时进行盛大的经济贸易活动,炮龙节作为中国龙文化的一种特殊存在方式,享有世界狂欢节的盛誉,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节庆期间游客从四面八方齐聚炮龙节盛会,不仅增添了节日气氛,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宾阳民众对传统的“炮龙”反复实践和应用使“传承的过去”获得传统的意义,实现了传统炮龙节的“现代性成长”。[4]近年来,当地政府在炮龙节知名度逐步扩大的同时也结合当地居民实际情况制定系统规划措施,在充分考虑目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具有宾阳地方代表性的文化产品,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就宾阳民众而言,不管是从事旅游、交通、餐饮等各个行业,他们都能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中得到“一杯羹”。新媒体新形式的传播途径促使炮龙文化发展呈现出更多元、更宽广、更快速的一面,传统的单一发展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只能被淘汰,实行多向互动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炮龙节要跟随时代号召,在保持炮龙节原生态的基础上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相交融,实现多向互动传播,既保留了当地的受众人群,又能延伸出世界各地潜在的受众人群,达到传播弘扬的效果。

    3.3 领悟炮龙文化内涵,传承民族文化基因

    在民间民俗文化以及民间生活方式中流传的体育形式,是顺应和满足人们多种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5]民俗体育项目舞炮龙成为宾阳民众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祭祀、传统庙会或庆典活动中开展得如火如荼,并形成自己特有的民俗风貌,炮龙节的传承与发展既愉悦了民众身心,又是沿袭其文化基因的重要保证。文化基因是相对于生物基因而言的非生物基因,是人类文化系统的遗传密码[6]。一般而言,文化基因是人类社会文明信息的表达,控制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和客观生活方式等外在形态,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来持续进行类似于DNA片段的复制遗传,深刻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的心理底层结构与思维方式[7],是人类集体记忆中文化内涵的基本元素[8]。炮龙节是宾阳历史文化的高度浓缩,是中国龙文化的象征符号,蕴含着民族图腾崇拜的文化基因,而文化的发展本能也使得炮龙文化的传承不能静止,心理效应的驱使对舞龙技术和炮龙文化的代代承接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舞炮龙的张力与吸引力让受众产生无限的遐想及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如果适当挖掘和利用其带来的正面价值,在节庆活动中让民众更多地领悟炮龙文化的内涵,这对于承袭民族文化基因,传承中华图腾文化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宾阳炮龙节是中国龙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过漫漫历史长河的洗礼,宾阳炮龙文化内涵和外在的表现发生了改变,其价值功能趋向多元化,不再单单是一种娱神娱民、陶冶情操的外在表现,而更多的是服务于人际交流与合作、文化融合与传播、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开发等方面。深入分析炮龙节当代社会功能与价值,不仅强化文化自觉和自信意识,彰显中华民族的伟大魅力和时代精神,还是保证民俗体育文化生存权、话语权及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现实要求,因此,应让炮龙节社会功能与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推动与其相关的各个领域健康发展,弘扬民族文化,并服务于民众,服务于社会,使其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宾阳民俗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金桥(2022年7期)2022-07-22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环球时报(2022-03-21)2022-03-21民俗中的“牛”金桥(2021年2期)2021-03-19民俗节大众文艺(2019年13期)2019-07-24荆州古城远眺东坡赤壁诗词(2019年3期)2019-07-05宾阳发现的一通施氏家庙碑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6期)2019-06-07广西宾阳县传统产业转型研究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4期)2018-09-06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非遗传承研究(2016年2期)2016-10-14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中国民政(2014年1期)2014-06-27宾阳人才发展环境研究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4期)2012-08-15

    相关热词搜索:宾阳 探析 价值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