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情书
  • 检讨书
  • 委托书
  • 保证书
  • 承诺书
  • 证明
  • 倡议书
  • 公证书
  • 悔过书
  • 意向书
  • 担保书
  • 请假条
  • 百花范文网 > 文书 > 倡议书 > 毕业论文:浅论《活着》的思想内涵:《活着》思想内涵

    毕业论文:浅论《活着》的思想内涵:《活着》思想内涵

    时间:2020-09-03 16:05:22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浅论《活着》的思想内涵 学生姓名 纪磊 学 号 1233001263820 指导教师 卢乐菁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学 校 衢州广播电视大学 目 录 论文摘要…………………………………………………………………………………………2 关键词……………………………………………………………………………………………2 引言………………………………………………………………………………………………2 小说《活着》三个方面的思想内涵……………………………………………………………2 (一)坚忍不拔是活着的力量…………………………………………………………………2 (二)真情是活着的信念………………………………………………………………………4 1、苦难中的亲情………………………………………………………………………………5 2、苦难中的爱情………………………………………………………………………………6 3、苦难中的友情………………………………………………………………………………6 (三)宽慰是活着的支撑………………………………………………………………………7 结束语……………………………………………………………………………………………8 参考文献…………………………………………………………………………………………9 [论文摘要]:余华的《活着》给了我们一种独一无二的视角和全方位的启示。作品揭示了在特殊的年代和特殊的历史氛围,中国人当时的生存状态,既真实可信又充满了辛酸冷酷。余华凭借冷峻的笔触以及朴素简洁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现实而且又残酷的故事:福贵老人和他的一家人如妻子家珍、女儿凤霞、儿子有庆、女婿二喜、孙子苦根。当他的亲人一个接着一个逝去的时候,他却依然坚强地活着。通读整篇小说,所呈现的不单单只是主人公福贵的悲剧人生,更体现出主人公在历经生活磨砺后的蜕变---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依旧顽强的抗争拼搏,努力的活着。《活着》很好的诠释了生命的可贵和人生的意义。

    [关键词]:余华 活着 思想内涵 引 言 余华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感官方式、文言风格在先锋派作家中独树一帜,使其在八十年代就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先锋作家之一。余华向来不喜欢用传统的认识方式去处理生活,而是希望试图建构一种背离常规经验的认识方式。作为单纯的旁观者,他对丑恶与暴力了然于心,并总能毫无顾忌地向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现,余华否认了人身上出现美好、高尚的可能性。也许与他五年医者的职业生涯有关,也许与他的经历与喜好有关,余华所揭示出人性恶方面的确是深刻而几近残酷。他的作品中有着泛滥的暴力、习见的死亡、下意识的原始冲动及荒诞的命运,但同时我们也无法不被一片与众不同的新天地所深深吸引,那就是余华于1992年发表的作品---《活着》。这篇具有“闪光质地”的作品,以其明确的非自我重复性及对人的精神维度的独特探索,打开了一片别样的心灵视界。作品所讲述的是一个悲凉而颇具深意的故事: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是个十足的败家少爷,果不其然,他终于赌光了家业,使得原本富足的家庭一贫如洗,家徒四壁,穷困之中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去做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因病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更大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字,每看一页都让我们止不住侵湿双眼,生命里最难能可贵的温情将被死亡一次又一次的撕扯的粉碎,只剩下一头老牛伴随着已经年老的福贵在阳光下苦品回忆。通过品读全文,使读者从进入故事到体验其中生活再到体会人生意义,相当于完成了一次虚拟的人生经历。此外,《活着》还是余华创作的一个分水岭,同时也是余华在1995年的创作中唯一一部兼有现实主义文学和先锋小说特征的作品。《活着》用贴近生活的平凡故事,以朴实的民间姿态展现出一种平淡而又坚毅的力量,提供历史的另一种阐述方式。而死亡则是其中的一大主题。但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却是余华所要表达的绝对真理。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诠释余华的《活着》的思想内涵:
    一、坚韧不拔是活着的力量 意大利《共和国报》曾给予《活着》这本小说这样的评价:“这里讲述的是关于死亡的故事,而要我们学会的是如何不去死。”我个人觉得十分的贴切,《活着》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在讲述死亡故事的同时,也让读者思考面对如此困境,该如何继续活下去。余华用简洁、朴实以及深刻的文字将主人公福贵的人生搬上文学艺术的殿堂。他的一辈子就是一个令人感到悲切与感动的故事,一个由老农福贵所讲述的一个故事。读者与作者似乎都一块儿坐在福贵身边,听他缓缓诉说他坎坷而又充满戏剧色彩的一生。没有浮夸的语调,没有激烈的情绪,更加没有沮丧而又无奈的哭泣。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静,那么的祥和。故事的主人公明明就是福贵本人,然而“听着听着”却会觉得福贵似乎在讲述旁人的故事一般。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讲述太过平静,太过冷静,所描绘的语言对于他来说似乎都是无关紧要的才会让人不敢相信,从而思考为什么当他面对如此坎坷的一生的时候,老人却能这般淡定---究竟是麻木,抑或又是其它?思索再三之后,我决定应该是坚强。

