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高职“三分融合”精准心理育人服务模式的构建——基于“三全育人”视角

    高职“三分融合”精准心理育人服务模式的构建——基于“三全育人”视角

    时间:2023-06-26 10:40:10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龚 丁 李小红 李 勇 刘云春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随着2021 年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进入了加快发展阶段,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培养的主要阵地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立德树人,育心为本,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也随之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如何有效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品质,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已成为高职院校亟待研究的问题。

    《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高校要“实施分类引导,针对不同学段、不同专业学生,精准施策,因材施教,把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关心呵护和暖心帮扶中开展教育引导”[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基于“三全育人”的理念,构建高职“三分融合”心理育人服务模式,是将“三全育人”理念贯彻到高职院校心理育人服务中,结合00 后高职学生的现实特点,实施分层、分类、分段心理育人服务,从目标、资源、内容、途径等方面探索融合式发展,从而切实实现精准心理育人的目标。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量表《高职学生“三分融合”精准心理育人服务模式研究调查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心理服务需求等进行调研。调查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和心理健康情况两大部分,共45 个题项,其中个人基本情况采用单项选择形式共8 题,心理健康情况部分包含心理健康现状与影响因素、心理健康服务认知与需求、精准心理育人服务3 个维度,采用Likert 量表五级划分,包括“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非常符合”。通过统计分析,在SPSS分析报告中该问卷信度Cronbach 系数为0.872,大于0.7,信度较好。

    1.2 结果与分析

    1.2.1 基本情况分析

    745 名样本中,年龄分布主要为17-23 岁,其中17 岁占比1.34%,18 岁占比20.81%,19 岁占比38.39%,20 岁占比25.37%,21 岁占比11.68%,22 岁占比1.07%,23 岁占比0.81%(另有4 份问卷判定为无效),其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占比分别为21.88%和78.12%,高考网招生和单招生的占比分别为54.36%和45.64%,来自单亲、离异家庭的比例为13.29%,有过留守经历的比例为37.05%。调查数据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以下问题:单招生源比例较大,导致生源质量层次不一;
    单亲和离异家庭比重占到13.29%,超过的样本有过留守经历,说明学生成长经历比较复杂。这些问题将直接导致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难度较大。

    1.2.2 心理健康现状

    从心理健康水平自我认知来看,学生的认识与现实存在偏差。在样本调查中,觉得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很好”题项得分平均分为4.23,“比较符合”“非常符合”选项的比例和为83.35%,“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的比例和为3.63%,不确定的为13.02%,从整体上看,被调查者整体认为自我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然而从“经常感觉自己不开心”“曾有过自杀、自残等极端想法”以及“自卑,害怕与人交流”“对生活现状不满意”等题项数据来看,有24.3%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得不开心,有11.41%的人曾有过自杀、自残的极端想法,有18.93%的人认为自己自卑、害怕与人交流,有27.92%的人对目前生活现状不是很满意(见表1),这些数据中还不包括占比相当大的“不确定”选项。虽然这些数据并不能直接反映被调查者心理健康水平,但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在对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自我认知中,被调查者的认识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偏差。

    表1 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数据统计表 /%

    从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因素来看,是多种因子影响的集合。对自身情绪影响的因素调查中,在家庭、环境适应、学习、恋爱、就业、人际交往、学生干部工作等不同因素中,“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选项中比例大小依次为就业占比45.24%,人际交往占比38.65%,学习占比37.18%,环境适应占比33.16%,家庭占比17.98%,恋爱占比17.18%,学生干部工作占比14.77%。从调查数据来看,被调查者的情绪不同程度上受到不同因子的影响,是多个因子影响的集合(见表2)。

    表2 情绪影响因素调查数据统计表 /%

    1.2.3 心理健康认知与服务需求

    从心理健康认知现状来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势态良好。在心理健康认知调查中,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和对学校心理咨询事宜了解的平均得分较高,分别为3.79 和3.58,说明当前高职院校对于心理健康知识和学校心理育人服务相关工作有一定的积累。在“对学校组织的心理育人服务相关活动感兴趣”题项中,只有21.21%选择了“比较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说明高校心理育人服务系列工作在当前学生中有一定的认知基础,高职心理服务育人工作的开展势态良好。

    从心理育人服务需求来看,多种资源统筹融合的需求是趋势,沟通与交流是主旋律。在“遭受不好情绪的缓解途径”选项中,不同类别的需求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与朋友交流、专业心理咨询、听过来人讲故事、家人帮助、与辅导员谈心,且所占比例均高于50%,而选择自我克服的占比较小,为46.71%(见表3),说明当前高职生遇到情绪问题已经知道从不同类型的资源中获得缓解。且在“与朋友交流”和“听过来人讲故事”的题项中,只有3.62%和6.58%的人选择了“不符合”相关选项,可知学生内心是渴望沟通与交流的。这从另一方面体现当前学生交流与沟通欠缺,且对多种资源的需求都较大。

