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导游词 > 【2020部编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教案试卷】一年级数学题100道

    【2020部编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教案试卷】一年级数学题100道

    时间:2020-10-21 00:31:16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第1课时 1—5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教材中首先通过给学生创设一副农家小院图情景图,通过观察图中的人和物,抽象出1—5五个数,充分的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寻找1—5的数字中,尽量引导学生有序的说出个数,让学生初步感知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感知数序。为了加深对数序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教材中还设计了让学生根据数摆小棒、借助计数器理解数序、画点子图理解数序的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为抽象的数字寻求丰富的表象支撑。学写数字是本单元的重点,教材中直接呈现写数字范例,以形象的虚线箭头让学生看到哪里起笔,怎么拐弯,何处收笔,规范了学生写字,感受到怎样书写才美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l~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l~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1~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l~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图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备注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二、反馈实践 三、感知数的顺序 四、开放性活动 :
    谈话: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 2.猜数游戏。

    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学生汇报学生动手操作。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学生回答,动手操作。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

    (2)汇报。

    小组活动。

    师生交流。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农家小院”,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然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初步地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并会认l~5这几个数字。

    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数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通过亲自摆一摆,让学生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添1得到的。

    点子图则让学生整体感知数与数之间的横向联系 通过学生进行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

    利用这个游戏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数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此活动是为了初步建立数与图之间的联系。并且让学生体验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1 2 3 4 5 教学反思:
    《比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例题和“做一做”,练习三第3、4、6、7、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用词语“等于”、“大于”和“小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2.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符号“=”、“>”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1.小猴吃水果的课件。

    2.投影仪。

    3.每人准备3只猴、4个梨、2个香蕉和3个桃的图片;
    “>”“<”“=”3张符号卡片和1~5的数字卡片;
    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创设童话情境,引入象形统计图。

    (1)课件展示 (2)画外音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学生摆法一般有两种:
    (5)提问: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梨,几个桃,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课件展示的象形图下面分别动画写出“3”、“4”、“3”、“2”。

    二、教学新课 1、教学“3=3” 提问: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一个也不多,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且在图下面写上3=3,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2、教学“3>2”方法和教学“3=3”相同。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3、教学“3<4”方法如前,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4、区分“>”“<”和“=”。

    小结: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观察可发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也就是比较多少;
    谁和谁同样多,就用“=”表示;
    谁比谁多,就用“>”表示;
    谁比谁少,就用“<”表示。

    三、课堂练习 1、第17页做一做第1、2题 2、第18页练习三第3题、第4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小结:我们认识了“>”“<”和“=”3种符号,知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在比较时,仍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比大小》自评 太多的收获令我感动,课堂上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激情和热情着实令我动容,整个教学活动中,可以说我将自己完全置于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位置上,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教学伊始,我就直接切入主题,创设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景图,引发具有思考行极强的问题“仔细观察,哪盘鸡蛋多?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样的问题一经抛出,即刻触动了学生思考的兴趣,听听孩子们的回答“只需要比最后一排就可以了,因为前几行都一样多”,“老师,第一个盘子的只空了两个格,第二个盘子空了四个格,所以第一个盘子的鸡蛋多”“老师,我能很快的数出每盘鸡蛋的个数,我5个5个地数,很快”就在这七嘴八舌中,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使其立刻变得鲜活而灵动。同时更从侧面充分体现了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主动性,学生的语言可能稚嫩,可能不够缜密,但孩子的潜力着实令我称道,我欣慰于孩子们在课堂上能够灵动的展现自我,更称道于学生能够赋予课堂新的生命,我怎么不为之动容。学生能够自然,轻松、愉快地走进课堂,这不正是我一直苦苦追求的目标吗,静下心细细想来,其实它很简单,其实有时甚至是触手可及,但有时却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问题。

    二、在自主活动中个性得到张扬。

    可以说本节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要想达到教学目标并不难,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够让这样一节看似普通而平凡的教学内容,富有新意与创意,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在干巴巴的大小比较方法之后更能体现出课堂的有效性,我将本节课定位在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层面,宗旨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练,让学生在活动中个性得到张扬。我充分利用了课前发给学生的卡片(100以内的数)巧妙地利用这张小小的卡片,并将其贯穿于教学始终,在学会了比较大小的方法后,设计了同桌两人比,四人小组比,随意找同学比,和老师比,甚至全班同学比,难度在不断地提高,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可以说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比较中,学生巩固的不仅仅是比较方法的运用,更激发了学生挑战的欲望,同时也收获了一次又一次成功。

