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2022年中国航天感人故事

    2022年中国航天感人故事

    时间:2023-01-07 17:30:21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国航天感人故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中国航天感人故事

    中国航天感人故事2篇

    第1篇: 中国航天感人故事

    中国走自主航天的意义

    一、前言

    当今世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只有俄罗斯和美国两个国家。而能够独立研制对接机构的只有目前美国用于空间交会对接的对接机构一般都是向俄罗斯采购的。早在我国上载人航天工程的起步阶段,载人航天工程决策层就已经就交会对接技术到底是走引进成熟技术、购买现成产品的道路,还是走主要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走独立自主研制的道路进行了充分调研。

    神舟系列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其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首发,2011年11月初“神州八号”发射升空,12年间,神舟系列飞船共发射了8次。在这12年里中国无数科研人员为此而奋斗不息。

    二、回顾神舟飞天路,探析神一到神八的变化

    (一)神舟一号:中国飞船揭开神秘面纱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经过21小时飞行,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成功着陆!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考核了飞船重要的5项技术:舱段连接和分离技术、调姿和制动技术、升力控制技术、防热技术和回收着陆技术。中国第一艘神舟号无人飞船的发射升空,揭开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新的一页

    时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我们的飞船比美、苏晚40年才发射,但飞船技术水平要和他们现在的相当,要体现技术进步,不能照抄,要迎头赶上。短短七八年的时间,中国航天人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

    (二)神舟二号:第一艘正样飞船全新亮相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神舟二号飞船成功发射。虽然也是无人飞船,但这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它的各项技术状态和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飞行期间,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取得了大量数据。

    时任飞船系统总指挥袁家军:神舟二号飞船飞行试验实现了留轨技术。飞船在弥补神舟一号设计不足方面的基础上,对工程总体和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了全面考核,并且进一步检验了总体技术方案和各系统技术方案的正确性和匹配性。

    (三)神舟三号:搭载“特殊乘客”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成功发射的神舟三号飞船上,搭载了一个特殊乘客——“模拟人”。这套拟人载荷系统可以模拟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时的多种重要生理参数:脉搏、心跳、呼吸、饮食、排泄等等,并随时受到地面指挥中心的监控。

    与前两艘飞船相比,神舟三号飞船具备了航天员逃逸和应急救生功能,并对降落伞系统进行了大的改进和完善,确保在回收过程中能够安全着陆。

    时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这艘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神舟四号:经受严峻考验

    2002年试验涉及测控与通信、飞船和火箭、发射场、主着陆场和备用着陆场、航天员、陆地和海上应急救生等系统。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共设计了8种救生模式,以确保在不同阶段若出现意外都能保证航天员安全返回。值得一提的是,神舟四号飞船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时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这次发射是在严寒的条件下使飞船顺利升空,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奇迹。这一切证明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进入成熟期。

    (五)神舟五号: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

    2003年10月15日注定要载入历史的名册。这一天,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也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当杨利伟经过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返回陆地后,着陆场沸腾了,所有的人都在欢呼。杨利伟迈出舱门面对欢呼的人群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原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说:我们用了10年时间,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历史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中国为和平利用空间做出的重大贡献。

    (六)神舟六号:一个筋斗351公里

    这是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中国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飞行中,费俊龙上演了经典的一幕:他半蹲在地上,用双手撑住船舱地上的两个固定物,然后突然向前,完成了中国人在太空的第一个前滚翻。接着,费俊龙又翻了三个筋斗。以神舟六号每秒7.8公里的速度计算,费俊龙的一个筋斗“翻”了大约351公里。可能连费俊龙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个“违规”的动作永久留在人们的记忆。以神舟六号任务的完成为标志,中国已经跨入了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计划。

    时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表示:两名航天员从返回舱出来到轨道舱进行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的操作,这实际上是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七)神舟七号:在太空中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又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像一个从水中慢慢上浮的潜水员,航天员翟志刚头先脚后,出现在太空中。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00秒,航天员翟志刚身穿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从神舟七号进入太空。这一刻,浩瀚太空留下中国人的足迹。从这一刻起,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

    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19分35秒。期间,翟志刚与飞船一同飞过9165公里。实现太空行走,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航天大国,都是历史性的一步。这一刻,无疑是历史性的!

