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五维一体”:新时代全面加强高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刍议

    “五维一体”:新时代全面加强高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刍议

    时间:2023-06-30 18:05:05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杨莲霞,李玉妹

    (天津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8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亟需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面加强高校劳动教育则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也为新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方向引领和行动遵循。

    深入学习和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实施《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分析高校劳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实际建构高校劳动教育体系,着力破解突出问题,在提高劳动意识和增强劳动能力中切实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一)劳动教育的目标追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劳动是实现国家富强梦、民族振兴梦、人民幸福梦信心和定力的深厚根基[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需要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奋斗活力,甘于在为人民服务的劳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40 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2]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国家逐步成长为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

    这种转变正是在伟大精神的指引下由中华儿女自强不息、辛勤劳动换来的。

    当前,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离不开每一位劳动者在各自岗位上的辛勤劳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需要雄厚的科学技术和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各类高校在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健全科技人才队伍方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鼓励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关键环节和迫切任务。

    (二)劳动教育的价值观念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对劳动精神的塑造、劳动能力的培养、劳动行为的规范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劳动在我国逐步由谋生的手段转变为自我价值实现的内在需要,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念。加强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引导他们认识新时代劳动的复杂性、劳动者的艰辛付出,继而坚决抵制“轻视劳动者”“不劳而获”“奢靡享乐”等错误思想刻不容缓。

    以“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念为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择业观和就业观成为必要途径。

    (三)劳动教育的情感取向为勤俭、奋斗、创新、奉献

    “勤俭”在劳动情感中居于重要地位,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俭”的优良传统,“八荣八耻”中提到的“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奋斗”是劳动情感的重要内核,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坚持艰苦奋斗,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不怨天尤人,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前程。”[3]美好的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大学生唯有不懈奋斗才能取得学习和工作的成功。

    “创新”是劳动情感的关键所在,创新筑基在大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掌握和应用之上,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极大限度地提升劳动效率,同时也是对《意见》中指明劳动教育要“体现时代特征”的有力回应。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应对当前世界正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才能在新一轮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占据有利地位。

    “奉献”是劳动情感的道德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4],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具体化为生动活泼的案例和形象鲜明的人物,将劳动中彰显出来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发扬光大。

    (四)劳动教育的行为范式为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

    劳动教育中价值观念的塑造、情感取向的培养之最终目标是教育大学生树立“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行为范式。

    能否抓住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一机遇,深刻影响着国际竞争的态势和国际格局的走势。

    高校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科技人才的大本营,应为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培养具备“创造性劳动”能力的劳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学生不仅要坚持诚实劳动、勤奋劳动,还要具备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正是中国人民始终坚持的“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才用几十年时间创造了“中国奇迹”,才创造了14 亿人歌颂的“中国故事”[5]。

    (一)劳动教育组织主体缺乏协调性

    高校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专门安排课时进行劳动教育,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缺憾。

    教师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当前部分高校尚未建立劳动教育教师团队,即便组建了教学团队,仍存在部分教师学术背景与劳动教育不匹配的情况,与之相伴随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阐述不清的问题。

    (二)劳动教育的内容缺乏系统性

    高校在实际开展的劳动教育中存在着教育内容碎片化、错位的现象。

    部分高校由于受到经费预算、师资队伍、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影响,不仅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劳动教育体系,甚至倾向于将简单劳动、体力劳动与劳动教育划等号,形成了以偏概全、本末倒置的教育状态[6]。

    教学实践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尚存在“随意性”“分散化”的特点。

    大部分学生通过制作微视频、参观、社区服务等实践形式来完成课程作业,这种仅依靠学生团队进行劳动教育的形式,所取得的成效是有待论证的。

    部分高校通过毕业实习的方式完成劳动教育任务,这种方式存在着局限性:一方面,实习周期短,学生将专业实习视为顺利毕业的基本任务,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
    另一方面,企业岗位需求等因素使得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专业与实习岗位不匹配的问题,学生难以在实习过程中掌握劳动技能。

