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调查报告
  • 调研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工作报告
  • 自查报告
  • 百花范文网 > 报告 > 调研报告 > 2024年两篇高质量调研报告

    2024年两篇高质量调研报告

    时间:2024-03-19 15:00:05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两篇高质量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2024年两篇高质量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呼伦贝尔市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调查研究》

    呼伦贝尔市委书记 高润喜

    呼伦贝尔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呼伦贝尔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在赴各地区和部门调研中,我认真了解我市在加快生态高价值转化上所开展的工作,经过深入研究思考,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基本情况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全力在放大和发挥绿色生态优势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统筹推进格局基本形成。

    坚持市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各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完整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工作体系。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把保持战略定力作为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市委五届四次、五次全会对生态高价值转化进行专题部署安排,市委、市政府成立全市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领导小组。聚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点领域,专班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工作。

    二是强化试点引领。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相关试点,成功列为自治区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并制定印发《呼伦贝尔市落实自治区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任务分解台账》,明确提出5个方面45项具体落实举措。

    三是强化研究合作。积极对接国家和自治区级科研院所,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签署了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探索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并进的新路径。

    (二)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部分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树立产品意识、市场思维,聚焦聚力关键环节,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高效转化。

    一是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稳步推进。研究制定《呼伦贝尔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生态产品实物量核算基础数据清单及具体核算要求。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完成绿色空间价值核算,对全市生态空间整体物质量和价值量进行评估核算,核算总价值为12310.27亿元/年。

    二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有效拓展。围绕生态价值转化前景空间大的产业,突出规划引领,编制专项规划。大力推进“五大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农牧产业增量增质、新兴产业集约集聚、生态产业乘时乘势、传统产业创新创优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制定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实施方案。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定期完成国家和自治区交办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筛查任务。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相关指标纳入对各旗市区、市直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当中,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生态产品经营开发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

    依托大草原、大森林、大河湖、大湿地、大冰雪、大空域以及好空气、好土壤、好水源,通过全面实施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形成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一是推动生态产品在文旅产业领域高质量转化。举全市之力促进文旅产业提标提效,成立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召开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高点谋划、高位推动旅游业全域全季全业发展,实现文旅、体旅、农旅、林旅、科旅、医旅等深度融合。

    二是推动生态产品在农牧产业领域高质量转化。实现农牧产业增量增质,围绕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产业化理念、工业化思维、市场化导向,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融合化、绿色化、现代化发展,保障优质绿色生态农畜林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

    三是推动生态产品在新兴产业领域高质量转化。以链式思维加快新兴产业集约集聚,东北阜丰、齐鲁制药等为龙头的生物科技产业快速成长为全市支柱产业之一。大力发展冰雪经济,工业品耐冷性测试产业不断壮大,“中国冷极”冷资源技术创新中心在根河市成立。依托空域广阔优势,与中国商飞、中航通飞等合作持续深化。

    四是推动生态产品在生态产业领域高质量转化。成功列入自治区级林草湿碳汇工作试点,并将额尔古纳市、柴河林业局、阿荣旗、鄂温克旗确定为旗市级森林碳汇价值实现试点。组建了全市碳汇交易协调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呼伦贝尔林草碳汇科技有限公司,大力推进市属林业六局碳汇开发。

    五是推动生态产品在传统产业领域高质量转化。引导制造业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煤炭、有色金属、化工、水泥建材等传统产业进行节能技改,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引入新业态、培育新产品、激发新动能。积极发展绿色农畜林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乳、肉、粮、油、薯、糖等特色产品生产加工体系,整体发展质量效益得到更大提升。

    二、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呼伦贝尔早在“十二五”时期就积极探索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但生态产品转化的效果与蕴藏的巨大生态资源价值量还不匹配,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一是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还需加快对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是价值转化的关键,我市虽然已经启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但深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还面临较大难度。

    二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基础不够牢固。生态产品动态监测、价值核算等尚处于起步阶段,生态资源权益交易体系和可交易产品不足,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方面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三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数字化程度不高。信息化、数字化程度较低,各行业主管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程度较低。

    四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金融助力不足。金融助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力度不够大,金融“活水”作用发挥还不强。