    作者余华解释“活着”的时候是这样说的:“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这本小说是福贵人生日记,篇幅虽较短,却能把福贵的一生撰写的淋漓尽致、活灵活现。没有奢华的词藻以及丰富多彩的言语,没有精心雕琢砌筑的文字,更没跌宕起伏、高潮迭起的情节。有的只是浅显易懂的语句,凭借简单平凡的汉语言文字却能刻画福贵不平凡的一生 。富贵的一生可以说是灾难连连的。也正是因为这一连串的死亡贯穿了他一辈子的始终。他亲眼目睹至亲之人是如何一个个从自己身边离去的,又亲手为他们筑碑立墓。从父母到妻儿再到女婿外孙,从老到小,没一个能留下来陪伴他走过他余生,又或者说没一个人替他善后的。一生中经历七次与至亲之人的生离死别最后只留他自己一个人孤苦零丁的活着。他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年仅七岁的外孙苦根。他身边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而他却没那种“幸运”。他只能坚强的活着,这是他不得不去承受的命运,“一头老牛在没犁完所有的地之前,一个人在挑足他应挑的担子之前,上天是不会让她的生命提前逃离的。无论他愿与不愿,都得坚强的活着,因为这就是他的命运。

    再来看看《活着》的过程,我们似乎都会有一个疑问:作者为何要选择让福贵活着?难道《活着》也需要像郭敬明的《幻城》和《梦里花落知多少》一般留一个人来等故事散场,整理故事的结局,讲述其他人物不平凡的死亡以更显悲剧的特色?那么《活着》算是悲剧吗?我觉得应该不能算做,《活着》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篇读起来让人感到些许沉重的小说。那种只有合上书才会感到隐隐不快的小说,但这些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残酷造成的,而且作品中的亡家、丧妻、失去儿女及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情节并不具备轰动性,甚是稀松平常而已。在1998年的一次访谈当中,余华是这样解释的:“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这个人就是福贵”。福贵有比旁人更多寻死的理由,然而他仍然选择继续坚强的活着。在他近四十年的人生中,他不断地经受人间的各种苦难,面对了与一家四代人的生离死别,是一个痛苦至极的人。他本应该死去,可他活着,甚至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正如作者所说的:活着只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有人或许会问:这样有意义吗?我觉得,人活着本没有什么意义,有意义的事都是活着的时候创造出来的。就好比一头牛在没犁完所有该犁的地之前,一个人在挑足他应挑的担子之前,上天是不会让他的生命提前逃离的,因为这就是他活着的使命。即使是孤苦无助,即使艰难困苦,也要拼搏着努力活下去。书中福贵曾说过:“一个人命再薄,只要想活着,怎么也死不了。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胜利。”因此活着的本身就包含了对生活一切的坚忍。无论是苦难挫折,生离死别,或是穷困潦倒,活就得好好活下去,即便只有孑然一人,蹒跚走在这漫漫人生路上,也要坚定将剩下的人生路走完。

