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高校办刊与近代农业科学的传播——以河北省立农学院为例

    高校办刊与近代农业科学的传播——以河北省立农学院为例

    时间:2023-07-01 09:55:05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李 建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95)

    近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传统的学堂向大学转变,人才培养也逐步形成体系。高校办刊是一个学校办学状况和科研水平的很好体现,早在188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圣约翰大学就创办了最早的高校期刊《约翰声》,这是我国最早的文理综合性大学学报[1]。此后,高等学院相继创办了自己的刊物,这些刊物的质量良莠不齐,存续时间也长短不一,但确实是我国期刊发展的一大进步。

    河北省立农学院的办刊案例在近代高校办刊的浪潮中是一个有代表性的实例。在经历了直隶农务学堂、直隶高等农业学堂、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河北大学农科等阶段,于1931年正式更名为河北省立农学院(1)本文讨论的时间段为20世纪上半叶,由于河北农业大学的前身经过了不同阶段发展,有不同名称,“河北省立农学院”的名称存续时间最长,且一直持续到1950年,为方便叙述,将河北农业大学1950年前的各个阶段称为河北省立农学院的前身。,直到1951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是我国办学时间较长的几所农业高等院校之一,近代的办刊历史从1905年持续到1937年,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被迫中断,对于农业科学知识的传播有重要的影响。

    关于河北省立农学院及其前身创办的系列期刊的研究目前已有不少的成果,主要可分为2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其中1种期刊的研究,如鲁宏、陈燕《<北直农话报>的农业科技传播特色分析》认为,该刊一开始就具有宣传新思想的性质,因此对于解放思想,提高民众科学民主意识具有积极意义[2]。潘秀华等《<农学月刊>主任贾范卿的编辑活动及其启示》提出,《农学月刊》承继其前身直隶高等农业学堂创办的《北直农话报》,是我国近代期刊史上创刊较早且有重要影响的农学期刊[3]。另一方面是对所办刊物的整体性研究,如宗淑萍等在《高校学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为例》中总结到,《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可持续发展需要传承和创新,建设富有地方大学特点高校文化体系,更好地服务地方建设,促进学术交流。《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4]。这些研究充实了今天对河北农业大学办刊历程的研究,发掘了河北农业大学的校史,也丰富了近代高校办刊的内涵,更具有鉴古知今的作用。

    (一)农业期刊的创办背景

    期刊的创办与发行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见证。早期创办的期刊中,不少是文化思想与政治类期刊,也有一些介绍国外舆情的期刊,创办者主要是政府官员与来华的西方传教士等。其中也不乏一些普及科学技术的期刊,但很少出现专门介绍某一类自然科学的期刊。随着19世纪世界范围内自然科学不断取得进步,介绍科学技术的专门刊物多了起来。其中,对农业科学的介绍,经过早期《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六合丛谈》《格致汇编》等刊物的零星传播,演变为《利济学堂报》《知新报》等期刊所设的“农学琐言”“农事”等农学专栏,直至《农学报》的最终创刊[5]。《农学报》创办于1897年,罗振玉等曾担任主编,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份专业农业科技期刊[6]。此刊的创办对于推进国人对农业科学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农业科技知识传播的需要与期刊市场日益繁盛,专业的农业科技期刊逐渐增多,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如办刊的主体,呈现出多元的趋势。随着社团的创立,与农业相关的社会团体、学术团体是创办农业期刊的主力,如四川省望江学会主办的《望江学刊》、山西农民自强协会主办的《醒农半月刊》,中华农学会主办的《中华农学会报》,山西农学会主办的《山西农学会报》;
    农业高校是科学技术传播的前沿,不同时期设立的农业高校纷纷开始创办自己的期刊,如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主办的《新农业》、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农大旬刊》、西北农学院主办的《西北农报》、岭南农科大学主办的《农事月刊》等;
    各级政府主办的农业期刊仍占有相当的比例,如农矿部主办的《农民》《农业推广》;
    还有一些农事试验机构也创办了自己的刊物,如中央农事试验所主办的《中央农事试验所浅说》、四川省推广繁殖站主办的《科学农业》、台湾农事试验所主办的《年报》、长沙第二农事试验场主办的《农业建设》;
    部分书籍出版机构也发行期刊,如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农学杂志》、中国农业书局发行的《中国新农业》。