    五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途径仍需拓展。部分地区的品牌意识、品牌观念还不够强,推进价值转化中“品牌效应”释放得不够充分,在更加有效、更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上仍需不断探索。

    三、加快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对策建议

    生态绿色是呼伦贝尔发展的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最大潜力,要加快转化通道的创新实践,着力打造环境有效保护、品牌形象彰显、价值充分转化、带动兴边富民的绿色发展新范式。

    (一)下好“先手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

    要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全面推动GEP核算结果实际应用,着力破解“绿水青山”难度量的现实难题。

    一是加快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健全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全面调查、动态监测制度体系,明确森林、草原、湿地、河湖、农田等自然资源要素产权,加快实现国土空间内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全覆盖,深入探索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

    二是持续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聚焦核算工作中的难点,加快核算工作的总体推进,完善森林、草原、湿地、河湖、农田等各类生态系统的基础数据。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为技术支撑,以统计、发改、林草、自然资源、水利、农牧、生态环境等部门为重点,尽快建立一支专业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队伍。

    三是稳步推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考核。在GEP核算的基础上,探索建立GDP和GEP双考核工作机制,逐步完善细化考核指标,增大考核比重,推动结果应用。建立健全跟踪推进机制,定期对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各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推进,及时推广成功经验、解决存在问题。

    (二)下好“数字棋”,搭建生态产品信息化平台。

    坚持数字化思维,构建一体化智能平台,切实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走深走实。

    一是建立生态产品动态监测平台。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展生态产品信息调查,打造开放共享的生态产品信息云平台。利用网格化监测手段,及时跟踪掌握生态产品信息,让生态数据“存起来、连起来、跑起来”。

    二是建立生态产品收储平台。依托市属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生态资源资产经营平台,将各旗市区分散的、碎片化的生态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收储、统一开发,转化为优质的资产包整合推向市场,加快实现价值转化。

    三是建立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以实现生态产品“集中收储、高效整合、公平交易、综合开发、精准服务”全过程数字化大循环为目标,打造融合多样化服务的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形成新型资源配置方式,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三)下好“创新棋”,发挥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效用。

    要在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方面予以政策倾斜的同时,探索实践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制度机制。

    一是争取建立东北地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呼伦贝尔作为“东北亚水塔”,具有与东北地区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条件,但目前尚未实现破题。要积极争取相关国家部委支持,推动建立东北三省与呼伦贝尔市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二是争取推动建立自治区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积极争取自治区支持,先行在自治区东部相关流域开展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以跨盟市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为基础,健全上下游盟市共建共保、合作共赢机制。

    三是探索建立旗市区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极主动进行探索创新,率先在旗市区之间建立流域内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依据出入境断面水量和水质监测结果等,明确流域上游、中游、下游等不同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推动旗市区紧密协同配合,提升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四)下好“金融棋”,助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要以绿色金融为助力,实现生态产品可抵押、可变现、可融资,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注入新动能。

    一是探索“生态贷”模式。以生态资产产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等为抵押物进行贷款,进行生态保护和生态开发,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可融资,打通生态产品“资产”变“资本”的金融通道。

    二是推动“信用贷”模式。建立生态信用机制,把生态信用作为争取金融信贷产品的前提和优惠条件,合理降低融资成本,打通生态信用“积分”变“财富”的金融通道。

    三是争取“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项目模式。EOD模式由国家主推,银行配合度较高,要积极谋划包装项目,争取入选国家试点项目库,进一步拓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资金渠道。

    (五)下好“长远棋”,开拓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

    坚持资源管理、项目储备、产品打造、配套服务全链条发力,将生态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一是促进生态产品持续增值溢价。依托“呼伦贝尔大草原”市域公用品牌,推动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矩阵,以品牌赋能促进生态产品增值溢价。发展壮大生态产品精深加工业,以产品“质量+产量”形成生态溢价,推进生态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