    表3 遭受不好情绪的缓解途径调查数据统计表 /%

    1.2.4 精准心理服务育人

    从心理排查的调查情况看,定期排查非常必要。根据调查问卷,在“定期进行专业心理测试”和“每月心理排查”的必要性调查“很有必要”题项中,选择“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的占比分别为61.88%、66.17%,可见学生对于定期排查的必要性非常认可,对于定期排查有较大需求。

    从精准心理服务育人服务形式看,形式多样的育人服务备受青睐。从交流形式来看,“通过线上的方式交流或面对面交流的意愿”选项中,选择“愿意”相关的选项占比达90%,说明当前学生交流的意愿强烈。而对于其他形式的心理育人服务的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非常必要的比例接近80%,说明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服务知识的需求普遍较高。“定期开展心理活动”“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的必要性比例超过60%(见表4),说明学生对于这类活动有较大的渴望。这对于高职心理服务育人工作既是良好的基础也是较高的要求。

    表4 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育人服务必要性调查数据统计表 /%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需求等存在以下两类问题:第一类是生源结构带来的相关问题。学生生源层次不一,且目前受原生家庭和留守等成长经历影响的高职学生占比较大,造成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心理健康水平不均衡且发生心理问题的隐患较高,学生自我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心理育人服务挑战较大;
    第二类是心理育人服务现状的问题。学生对心理育人服务的态度端正、需求迫切,且对育人服务的形式要求多样。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心理育人服务的供需来看,学校与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供需错位的情况。

    2.1 “三分融合”精准心理育人服务模式

    基于“三全育人”视角的高职“三分融合”精准心理育人服务模式是将“三全育人”理念贯彻到高职院校心理育人服务中,结合当前00 后高职学生的现实特点,在“全员育人”理念指导下,开展“分层、分类、分段”指导与服务,将“理念、途径、内容、目标”等融合,因材施教,从而精准施策,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提升融合式发展。

    2.2 “三分融合”精准心理育人服务模式内涵

    2.2.1 贯彻“三全育人”理念

    “三分融合”精准心理育人服务模式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贯穿到高职院校心理育人服务当中,采取“三分融合”的形式,旨在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学生、学校、家庭、企业、医院等多方联动,全员育人;
    通过宏观层面的学生大学生活分段和个人心理健康发展过程分段来实现全过程育人;
    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育人服务实现学生“知识+技能+品质+N”的提升,以落实全方位育人,解决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所面临的多个问题与挑战。

    2.2.2 立足学生现状与需求的现实基础

    “三分”主要是指学生分类,师资分层,服务分段。学生分类即针对生源结构差异造成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一的现实基础,在“全员育人”理念指导下,通过新生基本信息摸底、心理普查测试、定期筛查等形式,结合平常的关注,按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依次分为:普通类、轻微类、二级库类、一级库类。师资分层即按照心理育人服务工作开展的程度将育人师资分为以“朋辈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为主的摸底排查类,以辅导员和校内外导师为主的谈心谈话类,以家长、心理专业老师为主的的联合指导类,以专家、专任医生为主的治疗干预类。服务分段即在“全过程育人”理念指导下,按照学生个体心理健康服务育人具体过程分为宣传教育阶段、关注辅导阶段、干预咨询阶段、治疗跟踪阶段。

    “融合”即育人理念、途径、内容、目标的融合。在“全方位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心理育人服务的理念将“育心+育德”相融合,将心理服务育人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育人途径结合自媒体时代的特征,将“线上+线下”育人方式相融合,既要扎实做好线下育人工作,也要发挥好线上育人阵地的作用;
    育人内容将心理服务育人的多种类型融合,实现“知识普及+心理专业咨询+心理主题活动+心理危机干预+N类心理特色品牌”等多种心理育人服务融合,创新形式、改革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满足其需求,提高心理育人实效。育人目标融合是通过以上途径和内容的改革创新,从而实现心理服务“知识+技能+品质+N”的育人目标。

    2.2.3 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

    “三分融合”精准心理育人服务模式的核心价值是在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基础上,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价值观。按需所供,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现实基础与需求,因时而进,因时制宜,形成学生“好学、勤学、乐学”的育人氛围,拓展学生知识眼界、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品质,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成功。模式示意图见图1。

    图1 高职“三分融合”精准心理育人服务模式解读图

    3.1 时代化的理念更新:转“教育”为“服务”

    职业教育的新发展带来了高职心理育人服务的新要求,然而由于发展速度和建设现状之间的差距,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心理育人服务的理解仍然滞后。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多以医学模式为主,寄希望于通过心理危机干预等手段,确保学生不出现心理健康问题[3]。当今时代,高质量发展是主旋律,高职院校心理育人服务的思维模式应该发生相应的转变,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转变为“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强调的是基于教育目的,采取教育方法,按照既定的步骤计划来达到教育效果,是以“供给”为导向;
    然而“心理健康服务”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于“人本化”的培养理念,“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资源,发挥其主动性”[4]。