    三、教师要不断完善与提高。

    有收获,也有遗憾,课堂的调控,教学拿捏的火候与尺度,教师就知识的归纳与总结的时机,还需要完善。但通过今天的教学,更使我深刻的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切不可低估今天的学生。教师看多远,学生就会走多远,我们也许能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我们也许能做到,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但更要求我们要学会反思,学会汲取,不断学习,不断地完善自我,完善课堂,追求理想的课堂首要目标是有效,真可谓“任重而道远”。

    第3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认真审题,精确计算。(每空1分,共12分) 5-3=   4-4=    2+0=   2+3= 1+1= 5-2= 4-3= 5-0= 4+=5 0+=3 +2=4 -1=4 二、用心思考,正确填空。(共30分) 1. 小猫们各钓了几条鱼?数一数,填一填。(6分) 2.按顺序填数。(3分) 4 3 1   1 3 3.填上合适的数。(5分) 4.数一数,比一比。(6分) (1)福建剪纸是福建地区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

      比多(  )。

    (2)妈妈去市场买了一些海鲜。

    (  )只  (  )只  (  )条       5.填一填。(4分) (1)一共有(  )只动物。

    (2)从左数,排第(  ),从右数,排第2的是(  )。

    (3)从左数,第3只动物是(  )。

    6.在里填上“>”“<”或“=”。(6分) 2+14      5-23      0+34 35-3 24-0 3+24+1 三、比较,谨慎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8分) 1.与3的相邻的两个数是(  )。

    ① 1和2   ② 2和4   ③ 4和5     ④ 2和5 2.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

    ① 3>4 ② 1+4<5 ③ 2+0=2 ④ 5-5>5 3.3后面的第2个数是(  )。

    ① 1 ② 1、2 ③ 4、5 ④ 5 4.<4,里不可以填(  )。

    ① 0 ② 2 ③ 3 ④ 4 四、画一画。(共10分) 1.画△与☆同样多。(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比○多2个。(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图表示下面算式的意思。(4分) 五、看图列式计算。(每小题4分,共24分) 1.  3+=      2.  5-= 3. = 4.   = 5. =   6.   = 六、解决问题。(共16分) 1.下面的游戏公平吗?(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画“√”)(6分) 2.小朋友选物品。(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画“√”)(6分) (1)每人选一辆玩具小汽车,够吗? (2)每人选一个桃子,够吗? 3.小朋友们玩游戏。(4分) 有(  )个小朋友被树挡住了。

    答案 一、2 0 2 5 2 3 1 5 1 3 2 5 二、1.4 3 0 5 1 2 2.5 2 0 2 4 5 3.1 5 3 4 1(最后两空答案不唯一) 4.(1)2 (2)5 2 4 5>2 2<4(比较大小答案不唯一) 5.(1)5 (2)2 兔子 (3)猴子 6.< = < > < = 三、1.② 2.③ 3.④ 4.④ 四、1.△△△ 2.□□□□□ 3.(1)□□ □□□ (2) 五、1.3+2=5 2.5-1=4 3.3-3=0 4.0+4=4 5.2+2=4 6.4-1=3 六、1.不公平 1 2.(1)不够 (2)够 3.2 第5课时 加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4~2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数字的加法。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及看图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读写加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将加法的知识运用于生活。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纸片。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利用PPT呈现图片和小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师:小朋友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2—5的分与合》,先一起来回顾一下。

    (PPT呈现图片,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对《2—5的分与合》进行复习回顾,为学习《1--5的加法》奠定基础。) 二、观察图片,展开新课 创设情境,用PPT展示图片。

    师:在公园门口,我们经常看到卖彩色气球的,非常漂亮。我们看图片上就 有一个小丑在公园里卖气球(学生初步感知图中有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

    下一页PPT,提出问题(图片中小蜜蜂提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图中一共有多少气球? 生:四个,小丑右手有3个红色的气球,左手有1个绿色的气球。

    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用课前准备好的圆纸片代替气球,表示一下图中我们看到的气球。(之后电脑演示用圆纸片代表气球的过程。) 师:大家刚才表现都很好。我们看到,算气球的总个数就是把左手的气球和右手的气球放到一块儿,也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的动作,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 师: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表示合起来的过程(教师板书“+”,并带领学生读一读)。把3和1合起来,我们就能用加法来表示(板书:3+1=4)。

    读作:3加上1等于4(强调:“+”为加号)。

    [设计意图]:由直观图抽象到数字的加法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加法算式的写法及读法。

    刚才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希望小朋友能理解并记住它们。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使学生对“+”和“=”更深入的理解。