    二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加快转化。深入实施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农牧产业增量增质、新兴产业集约集聚、生态产业乘时乘势、传统产业创新创优发展行动计划,聚焦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因地制宜推动生态产业化。要以林业碳汇为突破,带动草原、湿地碳汇全面发展。加快推进市域、区内和省际碳汇交易,以碳汇、土地指标及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环境权益为重点,探索科学高效的市场化供需对接和区域生态占补平衡机制,全力促成生态资产增值变现。

    三是提高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科技支撑。探索与发达地区建立“科创飞地”,通过跨越空间的形式,在做强区域性交易市场的同时,组织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培育、深度合作,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科技支撑,助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第二篇:《关于推进呼伦贝尔市农牧业机械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牧业机械化水平的调查研究》

    呼伦贝尔市委副书记、市长 及永乾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农牧机械装备制造则是建设现代化农牧业强国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牧业机械现代化工作,提出了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呼伦贝尔是全国牧业机械生产的发源地,同时又是农牧业大市,毗邻东北三省,接壤俄罗斯和蒙古国,农牧机械制造业拥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增长空间。通过调研,我认真了解分析了全市农牧机械制造产业的基础优势和短板劣势,经过深入研究思考,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呼伦贝尔农牧业机械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发展农牧机械装备制造业、推进农牧业机械化既是实现我市农牧业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的重要举措,也是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对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立足自身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坚持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农机和牧机装备制造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华德、野田铁牛、瑞丰、玖嘉等农牧机械装备制造生产企业23家,现有职工人数1270人,年生产各类农牧机械1.1万余台套,2022年实现销售总额9.2亿元,农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已经成为呼伦贝尔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一)农牧机械制造产业工作基础坚实。

    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牧业机械制造产业发展,及时总结农牧业产业发展的经验和优势,有计划、有部署、分步骤地在政策促进、技术指导、行业引领等方面提供多方位支持,促进呼伦贝尔农牧业机械制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将农牧业机械制造产业列入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大行动计划”,在“传统产业创新创优发展行动计划”中着力深耕,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上务求突破,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二是对全市农牧业机械制造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市政府主导成立了“呼伦贝尔农牧业机械行业协会”,龙头企业负责人任协会主席,通过行业协会内部协商,对整个行业发展方向、发展路径、技术创新等进行系统谋划和协调联动。

    三是赴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和先正达集团(中国)北京总部开展深化合作交流活动,并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签署《全面深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创新推进呼伦贝尔现代农牧业全产业链机械化提供解决方案、关键技术,在呼伦贝尔市实现研究、应用、示范、推广,为呼伦贝尔农牧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发展注入内生动力。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呼伦贝尔市农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呼伦贝尔市现代农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扶持措施(试行)》,为呼伦贝尔市农牧业机械制造产业发展提供行动纲领和支持保障。

    (二)机械装备制造能力稳步提升。

    呼伦贝尔市有3100多万亩耕地、10万多平方公里草原,常年粮食产量120亿斤以上,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000万头只左右,农牧机械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全市农牧机械产品种类齐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牧草机械化耕整地→机械化播种→机械化割草压扁→机械化搂草→机械化捡拾收集→机械化打捆包膜”牧草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割草机、搂草机、方捆机、圆捆机等主导产品不仅远销安徽、江苏、河南、河北及东北三省,还出口俄罗斯、蒙古等国家。

    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华德”打捆机销量全国领先,割草机名列“农机畅销榜”第三位;
    瑞丰农牧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圆捆机名列“农机畅销榜”第一位;
    野田铁牛公司拥有8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生产的自走式采棉机热销新疆市场。莫旗、鄂伦春旗生产的大中型联合耕整地机、经济豆类脱粒机等农机产品畅销东北三省,得到市场广泛好评。

    (三)机械化普及程度日益加快。

    在中央和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带动下,我市农牧业机械总值稳步增长,农牧业机械总动力快速增加,综合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2022年,全市农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以上,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60.34万千瓦;
    拖拉机总保有量18.15万台,拖拉机配套农牧机械保有量35.21万部,大中型拖拉机、青储饲料收获机、牧草收获机、秸秆粉碎还田机、高密度打捆机、铡草机、饲草料粉碎机、挤奶机、剪毛机、清圈机等畜牧业设施设备有较大幅度增长。

