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灵山本是善思存——《西游记》第九十八回释例

    灵山本是善思存——《西游记》第九十八回释例

    时间:2023-06-28 12:25:08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刘秋实[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1]

    没有一个黎明不会到来,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抵达。取经团队历经14 年寒暑,经过5048 天(当然到九十八回还缺8 天,下一回第八十一难补齐),行程108000 里,领取经书35 部,总计5048 卷。

    历史上玄奘法师去印度求经,历时17 年,带回佛经657 部。到了小说中,为什么变成了14 年呢?原来为合“一藏之数”,用5048 除以360,四舍五入约等于14。这“一藏之数”5048 从何而来?相传唐朝智升和尚编纂佛教文献 《开元释教录》 时,结成5048 卷,名曰《大藏经》,后几经流传,深入人心,佛教经典多以此数刊行,流传至今。

    小说原著开篇即云道教金顶大仙在灵山脚下玉真观接引取经人,引领去灵山之路,从名称上看有“金”有“玉”,还是对人间繁华“名利二字”“不过如此”的艺术影射,并传递世人,只有对金钱、财货做符号和虚名看待,才能不受束缚、真正自由,金顶大仙就是如此逍遥,“心中有江山的人岂能快意潇洒”(周杰伦《红尘客栈》中的歌词)。

    此处有一个情节值得玩味,是借悟空之口说出。三藏肉眼凡胎,不识佛门圣地,更认不得金顶大仙。原著用一篇小赋为世人展现了佛地的威仪胜景,可能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唐长老竟忘记了俯身下拜,故引出了悟空的一段话:“行者曰:‘师父,你在那假境界(指假西天)、假佛像处,倒强要下拜;
    今日到了这真境界,真佛像处,倒还不下马,是怎的说?’”(《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后文接着说唐僧“慌得翻身跳下来”,反应如此真实。此处深意满满,流连忘境是一故,更有“假作真时真亦假”之意,世人不识虚妄表象,常以“感性直观”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尺,在感官王国、必然王国中往复辗转,自然容易被偏见、断见所迷惑或干扰,忘却、失却对于事物本质的把握和探究,在这里就被孙行者一语道破,真理面前常“失明”,矫揉造作竟喜听,呵呵!

    接着说到了灵山脚下,第一项任务不是登山,而是净身,是接风洗尘,冲个热水澡,这叫“功满行完宜沐浴,炼驯本性合天真”。一身尘污俗垢,如何见佛祖?什么叫“炼驯本性”呢?通俗讲就是“心智成熟”“不见火就着”“不肆意妄为”,有底线、有节操、有分寸感了。原文诗云:“洗尘涤垢全无染,反本还原不坏身。”若能实现“百炼成钢”“返本还原”“不染尘垢”“不从俗”,不被“道德绑架”,不“随波逐流”,无欲则刚,自然“片叶不沾身”,为而不争,天下莫能与争,还怕什么荣辱升降?

    且说大仙要送师徒一程,指明灵山之路,悟空自称“不必你送,老孙认得路”。大仙回说:“你认得的是云路,圣僧还未登云路,当从本路而行。”这“云路”“本路”好比捷径和笨功夫,须知本路才是正路,世中有云:“这世上之路,岂不知所有的捷径都是弯路?”当本本分分、不投机取巧、不机关算尽地走该走的路,才能不作茧自缚、玩火自焚。

    已上本路,却又上了“凌云渡”。这又是三藏法师的“一难”,因过独木桥不好走、不敢走,却又是灵魂飞升的“必经之路”,四人争论不休,悟空可过,其他人都忸怩不前,正是不同人对待事物、对待困难的不同态度。八戒要驾风过去,悟空点出“必须从此桥上走过,方可成佛”。可见,成长的路上,有些坎坷、风雨是必须经历,不可逾越的,所谓化险为夷,绝处逢生,祸患不是躲的,悟空的态度是迎难而上、积极面对,并且相信想方设法才是君子之行,才是寻求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的契机和力量。你看,争论、讨论的时间正好是伺机而动的时运,接引佛祖化身船夫开着无底船准时来接取经人了。真可谓:时也,命也。早一步,万丈深渊、得不偿失,晚一步擦肩而过、劳无所获。要惜时如金,才是顶级大仙,可不是么?

