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口号大全 > 放管服改革调研报告 关于深化“放管服”工作调研报告5篇

    放管服改革调研报告 关于深化“放管服”工作调研报告5篇

    时间:2020-01-16 07:40:17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篇一】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途径,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xx年以来,我市紧抓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营商环境试评价城市和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机遇,以“十大行动”“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大力推动“放管服”改革,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去烦苛、筑坦途,“一枚印章管审批”取得实质性进展,改革溢出效应日益显现。近日,市政府研究室会同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深入富县、黄陵、子长、安塞、宝塔等5县区,就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特别是县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各县区高度重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坚持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先手棋,着力推进“两项改革一张网”建设,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营商环境“软实力”逐步彰显。

    (一)聚焦简政放权,“放”出活力和动力。一是顶层设计优化供给。各县区按照中省市要求,围绕企业群众办事和服务需求,结合工作实际对政务服务全方位、多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先后出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10+x”行动方案》《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行政审批工作运行规程》等文件,从制度层面增加服务供给侧保障,搭建起推动工作的“四梁八柱”。整合审批服务各方力量,统筹机构编制资源,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原则,依托政务服务中心,做好行政审批服务机构组建工作,推动部门许可职能向审批服务局集中、审批科室向政务大厅集中、审批事项向网上办理集中,20xx年11月底,县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现市域全覆盖。黄陵县在审批服务局组建中,提前介入,摸底考察,“抽硬人、硬抽人”,将经发局、住建局等相关部门的业务骨干调整充实到行政审批服务局,确保行政许可工作不断档、有序衔接。二是梳理精简集中许可事项。各县区按照“应进必进、由易到难”原则,认真梳理划转的行政许可事项,对一般性行政许可及其关联和收费事项一次性纳入县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尤其对涉及投资建设、国土规划、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领域政务服务及关联事项均一次性划入;
    对暂时划转有困难的事项,采取“成熟一批、划转一批”的办法有序推进,县区基本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黄陵县将23个部门182项行政审批事项划转至审批服务局;
    子长县对16个部门211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划转;
    安塞区对15个部门92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划转。三是集成再造审批流程。各县区围绕流程最优、时限最短、成本最低的目标要求,对划转事项进行“颗粒化”梳理,重新制定相应的审批管理办法和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和时限,提升行政审批效能,让办事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宝塔区围绕“四压缩一减少”要求,从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改造,压缩审批事项53项,压缩审批时限198个工作日。子长县全面清理各类无谓证明,施工许可证办理材料由16项精简为6项;
    不动产登记办理环节由7.2个精简为3个。黄陵县企业开办实现办照、刻章、开户和办税“一站式”服务,时间压缩到现在的一个工作日,做到“上午办照、下午开业”。截止6月26日,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1269户,增长24.21%,其中新增企业4327户,增长24.59%。

    (二)聚焦放管结合,“管”出公平和秩序。一是充分发挥审管联动效应。坚持“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原则,落实审管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双向推送制度和联络员制度,加强集中审批与监管有效衔接。子长县对行政许可结果推行双推送、双告知,既告知被许可人要主动接受主管部门监管,又告知主管部门及时介入监管。比如对一起烟花爆竹的经营许可完成后,应急管理部门主动介入核查,发现该企业一些硬件设施不符合规定,随即将监管结果反馈给审批局,审批局及时纠错,消除了隐患。二是多措并举加强公正监管。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推动跨部门联合执法,全力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子长县推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及时向网信中心推送各类涉企登记和行政处罚事项,对信用记录良好的市场主体给予信贷和项目上的倾斜。宝塔区开通审批“绿色通道”,设立延安首个“信用驿站”,实施信用承诺制,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和个人优先提供全程无偿代办助办服务并降低检查频次。三是建立监督执纪问责机制。建立常态化监督、投诉举报惩戒机制,对企业群众和媒体反映的集中问题进行专项督查,健全防范机制,深化标本兼治。今年以来,宝塔区纪委对服务大厅办事窗口流程不清楚、工作人员办事拖曳、对待群众态度恶劣或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和后果的行为依法依纪严肃查处,查处违纪案件22起,党纪处分、组织处理29人。