    全市饲草秸秆收获机械化率达100%,饲草料加工机械化率达97%以上;
    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整建制生产全程机械化,阿荣旗、莫旗、扎兰屯市等6个地区被认定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特别是市属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作为以农牧业为基础的大型国有企业,组织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较高,田间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9%(国产设备占94%),农牧业机械化在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显著增强。

    二、呼伦贝尔农牧业机械制造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呼伦贝尔作为全国农牧业机械制造发源地之一,得益于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域优势,在农牧业机械生产制造和使用方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面对国家全面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的新形势、新任务,还有许多短板不足亟待解决,仍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农牧业生产需求,精准补上农牧机械装备短板,加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自主创新能力偏弱,关键零部件研发滞后。

    一是供应链成本压力大,生产企业上游所需的钢铁、橡胶、电子、化工等原材料多采购自区外,采购半径大、交付风险高,有造成当地优秀企业流失的风险,目前已有企业谋划在南方靠近原料产地建立生产基地。

    二是基础配套能力不足,本土专业零部件配套企业少、生产批量较小,且多为铸造件、通用配件、机壳等低端产品,工艺技术相对落后。三是关键零部件产品研发能力相对较弱,在核心工艺材料、关键作业装置上仍存在技术瓶颈。

    (二)行业结构不合理,农牧机械制造产业“小散弱”情况突出。

    “小”表现在企业单体规模小,从整体上看,呼伦贝尔市农牧机械制造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行业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牧机制造企业较少,中小甚至微型企业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小鬼当家”。

    “散”表现在行业集中度低,市域内农牧机械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结构相近,绝大部分企业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较小,市场较为分散,各家农牧业机械制造企业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难以发挥集聚效益。

    “弱”表现在盈利能力弱,随着我国农牧机械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农牧机大型化、节能环保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对农牧机制造企业的技术、资金实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大型农牧机制造企业优势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小、技术较落后的小型农牧机制造企业面临被逐步淘汰的危险。

    (三)农机农艺结合不紧密,种养殖技艺与机械生产加工技术发展不协调。

    从种植业上看,多样化的种植模式和不同作物的种、管、收等都要求相配套的农机技术,由于目前农机与农艺技术融合度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以玉米为例,全国玉米种植行距在30—80厘米之间,等行距种植的有30、50、70厘米等规格,宽窄行种植的有(40+70)、(40+80)厘米等规格。同时,有的地区以垄作为主,有的地区以平作为主,垄距也从40到80厘米不等,给机械收获造成很大困难。

    从养殖业上看,目前,呼伦贝尔市畜牧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饲养环节机械化率较低,畜禽饲喂机械化率为23.88%,畜禽机械清粪率为10.17%,机械挤奶率为19.4%,机械剪毛率为32%,机械捡蛋率为3.63%,特别是畜禽养殖机械环控设备领域还处于空白。同时,由于我市废弃物收集处理、工程防疫、种养循环等方面机械化程度不高,导致畜牧养殖的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用工难、用工贵等问题越来越凸显。

    从产业地域上看,目前,我市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畜牧业养殖机械化水平仅为34.67%,农业机械化水平与畜牧业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平衡。同时,不同规模畜牧养殖场机械化程度也不同,特别是中小规模经营者显现出生产条件艰苦、劳动力明显不足等问题,机械化药浴技术难题亟待破解,适合中小规模经营者的清粪车等畜牧养殖机械供给不足,上述领域的装备制造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三、加快推进农牧业机械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思考

    发展农牧机械装备制造业、推进农牧业机械化是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牧区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考量。要深刻认识加快农牧业机械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全力攻克我市农牧业机械行业发展存在的难题,坚定不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寻找发展“突破口”,全力推动农牧机械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整体统筹,系统谋划,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我市面积广阔,岭东、岭西地区基本农田和草牧场所处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不尽相同,要提高农牧业机械化率,必须依托本土的企业,立足我市实际,研制推广适合本地农牧业生产的新机具、新技术、新产品。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以《呼伦贝尔市农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统筹建立以“岭东农机、岭西牧机”为重点的区域产业布局,重点打造“农机装备、畜牧机械、农牧机械装备零部件、农牧机械产业服务”四大产业集群,全力把呼伦贝尔打造成“全国农牧机械装备制造重点城市”。