    (二)河北省立农学院的办刊状况

    河北省立农学院的办刊在近代期刊创办中具有典型性,办学办刊时间较长,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期刊创办(图1)。其前身直隶农务学堂于1902年创办后,又于1904年更名为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是北方建立的较早的高等农业学府,从1905年12月由该校学生张家隽(用三)、贺澄源(念庵)、梁恩钰(绾相)等创办《北直农话报》,该刊为半月刊,暑期停办2个月,年出刊20期,至1908年出版50期后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直隶农务官报》虽由直隶农务总局接办,但其基本沿袭了《北直农话报》的风格。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学校更名为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并于1918年9月再次接手《直隶农务官报》,并更名为《农学月刊》,此刊一直出版至1928年。1921年,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等几所高校合并成立河北大学,河北大学设立了农科,1928年发行了《河大农刊》。这些期刊的创办发行,都为河北省立农学院的办刊奠定了基础。1931年河北大学解体,农科又被分出,成立河北省立农学院。从河北省立农学院成立到1937年,是办刊的一个高潮,1933年曾发起成立《河北省立农学院学刊》(2)此刊未见正式出刊,只发行过《河北省立农学院学刊投稿简章》,笔者推测可能被1934年创办的《河北通俗农刊》代替。,1934年创办《河北通俗农刊》,1935年创办了《河北农林学刊》,1936年又创办了《农民须知》,此外还有一些专门性刊物,如1932创办的《气象季刊》、1937年创办的《园艺季刊》,刊物的内容与质量都得到了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河北省立农学院办学难以为继,所有期刊也都停办。直到1948年,才又发行《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

    图1 河北省立农学院不同时期创办的期刊(部分)

    处在近代中国农业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面对国内农业科学快速发展与国外农学知识的大量涌入,如何应对时代潮流,推动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是近代农业高校办刊的重要挑战。河北省立农学院创办的《农民须知》创刊期“卷头语”就说:经营农业的方法与经验,有许多是非常良好的。然而,由近世科学的进步,创造出来若干超出旧有经验及方法以外的技巧,我们若不知道学它、应用它以求生产的增进,怎么能行呢?[7]可以看出,学习西方近代农业科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发展,是当时农业科学尝试发展的模式。

    一方面,高校的办刊特色当然与学校的办学特色是相符的。作为农业院校,办刊首先是为传播农业知识。《河北农林学刊》在投稿要求中就写明:刊物主要刊载讨论农林问题或介绍国外关于农林之论著与本刊宗旨相合者[8]。在1937年以前,河北省立农学院设立了农艺系、园艺系与林学系[9]。除各学科的专业课程外,也设有有机化学、土壤学、经济学、农业气象学等公共课程,学科设置完善且合理,体现了河北省立农学院较高的办学水平。以《农民须知》为例,刊发文章大多围绕各专业以及相关课程。如表1,其中农艺类、园艺类、林学类以及植物保护类刊发文章最多。此外,也刊发一些畜牧兽医、农业化学等方面的文章。

    表1 《农民须知》各类文章数量(3) 《农民须知》从1935年创刊期到1935年第四卷第五期一共创办22期,其中第二卷3、4期,第三卷3、4期,第四卷4、5期合刊。现存档案中(国家图书馆)最后一期发行时间为1937年6月,与学校停办时间大致相符,推测可能为最后一期。本统计即根据国家图书馆馆藏《农民须知》处理。文章篇数已去掉卷头语、简报、农林消息等非主干部分。

    其次,在期刊上刊发的文章有不少是具有时代特色的,且与当时的研究热点联系紧密,在读者中产生很大的反响。如《河北通俗农刊》上曾发表《从森林的兴废说到国家的兴衰》一文,讲到了林业发展的重要性,这与当时政府提倡的造林运动的时代背景相符。《谈谈我国的园艺》一文,由古及今,论述了当时国内园艺事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种子的价值及选种法》一文,介绍了良种对于农业的重要性与改良种子的方法,20世纪20—30年代是我国种子改良事业的高潮,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提倡,各高校、试验机构的改良试验开展得如火如荼,另一方面,当时有不少来华的专家也从事作物改良,介绍了先进的科学育种方法。

    从期刊刊发的文章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科学研究成果不少都是以“实用”为宗旨的。如当时的棉花生产是华北平原地区农民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故刊发了不少棉花种植、生产类的文章,如《为害棉作的蚜虫防治法》《棉花的栽培及管理》《棉田肥料》《棉蚜防治法》《棉田产量估计》等;
    猪、鸡、兔是北方农户常常饲养的家禽家畜,期刊常常发表诸如《怎样防除猪癞》《改良中国猪种应注意之点》《鸡病的治疗与预防》《兔的疾病治疗法》《兔之喂养方法》等文章,解决家禽家畜饲养的难题。

