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劳动合同
  • 租赁合同
  • 买卖合同
  • 施工合同
  • 销售合同
  • 工程合同
  • 转让协议
  • 借款合同
  • 百花范文网 > 合同 > 买卖合同 >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特点_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特点_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时间:2021-08-10 18:14:35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其商业银行正常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环节。相应地,商业银行整体组织架构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紧随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银行业也随之发生巨大变革,其内部的信贷管理组织架构也在不断地适应银行业体制机制改革而发生变化。自1984年起,我国开始尝试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到1993年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组织架构。具体地看,我国专业银行组织架构分为纵向与横向的双向组织架构形式。从纵向来看,专业银行延续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总分行制,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进行统一的集权管理;
    从横向来看,各专业银行主要采取按照自身相应的专业金融产品而设置部门的方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自1993年起,在股份制转制的市场大浪潮中,我国的专业银行先后完成了向商业银行的转变,性质转变后引入新的商业经营模式,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从纵向管理结构上来看,商业银行普遍实行统一法人制度,通过设立总行,以授权各级分行的方式,明确总行与各级分支机构的经营权限以及各个层级的授权范围和经营职责;
    从横向管结构来看,商业银行在其前身专业业务积累的基础上对业务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为进行统一、有效的风险管理,信贷管理部门应运而生,并且根据商业银行业务的调整和发展而实现细分和精细化管理。

    2001年,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环境下,金融市场提出了新的发展需求。为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降低信贷不良,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对针对自身业务种类的风险管理设置相应的组织管理部门,进而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进行了根本性的改变。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由前台、中台、后台三环节合一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业务营销与风险控制两个部门的相分离,并将原有的按照业务类别分散管理的模式转变为信贷风险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对信贷风险的管理也由倚重贷前调查转变为贷款全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

    1.1.2 研究意义 如前所述,信贷业务是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从业务类型上看属于银行的金牛类业务,是衡量银行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成为各大商业银行首要面临的问题,对江苏省P农村商业银行推广贷款业务来说更是当务之急。风险管理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等。为了使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的健康持续发展,分析信贷风险,做好风险防范控制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此,本文基于江苏省P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在相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当前市场环境及金融市场发展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开展贷款业务所面临的风险,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以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相关贷款业务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风险管理指的是企业如何在一个具有确定性及潜在性的风险环境里,通过正确判断、科学决策以及预期管理等手段和方式来把风险有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到最低甚至是有效避免的管理过程。事实证明,有效的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企业经营管理发生错误的概率、避免损失的可能、有效进行管理偏差的纠正以及相对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效率。近年来,国外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一是风险管理本身的研究。从1929年到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美国大量银行和企业发生破产,整体经济倒退。为了有效应处理这场破坏性极强的经营危机,大多数企业在企业内部纷纷设立保险管理部门,通过所设立的保险管理部门来应对各类风险的发生。在1938年后,美国企业开始对风险管理形成系统研究,并将其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二是关于风险管理的相关学说,学术界内用于风险管理的学说主要有纯粹风险说、企业全部风险说以及钻石风险评估体系等,且多用于企业的风险管理之中。目前,诸多国际及跨国性公司均采用钻石体系来构建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钻石体系以“以人为本”为主要思想,通过对企业的管理行为进行有效干预,以此来改善员工的风险行为,来提升商业机构的质和量。

    1.2.2 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1980年。早期的风险管理主要用于证券市场和金融市场,随后才普及至大多数企业中。我国学者对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应对市场风险管理、应对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等方面,针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李雪寒(2015)认为,管理机制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健全、贷款流程监管不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没有严格实行上下级审批制度,对于放贷后的贷款的监管不力度不足,无法真实、有效地了解贷款使用的具体动态等。黄华兵(2007)认为,从我国的宏观环境来看,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信用体制不完善,相当借款人的诚信缺失是导致商业银行发生信贷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还有相当企业通过篡改财务报表、伪造纳税证明等非法手段来骗取银行贷款,而银行对放款后的管理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呆账、坏账的发生。其次,由于整体金融体制的不完善不健全,进而对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和组织机构改革上形成阻力,也由此产生一定程度的信贷风险。二是对商业银行应对信贷风险的对策研究,李汀(2010)认为,加强应对信贷风险,应首先构建并完善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机制,要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环境和秩序进行大力整顿,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有效调整金融政策,防止政策层面的脱节。隋剑雄、林琪(2016)认为,要构建并完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对整个信贷资金运行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管,通过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对客观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方案。卫团胜(2014)认为,要从商业银行内部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做好内部防范工作,在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基础上,强化和规范信贷程序,同时建立银行监督监管机制,规定信贷部门的工作流程,提高银行信贷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等,用以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相关信贷业务的风险。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与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国内外现状。

