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读书心得体会
  • 培训心得体会
  • 军训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工作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百花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2023年教育认知心得体会11篇

    2023年教育认知心得体会11篇

    时间:2023-10-30 19:44:05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教育认知心得体会论文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为民办高校预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认知心得体会11篇,供大家参考。

    教育认知心得体会11篇

    教育认知心得体会篇1

    论文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为民办高校预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论文关键词: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

    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生适应环境困难、学习与发展迷茫、自我认知失调、人际交往障碍、承受挫折心理脆弱、情感方面的困惑、经济状况差异、求职择业竞争带来的压力等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高校一些触目惊心的“校园事件”的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学校、社会和家长所关注的焦点。因此,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提如下建议:

    一、领导重视《小编·》心理健康教育

    要行之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必须加强领导。此项工作应当成立由高校领导挂帅,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并深人分析和把握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想方设法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更好地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并从制度上保证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并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和工作中独立出来,并使之正式地纳人到学校整体教育体系中,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体系,编写出教材和学习指导书,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要普及必要的心理学与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大学生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心理训练与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要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身心的特点,针对不同阶段大学生易于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预防教育。

    1、充分利用校报、橱窗栏、广播、板报等方式宣传心理学知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增长心理健康的知识。

    2、及时举办各种专题讲座、报告会,如给低年级的学生开设人际交往、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学习方法、心理健康标准之类的讲座,给高年级的学生开设恋爱心理、职业生涯规划、如何面对挫折等讲座来解答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

    3、以班级或寝室或兴趣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主题班会,使他们在出现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后的调控和求助方法、他人心理不健康时的应激和帮助措施等方面的内容有所了解。

    4、在各学科中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果说专门心理健康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在各科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则是副渠道,它可以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必须构建一个由学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统一的全新的课程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将有助于改变各科教学的现状,带动大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三、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定期调查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掌握学生心理方面的普遍性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有组织地进行学生心理测试工作,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主动进行个别的心理健康指导,对高危人群进行心理干预。

    四、开设心理咨询服务

    通过开设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及时疏通其存在的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理困惑以及其它心理疾病,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1、开通网上咨询。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很好的保护了咨询学生的隐私,使其更容易袒露心迹,咨询人员能够更有针对性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2、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机构。民办高校应配备专业人士,对咨询人员进行一对一、面对面、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3、设立信件咨询室。信件咨询主要针对一些学生比较内向,不善于直接面对咨询人员开设的咨询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咨询人员通过书信交流,在取得咨询学生信任后,鼓励其直接面对咨询人员,以达到问题的彻底解决。

    4、开通电话咨询。电话咨询保密性强,学生不必讲姓名、班级,只谈“问题”,咨询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五、完善心理服务机构

    民办学校除了应当投资建设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器材等硬件设施外,还要组成一支专门的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议由那些有专业知识、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品德高尚并且热爱此项工作的专担任。构建院、系、学生三级心理健康辅导服务网络,对直接与学生打交道的班主任、学生工作人员等给予心理知识方面的培训;另外,也可以在同学中建立“守门员”体系,即培训一批学生志愿者;充分发挥老师、班主任、学生工作者及学生干部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一旦发现心理问题特别是心理危机的学生要早报告、早干预。建立健全从学生骨干、班主任到院系、部门、学校的快速危机反应机制,通过建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努力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酿成严重后果。

    六、创建良好、健康的校园氛围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学风、环境是校园文化氛围的集中表现,是重要的环境精神和心理氛围。严肃活泼、松弛有度的作息安排,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业余文化生活,团结协作、宽松友好的人际关系,都可以成为一种心理背景,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添情趣和色彩;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可使长期处于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使人心情舒畅,获得力量感;有助于消除孤独、寂寞、离群、紧张和压抑,可以促进学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2、创建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场所,如教室、图书馆、宿舍、食堂、运动场、花园等校园自然优美整洁的环境能使人奋发向上、充满生机,使人身心愉快,消除疲劳,减轻紧张和焦虑。学校要引导师生共同维护和保持整洁文明的校园环境,创造一个适应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自然环境。

    七、加强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教师不但要教学生专业知识、还应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会其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鼓励,淡化自卑,强化自信,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同时,教师作为示范的角色,应注重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完善人格,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起到榜样作用。

    八、优化社会大环境

    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形成扶危济困、尊老爱幼、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社会各界要加大对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努力为青年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消除社会阴暗面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九、加大社会的关心度

    社会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关爱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社会一定要改变旧观念,摘掉有色眼镜。个人的能力是不均衡的、有差异的,我们要面对这个事实。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民办高校学生同样是国家建设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是知人善用,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要多给他们一些机会,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自卑感,使他们能和公办高校的大学生一样健康成长。

    结束语

    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与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不仅能增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有利于良好校风的形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是大学生个人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因此,作为民办高校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到议事首要日程。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有效的教育措施是每个大学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也是新世纪和祖国对每个大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挑战。

    教育认知心得体会篇2

    其实我对自己认识得很少,只停留在最表层的自己。在佛洛依德的世界中,有本我,自我和超我,我想我现在还只是认识到了本我阶段。所以说出来的也只是本我的自己,希望老师不要介意。

    1、我的兴趣:

    在空闲时,我喜欢看书,喜欢找一个宁静的地方,静心看书品茶。我认为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就足以让我过上闲观静品的生活。在学习时,我讨厌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喜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理科思维,也喜欢动手操作。

    2、我的性格:

    我相对来说是比较内向的,在与人交往中我总会是比较谦虚和沉静,并时常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上,会尽可能地包容别人。但在另一方面,我对于传统和别人感受的尊重会驱使我去挑战那些我认为是伤害别人,或不为别人着想的行为。我对事实抱有一种现实和实际的尊重态度,果断决策,一旦做了决定,我就会很坚持自己的决定。我不善变,也不喜欢善变的事情。做事认真,果断决策。

    3、我的能力:

    由于身体比较弱,我在体能方面大大不如其他同龄人,很多的体能运动我都参加不了,这也是我比较惭愧的地方。由于内向的性格,我的交际能力自然也不太好。但我的动手能力不错,我喜欢做一些手工性的东西,平常也练习做其他操作性比较强的事情。处理事情的能力也不错,做事果断,速战速决,有始有终。争取把每一次的事情都做到最好。

    4、我的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或者说我的座右铭是尽人事,而后听天命。其实我并不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世上有太多的意外我们无可预料,有太多的无奈我们必须妥协,有太多的既定我们无法改变。

    每一个命运给你开的小小玩笑都有可能成为你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让你所以的努力都付诸东流。当然我更不相信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我信奉尽人事而后听天命,每件事都尽己所能去做,没有什么巨大的成功可言,只有每次在自己默默奋斗的路上捡起小小的收获,可能是泪水,可能是汗水,也可能是小小的领悟。无论如何,我知道自己的人生什么是没办法改变,什么是应该去争取,什么样的路是我想静静走完一生的路。

    或许我像一只蜗牛,静静躲在自己的保护壳里,慢慢地爬向我的人生终点。我不能笃定路上的风霜雨雪不会把我压垮在路途中,我只能确信我一定不会在命运放弃我前放弃我自己。其实人在生,责在身,在你还没有偿还你欠下的人世债之前,你没有理由不努力地活。

    当然你的努力,你的奋斗,不一定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人生,会失望,会气馁,但更要学着慢慢地用平常心去看待结果,有些事做不到,不代表你不够好,也不代表老天对你有多不公平。不一定是谁的过错,可能只是一个不经心的错过。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尽人事,至于结果如何,就让它听天命吧。

    5、自我认知小结:

    我是一个沉静稳重的人。能够做到诚实守信,帮助别人。但有时候太过沉静,和别人的沟通交际方面较少,语言表达能力较低。我坚持自己的原则,做事有自己的底线,超越底线的事绝不允许。做事认真,果断决策,冷静应对。非常有时间观念,准时准点,讨厌迟到。乐观向上,对人生还是充满希望的。有目标,有计划,会付诸行动的人。

    教育认知心得体会篇3

    摘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关键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使大学生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六、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教育认知心得体会篇4

    其实我对自己认识得很少,只停留在最表层的自己。在佛洛依德的世界中,有本我,自我和超我,我想我现在还只是认识到了本我阶段。所以说出来的也只是本我的自己,希望老师不要介意。

    1、我的兴趣:

    在空闲时,我喜欢看书,喜欢找一个宁静的地方,静心看书品茶。我认为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就足以让我过上闲观静品的生活。在学习时,我讨厌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喜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理科思维,也喜欢动手操作。

    2、我的性格:

    我相对来说是比较内向的,在与人交往中我总会是比较谦虚和沉静,并时常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上,会尽可能地包容别人。但在另一方面,我对于传统和别人感受的尊重会驱使我去挑战那些我认为是伤害别人,或不为别人着想的行为。我对事实抱有一种现实和实际的尊重态度,果断决策,一旦做了决定,我就会很坚持自己的决定。我不善变,也不喜欢善变的事情。做事认真,果断决策。

    3、我的能力:

    由于身体比较弱,我在体能方面大大不如其他同龄人,很多的体能运动我都参加不了,这也是我比较惭愧的地方。由于内向的性格,我的交际能力自然也不太好。但我的动手能力不错,我喜欢做一些手工性的东西,平常也练习做其他操作性比较强的事情。处理事情的能力也不错,做事果断,速战速决,有始有终。争取把每一次的事情都做到最好。

    4、我的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或者说我的座右铭是尽人事,而后听天命。其实我并不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世上有太多的意外我们无可预料,有太多的无奈我们必须妥协,有太多的既定我们无法改变。

    每一个命运给你开的小小玩笑都有可能成为你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让你所以的努力都付诸东流。当然我更不相信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我信奉尽人事而后听天命,每件事都尽己所能去做,没有什么巨大的成功可言,只有每次在自己默默奋斗的路上捡起小小的收获,可能是泪水,可能是汗水,也可能是小小的领悟。无论如何,我知道自己的人生什么是没办法改变,什么是应该去争取,什么样的路是我想静静走完一生的路。

    或许我像一只蜗牛,静静躲在自己的保护壳里,慢慢地爬向我的人生终点。我不能笃定路上的风霜雨雪不会把我压垮在路途中,我只能确信我一定不会在命运放弃我前放弃我自己。其实人在生,责在身,在你还没有偿还你欠下的人世债之前,你没有理由不努力地活。

    当然你的努力,你的奋斗,不一定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人生,会失望,会气馁,但更要学着慢慢地用平常心去看待结果,有些事做不到,不代表你不够好,也不代表老天对你有多不公平。不一定是谁的过错,可能只是一个不经心的错过。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尽人事,至于结果如何,就让它听天命吧。

    5、自我认知小结:

    我是一个沉静稳重的人。能够做到诚实守信,帮助别人。但有时候太过沉静,和别人的沟通交际方面较少,语言表达能力较低。我坚持自己的原则,做事有自己的底线,超越底线的事绝不允许。做事认真,果断决策,冷静应对。非常有时间观念,准时准点,讨厌迟到。乐观向上,对人生还是充满希望的。有目标,有计划,会付诸行动的人。

