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难题与破解:云南省罗平县布依族“把式舞”传承路径研究

    难题与破解:云南省罗平县布依族“把式舞”传承路径研究

    时间:2023-06-28 08:55:07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吴亚亚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强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繁荣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1]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更多渗透到民族自身的生活习俗,它主要起源于劳动、军事、生活、婚丧嫁娶等,同时与原始的宗教活动也有着密切联系。基于此,布依族把式舞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意蕴深厚,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目前把式舞的流传主要集中于云南省罗平县布依族乡坡脚村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西方文化的入侵,布依族把式舞在传承与发展中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亟需发掘与保护。

    布依族把式舞历史悠久,“把式”是由各种兵器的耍法、招式、套路所产生,“把”指兵器种类,“式”指动作招式和套路。[2]相传把式舞起源于早期的军事活动,古代战争时期,布依族人民为了自卫,抵抗外来侵略和猛兽袭击,在闲暇之余布依族祖先便召集本族青年男子操练各种兵器,布依族祖先根据各种兵器的特征,先后制造了八种兵器,用来保卫本部族人的安全,之后这八种兵器便一直伴随着布依民族的生存发展。随着社会的变迁,布依族人民拥有了自己的水乡村寨后,社会趋于和平,各族人民和平共处,练习兵器成了布依族人民强身健体,增强体质的娱乐项目。把式舞通常在民族节日庆典、祭祀活动时开展,随着时代的推移,布依族把式舞就演变成以丧事活动为主要流传方式的舞蹈,时至今日,在坡脚村还保留着一套完整的兵器。布依族把式舞的种类繁多,主要有“大刀舞”“两节棍舞”“流星舞”等十种,不同的兵器其招式、套路不尽相同,各具特点。有的兵器杀气腾腾,具有排山倒海之势;
    而有的则刚柔相济,一守一攻,快捷灵敏;
    有的缠绵转侧,虚虚实实。每种兵器舞都是两人对舞或多人共舞,表演时动作招式要求极高,套路、招式动作、表演程式等都极为规范,稍有不慎便会误伤,故在把式舞表演时需要精准掌握技巧和熟练套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把式舞经过代代相传,后又与汉族、彝族等民族的兵器舞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加之地域性特点,把式舞的功能得到拓展,其功能进一步扩大到节庆场合不可缺少的表演性节目。祭祀中大刀队、三叉队扮演护驾“么公”的角色,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兽平安。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充分体现了道具服装对人体的强化作用,衣着装束是给舞蹈节目带来完整性及给观众带来的观赏欲的外在动力。基于此,布依族把式舞的道具服装也蕴含独特的含义,把式舞不是一种随性的舞蹈,道具服装都是由极其重要的舞蹈元素组成,服饰与舞蹈之间相互映衬,从而体现出布依族把式舞更深澳的文化内涵,同时渲染了表演时的氛围感。

    2.1 把式舞的道具

    布依族把式舞所用的道具源于古代战争中的各种兵器,兵器的由来是在大规模且频繁的原始战争中,布依族祖先结合历史契机所创造。也就是说,蚩尤作兵的动机是因为战争的需要。它的种类有大刀、流星、三尖叉、两节棍、耥耙、股杆、齐眉棍、霸王鞭八种,其中大刀和三宝叉最具代表性,不同的道具用于不同的舞蹈。布依族把式舞的道具与其他民族体育文化的舞蹈道具有着不相同的特征,把式舞兵器特点是刀如猛虎、剑为飞凰、棍打一大片等的凶猛兵法,兵器作为舞蹈道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民族特定的文化魅力,兵器也是把式舞组成元素中最具有显著特征的,每种兵器在表演或比赛时都会系一条红丝带,其寓意胜利,把式舞从产生到发展至今均是以道具(兵器)为媒介载体。把式舞的道具在整个传承与发展过程中起桥梁作用,其主要是衬托意境、传递情感,道具在整个把式舞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2.2 把式舞的服装