    (三)聚焦优化服务,“服”出便利和品质。一是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府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要求,各县区加快建设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强化政务服务网与省市平台对接,对事项进行全要素展示,推动信息共享,形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互联互通”政务服务网络体系,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宝塔区218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实现网上办理,网办率达81%。富县创建“政务店小二微官网”,与“爱富县”app深度契合,打造最贴身的掌上行政审批服务平台,简单事项足不出户即可办理。二是提升实体大厅服务功能。根据受理事项类别,科学设置办事窗口,将大厅分为市场准入、社会事务、不动产登记、涉税服务、项目审批等专区,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企业和群众办事由“跑多门”变“进一门”。合理规划设置资料填写区、打印复印区、印章刻制区、休息区等功能区域,从自助终端服务机、塑封机、饮水机、手机加油站、订书机等细微处着手,提供和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宝塔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置母婴室、免费充电点、专为残障人提供的轮椅,配备内置急救箱、雨伞、针线包、老花镜等,印制政务服务平台和手机app使用指南、办事指南、窗口受理指南,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贴心周到服务。子长县对驻厅工作人员进行礼仪培训,将考勤、考试、工作状况等事项纳入积分管理,要求所有工作人员三年内至少考取一项过硬的履职资格,推进“一岗多能,一人多专”,提高服务能力。三是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各县区结合实际,创新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非要件容缺后补等机制,最大程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安塞区推行行政审批流动服务,开展“审批下乡”,审批人员下沉,通过“现场受理、现场审核、现场办结”的方法,从源头上减少群众办事来回跑、反复跑,让群众在家门口能办事、办成事;
    推行“红色代办”制度,抽调65名后备干部全程为企业办理项目审批、注册、入库、入统等服务。宝塔区推行“微信视频勘验”,减少办事群众跑腿次数,提高审批效率。黄陵县将水电气暖报装整合为1个便民服务窗口;
    依据“就近办”原则,依托乡(镇)村(社区)代办助办服务体系,推行高频事项不见面审批;
    税务部门采取征前免征、退库减免、抵顶欠税等方式,实施13项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二、存在问题

    按照“三年行动计划”,我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已近半程,交出了好于预期的“期中考试”答卷。特别是工作重心下移,组建运行县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精简审批事项,压缩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有力助推了政府职能转变,有效提升了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毋庸讳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创新性工程,尤其我市的改革尚处于探索磨合阶段,对标先进,理性反思,在工作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信息共享、审管联动不到位。市县实施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审批,办理审批业务涉及中省部门众多专网,专网之间、专网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之间均不能互联互通,制约“一网通办”。特别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和住建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并行运行,工程建设项目申报、审批双重管理,项目单位需要在两个系统中重复申报、二次录入,增加了工作环节,影响了审批效率。审管分离改革后,“谁审批谁监管”惯性思维难以改变,一些行业主管部门“简政减责、放权甩责”或对事中事后监管“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审管联动不畅,“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政策执行势必打折扣。以项目建设为例,监管不能及时跟进,信息反馈滞后,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项目”难以校偏纠错,渐行渐远。

    二是政务服务中心运行不规范。不少县区大厅依托过去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建筑面积不足,建设标准低,现有布局难以满足全省“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核、统一窗口出件”政务服务统一要求。按照《陕西省政务服务地方标准》(db61/t1121-20xx),县区政务服务中心面积应在3000㎡以上,本次调研的5个县区政务服务中心面积分别为:富县570㎡、黄陵700㎡、子长1500㎡、安塞1500㎡、宝塔1000㎡,按要求均没有达标。有些县区服务大厅授权不充分、运行不规范,监督评价系统缺位,一些已进驻的单位存在“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问题,部门窗口仅有“收发室”“中转站”功能,咨询尚可,办事难行。

    三是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不均衡。一些县区思想认识不足,对政策把握不准,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重视不够。行政审批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勘验人员缺乏,事项承接能力和办事质量水平有限,企业群众满意度不高。一些群众反映,有些地方窗口办事流程不清晰,工作人员主动服务不够,网络系统数据信息碎片化。一些企业反映,惠企政策宣传不到位,市场主体知晓率不高;
    制定政策征求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不够,政策虽然“闻着香”,企业却“难下咽”,很多时候看到政策,无法享受;
    看到空间,无法进入;
    看到机会,无法把握。各类金融机构分口管理经营,银行信贷准入门槛高,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加之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担保抵押能力有限,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尚需提高。

    四是监测评价、工作谋划不周全。部分县区反映,省上营商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不能合理公正客观反映基层实际情况。如供水报装方面,陕北地区冬季基本没有企业申请用水报装;跨境贸易便利化方面,部分县区无跨境企业和对外贸易业务,无法满足考核需要的样本企业选取。也有一些县区工作谋划存在“就指标抓指标”问题,大量精力放在应对考核和“治标”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搞短期突击,而对“治本”研究不够,长效性举措不多。