    师:对“+”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问题(PPT动态呈现小丑交换左右手气球的过程,引导学生用式子重新表示气球个数)。

    师:小朋友刚才说的都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副图,看松鼠一共有几只? [设计意图]:数气球个数的例题,是学生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借助于上一节学习过的4的分与合,引导列出加法算式。数松鼠个数的例题,使学生借助于5的分与合,列出算式。

    三、 知识应用 1.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在方框中填入正确的数字。

    3.先用 摆一摆,再填得数。

    4.思考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1.P28-29练习五:
    第1,2题和第6,7,8加法部分习题;

    2. 《同步练习册》 第三单元《加法》练习。

    【板书设计】 加法 3 + 1 = 4 1 + 3 = 4 加号 等号 加号 等号 读作:3加1等于4 读作:1加3等于4 第三单元 减法 第 7 课 时 课 题 减法 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 1、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并能用数的组成正确口算5 以内的减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的兴趣。

    3、 情感目标 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会计算减法。

    理解减法的含义,确定被减数。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和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个人增减 一复习旧知 1、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 2+3 1+3 1+4 2+2 4+1 3+1 2、对口令:5以内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出示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说图意,然后全班交流。

    (小丑手里拿着4个气球,飞走了1个) 师:像这样,从4只里面去掉一只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减掉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 2、学习减法算式 问:4个气球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飞走了一个,是从几只里面拿走的? 飞走一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1 像这样飞走了、去掉了等都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4-1= 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请你说一说。(然后全班齐读算式)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其他能用3-1表示的事物来。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出示第26页的第2幅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请多个同学说图意 (2)问:谁知道虚线圈是什么意思?请你猜一猜。

    2、第26页最下面的做一做 去掉了要用什么方法计算?谁能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你们能够根据刚才所讲的,把后面的2幅图的图意说一说吗?试一试。(4人小组合作完成) 三、巩固反馈 1、P28页的第3题 (1)4人小组每个人说图意,对学得不好的同学要给予帮助和鼓励。

    (2)说完图意后,再每个小朋友独立写出算式 小组内由小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评价,说一说每个人写出的算式是不是符合题意,不对的又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情况下要用减法?怎样计算减法?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减 法 根据下图列出一道减法算式,并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 = 答案提示:
    4-3=1 或 4-1=3 第3课时 第几 答案提示:
    从右数,摆第4。

    第3单元 加法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2=5 答案提示:
    可以按照男生、女生分;
    也可以按照穿紫衣服的小朋友、没有穿紫衣服的小朋友分。

    1~5的认识 这张卡片放在哪儿呢? (1)写一写,画一画,找到卡片的位置。

    (2)猜数游戏:
    这个数在1的后面,3的前面,它是( )。

    这个数在3的后面,可能是( )。

    答案提示:
    (1) (2) 2,4或5 1~5的认识 看图写数。

    答案提示:
    第7课时 0 课题 0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0的认识是学生在认识1~5各数基础之上学习的。本节课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经历认识0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

    1.注意设计活动的兴趣和理念结合,发展学生的能力。

    创设情境让学生探索0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2.合作学习贯穿教学始终。

    在整个教学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不包办代替,做到了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展示了合作学习是学习数学的必备条件。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准确体验0认识0,掌握0的写法。

    2.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3.使学生会做带0式子的加减。

    学习重点 正确理解0的含义。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纸片、盒子、粉笔。

    学具准备:学具、小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师:出示3个盒子,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礼物,谁能打开说一说用哪个数表示它? 2.第3个什么也没有,怎么表示? 3.引入课题——0 学生想知道礼物是什么。

    预设学生用0表示。

    明确本节课的内容。

    1.说一说。

    1本书用数几表示?( 1 ) 3个学生用数几表示?( 3 ) 5只鸡用数几表示?( 5 ) 二、探索新知。

    1.认识0,“0”的两种含义:
    (1)用0表示没有。

    ①课件展示(出示3张白纸),第一张纸上放2根粉笔,第二张纸上放1根粉笔,第三张纸上是空白的。

    ② 问:第一张纸上有几根粉笔?用几表示?(板书:2) 第二张纸上有几根粉笔?用几表示?(板书:1) 第三张纸上有几根粉笔?(一根粉笔都没有) 我们可以用什么表示?(用“0”表示) 小结: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没有就用0表示。

    ③讨论:说说“一个也没有”要用0表示的例子? ④看课本第30页猴子吃桃图,说一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2)用0表示起点。

