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深圳客家古村音乐的史迹

    深圳客家古村音乐的史迹

    时间:2023-04-07 18:15:52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孙 薇

    (深圳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

    从原始时代始,人类在劳动生存中用灵感智慧创造了音乐。在长期的群居和迁徙中,人们也天然地进行着音乐的传播行为。音乐的原始生存形态,音乐传播这一社会现象与社会行为,音乐信息运动位移的特质,在有着长期迁徙历史和流离聚散隐藏特点的客家人群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圳客家古村几千年来的迁徙生涯已形成了客家古村音乐的独特风格,并成为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深圳的前身原名宝安县和新安县,最早的《宝安志》《新安县志》有记载。据嘉庆《新安县志》阮元序云:“新安,汉博罗县地。晋咸和六年置东官郡,置宝安县。隋废郡,属南海。唐至德二年,改名东莞,置新安县。”[1]

    深圳名字的来源有二解:

    一解认为,现深圳地名从深圳河而来,始自明永乐八年(1410)。该地水网密布,河沟深浚,村落边大多都有一条深水沟,当地客家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音冲)。据《康熙新安县志》卷三地理志·海:“滘(音窖)水,在城东四十里,发源于梧桐、莆隔、龙跃头诸山,西流曰‘钊日河’,北出曰‘大沙河’,二支分流,至滘山合流而西,曰‘滘水’,经横岗山,逶迤四十余里,入后海。”[2]

    二解认为,现深圳名来自深圳墟的拓展。清代学者屈大均《广东新语》中对“墟”这样描述:“粤谓野市曰虚,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满时少,虚时多。故曰虚也。”[3]明代至清代,深圳墟都是方圆数十里名声显赫的商业墟市。

    客自中原来。客家人之源,根据清朝学者徐旭曾的《客家人宣言》,罗香林的《客家源流考》,吴松弟的《客家南宋源流说》,王大良的《客家与中原关系刍论》、谢重光的《客家形成发展史纲》等资料,经分析梳理,我认为,历史上客家人迁徙粤东地区以四次大的迁徙来总结比较客观。

    (一)西晋、东晋乱世更迭导致客家人第一次大迁徙

    西晋时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导致中原民生凋敝,胡族乘机窃据中原。“五胡乱华”之后是“永嘉之祸”,东晋十六国混战和“侯景之乱”,乱世纷纭,王朝更迭,国破家亡。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中原官宦士族屯聚或举族南下,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股迁徙潮此伏彼起,持续了17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浪潮,其特征是贵族和书香世家举族迁徙。学者王大良说:“从数量上看,晋末南迁的中原居民尽管有90万众之多,但其核心仍是以中原士族官宦之家为主体。”[4]西东晋时的世家书香之气至今在粤东的深圳和惠州的客家古围屋的传统横匾和门联中仍留有颇多余痕。

    (二)唐末的黄巢之乱导致第二次客家人大迁徙

    隋唐盛世自“安史之乱”转衰,王仙芝、黄巢的农民起义爆发,各藩镇间强权搏杀,中原人烟断绝,百业凋敝。为了逃避食人之祸,各省客家先民再次纷纷向南迁徙,到达闽、粤、赣接合部。这次南迁移民潮延续到五代后唐时期,历时90多年。

    (三)南宋末年抗元官兵的迁徙为第三次客家大迁徙

    清朝嘉庆年间,广东和平人徐旭曾论讲客家问题的《丰湖杂记》,被后世誉为“客家人宣言”。徐旭曾说:“今日之客人,其先乃宋之中原衣冠旧族,忠义之后也。自宋徽、钦北狩,高宗南渡,故家世胄先后由中州山左,越淮渡江从之,寄居苏、浙各地。迨元兵大举南下,宋帝辗转播迁,南来岭表,不但故家世胄,即百姓亦多举族相随。”

    1219年,成吉思汗崛起,南宋、西夏、金朝三足鼎立格局土崩瓦解。1236年,蒙古铁骑三路伐宋,黄河流域的汉人随高宗南迁的达到百万。1275年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起兵抗元,赣粤沿途客家儿女纷纷响应从军。“文陆号召从军勤王,崖山之覆,州人士死者十尽八九,井邑皆空”。1279年崖山海战,十余万军民跳海殉国,余下的南宋抗元官兵为躲避元朝的追捕株连,入山入林,嘉应成为客家腹地,“客家人”称谓由此产生。

    (四)第四次客家大迁徙与迁海令

    第四次客家人大迁徙是反清运动和逃避清廷大屠杀。

    清顺治(1644—1683)年间,清廷颁布“迁海令”,封锁沿海地区。《迁海令》从顺治十八年(1661)开始,到康熙二十一年(1682)撤销,持续20多年。三次划界迁海过程中,新安县90%的土地都在被迁之列,香港全境及深圳大部分地域都被划为百姓不得进入区域。“迁海令”之残暴之骇人听闻,空前绝后。