    布依族的服饰图案寓意吉祥,其服饰上的花鸟鱼虫图案与其他民族不相同,还喜好布依族人原始的与巫术崇拜有关的几何抽象纹样。布依族把式舞中服装头饰更是别具一格,上衣为右衽“胖袄”,下裳为绸缎“长裤”,头饰戴“凉壳子”。把式舞服饰基本是由布依族人民手工制作而成,服饰构造讲究内涵美,这是遵循祖辈遗传的审美,服饰与常见的舞蹈服饰迥异,服饰的元素是根据兵器及舞蹈动作所制定,服饰的颜色基本为红黑蓝三种颜色搭配组合,体现出布依族民族元素繁复、文化符号、生态美且博大精深。

    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更多的是表现本民族的风格特色,在不同地域环境影响下会形成具有本民族风格的舞蹈形式。罗平县境内的布依族把式舞是罗平县布依族民众开展的一项独特的民间体育活动,动作类似于武术套路中的动作,其步伐与兵器的手位上和武术基本符合,在动作套路中多以对杀、对刺、对刀为主,不同的兵器招式、套路不同,步伐多变,如:踮跳、跺脚跳、跨跳、吸腿跳等,在表演时要求表演者之间配合默契。无论哪种兵器,都各具特点,既严格又规范,可以多人一起表演,也可单双人进行,男女均可参加,武艺高强者经常进行单练或双人表演。把式舞在动作上舒展大方,刚劲有力,含蓄细腻,跳动韵律和谐。把式舞主要分为娱乐性表演和祭祀性表演,不同的场合其表演形态不同。

    3.1 娱乐性表演

    在罗平县布依族乡坡脚村经常举行娱乐性表演活动,娱乐性的活动主要有民族传统节日或者喜庆的集体表演活动,而把式舞则是表演节目之一。不仅如此,当地居民还将把式舞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在1988年举行的云南省首届民族艺术节,把式舞中的大刀舞、金钱棍舞以游行表演形式参会;
    1993年,布依族兵器舞参加曲靖地区首届民族文艺汇演;
    1995年举办的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中刘兴邦代表云南省少数民族将把式舞中的大刀舞以表演形式参加,并荣获银奖;
    在2000年布依族把式舞还参了加曲靖市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同时,把式舞在民族节日或婚庆活动中主要是以欢乐的形式展现,抛开其另一面来呈现,在此过程中,舞蹈的人数不限,但是参与人数均是双数,主要是以两两对跳的形式,每人手持兵器,动作和形态以武术套路的动作为主,舞蹈模式根据兵器而选择。

    3.2 祭祀性表演

    在祭祀表演时,把式舞便与丧葬活动紧密相连,在以前的意识观念中,灵魂不灭是带有自然宗教性质的一种世俗观念,丧葬中的舞蹈就是基于这种观念而产生。据天启《滇志》第三十卷记载:“窝泥人死,吊者头插雉毛,敲锣打鼓摇铃,忽泣忽歌,为亡人跳舞,名叫洗鬼”。故此跳把式舞是他们安慰生者,告慰死者的一种特殊方式,逝者在出殡前和出殡时均会跳把式舞,其意是为死者开辟道路,保驾护航,让亡灵平安到达天堂之意。丧舞是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存在的一种人生礼俗,同时也是丧葬仪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式舞在祭祀性表演中多数以圆圈的形式进行,在走动时加以驱除和驱赶的动作,意为驱赶热美精灵,保护先人灵魂。在丧葬活动中把式舞人数会控制在50人左右,在出殡时会有一个领头人唱着“呀-呀-耶”的音调,后面的表演者也是如此,表现出一种极度悲伤的情绪。

    4.1 强身健体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表现各有差异,但其基本点都是在于实用,即为人所用,基本每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均具有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陶冶情操的价值。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主要价值其一是彰显本民族的精气神;
    其二是增强布依族人民的体质。布依族把式舞最初起源于军事,布依族人民为了自卫而进行兵器练习,由于承载着兵器的重量加上特有的功法,在跳舞过程中手臂和脚都在不停的移动,使得肌肉力量和关节得到长时间训练,提高机体肺活量,刺激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其间接的增强了人们的体质,进而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把式舞的显著特点是将人体与兵器融为一体,有效提高练习者的灵活性,使人们在操练过程中产生一种“高峰体验”从而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使人舒心释然,使其身心愉悦。