    教育认知心得体会篇5

    摘要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今天社会,知己知彼仍然至关重要,尤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剖析自我,认清自己的长短、优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把握自己的长处并使其得到充分发挥,才能脱颖而出,走好成才之路。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并分析自己的性格,由此我们才能解决好各种问题与矛盾。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所以如何调节好自己的精神、心理压力,解决好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及恋爱中的矛盾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本着“剖析自我,走好人生之路”的主题,来进行自我梳理,作此论文。

    关键词:

    剖析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成功成才

    一、 心理健康的定义

    据了解,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国内外不少专家都有过专门的研究和论述。英格里氏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波孟认为:“心理健康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我国傅连璋强调健康的含义应包括以下因素:

    1、身体各部分发育正常,功能健康,没有疾病。

    2、体质坚强,对疾病有高度的抵抗力,并能刻苦耐劳,担负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经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

    3、精力充沛,能经常保持有较高的效率。

    4、意志坚定,情绪正常,精神愉快。

    而大学生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有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心理上的跨越,学习方向专业化、学习内容多元化、学习的自主性等学习上有了改变,而且在人际环境、角色心理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那么,究竟要怎么调试自己的心里,从而使自己能够较好的认识自己适应大学生活呢?这首先要剖析自我,给自己定位。

    二、 自我剖析

    (一) 性格分析

    总体来说,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外向的人。平时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喜欢结识各种朋友,所以给人的感觉一般是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样子。可是,每个人都有着不为人所知的一面。也许是因为表现出来的坚强给我披上了勇敢的外衣,但实际上越是这种看似坚强的人越脆弱,因为坚强的外衣下掩盖的是不为人知的不堪一击。所以有时候会怀疑自己的 这种伪装的坚强是否有意义,可总是在下定决心改变自己时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因为自我不能接受自己是个弱者的事实。

    也许是自我心理因素所致,有时候会觉得因为我的这种外在的坚强会让大家认为我什么都可以做,任何刺激、打击都能扛得住,认为我是一个不需要顾及、不需要保护的人。从小到大,在学校跟在家里的我扮演着迥然不同的角色。在家里我是个处处被保护的小孩子,不管是来自于爸妈还是姐姐,我一直都是什么都不会做的人,所以他们认为我很弱;可是在学校,我却一直扮演着强者的角色,不管是作为一个班干部还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同学们总是会认为我是一个足够坚强到扛得住一切的人,我的一切付出轻易不会有什么回报。可是时间长了,我的身心俱疲,我不再再想要让自己成为强者,很少人能明白我是多么的需要被理解、被保护,我想要大声的向全世界呐喊出我心里的委屈,可事实确实总是把这些委屈偷偷藏在心里,表现出来的依然是没心没肺的坚强与乐观,也许这才是真我吧。

    我不是一个弱者,但我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强者。在所有人看到的乐观、坚强背后也盈满了心酸、委屈与泪水,只不过这些都是属于没有星星的夜晚。一个粗糙的人不懂得如何将心事付瑶琴,所以只能让委屈随着泪水在黑暗中倾泄,第二天大家看到的依然是最灿烂的我。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压抑的不正确的做法,可我深深的明白一点:不要因为自己不爽就连带别人遭殃,我们改变不了环境到是可以改变心情,改变不了事实但却可以寻找另一种心态对待。总之,不要转嫁自己的情绪,这一点我确信是正确的。

    (二) 学习特点

    学生的学习是狭隘的学习。冯忠良教授在《学习心理学》一书里对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认为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学习区别有三:

    1、掌握前人的经验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

    2、从总体上来看,学生的学习是以间接经验的形成为主,以直接经验的形成为辅;

    3、由于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不断发展的时期,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之所以提到这种特点与区别,我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我自己的学习特点进而与权威的研究做比较以求异同。

    我是一个学习比较自主的人,我认为一切你想要得到的知识和能力都应该是一个主动接受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主动接受与学习的效率远远高于被动接受。因此,我习惯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应该得到的知识的学习,不管是做作业抑或是自我补充都是如此。从小到大,我的学习从来没有来自于父母的压力,也许是家庭环境的关系,我一直都认为自己肩负着一种职责,那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所以我的学习都会是自己主动接受室的过程。

    虽然学生的学习很狭隘,但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必然的包括适应社会能力及学习生活的能力。亦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认为不管是哪方面的学习,都不能脱离主动接受这一中心要点,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你才会有想要学习的欲望,才会想要主动学习与接受,因此不管是任何方面的学习,都一定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兴趣第一。

    (三)人际交往能力分析

    大学生由于自身成长中的固有特点及涉世不深,也必然的对于人际交往有一定的障碍,比如认知错觉、性格障碍、能力缺陷等。大学的同学在生活习惯、性格、过去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校园内交往的主体同为面临艰巨适应任务而又缺乏经验的个体,双方的人际适应困难较为突出。

    性格决定我的人际交往态度,我认为与人交往贵在一个主动。主动的与人沟通、交流才会让你更快的打入人群,拓宽你的人际关系面甚至人际关系网,只有这样你才会拥有宝贵的人力资源与人际关系。当然,圈子大了,那么冲突也越容易发生,在我看来解决人际冲突的关键是要相信一切冲突都是可以通过理性的建设性协商获得解决的,这也少不了一个主动:主动的弄清楚冲突的原因、主动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地面对错误从而主动的提出可能解决冲突的方法。