    三、对策建议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位一体协同推进,长短结合,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向纵深发展,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行政效能上持续用力。一是深入推进“一门一网一次”效能改革。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积极承接中省下放的事项审批权限,对照“三级四同”目录清单,调整部门事项,明晰权责关系。优化再造审批服务流程,政务大厅一窗受理、关联事项一链办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贴心帮办一次办结,提高服务效能,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由“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转变。加快线上“一网通办”和线下“只进一门”,搞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制度顶层设计,清理整合分散、独立的政务信息系统,完善市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集成共享。完善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和服务设施,推动实体大厅、网上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有机结合,实现线上线下功能互动、融合发展。今年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70%、实体政务大厅需由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的材料减少60%以上、市县100个高频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或“最多跑一次”。建议开发全省综合集成型集中审批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向市、县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开放端口、权限和共享数据,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一网通办”。二是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权责事项“颗粒化”管理,研究制定审批和服务的标准规范,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建议由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借鉴外地经验,研究建立审批制度、事项管理、服务流程等标准化体系,提高政务服务的规范性、便捷性。三是着力提升监管效能。健全审慎监管制度,按照“宽进严管”要求,制定部门监管责任清单,明确监管主体,细化职责分工,建立登记注册、行政审批、行业主管相互衔接的监管机制,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改进监管模式,事中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确定检查对象和检查人员,及时公开检查结果;
    事后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严罚重惩。强化信用监管,搭建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跨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真正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大力推行智能监管,积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创新和加强市场监管。重视公众监督,建立公众依法举报有奖制度,并保障举报人权益不受侵犯。

    (二)在开展五大专项行动、破解堵点难点问题上持续用力。一是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专项行动。实行中介服务清单化管理,加强中介服务监管,破除中介服务垄断,建设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建立中介机构服务标准、评价和退出机制,建设服务规范、监控透明的中介市场。二是规范涉企收费专项行动。落实各项涉企收费减免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实施好普惠性税收减免、个税抵扣等政策,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整顿中介涉企收费,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严格执行收费清单制度,公示收费项目、收费内容、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三是诚信体系建设专项行动。建立政务诚信档案,健全政府诚信监督机制,凡是对社会公开承诺的服务事项,都要履行约定义务,接受社会监督,没有执行到位的要有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建立市场主体“黑名单”发布制度和联合惩戒制度,落实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措施,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奖惩机制,规范市场秩序。四是优化便民服务专项行动。从提升线上服务体验、增加线下服务手段、减少办事堵点入手,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加快推进信息共享,推动更多审批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掌上可办”,线下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五是促进政策落地落实专项行动。对已经发布的产业扶持、减税降费、金融、科技、就业、土地、生态环保、工程建设、“放管服”改革及便民服务等各方面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形成政策核心条款清单、落地服务流程图、宣传宣讲体系、“网格化服务”格局、督导检查问责闭环,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

    (三)在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上持续用力。一是靶向发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市场主体明显增多、民间投资明显加快、企业成本明显下降为阶段性目标任务,结合开展“五大专项行动”,对“十大行动”和“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估,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切,提高项目审批办理、企业开办注销、获得信贷、纳税、用水电暖和不动产登记等利企便民服务水平,不断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引向深入。对标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推行标准化清单式管理,加大业务培训和指导,加强统计、监管等部门协调,提高监测质量和效率。重视对监测评价结果的运用,倒逼相关部门、县区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整改工作落实。加大督办检查力度,将常态检查、随机抽查、年终督查相结合,对严重破坏营商环境、损害企业群众利益的行为及时通报、问责、惩戒。二是固化成果,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常态化”。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革新,持续推进以“放管服”改革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不断深化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破除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聚焦审批服务、创新创业、投资贸易、企业经营、市场公平、法治保障、社会服务、政商关系等领域,政府管理和服务行“简约”之道,程序、要件等要删繁就简、便民利企,固化成果,持续创新,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开放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宽松有序的经营环境,打造服务有温度、市场有活力、发展有特色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篇二】

    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唐山品牌,让群众和企业“最多跑一次”,是今年市委市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倒逼政府简政放权的重大决策部署。区政协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协商议政的重点,3月份,组织部分委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召开部门座谈会,企业座谈会,实地考察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市民中心,现场听取企业办事人员和群众意见建议等方式,对区编办、发改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国际五金城、钢领国际等相关部门和企业放管服改革推进情况进行了重点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把“放管服”改革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牛鼻子”,加大放权力度,提高审批效能,让“放”的效果持续显现、“管”的制度不断健全、“服”的体系逐步完善。