    第二部分是信贷风险相关概念,主要介绍了信贷的涵义,业务基本分类与基本原则。

    第三部分是P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介绍了P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基本流程,通过对P农村商业银行的五级分类、担保方式、行业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存在问题。

    第四部分是P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原因分析。通过五个方面,分别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

    第五部分是P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具体框架如下 研究背景和意义 总结国内外文献 研究方法和思路 风险现状及问题 P农商行基本现状 P农商行贷款基本流程 信贷风险相关概念 P农商行信贷风险现状 P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P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信用风险 操作风险 市场风险 流动性风险 声誉风险 图1 论文研究框架图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找有关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相关文献来获取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的了解与掌握相关研究问题。

    (2)案例分析法 通过以P农村商业银行为例,针对其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分析并提出对策。

    (3)数据分析法 本文根据农村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运用了其相关数据,制作成了图表,通过对图表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更好的获取相关信息。

    1.5 研究创新和不足 1.5.1文章创新点 通常各位学者会选择四大国有银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其分析得到的数据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与重要性。本文对P农村商业银行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并根据其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5.2文章的不足 本文数据通过翻阅大量文献,查找相关数据资料得到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其真实性、准确性。但是银行大部分数据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对于P农村商业银行的研究数据未能达到全面性,在数据分析方面存在一定不足。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信贷的含义 信贷,指的是不同经济个体之间通过转移货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一种经济性借贷行为。具体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信贷则指的是银行在法律框架内,以客户的资质或信誉为担保,为客户提供相应的金融贷款服务,双方形成相互的债务关系,并由客户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及相关协议定期支付利息、费用,并于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信贷经营行为。信贷业务作为现代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也是当前金融市场中主要的金融产品。作为银行的核心业务,信贷业务的规模与质量,成为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2 银行经营的信贷业务基本分类 银行经营的信贷业务按归属可以划分为表内信贷和表外信贷,其中表内信贷主要包括贷款、商业汇票贴现、贸易融资等,表外信贷主要包括商业汇票的承兑、保证、信用证、保函等。

    按担保方式可以划分为信用信贷业务、担保信贷业务,担保信贷业务主要包括保证、抵押和质押方式。

    按授信对象可以划分为公司类信贷与个人类信贷两种按性质和用途划分可分为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其中固定资产贷款包括基本建设贷款、技术改造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包括工商业和建筑业等。

    2.3 商业银行信贷的主要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萌芽、积累直至发生,甚至是大规模的爆发。从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和性质来看,信贷风险主要面临着业务操作风险、担保风险、道德风险、市场风险、声誉风险等几种类型。

    2.3.1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指的是由于商业银行自身机构设置不合理或不完善,导致内部业务程序的开展以及流程设计不合理所造成的风险。对我国的商业银行而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金融市场需求多样化以及多变化等特征,使得商业银行必须面对更高要求的风险管理,从银行内部而言,首当其冲的就是操作风险的管理。具体地看,操作风险又细分为人为性风险和客观风险。人为性风险指的是由于人员的素质或者人员的操作不当导致的技术风险;
    客观风险指的是操作策略性风险,指的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时,采取了不正确的策略从而导致损失的产生。

    2.3.2 担保风险 担保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上所采用的担保资质,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而可能导致的风险,包括担保标的的真实性、客观性,担保标的的实际资产以及担保流程的准确性等。担保风险主要分为财务风险和业绩风险两大类。财务风险指的是担保方自身由于财务运转不畅而导致担保标的的贬值,由此导致风险的产生,还包括会计核算组织、资金运作等方面所造成的风险;
    业绩风险指的是担保贷款将自身负债转化为实际负债,而对担保方自身的业绩产生一定的风险。

    2.3.3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指的是贷款方为了获得更多的贷款或信用担保支持,通过采取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重大真实情况、伪造虚假资料等手段骗取银行贷款和担保等行为。甚至,改变在银行贷款合同中约定的贷款使用方向,增加贷款风险,从而产生相应的管理风险。道德风险的产生,主要源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博弈行为和“逆向选择”。