    ①观察尺子,回答问题。1的前面是几? ②这个地方的“0”表示什么呢? ③视频演示运动会上短跑起点的场面。

    小结:0的两个含义:一是表示没有,二是表示起点(开始)。

    2.教写0:
    (1)说说0像什么?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从右上角起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写得圆滑,不能写得一头圆,一头尖,不能有棱角。

    (2)课本上描红。

    3.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
    (1)课件展示第30页小鸟主题图,指名说图意? (2)看青蛙图,说图意,并借用小棒列式计算。

    (3)说一说“5-0”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 师:一个数减0还是等于这个数。

    1. (1)①认真观察回答问题。

    分别写210 熟记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②讨论预设:我有5根粉笔,全用完了,现在1根也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

    ③2个苹果都吃完了,用0表示。

    ④同桌说一说,小组内交流。

    (2)①学生拿出尺观察尺子,1的前面是数0。

    ②预设:0在尺子的开头. ③学生感受0表示起点的过程。

    2. 让学生用手指在空中书写0, 学生课本上描红,练习写。

    3.(1)学生交流。

    “窝里有3只小鸟,全飞走了,还有0只小鸟。3-3=0” (2)明确图意用小棒摆一摆。

    “左边有4只青蛙,右边有0只青蛙,一共有几只青蛙?”4+0=4 (3)讨论:“5-0”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 2.算一算。

    5-4=1 4-3=1 5-2=3 5-1=4 5-3=2 4-1=3 3.0像什么?有什么好办法记住? 答:零像鸡蛋上下一样圆。

    4.动手摆一摆,算一算。

    4-0=4 5+0=5 4+0=4 3-0=3 2+0=2 三、巩固练习。

    1.口算第30页做一做。

    2.讨论带0式子的特点:
    小结:(1)一个数减0还是等于这个数。

    (2)0和一个数相加还是等于这个数。

    学生认真做到书本上。

    讨论并找规律,预设:一个数减0还是等于这个数;
    0和一个数相加还是等于这个数。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习了1~5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乐中学。联系生活使学生要学,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会学。好的方面:1.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一起,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同学掌握了0的两个含义并且书写较工整且会做带0的式子的简单计算。不足: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5课时 加法 课题 加法 课型 新授课 设计 说明 本节课借助情境图和操作,通过动态演示“合并”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情境图中小丑合气球的情境,小丑把3个气球和1个气球合在一起,合并的过程非常突出。且增加了动态演示和操作,体现合并这一过程,能更好地体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突出了重点。通过实践操作、演示,使学生进一步知道加法的含义,并能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学习 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
    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实践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学习 重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学习 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具、小棒。

    学具准备:学具、小棒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 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引新。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倒数到1。

    2.按顺序填数:1()3()5 。

    3.抢答:看卡片说数,复习数的组成。

    学生快速回答问题 1.写一写。

    1和3组成(4) 2和1组成( 3) 4和1组成(5)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直观演示,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出示小丑拿气球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 老师手拿气球演示一遍,并作两手合并的动作?谁能完整说说意思?师:四个气球是由几部分合起来的? 小结:4个气球是由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合起来的。

    2.动手摆一摆。

    (1)引导学生用小圆片代替气球摆一摆。

    (2)教师在黑板上先贴3张圆纸片,然后再贴1张圆纸片,指名上来在图下写数字,合起来是几? (3)从图象抽象出数字,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表述,用加法计算。(板书课题:加法) 3.出示加法算式。

    (1)引导学生:气球有多少个?怎么列算式?红气球有几个,用数字“几”表示?绿气球有几个,用数字“几”表示?合起来是几个?算式是多少?边说边写。(板书3+1=4) (2)读一读加法算式。(可边读边做合起来手势) (3)教师引导学生,这幅图还可以怎么列式?让学生看图说一句话,并列式。

    4.扩展练习。

    (1)小组内学习,动手摆一摆,边说边做手势,全组一起说等于几,并把式子写下来 (要求每人都摆一次:1+2,2+1,1+3,3+1) (2)明确算法,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几只? (课件展示) (3)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3+2=? 1.仔细观察演示并回答问题。

    (1)红气球有3个,用数字“3”表示,绿气球有1个,用数字“1”表示,合起来是4个。

    (2)练习读一读,3+1=4读作:3加1等于4。

    (3)1个绿色的气球和3个红色的气球合起来是4个,算式1+3=4。

    2.(1)先摆3个小圆片,用数字“3”表示,再加一个小圆片,用数字“1”表示,合起来是4个小圆片。

    (2)观察老师演示内容,积极回答问题,配合老师。

    (3)巩固练习算式3+1=4,要求会熟读。

    3.看图,讨论算法。

    (1)数数法、接着数、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2)对比得出组成算法又对又快。

    (3)细心体会这三种算法。会根据老师要求迅速摆好。

    3.自己写出5以内数的两道加法算式。

    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2+3=5来表示呢? 答案不唯一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1+2= 2+1= 3+2= 2+3= 1+4= 4+1= 1+3= 3+1= 2.课本第24、25页做一做。