    (三)劳动教育的对象缺乏针对性

    “不同主题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传播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念”[7]。

    当前部分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劳动教育对象的差异化,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致使劳动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一方面,部分高校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劳动教育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和统一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需求;
    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的劳动教育既没有立足于学科和专业的特点,又没有实现与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这种“一刀切”式的教育形式使劳动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势必会影响到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四)劳动教育的中介缺乏多样性

    劳动教育的中介是劳动教育组织主体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桥梁和纽带。

    当前,高校劳动教育的中介大多是通过语言文字载体进行理论教育,绝大多数高校将劳动教育置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而思政课教师未必已掌握劳动教育的理论、方法、知识等,不能系统、深入讲授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也难以从理论上阐明劳动教育“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问题阐述不清也就难以使大学生将劳动教育理论入脑入心[8],而且这往往是一种单向的理论输出。

    因此,难以理解“劳模精神”,也不能将劳动模范作为自己的榜样来指引自身在劳动实践中发扬奉献精神。

    (五)劳动教育的环体有限性

    劳动教育的环体为检验大学生的劳动理论和劳动技能提供了场所和氛围。

    然而在劳动教育的实践平台上,大部分高校未能平衡好校内、校外实践平台的关系,而是更多将着眼点放在了校外,这就在无形之中缩小了劳动教育的范围,造成了劳动教育环体的有限性。

    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各类高校当前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引导还不是很到位,没有营造出关心和重视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部分高校没有在校内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岗位,而是更多地将眼光放在校外的工厂、企业。

    不仅浪费了校内的劳动场所、资源等,而且增加了校外的劳动实践场所的负担。

    (一)统筹劳动教育的各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主导、家庭支持、社会协助三方协调配合、统筹规划,有利于构建全方位的劳动教育格局。

    高校通过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调动教育主体积极性使各方教育主体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

    思政课老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补齐学生在劳动理论方面的短板,持续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坚持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劳动技能。

    专业课老师要坚持学科和专业相结合,探索“劳动+”的融合模式,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党委、学工部也要通过开展特色劳动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独立处理个人事务和独立生活的技能,深化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强化劳动实践的成效。

    《意见》中明确指出:“劳动教育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型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9]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与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联系搭建劳动教育平台,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者,三者应通过加强沟通协作,完成更为广泛的优势资源共享[10]。

    创新家庭劳动教育的模式,从“命令式”转向“启发式”,培育热爱劳动的良好家风,让勤劳的美德在代际之间得到延续和传承[11]。

    (二)建构劳动教育的内容体系,强化劳动观念

    从理论教育和专业教育两方面推进高校劳动教育的系统建构和有效推进,是当前工作的主要内容。

    劳动教育的理论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并指导劳动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劳动观念,增进对劳动的感性认识。

    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是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设置劳动教育类选修或必修课程,如“劳动科学概论”[12]等来加以落实。

    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还应将劳动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综合分析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的心理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法律意识等各种困难,为他们由校园生活过渡到社会生活提供理论支撑。

    劳动实践是检验劳动理论掌握程度的唯一标准,高校应组织“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如:“劳动教育+志愿服务”,使大学生在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丰富劳动体验、培育劳动思想。

    《意见》明确提出:“劳动教育要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9]高校开展劳动教育除服务性劳动和专业技术劳动外,还要对大学生进行劳动规范教育。

    除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外,还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并从多个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指导,为他们将来的毕业和择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注重劳动教育对象的差别对待,强调教育实效

    劳动教育要“根据各地区和学校实际,结合当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可利用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避免一刀切”[9]。

    劳动教育组织主体应注重劳动教育对象的差别,针对高校内不同学段、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加强教育实效。

    低年级的学生是以劳动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为主,以校内的劳动实践为辅。

    高年级的学生则是实践规范教育和校外实习实践两者齐头并进,为毕业生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全面指导。