    (四)恋爱心理分析

    恋爱是一种高级的情感交流,是男女双方相互倾心、相互爱慕,以爱情为中心培养爱情的社会心理行为。斯滕伯格认为不论人类的爱情有多么的纷繁复杂,它都是由三个相同的成分构成的:动机、情绪与认知。进而又将动机、情绪与认知三者各自在两性间发生的爱情关系,分别称之为热情、亲密与承诺。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一直相信会有最完美的爱情,即完全拥有亲密、激情和承诺。作为互相吸引的两性,生活中不可能缺少亲密与激情,但是我认为完美的爱情承诺确是最重要的,这种承诺并不是山盟海誓,而是一种基本的对人格、人性以及生活方面的担保,这是我们获得安全感所必需的成分。

    三、 塑造健全人格,走好成功之路

    人格,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人格的基本特征就是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在人格结构中,气质是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人的气质类型包括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我是一个多血质为主体的人,平衡灵活善于交际,行为外向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多变。要塑造健全的人格,就要努力使自己内部心里和谐发展,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有效的把智慧和能力运用到获得成功的工作和事业上。从而使自己能更全面、主动的融入社会、适应生活。

    教育认知心得体会篇6

    摘要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今天社会,知己知彼仍然至关重要,尤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剖析自我,认清自己的长短、优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把握自己的长处并使其得到充分发挥,才能脱颖而出,走好成才之路。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并分析自己的性格,由此我们才能解决好各种问题与矛盾。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所以如何调节好自己的精神、心理压力,解决好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及恋爱中的矛盾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本着“剖析自我,走好人生之路”的主题,来进行自我梳理,作此论文。

    关键词:

    剖析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成功成才

    一、 心理健康的定义

    据了解,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国内外不少专家都有过专门的研究和论述。英格里氏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波孟认为:“心理健康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我国傅连璋强调健康的含义应包括以下因素:

    1、身体各部分发育正常,功能健康,没有疾病。

    2、体质坚强,对疾病有高度的抵抗力,并能刻苦耐劳,担负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经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

    3、精力充沛,能经常保持有较高的效率。

    4、意志坚定,情绪正常,精神愉快。

    而大学生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有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心理上的跨越,学习方向专业化、学习内容多元化、学习的自主性等学习上有了改变,而且在人际环境、角色心理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那么,究竟要怎么调试自己的心里,从而使自己能够较好的认识自己适应大学生活呢?这首先要剖析自我,给自己定位。

    二、 自我剖析

    (一) 性格分析

    总体来说,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外向的人。平时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喜欢结识各种朋友,所以给人的感觉一般是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样子。可是,每个人都有着不为人所知的一面。也许是因为表现出来的坚强给我披上了勇敢的外衣,但实际上越是这种看似坚强的人越脆弱,因为坚强的外衣下掩盖的是不为人知的不堪一击。所以有时候会怀疑自己的 这种伪装的坚强是否有意义,可总是在下定决心改变自己时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因为自我不能接受自己是个弱者的事实。

    也许是自我心理因素所致,有时候会觉得因为我的这种外在的坚强会让大家认为我什么都可以做,任何刺激、打击都能扛得住,认为我是一个不需要顾及、不需要保护的人。从小到大,在学校跟在家里的我扮演着迥然不同的角色。在家里我是个处处被保护的小孩子,不管是来自于爸妈还是姐姐,我一直都是什么都不会做的人,所以他们认为我很弱;可是在学校,我却一直扮演着强者的角色,不管是作为一个班干部还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同学们总是会认为我是一个足够坚强到扛得住一切的人,我的一切付出轻易不会有什么回报。可是时间长了,我的身心俱疲,我不再再想要让自己成为强者,很少人能明白我是多么的需要被理解、被保护,我想要大声的向全世界呐喊出我心里的委屈,可事实确实总是把这些委屈偷偷藏在心里,表现出来的依然是没心没肺的坚强与乐观,也许这才是真我吧。

    我不是一个弱者,但我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强者。在所有人看到的乐观、坚强背后也盈满了心酸、委屈与泪水,只不过这些都是属于没有星星的夜晚。一个粗糙的人不懂得如何将心事付瑶琴,所以只能让委屈随着泪水在黑暗中倾泄,第二天大家看到的依然是最灿烂的我。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压抑的不正确的做法,可我深深的明白一点:不要因为自己不爽就连带别人遭殃,我们改变不了环境到是可以改变心情,改变不了事实但却可以寻找另一种心态对待。总之,不要转嫁自己的情绪,这一点我确信是正确的。

    (二) 学习特点

    学生的学习是狭隘的学习。冯忠良教授在《学习心理学》一书里对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认为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学习区别有三:

    1、掌握前人的经验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

    2、从总体上来看,学生的学习是以间接经验的形成为主,以直接经验的形成为辅;

    3、由于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不断发展的时期,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之所以提到这种特点与区别,我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我自己的学习特点进而与权威的研究做比较以求异同。

    我是一个学习比较自主的人,我认为一切你想要得到的知识和能力都应该是一个主动接受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主动接受与学习的效率远远高于被动接受。因此,我习惯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应该得到的知识的学习,不管是做作业抑或是自我补充都是如此。从小到大,我的学习从来没有来自于父母的压力,也许是家庭环境的关系,我一直都认为自己肩负着一种职责,那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所以我的学习都会是自己主动接受室的过程。

    虽然学生的学习很狭隘,但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必然的包括适应社会能力及学习生活的能力。亦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认为不管是哪方面的学习,都不能脱离主动接受这一中心要点,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你才会有想要学习的欲望,才会想要主动学习与接受,因此不管是任何方面的学习,都一定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兴趣第一。

    (三)人际交往能力分析

    大学生由于自身成长中的固有特点及涉世不深,也必然的对于人际交往有一定的障碍,比如认知错觉、性格障碍、能力缺陷等。大学的同学在生活习惯、性格、过去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校园内交往的主体同为面临艰巨适应任务而又缺乏经验的个体,双方的人际适应困难较为突出。