    福贵在身边的至亲好友一个个离自己而去后仍然活着,仍然选择带着伤痛继续往前走,哪怕到最后只剩下他和一头老牛,也依然凭借超乎常人的坚强力量好端端的活着。有人会说:这就是命运。其实这何尝不是对生命的一种坚忍,对生活的一种坚忍。只是传统的中国人习惯将之世俗化罢了。也许将生活中的一切困难、挫折、艰辛、坎坷、痛苦、悲哀等归之为“命里有时终须有”,或许这样人们的心会更安分一点,接受它们也会变得理所当然一点。这就是命中注定,人力无法改变,既然改变不了就只能接受。这需要有一点“认命”的颓丧思想融入其中。只是人生在世,有时何尝不是“认命”一点更加好些呢!福贵说:“做人还是平常一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在福贵眼里“平凡即是福气”“认命”则是活下去的力量。而平凡大众当中的那种认命态度何尝不是文人所说的那种坚忍!福贵就是亿万中国农民中的一位,也可以说是那个时代中国农民的代言人。在中国广袤辽阔的土地上,在万千中国人农民当中,福贵只是其中的一个普通代表。生活中什么人都不缺,更不缺像福贵这样有着如此人生经历的平凡人;
    身边什么样子的人都有,而福贵这样坚忍活着的人更是比比皆是。福贵的存在只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性人物,他代表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在那个时代的普遍存在的个体之一。对福贵这类平凡人而言,人生本来就是如此:没有伟大的人生追求,他们从来就没有逃离过生存的底线;
    他们虽没有宗教、信仰等形而上的支撑,却在精神深处有着“对生命本源性的留恋和执着”。他们一生所要做的不是与命运、苦难进行抗争、呐喊,更不是以死来证明其生的伟大;
    相反的,他们是无声无息地顺从、忍受,用“生---活着”来向死亡挑战。文本最后,福贵与一头牛相依为命,怡然自乐,似乎是一种宁静平和,但透过这表面的背后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对生活的无追求和绝望。而《活着》就是通过福贵来讲述那时的人民是如何熬过来的;
    又是如何在时刻遭受着苦难与死亡的威逼诱惑仍然选择忍耐、承受的方式与苦难及死亡进行抗争。

    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困难和挫折,生离死别和痛苦不堪。

    活着,需要坚韧不拔的力量。

    二、真情是活着的信念 拍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旬的《泰坦尼克号》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对影片中男女主角至死不渝的爱情,我们在为之震撼的同时,更多的是无限的惋惜与感动。“你跳,我也跳!”似乎是整部影片中最令人觉得美好的话语,因为它充满了由戏言转化为诺言的神圣力量。但我却有不同的看法,当看到最后罗丝无可奈何的将为她牺牲的爱人葬于浩渺的海洋时,对着渐渐远去的爱人,坚定的许下承诺:“我答应你!”是的,她答应杰克要勇敢的活下去,哪怕再难都要活着,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更是为了心中逝去的爱人而活。再回过头看看小说中的福贵,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当身边的亲人爱人友人一个个离自己而去时,仍然没有放弃活着,仍然仰仗真情的信念,坚强的活着。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信念、这些牵挂才会有想要活下去的力气与勇气。