    此外,除了综合性农业期刊,在20世纪30年代,河北省立农学院还创办了专门性期刊,即《气象季刊》与《园艺季刊》。《气象季刊》的创办得益于前身直隶农业专门学校对气象观测的重视,据曹莹《民国时期气象专业期刊及气象科技发展》,河北省立农学院为观测时间最早的院校,从1913年开始,该校前身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即为保定地区行使观测之则。1924年,为提高气象观测的精密程度,学院开始扩充气象仪器和设备,建造房屋,并设立专门人员管理气象观测事项,成立气象观测所[10]。《园艺季刊》的创办则离不开河北省立农学院园艺系师生及校友会的支持,园艺系的校友给予的很大的资金支持。这些专业期刊的创办,也推动了专业知识的交流。

    另一方面,河北省立农学院创办的期刊,除了展示本校与国内同类型的研究成果外,还直接翻译国外的农业科技文献。国外科技作品的翻译对于翻译者有较高的要求,首先要有外语基础,其次还要掌握相当的知识积累。河北省立农学院的师生有不少翻译作品刊登在期刊上,如早在1918年,当时还是农科学生的李思聪翻译日本著名农学家岩波六郎的《东蒙古之畜产》,在《农学月刊》中,记载了不少与日本的农业学校的往来记录,如与日本东京府葛野郡桂村农业学校、宫城县仙台市外农业学校、日本福岛县郡山町农业学校等的往来记录[11]。1935年,教师路葆清翻译Hutt F B与Child G P合著的《雏鸡先天颤抖之遗传研究》、华兴鼐翻译伦敦大学皇家学院教授Gates R R的《棉及其亲属细胞学之探讨》,学生周基成翻译日本学者清水正雄的《利用人造空气的植物性食品新贮藏法》,这些都是当时国外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这些作品的翻译也体现了当时学院师生的良好素养,推动了中外农业科技的交流与碰撞。

    1923年,邹秉文在《中国农业教育问题》中曾提到:农业改良,在今日实已不容再缓。而欲改良农业,必先有适当之人才。农业教育者,造成各种农业人才也。所以应推广之不暇……农业专门学校,为吾国之最高农业教育机构[12]。近代农业教育的发展是坎坷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中国农业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从当时仍是一个农业国家的国情出发,想要突破这一困境,农业发展就要进一步被重视起来,而农业发展需要借助农业科学的进步,兴办高等农业学校就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手段。当时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办的。

    学校办刊最不同于其他主体办刊的表现就是能直接反映学校的发展状况与学生学习状态。现存的河北省立农学院的档案,是以一个官方的视角来记录学校的发展,对于学生学习、活动情况的审视,更多只能从其成绩等的记录来看。然而期刊中,却是另外一个视角来记录这些变化。部分官方档案今天可能由于一些原因未能保存下来,但可以从期刊的记载中侧面了解。

    《农学月刊》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记录了直隶农业专门学校的办学状况,如在每期的最后设置“学校行政类”栏目,刊发校内公牍、公函,如呈送省教育厅、财政厅、保定道尹的一些官方文书。同时,也记录一些刊内事务,如《月刊赠阅处所》载明:农业者三十五份,本省各县高小学校百二十份,本省各中学校十七份,本省各长官公署二十七份,本省及外省农业机关四十四份,外国各农业机关十五份[13]。这对研究民国时期书报的交换赠阅制度是很好的反映。此外,期刊还记录了师生的活动,如《农学月刊》刊登,《暑假参观烟台纪要》是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师生赴烟台参观的记录,以及《赴东高家庄的调查记录》是当时农科学生进行实践的见证。期刊登载一些本校的招生广告,是对学校招生一个很好的宣传。《河北通俗农刊》发行后,也常设有“本院略史”“本院过去三年之经常支出决算报告表”,介绍河北省立农学院的发展状况。

