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街景设计策略研究

    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街景设计策略研究

    时间:2023-03-27 08:40:04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丁璐璐, 董万里

    (1.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安徽 合肥 231603;
    2.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街道的意义具有强烈的感情特质,且赋予了一座城市历史演变及形成的实质含义。街道的存在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换言之,其内涵及形式与环境紧密相连,实际意义也有着沿其边缘的建筑物所形成街道及城市街景的作用。雨果曾提出:“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1]街道与城市的关系也是建筑艺术的表现之一,实质是城市景观视角可行性的选择,亦可成为“内眺景观”与“外眺景观”的表达,即建筑与城市街景的耦合。街道文化与城市街景蕴含城市的文明,另一方面也是人类社会与文明传承的表现。近年来,一些“古镇”“古街”拔地而起,吸引了众多设计师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省思。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打造独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城市街景,设计师必须要具备创新精神,摈弃“雷同化”“西式化”街景设计模式,深入挖掘、提炼传统文化元素,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相得益彰,既要展现城市的文化底蕴,又要强调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

    1.1 城市文化的“内核”:街道景观的沿革趋向

    城市的建设,离不开街道的连接,串联起城市的“骨架”。街道本身又与不同地域生活习性息息相关,作为城市街景中的“外眺景观”,包含不同的地域文化、民风民俗、道德礼制等,其形式的表达从街道文化中体现。街道空间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街道的侧界面,其主要由连续的绿化带和建筑物等组成[2]。不同地区的城市发展,有着自身的文化价值及阶段要求,而我国城市街道建设历经4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农耕社会进入封建社会,街道的等级、规矩逐步形成,称之为本源文化的生成。第二阶段,西方文化入侵,街道建设走向“西式化”。如路面拓宽,沿街建筑修缮,增添道路景观及路灯等设施。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千篇一律”的模式化建设。第四阶段,新时代东西文化交融下的城市街道建设,强调街道景观的科学性、人文性。梳理独具文化特色的中国城市街道,如南京的1912大街、成都的宽窄巷子、上海的石库门新天地、重庆的磁器口大街等。

    简言之,城市的内在表现为对其文化的展现,街道建构起城市的脉络,而且街道空间可以传递城市风貌及生活场景,以此提升市民归属感,不同城市对街道景观文化的营造,展现了地域文化特色,也为城市文化的延续,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奠定了基础。

    1.2 街道景观文化在街景设计中的意义

    城市是多种文化的集中体,城市文化既是集体记忆,也是场所精神的另一种体现。而集体记忆是城市街道景观表达的手法,其目的是对城市街景再现及文化延续,从而唤醒人们对街道的记忆,以此推进城市文脉的发展与传承。

    保留城市的文脉,挖掘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将其与城市街景相融合,通过城市街道空间的再衍生,活化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街道空间异化问题突出,很多城市的历史地段逐渐消逝,老街区、老房子、老景观,被越来越多的巨型建筑物所取代,也让城市文化走向迷失[3]。街道作为城市街景的一部分,除交通作用以外,也具有其社区生活的特性,是商业性的代表。譬如,上海的朱家门,“巷门”式牌坊成为其街道独特的文化标识,以“巷门”作为元素,传承了传统的建筑门牌形式,且运用于现代街景的营造中。杭州的“高银巷口”牌坊,其设计思路取材于传统街巷牌坊元素,目的也是也让更多的杭州人保留城市记忆。城市街景设计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借鉴与应用,首先要厘清城市所承载的历史文脉,结合城市街道空间设计需要,提炼文化要素,转译具有城市街道文化的符号。北京城门前大街,在街景设计中,增加了鸟笼挂灯、白色石鼓凳,临街商号挂上老照片,留住了街道文化特色。日本东京饭田桥中心广场步行街,铺设富士山文化石板画,走在街上犹如穿越到江户时代。对城市街景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还要体现时代性。“数字技术”将现代科技与街景文化元素相结合,打造动感城市街景文化氛围。在上海街道互动装置展览上,“Team Lab水晶烟花”装置,可以与智能手机相连,行人选择不同的图案,在光树上呈现祝福。因此,无论是现代科技手法的介入,或传统形式的保留,设计具有承载记忆的街道空间,其内涵与居民的生活功能、行为心理、文化要求等相关,使其在城市街景中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简言之,城市街景设计,要能够唤起人们的记忆,带给人心理、感官上的满足。在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时,要从材质、样式、风格等方面,能够与人的感官相交流,增进街景与人的互动性,带给人的愉悦感和归属感。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文化不同审美标准的改变,城市街景景观设计,也要与时俱进。现代科技与街景文化景观的融合,赋予城市街景独特的时代意义。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道”是对交通功能的强调,“街”是对人的行走、交流、休憩功能的满足。而如今,街道除了具有串联城市区域、群落的功能,也体现出以人为本及市民社交的意义,街道空间不再是随意的粗制添加景观小品,或者是仅强调街道步行使用功能,在城市街景的设计中,开始逐渐强调市民游玩的体验感。因此,传统元素的介入,不仅为空间增加了厚重感,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符号,进一步增强城市街道景观的传统性及独特性。

