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武术教材建设的历程、成就与展望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武术教材建设的历程、成就与展望

    时间:2023-01-21 20:20:50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陈 飞,耿培新,吕韶钧

    从新中国成立后被列为学校体育课程至今,武术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小学体育课中本应如日中天地得到传承,而现实中却并非如此,有许多中小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1]。为了使武术在中小学的传承摆脱现实困境,很多学者围绕武术教育理念、武术教学改革路径、武术课程设计、武术教学内容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但是笔者发现关于新中国中小学武术教材建设的研究相对欠缺。教材是重要的学校教育资源,是课程教学的关键要素之一。武术教材内容质量既影响学校武术教学的质量,也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文主要梳理与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武术教材建设的历程,总结武术教材建设的历史成就与经验,希冀能在历史经验中探寻到当前中小学武术教材建设的可借鉴之处,以促进新时代武术教材建设与改革。

    1.1 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参考的主要文献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颁行的体育教学大纲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与之对应的中小学武术教材。按照时序对收集的文献进行梳理,使其条理化,并且根据研究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与概括,依据中小学武术教材呈现的时代特征进行历史分期。

    1.2 内容分析法

    对收集的中小学武术教材的内容结构及内容要素进行分析,并且在阅读中小学武术教材文本的过程中,分析中小学武术教材在新中国不同建设时期呈现的内容特征,为本研究阐释中小学武术教材建设思想与时代背景奠定了基础。

    1.3 专家访谈法

    运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分别于2010年和2020年对编订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专家组成员、中小学武术教材主要编创者及编审人员共9人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了中小学武术教材建设的方法,结合专家对中小学武术教材建设的意见,为今后中小学武术教材建设提出建议。

    2.1 艰苦开创期(1949—1977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没有统编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体育教师上课多数是会什么教什么或者是“放羊式”状态[2]。直至1956年,以苏联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为蓝本,编订了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的体育教学大纲,并编印了全国中小学通用的体育教材[3]9。其中:“对抗与角力”部分似乎与武术相关,但是实际上是2人手握手或握住体操棒互拉、互推、抓握手腕等内容[4]。新中国成立后的第1套中小学体育教材的内容中是未包含实质意义上的武术的,而将实质意义上的武术纳入中小学教材内容中则经历了诸多波折。通过访谈王占春得知,当时为了把武术列入中小学教材内容,做了大量调查,邀请国内著名武术家(例如:温敬铭、张文广、蔡龙云等)召开座谈会征求编写武术教材的意见和建议,以至邀请专家设计每一个动作。其间争论很多、过程很艰难。编印后的第1套武术教材在北京一部分中小学进行了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后,教育部于1961年制定的第2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正式将武术列入教材内容,使武术与田径、体操、球类运动及体育游戏并列成为体育课程的五大项目,突破了只采用西方运动项目的教材内容体系。该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配套中小学体育教材的内容中再次包括了武术,是中小学体育课程和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的一个进步[5],对推动中小学武术教学实践、提高中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中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6]121。与之配套出版的武术教材内容包括:基本功(腿功、腰功、肩功)、基本动作(弹腿、马步冲拳、前进踢打、箭弹、旋风脚、扫蹚腿,等等)、小学武术操1套、初中武术操2套、初中初级拳一路、高中初级拳二路、高中初级拳三路以及青年拳。同时,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思路,形成了基本功、基本动作、武术操、拳术套路的编创模式,奠定了中小学武术教材内容的基本框架,其中的武术基本功与基本技术的一部分内容体现了现代竞技武术的技术特点[7]。

    在1966—1976年间,全国统编体育教材虽然处于停止建设状态,但是出现了地方教材。在军事体育思想的影响下,武术在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中没有缩减,而是有所增加。各地在1966—1971年出版的中小学体育教材主要以“军体”或者“军事体育”命名,军体拳、战备拳、语录拳就极具年代特征。1972年逐步恢复以“体育”命名体育教科书的名称,不同省份的中小学体育教材涉及的武术内容略有不同,但是主要以1961年统编的中小学体育教材中的武术内容为基本框架。1961年版的中小学体育教材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武术教材建设的开端,并为日后的中小学武术教材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改革完善期(1978—2000年)