    性格决定我的人际交往态度,我认为与人交往贵在一个主动。主动的与人沟通、交流才会让你更快的打入人群,拓宽你的人际关系面甚至人际关系网,只有这样你才会拥有宝贵的人力资源与人际关系。当然,圈子大了,那么冲突也越容易发生,在我看来解决人际冲突的关键是要相信一切冲突都是可以通过理性的建设性协商获得解决的,这也少不了一个主动:主动的弄清楚冲突的原因、主动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地面对错误从而主动的提出可能解决冲突的方法。

    (四)恋爱心理分析

    恋爱是一种高级的情感交流,是男女双方相互倾心、相互爱慕,以爱情为中心培养爱情的社会心理行为。斯滕伯格认为不论人类的爱情有多么的纷繁复杂,它都是由三个相同的成分构成的:动机、情绪与认知。进而又将动机、情绪与认知三者各自在两性间发生的爱情关系,分别称之为热情、亲密与承诺。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一直相信会有最完美的爱情,即完全拥有亲密、激情和承诺。作为互相吸引的两性,生活中不可能缺少亲密与激情,但是我认为完美的爱情承诺确是最重要的,这种承诺并不是山盟海誓,而是一种基本的对人格、人性以及生活方面的担保,这是我们获得安全感所必需的成分。

    三、 塑造健全人格,走好成功之路

    人格,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人格的基本特征就是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在人格结构中,气质是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人的气质类型包括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我是一个多血质为主体的人,平衡灵活善于交际,行为外向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多变。要塑造健全的人格,就要努力使自己内部心里和谐发展,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有效的把智慧和能力运用到获得成功的工作和事业上。从而使自己能更全面、主动的融入社会、适应生活。

    教育认知心得体会篇7

    摘要:

    成长,我们共同经历;经历,我们不同感想。人间走过二十年,每一个人都在自我成长中,每一个人都拥有不一样的领悟,不一样的想法。以下是我的自我成长分析,望通过此文能对自己有新的认识,更全面的对自己做出定位。

    关键词:

    自我成长分析、经历、目标、人生观

    成长是人都必须经历的,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发现原来我一直在改变着。二十年来,我品尝酸甜苦辣,感受悲伤欢喜,享受比赛胜利的喜悦,握拳对失败的不气馁·接下来,生活仍要继续,我将继续成长,继续通往仅属于我成功的殿堂!

    一、 自我成长分析

    我来自一个较为繁华的小城市,在那里,几乎见证了我所有的成长过程,在那里,看到了我欢呼、奔跑,在那里,也见到了我伤心、流泪。

    小的时候,我在这一方土地之上放肆的玩耍,毫不担心未来的路会坎坷,会遭遇许多的挫折。春天,放风筝、折杨柳枝做杨柳帽;夏天,拽上个游泳圈就敢跳进小水池里扑腾、没事就跑爷

    爷种的葡萄园中摘葡萄吃;秋天,爬上桂花树使劲倒腾、穿着单衣四处闲逛;冬天,武装齐全跑雪地里堆雪人,爬上院墙摘腊梅·天真无邪的样子,让此时的我,无比想回到那个年纪!

    在长大些,我便已入学堂,学习着加减乘除,记背着ABCD,诵读着之乎者也,念叨着天文地理。业余,还和同学开开玩笑,打打闹闹,找几个伙伴一起踢毽子,跳牛皮筋,也没有任何的忧虑。

    之后,面临中考、高考,我的生活便被许多的补习课程,各门课的考试试题所侵占。一天二十四小时,睡觉休息的时间渐渐压缩,上课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上课的频率也愈加频繁起来。水笔的笔芯一支接一支,空白的试卷渐渐被做题步骤和解题分析占满,肩头的负担也愈加明显!

    尤其是在高三这年,最令人记忆犹新!两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紧张的气氛让人无法喘息,每个人都不能停下来,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被甩在身后。正在此时,我变得敢于担当,觉得自己需要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已经成长了!胜不骄,败不馁,考的不错不会飘飘然的,考的不好也不会失落灰心,而是吸取教训,补习欠缺部分继续努力。

    经历高考,因发挥欠佳,我考取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不过,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很倒霉、前途无光的事,因为,在任何地方还需靠自己,即使在名牌大学,不努力,过堕落人生也不会有好的出路,不能抵达成功彼岸。相反,在我考取的大学之中,我能奋进,不颓废,不断充实自己,我定能取得满意的结果,享受最终成功的果实。

    一年前,我离乡踏上了自己的大学之路,兴奋,紧张,期待,还有些许小担心。兴奋是即将见到大学的真面目,紧张是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地点,期待是我即将再此度过四年,担心是生怕对着陌生的环境我不能很好的适应。但事实,老天还是挺眷顾我的,让我在同学之间变成了“开心果”,在班级里成为骨干一员,在辅导员前成为助手一名。相信接下来的日子,我依能较为顺利的做完本职之事,打成自己所拟定的目标!