    如此才接上接引佛祖的无底船,可见人生之路不可不渡,摆渡人的角色非常重要,有人推一把、拽一下、点一句、提一醒,或许迷津即成佛心,困难秒变轻舟,而这些伯乐、方法、途径乃至规则实不永恒存在,而是当即有效、过期作废,且不可作为救人救己的“万年船”,所以原著称“四众上岸回头,连无底船儿却不知去向”。因为真正的智慧是“无极之法”,是不被条条框框所系缚乃至刻舟求剑的,而是聚众理、应万物,无底船不存在,可能这种被称为智慧的东西也并不真实存在,就是本性使然,人生而有之的生理机能和思维特质吧!

    这般说来,唐僧“看着无底船,吓得要择路而行”的举动,就充满了十足的禅意和针砭意味。那些人生中被人“点拨”却又“婉拒”的时刻,就是我们获得提升和启迪的时运、时机,但这往往与我们的主观意愿或现实境遇并不合拍,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定力、意志、阅历和生命体验来做“现实抉择”,去涤荡掉那些偶然的、特殊的、个别的心念和私欲。如果“择路而行”,就是错过的过;
    倘若慧眼识珠,就能更上层楼。这也教会了我们去珍惜、发现、感恩、留住那些“患难见真情”“日久见人心”的良师益友。

    好在唐长老有悟空、悟能、悟净三位高徒为其保驾护航,在“空、能、净”的道路上时时自省,关键时刻还有众徒鞭策、搭救。心猿已熟,洞悉万物,原来悟空早看出是佛来接度,却不说破,拽唐僧上船。正如前文所述,用渡船来形容修行是佛教启迪人们思想境界提升的重要方法,一岸是俗岸,一岸是彼岸,六尘遮心是俗岸,明心见性到佛端。再换个角度说说“无底船”的用意,却又是“君子不器”的儒理,也是大度无度的禅思,佛教是儒家的补充,后文从佛祖与三藏的对话中补出“虽有孔氏在彼立下仁义礼智之教……放纵无忌之辈何耶!我今有经三藏,可以超脱苦恼”。后来,唐僧看到水上漂过一具“死尸”,佛门之地岂有“饿殍”?原来是唐僧的肉身号曰“臭皮囊”被冲走,古典文学专家梁归智先生解读说,这叫“旧我已死,新我方生,世界观改造成功,‘转型’完成也”。正合孔子那句“朝闻道,夕死可矣”。唐僧至此,“脱却胎胞骨肉身,相亲相爱是元神”,六根清净,心不染尘,通透无碍,思想通达,原文称曰:“此诚所谓广大智慧,登彼岸无极之法。”所以庄子点出:人生最高的境界,是不受任何束缚的精神自由。

    三藏这才知晓接自己的人是接引佛,自己已经洗脱尘俗,喜得佛身,乐得“急转身,反谢了三个徒弟”。悟空连回道:“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也。”可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矛盾着的双方向彼此的对立面相互转化”。悟空为何谢师?他接着说:“我等亏师父解脱,借门路修功,幸成了正果;
    师父也赖我等保护,秉教伽持,喜脱了凡胎。”中华之道,“义”字当头,最讲“成全”二字,只有彼此成全、互相成就、和合共生,才能在付出中收获自己的风景,正所谓:“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若没有师父的“需要护送”和“通关升级”,猪猴之辈哪有机会得道成圣,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有准备的人得有“功成不必在己”的旷达。在这里,我们须得知道,只有唐僧才有资格领取真经,其他人做得再好都是“形同虚设”,唐僧是受了佛祖资格认证的唯一人选,其他人是“插件”和“防火墙”,杀毒软件是不能代替浏览器和中央处理器的,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定位”,然后是“懂得感恩”,接下来是“学会合作”,因为即使你再强大,也有很多事情是“没有入场券”的,只有乘势而为,借力打力,奋力合力,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显得“毫不费力”,才是人生道路上为你早已安插好的“不竭的动力”,师徒四人深明此理,于是“身轻体快,步上灵山。”