    1976年以后,在重新编订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时,编订者对体育教材内容中的武术内容取舍又产生了争论,有人主张在学校体育中取消武术或者改为选用武术。之后,1978年颁行了第3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虽然仍将武术纳入了教材内容,但是武术在学校中的传承情况并不理想[6]121。为了适应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中小学武术教材逐步改革,并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1987年版的体育教学大纲中要求我国各地可以选用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补充教材内容[8]119。该版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既考虑了体育教学大纲在全国各地施行的一致性,又充分考虑了各地的差异。由此,中小学体育教师选择武术教材更具有灵活性。这是一次突破武术套路教学局限的改革探索。该版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要求武术教材内容包括武术操、基本动作与组合动作、拳术套路(少年拳)。其中:中学武术教学内容中增加了选用教材(《棍术》和《剑术》),高中武术教材内容中增加了攻防动作,这些教学内容从1978年到1987年基本没有变化。这在一定程度说明了当时中小学武术教材选用内容和武术教学难度的实际情况[3]151。

    教育部于1988年颁行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将“武术”调整为“民族传统体育”,并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瑰宝——养生术、导引术等列入教学内容。在1992年,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的邹时炎在听取体育教学大纲编订工作汇报时提出,“学校体育应当特别重视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9]。其间,王占春提出,武术套路教材创编比赛化不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其他参会的众多武术专家也纷纷提出不同的意见,例如:有的专家认为体育课教学中轻视武术、重视“西洋”体育的现象依然存在[9]。这些问题的提出为下一步的解决提供了重要前提。

    人民教育出版社在1997—1998年期间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科书(试验本)》(1~3册)是为高中生量身编写的“学生用书”。该套教材采用主栏知识与辅栏知识相辅相成的编写方式,其中形神拳、刀术、剑术、太极拳十二动均为新内容。到2000年底,中小学武术教材内容中已经包括了基本功、基本动作、基本功串联、拳术(少年拳2套、健身拳、对六拳、青年拳、形神拳、太极拳十二动)、器械(刀术、剑术、短棍)以及攻防对练。此时的中小学武术教材中对拳术套路动作的创编突破了拳种的限制,整合了不同风格的技术动作,攻防对练以散打的技术风格使之更具有技击格斗性,特别是形神拳配以音乐练习的形式使中小学武术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在1978—2000年期间,中小学武术教材的内容逐渐丰富,其中的武术技术更加全面、武术练习形式更加多样。

    2.3 挑战变革期(2001年至今)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中小学教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提出,“面向未来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巨大挑战,体育教材建设同样也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且要具有前瞻性[10]。2001年颁行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最有力度的体育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依据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5个方面编写和选用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相关的体育教材成为2001年后武术教材编写与选用的重要原则[11]51。新课标较为强调学习武术和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但是提出的“初步掌握一套简单的武术套路”“完成1~2套武术套路或对练”[11]14的要求,使有些中小学体育教师在选用武术教材时不知所措。加之,在中小学教材统编和出版的方式改革后,中小学体育教师选用武术教材的难度又进一步加大。此时,武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是可作选择的运动项目之一,而武术又是小学体育课的教学难点[12],所以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不愿意选择难教、受累的武术课。这是笔者访谈后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师普遍存在的心理。这对中小学武术教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研究者对全国普通中小学在2005年时的武术教学状况进行的调查显示,有70.3%的中小学没有开设武术课,有30.3%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按照教学大纲选择武术教学内容,而大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是自选武术教学内容或自编武术教学内容(占比分别为52.5%和12.1%)[1]。

    在推动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乏力的情况下,不同领域的学者基于武术“教什么”的角度从不同层面完善了中小学武术教材。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的普通高中体育教材中在武术基础理论知识、形神拳、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散打、女子防身术的内容,在教学案例中列举了突破传统武术教学方法的“探索式教学”。而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织编写的武术教材则是基于拳种从学段相互衔接的角度囊括了小学、初中、高中的武术教学内容,甚至涉及到了普通高校和专业性体育院系的武术教学内容[13]。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立德树人、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中小学武术教材建设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中小学武术教材的编写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介绍与传承,中小学武术教材中的武术与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教学实践内容围绕新课标的新要求融入了新的内容,并且出现了新的武术教材形态[14]。教育部于2022年4月21日发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教材编写要“突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内容”“注重传承中华武术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15]。该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新增了太极拳、中国式摔跤、射箭等武术类运动项目,而教材如何体现武术类运动项目的特点、如何落实练打结合的教学思路、如何在武术技术学练过程中培养中小学生的体育精神,都对中小学武术教材建设是新的挑战。

    3.1 明确了武术在中小学体育中的教育功能

    武术是我国独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国近代的“西学东渐”过程中,武术受西方体育思想影响进行改造后进入了学校教育领域,成为现代学校体育的一部分。这是武术教育化的关键一步,是武术从民间体育转变为学校教育形式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后,武术成为中小学体育教材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培养中小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而武术教学不仅便于创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堂情境,而且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知行合一的重要教育载体。同时,中小学也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武术课程和中小学武术教材内容体系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体现了武术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作用,并且进一步明确了武术在中小学体育中的教育功能。