    2.3.4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指的是在金融市场或基础资产市场中,由于不利变动或外部因素造成的急剧波动,导致衍生工具价格发生变动的风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外来资金和外来商业银行势力对本地商业银行的冲击所带来的市场风险也是不容小觑的,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2.3.5 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指的是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突发事件所导致的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产生的负面评价而造成的相关风险。从信贷业务来看,声誉风险的发生可能是因为操作不当产生,也有可能是因为信贷金融产品设置不合理或是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内控能力不足等导致的。声誉风险是商业银行至关重要的一个风险类型。

    2.4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 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首当其冲的是做好对不良信贷的防范和管理。中国全面实行的信贷五级分类制度,按照风险程度的不同,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其中,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递进关系表现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造成的风险损失也是层级递进的。基于这样的关系,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应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出不同的风险管理方案和预警机制,以此形成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3 P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 3.1 P农村商业银行基本现状 P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于2010年3月,主要经营范围为吸收公众存款;
    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等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是苏北第三家农村商业银行。现辖1家营业部、44家支行、171家离行式自助服务区、516家助农服务点、3家分理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5家,员工610余名。支行和自助网点合计480余处。是P市资金实力最强,服务覆盖面最广的金融机构。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P农村商业银行推进商务转型、持续深入贯彻落实普惠金融改革创新之年,但风险不确定因素明显,因此要把“防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也要坚定发展信心,从夯实信贷管理基础入手,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信贷管理模式转型抓落实,切实加强信贷管理,促进信贷资产质量稳步提升。

    3.2 P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基本流程 P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授信操作流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授信申请、初步审核、授信调查、授信审批、授信结果实施。其中授信调查是存在信贷风险最高阶段。要求操作规范,实行双人调查、实地查看、与客户面谈的方式,对客户提供的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认真核实并记录。明确授信方案,授信方案不限于授信种类、额度类型、发生类型、授信方式、担保方式、授信总量、利率、授信实施需落实条件、贷后管理及风险防范措施等。

    相关具体实施内容内容:
    (1)信贷业务申请与受理 银行在信贷业务申请的受理前,必须对客户基本情况及项目可行性进行初步审查,认定客户是否具备发放信贷业务的基本条件。根据初步认定结果和银行计划规模等情况,决定是否受理申请的信贷业务。

    (2)信贷业务调查 调查客户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
    查验客户法定代表人和授权人的签章是否真实、有效;
    调查客户信用及有关人员品行状况;
    自然人信贷业务应调查分析个人客户及其家庭的经济收入是否真实,是否具有生产经营项目和可靠的收入来源,是否具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有无不良信用或不良行为记录;
    提供担保的,还要对担保人的经济收入是否真实,各项收入来源是否稳定等情况进行调查。

    (3)信贷业务审查 信贷业务的审查部门(审查岗)负责对客户或支行提交资料及报告进行审查,并对信用等级进行复测,对授信额度进行核定。审查人员应对业务的合法合规性、政策性、效益性、安全性进行审查,并揭示风险因素,提出管理建议和防范风险措施。

    (4)贷后管理 贷后管理是指信贷业务发生后直至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的全过程的信贷行为的总和,包括账户管理、贷后检查、风险预警、风险分类、档案管理、风险处置、贷款收回与贷后总结评价等内容。

    (5)信用收回 银行的信贷资金至最后收回,才算整个信贷业务流程全部结束,由此信贷资金在整个经营过程中体现了银行的管理能力、管理水平。

    3.3 P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 2017年为更好的服务于“三农”市场,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增强小微企业服务能力,切实贯彻国家金融支农政策,促进农村供给侧改革的金融服务能力,P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信贷规模计划新增14亿元,公司信贷规模计划新增4亿元,主要投向城乡居民刚性住房消费及其他民生消费、商业经营、春耕备耕、秋收秋播,及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等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小微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等。鉴于金融宏观政策影响, 截至12月末,各项贷款余额133.48亿元,比年初增加12.46亿元,增幅为10.29%。其中公司贷款余额42.65亿元占各项贷款的31.95%;
    自然人贷款71.78亿元,增幅为27.81%,占各项贷款的53.77%;
    贴现余额17.15亿元,占各项贷款的12.85%;
    贷记卡余额1.89亿元,占各项贷款的1.42%。