    2.1 传统文化的介入

    传统文化元素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既有物质性文化元素,还有精神性文化元素。城市街景设计中,关注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来赋予城市街景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4]。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较为注重从精神层面来满足人的需求,讲究天与人关系的紧密相连,也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在现代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中,传统元素的介入及符号的转译,进一步体现其“外眺”空间的传承价值。在成都的宽窄巷子,街景设计上尽量保留传统历史建筑形制,其中也包括了本体性装饰及附加性装饰的运用,尤其以附加性装饰为主,将传统吉祥文化符号融入其中,诚如对雀替、吊墩、柱础、门窗装饰等的应用,以及对附加性装饰的转化与保留借鉴,让宽窄巷子成为独具文化意蕴的商业街区。传统文化元素让城市街景增添了历史文脉,也让城市民众从街景文化景观中,通过场所的再造与再设计,增强了民众的归属感(如图1)。

    图1 成都宽窄巷子街景图组

    由此可见,对于传统文化融入街景的运用,不仅需要注重对其开发及转化,也要从文化符号的本体性及装饰性入手,打造具有特色性的城市街道景观,也是尊重及保护传统文化的体现。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赋予城市街景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也为现代城市街景设计提供创新源泉[5]。

    2.2 传统文化元素的丰富性

    回溯中国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明,积淀了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据国家文物局统计资料显示,在馆登记备案的藏品总量已超4000万件,由博物馆开发的各类文创产品种类突破4万余种[6],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形态众多,包括各类传统工艺品、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符号、民间艺术、地域民俗特色等。这些丰盈、多样的传统文化元素,为城市街景的设计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创意素材。设计师通过梳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从形态、纹样、结构、材料、色彩、精神信仰等方面,加以挖掘和整合,进而获得极具创意的城市街景文化设计理念。在街道地砖铺装中,传统铺装纹样有间方纹、十字纹、人字纹、席纹等,不同纹饰铺装手法,既满足外在装饰的形式美感,也具有实用功能。传统文化元素的丰富性,为介入城市街景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无论是从外在形式及符号的艺术思想,还是从功能的满足条件,文化元素的多样性为其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3 扬弃与变迁:传统文化内涵的时代性意义

    城市快速发展,现代元素不断融入设计中,传统文化也受到影响,城市丧失了原有的文化特色。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探析,其特点具有时代性,从文字记载、图像符号表达出承载的历史意义及内在特质。所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就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至今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文化[7]。可以说传统文化的发展是不断扬弃的过程,也是跟随时代与时俱进的重要思想指导,是对时代产物的重要评判标准。尤其是作为民俗文化孕育的场所——街巷,更是传统文化传承渗透表达的重要载体,街巷不光是传统民俗文化野蛮生长的重要“土壤”环境,也是接受时代剧烈变迁,不同文化交流的重要精神场所。由此可见,其共融了传统性的深刻思想与时代性的物质变迁于一体。

    如扬州市民广场街道,将文字、图画等符号相结合,在道路两侧镶嵌铜雕,铜雕展现了扬州2500年来的伟大历史事件。有欧阳修在扬州的诗作,有鉴真东渡的场景故事,有康熙南巡的事件,有扬州地震的历史。对于传统文化的不同发展,也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及“品牌化”的形象,将特色地域文化与城市街景设计相融合,能进一步体现出不同地域之间文化的区别,也更能突出其文化内涵。街景所呈现出的不单是一个城市的特色,也彰显了城市的内在素质和外部形象。内在素质表达为城市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复合状态。而现代化与科学化同时也是反映城市时代前沿的标准,这些时代性的标准一旦结合了传统文化的商业性价值就会呈现直观的品牌效应。诸如天津给人留下“酒城”文化印象;
    山西,给人留下“醋城”文化印象;
    洛阳,给人留下“牡丹花城”印象等,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性暗喻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及社会伦理道德,通过整理其历史脉络及文化特点,运用于城市街景设计,进而为其赋予新的活力。