    1851年,祖籍广东嘉应州的洪秀全揭竿而起反清,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及队伍基础构成都是客家人。天京陷落后,起义军被追剿。号召百姓举义反清的客家节义之士,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为躲避清朝统治者的屠杀,散居各地或逃往香港、澳门、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地避难。

    康熙二十三年复界和雍正五年复开海禁,乾隆时期又闭关锁国,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清朝时期沿海政策的反复与使用粤语的广府原住民的大量减少,为客家人进入深圳地区形成了机会。雍正初年,从江西福建和广东惠州潮州等地来的大批客家人迁入新安县。雍正五年(1727)废除禁海令后,又有一部分客家人从赣南返回到粤东和粤东南(深圳)。客家移民大潮一直持续到嘉庆年间。客家人聚族而居自成村落,与广府系土著村庄毗邻而居。

    清嘉庆年间,新安县有司四个,村庄为858个:《嘉庆新安县志》“都里”户籍管辖一栏里,记载着典史、县氶、官富、福永四司管辖着新安县村庄858个,即:(1)典史司管属83个村庄,其中土籍村庄77个,客籍村庄6个,如:白芒村、谢山头、长岭皮等。(2)县氶司管辖104个村庄,其中土籍村庄60个,客籍村庄44个,如:杨梅坑、下沙等。(3)官富司管辖有301个土籍村庄,其中有一部分现属香港;
    客籍村庄有194个,其中一部分已属香港。(4)福永司管辖有154个土籍村庄,31个客籍村庄。根据记载,清嘉庆时期新安县客籍村庄共291个。[5]

    1949年10月,深圳墟居民欢迎解放军接管深圳。1979年3月,宝安县升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专区双重管辖;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1981年,深圳市升为副省级市。1988年深圳改为省辖市后,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旧房拆迁新楼盘崛起极大地影响了客家围屋的继续生存。“K城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对传统文化造成不小的损失。许多历史文化资源正是在一纸纸的拆迁公告中,在无数的巨型勾机怪手下,悄然无声地消失。”[6]

    “古墟”和“老围”代表着深圳的历史源点。据粗略统计,现在深圳保存下来的客家围屋和古墟约有300多座。围屋集中在龙岗还有100余座,分布在龙岗区的坪山、坪地、坑梓、布吉、横岗、龙岗、葵涌等地。此外,盐田区以及宝安的观澜、石岩也有一部分。

    客家山歌渊源和历史上客家人的迁徙路线及客家民系的形成息息相关,有研究说客家山歌承传了《诗经》十五国风的传统,由此证明客家文化继承了中原正统文化的精华;
    客家山歌还受到畲族山歌和其他少数民族歌谣的影响,说明南地土著音乐文化的强劲存在。

    关于客家山歌的源流,晚清嘉应诗人黄遵宪提出“僚疍遗俗论”观点,黄遵宪《人境庐诗草》卷一《山歌》中说:“土俗好为歌,男女赠答,颇有子夜读曲遗意。采其能笔于书者,得数首。”《人境庐诗草笺注》曰:“土人旧有山歌,多男女相思之辞,当系僚、疍遗俗。今松口、松源各乡,尚相沿不改。每一辞毕,辄间以无辞之声,正如妃呼豨,甚哀厉而长。”

    客家山歌的主要特点是:①内容上以咏叹悲欢离合的男女之情为主,即所谓男女相思主题。②风格缠绵悱恻,哀厉而长,且有无辞之声间杂其中。③语言用方言土音,即所谓侏离之音(郑玄:西夷之乐曰侏离)。总的来看,与乐府中的《子夜歌》、《前溪歌》等“吴声”或“吴歌”相近。

    深圳客家山歌和赣南、湘南、闽西、粤东的客家山歌相比较,从源流上来说,同宗共脉;
    但是,由于深圳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也呈现出三种地方山歌特点:一是大鹏、南澳等沿海山歌,靠近广府、香港,吸收了咸水歌、渔歌等音乐元素,以粤语、客家话、北方话混合而成的独特的“大鹏军语”来演唱,形成了大鹏山歌。二是盐田、沙头角、葵冲、坪山石岩、大浪、龙华、观澜、布吉和香港九龙的山歌,由于面向海洋,地势较平缓且没有阻隔,因此山歌的音域不是很宽,唱腔上也没那么高亢嘹亮,唱得平实婉转。三是龙岗皆歌,主要流行于龙岗镇和周边坪山、坪地、横岗和惠阳永湖等客家地区,特色在于七言二句或七言四句的歌词后面,有一定式的衬词和曲调,衬词如快板节奏,可对唱、独唱、齐唱和帮腔衬唱。