    表1 P农村商业银行2017年业务概况表 项目 2016.12.31 2015.12.31 2014.12.31 个人贷款和垫款:
    农户贷款 673,824.87 565,944.56 496,154.42 非农个人贷款 1,647.31 1,748.37 2,153.91 个人信用卡透支 7,494.05 10,856.17 11,043.83 小计 682,966.23 578,549.10 509,352.16 企业贷款和垫款:
    农村经济组织贷款 829.90 879.90 3,829.91 农村企业贷款 459,161.60 501,270.10 500,392.90 非农企业贷款 760.00 4,349.80 7,630.81 贴现资产 215,218.76 214,925.79 96,657.43 贸易融资 3,301.34 2,896.64 1,248.00 垫款 429.45 975.98 1,465.31 小计 679,701.05 725,298.21 611,224.36 贷款和垫款总额 1,362,667.28 1,303,847.31 1,120,576.52 减:贷款损失准备 73,007.76 92,034.53 73,819.39 贷款和垫款账面价值 1,289,659.52 1,211,812.78 1,046,757.13 3.31 贷款五级分类情况 P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全流程实行规范化管理,并参照中国银监会制定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相关规定,制定五级分类实施细则,以此来管理贷款信用风险。客户经理负责接收授信申请人的申请文件,对申请人进行贷前调查,评估申请人和申请业务的信用风险。本集团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在综合考虑申请人信用状况、财务状况、抵质押物和保证情况、信贷组合总体信用风险、宏观调控政策以及法律法规限制等各种因素基础上,确定授信限额,结合国家宏观调控趋势,加强信贷业务的政策动态指引和行业差异化管理,不断提高全行贷款结构分布的合理性。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表2 P农村商业银行五级分类情况2016年年末数据分析 单位:
    万元 五级分类 2016.12.31 2015.12.31 2014.12.31 正常 1,234,097.83 1,213,206.66 1,029,671.62 关注 89,950.75 54,255.03 66,885.80 次级 29,251.27 26,613.48 11,188.94 可疑 8,602.82 9,397.19 12,388.79 损失 764.61 374.95 41.37 合计 1,362,667.28 1,303,847.31 1,120,576.52 从表中可以看出2016年P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38618.70万元,不良贷款占比2.84%,不良贷款率较高,说明信贷存在一定风险。

    根据银监会发布2016年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主要指标分机构不良贷款情况如下表:
    表3 商业银行主要指标分机构类情况表 单位:亿元 大型商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 外资银行 第一季度 不良贷款余额 7544 2825 1341 2026 150 不良贷款率 1.72% 1.61% 1.46% 2.56% 1.30% 第二季度 不良贷款余额 7595 2959 1420 2237 160 不良贷款率 1.69% 1.63% 1.49% 2.62% 1.41% 第三季度 不良贷款余额 7658 3170 1488 2464 157 不良贷款率 1.67% 1.67% 1.51% 2.74% 1.41% 第四季度 不良贷款余额 7761 3407 1498 2349 103 不良贷款率 1.68% 1.74% 1.48% 2.49% 0.93% 图2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不良贷款率 根据银监会发布的2016年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银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稳步增长。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平稳。2016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85.2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81.8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3.4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5123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83亿元;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比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P农村商业银行比较2015年不良贷款率呈现上升趋势,从根据银监会发布2016年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最高,虽然第四季度有所下降,但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而言不良贷款率依然稳居首位。2016年年底全国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49%,P农村商业银行为2.89%超过了全国农村商业银行均值 ,P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具有很大不确定性,风险问题突出,需要加强重视。

    3.3.2贷款担保方式分布情况 截至2017年12月末信用贷款余额5.27亿元,其中个人信用方式贷款5.17亿元,公司类信用贷款金额0.1亿元。保证类贷款58.56亿元,其中自然人保证贷款30.49亿元,公司类保证贷款28.07亿元;
    抵质押贷款50.19亿元,其中个人抵质押贷款36.11亿元,公司抵押贷款14.08亿元,抵质押贷款总额占比43.14%(剔除贴现),较年初占比提升8.62个百分点。