    4.2 休闲娱乐

    罗平县布依族乡坡脚村是一个相对原始的部落,这里的布依族人民长期处在原始的自然环境中,对娱乐具有强烈的渴望,需要一种运动来满足这种渴望,为此把式舞应运而生。在环境、经济及文化等因素制约下,布依族祖先在此生产、生活中寻找传承文化的文娱方式,把式舞便是坡脚村人民娱乐生活的再现,通过手持兵器舞动来渲泄内心的烦躁,以此自娱自乐,使情感得到体验。同时在参与各种比赛、表演活动时享受这种美,使村民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与现代体育相比,民族传统体育更偏向于娱乐性和随意性,现代体育更偏向于竞技性,娱乐最早不是为了愉悦别人而产生的,更多的是宣泄自我内心的情感。把式舞产生的娱乐性在布依族先辈早期的生产活动中就逐渐形成,作为祭祀形式、健身手段,竞技性较弱,娱乐性成分较高,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成为了村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3 促进社会交往

    布依族把式舞民族体育文化活动为人们联络感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交平台,所谓“以舞会友”就是布依族民俗体育文化的精髓所在。由于把式舞具有独特的观赏性,故此在表演时会吸引众多观赏者,延伸了许多交流和展示机会,在这种活动中可能会接触到不同身份、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同时通过在一起跳把式舞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流、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还会增加人们的感情沟通、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本民族的凝聚力,增强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5.1 新生代参与性较弱,面临传承者缺失的窘境

    当前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使得原始的罗平县布依族坡脚村落已成为历史,针对罗平县布依族把式舞的继承得不到良好的推动,同时受到新时代广场舞、健身操等锻炼方式的冲击,故在新一代青年眼中民族体育把式舞已成为不符合时代的项目,民族传统体育把式舞开始出现传承断层的现象。经调查发现:现如今把式舞传承人(刘兴邦)日渐衰老,因生存需要,外出打工青年也日益增多,即使留在村庄的年轻人对把式舞传承意识也越来越淡薄,并且把式舞是起源于军事战争时期,以兵器作为舞蹈道具,对他们产生的吸引力较小,且年轻人认为这种项目已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再者,现代生活的多元化及娱乐性的多样性等均对年轻人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对参与跳把式舞逐渐失去兴趣,对把式舞的传承带来巨大的隐患,造成传承者缺失的窘境,长此以往可能导致罗平县布依族坡脚村这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

    5.2 相关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政府的扶持力度是把式舞传承发展的主导,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罗平县当地政府部门主要以建设新农村为主,努力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满足村民生活需求。布依族村寨中把式舞历史悠久,属于古老的民间体育舞蹈,以前把式舞没有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当地政府对此“非遗”缺乏明确化的管理制度,使把式舞被“冷落”。因此,政府的决策直接影响到把式舞传承发展,目前政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陆续开展,但力度仍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完善保护机制,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在保护“非遗”经费方面也陆续投入,但保护经费远不足。当前把式舞尚未形成规模和具有一定影响力,把式舞的自我造血能力尚不具备。如果相关政府部门在经费投入上存在不足,不能提供传承场地设施设备,那么传承人的培养将会受阻,这将是限制把式舞传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5.3 宣传渠道窄,宣传力度弱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想要传承和发展,那么“走出去”就是关键,只有让大众了解这一文化,将其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一文化才会经久不衰。但由于把式舞存在于云南罗平布依族坡脚村村落,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加之其所处地理位置偏远,目前发展的规模较小,这个地方是少数民族地区其数字化程度较低,信息接受能力较薄弱,种种因素阻碍了把式舞的传承空间与视野,故把式舞呈现的覆盖面只局限于当地。有关把式舞的表演以及比赛都只出现在当地的传统节日或是丧葬活动上,参加省级以上的表演活动次数极少,所以政府部门对把式舞的关注度稍低。