    一是取消审批事项实现有效衔接。截至去年底,共承接下放取消审批事项13批次65项,其中已承接55项,衔接取消1项,上级暂未下放9项。今年以来,按照市编办要求,对省取消下放的70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衔接。其中衔接取消的18项;
    衔接下放的52项(涉及县区级衔接下放的有3项,我区已全部衔接)。目前,仍有一批取消下放事项正在逐步推进当中。

    二是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按照推进政务服务“两集中、两到位”和“应进必进”相关要求,凡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事项,均已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

    三是深化审批流程再造。根据《河北省县级行政许可事项通用目录》和区级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对20xx年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再梳理,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精简申请要件。目前,压缩审批时限达80.4%,即办件数量达到所有审批事项的56%,行政审批事项实际提前率达到95%。

    四是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程。目前全区涉及行政审批的21个部门132项事项(行政许可事项100项、公共服务事项32项)全部纳入网上审批系统。其中76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延伸至10个乡镇(街道),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利企便民。

    五是建立了服务标准体系。实现了行政审批、办事程序、服务模式、评价体系标准化,建立了包括3大体系、20个子体系、共230项服务标准。

    二、我区放管服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前政务服务工作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与路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改革实效与社会各方期盼还有差距。政务服务中心是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平台,但目前有些行政审批事项,名义上进了中心,实际是还有“两头办理”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心功能作用的发挥。有的“一个窗口办结”、“一次取件”貌似节省企业取件频次和时间,实际前提是全部证件办齐了一次才能取走。在一些环节还存在办事流程多、审批时间长、手续繁琐、资料重复提供、办事窗口设置不足、工作人员素质不佳等问题,改革实效与群众期盼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放权”和“接棒”衔接不顺畅。一是部分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专业性、业务性强,权责不匹配问题突出,存在“接不住”或“接不好”现象。如农经局对应市农业、林业、水务、畜牧等多个局,我区现无专业技术人员,有些下放职能一时难以履行到位。二是个别放权与实际契合度低,如交通、地震等在区级办理量很小,部分事项甚至“零办理”,造成设专人浪费、不设专人又不懂专业的两难局面。

    (三)政务服务效能有待提高。一是行政审批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投资项目审批环节多、审批时限长等问题依然存在,有些还比较突出。一个备案项目从立项到开工,一般都要经过10多个职能部门、20多个审批环节,各种审批要件、程序、环节依然繁多。二是各系统改革缺乏统一标准。如减证便民工作,民政部门不再开具婚姻证明、单身证明等,但申请廉租房、征地拆迁对象认定、银行贷款等,这些证明又必不可少,导致群众不知所措。三是工作作风亟需转变。“门好进、脸好看、就是事办不成”的情况还客观存在,特别是服务新经济方面,基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素质能力跟不上,敷衍塞责、推诿拖沓现象偶有发生。

    (四)信息共享存在壁垒。“互联网+”等创新手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相关部门联通和审批信息的共享,但不少部门的核心业务系统都是在纵向网上运行,条块分割严重,尚未互通共享数据,公民的户籍、教育、就业和企业的工商、税务等基本信息处于碎片化状态,使得同一件事项需要多次录入,增加了基层工作量,影响了审批效率,“一网受理”仍有局限。

    (五)专业性人才面临挑战。随着审批局的组建,审批工作涉及范围不断拓展,人员数量和素质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正式人员还未到位,目前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大多是各单位推送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超前服务意识不强,主动对接项目、服务项目氛围还不够浓厚。行政审批局人才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窗口部门人员紧缺。比如:实施

    “多证合一”登记后,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外窗口的业务量呈爆发式增长,“人少事多”影响登记工作效率。

    三、进一步深化我区放管服改革的几点建议

    要真正实现“减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总体要求,就必须牢牢坚持以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将改革进行到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使群众的需求与政府的服务实现无缝对接。

    (一)着力做好行政审批局改革前后衔接工作。一是开展行政审批“清零”工作。对各部门实施的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予以清空,重新梳理、重新论证、重新确认,并对原有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精简规范。二是做好整体设计,统筹谋划机构设置、事权划转。对能划转的审批事项,实行一次性划转到位;
    对暂不能划转的审批事项,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窗口,由相关部门进驻或在原部门设置的办事服务大厅办理。

    (二)健全保障机制,提高接权能力。放管服改革,“放”是前提,“管”是基础,“服”是目的。一是要充分发挥我区改革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对改革目标的系统谋划和过程把控,推进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加快构建政府部门间、政府与市场间、政府与社会间的新型合作关系,形成改革整体推进合力。二是建立健全“事权、人权、财权”对等保障机制,特别是应本着人随事走的原则,在下放事项的同时,帮助接权单位培训人员、完善设备、提高水平,杜绝“甩手掌柜”,让基层政府有动力、有能力承接好审批事项,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接权单位要本着接住接好的原则,搞好协调对接,在充实力量、提升能力的同时,加强同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沟通,共同应对权力下放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下放事项安全着陆。