    表4 P农村商业银行贷款担保方式概况表 项目 2016.12.31 2015.12.31 2014.12.31 信用贷款 39,739.08 19,958.49 11,636.92 保证贷款 922,364.27 750,290.24 687,312.27 抵押贷款 377,444.41 310,537.58 244,080.33 质押贷款 14,858.56 223,061.00 91,912.31 贸易融资和垫款 8,260.96 2,713.31 贷款和垫款总额 1,362,667.28 1,303,847.31 1,037,655.14 表5 P农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按行业分布情况表 行业分类 2016.12.31 2015.12.31 2014.12.31 农、林、牧、渔业 338,171.98 424,380.27 411,998.28 采矿业 7,235.00 4,634.24 10,946.27 制造业 239,396.32 228,178.70 236,505.64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339.42 972.41 40.00 建筑业 26,131.55 29,528.38 27,511.4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7,004.14 30,671.71 140,093.19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60.00 433.00 20,234.32 批发和零售业 223,386.57 194,725.03 36,396.11 住宿和餐饮业 10,151.49 5,105.00 2,161.00 金融业 房地产业 31,028.14 38,687.34 40,220.9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678.86 2,015.56 1,614.78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50.00 50.00 635.0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6,124.00 9,592.00 10,612.00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7,267.37 2,003.40 1,185.00 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9,089.00 18,980.50 18,763.6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139.79 2,153.73 2,102.00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0.00 26.30 56.30 国际组织 个人 181,397.32 112,503.24 77,563.90 买断式转贴现 207,016.33 199,206.50 81,936.63 其他 贷款和垫款总额 1,362,667.28 1,303,847.31 1,120,576.52 减:贷款损失准备 73,007.76 92,034.53 73,819.39 贷款和垫款账面价值 1,289,659.52 1,211,812.78 1,046,757.13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P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零售与批发业、个人和买断式贴现。与2014年数据相比上升巨大。

    目前地方经济持续恶化,支柱产业未见复苏迹象。P市石膏行业因安全问题已经停产,目前尚未整合完毕;
    板材行业利润降低、订单大幅减少;
    银杏产业因城市绿化、房地产节奏放缓,价格持续下跌。因经济未见好转,部分借款人经营长期处于维持状态,贷款本息支付困难,贷款形成不良、逾期。同时因为行业不景气,围绕着支柱产业的从事上下游经营的自然人客户贷款不良率、逾期率也呈上升趋势,所以行业贷款比例增加需要引起重视,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因此,P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方式方面,要有效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仍然大力宣传推进信用小额贷款发放,优化保证担保条件,着力扩大抵质押贷款发放。在占比结构方面,要持续调整个人贷款与企业贷款的占比,加大个人信贷业务投放强度,逐步提升以零售业务为主导的资产结构。在行业分布方面要积极支持行业主要为新业态、智能设备制造、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新6兴科技、绿色环保节能、现代农业、生物医药、农产品流通、农田水利建设等。审慎投放建筑、纺织、煤炭贸易、船舶运输、大蒜购销、涉政平台、电力设备、普通机械制造、资源开采、冶金等行业及其产业链贷款。严禁钢铁、水泥、化工等两高一剩行业贷款;
    严禁投放环保不达标企业贷款、房地产开发、土地储备等行业贷款;
    严禁发放未来综合收益不明确、非实体投向的涉政平台融资。

    4 P农村商业银贷款风险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4.1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最大困难就是人员的管理,虽然内部控制机制不断得到完善,内部防范操作风险的观念日益加强,现在发生比较多的操作风险仍然是人员违规操作、人员不足导致的调查时间减少,调查不全面,导致风险产生,因此要尽量减少人工操作,加大业务系统的开发研究,提高业务系统的流程化、电算化。对新开发的产品要科学制定操作流程,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具体表现如下:
    (1)风险审查不到位。

    全部信贷业务均需实施影像审查,但审查形式还很粗放,实质性审查仍存在不足,对于风险的敏感度不够,仅靠资料表象上的要素予以审查,未能通过贷款用途、客户承贷能力,担保条件落实等内容上分析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2)风险控制科技水平不足。

    P农村商业银行尚缺乏有效的科技控险手段,仅依赖于信贷生产系统中,一些基础的系统拦截,如黑名单、夫妻关系等,未能从客户经济性指标、信用信息指标、经营状况、行业因素等方面设定风控系数,实施风险控制科技化。

    (3)担保方式传统。

    一些互保现象影响了信贷资产安全,造成信贷资产化解压力加大。目前担保链、互保圈的贷款风险监测频率和日常管理存在缺位现象,未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有效化解该类贷款的风险,致使该类贷款风险系数持续存在 (4)诚信意识下滑,逃废债行为突出。

    目前部分客户诚信意识较为淡簿,在经济下行期,诚信问题更为突出。部分客户为了逃避债务抱团对抗“绑架”银行,信用风险加剧。

    4.2 操作风险 (1)客户经理在开展信贷业务调查仍不能深入细致的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对于客户申请贷款用途,缺乏敏感性,不能通过用途去分析贷款的可行性。

