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汇报体会
  • 节日庆典
  • 礼仪
  • 毕业论文
  • 评语寄语
  • 导游词
  • 口号大全
  • 其他范文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胃癌ESD治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胃癌ESD治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时间:2023-07-02 11:15:05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肖飒 许莉莉 毛俊燕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治疗早期胃癌消化内科常用术式,可同时进行多部位治疗,肿瘤切除率高,且较传统开放术式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2]。但多数胃癌患者缺乏疾病、ESD治疗相关认知,治疗信心不足,进而会影响治疗依从性,不利于手术的开展及预后,护理需求较高[3,4]。行为转变理论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改善患者态度、认知及动机,促进行为改变,以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5]。基于此,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在胃癌患者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行ESD 治疗的胃癌患者92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3例、女性39例;
    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8.12±6.08)岁;
    纳入标准为:①符合《外科学(第9版)》[6]早期胃癌诊断标准;
    ②年龄18~85 岁;
    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①合并其他脏腑器官器质性病变者;
    ②具有出血风险或感染性疾病者;
    ③合并精神、认知、智力、沟通障碍者。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者均知情同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 例)和对照组(46 例)。观察组中男性27 例、女性19 例;
    年龄43~74 岁,平均年龄(58.15±6.03)岁;
    癌症分期:Ⅰ期36 例、Ⅱ期10 例;
    肿瘤直径12~29 mm,平均直径(20.39±3.88)mm。对照组中男性26 例、女性20 例;
    年龄45~73 岁,平均年龄(58.08±6.12)岁;
    癌症分期:Ⅰ期37 例、Ⅱ期9 例;
    肿瘤直径13~29 mm,平均直径(20.35±3.91)m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术前饮食调整、手术准备指导、心理疏导、健康宣教,术中遵照手术流程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护理,术后常规进行疼痛护理、早期饮食干预、早期运动指导、居家康复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①前意向期(入院当天):一对一与患者沟通,介绍科室、手术室环境,针对胃癌、ESD治疗等进行讲解,详细讲解围术期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法、作用,利用微信视频宣教动画详细模拟流程,便于患者学习、了解。②有意向期(入院1 d 至术前1 d):与患者深入谈心,了解患者内心想法、态度,以及对术后情况的期望,告知手术治疗的优势及治疗配合度的重要性;
    邀请与患者情况相似成功案例,分享成功经验,加深患者认识。③准备期(术前1 d):根据患者情况制定详细的、个体化护理方案,指导术前准备注意事项及术后饮食、早期康复锻炼、管道管理等方法,辅助患者完成术前准备。④行动期(术后当天至出院前):遵照计划配合完成治疗、护理,护理人员给予协助、指导及鼓励,不断纠正患者的不良认知及不良行为。⑤维持期(出院当天):针对患者恢复情况制定居家康复计划,出院后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及行为管理情况,督促其定期复诊。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疾病不确定感:于护理前和出院前采用Mishel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7]评价,共计33 题,包括信息缺乏性(7 题)、不可预测性(5 题)、不确定性(14 题)、复杂性(7 题)4 个维度,每题应用Liket5 级评分(1~5 分),分值高则代表疾病不确定感严重。②治疗依从性:于护理后采用Frankl 依从性量表[8]评价治疗依从性:1 分(完全不依从):痛苦,拒绝配合;
    2 分(不依从):不情愿,不合作;
    3 分(一般依从):可配合治疗,但态度冷淡;
    4 分(依从):积极主动配合治疗。③并发症:记录手术完成至出院前腹胀、恶心呕吐、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干预前后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比较/分

    由表1 可见,干预前两组各项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18、0.33、0.38、0.24,P均>0.05);
    干预后,观察组各项不确定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59、4.65、5.42、4.15,P均<0.05)。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95.65%(44/46),高于对照组80.43%(3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由表2 可见,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5)。

    ESD是随着内镜技术发展而衍生的一种微创术式,可在消化内镜辅助下完成胃部癌变组织切除,且无体表创口,不改变消化系统解剖结构,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但多数患者对癌症、ESD 治疗存在恐惧心理,伴有不同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难以遵照医嘱积极配合护理,影响治疗及术后恢复效果。

    常规ESD 围术期护理主要是根据治疗流程、医嘱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认知等方面的干预不足,在改善疾病不确定感中效果欠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以上结果表明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改善胃癌ESD 治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治疗依从性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陈红等[9]研究结果显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模式能够改善骨癌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治疗依从性,提升生活质量,进一步证明行为转变理论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行为转变理论是一种促进认知、行为改变的方法,可通过在患者行为改变的不同阶段进行心理、认知、行为干预,改善患者态度,自觉采取有益疾病治疗或康复的健康行为[10]。在胃癌ESD 治疗患者中采取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通过入院时的疾病、ESD 治疗相关知识宣教,可使患者对疾病症状、严重程度、治疗及护理的作用产生认识,病友支持及视频动画的应用可使患者更明确、深刻地认知胃癌及ESD 治疗、护理在疾病转归中的作用,减轻疾病不确定感,正确、积极对待治疗,有利于治疗依从性的提升。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一对一解释、指导示范,并增加主刀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可使患者更充分地认识自身手术情况,减少陌生感,促进医患配合的影响,进一步提升治疗依从性,促进手术及术后治疗的顺利开展,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出院前还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院外护理指导,强调定期复诊监督,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远期预后。

    综上所述,胃癌ESD 治疗患者中采取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提升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治疗的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后期研究、扩大样本量并延长观察时间,以充分分析行为转变理论对胃癌患者短期治疗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猜你喜欢出院胃癌依从性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现代临床医学(2021年3期)2021-07-16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甘肃科技(2020年20期)2020-04-13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年11期)2017-05-17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6年9期)2016-04-28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3期)2016-01-14第五回 痊愈出院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5年8期)2015-07-06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医学研究杂志(2015年9期)2015-07-01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4期)2015-03-11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20期)2015-03-01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西南军医(2015年1期)2015-01-22

    相关热词搜索:治疗 依从 胃癌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