    结果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边做边拿圆片摆一摆。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五、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1.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5以内的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了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体现了“尊重学生,注意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加法中“加”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乐趣。这课时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点评和总结:
    比大小 比大小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在前面学过的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在“比多少”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学生通过摆图形的实践活动,用符号(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1.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整节课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有序地比较两种事物大小的方法,并会用这一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题。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分析“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感受到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专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目标 通过让学生整理水果学具图案来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使学生知道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 理解“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含义。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小猴、梨、香蕉、桃等图片。

    学具准备:小猴、梨、香蕉、桃等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引新。

    1.认读1~5各数。

    2.排序。

    老师报数,学生操作数字卡片:2、4、5、3、1. 3.谁会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导入新课———比大小 认真读老师出示的卡片。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出示卡片。

    明确老师的要求。

    1.从1数到5,再从5 数到1。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图中有哪些水果?分别是什么?他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引导学生思考:图中有几只猴子?若每只猴子吃1个梨子、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2.引导学生操作学具摆出小猴和各种水果,学习“<” “> ”和“ =”。

    (1)教师引导:用一一对应的摆法。哪些水果和小猴的数量一样多?3只小猴和3个桃子的数量相等,用 “=”表示。

    比一比、读一读。

    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说“同样多”。(如:2=2……) (2)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小猴比香蕉多。用“>”连接,板书“>”读作“大于号”,(板书3>2读作“3大于2”)。

    老师编顺口溜:“开口大,朝大数”。便于学生记忆。

    (3)教学“<”(方法同上)。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小猴比梨子少。教学3<4(板书3<4)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编顺口溜“尖头小,对小数”帮助学生记忆。

    (4)发散思维。

    看看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可以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老师:请大家讨论 小猴怎么分才最公平? 3.同桌相互说一说还能举出哪些例子? 1.看图知道有3只猴子,3个桃,4个梨 ,2根香蕉。

    2.(1)同桌之间讨论,想出小猴和3种水果的不同摆法。

    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摆一摆。展示一一对应的摆法。

    (2)看图比一比、说一说。小猴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时就用等于号连接如“3=3”举出生活实例。

    (3)学生仔细观察认识“>”、“<”并用学具摆一摆。

    (4)速记老师编的顺口溜。

    3.仔细观察找出图中可以比的事物。如,桃子比香蕉多,即3>2。

    三、巩固练习。

    1.第17页做一做。

    2.找一找。(同桌游戏)在教室里找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的数量是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1.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2.同桌间合作完成。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

    1.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引导学生说说顺口溜。

    1.自由谈一谈。

    2.相同数间用等于;
    开口大,朝大数;
    尖头小,对小数。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以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符号,在丰富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在比较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明白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时候使用“<”,老师引导孩子们自己总结出了“相同数间用等于;
    开口大,朝大数;
    尖头小,对小数。”的顺口溜。不足的是,上课组织教学花了太多时间,效果也不太理想。另外在后半部分学生动手操作中有些乱,孩子们还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在摆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不跟着老师走,自己玩自己的,还有学生不注意听老师要求什么,而只顾自己摆自己的。如何更快地熟悉学生,调动学生的注意力,确实还需要思考。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3课时 第几 课题 第几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对“第几”和“几个”这些概念很模糊。这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所以,本节课的设计重在指导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

    1.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本课设计围绕“排队”、“摆一摆”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基数“几个”和序数“第几个”的区别,从而达到学习效果。

    2.重视小组动手操作、合作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操作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能够解决问题获得新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学习目标 1.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

    2.知道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3.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使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 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动物卡片。

    学具准备:学具盒、照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游戏导入:
    1.玩游戏:注意听口令,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如: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 第三排的小朋友摸摸你们的鼻子 (可多玩几次)。

    初步让学生体会序数的含义 2.引入新课——第几 从游戏中发现问题,初步感知“几个”和“第几”的不同。

    明确本节课的内容。

    游戏:我说你做 伸出左手,拍左腿2下。

    跺右脚3下。

    二、自主探索,感受新知。

    1.初步感知序数的含义。

    (1)找5个学生上来排成一列,假设他们来老师这里领作业本,下面同学说说有几个人,他们分别排第几? 引导学生发现:观察的方向不同,顺序也发生了改变。

    (2)师:XX同学排第3,这里的第3指的是几个人?前3个人是谁? 设疑:都是3,为什么表示的意思不一样呢? 小结:“几个”:表示事物数量的多少,“第几”表示这些数量中其中的一个. 2.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含义。