    (三)优化公共服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加快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推进各类服务事项预约、申报、办理、查询等全流程网上运行,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证件联用、信息联通、服务联动”。大力推动实体政务大厅、网上政务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综合运用,促进线上线下一体运行,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对相关部门已取消而其他部门仍要求群众出具的各种证明,应通过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来核查解决,而不应该找群众提供。

    (四)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提升服务质效。一是制度标准先行,整合服务资源。打破政务资源交换共享的壁垒,推动服务资源整合联动,实现一体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政务服务,让群众少跑腿、多办事,争取“最多跑一次”,甚至“最好不用跑”,切实增进路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二是升级信息平台,增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改进政务服务平台功能,真正做到让民众通过登录网上办事大厅,可以轻松完成在线审批、网上办证、业务查询等办事手续。

    (五)明确责任主体,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尽快完善行政审批局人员配备,完成对进驻窗口单位的审批事项、办件流程、人员情况调研摸底,形成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和窗口工作人员清单,为审批岗位设定及审批事项划转提供准确事实依据。二是按照“审管分离”的原则,制定部门审批责任清单,明确审批主体,细化职责分工,建立登记注册、行政审批、行业主管相互衔接的监管机制,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三是加强审批队伍建设,培养公仆意识,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以健全的制度约束人、管理人。充实一线人员力量,强化人员学习培训,由原单位对审批局现岗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能在短时间内熟悉工作,尽快进入角色。

    【篇三】

    市农牧局:

    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深化我县农牧系统“放管服”改革工作,根据《xx省农牧厅办公室关于在全省农业系统开展“放管服”改革调研工作的通知》(甘农牧办发〔20xx〕45号)和市、县“关于‘最多跑一次’事项梳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农牧系统工作实际,认真深入开展“放管服”各项工作,现将调研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靠实主体责任。为抓好农牧系统“放管服”改革工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我局召开“放管服”改革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四办”改革工作,制定并印发了《景泰县农牧局推行“四办”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牧局办公室,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深化“放管服”改革日常工作。

    (二)理顺权责关系、分清行政职责。认真对局属各单位的职责进行了彻底清理,完善了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明确了该谁管、该谁做、管哪些、做哪些、如何管、如何做等问题,进一步理顺了隶属关系、工作职责、工作范围。目前,梳理权责清单204条,其中行政许可16条、行政处罚134条、行政强制25条、行政给付1条、行政裁决4条、行政确认4条、行政监督6条,其他行政权力14条,全部在县政府网站公开。经压缩、整合,梳理群众和企业到政府“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共2项,已通过张贴、网上发布等措施向社会公布。同时,对照xx政务服务网权责清单信息公开,认真检查办理机构、电话号码、办理地点、办理时限、实施依据、事项材料等内容是否准确、是否空缺,并进行了更改。

    (三)优化政府办事服务,简化群众办事流程。坚持把“放管服”落实到优服务上,不断提高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深化政务平台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和企业办事难、办证难问题,透明规范业务操作,着力解决互相推诿、流程模糊等问题。今年以来,通过“最多跑一次”事项梳理,对办事流程进行简化整合,当场审核并办结的,整合为“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极大的方便了办事群众。

    (四)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创新管理方式。认真对接落实行政审批事项并进行全面梳理。在梳理过程中,在行政许可添加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发”,将“拖拉机、联合机收割机派证核发”名称修改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人员操作证件核发”、“常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名称修改为“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职务检疫(调运、产地)”名称修改为“调运植物和植物产品检疫同意(农业部门)”;
    删除“跨区收获作业证核发”、“农机购置补贴服务事项”、“代销种子备案登记”、“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申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及咨询”、“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块变更”、“承包土地纠纷仲裁”、“承包土地纠纷调解”、“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核发申请”、“承包土地纠纷仲裁、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变更、核发”、“示范性家庭农场创建认定”。目前,我局已申请办理事项共梳理出34项,2项事项可一次性办结。