    (八)天宫神八对接

    北京时间11月3日凌晨1时30分,在浩瀚的太空中,渺如沙粒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小型空间试验站在距离地面343公里的太空轨道上,成功“牵手”。这一刻,让无数航天人流泪动容。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原总设计师王永志说,交会对接是载人航天工程中难度最大、最为光辉的技术亮点。

    小结:神一到神八的飞跃式发展充分体现了我国航天技术的成长壮大,但成功与风险总是并存的。从神舟系列的自主研发中,我们不难总结出其面临的风险和困难。其中,总的来说,一则是技术跨度大,二是任务风险大,三是航天员操作强度大,四是实施难度大,最后一个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参试系统庞大。

    三、航天系列自主创新分析

    分析我国航天系列的创新,首先,我们得了解相关自主创新内涵。并通过对自主创新的了解进而分析我国航天系列的自主创新分析,做到所谓的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一)相关自主创新的知识点

    1、自主创新的定义:

    自主创新能力是通过建立新的技术水平或改变核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推出新产品、新技术的能力。

    2、自主创新的分类:

    渐进的自主创新、根本的自主创新

    ①渐进的自主创新:

    通过原有技术的融合或引入研究中的技术以建立新的技术平台集成创新,通过各种相关技术成果融合汇聚,在充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地消化吸收和在创新

    ②根本的自主创新:

    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发明出全新的技术,由此开发出全新的或第一代的技术。

    (二)我国的自主创新模式

    1982年,许庆瑞教授率先提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的观点。

    20世纪90年代,许庆瑞、吴晓波等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技术创新的组合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创新管理(TIM)理论。

    1991年,提出我国及一般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现实的“二次创新”理论模型。

    1994年,陈劲在“31模式”基础上提出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三种学习模式。

    2006年,陆峰指出:自主创新必须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和核心内容。

    (三)我国航天技术自主创新的方式和特点

    总结中国航天发展的历史实践,最为突出并贯穿始终的就是自主创新。通过几代航天人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努力,中国航天建立了完整配套的导弹武器、运载火箭、卫星、飞船等各类航天器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体系,研制了各类导弹武器装备,掌握了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捆绑火箭等多项运载火箭技术,形成了不同轨道、不同类型的多种应用卫星系列,实现了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中国航天创造性地、不断地运用系统哲学思想、系统工程理论、现代管理技术,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

    基于此,我国的航天技术自主创新的方式和特点总结如下:

    ① 建立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相结合的创新模式

    创新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和实践过程,技术创新背后的基本哲学是将技术能力和市场需求联系在一起,从本质上讲,创新过程是价值追加过程和战略优势形成过程。航天技术创新是将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两种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相互作用,实现航天科技发展。

    一方面要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市场潜在需求,做好航天创新规划,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创新方向;通过顶层设计确定发展项目、创新重点;通过技术论证确定总体方案,特别注重根据中国实际选择可行的技术途径。另一方面要注重科学技术发展态势的分析,以新的观念集成现有科技成果,开展创新活动,研究开发满足或可能满足现实需要的产品。

    ② 采用系统集成与重点突破的创新方式

    航天产品是集众多高技术为一体的复杂系统,具有高度系统性、复杂性、严密性和集成性。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集成创新的方向,把总体技术创新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以总体设计部为龙头做好系统集成。同时,抓好专业核心技术的创新,把对全系统有至关重要影响的局部,包括分系统、单项产品、甚至单项技术等核心技术,作为重点突破的方向,以突破发展的瓶颈。集成创新、核心技术创新是航天自主创新的重点。

    ③ 选择预先研究和积累跨越的创新路径

    自主创新一定要以持续的技术积累作为基础,不能急功近利。预先研究是技术积累的途径,技术积累是跨越发展的基础。预先研究不够,技术储备就不足;
    技术储备不足,跨越发展就难以实现。中国航天每一次跨越发展都是以若干年甚至十几年的持续技术积累作为基础的。