    (一)苦难中的亲情 对于《活着》这本小说而言,亲情是其的主旋律,虽然福贵一生艰难不断,但一家三代浓厚的亲情贯穿始终,饱受艰却也不失幸福。福贵在败光丰厚的家业之后,妻子家珍并未有所抱怨,甚至未曾离弃这个家,只是对他说:“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了。”福贵的母亲也是如此,只对他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而他爹虽气他却也没对他怎么样,只要求让他将债务换成铜钱挑去还债,目的是让他知道“钱来得千难万难”而已。祖祖辈辈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家财就这样散尽了,家可以说是衰败了,但只要人还在,只要人还好好的再穷也会有活下去的指望与盼头。福贵被迫拉去从军后,很多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依然在枪炮声中以及又冷又饿的恶劣环境下坚韧的活了下来,因为老全说过:“只要想着自己不死,就死不了。”所以他“想着自己的家,想想凤霞抱着有庆坐在门口,想想我娘和家珍。”也正是因为有了对家人的牵挂、亲情的羁绊,福贵才有了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的信念,只要能活着,就还有再见家人的希望在。

    有庆想要读书,而家里一贫如洗,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家里人被迫决定把凤霞送人。当凤霞被领走的的那一刻,眼睛里满满的泛滥着对这个家的不舍。因为在她眼中,不论家再贫穷,父母再贫贱,家仍是她的家,父母仍是他最爱的父母,小弟仍是他最不舍的小弟。所以就算养父母对她再好,她在那边的生活再富足,也无法与有亲生父母和小弟在的那个家相提并论。于是她在几个月后独自漏液跑回家,即使夜路难行遥远,即使露浓寒意深,她都无所谓。因为路的尽头是她渴望的那个家。福贵在送她回养父母家时,凤霞没有哭,只是眼巴巴地看着福贵。福贵在伸手去摸她的小脸时,她也伸手去摸福贵的脸,似乎要将父亲那张脸牢牢记住似的,仿佛在对福贵说:爹,我不怪你。福贵那一刻心里的堤坝倾然坍塌,下定决心:“就是全家饿死,也不送凤霞回去。”凤霞在见福贵背着她往回走一段路后突然紧紧的抱住福贵,因为她知道她可以回家了。那一刻,凤霞的内心应该是无比幸福的,在孩子眼中,没什么可与父母对自己的不舍和关爱更重要更可贵。

    有庆死了,福贵在抱着他回来的路上走走停停,累了想把有庆放在背上,可心里就发慌。生怕他突然醒来他不知道,生怕儿子不知谁背着他而害怕,所以“不能不看着他”。因为怕妻子受不住打击,福贵决定一个人悄悄把有庆给埋了。他用衣服把有庆包好放在坑里,用手把土盖上去,把小石子都捡出来,因为他怕石子烙疼有庆的身子。这深沉而淳朴的父爱,在此刻显露无疑,令人心生悲凉,而又无限感动。

    (二)苦难中的爱情 如果说亲情是《活着》这部作品的主旋律,那爱情则是它的主线。在《活着》那朴素,简洁的叙写中,爱情也一样折射出温和灿烂的光芒。福贵原是个地主少爷,家珍是城里米商的小姐,结合时二人皆是富足人家的子女,用中国老话可谓是门当户对。有福同享固然是好的,但更为难得的却是有难同当。有句俗语想必是尽人皆知的:“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家珍却很好的否定了这句话。当徐家衰败后,她仍能同甘共苦,互相扶持,相濡以沫,无怨无悔,共同走完坎坷苦难的一生也实在难得。常言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其实生活中能将这句话语贯彻到底真是少之又少?“执子之手”容易,但“与子携老”又何其简单。生活中充满千万种未可知的变数,形形色色的诱惑及层出不穷的困难险阻。因此,想要做到同甘共苦,无论平富贵贱、生老病死,始终做到不离不弃的,都是建立在各种理由、条件、资格之上的,家珍种种作为实在是令人佩服,也为整本小说填上一笔光辉温暖的色彩。