    (五)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大力简政放权的同时,高度重视监管,切实加大对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可能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等事项和监管力度,保持打击假冒伪劣、知法犯法等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努力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市场监管体系,积极构建权责明确、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格局。今年以来,一是加强农牧行业行政执法力度。截至目前,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52人(次),车辆13台(次),检查农资市场27次,检查农药、化肥经营门店46家(次),种子代销点82家(次),依法铲除含转基因成分的制种玉米1388亩,化解农资上访事件5件(次)。二是加大兽药、饲料行业监管力度。截至目前,共开展兽药专项整治检查活动6次,出动执法人员77人(次),检查兽药经营企业35家、动物养殖场130多家,查处假、劣兽药23种共493盒(袋),并对经营假、劣兽药的经营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净化了兽药流通、使用环节,保证了我县兽用药品的合理应用。三是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扩大农产品质量抽检范围,重点对五佛、兰石农场、504农场、繁殖场等日光温室生产基地及农贸市场、大型批发部、超市等流通环节共开展抽检16个品种750个样品,检测1120样次,通过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定性检测,合格样品750个,抑制率超标样品0个,主要农产品平均合格率100%。四是制种玉米基地监管。通过移动、电信平台发布宣传信息2万条,发放《景泰县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宣传单》2万余份,出动执法人员138人次、车辆32台次。播种前抽取5家制种企业共种子样品59个;
    播种期间对田间播种的玉米亲本种子进行转基因抽样检测,共抽取样品11个,所有样品都送往市种子管理局统一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均合格。对全县制种玉米进行苗期叶片转基因快速检测,共抽取198个样点,所有玉米品种组合检测结果均合格,未发现含转基因成分的制种玉米。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还不够到位,工作力量配备不足。二是工作推进进度较为迟缓。部分事项难以一次调整到位,审批项目精简力度需进一步加大,提速办理监督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以后工作中,我们将提高认识,完善职能,加大力度进一步理清关系,分清职责、明确责任,最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根据上级的要求把“放管服”改革工作推向深入。

    【篇四】

    为进一步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韶关市编办根据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市领导同志牵头调研工作方案》的要求,开展了关于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的调研课题,并将调研成果转化为“一个要点十个推进方案”,切实将调研成果转变为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具体政策及措施。

    一、成立课题领导小组。5月25日,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余旺为组长的课题调研领导小组,成员由市发改、经信、人社、财政、工商、行政服务中心、信息中心等部门组成,统筹负责整个专题调研工作。

    二、制定调研工作方案。在课题调研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下,5月25日,制定印发了《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专题调研方案的通知》,从调研内容、调研方式、调研分工以及调研时间安排、成果展现等方面对整个专题调研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既相互配合又分工明确,理清了调研思路,加快了调研进程。方案印发当日及时召开调研组成员会议,进行了明确分工。

    三、开展系列调研活动。一是开展实地调研。5月22-26日,结合20xx年度行政许可年度报告工作,深入乐昌、始兴、仁化、翁源、乳源等县(市)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并在乐昌市组织该市发改、国土、住建、食药监及下辖坪石镇等相关部门、部分企业家代表等,围绕项目投资审批、市场监管、企业服务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入座谈交流,有效掌握了实情。二是开展书面调研。5月25日,印发了《关于报送“放管服”改革专题调研相关材料的函》,要求发改、经信、财政、人社、工商、行政服务中心、信息中心等“放管服”改革工作关联部门报送各自领域改革工作情况,并结合现实问题梳理改革意见建议。三是广泛征集意见建议。5月31日,印发《关于征集有关“放管服”改革意见建议的通知》,围绕“放”、“管”、“服”三方面改革举措、突出问题等,广泛征集各县(市、区)以及莞韶园、芙蓉新区、丹霞山管委会等功能区意见建议。四是召开系列座谈会。5月31日,印发《关于开展“放管服”改革系列专题调研座谈会的通知》,并于6月1-2日、6月5日,先后召开投资项目审批专场、市场监管专场、企业代表专场、县级专场、功能区专场等五场专题座谈,各部门、各领域五十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期间,发改、工商、行政服务中心有关同志全程参与座谈。

    四、拟订调研报告。结合实地调研、座谈调研掌握情况以及部门上报材料和所征集的意见建议,并对标浙江丽水、东莞松山湖等先进地区经验做法,认真查找梳理我市在“放管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形成了《关于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不断提高行政效能的调研报告(送审稿)》,并提交市委常委会审议。

    五、转化调研成果。调研报告通过市委常委会审议后,立足工作实际,积极将调研成果转变为推进工作的精准、管用、具体的政策及措施,概况起来为“一个要点十个推进方案”:“一个要点”为制定《关于20xx年韶关市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
    “十个推进方案”包括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市场监管能力现代化建设、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服务改革、优化商事登记服务、探索推行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新监管模式、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投资项目落地建设、建立中介超市推进中介服务市场化改革、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等十一个推进方案措施。