    下面具体谈谈古代深圳的客家围屋乡村音乐代表:龙岗皆歌,和屯垦戌边视角下的客家古村音乐:大鹏山歌。

    (一)龙岗皆歌

    龙岗皆歌以客家方言写作、演唱,清末起源并流传于龙岗地区,故名“龙岗皆歌”。龙岗是它的原生地标志,“皆歌”就是大家唱的意思。龙岗皆歌最早为龙岗圩镇周边的“八音仔”们所演唱,是服务于道教的驱邪打醮的。龙岗皆歌到民国时期流传范围扩大,以20世纪50年代最为盛行。因龙岗20世纪50年代行政区划还隶属于惠阳,龙岗皆歌也曾名惠阳皆歌。

    龙岗皆歌曲调简单,歌词通俗浅显,加上别具一格一成不变的伴唱衬词,易学易唱易流行,因而成为人人爱唱会唱的群众性才艺。皆歌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清唱、乐器伴唱、独唱、齐唱、对唱、众人伴唱,还有台上唱、台下和,均可。皆歌表演时,一般配以锣、鼓、钹、二胡、笛子、唢呐、竹板等乐器伴奏。

    龙岗皆歌的歌词采用的山歌歌词的四句体或两句体,即四句为一首或者两句为一首歌,每句七个字,每句的词组为前四后三。用客家方言押韵,注重平仄声调,追求朗朗上口。和其他客家山歌体不同的是,龙岗皆歌除有主唱词主唱,还有伴唱词(衬词)伴唱。主唱词的主题内容千变万化,包容万象,伴唱词(衬词)则固定不变。衬词为两句:一句是“金牡丹哪”用于衬单句;
    一句是“牡丹花,一对鸳鸯赛红花啰咧”用于衬偶句。

    如:

    一根竹篙长又长(金牡丹哪),

    阿妹撑船到龙岗(牡丹花,一对鸳鸯赛红花啰咧),

    山好水好人又好(金牡丹哪),

    拣只阿哥做情郎(牡丹花,一对鸳鸯赛红花啰咧)。

    2019年春,笔者一行到龙岗采风,经龙岗皆歌传承人罗盘颂老师介绍,采得龙岗皆歌的曲谱如图1:

    图1

    清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云:“粤俗好歌,凡有吉庆,必唱歌以为欢乐,”“东西两粤皆尚歌,而西粤土司中尤盛,”“傜俗最尚歌,男女杂遝,一唱百和。”[7]屈氏神来之笔,将粤歌精髓点拨得淋漓尽致。

    (二)大鹏山歌

    1394年,明朝设立了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又称大鹏所城,隶属南海卫,为中国南部的古代海防军事要塞。深圳今称鹏城源于此。大鹏所城的南北语言汇聚慢慢形成“军语方言岛”,形成了独特的大鹏军语和大鹏山歌。

    大鹏山歌的旋律根据大鹏所处依山傍海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长期受沿海渔歌和咸水歌等音乐元素的影响,又融入广府音乐的音乐元素。大鹏山歌的旋律跌宕起伏,少有大跳,多用级进和小跳。有的大鹏山歌以第一二乐句为基本形态作旋律发展,除歌头歌尾基本固定外,中间的旋律一般围绕主音以二度级进上行或下行,加花或减花。大鹏山歌每个乐句尾都有拖腔,每节都是下滑音,有时也有切分音,节奏相对平稳。曲调古朴优雅,婉转动听,优美而富有线条。

    歌手们演唱大鹏山歌时,女戴凉帽男戴笠麻,极显客家民俗风情。

    下面这首《问答歌》旋律平稳婉转,将大鹏军语的发音与客家山歌曲调相结合,以字行腔,使整首歌曲充满了独特的地域特色与民族韵味,有着原生态音乐文化的魅力。

    图2

    寻找研究深圳古村落遗存下来的客家音乐,涉及客家人古时近代的漫长艰难的迁徙史,涉及客家人从河洛迁徙至鲁东江浙再迁徙至赣南闽西粤东南的路线与地域史,也涉及中国地理多民族的音乐文化保存融合史,是一个值得深入挖掘探索思考的课题。

    猜你喜欢新安县龙岗客家人无基准的孔组位置度三坐标测量模型汽车实用技术(2022年15期)2022-08-19新安县河南水利年鉴(2020年0期)2020-06-09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湘潮(上半月)(2019年2期)2019-05-22俯仰青年文学家(2017年28期)2017-11-28新安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调查人大建设(2017年2期)2017-07-21新安县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及高产栽培技术对策新农村(2017年5期)2017-05-22新安县河南水利年鉴(2017年0期)2017-05-19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福建人(2015年11期)2015-02-27深圳地铁龙岗线LED信号机点灯控制及故障报警设计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4年1期)2014-02-28龙岗东部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特征及评价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2年2期)2012-03-25

    相关热词搜索:史迹 客家 深圳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