    (2)信贷调查仍是粗放调查,缺乏重证据的精细化思想,对于客户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等情况摸不实、摸不透。

    (3)仍存在不按流程办事的情况发生,未通过审批的信贷业务,擅自签署业务合同,形成逆流程办理贷款,还有的合同签订未按总行要求,换岗签订,存在一手清现象。

    (4)客户信用信息查询不到位,对于不符合增信、不符合担保条件的客户,在未详细查询信用信息的情况下,为客户增加信用额度、超能力提供担保,给信贷资金带来安全隐患。

    (5)流程运行不规范,风险揭示不足,换岗式的审查人员责任心不强,只是停留在签字的形式上,不能真正的从风险角度从严审查。

    (6)制度流程不完善。现行的部分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还不够完善,特别是信贷产品自身的控制风险能力不强。信贷系统自然人客户信用评级、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数据信息不尽真实、完整,一些有效的文档信息、资产要素等内容未能全部真实录入。

    (7)基本技能低下。现有信贷客户经理队伍年龄老化,新业务、新技术、新规章吸收学习能力不足,理解能力较差。

    (8)缺乏专业化的营销能力,在发现需求和发现客户上能力明显不足,后续维护及跟踪挖潜等方面缺乏意识,往往是客户一次说无需求,就不再与该户有任何联络关系。

    (9)部分信贷人员恐贷、惧贷思想严重,一些信贷员担心贷户失信,放贷时考虑的较多,非常谨慎小心,其思想上制约了营销工作的推广的最佳时机,这种严重的“恐贷”、“惧贷”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信贷员对营销贷款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不良资产认定未能及时到位,以致现阶段客户经理仍然认识贷款出现问题是终身制影响,实际上应该是违规贷款终身制,正常贷款只要尽职,无责任而言。现阶段没有让客户经理放下偏执认识的思想包袱,影响了营销积极性。

    (10)对贷款调查无规则,意识中没有详细调查理论,贷前准备不够,分析能力缺失,依靠传统经,沟通技巧欠缺,影响客户验,不重证据、重经验的现象普遍。同时在调查时缺乏服务意识的引入。总行对客户经理的能力培训不够,未能真正引入营销技术专家做对性的辅导,启发引领客户经理的营销积极思想。

    4.3 市场风险 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财政政策经历了多次方向性的调整,利率、资产价格的变动,造成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市场风险加大。P农村商业银行未来的主要市场风险主要是利率风险,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渐放开以及P农村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发展,已形成外汇、理财、债券买卖、同业资金拆借等金融产品业务,投资逐渐的多元化,部分金融产品会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的波动,逐渐受到影响,特别产品利率的影响会越来越大,金融产品交易的市场风险日趋增大。

    (1)产品创新未能有效满足客户的需求,未能突破合规底线下的开放式信贷产品,同时创新的信贷产品缺乏突出的特色,有效的自身风险控制,便捷的操作方式,诱人的渲染亮点。特别是在农户担保品上、小微企业特色产品上没有促进客户愿望的引力。互联网创新产品还属于空白地带,始终未能突破互联网思维的创新,影响了市场竞争力的发挥。

    (2)未能突破新型产业、绿色产业创新要求。

    对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科技、智能设备、先进制造业、绿色环保等行业,尚未能开发出有效的信贷产品,实现充分挖潜贷款增长点的品牌产品。

    4.4 流动性风险 P农村商业银行时刻将流动性风险放在第一位,保证资金流动性,对负债的期限和结构匹配进行严格管理。随着资金业务种类不断拓展、交易对手增加,交易对手经营信用情况监测复杂,违约可能发生,存在风险加大的趋势。伴随P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增加,客户资金交易额度的不断上升及临时大额性划款不提前报备,大额资金的往来帐对于资金头寸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在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持续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加上存款保险制度的正式实施,导致银行筹资成本上升,从而使负债的流动性下降,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对于流动性风险,有可能增加 4.5 声誉风险 一方面,当今社会网络等新媒体技术发展迅速,由此对银行业的相关声誉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处理好有关信用卡、理财等业务,减少因银行服务质量而引起的负面评论,通过媒体技术得以的传播的现象;
    另一方面,负面的谣言也将有可能对银行的声誉造成不好的影响,同时有可能引起突发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超越了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从现在至未来,银行任何时候都伴随着声誉风险 5 P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结论及建议 5.1 P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还礼风险管理研究结论 P农村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与声誉风险等方面的问题,突出的有,风险审查不到位、风险控制科技水平不足、担保方式传统、客户诚信意识下滑、信贷人员调查不深入、未按流程办事、信贷人员恐贷款、惧贷思想严重,还有信贷产品创新未能满足客户有效需求,绿色产业创新要求没有达到等。

