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化肥农药污染控制与防治探讨

    化肥农药污染控制与防治探讨

    时间:2023-03-23 12:40:06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济南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钢城分中心 刘红艳

    在农业生产中,化肥可以提升土壤肥力,为农作物生长营造更好的土地条件;
    农药可以消灭病虫害,使农作物有更强的抗病、抗害能力。虽然化肥和农药都可以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和产量,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以,我国提倡化学农药污染控制,根据实际应用条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从仅今年农业发展情况看,化肥农药污染造成的危害事件不断增多。例如,某县因毒化肥造成水稻秧苗枯萎、死绝,受影响田地超过6000亩,超过千户农民因此损失大量资金,甚至危害人体健康。经过调查发现,造成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化肥中的氟元素超标。近几年,农药化肥用量不断提升[1]。在农业发展初期,农药主要为天然药物,危害性相对较低。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对产量、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天然农药化肥逐渐无法满足需求,无机合成农药、有机合成农药应运而生。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药应用种类较多,用量比较大,绝大部分农药会渗透到环境中,污染周围的土壤、水源,还会残留在农产品上,深入到整个生物链中,造成大范围的环境污染、生物危害,具有长期性、潜伏性的特点。

    为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我国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并且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在该政策出台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全面推进,并且取得一定成果。但在这个过程中,化肥农药的用量也不断提升。很多地区缺少科学的防治策略,过度依赖化肥农药,造成周围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早在1983年,我国就已经限制有机氯的生产与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污染问题,但并未完全消除[2]。随着农业的发展,化学农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为提升杀虫效果,一些企业会采用毒害性较强的化学物质,虽然使用效果提升,但危害性也因此加大。

    (一)环境污染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如果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会影响利用率,还会危害周围环境。因为作物无法全部吸收,流失部分进入土壤、水源、空气,通过反硝化、吸附、径流等形式危害周围环境。水体中化肥农药来源比较广泛,包括直接将农药加到水中,雨水中含农药落入水体,植物、土壤附着农药、冲刷进入水体,农药加工厂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进入地面,危害地表和地下水等。如果使用大量有机农药,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有毒物质危害水生物等[3]。调查显示,农业园排放总氮超过2000万吨,总磷超过28万吨;
    湖泊中64%的氮来自化肥农药,60%的磷来自化肥农药。

    农药化肥也会进入土壤,造成土体污染。通常,除草剂需要直接喷洒在土壤上,所以为主要污染源。为防止地下害虫,也会采用喷洒杀虫剂、拌种剂的方式,然后将种子种入土壤,农药也随之进入土壤。为防止病虫害,也会直接喷洒农药。有时主要为了消除杂草、病害、虫害,旨在保护作物,为作物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但农药会落到地面或直接进入土壤,造成土壤中长时间积累有毒有害物质。此外,大气沉降、植物残体、灌溉水也是花费农药污染的重要来源。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农业化学用品用量不断提升,化肥农药大量分散在土壤中,远远超出土壤自净能力,造成土壤结构、组成随之变化,影响微生物正常活动。我国已经有超过千万公顷的农田受到污染,有机污染物造成的农田污染问题超过350万公顷,农产品中药物残留问题严重,超标率达到了16%-20%。可见,我国农药化肥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依旧十分严峻,需要采取有效的解决和改善对策[4]。例如,杀菌剂会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生长,在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部分有益微生物也会受到影响,包括硝化细菌、氨化细菌等。虽然每公顷农药用量不断缩减,除草剂、杀虫剂的用量、用法也在不断改善,但其对土壤造成的负面影响依旧无法彻底消除。

    大气污染也是主要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农药污染的地理位置、空间距离存在差异,空气污染带布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药源带、污染带和传播带。药源带就是农药进入空气的区域,此处空气中的农药浓度较高,随着空气流动会逐渐稀释与扩散,并且逐渐进入使用带。由于蒸发与挥发作用对象的土壤中出现农药挥发的情况,农药施加区域和相邻区域共同构成污染带。随后,经过长时间扩散和挥发,会与空气产生对流,农药浓度也相对较低[5]。受到当地气象条件、施药方式的影响,该区域影响相对较小,通常与药源带有较远的距离,一般为几百公里,也可能是几千公里。不仅如此,污染程度还会受到农药种类、用量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危害程度不同。一些易挥发农药,很容易进入到空气中,造成空气质量下降,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