    ④ 注重航天技术与组织管理的一体化创新

    中国航天所形成的系统工程组织管理体系,有力地支撑了航天科技的创新发展。其中,航天工程实践形成的一个总体部、两条指挥线的组织体系,是航天技术与组织管理的一体化创新,反映了系统科学的思想。总体设计部是集成创新的龙头,负责总体设计、系统协调,是总设计师实施技术抓总的技术支撑机构。两条指挥线即两总系统,是以总设计师负责的技术线和以总指挥负责的指挥线。技术线由总设计师、各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及单项设备、部件的主管设计师和设计师组成。指挥线由总指挥、各研制单位的主管领导、计划调度系统、机关职能部门有关人员组成。两总系统适应了航天工程项目技术上大量的组织协调、决策指挥的客观需要,它可以不受行政建制的限制,进行跨建制、跨部门的技术决策、指挥和协调。航天系统工程的优势在于可有效配置创新资源,有助于集中力量,集智创新,是航天集成创新的重要保障。

    中国航天把企业使命定义为“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倡导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始终致力于把创新的理念融入员工的脑海中。

    (四)我国航天技术自主创新的机制体系

    1 驱动战略+评价体系=创新动力


      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作为我国国家战略安全的主要维护者,近年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科技创新作为提升业绩、航天报国的首要驱动力。在中国航天科工的展室里,保存着中国第一件发明专利和第一件实用新型专利的证书。

    这套体系,覆盖了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千名研发人员拥有授权发明专利量、新产品销售比重等指标,更根据航天高科技密集的特点,提出了附加评价指标,如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掌控度、研发人员与创新团队的数量和质量、自主创新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等等。有了它,中国航天科工清楚认识到自身在军工行业中的发展状况和能力,创新发展愈发加速。


     ② 创新架构+专业整合=创新成就

      在我国军工领域,“预研”这个词汇备受重视。它代表着在国内甚至国际范围内最先进、最超前的预先研究和探索工作。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正是这一理念的缔造和践行者。
      长期以来,中国航天科工秉承航天优良传统,将“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的创新模式和研发路线发扬光大,在我国的科技创新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探索一代”阶段,他们密切跟踪世界和国内最新技术发展态势,在航天防务、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三大主业上不断产生新的思路和设想,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注入了源泉。
      在“预研一代”阶段,他们注重先期技术开发、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着力关键技术攻关和新技术研究,突破了一批制约新系统、新产品实现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军工企业,承担着众多国家任务。如何在此基础上搞好创新?中国航天科工成功地将国家重大专项、

    ③ “虚拟型号”+军民结合=快速转化

      一项潜力巨大的技术、项目,通常在民营企业能够以最快速度转化为成果、效益;
    而在军工企业,转化速度往往要慢上几十倍。这种现象常让许多“军工”人感叹。
      中国航天科工认为,成果转化慢,就必须对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进行创新。他们抓住机制创新的关键点,在自身成果的快速转化上收获了许多心得。

    四、总结:航天事业的意义

     1. 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它的发展取决于整个科技水平的发展。同时,它也影响这整个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同时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从而可促进和推动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个国家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整体科学技术和高科技产业水平,如系统工程、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系统、推进能力、环控生保技术、通信、遥感以及测试技术等诸多方面。它也能体现这个国家近代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水平。没有航天医学工程的研究与发展,要想把人送进太空并安全、健康而有效地生活和工作是不可能的。美国赫赫有名的"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开始实施至1972年结束,共花费240亿美元,先后完成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它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苏联的政治目的,同时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特别是推进、制导、结构材料、电子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能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中国科技力量的跨越式发展。