    佛祖吩咐让阿傩和伽叶把经卷如数交给唐僧师徒,但他们却节外生枝,竟向唐僧索要“小费”,唐僧师徒初次未给,他们竟直接给了无字经书打发了师徒。四人不知其中有诈,竟欢欢喜喜回走。亏得燃灯古佛听破此意,遣白雄尊者弄起狂风吹落经卷才让真相显露,气得唐僧垂泪,悟空暴怒。其中深意,扑朔迷离。梁归智先生指出:一般读者做“讽刺世人”解读,通达之人晓“打破文字限制”“真理超越文字”之理。(吴承恩著,梁归智评校:《新评新校西游记》,三晋出版社2012 年版)语言代表欲望,文字束缚想象,很多规律和道理是先于人的“认识”而存在的,我们只能将其纳入特定的“结构”中才能够“解码”其“有界定”的“意义”,但真理的完整含义和运动轨迹是很难通过具象的语言文字准确描述的,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开宗明义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因为“常道”太难用语言描述了,切成了丝的土豆当然好下锅煎炒烹炸,可是空对着炸薯条和炝拌土豆丝,如何能想象不削皮或从土里拔出来时的模样呢?

    立了文字,就是做熟了吃,片面、固化了人的认知。所以李卓吾评点道:“可惜无字经不曾取来,所以如今东土都是个钻故纸堆的苍蝇。”万法皆空,引你走向成功的方法、手段都是工具,都是火炬,都是蜡炬,它们只属于过去的某一个时间和空间,而对今天和明天不产生“直接现实的意义”,明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所以荀子强调“虚一而静”,“虚”就是清零一切“不与时俱进”的主观判断,用“空无一法”的眼光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不受思维干扰,不被概念框定,不落主义窠臼,神圆智方,大智大慧之所以“神乎其神”,大多是没有“条条框框”,是“变动不居”的,因此,有人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此理都是相通的。

    最后,唐僧把自己的“饭碗”送给了阿傩和伽叶,算是为获取真经付出的“代价”。前有铜台府一难唐僧被打劫“献出了袈裟”(当然后来被悟空显神通索回),这一回又把钵盂交出,俗世说:“千里做官,无非吃穿。”可尘劳恼人,又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之谚。所以欲免俗累,须把目的和手段合理区分,正所谓:有些人吃饭是为了活着,有些人活着是为了吃饭。一个是“谋道不谋食”,一个是“恶衣恶食”众人耻之,我们对衣食住行的态度,决定了我们人生境界的高度,看官知乎?

    此等事务亦合了原文“经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之理,不徒为俗眼中掏“过路费”之解。流连袈裟和钵盂还是有我、有私之境,所谓的道和法都是要摒除“天赋所拘、人欲所蔽”的“小我”,而与万物相通、天地一体的。物与物之间是互相成全、互不相害,处于一个矛盾体中相互转化。唐僧还是执着于、着眼于有形之物衣食住行的物质所需,文胜于质则史,物是为人所用、成人之美的工具,而不是装潢门面、文过饰非的媒介,有此贪恋之心就还是没有彻底觉悟,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而停留于事物的表象。康德说过,感性在对客体直观时才会产生感觉,这种感觉称为“直觉”,直觉只是认识事物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现象的反应。唐长老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完全托付给“感性直观”,空有一颗善良的心和坚定的信仰是无法度己度人的,形而下谓之器,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应该“赞天地之化育”“行利物济人之道”,被物所累如何利天行道、尽己尽人?所以阿傩、迦叶这一招叫作“夺人”“夺境”,用禅性机他“最后俗念”之锋,使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他发自肺腑地将自己的欲求和信仰从客观必然转移到道德自律,从而摆脱“必然王国”的束缚,通过自由意志的“绝对命令”和社会实践,实现人类向为自己立法的“自由王国”的飞跃。

