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真正读懂学生——PAC理论在师生谈话中的应用

    真正读懂学生——PAC理论在师生谈话中的应用

    时间:2023-02-22 08:45:05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郑晓虹

    师生谈话是常见且重要的教育环节,谈话的氛围和质量直接决定教育的效果。教师在教育谈话中如能有意识地关注对话的动态,及时调整表达方式,学生可能更容易感受到善意,并捕捉沟通重点。同时,学生群体对需求被满足的渴望既强烈又羞怯,表现在交流中即为容易情绪化,导致师生沟通不畅顺,而教师的经验式回应也往往加剧了教育的“僵化”,结果学生感觉自己不被理解,而教师也深感育人的挫败。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急切需要方法指引——既能准确地读懂学生,又能恰当地给予反馈,减少师生间谈话的阻抗。而PAC理论中提及的三种说话状态、对话双方的交互分析对师生对话的调整具有启示意义。

    PAC理论是加拿大心理学家Eric Berne在1964年提出的,认为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了一个人的个性,并据此分析了不同状态在人际互动中的交互作用。之后PAC成为一种针对个人成长和改变的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也是察觉和调整人际互动模式的重要依据。

    PAC理论中的P、A、C分别代表三种心理状态。P是父母(Parent)状态,体现了统治、训斥、管教、安抚迁就的作风,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专行,彰显权威和优越。体现在人际互动中,说话人常有皱眉、叹气、叉腰、抱胸、指手画脚等肢体动作,常用“你必须”“你怎么能”“千万别忘记”等语句来表现威严的P状态。A是成人(Adult)状态,这个状态下人能平等宽容,理智思考,多角度分析,冷静决断。该状态给人感觉平和、友善、委婉、尊重,交谈过程适当点头、眼神专注、姿态开放,常见用语为“如果是我”“和你商量一下”等。C是儿童(Child)状态,表现为冲动、任性、感情用事、不负责任,容易撒娇讨好、服从和被控制。当一个人以C状态讲话时,会有较强的情绪起伏,伴随肢体变化如撇嘴、哭笑、退缩等,呈现出撒娇、威胁、忘形、无助等状态。

    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三种不同的说话状态:

    有一次,老师在办公室严肃指出三名学生的错误,他们的回应各不相同——

    小刚气哄哄地回应:“我又没有做错,你凭什么这么说我?”

    小柔可怜巴巴说:“我也不知道怎么的,事情就发展成这样了。老师,能不能先不要告诉我爸爸妈妈?”

    小亮平静地说:“这件事大家都有责任。老师,能不能让我讲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根据上述P、A、C状态的表征,我们不难发现小刚情绪激动,直接表达不满和对抗,呈现出P状态的说话方式;
    小柔态度怯懦慌乱、语气渴求,这是C状态;
    小亮不卑不亢、思路清晰,是典型的A状态。如上,读懂学生说话的第一步——察言观色,判断学生当下的说话状态,这是后续开展对话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说话是有对象的,所以对话发起人除了本身的P或A或C说话状态外,往往会视对象采用以“_______状态对_______状态”的模式进行对话。假设甲要求乙去办一件事情,甲必然希望乙像儿童一样服从自己,所以甲通常会选择以P状态对C状态的模式发起对话。同理,丙想与丁商量一件事情,如果丙比较确定丁能听取自己的看法,就可能会采用以A状态对C状态的模式发起对话;
    如果丙担心丁会质疑自己的观点,丙就可能采用A状态对P状态的模式发起对话。因此,学生在因人格或情境自带说话状态的同时,也对老师的状态有预判和期待,老师如果能细心读懂学生的对话模式,从而给予适当的情感或需求反馈,就能奠定和谐的沟通基调。

    上述案例中,小刚生气地质问老师,期待老师给予“妥协”和“示弱”,所以,小刚的对话模式是以P状态对C状态进行的(简写成P→C,下同)。小柔虽推卸慌乱,却不忘尝试与老师协商是否能不告知家长,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小柔是C→A的对话模式。小亮冷静地阐述观点和发出请求,同时希望老师允许,采用了A→A的对话模式。

    对话是一种互动沟通方式,当判断学生以“_______状态对_______状态”的模式发起对话后,老师需选择合理的模式回应学生。PAC理论认为,互补型对话能促成沟通的顺畅,交叉型对话会造成沟通的阻碍。例如甲以P→C说话,乙回之以C→P,即乙从对方预判自己的状态出发,指回对方的发起状态,这便是互补型对话,体现在交互图中为箭头方向的平行(C→P见图示1),互补型对话还包括了P→P(图示2)、A→A、C→C、A→P、C→A几种互动模式。互补式沟通的实现能同时照顾到对方的说话状态和实际需求。而此时,如果乙使用了P→P模式回应,便是交叉型对话,体现在交互图中为箭头方向的反向交叉(见图示3)。[1]

    仍以上述案例为例,可以体现为下表:

    ?

    不难发现,老师在与学生对话时,如能读懂学生的说话状态,判断学生采用的对话模式,再选择互补型对话,呼应学生的初始情绪,回应学生对我们的期待,便能营造和谐畅顺的沟通氛围。而在互补型对话中,A→A的沟通效果是最理想的,所以随着师生对话的推进,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A状态,渐渐促成A→A的对话,这样谈话的目标才能更明确,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在上述案例中,老师依据PAC理论判断学生的说话状态和对话模式,及时调整回应,既增强了师生沟通的有效性,又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师生的良性互动也影响着学生对自身说话状态的察觉和调整,促进了学生共情和沟通能力的发展。[2]据此,教师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优化PAC理论在教育谈话中的应用。

    第一,加强察觉学生说话状态的意识。日常师生谈话不畅,常常体现为学生在情急之下呈现出P或C状态,处在P状态的学生表现强势偏执,容易与老师敌对;
    处在C状态的学生则表现为任性逃避,不愿直面问题、承担责任。这两种状态对谈话质量和教育效果的影响都非常大,因此教师有必要增强对P、C状态的甄别和对A状态的引导,以及时将对话调整到平和、理性的状态。

    第二,提高对话中洞察和表达的能力。在教育谈话中,老师常常会遇到学生突然对答的情况,此时,教师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抢占”发言的先机,这在一方面创造了主动出击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能为后面的沟通不畅埋下伏笔。因此,面对学生非理性的说话状态,老师们应先不着急制止、劝说、教育学生,相反可以借机细心观察学生对话模式、准确捕捉学生期待,再构建呼应学生情绪和需求的互补型对话,甚至是A对A的高效对话状态,从而改进师生互动,提高教育成效。

    总而言之,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智慧地洞察。当学生本真地展现不同状态,老师友善地发现并回应,如此循环往复,教育的力量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迸发。

    猜你喜欢 小刚谈话状态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未来5年,你会不会成为被淘汰的料企之一?从海大薛华的谈话中,窥见“危与机”当代水产(2020年4期)2020-06-16状态联想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19年5期)2019-07-26生命的另一种状态读友·少年文学(清雅版)(2018年12期)2018-04-04不足为奇小猕猴学习画刊(2017年4期)2017-05-04为什么每月的天数不一样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6期)2016-06-24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山东青年(2016年3期)2016-02-28专款专用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15年6期)2015-09-10教你如何发起谈话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1)阅读理解两则中学英语之友·下(综合版)(2008年1期)2008-10-11

    相关热词搜索:读懂 师生 谈话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