      2.发展载人航天是当今各国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各发达国家都在发展战略上都将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发展,而载人航天技术就是其主要内容之一。一个国家如果能将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不仅仅是国力的体现,而且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前民众的自豪感,提高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特别是现在的“神州飞船”计划一旦获得成功,将如同60年代的“两弹一星”工程一样,引起全世界的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毫无疑问,在地球资源日渐枯竭的未来,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日渐重要。而载人航天技术显然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在已知浩瀚的太空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巨大宝库,载人航天事业就是通向这个宝库的桥梁。“太空工厂”可以几乎像是在变魔术一般,在微重力、真空和无对流的条件下,制造出地球上难以形成的合金材料和其它的相关产品,可以想象如果说前三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那么这次由太空技术引发的“新工业革命”最终将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现有模式,“Made In Space”的字样将充满整个市场的各个角落。中国要想在未来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离不开开发太空资源的基础——载人航天技术。

      除了以上几点,载人航天事业的从分发展将标志着人类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以往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能见到的镜头,将一步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实现。人类转移到其他星球上居住和生活将不再是幻想,完全可以开发出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来解决现在生活空间越来越拥挤的现状,特别对于中国。到了那个时候,人类又将面临着更多新的考验和抉择。

      航天事业是一项具有国际竞争性的事业。航天技术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作为最先发展起来的航天大国,美国、前苏联/俄罗斯对航天技术的垄断和封锁,众所周知。我国航天事业是在西方封锁、前苏联不肯给予支援的情况下艰难起步的。从一开始,我国就坚定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航天事业的决心。正是在这一正确原则的指导下,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我国才从最初拥有自己研制的液态火箭开始,逐步拥有了自己的卫星,直到今天成功发射自己研究设计的载人飞船。如果没有自发研制并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的技术实力和经验,也许今天我们就没有自己设计的“神舟”飞船。

      只有自强,才能合作。和平开发太空是大势所趋,中国也参加了一些国际合作,例如与欧盟合作开发卫星导航系统。但是航天事业中的国际合作多数是强强合作,合作各方都具有相当的实力。例如,俄罗斯可能计划与美国合作开发“和平-2号”轨道站和空天飞机;
    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巴西和欧空局11个成员国正在联合执行阿尔法号永久性国际空间站计划等。这些国家和组织都具有相当的科技实力。如果我国没有自己的实力,没有具有自己产权和特色的技术和优势,国际合作又从何谈起?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妨碍我国借鉴其他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并与其合作;
    相反,它为我国借鉴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和发展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够自主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载人航天器,充分体现了我国自身的航天技术实力,从而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称为“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也许这才是令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等国特别关注并关心中国是否寻求国际合作的真正原因。因此,我国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之路,是航天事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更是我国航天事业自立、自强的正确之路。只有自立,才能自强;
    只有自强,才能合作。

      航天事业是一项关系全局的产业。航天技术的开发和突破不仅对于航天事业本身的发展非常关键,而且对于带动其他相关学科和产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载人航天工程实施10年来,我国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了我国航天科技及相关学科的水平,特别是信息、材料、能源等21世纪新兴学科领域的整体水平,不仅为航天工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空间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广泛需求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这些基础和后盾的坚实就在于我们坚持了独立自主。

    第2篇: 中国航天感人故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号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2008年9月27日下午,随着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舱门的徐徐开启,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进入茫茫太空,并挥舞国旗向人们致意。太空舞动的五星红旗告诉世界:中国,正式成为第三个掌握出舱技术的国家。而此时,距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只有16年.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执行与天宫一号的首次和第二次自动空间交汇对接任务,为今后空间站的建立打下基础。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成功执行与天宫一号的首次自动空间交汇对接任务,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美后第3个自主掌握次自动交汇对接的国家,也标志着中国已经初步掌握了自动空间交汇对接技术

     神舟十号飞船2013年6月11日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托举下腾空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并将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能够为在轨各类航天器输送人员和物资。