    【篇五】

    为进一步了解我旗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促进此项工作在全旗的深入实施,按照旗人大常委会20xx年重点工作安排,常委会于6月初成立了调研组,由副主任阿拉坦陶亚任组长,在对全旗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赴浙江、福建、江西部分市县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旗内调研和外地考察学习,发现了自身工作的差距和不足,转变了思想,提高了认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旗把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牛鼻子”,加大放权力度,提高审批效能,“放”的效果持续显现、“管”的制度不断健全、“服”的体系逐步完善,营商环境有了显著提升。

    一是健全了组织机构,出台了实施方案。年初,旗政府根据实际及时调整领导组织机构和工作队伍,重新调整成立了巴林右旗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旗委副书记、旗政府旗长浩毕斯嘎拉图同志任组长,分管副旗长为副组长,旗直2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结合机构改革新成立旗政务服务局,下辖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形成旗级“一局两中心”的管理体系。旗政务服务局作为此次改革的牵头单位,负责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各项日常工作,并制定出台了《巴林右旗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xx年工作实施方案》(右营组办发〔20xx〕4号),建立了目标任务台账,对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了目标任务对接,并明确了任务指标和完成时限。

    二是相对集中行政审批得到推进。按照推进政务服务“三集中、三到位”和“应进必进”相关要求,截止目前,除部分单位(16个)外,已经有旗直30个部门和单位288项应进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事项,绝大部分已纳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理。

    三是政务审批流程得到优化。旗政府将所有的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再梳理,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对行政审批事项的申报材料、审批环节、办理时限等进行再次精简和压缩,共梳理了公共服务事项156项,行政权力事项466项。政务事项按照“四减一透明”要求,办结总时限由原来3827个工作日压减至1894个工作日;
    总申报材料数由4040个压减至2502个;
    总办事环节由2107个压减至1398个,办理流程统一为受理-审查-决定。企业开办时限由原来的5个工作日压减至2个工作日。

    四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工程不断推进。目前全旗涉及行政审批的21个部门145项事项已纳入网上审批系统。20多个部门30多个政务服务事项已延伸至11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及172个嘎查村便民服务站,“三级”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开展本次调研,我们深深地感到当前我旗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与先进地区相比,所处的阶段和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具体工作和服务环节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职能整合力度不够。截至目前,仍有个别单位个别事项,没按要求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部分进驻单位对政务服务事项授权不充分,且相关部门档案基本没有进入,存在“名进实不进、人进权未授”现象,旗政务服务中心成了部分单位的“收发室”,很多事项不能在中心办结,多数审批项目仍需“两头办理”,反而给办事群众增加了不便,影响了中心平台功能作用的发挥,极大地降低了办事效率,产生了阻碍或负面影响。办事人员在政务服务大厅和各部门之间来回跑、楼上楼下找审批领导的现象普遍存在,与“一个大厅办事、一个机构审批、一枚印章发照”、“让群众最多跑一次”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如,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颁证和房产所住房登记颁证业务虽然进行了部分整合,但业务仍然重复交叉,手续繁杂,改革实效与社会各方期盼还存在差距,群众意见较大。

    (二)政务服务效能不高。一是行政审批机制不够完善,服务项目不够健全。一些环节上仍存在办事流程多、审批时间长、手续繁琐、资料重复提供等问题。调研发现,投资建设项目领域审批虽经压缩,但一般备案项目从立项到开工还要经过10多个职能部门、20多个审批环节。审批要件、程序、环节依然繁多,各审批单位各司其职、单打独斗,不能整合有效资源进行并联审批,致使工程建设类项目审批时限仍在300个工作日以上。这次考察学习的福建省连江县将社会投资的房建类项目、生产型工业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减至70个工作日,小型工程建设项目及自有设计方案的社会投资项目减至50个工作日。江西省共青城市在建设项目审批工作中,推行“容缺受理审批”制度,采取“并联审批、一窗受理、一站办结”的做法,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审批时限已压缩至21个工作日。二是办事窗口设置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心功能作用的发挥,大大地降低了办事效率。三是工作作风转变不彻底。“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服务新经济方面,工作人员素质能力跟不上,缺少服务意识、敷衍塞责、推诿拖沓现象仍有发生。

    (三)信息共享存在壁垒。“互联网+”等创新手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相关部门联通和审批信息的共享,但不少部门的核心业务系统都是在纵向网上运行,尚未互通共享数据,条块分割严重。目前我旗有电子政务专门业务网络的5个部门(发改局、公安局、房产所、不动产登记中心、税务局)“五网独立”,互不兼容与共享。公民的户籍、出入境、教育、社保、就业和企业的工商、税务等基本信息处于碎片化状态。使得同一件事项需要多次录入,增加了一线人员的工作量,影响了审批效率,没有达到“一网通审”“一网通办”的流程效果。