    二、 自我性格分析

    说起我的性格,我的长辈无不夸我,说我性格脾气很好,不会随便乱发脾气,不会冲着自己占着优势横行霸道。而我,自己觉得,我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女孩,随和、轻松,面对朋友会为她着想,面对挫折不气馁不放弃,面对些许小事还有点儿小固执。

    从小到大,我所交的朋友已经早已数不清了。而且,我交朋友不论她成绩与否或是其余什么客观的条件,只要与我性格和的来,我就能与其成为好朋友,并在一定的方面给予帮助,与其一同分享快乐时光。

    再来说说的我的不足吧。通过一路走来,我对自己也进行了一些总结,觉得在一些地方,我还有待改进。比如,自己的胆量。因为走出了自己所呆的城市,走出了浙江省,我如今生活的一切

    都需要自己着手进行,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取。就在这其中,我觉得,我的胆量还需多加以锻炼,不能临场还有退缩的想法,不可以因为害怕自己会败落就放弃争取的机会。另外,我还需提高自己的克制力,不可以图一时的享受就将事情先搁置,待到时间紧迫时,又临时抱佛脚的开始猛干。

    三、 自我奋斗目标

    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过去的那段记忆如电影般总浮现在脑海,但回眸之后又让我更好的认清自己,让自己再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认真完成学业,尽量让自己再此基础上丰富课外生活,并获取些许经验为以后工作所用。我相信自己,我定能成功,定能收获以后幸福生活!加油!

    教育认知心得体会篇8

    其实我对自己认识得很少,只停留在最表层的自己。在佛洛依德的世界中,有本我,自我和超我,我想我现在还只是认识到了本我阶段。所以说出来的也只是本我的自己,希望老师不要介意。

    1、我的兴趣:

    在空闲时,我喜欢看书,喜欢找一个宁静的地方,静心看书品茶。我认为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就足以让我过上闲观静品的生活。在学习时,我讨厌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喜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理科思维,也喜欢动手操作。

    2、我的性格:

    我相对来说是比较内向的,在与人交往中我总会是比较谦虚和沉静,并时常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上,会尽可能地包容别人。但在另一方面,我对于传统和别人感受的尊重会驱使我去挑战那些我认为是伤害别人,或不为别人着想的行为。我对事实抱有一种现实和实际的尊重态度,果断决策,一旦做了决定,我就会很坚持自己的决定。我不善变,也不喜欢善变的事情。做事认真,果断决策。

    3、我的能力:

    由于身体比较弱,我在体能方面大大不如其他同龄人,很多的体能运动我都参加不了,这也是我比较惭愧的地方。由于内向的性格,我的交际能力自然也不太好。但我的动手能力不错,我喜欢做一些手工性的东西,平常也练习做其他操作性比较强的事情。处理事情的能力也不错,做事果断,速战速决,有始有终。争取把每一次的事情都做到最好。

    4、我的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或者说我的座右铭是尽人事,而后听天命。其实我并不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世上有太多的意外我们无可预料,有太多的无奈我们必须妥协,有太多的既定我们无法改变。

    每一个命运给你开的小小玩笑都有可能成为你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让你所以的努力都付诸东流。当然我更不相信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我信奉尽人事而后听天命,每件事都尽己所能去做,没有什么巨大的成功可言,只有每次在自己默默奋斗的路上捡起小小的收获,可能是泪水,可能是汗水,也可能是小小的领悟。无论如何,我知道自己的人生什么是没办法改变,什么是应该去争取,什么样的路是我想静静走完一生的路。

    或许我像一只蜗牛,静静躲在自己的保护壳里,慢慢地爬向我的人生终点。我不能笃定路上的风霜雨雪不会把我压垮在路途中,我只能确信我一定不会在命运放弃我前放弃我自己。其实人在生,责在身,在你还没有偿还你欠下的人世债之前,你没有理由不努力地活。

    当然你的努力,你的奋斗,不一定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人生,会失望,会气馁,但更要学着慢慢地用平常心去看待结果,有些事做不到,不代表你不够好,也不代表老天对你有多不公平。不一定是谁的过错,可能只是一个不经心的错过。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尽人事,至于结果如何,就让它听天命吧。

    5、自我认知小结:

    我是一个沉静稳重的人。能够做到诚实守信,帮助别人。但有时候太过沉静,和别人的沟通交际方面较少,语言表达能力较低。我坚持自己的原则,做事有自己的底线,超越底线的事绝不允许。做事认真,果断决策,冷静应对。非常有时间观念,准时准点,讨厌迟到。乐观向上,对人生还是充满希望的。有目标,有计划,会付诸行动的人。

    教育认知心得体会篇9

    小学的的课程安排,每周有一节阅读课,如何让阅读课更好地为写作服务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在低年级倡导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低幼儿童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地发挥,同时也为写作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中高年级以读名著为主。根据单元进度向同学们推荐一些有利于成长的好书:每周的阅读课,都是我们师生共读的天地,让经典书籍成为师生的精神大宴。

    一、绘本阅读,为写作奠定基础;

    教育是唤醒,也是给予。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则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教育同时也是一种给予,无论是民族文化的特质,还是普世文明的价值,都需要教师和家长按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慢慢地通过阅读,通过故事传授给孩子。

    我一般一周“要么结合语文课的单元特点,要么结合孩子当下的生活”,有针对性地精心选择一个绘本,每周的阅读课师生共读,这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最佳营养;这些精心挑选的书籍,将在娓娓动听的故事中,告诉他们和平、尊重、爱心、宽容、乐观、责任、合作、谦虚、诚实、朴素、自由、团结、专注、想像、宁静、勇气、敬畏、热忱、虔诚、感恩、纪律、反思……它们将编织出一张美丽的网,呵护孩子在漫长的旅途中保持着纯真、快乐与勇气。

    而“写绘”,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完整讲述。儿童将老师讲的故事复述给父母听,然后完成写绘作业,将故事进行创造性地续编,并通过绘画语言,以“绘画+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复述故事、续编故事的过程中,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这是低年级习作的重点;写绘作业中的文字虽然短小,但也是儿童读后的所思和所感,其实这就是高年级读后感的前身。这种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对表达和写作的兴趣,从而为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低年级我们共读了以下绘本——