    从期刊的作者群体来看,从主要由学生投稿运行到专家教师投稿、编辑部管理,期刊组稿与运行管理逐渐规制化,这也是近代高校办刊的逐渐成熟的表现。从学生投稿方面,就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状况,这也是农学院办刊的另一个鲜明特色。《北直农话报》就是由学生创办的,收录了不少学生的研究成果与研究心得。《农学月刊》由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接办后,也以发表学生的论著为主,有不少甲种农科(4)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实业学校规程》,将中、初两种实业学堂改为甲、乙两种实业学校。一些地区同时保留甲种农业学校与农业专门学校的牌子。学生与专门农科学生投稿,通常将个人论著发表,如第六期刊登甲种农业第三班三年生吕声联的《实业家应废长服为国人倡论》,第七期刊登专门农科二年生赵炳文的《中国北方宜蚕说》。同时也有以班级为名义发表的试验报告,如1919年第五期中刊登了专门农科二年级学生撰写的《菜豆种类实验》《南瓜品种试验》《甘蓝栽培》《茄之栽培》《白菜品栽培》等报告。《河北通俗农刊》创办后,文章作者主要为本校教职工,学生投稿只占少数,且细翻几期后发现每期投稿作者群体也极为固定。林学系主任、教授邵维坤发表了《大叶杨在河北生长之初步观察》《从森林的兴废说到国家的兴衰》《洋槐植林和今后的利用》《行道树》《本院平丘滩地营林计划》;
    园艺系主任、教授谌克终发表《茄子黄瓜品种比较观察试验第一报》《谈谈我国的园艺》《果树浅谈》《河北省果树的重要害虫及其有效防除方法》;
    林学系教授黄菊逸发表《黄河流域的水灾旱害和森林》《教育和地方自治的发展与森林》《扁柏》;
    农学系教授刘汝强发表了《河北之花草》《植物病害浅说》《植物病害的预防》《玉蜀黍的黑粉病》;
    园艺系教授邓裕洹发表了《有机肥料的重要性及其自给法》《黄瓜栽培之理论与实际》《谈谈接树》;
    农学系副教授华兴鼐发表了《棉花成本计算》《种棉花》《耕作防旱》;
    农林试验场技士常述发表了《保定西郊高粱粒黑粉病之初步调查》;
    图书管理员米景铨发表了《乡村建设动向安在》等。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河北省立农学院师生的科研成果是很丰富的,从中也可以看出农学院的学科建设状况。

    农村复兴运动是近代在乡村兴起的建设运动。米景铨曾在《农民须知》上发表《乡村建设的动向安在》一文,用犀利的文字描述了当时农村复兴运动的景象,倡议参与运动的呼声振聋发聩,引起读者的共鸣:

    “完成乡村建设与复兴农村经济,已成了目前全国一致公认挽救中国的唯一途径,上自政府的施政,下至各地的学术团体、研究机关,与夫各经济集团的设施与研究,甚至凡全国有志之士‘弃城投乡’和‘埋头苦干’的精神,竟能看轻一己的地位和荣辱,而对此事抱怨终身者,比比皆是,这种风尚的流行和数年来演进的结果,在中国‘鄙夷荒凉’的农村里和‘靠天吃饭’的农民们的生活的一切方面——教育、卫生、生计以及公安,已经无微不入的被很多的专家学者在那里分门别类的调查、研究和实施着,这种‘到民间去’的浪声的弥漫,和现象的积极,很能充分的表示着危机的中国尚且有救,而使国人对将来的农村、民族、国家抱着相当的乐观”[14]。

    “农村复兴”的思潮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兴起,是在农村社会衰落的背景下,以发展农村社会为宗旨的。处于在整个社会经济基础地步的农村,在外铄与内发的种种病根交攻之下,经济的破产,也就急性的成为普遍现象。应着“农村破产”的呼声,使产生了“救济农村”“复兴农村”或“建设农村”的口号,在政府、教育界、学术界、金融界等,都分头造成农村运动的汇流,这的确是很惹人注意的事[15]。系列期刊中也发表了各方面促进“农村复兴”的文章,如倡议农业合作,《农民须知》曾发表《关于农村合作社》一文,认为:经营农业也和经营工商业一样,需要大量的金钱。这样,如遇灾害,生活上才不至于受到伤害。合作社的目的不在于营利,而在图谋社区的福利[16]。