    (1)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小组四人合作,一人摆学具,并向大家提问,其他人回答。然后轮换,由另外一个人摆,并提问,其他人回答。要求每人摆一次。

    (2)设疑:从前往后数和从后往前数结果一样吗? (3)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几个”和“第几”的区别。

    3.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拿出一个圆片学具和4个三角形学具,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看看圆片学具可以放到哪些位置? 师:把学具摆一排,圆片摆在第3的位置有哪些摆法? 1.(1)这5个同学分别介绍自己排在本排的第几个 。

    所数的方向不同,顺序也不同。

    (2)从教师的小结中感知序数的含义。

    2. (1)同桌动手操作。

    (2)向同学说自己摆小动物的位置。

    (3)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如在课桌上放4本书,从左往右数,第4本书是语文书。

    3.按照要求摆一摆。圆片可以分别摆在第1位,第2位,第3位,第4位,第5位。

    通过独立思考和同桌交流,进一步感受到“第几”的相对性,即数的方向不同,位置也发生了变化。

    1.你在学校窗口充饭卡经常见到哪些情境?谁先买到票?为什么? 答:略 2.数一数,填一填。

    上面一共有(5)种水果。

    把从左边数的3种水果圈起来。

    把从左边数第二种水果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答:略 从右边数第二种水果是(西瓜 ) 三、巩固练习。

    1.拿出自己带来的照片,小组里小朋友互相介绍一下你的家人。(教师可以先让一个同学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家人) 汇报情况,指名向大家介绍你的家人。

    2.练习:
    (1)看课本P20后第1、2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写。

    (2)P23第1、2题,教师指导完成。

    1.学生自己看照片说说自己一家人各站第几个?同学纠正。

    2.学生说答案,老师纠正。

    3.同学们站队,从左数,小红排第3,从右数,小红排第2,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答:有4人。

    四、课堂小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小结:“几个”表示事物数量的多少,“第几”表示其中的一个。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通过游戏及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了“几个”和“第几”的概念,学习难点迎刃而解,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这样一来,学生便在一个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同时增进了对数学的情感。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对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参与性强,对本课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形式开放,学生活跃,课堂秩序显然有点乱,有时难以控制,如有的学生在活动中处于旁观者的态度。有待我去研究怎样组织教学。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4课时 分与合 课题 分与合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5以内数的组成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经接触到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熟练的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1.注重实际操作,实现自主发现。

    本节课选取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素材,让数的组成和图形进行联系。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亲身经历数的分和合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2.扩展学生的思维发展。

    数学来源于生活,习题设计巩固了5以内数的组成,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初步的自学能力。

    2.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学习重点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具 学具准备:学具、桃子、星星卡片各5张、小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课件,同学们,豆豆博士又来考我们了。他说:“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我们班做客,想请小朋友们把每个小组准备的4个桃子放在两个盘子里来招待老师们,小朋友们想想可以怎样把四个桃子分放在两个盘子里呢?” 2.导入新课——分与合。

    学生专心听讲,仔细思考。

    1.从1数到5,从5数到1。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一)4的分与合 1.学生拿出发的桃子纸片,在小组内尝试着分一分,再组织全班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出示课件) 2.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老师边说边点出相应的内容) 3.现在请小朋友摆一摆。

    (1)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

    (2)填一填。

    (3)我会读。

    读4的组成,学生自由地读,同桌相互检查。

    小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这回老师可高兴了,她想请小朋友们再回答一个问题。请小朋友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呢?或者说几和几可以组成4?(1和3可以合成4,2和2可以合成4,3和1可以合成4) (二)5的分与合。(试一试) 1.黄瓜先生看到你们这么聪明,一会儿就将4的分与合学会了。高兴极了,每人奖励了5颗星星,请你们把5颗星星分成两堆,自己学习5的分与合。

    2.请大家拿出老师发的星星图片在小组内分一分,看看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5?再把书上第22页的方格填写好,听清了吗?开始! 3.学生反馈,老师出示相关课件内容: 5.小组派代表汇报,老师板书。

    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1和4…… 4和1可以合成5,1和4可以合成5…… (一)1.学生拿出桃子纸片动手分一分。

    2.说一说分的结果。

    预设:
    4个桃分成1和3;