    (四)专业素质人才短缺。随着审批服务大厅的建立,审批工作涉及范围不断拓展,人员数量和素质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目前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大多是各单位推送的,有的甚至选派社区民生志愿者等临时工作人员上岗,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超前服务意识不强,主动对接项目、服务项目的热情不高。行政审批中心人才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窗口部门人员紧缺,致使“多证合一”登记后,很多部门对外窗口的业务量骤增,“人少事多”问题十分突出。

    (五)硬件建设与服务需求不相适应。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我旗还没有建设自有产权的政务服务大厅,现有办公场所还属租用,面积规模小、层高低、设计不够合理,与实际群众的服务环境需求不相适应。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公场地不足,相关设施也未能达到服务标准。个别苏木镇街道,如大板镇、幸福之路苏木,目前还没有建设便民服务大厅,赛罕街道与巴彦汉社区合并办理业务,办公场地拥挤,不利于开展便民服务工作。

    三、几点建议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实现“减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总体要求,我们要牢牢坚持以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使群众的需求与政府的服务最终实现无缝对接。

    (一)转变观念,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改善营商环境,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反复强调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进制度改革。因此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工作,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展现,也是撬动全旗各项改革的重要支点和抓手。招商引资的成功与否,更多的因素取决于营商环境和服务质量,而不单单是优惠政策。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勇于担当,创新工作,不断强化“四个意识”,不折不扣地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统筹协调,优化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放管服改革,“放”是前提,“管”是基础,“服”是目的。一是要充分发挥我旗放管服改革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做好统筹规划流程设置,健全完善进驻部门及事项的事权整合和并联审批制度。二是要强化对改革目标的系统谋划和过程把控,建立部门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公示制度和问责制度,推进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构建三者的新型合作关系,形成改革整体推进合力。

    (三)加大放权力度,打破信息共享壁垒,提高政府行政

    效能。一是要按照国家、自治区统一部署,继续抓好前置审批清理工作,实行行政审批目录动态管理,为市场主体准入提供便利条件。二是应妥善处理好人员调配与安置问题,积极推动不动产登记与房产部门融合及横向对接。三是聚焦难点问题,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加快网络高速公路建设,升级信息平台,加快大数据中心及应用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拓展数据融通共享渠道,打破政务资源交换共享和部门间信息联通的壁垒,加快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推进各类服务事项预约、申报、办理、查询等全流程网上运行,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证件联用、信息联通、服务联动”。

    (四)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提升服务质效。一是制度标准先行,整合服务资源。推动服务资源整合联动,实现一体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多办事,争取“最多跑一次”,甚至“最好不用跑”,切实增进全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二是大力推动实体政务大厅、网上政务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综合运用,促进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真正做到让群众通过登录网上办事大厅,就可以轻松完成在线审批、网上办证、业务查询等办事手续,实现面对面和不见面协同办理。逐步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达到“一网、一门、一次”的改革目标,切实解决办事群众的难点、痛点、堵点。三是加快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规范化梳理便民服务事项和代办事项,尽快开通居民社区、嘎查村电子政务外网,构建完善的政务服务体系,达到“三不出”即:“不出中心、不出嘎查村及社区、不出工作区”就能办事的目标效果。

    (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新政务服务制度。一是旗政府应根据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建设一处多功能服务大厅,将旗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行政审批权力集中的政务服务单位聚集在一起,开展全方位、无死角、深层次的利企便民服务。同时,也要统筹协调基层便民服务大厅的建设和使用。二是参照先进地区做法,推行工程建设项目的“容缺受理”制度,由各单位提出容缺受理办法,以保证项目及时开工,顺利实施。推行导办、中介代办、免费复印、邮寄等“暖心”服务,节省企业开办时间,最大程度的为办事人员谋便利。三是对进驻大厅的工作人员(除有制式服装的进驻单位外)统一管理、统一规范着装,提升政务服务形象。

    (六)明确责任主体,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尽快完善旗政务服务局人员配备,完成对进驻窗口单位的审批事项、办件流程、人员情况调查摸底,形成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和窗口工作人员清单,为审批岗位设定及审批事项划转提供准确事实依据。二是按照“审管分离”的原则,制定部门审批责任清单,明确审批主体,细化职责分工,建立登记注册、行政审批、行业主管相互衔接的监管机制,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建立健全监督、考核、问责机制。三是加强审批队伍建设,充实一线人员力量,创新机制,在职称聘任、年度评优和提拔任用等方面,向窗口工作人员倾斜,以此调动一线工作人员积极性。四是强化人员学习培训,培养公仆意识,提高工作水平,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