    5.2 P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建议 5.2.1完善信贷内部控制业务流程 (1)强化内控管理,完善信贷管理架构,完善制度、产品体系,优化信贷业务运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对现有制度和流程的完善性、全面性、合法合规性、适应性开展回头看和再评价,发现制度中的不足、漏洞、缺陷,抓紧完善修订,消除隐患,堵塞漏洞。要充分发挥信用风险防控联动作用,做实审贷分离工作,加快推进信贷审查审批专业化、集中化,统一风险偏好,形成前中后台独立运行、相互制衡的信贷内控机制。

    (2)强化执行,规范操作行为。探索开展信贷业务运作与管理模式创新,持续优化贷款“三查”模板,增强信贷管理水平。首先做实贷前调查,强化贷前调查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围绕客户第一还款来源、贷款用途真实性、风险缓释措施,深入开展现场、非现场调查分析,全面掌握客户的信用状况、持续经营能力、偿债能力,提高贷款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其次严格授信审批,加快实施独立审批持证上岗、岗前培训、招聘上岗,切实保障独立审批人由行政审批向专业化审批过渡。要强化贷后检查,提高贷后检查有效性。

    5.2.2建立科学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1)审放集中化管理。按照审贷分离、贷放分控原则,健全授信审批、用信(放款)审核的岗位设置,合理配置人员,清晰授信审查审批要点及用信(放款)审核要点,明确岗位职责。取消基层支行的全部授信审批和放款审核权限,强化基层支行和前台营销能力,加强中后台集中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升信贷审批效率和信贷管理及服务能力。

    (2)从严控大额贷款增速。摒弃“贪大求洋”的信贷偏好,始终坚持“额小面广、分散经营”的原则,控制大额贷款的额度和总量,切实加强管理措施。

    (3)加大信贷科技平台建设。针对当前信贷作业多系统反复查询,效率低下的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需求,实现多系统一平台展现,减轻作业的繁琐,释放充分的时间满足营销需求,同时强化风险的科技控制能力。

    (4)优化评级模型,健全评级体系。为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强化准入环节管理,对全部个人客户启动授信评级,并引入先进评级模型专业公司帮助建设信用评级机制,实现未经评级不予准入的有效防控机制。

    5.2.3加强信贷队伍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客户经理素质。

    (1)加强信贷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综合素质,结合不断变化的金融形势和发展需要,切实加强相关专业理论和业务知识的教育培训,加强小微信贷的服务标准化、“三查”标准化的培训学习,提升营销队伍的业务水平。通过邀请外部专家、行内业务精英进行集中专题培训,通过开展警示教育、以案说法抓好道德素质培训,提高客户经理贷款营销、风险识别与防范等方面能力。

    (2)加大监督检查及业务辅导力度,定期专项检查、按月抽查、新增不良风险排查等形式,强化人员素质提升。从合规从业意识上,持续对信贷全体人员加强教育培训,不断的灌输合规经营理念,强化教育警示。

    (3)强化绩效考核,实施等级管理,对客户经理的管户质量、日常工作实行积分按月考评,考评结果为客户等级评定的唯一标准。逐步健全客户经理持证上岗,不具备上岗资格的另行安排不再许可调查职能,逐步健全人员岗位晋升及淘汰机制,优化信贷队伍结构。

    (4)抓好服务建设机制,特别是部门人员管理,增强部门人员和客户经理业务技能提升,通过定期测试提升客户经理团队的业务素质。

    (5)不断抓监督惩处力度,对于贷前调查不实、审查不严、审批放纵、贷后管理流于形式的人,按月通报惩处,警示本人的同时,为他人树一面镜子。

    5.2.4建立完善信贷信息系统 (1)要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加强推进CRM2.0系统的应用,在CRM系统实现三查模板定制,将客户信息、资信状况、资产负债等三查要点在系统中直接抓取,客户经理打印出来作为审批资料,从而简化信贷操作流程,提高效率,并加大完善客户信息一览视图,准确定位客户,全面挖掘客户金融需求。