    6.1 人才培养:加强把式舞传承人培养体系建设

    罗平县布依族把式舞延续发展至今,既是布依族的精神图腾,也蕴含着传承人精湛的技术与精神品质,目前他们是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传承,缺乏专业性的文字记载和规范性的教学。因此,培养传承人的教学模式就至关重要,保证技术与传承精神正确无误的传承给下一代,故对把式舞后继人才的培养确实是任重而道远,需要拓宽传承视野,由于能准确把握把式舞技术动作的青年寥寥无几,这想要发展好把式舞是不太现实的。因此需要提高新一代青年的认知水平,培养系统性传承人,经实地调查发现:云南省罗平县布依族坡脚村大部分青年都常年在外务工,在家时间较少,对把式舞接触也较少,这显然不太适合作为传承人培养。既然要培养传承人就应该从小抓起,在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每个寒暑假组织青少年儿童参加训练,从小培养基本功和规范技术动作,继而从中挖掘优秀的青少年儿童作为传承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青少年儿童对把式舞产生兴趣,那么在进行练习时才会专心致志。学校可尝试把这一项目引进学校作为一门特色课程进行教学,以便对优秀的传承人进行系统训练,加强传承人培养体系建设是传承该项目的基础。

    6.2 优化制度: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与政策引导

    政府部门作为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风向标作用,应当制定相关的“非遗”文化保护管理制度,规范、细化性的管理,做好体育运动的指导工作,加大对把式舞的政策引导和支持,给予保护经费上的支持和倾斜,进一步增加基础场地设施的建设,组织协调开展少数民族运动会,给布依族把式舞提供展示平台。当地政府还应不断挖掘、整理、传承发展罗平县布依族坡脚村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建立一个完善的保护和传承体系,而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把式舞传承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观条件。由此可见,政府的扶持力度和政策引导对传承把式舞尤为重要。把式舞作为罗平县布依族坡脚村这一民族体育文化的突出的亮点,应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

    6.3 创新驱动:拓展把式舞传承现代化的发展思路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自媒体的普及,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与发展的道路必然越来越宽广,但对于部分濒临易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制定“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加大宣传,以多种宣传渠道进行推广。云南省罗平县布依族乡坡脚村被称为“全国文明模范村”,这里有著名的旅游业,如国家4A级旅游区九龙瀑布群、有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称号的万亩油菜花海及中国最美的峰林——金鸡峰林就位于该县。每年都有诸多游客慕名前来,这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把式舞是罗平县布依族乡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然也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的眼球,当地可抓住这一机遇大力推广把式舞。在充分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充分发挥政策优势,深度挖掘把式舞所蕴含的价值,推动把式舞与旅游业的协调融合发展,这不仅推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宣传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此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下,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自媒体、电视等媒体拓宽把式舞宣传途径。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身份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日积月累的精华,记载了一个民族丰厚的历史底蕴。民族传统体育更是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随着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涌入,社会的急剧转型,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的价值定位趋于模糊化,甚至逐渐走向消亡。为了传承与弘扬布依族把式舞,需要注重对传承人的培养,政府必然要加强对把式舞传承工作的推进,不断拓宽传承发展的渠道,增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与此同时,充分挖掘、整理出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的发展潜力,推动当地民族的经济发展,构建与体育产业融合的其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猜你喜欢罗平县布依族兵器关于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论述戏剧之家(2022年36期)2023-01-20养蜂技术与蜂产品知识培训会在罗平召开蜜蜂杂志(2020年12期)2020-12-02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2期)2020-06-16罗平县总工会:联合承办花海马拉松比赛时代风采(2019年4期)2019-12-14油菜花开春意浓农产品市场周刊(2019年3期)2019-07-29兵器图解现代兵器(2017年10期)2017-10-14兵器图解现代兵器(2017年8期)2017-09-15兵器重要编译报告现代兵器(2016年8期)2016-08-15布依族古村落平寨乡村地理(2016年2期)2016-06-15基于GIS的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规划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4期)2014-06-09

    相关热词搜索:罗平县 布依族 云南省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