    4个桃分成2和2;

    4个桃分成3和1。

    学生看板演读分成。

    3.拿出小棒动手操作按要求填一填。

    4.指名学生说一说,4的几种不同分法。那么合成你会说吗?在小组内说一说。

    (二)1.动手操作5的分与合。

    2.学生活动,提出问题: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5? 预设:
    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 2.有3根小棒,把它们分成两堆,可以怎么分? 答:有2种分法。第一种可以分成1和2;
    第二种可以分成2和1。

    3.看图,填一填。

    三、巩固练习。

    1.课本21页的做一做, 2.课本22页的做一做。

    3.游戏:出手指游戏。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我出一次,小朋友们出一次,然后再说出两次合起来是几?如:师:我出1,生:我出2,2和1可以合成3。

    (2)小组内说一说其他的数。

    1.学生自己填写,教师巡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2.小组派代表汇报填写情况。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能不能找到规律。

    3.同桌一起玩游戏。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

    谁能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 1.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们学的很开心都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在教学2到5的分与合之前,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些朦胧的认识(在幼儿园学过)。这节课从总体上把握得过关了,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对本课的重点理解是通过操作、合作让学生自己探索4、5的分与合,而且要让学生多练习分与合连着说。对于重点的把握我觉得很好的一点是我让学生说的机会很多,每一个环节不管是游戏或是练习,都很注重说。课上学生的反映也很好,基本都能说完整。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运用、巩固新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也符合我们的课改精神。

    教师点评和总结:
    关于0的故事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鸡和鸭 稀奇稀奇真稀奇,鸭子队里混只鸡。

    顺着数数它第五,倒着数数它第三。

    请你仔细数一数,多少鸭子多少鸡? (答案:鸭6只,鸡1只。) 加法的来历 运算符号并不是随着运算的产生而立即出现的。如中国至少在商代(约三千年前),已经有加法、减法运算,但同其他几个文明古国如埃及、希腊和印度一样,都没有加法符号,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就表示相加。在今天的带分数写法中仍可以看到这种遗迹。到公元三世纪,希腊出现了减号“↑”,但仍没有加法符号。公元六世纪,印度出现了用单词的缩写作运算符号。其中减法是在减数上画一点表示。

    后来欧洲人承袭印度的做法。例如用拉丁字母的P(Plus的第一个字母,意思是相加)表示加,用M(Minus的第一个字母,意思是相减)表示减。

    “+”、“-”出现于中世纪。据说,当时酒商在售出酒后,曾用横线标出酒桶里的存酒,而当桶里的酒又增加时,便用竖线条把原来画的横线划掉。于是就出现用以表示减少的“-”和用来表示增加的“+”。

    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Widman,1460—?)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表示剩余和不足,1514年荷兰数学家赫克(Hoecke)把它用作代数运算符号。后来又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Vieta,1540—1603)的宣传和提倡,才开始普及,直到1630年,才得到大家的公认。

    加、减号的来历 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常常和“+”、“-”、“=”等数学符号打交道,日子长了,就和它们成了天天见面的好朋友。可是,你了解这些朋友的来历吗?说起年龄来,加号“+”和减号“-”要算是大哥哥。500年以前,有一位德国的数学家,叫魏德曼,他在横线上加了一竖,用来表示增加的意思;
    在加号上去掉一竖,用来表示减少的意思。于是加号“+”和减号“-”两兄弟就诞生了。但是,正式为大家公认,作为加、减运算符号,一直到1514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以后逐渐普及,沿用到现在。

    第三单元 减法 课题 减法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5以内的减法计算,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水平积极主动地进行计算,同时也提示老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注重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节课的教学都要创设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知探究中,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地学习简单的数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了减法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减法的含义。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号,会读减法算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 体会减法的含义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每个学生准备若干个圆纸片和三角形、5根小棒 学具准备:学具圆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景。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游乐园里的小丑又来了!今天他在干什么呢?(课件展示第26页情境图) 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1.算一算。

    2+3=5 1+1=2 1+4=5 2+3=5 3+1=4 3+2=5 二、引导自学。

    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1)让学生自学教材第26页,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关练习,并记录疑问。

    (2)自学检测。

    组织学生互相检测,并进行疑问交流。

    (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并及时提示点拨。

    2.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4个气球中拿走了1个,还剩几个? 师提问:在数学上要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3.算式是:4-1=3中间这个符号是减号,读作:4减1等于3。