    爱心系列:《爱心树》《给爸爸的吻》《我讨厌妈妈》《我永远爱你》

    感恩系列:《愿望树》《逃家小兔》《亨利爷爷找幸运》《我爸爸》《爸爸,你能给我月亮吗?》、《棕熊的神奇事》、《火焰》、《牙科医生地嗖头》

    励志系列:《失落的一角》《犟龟》《大脚丫跳芭蕾》《我喜欢书》《图书馆里的书》

    做人系列:《大卫,不可以》《大熊有个小麻烦》《是谁在门外》《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母鸡萝丝去散步》《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一个长上天的大苹果》

    科学系列:《神奇校车》全系列

    二、经典阅读,为写作拓宽视野;

    (一)推荐书目: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因此,三年级刚开学我就向同学们推荐一些好书,经典文学类、科普幻想类、天文地理类、历史数学类……引导学生博览群书。

    课外读物的选择以内容好,文字好,适合小学生阅读为标准。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汤姆索亚历险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爱的教育》《名人励志故事》《普希金童话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小兵张嘎》《鸡毛信》《城南旧事》等。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选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读书方法:

    1、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一些长部头的书籍,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读后合书而思,回味品评。

    2、吸收性阅读。主要针对知识性读物。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3、细品型阅读。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三)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文章中的“写人、写景、抒情、议论”的绝妙之笔摘抄下来,并背诵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把别人的“布局谋篇、脉络层次、语法修辞”的独具匠心进行分析记录下来,并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样时间长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就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形式多样的写作方法就会应运而生,写起文章来才会像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在中高年级,还以自读课本为抓手,培养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规范读书笔记的格式,起步是摘抄式:摘抄精彩词语,优美句段,格言警句等,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列提纲,指导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在摘抄式的基础上,增加主要内容,心得体会,写读后感,指导学生在读了文章以后抒发出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对书中人物和事件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独特见解的能力。

    我还引导学生以“阅读存折”的形式记录下来。包括读书时间、书名、作者、书中主要内容的归纳、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悟,还有家长的评价,以表格的形式储存,每本书一页卡片,将会积少成多,积累丰厚的写作素材。

    (四)读写结合: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课除了要完成读的任务外,还应肩负着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到写的任务。小学生读书有时候有口无心,针对这一现象,我意识到读的重要性,意识到学生的读书能力和习作能力的联系性。写是自内而外的表达,读则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我在指导学生读书过程中,细致地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字、词、句、篇等外在语言材料入手,层层深入。读一次有一次的认识、所得、进展。在读书的过程中,由表及里的逐步把学生引入书中,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弄清作者的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在读中明白意义,探索写作脉络,积极吸收别人的长处,对每一篇习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五)读书交流会:

    在阅读课上,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这样做既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又帮助学生完成了部分积累和消化,大大激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潜心读书,认真积累的同时,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丰富了词汇,锻炼了表达能力,提高了素质。

    如果我们小学阶段的阅读课坚持进行扎实有效的阅读训练,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我相信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一定会一步一个台阶,迈向更高的标准。

    教育认知心得体会篇10

    摘要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今天社会,知己知彼仍然至关重要,尤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剖析自我,认清自己的长短、优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把握自己的长处并使其得到充分发挥,才能脱颖而出,走好成才之路。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并分析自己的性格,由此我们才能解决好各种问题与矛盾。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所以如何调节好自己的精神、心理压力,解决好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及恋爱中的矛盾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本着“剖析自我,走好人生之路”的主题,来进行自我梳理,作此论文。

    关键词:

    剖析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成功成才

    一、 心理健康的定义

    据了解,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国内外不少专家都有过专门的研究和论述。英格里氏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波孟认为:“心理健康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我国傅连璋强调健康的含义应包括以下因素:

    1、身体各部分发育正常,功能健康,没有疾病。

    2、体质坚强,对疾病有高度的抵抗力,并能刻苦耐劳,担负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经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

    3、精力充沛,能经常保持有较高的效率。

    4、意志坚定,情绪正常,精神愉快。

    而大学生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有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心理上的跨越,学习方向专业化、学习内容多元化、学习的自主性等学习上有了改变,而且在人际环境、角色心理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那么,究竟要怎么调试自己的心里,从而使自己能够较好的认识自己适应大学生活呢?这首先要剖析自我,给自己定位。

    二、 自我剖析

    (一) 性格分析

    总体来说,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外向的人。平时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喜欢结识各种朋友,所以给人的感觉一般是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样子。可是,每个人都有着不为人所知的一面。也许是因为表现出来的坚强给我披上了勇敢的外衣,但实际上越是这种看似坚强的人越脆弱,因为坚强的外衣下掩盖的是不为人知的不堪一击。所以有时候会怀疑自己的 这种伪装的坚强是否有意义,可总是在下定决心改变自己时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因为自我不能接受自己是个弱者的事实。

    也许是自我心理因素所致,有时候会觉得因为我的这种外在的坚强会让大家认为我什么都可以做,任何刺激、打击都能扛得住,认为我是一个不需要顾及、不需要保护的人。从小到大,在学校跟在家里的我扮演着迥然不同的角色。在家里我是个处处被保护的小孩子,不管是来自于爸妈还是姐姐,我一直都是什么都不会做的人,所以他们认为我很弱;可是在学校,我却一直扮演着强者的角色,不管是作为一个班干部还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同学们总是会认为我是一个足够坚强到扛得住一切的人,我的一切付出轻易不会有什么回报。可是时间长了,我的身心俱疲,我不再再想要让自己成为强者,很少人能明白我是多么的需要被理解、被保护,我想要大声的向全世界呐喊出我心里的委屈,可事实确实总是把这些委屈偷偷藏在心里,表现出来的依然是没心没肺的坚强与乐观,也许这才是真我吧。