    福贵爹和娘之间的爱情,余华似乎表面上并未加以只言片语。但当福贵败光了家财基业之后想借钱到城里开个小铺子,徐母沉默半晌,好一会儿才道:“你爹的坟还在这里”,一句话把两位老人一生的感情如同泉涌一般表现出来,一下子拨动了读者心中的那根敏感之弦。徐母的话朴素无华,但深深表达了徐母对自己丈夫的思念与眷恋。一句话的分量竟是如此沉重,承载了老人一生的情和爱。这句话就像是茫茫大海上所崭露出的冰山一角,使人感到隐藏在下面巨大的情感洪流。没有丝毫浪漫的情节,没有千言万语的思念之情,更加没有轰轰烈烈的过往情深;
    有的只是简短而又深刻的一句话。或许,这才是爱情的至纯本质所在:不求富贵苟安,但求生死相守。

    凤霞与二喜的结合是小说中最舒心亮丽的风景线,亦是唯一一个喜庆的场面,两人认识后相互帮扶,相互体贴。二喜第一次到凤霞家就为其修缮老宅;
    为了讨凤霞欢心,二喜倾尽所能的创造气派婚礼去迎娶凤霞。或许爱情就是如此简单,真心相爱的两人远距离互相欣赏优点,中距离互相全面了解,到近距离彼此包容缺点。生活中总会有风雨晴天,有圆也有缺,但彼此不离不弃,快乐相伴,携手白头,子孙满堂,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幸福。正如王菲《红豆》之中所传唱的那样:“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我想这才是爱情最原本最纯净的样貌。无论有过怎样的深情的山盟海誓,无论有过怎样的刻骨铭心约定诺言,无论与我们相守的是不是那个曾经深爱过的人,真正的爱情,无非就是那简单的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从《活着》的苦难爱情中,我似乎明白了:真正的爱情,可以没有浮华的诺言,但必须用真心实意去一点点堆砌。

    (三)苦难中的友情 有人说,人世间所谓的真情持续到最后都会逐渐转化为亲情。无论是友情又或是爱情皆不可逃过如此承重的宿命。其实友情也好,爱情也罢,久而久之都会被时间酝酿成为亲情。随着时间的推延,人们会逐渐将它们看作是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正是应为这样,人才会多一些宽容与谅解。

    《活着》中的长根是自小就在福贵家长大的长工。福贵家产变卖以后,长根也没能逃过被辞退的命运。三个月后,长根就回来看主人一家,拄着一根枯树枝,破衣褴褛,手挎着一个包裹,还拿着一只缺了口的碗,看到福贵“穿着粗布衣服满身是泥,呜呜地哭。”长根只是一个专陪福贵,专供福贵奴役身份卑微的长工。在福贵家长大的他早已将福贵一家人当作是亲人了。遣散后的他无依无靠终沦为乞丐,却仍会为“少爷”哭泣,更不愿拖累“少爷”一家,让“少爷”养他;
    而福贵在自家人的生活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还和娘商量留下长根。这样的情谊实在难得。长根理解福贵家中情况,不愿成为他的拖累,依然选择孤身一人继续在外讨生活;
    可是福贵却早已把长根当作大哥看待,无论生活再苦再难也愿意为长根多承受一份辛累。因为他们这些都是值得的! 春生是福贵一个战壕里共患难的战友。福贵的儿子有庆为当县长的春生的妻子输血而死,富贵却并未太多怨怼与他。春生在文革中被批斗而“不想活”,一直记恨春生的家珍却在他人生最艰难的时候原谅了他,鼓励他“要活着,你还欠我们一条命,你就拿自己的命来还吧!”逝者已矣,生者仍要好好活着,即便再难,也不能轻言放弃自己的性命。这不正是家珍原谅春生的理由? 综合上述三个观点,我觉得作者希望在小说里向我们阐明一个人生道理:人活着不单纯只是为自己而活,在这个时间上,我们还有很多东西不能轻易割舍,亲人,爱人,友人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活下去,都值得我们守护下去。即便有一天这些都随风散去,我们的脑海依旧存满回忆,我们会明白,活着对哪些逝去的人而言也是一种情延续。尽管当我们揭开这些回忆时,有时会触及伤痛,但是依旧会感觉幸福。因为背负情意的活着,充满甜蜜,令人感慨万千。