    3.2 确定了中小学武术教材建设的重点

    教育对象是教育实践的逻辑起点和基础。当前,武术在不同场域面向的教育对象不同,因此,中小学教材建设的侧重点也就完全不同。例如:培养武术竞技后备人才的教材要侧重编写科学的运动训练方法;
    促进掌握体育锻炼方法的武术教材要侧重编写健康促进方面的内容。中小学武术是在校内开展的运动项目,教育对象是中小学生。这也就决定了中小学武术教材的内容是以育人为主,而不是以技击训练为主。新课标注重武术教学打练结合,并不是要转向武术技击教学,而是当前对培养中小学生的体育精神的现实要求,通过武术课程使中小学生学会“打”也将是中小学武术教材创新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是普及武术知识、开展武术课程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中小学武术课程教学面向的是全体中小学生,要教会多数是武术初学者的中小学生,不能照搬传统武术的师徒传承模式,而要对武术的学练方式与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以符合中小学生的课堂学习特点以及遵循中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武术教材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积累的历史经验是将中小学生作为中小学武术教材建设的主要关注对象。

    3.3 形成了中小学武术教材编写的基本思想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媒介,是在完整的教学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之一[16],从根本上影响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方式。编写教材不仅涉及教什么的问题,而且涉及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中小学武术教材编写者对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政策的理解、对武术教材功能的认识会直接影响其编写的内容,不同的编创者编写的教材内容和不同的出版单位出版的教材内容都不尽相同就说明了这一点。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武术教材建设的历程,教材内容在不同时代呈现的特点虽然有差异,但是主旨思想大同小异。例如:1961年版的中小学武术教材编写时较为注重保持武术特有的风格[8]76;
    1978年版的中小学武术教材编写时则提出“简化教材,降低难度”“强调武术风格,增强攻防意识”[6]121的编写原则;
    1987年版的中小学武术教材编写时提出“适当简化套路,强调实效性和兴趣性”[8]594的编写思想;
    2004年版的中小学武术教材编写时提出以“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17]为指导思想;
    之后则以“突出拳种、优化套路、强调应用、弘扬文化”[18]为中小学武术教材改革思路。上述这些教材改革与编写指导思想对中小学武术教材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武术教材独具特色的编创思想。

    在中小学武术教学中,“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的不只有中小学生,“武术课难上”“武术课能不上就不上”也在中小学体育教师中形成了普遍共识。当前的中小学武术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是结构性的,并非仅依靠教材建设就能解决。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武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教与学的“桥梁”,因此,中小学武术教材要既能顺应新时代中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又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服务于教学实践、增强中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1 中小学武术教材要融入武术文化,强化立德树人功能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1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在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人民教育出版社部分离退休老同志的回信中就曾提出“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的要求[20]。武术类运动项目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世代传承的身体运动方式,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中小学武术教材建设要致力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小学武术课程教学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基。有些武术类运动项目能培养体育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1],既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人、引导中小学生感悟武术蕴含的精神内涵和弘扬民族精神,又可以起到强健体魄的作用[22]。因此,中小学武术教材建设要从当前中小学生的角度对武术文化符号进行创造性转化,在教材内容中融入武术蕴含的体育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将武术蕴含的体育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

    4.2 构建标准化的、各个学段相互衔接的武术教材内容体系

    教材编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武术教材的编写与其他体育项目教材的编写有很大区别,既要体现武术的项目特点和动作学习规律,又要使教师好教、学生容易学和喜欢学,同时还要挖掘武术的教育价值,将武术蕴含的体育精神融入教材。这对教材编写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当前,一方面是武术教材版本众多,另一方面是体育教师依靠个人经验开展武术教学,甚至创编校本武术教材。对于大部分非武术专业的体育教师而言,选择合适版本的武术教材是一道难题,能深入理解武术教材内容并付诸实践的非武术专业体育教师并不多见。因此,为了便于学生与体育教师使用武术教材,构建标准化的武术教材内容体系十分必要。

    全学段武术教材从创编、转化到教学实践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应整体统筹。而首要前提就是构建符合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要求的各个学段相互衔接的武术教材内容体系,精选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使武术教材成为体现国家意志,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抓手[23],以全面促进学校体育育人目标的实现。