    因此,对于传统文化应用于城市街景的传承及发展,要审慎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审”在于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择性采用,将具有典型性和易传播性的优秀传统文化经由艺术化的街景生成,从而更有效地结合。城市街景设计,展现中国城市街道最独特的一面,由此营造的城市街景环境,独具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情感。“慎”所包含的是一种态度,一种周密谨慎的设计行为,在对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街景设计中要考虑到传统文化置于现代语语境解释下的多种偏差,包括审美性、地域性、民族风俗等。此外商业化的均衡也要审视考虑,商品化过重亦会蚕食传统文化内核价值观,太少就缺乏街巷街景的市井活力,因而,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调研考量。传统文化的运用并非只停留在浅表的形式感,更重要的是内在核心价值的传承,只有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传统文脉才能使得城市街景设计更加契合主流时代价值。

    城市街景设计,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不能机械地复制、模仿,而是要联系城市文脉,梳理传统文化元素的特点,通过深层次地研究与设计,抓住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兼顾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主题,实现传统文化元素在城市街景中的独特展现。

    3.1 以人为本:城市居民审美化功能要求导向原则

    传统文化与现代型城市的融合,存在一定的矛盾,尤其以审美导向与使用功能之间的矛盾。从审美视角来看,“美”是不存在于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因而“美”必然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城市居民生活于城市之中,街景是每日必须接触和生活的精神物质场所。故在以审美为导向的街景设计,最终目的导向服务城市居民,也就必然要对“人本”理念形成体系关注,其间重要的是考虑人的使用需求,满足人性化的设计要求。

    首先,从实用、系统、环境的整体角度出发,聚焦解决实际问题,如街景设计中的退让限制、绿视率、交通分流、广告牌的视觉效应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的实用理性创作才是街景设计的基石,毫无疑问,这在传统与现代都是不可避免的。其次,中体西用概念的引入,用现代化的街景语言来诠释传统文化,如最常见的现代建筑材料钢铁与玻璃,在表现黑白色调时可以向江南水乡的水墨色建筑搭配形式学习,这种表达形式可以即将材料特性运用又能体现传统文化。文化的外显合成表达可以让生活在当地的居民体会到传统文化高级的审美愉悦和情趣。另外,从色彩视觉美感上,中国传统色彩的运用也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人,中国传统色不似西方工业色彩鲜艳、浓烈以及催欲化。中国传统色彩更加平和、温柔、内敛,适合安抚现代城市居民不安的心神。最后,当地人的行为心理需要了解学习,梳理结合社会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同时兼顾孕妇、残疾人、孩童等特殊人群的个性需求。以求在街景设计中形成以人为本、功能实用为主,传统文化主导的审美倾向为辅的设计策略导向。

    简言之,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无论是对于形式的考究,还是对文化内涵的褒扬,或是对传统色彩的使用。“人本”原则应以理论背景作为其实践指导,进而满足审美及使用之间的兼容性。

    3.2 因地制宜:突出地域性差异原则

    传统元素介入城市街景设计,只有得到当代社会及受众面的认同,从而凸显其价值。现代型城市的发展,也影响着大众审美情趣及文化生活水平。只有通过崭新的创意,使之在造型上、技术上、应用领域上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使用需要,传统文化元素才能由静态变为动的,由过去变成现在的,由一般的文化资源变为知名品牌,进而最终实现古老文化的现代化转化。

    聚焦传统文化元素,要着重挖掘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每个城市,因气候、地理、历史、民族等差异性,其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在城市街景设计中,要摈弃“千城一面”的设计观,要辩证地看待“西式化”街景设计,要深入关注经过漫长岁月积淀的地域文化,让每个城市街景都富有地域文化意义。比如,哈尔滨中央大街,在街景小品造型设计中,雕塑、指示牌、装饰钟等,极具异国风情,这些街景让哈尔滨更具东西文化交融的内涵底蕴(如图2)。