    二是发挥协会作用。充分发挥呼伦贝尔农牧业机械行业协会统筹协调作用,积极调动企业、合作社、农牧大户等不同主体积极性,明确各自职责,协同靶心发力,通过“抱团取暖发展”,共同突破技术壁垒,逐步建立起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中小企业配套协作,各类企业优势互补,合作社、大户共同参与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三年内,力争培育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2家,“小巨人”企业1-2家。

    三是强化交流合作。积极鼓励和引导市域内农牧机械制造业“走出去、请进来”,强化与山东、河南、安徽等农机生产大省联系,深化与中国农机院等院校合作,通过精准招商引资,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全市农牧机械制造产业全品系、全链条发展,不断推出“高精度、高质量、高性价比”的特色产品,持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加大招才引智工作力度,积极探索“研发在北上广、转化落地在呼伦贝尔”引才模式,构建“人才飞地”。未来五年,力争引进装备制造专业人才150人。

    四是丰富产品供给。聚焦农牧机械智慧化、数字化方向,围绕牧业机械、玉米生产、杂粮生产、青储收割、自动投喂、药物喷淋等重点领域,加速研发更多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用户评价优的产品设备,推动我市农牧机械装备制造产业由单一型向全产业链多领域转变,丰富农牧业机械制造品系供给,更好地服务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力争到2025年,农牧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达到14亿元,到2030年,产值达到25亿元。

    (二)深入研究,制定范式,锻造产业发展长板。

    呼伦贝尔市有发展农牧机械制造的产业基础,有一定的技术人才储备,有比较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及配套技术规范,还有良好的品牌信誉,具备把农牧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相关地区和部门要加强对市域内企业的调研和对接,系统谋划,着力完善肉牛、肉羊等主要畜种养殖机械化技术标准体系,制定主要畜种规模化养殖设施装备配套技术规范。

    推动构建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打造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畜牧养殖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推进机械装备与养殖工艺融合,示范推广精准饲喂、智能环控、疫病防控、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等专用技术装备,提升畜牧养殖主要品种、重点环节、规模养殖场(户)机械化水平,逐步实现畜牧业大市向畜牧业强市转变,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

    (三)强化研发,科技赋能,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农牧业机械是农牧业科技的物化和重要载体。随着农牧业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农牧业发展对机械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农牧业机械化与农牧业科技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这样紧迫。

    打造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高效的农牧业机械产品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市农牧局、工信局、科技局应从全市农牧业发展需求出发,在全面梳理农牧机械空白或“卡脖子”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主要整机的基础上,列出农牧机械“卡脖子”零部件清单、技术攻关清单、整机集成清单,列入我市“揭榜挂帅”项目名录,面向企业和科研单位招才引智,实行按成果分配科研资金制度和科研竞争制度,通过奖补结合的资金支持机制,以开放式创新的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社会各界智力潜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四)政策扶持,优化执行,培育产业发展动力。

    为加快我市农牧机械装备自主研制和科技创新步伐,推动特色农牧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市政府制定了《呼伦贝尔市现代农牧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扶持措施(试行)》,在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基础上,对企业设备购置、新品研发应用、产业集群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厂房租赁和产值提升7个方面,实行包括贴息、补助、事后奖补等方式,扶持产业发展。各有关部门应以此为抓手,强化责任,切实加快政策落实,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在推进农牧业机械制造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务求破除发展中的障碍。

    一是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细化任务分工,建立工作台账,畅通政策落实渠道,第一时间将奖补资金下达至各企业,保障支持产业发展的奖补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同时要密切关注政策落实效果,加强沟通协调,积极解决落实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及时调整、完善和优化落实举措,确保政策有效传导至市场主体。

    二是在“专”“精”“特”“新”等方面下功夫,集中精力谋划推进一批具有较强“造血”功能的项目,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确保各级奖补资金精准用于急需、成熟的项目上,尤其是支持产业发展的“牛鼻子”项目。持续加大资金使用督导力度,加快推动项目建设,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更好发挥各类扶持措施在保障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壮大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媒体、专家、行业组织等广泛宣传解读,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和知晓度。探索运用网络信息平台和大数据技术手段,向企业精准推送政策,分门别类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培训辅导和答疑解惑,指导企业用好用足各项政策措施。