    转“教育”为“服务”的理念更新便是要将高职心理育人服务从专注于解决学生突发问题拓展上升到做好高职心理育人宣传教育、预防、干预、预后服务等系统性服务上来,让心理育人服务转向内涵式育人的道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需要落实到学校心理育人服务各个参与者的身上,这种落实主要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的普及和多种形式的宣传,在创建浓郁氛围的环境中将这种理念更新入脑入心。只有服务主体理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才能有助于扩大学生受益面、转变心理育人服务方式,确保“三分融合”精准心理育人模式的实施。

    3.2 系统化的顶层设计:转“分散”为“整体”

    当前高职院校心理育人服务工作基本达到了国家政策的要求,如心理专业教师的配备数量、心理咨询功能室的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等,但其心理育人工作的开展大多停留在完成硬性指标的阶段。高职院校目前大多将心理健康中心挂靠在学生处,心理育人服务的主要实施方为各二级学院或者是各专业系部。这种组织机构的设置难免有“各自为政”的嫌疑,不能让学校心理育人服务工作形成“集中力量下一盘棋”的局面。但如果用系统性的思维来做全校的心理育人顶层设计,发挥心理健康中心在学生处的机构优势,将各个分散的二级学院或者专业系部整合起来,“下好一盘棋”,就能收获1+1>2 的系统综合效应。

    转“分散”为“整体”,主要体现在工作的整体推进和人员队伍的全盘调动两个方面。从工作部署方面来看,学校心理育人服务应有整体方案,囊括学校、学院的多个部分,系统推进;
    从心理育人工作队伍建设来看,学校心理健康中心要加强与各二级学院心理专干的联系,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不能局限于例行的工作会议和工作任务的完成,要凝聚起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各二级学院或专业系部要落实“全员育人”的理念,统筹资源,将学院的师资整合,形成学院的心理育人服务团队。

    3.3 特色化的推进创新:转“完成”为“成效”

    高校心理育人服务工作的提质要求必然是树品牌、出成效。心理学家勒温强调个体行为的产生是个体的内在需要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带来的心理紧张释放的结果[5]。从高职院校心理育人服务整体推进的层面上来看,不论是何种设计方案或者模式应用,整体上可分为两个部分,即人与环境。当前单纯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唯有“特色创新”才能出“成效”。

    各个学校、学院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学情、校情和院情,突出行业特征、专业特色、学生特质等,设计具有特色的心理育人服务品牌。从“人”的部分来看,要紧紧抓住当前00 后学生的实际需求,在线下的现实环境中设计育人主体的团体特色,如线下特色成长辅导室风格的设计、辅导室的品牌活动等,让特色成长辅导室真正地用起来、活起来。在线上的网络环境中,要根据学生爱交流的特点,畅通交流渠道,创立特征鲜明的自媒体平台,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优势,吸引学生的流量;
    在育人内容上,不但要注重知识内容的与时俱进,更要拓展知识普及的途径,因势而新,如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除了抓好心理健康课堂的主阵地外,还可以利用好自媒体整合专家、医生、“过来人”等多方的专业资源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普及;
    心理活动的开展要尽量避免排山倒海和滥竽充数的活动,可以通过民意调查让学生自主选择。从“环境”的部分来看,学校应整体推进,单纯地贴几幅标语不算环境,环境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是因为随处、随时可见可感,可将学校划区分配给各二级学院或者专业系部,各个学院或系部结合专业特色尽可能地利用好校园的每一寸土地。

    3.4 精准化的考核体系:转“质性”为“量化”

    当前高职院校的心理育人服务工作考核大多停留在定性考核的层面,通过工作总结、每月工作任务的完成、工作会议等进行考核,难免片面和人情化。心理育人服务工作要出实效,转“质性”考核为“量化”考核至关重要。

    要将心理育人服务工作考核精准化,需要学校来统筹,推动考核制度化与规范化。学校可将心理服务育人工作分模块,分条例来打分,细化每一项工作,包括人员配备是否达标、场地建设是否合格、文件资料是否齐全、活动是否开展、心理普查与心理危机干预是否完成、工作开展是否有创新特色等多个方面。按阶段实行月考核、学期考核、学年考核等,对于心理育人服务工作个人亦是如此。考核的实际意义在于奖惩分明,学校要有旗帜鲜明的激励和惩罚措施,以提高心理育人团队的工作积极性。

    “三分融合”精准心理育人服务模式构建于当前高职00 后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和心理服务需求的现实基础上,倡导理念的更新与转换、设计的系统综合考虑、推进的特色与创新,考核的量化与严谨,以期为当前高职院校心理服务育人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猜你喜欢精准心理健康育人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精准的打铁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相关热词搜索:育人 精准 高职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