    图2 哈尔滨中央大街街景图组

    3.3 古中有新:强调创新融合发展原则

    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既要注重创新融合的方式,也要对其使用功能有所要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现代与传统的结合绝不能单纯复刻再现,而是要推进城市文脉的延续与传承。城市街道景观设计,需要在承继传统文化过程中加以变化、创新。城市街景设计,不能变成一模一样的水泥盒子,要深刻体认、领会传统文化元素的意蕴,结合城市街景定位和建设需要,综合考虑人的整体需求,运用现代工艺、先进科技,来找寻传统文化元素与街景设计的融合点。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析创新手法,从规划、布局、色彩、铺装、材料等要素出发,对整个城市街景风格进行优化、对比,以打造彰显地域文脉特色的现代城市街道景观。

    选取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街景设计中,要充分做到对城市原有人文景观、城市文脉资源的保护,特别是在城市街道改造、扩建中,更应该坚持环境保护这一原则。譬如,北京平安大街街景设计,平安大街是明末清初年间一条皇城与普通民坊之间的分隔线,在历史的变迁下逐渐变成一条历史带。历史遗留下的文物建筑和环境遗址与城市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轨迹交织,使得历史痕迹与现代城市不得不形成交融。在广场与人行步道铺面设计上,平安大街采用新路与旧址里外结合的手法,道路铺装为适应周围古色古香的街景风貌,采用灰调为主的青方墁砖。广场又多采用条状仄砌,形成多种传统铺装纹样,行道路面由规整的石板和方砖构成,整条街景道路平仄有韵,形成古中有新的创新融合之路。

    创新融合既是方法也是发展理念,创新融合为传统文化元素注入活力,活化其表现形式。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街景设计的理念,为人文景观、城市文脉资源的保护,尤其古建、街道改造等,提供了理论支撑。

    在城市街景设计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要注重创新设计手法的运用。要挖掘传统元素的文化意义,渗透现代审美设计理念,进行二次创作与设计,打造极富传统韵味的城市景观。

    4.1 从传统到现代的协调过渡

    在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设计中,运用抽象、简化的转译手法,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着重对客观物象进行综合分析,提炼其内核艺术形象,彰显其本质特征。抽象及简化手法,并非单纯地精简,而是建立在“抽象”基础上的简约设计。设计师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提纯、凝练,来展现独特的景观设计审美创意。温哥华范多森植物园景观设计,将所有植物布局于古老的圆形图案中,营造出迷幻的景观氛围。贝聿铭对苏州博物馆的设计,运用精简手法融入古代园林风格,与旁边忠王府旧馆相衔接,自然过渡,极具整体性。西安的传统历史古街,尊崇对传统建筑风格的保留,不仅是对古建筑及其周围环境加以重视,也包括对具有历史承载意义的物象继续保留。将传统建筑文化、地域民俗文化,以及街道绿化相结合,展现其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街景。西安大唐芙蓉园汀步运用抽象手法,表达其形式美感。对于传统文化的提炼及表达,从遗产保护的角度,既需要保护也需要继承,保护其物的外在形象,传承创新传统符号的艺术思想。创新是创意设计产业的核心和生命,民族文化特色是创意设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8,9]。因此,对于传统元素在城市街景的运用,通过挖掘其文化内涵,探析符号形式,结合其文化特点,加以整合或创新,以此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

    4.2 具象与抽象的艺术表达

    具象与抽象的表现手法,不仅在绘画中有所体现,在城市街景设计中,同样有着一定的审美构成。具象手法旨在通过具体直观的物象处理,通过一些具体的街景营造唤起主体认知度的具象思维,从而延展传达一些具体的文化特征信息并标识出记忆中的有关传统文化的遗存点。具象依赖于审美主体的一个重要本能:对比,通过从各种不同事物的现象对比,找到差异化具象特征,这在传统审美元素结合现代化街景融合中形成感知差,这种新旧差别如果应用得当便会产生新生的街景文化活力。如果说具象化带来了差异审美碰撞,那么抽象手法的复合倾向运用所产生的美感,就是从传统元素与现代街景表达抽离出传承共性,这种共性承载了所抽取信息对象的复合流转载体形式,并在艺术化街景手法中重建。共性是表象,决定共性的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文脉传承的深层规律所决定。具体而言,结合艺术思想及外在形式,使其熟悉的传统元素,在夸张、变形处理后,给人带来视觉、心理上的视觉效应。