    三、宽慰是活着的支撑 《活着》可以说是福贵一生的自传,亦可以说成是福贵的一部《史记》。其中有对他自己年轻是所犯下错误的深刻忏悔,也有对自己生活的宽慰,也有对未知天命的逆来顺受。在小说的叙述中,在该责备的时候责备了,在该遗憾的时候遗憾了,在该宽慰的时候宽慰了。福贵在讲述子的出场时候的表达是这样的:“我是我们徐家的败家子,用我爹的话说,我是他的孽子。”一生庸庸碌碌,吃喝嫖赌样样精通,读书不成,守业不成,还累到自己家里家财散尽。从这些方面看来,福贵的确是个毫无争议的败家子。在谈到妻子家珍的时候,他的语气柔软而有充满愧疚:“家珍是个好女人,这辈子能娶上这么一个贤惠的女子,是我前世做狗吠来的。”“现在想起来叫我心疼,我年轻时真是个乌龟王八蛋,这么好的女人,我对她又打又踢。”讲到儿子有庆时,福贵说:“我就最对不起的就是儿子”。如果不是自己年轻的时候挥霍无度,不务正业,守业不成,儿子也不至于到死也没过上一天的舒坦的日子。当谈到自己现在孑然一身的过日子时,他说:“我是有时想想伤心,有时想想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伤心是因为福贵觉得自己身边最亲的人都已经先离开他了,只剩他一个人孤苦零丁地活着,心里总觉得特别凄凉与困苦;
    高兴是因为最亲的人都不在了,等他百年之日,他也就了无牵挂了,可以走的很安心了。看似带着骄傲自豪语气的话语,其实个中又包含多少的辛酸无奈,然而这些并不是可以在这用只言片语可以轻易描绘出来的。在小说差不多结尾之处,福贵说:“做人还是平常一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这是福贵在回顾自己一路走来后发出的肺腑之言。他是带着感恩和忏悔的心态去述说的。所以福贵一家人的命运在福贵的叙述下呈现给读者的是温暖的,是充满感情色彩的;
    所以福贵越活越豁达,在他清楚了解到生命的无常之后,他学会了珍惜眼前的每一刻,开始学会了放下对已知过往的执迷。

    生命中确实充满了很多未知意外,灾难随时都可能发生。但与其怨天尤人,战战兢兢的惧惮痛苦,不如将意外视为平常,用坦然的心来接纳。世间的灾祸、社会的乱象、个人的遭遇、情爱的分忧、身体的疼痛、孤独和无助、、、、、、看穿了,也不过是人生常态。就如余华所说:生命其实是没有幸福或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

    在《活着》中,家珍或许仅仅只是一个平凡到极致的家庭妇女,但从中却不乏她母性的光辉,拥有知足、宽容以及善良等美好的品德。仍记得家珍说过的那句:“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是啊,世间有什么可以比一家人共享天伦更幸福快乐的?家珍只是一个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和福贵一起生活的日子里她曾未责怪过福贵的无为及无能,心甘情愿地为这个家庭相夫教子,同舟共济。不放弃、不抛弃在她的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释。家珍在弥留之际只对福贵说:“这辈子快过完了,你对我这么好,我也心满意足,我为你生了一双儿女也算是报答你了,下辈子我们还要一起。凤霞、有庆都死在我前那头,我也心定了,用不着为他们操心,怎么说我也是做娘的女人,两个孩子活着的时候孝顺我,做人做到这样我也给知足了。”从这平实朴素直白的话语中,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属于家珍的那卑微的幸福与不足为人道的满足、宽慰。