    这一阶段的劳动教育理论应指导他们重视劳动实践中的安全问题。

    高校还应以不同专业为依据设置劳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如师范类院校大学生毕业后将投身入教育一线,学校应与当地中、小学建立广泛联系,使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有机会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程,为他们将来投身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理工类高校的劳动实践应围绕创新创业来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高人才供给质量。

    (四)创新劳动教育的载体形式,增强学生劳动兴趣

    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深入挖掘传统载体的教育潜力,又要探索现代载体的活力,通过创新劳动教育的载体形式,增强学生的劳动兴趣。

    传统的教育载体主要是语言文字,即教育者通过语言表达增强大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同并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准则。

    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3](P9)教育者应当通过循循善诱的启发,使学生在思想上认同和接受劳动教育理论。

    此外,活动载体也是教育主体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育中介。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另一方面,开展“劳模进校园”等主题活动,邀请劳动模范进入课堂,由劳动模范亲自讲解劳动事迹,使大学生形成对劳动的感性认识,树立起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大众传媒相较于传统的中介或载体,有了更多样的符号表达系统,这些符号系统不仅改变了人们接受劳动教育的方式,而且满足了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期待。

    (五)丰富劳动教育的实践平台,拓宽劳动渠道

    校内环境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基本实践平台,学校教务等部门要对校内劳动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大学校园劳动教育无处不在,如调动学校后勤部门的力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岗位,探索取消清洁人员,代之由学生守护教室、食堂、宿舍等公共区域的卫生。

    校外环境创设是劳动教育实践平台的有益补充。

    首先,强化社会服务性劳动实践,高校要通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及参加养老院、福利院志愿服务等,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体验劳动所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其次,强化专业性劳动实践,高校要进一步加强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间的协作,推进教育协同;
    再次,要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高校要根据学院专业来设计相应的校外劳动教育计划,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劳动技能。

    各类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系列讲话精神,在《意见》的统一部署指导下,根据各地区的地域特色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灵活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构建系统完善的劳动教育体制机制。

    随着高校劳动教育的系统开展和有序推进,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将在劳动教育的融合下获得全面发展,高校思政教育和实践教育课程将会呈现崭新的创造性局面。

    猜你喜欢劳动大学生教育国外教育奇趣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2年5期)2022-05-25题解教育『三问』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科普童话·学霸日记(2021年5期)2021-09-05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带父求学的大学生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2019年3期)2019-03-25热爱劳动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5期)2018-02-10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年1期)2018-01-29大学生之歌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当代工人·精品C(2016年6期)2017-01-12

    相关热词搜索:劳动教育 刍议 新时代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

    刍议 刍议农村初中英语启蒙教学 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一项不可忽视的德育工程 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教案 劳动教育实训小结800字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方案 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劳动教育开题报告书 劳动教育开题报告范文样本 劳动教育德育教案中班 劳动教育德育教案大班 劳动教育德育教案模板 劳动教育德育教案设计 劳动教育德育活动 劳动教育心得体会 劳动教育心得体会1000字大学生 劳动教育心得体会1500字大学生 劳动教育心得体会2000字大学生 劳动教育心得体会200字 劳动教育心得体会300字 劳动教育心得体会3篇 劳动教育心得体会400字 劳动教育心得体会500字 劳动教育心得体会5篇 劳动教育心得体会600字 劳动教育心得体会800字 劳动教育心得体会作文 劳动教育总结 劳动教育报告书 劳动教育教学设计 劳动教育方法与实践 劳动教育方法与措施 劳动教育方法已经从课堂教育向实践 劳动教育方法已经从课堂教育向实践教育进行转变 劳动教育方法强制化 劳动教育方法指导课 劳动教育方法有哪些 劳动教育方法的概念是什么 劳动教育方法的研究 劳动教育方法的研究课题目标 劳动教育汇报 劳动教育汇报ppt 劳动教育活动家长评语 劳动教育活动记录表 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教案 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劳动教育研究课题的选题 劳动教育论文1500字大学生 劳动教育论文1500字大学生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