    农业推广是近代农业发展中的新兴事物。1936年,章之汶与李醒愚在《农业推广》一书中指出:近年来,举国上下,非改良农业、建设农村不足以挽救现在,繁荣将来。除注重改进农业行政、农业研究与农业教育外,对于农业推广尤致力提倡。自政府以至农业教育、金融各界人士,莫不以倡办农业推广相策励,消除过去都市与乡村之隔膜,力谋农政农教与农业农民之沟通[17]。将研究成果推广给农民是农业学校的任务之一,商荫植在《河北通俗农刊》发表《目前各县立农场推广良种方法的商榷》,提到推广良好种子,并不是左手搂过来,右手退出去那么简单,是应当有一定计划、一定步骤的。并且认为推广良种需要注意调查当时情形、注意种子来源、负责繁殖良种、择定推广中心区、设立示范场、统制良种散放、注重农民教育等问题[18]。可以看出,河北省立农学院对于省内农业推广工作也做出了诸多贡献。

    河北省立农学院的创办,为河北各地方的农业科学研究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根据1936年《河北省立农学院一览》收集了国内外小麦、玉米、高粱、粟、大豆、棉花等优良品种用于试验[19]。期间也有不少成果刊登在系列期刊上,如崔继英《河北主要作物分布概况》、谌克终《河北省果树的重要害虫及其有效防除方法》、商荫植《河北省各县初次轮种美棉时应当注意的几点》。不同时期的期刊中,还刊登了省内不同地区的农业调查状况,如在《河北农林学刊》中,蔡迩宝、常述《保定西郊高粱粒黑粉病之初步调查》一文对于保定郊区高粱种植的病虫害情况进行了调查;
    《河北通俗农刊》中,赵宗哲《河北满城县木业界概况》一文调查了保定满城县的林木业状况,毕恒武《井陉县农业调查》摸清了当时冀西井陉县的农业生产状况;
    《农民须知》中也有欧文《河北定县之黄花菜》,牛痴如《河北省徐水白菜调查》,蔡光锐《黄村近郊高粱粒黑粉病之初步调查》等文章,这些调查的发表,对于研究当时河北各县的农业发展状况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于地方农业因地制宜,根据地方特色发展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上刊登的新书、新期刊广告与科技广告也起到了农业科技的推广作用(图2,3)。新书广告不仅有本校教师的新出专著,也有国内专家新出版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著,以及新期刊的发表,都是学术推广的重要手段。在一些科技推广的广告中,如机器的推广、专利的运用等都推动了农业科学的研究,也间接推广了农业科技的应用。

    图2 《园艺季刊》刊登的新出版书籍、期刊广告(5)图片来源于:《园艺季刊》,1937年第二期。

    农学院系列期刊促进了农村复兴运动的宣传与农业科技的推广,成为汇集学者和社会各界仁人志士的重要媒介。

    图3 《河北通俗农刊》刊登的三和科学仪器公司广告(6) 图片来源于:《河北通俗农刊》,1935年第二期。

    河北省立农学院的创立与发展凝聚了省政府和社会民众的关注,承担了振兴农业的重任。1935年,时任河北省政府委员的梁子青发表《河北省立农学院之使命》指出:学院要负起培植河北高等农业技术人才及农业技术师资的责任,且谋与各高级农业职业学校联络,以充分发挥其改良河北农产的使命[20]。所以,谋求各农业建设力量之间的交流是河北省立农学院办学的一大使命。

    农业期刊的创办是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服务于农业发展,否则就是阳春白雪、华而不实。河北省立农学院在办刊过程中,是试图跟读者建立一个沟通的桥梁的。在《农学月刊》中,就登载有当时直隶农业专门学校寄发给日本、朝鲜等地农业学校的期刊以及这些学校的回信。《农民须知》中更是刊登了不少读者的来信,如河南新乡农林试验学校任振中来信说道:《农民须知》本虽小而颇实用,且字句浅显简明,真适于农民之需要,先敝人拟长期阅览……[21];
    四川涪陵李维钧来信说道:贵社出版之《农民须知》,刊物材料丰富,理论充足,为读者所喜所赞,并又牺牲印刷纸张定为赠送非售物品,足见台端及执事创造目的为建设吾国农业之基础[22]。河北省立农学院创办的一系列期刊,虽不能直接惠及大多数农民,但对当时农业的发展还是有推动意义的。