    结束语 《活着》让人第一回在阴郁且沉重的心情状态下开始认真的思考“生的使命”这一人生概念。说到底,无论生活给予我们多少苦与难,我们的人生都得继续,而活着便是每个生者所必须完成的神圣使命。我们没有权利去选择是否愿不愿意来到这个世界,同时也没有权利去选择何时离去。生与死本来就由天定,既然活下来,便要更好更努力地好好活着。即使没了亲人,即使后半生只能自己一个人走完,也会坚挺到最后。或许生者往往会比逝者承载更多的痛苦,但我相信所承载的那份爱的延续会让人由衷感觉到幸福与甜蜜,这份幸福与甜蜜会让人在面对人生的挫折、坎坷、艰辛,仍然会坚强的撑下去,努力的活下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生的使命。

    一个人来到世间,也许命运从一开始就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不平等,这些所谓命运的不平等与不合理,换一个角度看其实就是哲学上所谓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不可消除的。人的命运不可捉摸,就连生命的存在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生活中也常常回游许多戏剧般的事情,让人产生敬畏感、肃穆感的生命常以荒诞的形式和卑微渺小的人开着玩笑。人生到底是怎样的一连锁过程,谁也无法提前预测和演习。那么,人该如何对待命运的考验呢? 我想有两种选择:一是成为命运的奴隶--向命运低头,听天由命;
    另一种则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坦然接受它然后与它抗争到底。选择第二种,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掌握自己的命运要从尝试改变当下做起:学会尝试改变自己的生命,改变当下的生活 。人生的第一要务就是生活本身! 著名的文学家胡适在回答一个青年的问题时说到“人生的意义”,他说“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声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人没有力量去延伸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尽自己所能去拓展生命的宽度。人生在世,很多事情不能为我们所预料,也无法为我们所改变。但不管结局如何,我们都须抱以一颗坚韧、富有信念而又宽慰的心努力地活下去!我坚信,只要能够勇敢地去面对,即便是最黑暗的回忆也能随之消退。余华通过《活着》正是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活着”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也许,活着本身便是最好的幸运,亦是最大的勇气。

    参考文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余华《活着》,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12月第22次印刷 2、 《余华作品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12月第22次印刷 3、 匿名,《书评“活着”》 4、 《活着》的名家评析,百度新华网 5、 黄岳峰《认识脚下的土地——我看余华笔下的乡村世界》 6、 洪耀辉,“冰渣”之下热流涌——论余华小说的精神向度,当代文坛,2005年06期

    相关热词搜索:毕业论文 内涵 活着 毕业论文:浅论《活着》的思想内涵 《活着》思想内涵 活着 毕业论文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

    《活着》余华读后感 《活着》思想内涵 《活着》读书心得 《活着》读书笔记 《活着》读书笔记3000 《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 《活着》读后感650字 《活着》读后感800字高中生 《活着》读后感范本1300字 《活着》高中生读后感 内涵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下的M公司的成本核算与运营管理 毕业论文3000字大专 毕业论文8000字完整版 毕业论文三级提纲格式 毕业论文三级标题格式 毕业论文下载免费网站 毕业论文不通过怎么办 毕业论文个人工作总结 毕业论文个人总结 毕业论文中期小结范文 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小结 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范文 毕业论文中的致谢怎么写 毕业论文人力资源管理范文 毕业论文任务书 毕业论文任务书参考模版 毕业论文任务书模板 毕业论文任务书模板范文 毕业论文任务书精选5篇 毕业论文任务书范例 毕业论文任务书范文 毕业论文任务书范本 毕业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心得 毕业论文写作思路模板 毕业论文写作提纲 毕业论文写作提纲格式 毕业论文写作提纲范文 毕业论文写作日志 毕业论文写作日志50篇 毕业论文写作日志60篇 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写作注意事项 毕业论文写作目的模板 毕业论文写得太简单 毕业论文创新之处 毕业论文创新点怎么写 毕业论文初稿指导内容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