    (二)产品污染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化肥农药也会影响产品质量,许多药品会残留在农作物表面或内部,包括重金属、亚硝酸盐等,严重影响农产品安全,造成产品质量下降。过量使用化肥,不仅会造成养分流失,还会影响植物新陈代谢。尤其是过量使用氮肥,会导致蔬菜、水果内部积累过量硝酸盐、亚硝酸盐。这些物质通常不会损害植物,但会危害人体健康,消费者如果食用含有农药、化肥残留的蔬菜水果,硝酸盐在人体中变为亚硝酸盐,生物毒性扩大5-10倍。不仅如此,如果与胺类结合,会生成N-亚硝基化合物,这是一种致癌物质,会引发消化系统癌变。不仅如此,这些物质摄入体内后,在微生物影响下,会还原为亚硝酸盐,造成血液载氧能力不足,引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如果长时间使用化肥,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大幅度上涨[6]。例如,磷肥使用过量会增加土壤和动植物体内的镉含量,如果消费者长时间食用重金属含量超标产品,轻则食物中毒,重则患上癌症。农药同样会危害农产品,农药超标、使用不当会造成过量残留,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在使用农药后,不仅土壤、水体中会残留积累,作物表面也会有部分残留,这些残留很难通过清洗消除,尤其在大棚培育中,污染物积累速度较快。如果农药使用频率较高、浓度较高,会造成作物无法正常分解,进而在体内大量积累,造成产品质量下降。我国有一部分农药已经禁止使用,但依旧存在违规使用的行为,造成农产品被污染,大量有害物质残留,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一)科学用药,完善技术

    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污染问题不断加剧,为提升重视程度,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同时促进农业持续发展,需要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树立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目标,全面实施“双减”工程,坚持增产、环保、经济的生产理念和科学用药的原则,不断深化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降低农药化肥产品的毒性与用量。首先,可以研究化肥农药的科学施用方法和技术手段,同时改进病虫害防治措施,加强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手段的应用,减少化学药剂的用量。其可以采用种子包衣技术、饲养天敌、杀虫灯诱杀等方法[7],也可以采用生物农药清除杂草,采用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手段,坚持绿色防控理念,大力推广低度低残留的农药,坚持预防和控制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更替农药品种,不断更新器械配置,尽可能降低残留。以钢城区为例,该地区主导产业包括黄桃、樱桃为主的果林业,以丹参、艾草为主的中草药种植产业等。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首先,主要根据产业种植内容、植物特性采取恰当的病虫害防治手段,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确保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其次,对施肥结构进行调整,采用平衡施肥的方式,可以多使用新型缓释化肥、有机肥、生态肥,结合作物生长特性、土壤特点,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对肥料施加量和比例进行合理控制[8]。其应该不断优化肥料施加方法,可以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增加肥力,通过绿肥轮作的方式减少化肥用量。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创新技术手段,确保施肥量、种类、时期的合理性,使养分供养充足,同时减少肥料浪费,降低环境污染。尤其要大力发展植物源农药,此类农药对人畜、非靶标生物危害性较小,虫害也不容易产生抗体,制作成本也比较低。热带植物中含有比较丰富的植物源害虫防治药剂活性成分,目前发现10个属的楝科植物对害虫具有杀灭活性,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