    4.动手操作5-2=? 1.观察情境图完成任务。

    一开始小丑手里有( )个气球,然后飞走了( )个气球,最后还剩( )个气球。

    2.怎样用点子图表示情境图的意思? 动手操作。

    讨论:减法计算。

    3.一起读一读算式并说一说各部分的含义。

    4.拿出圆片操作。

    2.按要求填一填。

    1+(3)=4 2+(1)=3 3+(2)=5 4+(1)=5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6页“做一做”图2。

    (1)看图,说一说图意。

    (2)列示计算。

    (3)指名解释算式的含义。

    2.教材第27页“做一做”第2题。

    读懂题意,动手画一画,填一填。

    3.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减法算式表示。

    1.看图说意思。

    算式:4-2=2 同桌交流完成习题。

    2.举例:树上有5只鸟,飞走了3只,还剩2只,用减法算式表示是5-3=2。

    3.举例说说生活中4-3=1的例子。

    如:4个苹果吃了3个,还剩几个? (答案不唯一)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减法。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课要求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减法意义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读、写减法算式。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减法,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因此,在教学中我创建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初步感受减法的含义。再让学生自主学习“摆一摆”、“划一划”、“说一说”等活动从而引导进一步探究减法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对减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进行教学,使知识步步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足之处:有些学生思想开小差,没有跟老师一起学习,因此掌握效果较差。

    教师点评和总结:
    老鼠钻地洞 16只老鼠钻地洞,如果遇到岔路口,每一组就要分成数目相等的两组继续下去, 最后5个出口分别会跑出几只老鼠呢? (答案:A、B、C、D、E分别为1只、4只、6只、4只、1只。) 练习题1 这时的温度是( )度。

    答案提示:
    0 解题思路:
    0表示没有,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界限(如温度计的刻度0)。

    练习题1 动脑筋。

    (1)有 ,可以怎样分? (2)有 ,可以怎样分? (3)有 呢? 答案提示:
    (1) 答案不唯一,1和3,2和2,3和1;

    (2) 答案不唯一,每只小猴1个桃子,还余1个,或者2只小猴各1个桃子,还有1只小猴2个桃子…… (3) 每只小猴1个桃子。

    请你根据语句写式子。

    5大于2 □○□ 画一画,表示式子的意思。

    答案提示:
    5>2 数字的由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0、1、2、3、4、5这些数字。那么你知道这些数字是谁发明的吗? 这些数字符号原来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就把它们叫做“阿拉伯数字”,因为流传了许多年,人们叫得顺口,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将错就错,把这些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叫做阿拉伯数字。

    现在,阿拉伯数字已成了全世界通用的数字符号。

    它们各代表几? 有五只小动物,分别是:、、、、。它们各自代表着1-5各数。你能根据它们各自提供的信息,猜猜它们各是几吗? 我和它们比,我最小。

    我和它们比,我最大。

    我站在这一组数的最中间。

    我比小,比大。

    我比大,比小。

    (答案:代表5,代表2,代表4,代表1,代表3。)

    相关热词搜索:上册 人教版 教案 2020部编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教案试卷 一年级数学题100道 2020一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

    2020 2020-2021-小区工作总结 2020-2021-小学安全工作总结 2020-2021-小学工作总结5篇 2020-2021-小学教导处工作总结 2020-2021-小学教导工作总结 2020-2021-小学法制教育总结 2020-2021-小学终安全工作总结 2020-2021-小学英语教研组总结 2020-2021-小学辅导员工作总结 2020-2021-小班教师个人总结 2020-2021-小班组工作总结 2020-2021-销售助理终工作总结 2020-2021-销售总监工作总结 2020-2021下三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2020-2021党员思想汇报 2020-2021党建工作要点 2020-2021六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2020-2021农村分家协议书范本 2020-2021初一班主任工作总结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安全工作总结 2020-2021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语文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个人工作总结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个人总结大学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2020-2021学年辅导员工作总结 2020-2021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2020-2021年团支部工作计划 2020-2021年学校工作计划 2020-2021年审计局党建工作总结 2020-2021年工作总结 2020-2021年幼儿园小班工作计划 2020-2021年度优秀学生表彰大会工作方案 2020-2021年度党员冬训总结 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2020-2021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2020-2021年第二学期教师个人德育工作计划 2020-2021年选调生村官述职报告 2020-2021幼儿园大班工作总结 2020-2021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 2020-2021形势与政策笔记 2020-2021德育工作总结 2020-2021德育工作计划 2020-2021教师工作总结 2020-2021班主任工作总结 2020-2021秋冬季大气环境综合治理行动方案 2020-2021第一学期个人工作总结 2020-2021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2020-2021音体美教研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