    取经四众由心猿意马到猿熟马驯,历经磨难,始见真如来,然而究其实,行程十万八千里,即在孙悟空翻一个筋斗云的一念之间耳。孙悟空的未来同事释迦牟尼佛曾经问过此类问题,佛曰:“可以身相见如来否?”(出自《金刚经》,意为:你认为可以凭借佛的肉身见到如来吗?)答案乃否。佛的回答是:“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金刚经》,意为:如果能认识到各种看得见的现象都不是恒久不变的现象,那就见到如来了。)用在小说里正好解释为何悟空可以多次拜见如来,却无法取经回来。因为悟空还没有练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看到的还是表象,所以不能真见如来而获取无上正等正觉的大觉悟大智慧。

    就像佛祖说的“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便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大道之学。我们知道,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真正的大道真经乃是自律,乃是修心,乃是降伏自己的“心猿意马”。心不在别处,只在自己的思想行为之中,在人类共有的品行、性灵之中,同情心、羞耻心、礼让心、是非心都是人生而有之的,我们从这些本有的自然性中借助经验、知识和工具来调整、唤起、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力,从而实现群体和个体共同愿望的和谐统一,这才是白本经、无字书的良苦用意。

    人类其实自带成圣成佛的属性和安装包,只不过是丢了密钥和提取码,那些所谓的烦恼、焦虑、不遂愿、不自在,也都是取义成仁WiFi 没打开的网络延时状态,觉悟不过是把理性精神和道德精神都解压成功,调成可以智能浏览、自动纠错的无损播放模式。“可惜无字经不曾取来,所以如今东土都是个钻故纸的苍蝇,可惜可痛!”(《李卓吾批评本西游记》,岳麓书社2006 年版,第803 页)凭良心做事,自己纠正排查自己的善恶过失,缘木求鱼是我们盲目自信的最明显例子。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是我们寻找自己的开始……

    猜你喜欢悟空唐僧西游记唐僧师徒再就业趣味(语文)(2021年9期)2022-01-18“帅”悟空来也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2021年21期)2021-11-30我的“唐僧”表弟趣味(语文)(2021年11期)2021-03-09“悟空”之道海峡姐妹(2019年5期)2019-06-18悟空戏八戒数学大王·中高年级(2018年9期)2018-10-24西游记中国漫画(2017年9期)2018-01-25西游记中国漫画(2017年10期)2018-01-25西游记中国漫画(2017年4期)2017-06-30悟空再打白骨精读写算(下)(2015年12期)2015-11-07惹人喜爱儿童故事画报(2015年3期)2015-05-25

    相关热词搜索:灵山 西游记 本是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

    本是 灵山 灵山二中2019分数线 灵山人民医院党务公开 灵山县 灵山县子材学校晨会制度 灵山县子材学校课堂教学巡查制度 灵山县教育局网站 灵山大佛导游词 灵山大佛景区导游词 灵山子材学校 灵山导游词 灵山石磄教育局 西游记 西游记1000字读书笔记 西游记100字读后感 西游记10个好句子 西游记1到10回读后感 西游记400读书心得 西游记59回60回读书心得 西游记59回的60回读书心得 西游记中人物形象作文 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作文400字作文 西游记中考名著知识点 西游记中考知识点总结 西游记中间的读书心得 西游记中间读书心得 西游记主要内容_西游记红孩儿主要内容摘抄 西游记书评800字高中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作文200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作文400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作文500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作文600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作文700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作文初中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作文沙僧 西游记人物性格分析作文 西游记作文读后感450字 西游记名著读后感1000字 西游记名著阅读后感 西游记名著阅读心得 西游记后感200字左右 西游记好句摘抄加赏析30-50字 西游记好词好句 西游记好词好句摘抄 西游记好词好句摘抄100个 西游记好词好句摘抄20字 西游记好词好句摘抄|西游记摘抄集锦 西游记好词好句摘抄加感悟 西游记好词好句摘抄及感悟 西游记好词好句摘抄及感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