    (二)加强监控,实施管理

    为减少危害性较强的农药化肥,同时确保使用方法的科学性,需要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其应该先完善农药化肥的销售模式,构建完善的销售管理体系,严禁劣质、违规的农药化肥进入市场,构建溯源系统,掌握农药化肥流通动向,提升市场监管能力。构建科学的信息体系,采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土壤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虫害预警系统等多种防控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为科学施肥、合理用药提供更多依据。农业环境监测预警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改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整合监测网络,使防治控制体系更加完善[9]。尤其要强化行政监督管理,各个部门、机构应该充分发挥监管职能,针对职能重叠、工作漏洞等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方面,监管市场运作情况。另一方面,评价化肥农药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和动态监测。完善环境监测制度,定期检查农药化肥污染问题,并且依法实施惩处措施。其应该对有害生物进行超长期预测,采取宏观管控的方式。为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应该对有害生物的消长变化进行长期预测与预警,保障判断的科学性,实施十几年、几十年的超长预测,确保预测的有效性,同时,构建有害生物长期性、反复性思想。植物病虫害、草害带来的影响至今无法消除,品种抗病性下降、有害生物抗药性提升、生物演替规律等都很难掌握规律,病虫害防治要求不断增多,作物遗传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栽培、商贸等需求增加,与品种单一化要求等技术矛盾层出不穷,部分有害生物已经被控制,但在放松防治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回升现象。所以,需要构建长期性、反复性思想,强化植保工作,结合生产条件、生态环境等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生物危害,就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法规,深化科研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实施的过程中,缺少完善的法律作为支持,法律体系、制度规范不够完善,缺少化肥农药危害防治相关的独立律法体系。在当前已有的法律规范中,虽针对农药污染的规定较少,但我国已经认识到法律完善与修改的重要性,并且加强相关法律内容的讨论,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法律条款增加。例如,国务院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进一步开放农药经营,并且对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义务进行规范和阐明。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农业部门需要强化行政区域中的农药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实施一企一证管理模式,农药生产企业只能按照法律规范核发一个生产许可证[10]。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产业政策,严禁生产淘汰产品、违禁产品。农业部门应该强化农药生产许可信息化建设,构建全国统一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平台统一实施生产许可证申请、受理、审核等业务服务。同时,其也对生产工艺、操作人员、技术人员作出严格要求。在实际执法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坚持违法必究的原则,结合农村农业发展现状,强化农药市场监管、使用等工作的责任分工,明确各部门权利和义务,保障各项工作切实有效的落实。

    其可以建立补偿激励机制,明确补偿的对象、方法、标准等,强化防治力度。其可以构建“工业反哺农业部”机制,消除机制障碍,从实际需求出发,合理分配教育、资金等资源,为综合防治奠定良好基础。尤其要加强科研工作,鼓励农业部门、科研机构、生产企业等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坚持科学、环保、生态的研发理念,生产更多生物农药、高效化肥,采用新的农药残留控制技术,全面推广有机肥料的使用,利用高效、专业、科学的新技术减少污染问题。

    (四)宣传引导,创新思想

    从目前的情况看,因为农民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对农药化肥的负面危害认识不足,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以提升农作物产量为核心,忽略了产品的品质,造成肥料、化肥使用过量,进而污染周围环境。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采取有效的宣传,培养科学的思想观念和创新思维。其可以开展教育讲座、培训班、现场教学等活动,详细介绍农药化肥的安全用法、科学知识,使农民的环保意识提升,并且掌握更加科学的使用方法。其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通过短视频、公众号、APP等形式,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同时为农民提供人性化的农业服务,包括农药化肥线上售卖、使用方法线上咨询等。

    其可以大力宣传绿色农药,提升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科学用药、安全用药的水平。例如,从2021年开始,重庆市采取绿色食品准用农药销售专柜试点的方案,首批专柜店有70个,在全市38个涉农区县建设并投入使用。专柜试点门店由各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构、农业行政执法队推荐选定,采取统一培训负责人的方式,主要对病虫害防治、绿色食品生产主体、农资经营主体执法检查等内容进行讲解培训。统一在店内安装宣传等项、农药类别标志牌,并且印发农药知识小手册等资料与海报。农资经销门店划定区域设置专柜,根据标准要求准备杀虫杀螨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产品。从实际经营情况看,绿色食品准用农药清单逐步完善,监管农药、供应农药、使用农药的工作目标逐步实现,促进“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工作任务的完成。

    综上所述,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危害性,并且采取有效的控制与防治措施。在实际防控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具体包括科学用药,完善技术;
    加强监控,实施管理;
    完善法律,深化科研;
    宣传引导,创新思想。

    猜你喜欢 化肥农药土壤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中国化肥信息(2022年9期)2022-11-25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土壤红领巾·探索(2021年2期)2021-08-26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07-28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06-09灵感的土壤学生天地(2020年34期)2020-06-09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相关热词搜索:化肥 农药 防治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