    (2)在太空中跑步:对于绝大多数而言,跑步是最正常不过的日常活动,然而在太空中却没有这么简单,因为没有重力的拖拽,所以跑步根本就不用费力气,这样的跑步对自己没什么作用,根本就达不到锻炼的作用。而长时间在太空中的人又必须锻炼,因为锻炼是克服失重造成的体能衰退的一种方法。否则就会急剧虚弱。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这样,在登上跑步机之前,就得穿上铠甲。这铠甲紧得就像冲浪者穿的那种类型,且连接在跑步机两侧固定着的金属板上。铠甲会用70公斤的力将你猛拉到跑步机上——以此来模仿重力的拉力。不过虽然这样,但是感觉和地球上的重力完全是两码事,在每一次练习的前几分钟你会觉得像有针扎了进去。在人为的负重之下,你的肩膀和臀部都会痛苦地反抗。不可避免地,肩膀、臀部的疼痛灼热与摩擦发热将不断加重。所以在太空中的跑步不再是一种享受,坚持一天两次一小时的训练需要耗费人能够掌握的所有意志与自制来完成。当然也有让我们感到有兴趣的事,那就是飞船以每小时17500英里的速度在地球轨道上运行一周,需要90分钟的时间。同样我环绕了地球跑一圈也只需要90分钟时间。这可不是每个人都享受得到的待遇啊!

    (3)在太空中长个子:NBA那些大个子一直是我崇拜的对象,尤其是他们的扣篮时别提多帅了,在太空中待过一段时间的人基本都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假设起飞那天你的身高略微不足六英尺。那你在轨道上呆了一天之后,就成了整整六英尺。在轨道上的第二天结束后,就量得六英尺两英寸了,不过你别担心,因为重新回到地球后,一切还会回到原来的样子。

    (4)穿衣:对于爱美的先生女士们而言,在太空中就没办法讲究了,因为宇航服的颜色比较单一,目前只有蓝色的白色两种,而样式也是统一的,最为重要的是不能够常换,有时候甚至要穿在身上相当长的时间,也许这对于你而言,是不可思议的,但是确实是实际情况,没有办法。

    (5)洗漱:和穿衣服的单调相比,在太空中洗漱就更麻烦得多了,因为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所以也就不大可能用淋浴或盆浴。太空中的洗澡过程就等同于在地球上用海绵搓澡。要洗澡,先要将水从配给装置射入一个装有特种低泡沫肥皂的锡箔小包里。然后,插入一个带有自动开关折叠装置的麦管。接着,摇动小包,打开折叠,往身上挤几点肥皂水。如果你保持不动,水会变成小珠子附着在皮肤上。然后再用一块类似4乘4英寸棉纱垫的布,把水抹遍全身。因为在洗澡过程中布变得很脏,所以一般总是最后才洗脚、胯部与腋下。

    洗头:使用的是一种不用冲洗的香波。这种香波不需要水。可直接将香波倒在头皮上,然后搓洗。其实结果上头发并不比使用香波前干净多少,但心理上觉得干净一些。

    刷牙:我们给大家提供的是一种特殊护牙用品——能带在小指上的套型湿润棉纱垫。在手指上套上棉垫,搓洗牙齿和牙龈。当然也可以使用牙膏和牙刷。但是因为嘴里的液体与泡沫容易漂起来,所以刷牙时就得尽可能将嘴闭上。

    刮胡子:在太空中,刮胡子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十分浪费时间。可在脸上挤少量的水。表面张力与胡茬使水附着在脸上。这时可在水上加一点特制的刮胡膏。每刮一下,刮胡膏与胡子的混合物就会暂时粘在刀片上,最后将其放到使用了一星期的脏毛巾上。每放一次,就要滚动毛巾来抓住丢弃物。

    (6)睡眠:我们睡的床是光谱太空舱后面的一堵墙,对面的地板上有一台通气扇。因为在太空中热空气不会上升,这里没有空气对流。风扇是使空气流动的惟一途径。睡在一个不够通风的地方,人醒过来时会感到剧烈的头疼,且会拼命吸气。另外有一点要强调就是必须用一根BUNGEE绳或是一条尼龙褡裢扣住自己,否则就会在夜里漂走。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航天 感人故事 中国航天感人故事 中国航天感人故事 中国航天感人故事300字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