    (2)加大信贷科技平台建设。针对当前信贷效率低下的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需求,实现多系统一平台展现,减轻作业的繁琐,释放充分的时间满足营销需求,同时强化风险的科技控制能力。

    (3)优化评级模型,健全评级体系。为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强化准入环节管理,对全部个人客户启动授信评级,并引入先进评级模型专业公司帮助建设信用评级机制,实现未经评级不予准入的有效防控机制。

    (4)规范数据治理,推进系统应用最大化。一是注重审批环节信贷系统信息维护,多次强调将信贷系统中各个模块字段能输尽输,企业客户维护信息包括客户概况、客户附加信息、关键人信息、家庭成员、资本构成、水电煤税等,个人重点强调家庭成员、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通过规范数据录入,保证数据来源的实用性,为后期数据应用提供支撑。二是加强征信系统数据的管理,明确专人负责数据质量管理,确保数据报送准确、规范,优化了征信查询授权委托管理,建立申请、审批、查询的规范性征信查询管理机制,确保客户信息查询有监督,保障客户信息档案不泄露。三是强化各类系统应用最大化,在贷款调查、审查、贷后检查中充分查询风险预警系统,在对新增客户授信和对存量客户增加授信额度,还要求查询工商信息系统、征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等内部信息系统,通过各类系统的有效应用,充分揭示风险点,有效前置防控风险。

    5.2.5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 (1)健全绿色金融机制。制定完善绿色信贷管理办法或相关制度,通过机制建设、信贷计划安排、产品创新、改进操作模式等措施,把绿色金融理念镶嵌于贷款调查、评级授信、审查审批、贷后管理全过程,禁止对“两高一剩”行业的信贷资金投入,严禁发放并坚决退出环保排放不达标、严重污染环境且整改无望的落后企业贷款,引导信贷资源的绿色配置,促进本市绿色经济的发展。

    (2)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加大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信贷支持,优先满足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技改项目的资金需求,加大对信息与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信贷投向以节约资源技术研发、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或行业为主要方向。

    (3)大力支持绿色生态农业领域。主动跟进农业节水工程、田间节水设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加大绿色生产方式的农业信贷投放。增强循环农业、绿色无公害土特产品养殖、加工、销售、物流配送、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等绿色农业的信贷投放力度。

    5.2.6增强风险管控能力 (1) 要坚持适度授信。准确掌握客户融资现状,根据客户信用、经营、财务和承贷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授信额度,防止过度授信。

    (2) 要坚持统一授信。通过查询工商登记和征信报告等方式方法,有效识别集团关联客户,建立辖内集团关联客户完整名录,全面梳理客户关联关系,实行名单制管理,着力防控多头授信。三要坚持审慎授信。

    (3)有效防控担保圈、担保链风险。对于已形成的担保圈贷款,借助贷款到期机遇,理性处置,有效破圈解链,因圈因链施策,创新信贷产品、创新担保方式或追加抵押物等不同形式有效化解担保圈风险,努力促使长链变短链、大圈化小圈,控制担保圈风险扩散传染。

    (4) 有效防控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杜绝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对平台企业举债属于一般企业债务行为的,充分考虑项目可行性、还款来源可靠性,按照商业化原则审慎发放,严禁发放政府通过平台企业借道融资的贷款。

    5.2.7杜绝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促进信贷结构调整 坚持分类别调控,因项目施策。审慎开展商业地产业务。不得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禁止发放异地房地产开发贷款,有效促进商业房地产库存。杜绝发放“首付贷”、抵扣工程款贷款、项目缺乏市场竞争力、违反规划要求等情形的房地产融资业务。

    结束语 信贷业务对于银行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信贷风险防范就应该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P农村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与声誉风险等方面的问题,突出的有,风险审查不到位、风险控制科技水平不足、担保方式传统、客户诚信意识下滑、信贷人员调查不深入、未按流程办事、信贷人员恐贷款、惧贷思想严重,还有信贷产品创新未能满足客户有效需求,绿色产业创新要求没有达到等。

    本文围绕p农村商业银行的相关信贷现状以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了解其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些解决方案。但是,相关银行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质,本文通过近期年报分析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自身的知识与经验的不足,对于分析存在片面性。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与分析能力,为P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方面进行更加准确的分析,给予更加准确全面的建议。

    相关热词搜索:风险管理 银行信贷 商业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特点 银行信贷的风险有哪些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