    我不是一个弱者,但我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强者。在所有人看到的乐观、坚强背后也盈满了心酸、委屈与泪水,只不过这些都是属于没有星星的夜晚。一个粗糙的人不懂得如何将心事付瑶琴,所以只能让委屈随着泪水在黑暗中倾泄,第二天大家看到的依然是最灿烂的我。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压抑的不正确的做法,可我深深的明白一点:不要因为自己不爽就连带别人遭殃,我们改变不了环境到是可以改变心情,改变不了事实但却可以寻找另一种心态对待。总之,不要转嫁自己的情绪,这一点我确信是正确的。

    (二) 学习特点

    学生的学习是狭隘的学习。冯忠良教授在《学习心理学》一书里对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认为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学习区别有三:

    1、掌握前人的经验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

    2、从总体上来看,学生的学习是以间接经验的形成为主,以直接经验的形成为辅;

    3、由于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不断发展的时期,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之所以提到这种特点与区别,我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我自己的学习特点进而与权威的研究做比较以求异同。

    我是一个学习比较自主的人,我认为一切你想要得到的知识和能力都应该是一个主动接受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主动接受与学习的效率远远高于被动接受。因此,我习惯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应该得到的知识的学习,不管是做作业抑或是自我补充都是如此。从小到大,我的学习从来没有来自于父母的压力,也许是家庭环境的关系,我一直都认为自己肩负着一种职责,那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所以我的学习都会是自己主动接受室的过程。

    虽然学生的学习很狭隘,但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必然的包括适应社会能力及学习生活的能力。亦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认为不管是哪方面的学习,都不能脱离主动接受这一中心要点,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你才会有想要学习的欲望,才会想要主动学习与接受,因此不管是任何方面的学习,都一定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兴趣第一。

    (三)人际交往能力分析

    大学生由于自身成长中的固有特点及涉世不深,也必然的对于人际交往有一定的障碍,比如认知错觉、性格障碍、能力缺陷等。大学的同学在生活习惯、性格、过去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校园内交往的主体同为面临艰巨适应任务而又缺乏经验的个体,双方的人际适应困难较为突出。

    性格决定我的人际交往态度,我认为与人交往贵在一个主动。主动的与人沟通、交流才会让你更快的打入人群,拓宽你的人际关系面甚至人际关系网,只有这样你才会拥有宝贵的人力资源与人际关系。当然,圈子大了,那么冲突也越容易发生,在我看来解决人际冲突的关键是要相信一切冲突都是可以通过理性的建设性协商获得解决的,这也少不了一个主动:主动的弄清楚冲突的原因、主动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地面对错误从而主动的提出可能解决冲突的方法。

    (四)恋爱心理分析

    恋爱是一种高级的情感交流,是男女双方相互倾心、相互爱慕,以爱情为中心培养爱情的社会心理行为。斯滕伯格认为不论人类的爱情有多么的纷繁复杂,它都是由三个相同的成分构成的:动机、情绪与认知。进而又将动机、情绪与认知三者各自在两性间发生的爱情关系,分别称之为热情、亲密与承诺。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一直相信会有最完美的爱情,即完全拥有亲密、激情和承诺。作为互相吸引的两性,生活中不可能缺少亲密与激情,但是我认为完美的爱情承诺确是最重要的,这种承诺并不是山盟海誓,而是一种基本的对人格、人性以及生活方面的担保,这是我们获得安全感所必需的成分。

    三、 塑造健全人格,走好成功之路

    人格,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人格的基本特征就是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在人格结构中,气质是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人的气质类型包括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我是一个多血质为主体的人,平衡灵活善于交际,行为外向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多变。要塑造健全的人格,就要努力使自己内部心里和谐发展,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有效的把智慧和能力运用到获得成功的工作和事业上。从而使自己能更全面、主动的融入社会、适应生活。

    教育认知心得体会篇11

    摘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关键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使大学生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六、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相关热词搜索:心得体会 认知 教育 教育认知心得体会范文 教育认知心得体会500字 教育认知心得体会800字 教育认知心得体会怎么写 教育认知总结 教育认知是什么意思 教育认知学 教育认知理论 教师教育认知 “教育”的认知标准包括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

    “教育”的认知标准包括 “教育培训”有关排比句大全(40条)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1000字 心得体会100周年大会 心得体会1500字 心得体会200字 心得体会200字左右通用 心得体会2020年 心得体会2022 心得体会300字 心得体会400字 心得体会50字五篇 心得体会5篇 心得体会6篇 心得体会70周年 心得体会7月1日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手册 心得体会:从党史中 心得体会:从党史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机关党建工作质量 心得体会:从博鳌论坛感悟三 心得体会:从新年贺词中读懂三个 心得体会:以 心得体会:党课有 心得体会:围绕 心得体会:坚持以党建创新引领乡村振兴 心得体会: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心得体会: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新时代老干部工作 心得体会:弘扬塞罕坝精神 心得体会:当好塞罕坝精神的忠实传人 心得体会:树立正确党史观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心得体会:树立正确权力观 心得体会: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打造政治过硬的干部队伍 心得体会:答好 心得体会:紧握 心得体会一百字 心得体会专栏 心得体会两会2021 心得体会之工作中收获体会怎么写 心得体会五百字以上 心得体会交通安全消防作文 心得体会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作文 心得体会党员 心得体会党员2020 心得体会党校 心得体会党课2020 心得体会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心得体会公安 心得体会军训 心得体会和感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