    民国时期农业高校期刊发表的文章通常是专门以科学理论与试验为主,而河北省立农学院创办的系列期刊中,有不少是关于农业文化的,如《北直农话报》不定期设立“谈丛”“农学小说”等栏目,《农学月刊》从创刊之始,就设立“农家余兴”这一栏目,相继登载了贾树模校对、明代元宏道撰写的《瓶史》,张谦德撰写的《花瓶谱》,屠本峻撰写的《瓶史月表》等。农业遗产的挖掘也是河北省立农学院系列期刊收录文章的一大特色,农业历史方面有《农学月刊》刊登整理的《中国古代农学书目表》,《河北通俗农刊》刊登曲植生的《中国农具的地位》,农业历史类文章的整理与发表,不仅是我国农业历史悠久的证明,也对之后的农业发展有借鉴作用。关于农业历史与民俗文化的文章也散见于这一时期的不少农业科学期刊,如《中华农学会报》就发表过金陵大学万国鼎教授《中国田制史》等文章。可以看出,20世纪20—30年代,是我国注重农业文化遗产的开端时期,有识之士已经着手对我国农业遗产进行整理。

    期刊中也收录了不少农业民俗文化的内容,如《农民须知》刊登孔章的《谈谈雹神》《雷震子》,对与农业气象相关的雹神、雷神的传说进行了探索;
    三湘的《瘟神》《鬼火》,对与农民生活相关的农业文化做了研究。此外,还刊登了一些古谚语,如曼心录《古谚之一——种作及耕锄》,曼心、禾文《古谚之二——肥料与土壤》,曼心《古谚之三——造林》,美章《古谚之四——作物之栽培与气节》,这些农谚的挖掘,使当时北方部分地区的古谚语得以保存下来。此外,当时有学者建议使用新历(7)新历即公历,民国纪元后开始使用。重新厘定农业生产的时间,故有荫田录撰写了《农家行事历》,以及编订了《国历二十四节气歌》,将新历与旧历的二十四节气结合,也是对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文化的重新审视。

    这些研究农业文化作品的刊登,极大地丰富了当时农业高校办刊的栏目,记录了河北地区农业文化的发展状况。使得这些期刊更有趣味性、可读性,是河北省立农学院办刊的一大特色。

    1949年以后,河北省立农学院更名为河北农学院,1958年又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创办了《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河北农大科技》等期刊,这些期刊刊载与传播农业科学前沿知识,同时也注重农业实践指导功能,突出河北农业大学的办学特点,可以说是对河北省立农学院办刊特色的一个很好传承。1999年,《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创刊,该刊积极刊登新的农林教育理论。2019年,《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又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今天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致力于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经济问题。河北农业大学120年的星火传承,为这所跨越世纪的知名农业高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刊经验。《<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一文曾认为河北农业大学的系列期刊有刊物内容涉及面广,办刊思路灵活多样,刊期短、效率高,学术性、技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等特点[23]。事实上,这些期刊创办与发行初衷,是为了改良农业,推进社会发展,是面向农民的,与当时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具有典型性,这也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社会与农业科学的发展状况。纵观近代农业高校所办的期刊,能有像河北省立农学院一样几乎没有中断办刊的,数量寥寥。从全国范围来看,河北省立农学院创办的系列农业期刊,虽不及中华农学会主办的《中华农学会报》、金陵大学农学院主办的《农林新报》的影响广泛,但以《北直农话报》《气象季刊》《农民须知》为代表的期刊,也几乎代表了当时北方地区农业期刊创办的较高水准。在不同时期,河北省立农学院所办期刊有不同名称,这些期刊都很好地实现了传播农业科技、推动农村复兴、振兴农业发展的重要功能。

    如今,我国农业期刊出版具有一定的规模,农业期刊的发展历程也是我国农业事业发展的重要见证。期刊的创办和发行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是我们从历史过程中汲取的宝贵经验,不仅仅只追求理论发展的需要。根据学者、在读学生、农民等不同群体,期刊的专业性加强,侧重内容也不尽相同。注重特色期刊、特色栏目的创办,办刊中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这也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河北农业大学这些历经百年的期刊,有不少原版期刊仍能完整地保留下来,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对科技史文献的利用和解读,是推动科技史研究的主要方法,这些期刊作为重要文献,也使今人可以从这些珍贵资料中获取史料,推动近代农业科技史的发展。

    猜你喜欢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办刊河北农业大学120周年校庆公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4期)2022-11-04金陵大学农学院与中央农业实验所合作及影响研究古今农业(2022年1期)2022-05-05《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6期)2021-12-29《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粮油食品科技(2021年1期)2021-01-28——张 焘">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张 焘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5期)2020-11-06《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20年1期)2020-04-23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创作(2018年6期)2018-12-27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园艺科学专业介绍大学教育(2016年12期)2017-01-03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中国工程咨询(2016年6期)2016-01-31北京高校科技创安—视频监控应用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农学院为例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相关热词搜索:农学院 农业科学 河北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