    (五)宜机改造,统一标准,提升产业发展效能。

    现代农牧业投入要素包括现代化的农田(牧场)、现代化的农牧机械、先进的种养殖技艺,以及掌握先进生产经营技术的农牧民。高质量发展的农牧业现代化,要求这些现代化生产要素高效匹配、精密结合,才能最大化发挥生产效益。因此应不断加强农地整合,降低耕地细碎化程度,通过机耕道修建、地块“小并大、短变长、坡改平、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等改造,让地块适宜大中型农业机械通行和作业。

    同时,组织科研力量,研究制定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统一播种行距标准,制定区域统一的全程机械化生产农艺标准,并进行引导推广,促进各类要素耦合,为农牧业机械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提供基础保障。

    (六)科学流转,规模经营,扩大产业发展规模。

    当前,全国2.07亿农户户均经营规模耕地不足10亩,规模农业经营户只占1.92%。我市和全国一样,传统小农牧户从数量上还占绝大多数,上中下田条块分割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地块的细碎分割、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对于农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影响极大。应通过科学的规模化流转,让耕地和草场更多地集中到大户手中,形成大量规模经营主体。这些规模经营主体的生产以赚取利润和商品交换为目的,其农畜产品的商品化率高。

    他们大多是掌握先进生产要素的高素质农民,是农牧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的提供者,是先进农牧业种养技艺的追寻者,也是优秀的农机操作者,更是商品粮畜产品的重要生产者。应在认真研究总结其他省区“一户一田”经验基础上,促进农牧户地块承包权交换整合与集中,尽量让一个农牧户的地块集中连片,最大程度提高单块耕地规模,以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效率。同时,在农机配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农业保险、农业信贷等政策上,加大对规模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保障其有效规避因经营规模的增长而成倍放大的经营风险,有序提升农牧业机械社会化服务效能。

    来源:呼伦贝尔日报

    相关热词搜索:两篇高质量调研报告 高质量 两篇 调研报告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

    两篇 两篇2020卫健局法治建设工作、县民族工作总结 两篇2020经信局消费扶贫工作、扶贫脱贫饮水安全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 两篇2021年乡镇街道防汛备汛工作总结汇报 两篇个人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检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党性分析材料 两篇个人收获清单,检视问题清单及整改清单 两篇主题教育党员检视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发言材料 两篇乡镇食品生产监督检查计划 两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医生个人年终述职报告 两篇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 两篇关于对市政府领导班子的意见建议 两篇副局长竞聘演讲 两篇学党史 两篇学校党支部民主生活会纪检委员发言 两篇征文怎么写 两篇心得体会300字 两篇意识形态工作会议讲话稿 两篇扫黄打非工作总结 两篇扫黑除恶工作方案调研报告+自检自查报告(法院、企业通用) 两篇扫黑除恶自查自纠报告及整改措施合集 两篇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两篇第二批主题教育有关情况报告(参考版) 两篇部队军官2019年终述职报告 两篇销售人员年终工作总结 两篇销售会计2021年工作、销售会计工作2021年自我总结 两篇高质量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提高人大监督实效的认识和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提高群众对基层党员的认可度的调查与思考 调研报告:医保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调研报告:发挥人大优势防范化解县域政府债务风险 调研报告:后疫情期xx小微企业营商环境调查报告 调研报告:基层面临的网络舆情风险及对策建议 调研报告:对基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和建议 调研报告:探讨研究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防范新举措 调研报告:镇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思考与对策 调研报告:防范化解政治领域重大风险思考与对策 调研报告个人总结模板 调研报告例文 调研报告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调研报告写作格式 调研报告写法 调研报告农村生活现状 调研报告向农民道歉 调研报告基本情况 调研报告基本格式 调研报告完整范文 调研报告应该怎么写按什么格式 调研报告座谈会发言 调研报告怎么写 调研报告总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