    传统文化元素的多样性,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符号特点,外在物的表达与传统文化内在含义有密切联系。城市景观设计可以采用放大或缩小,通过改变形的特征,并抓住关键特征,以唤醒民众的视觉注意,从而加深印象。上海的中华艺术宫,传统建筑斗拱结构,中国红外观,整个建筑色彩明亮、极富视觉冲击力,外在具象的建筑形制及抽象的彩画符号,以此唤起民众的群体记忆,从而了解其建筑物的艺术内涵(如图3)。西安大雁塔的戏曲大观园街景设计中,以传统戏曲为主题,在街景雕塑、小品布置上,利用“戏曲脸谱”来打造景墙,造型独特、美观、精致,深受市民、游客喜爱,同样以具象及抽象的手法传播了西安的戏曲文化,增进民众对该街区的文化认同(如图4)。

    图3 上海中华艺术宫

    图4 西安大雁塔戏曲大观园街景

    因此,传统文化的具象表达对观赏者思维有着直观意义,而抽象的表达又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形式从具象与抽象的文化及符号中抽离出来,为其衍生与融合提供了创新路径。

    4.3 结构重组与元素提取

    传统文化符号其内涵及式样有着自身的稳定性,其作用是承载一定的历史意义。对于结构的重组与元素提取,一方面要遵循其原有的传统文化内涵,探究其社会背景及伦理道德下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另一方面,无论是重组或提取,使其具有符合现代社会审美的外在物象。同时运用一定的美学手法来重新构建新的样式。结构重组作为一种创新手法,在对传统文化元素与城市街景设计融合中,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样式、材质,还要融入现代工艺、数字化技术等。成都金沙滨河公园,通过对古蜀文化的解析,提炼纵目人像,将现代文字赋予到纵目人像的轮廓中,选取不锈钢材料,为公园增添了独具文化意味的雕塑。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将绿植、硬质铺装工艺进行整体重构,不同的拼接组合方式,隐喻城市的棋盘路网与九宫格局。在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提取时,不是直接挪用,而是进行信息提炼、加工,抓住其精髓,确保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人审美诉求的吻合。对于一些造型独特、形式优美的传统文化平面图纹,可以制作成立体化造型,作为街景小品或雕塑。将地域文化符号融入城市街景设计中,赋予城市独特的人文精神内涵。

    城市街道作为城市交通的脉络,不仅有着实际的使用价值,也有其无形式记载的历史意义,且有着场所记忆的载体功能。而传统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及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不同地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特征,有着具象且有形的特征,传统文化介入城市街景的设计,不仅活化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符号,也为现代型城市街景设计注入活力。同时,街景设计需要结合街道的使用功能、周边环境,以此展示城市的“品牌化”。从传统文化视角来看,其特点有着抽象及具象的特点,而符号的转译创新,使其具有衍生及传承的可能性。将传统民间工艺以及地域风俗习惯,融入街道景观设计中,并为城市街景的设计创新赋能,从而提升街道的审美内涵,表达所具有的历史情怀和认同感。

    猜你喜欢 街景街道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热闹的街道智慧少年·故事叮当(2021年1期)2021-01-16炫彩街景看过来学生天地(2020年1期)2020-08-25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疯狂英语·新读写(2020年1期)2020-04-20街景小学生(看图说画)(2019年12期)2019-12-21老传统当传承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热闹的街道小学生必读(低年级版)(2017年4期)2017-09-04城市街景幼儿智力世界(2017年5期)2017-07-123D街景儿童故事画报(2016年5期)2017-02-07

    相关热词搜索:街景 传统文化 融入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答案 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作文 传统文化传承演讲稿 传统文化传承结题报告 传统文化传承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作文优秀500字 传统文化作文优秀600 传统文化作文优秀作文 传统文化作文优秀作文中考 传统文化作文优秀开头 传统文化作文优秀开头结尾 传统文化作文优秀段落高考 传统文化作文优秀结尾 传统文化作文优秀范文 传统文化保护及成果调查 传统文化元宵节演讲稿 传统文化元素的概述 传统文化古诗词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落实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教育方案方案设计 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 传统文化教育的心得 传统文化教育计划 传统文化校园活动策划书 传统文化活动方案4篇 传统文化活动方案主题 传统文化活动方案医院 传统文化活动方案及游戏 传统文化活动方案大学 传统文化活动方案小学 传统文化活动方案幼儿园 传统文化活动方案总结 传统文化活动方案设计 传统文化活动方案高中 传统文化活动月策划书 传统文化清明节演讲稿 传统文化的作文300字 传统文化的作文500字 传统文化的作文600字 传统文化的作文600字初中 传统文化的作文700字 传统文化的作文800字 传统文化的作文素材 传统文化的作文结尾 传统文化的诗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