    4.3 进一步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武术教材的实践转化

    中小学通过武术教学实践无论是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还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抑或是增强文化自信,都与当前的武术教材内容有一定的实际差距。杨建营认为,改革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是缩小这一差距的势在必行之策[24],但是只强调改革教材内容,容易忽视武术教材与武术教学之间的衔接,而衔接的关键环节是体育教师。例如:体育教师通过武术课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和使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体育教师上课的效果会大相径庭。这就说明体育教师具有关键作用。2021年6月23日教育部印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将“更新教学观念”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因为如果体育教师不转变思想观念,不提高教学水平,那么无论怎样进行教学改革,最终的结果可能都是徒劳的。从体育教师和中小学生的实际出发修订中小学武术教材是一个创造过程,而由武术教材转化为武术教学实践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中小学武术教材建设要充分考虑我国中小学中多数非武术专项的体育教师的现实需求,为中小学体育教师提供更加全面的、完善的、易教的、好用的武术教材,使中小学体育教师能根据武术教材在实践中创设武术教学情境、创新武术教学方法和把握中小学生学练武术的规律,把教育理念、教学思想落实到武术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高效地进行教学实践转化。这应是未来中小学武术教材建设的重点。

    4.4 加强数字化武术教材的开发

    数字化教材是在传统纸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音频、视频等多种数字化媒介呈现知识[25]的图书形式。当前,制作与中小学武术教材相对应的视频用以辅助纸质武术教材的使用已经较为普遍。而对于武术课程而言,运用这种数字化教材能更直观地为中小学生呈现学习内容。本文所言的数字化武术教材并非是对现有的纸本武术教材的简单数字化,即以DVD光盘或网络视频等形式呈现,而是要囊括全学段的武术课程。首先,要明确数字化武术教材“给谁用”。供学生用的数字化武术教材要在学练动作的基础上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武术动作安全知识、武德教育等内容;
    供体育教师用的数字化武术教材则不能仅是动作教学,更要体现武术的育人功能。要在纸质武术教材内容基础上,基于教学场地实际创设武术教学情境,融入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这些以往需要体育教师再创造的教学内容,并且要使之更直观地、具体地呈现。其次,要能对武术类运动项目进行大单元组合教学设计[26],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引导等方面统筹规划武术动作技能学习、武术对抗练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要根据武术教学内容和教学单元设计武术教材,一方面要便于体育教师教学,另一方面要能使中小学生通过武术教材的结构化,形成对武术类运动项目的系统化认知,使中小学生在提高运动能力的同时还能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武术教材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建设与完善,已经形成了基本的编写思想,以中小学生为中心的编写主旨确保了中小学武术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新要求。在中小学武术教材建设过程中,一是应进一步通过武术课程具体化育人目标,体现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育人价值,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创造性地教学;
    二是应探索构建标准化的全学段相衔接的武术教材内容体系,同时,要加强数字化武术教材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武术教材的实践转化。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武术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2年8期)2022-11-21博物馆现代世界警察(2022年6期)2022-07-13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地理教育(2022年13期)2022-04-08中华武术黄河之声(2021年9期)2021-07-21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赢未来(2019年33期)2019-12-17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考试周刊(2016年80期)2016-10-24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19期)2016-08-19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中国市场(2016年45期)2016-05-17新加坡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比较分析地理教育(2016年2期)2016-02-29

    相关热词搜索:中小学 新中国 武术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

    中小学 中小学2021年秋季国旗下讲话排班表 中小学5月份国旗下演讲稿 中小学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中小学上午上课时间 中小学上课时间2021 中小学上课时间几点到几点安排表 中小学上课时间表2019 中小学上课时间调整 中小学上课时间调整什么时候执行 中小学下学期上课时间 中小学世界爱眼日致家长一封信 中小学主题班会:《如何维护心理健康》教案 中小学乡村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中小学书法大赛策划 中小学五项管理 中小学五项管理告家长书 中小学五项管理告家长意见 中小学五项管理培训总结 中小学五项管理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方案 中小学五项管理实施细则 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中小学五项管理是哪五项 中小学五项管理督导工作汇报 中小学五项管理督查报告 中小学五项管理自查自纠报告 中小学五项规定 中小学交通安全开学一课观后感 中小学交通安全教育平台 中小学作业教学指导意见 中小学作业教学的指导意见 中小学作业管理实施方案 中小学作业管理实施方案心得体会 中小学作息时间新政策 中小学作文素材:100句经典排比句集锦 中小学健康教育总结 中小学党建工作交流会发言稿 中小学党建工作会议讲话稿 中小学党建工作实施意见 中小学党支部书记学习心得 中小学党支部设置 中小学党组织书记培训心得 中小学全面开展疫情防控演练简报 中小学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中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 中小学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中小学养成教育方案 中小学军训心得体会3篇 中小学减负文件 中小学减轻负担实施方案 中小学出纳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