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情书
  • 检讨书
  • 委托书
  • 保证书
  • 承诺书
  • 证明
  • 倡议书
  • 公证书
  • 悔过书
  • 意向书
  • 担保书
  • 请假条
  • 百花范文网 > 文书 > 倡议书 > 国开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论屈原的人格美_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怎么写

    国开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论屈原的人格美_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怎么写

    时间:2021-11-15 19:12:12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论屈原的人格美 内容提要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出身于和楚王同宗的没落贵族家庭,因其“博闻强志,明于治治乱,娴于辞令”,应对诸侯,后又任三闾大夫,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坚持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受到腐朽贵族集团子兰、靳尚等人的攻击,遭谗而去职。屈原是我国第一位借助诗的形式陈述其人格美的艺术家。他一生在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执着追求政治理想,毫不妥协的进行斗争,热爱和忠于祖国等方面表现了一种气势磅礴的人格美。一种执着追求和捍卫人类尊严的人格意识。屈原的人格精神的构建及积累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屈原 人格美 清高 悲壮 目 录 摘 要…………………………………………………………………………………………………1 关键词…………………………………………………………………………………………………1 一、政治追求——崇高美……………………………………………………………………………3 二、与邪恶势力斗争——峻洁美……………………………………………………………………4 三、服饰追求——完美 ………………………………………………………………………… …5 四、知识分子的万年楷模——清高美 ………………………………………………………………6 五、对香草美人的追求——象征美…………………………………………………………………6 六、以死报国——悲壮美……………………………………………………………………………7 参考文献………………………………………………………………………………………………8 论屈原的人格美 屈原精神作用于古代,也作用于当代。爱国主义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检验个人行为的试金石。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有人劝他离开楚国。凭他的才华和声望,列国君王都求之不得。诸侯争霸的战国时代,人才的流动具有广泛的市场。许多有识之士在本国得不到重用,便去列国谋求发展。特别是那批以游说为业的纵横家,朝秦暮楚,有奶便是娘。耿耿丹心的屈原却是“去国不忍”。他报国未遂,远离楚宫,仍“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愿离开生他养他的故土。屈原精神的伟大,在于他可以出走而坚决不走。“鸟飞返故乡,狐死必首丘”的爱国情怀,在他自身的行为中坚持不渝。

    对于屈原的人格,在历史上曾有不同的评价。有赞美他的,如:淮南王刘安《序离骚传》论屈原说:“蝉蜕污浊之中,浮游尘埃之外,嚼然泥而不滓。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里引用了这段话。后来,王逸也赞颂屈原说:“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1] 王逸.《楚辞章句序》[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5页 王国维则说:“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2] 王国维.《静安文集》[C]. 辽宁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168页 。也有批评他的如:班固在《离骚序》里表示异议,他说:“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沈江而死,亦贬絮狂狷景行之士。” 颜之推也说:“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3]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 .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12页 孟郊也说屈原“名参君子场,行为小人儒”。这些说法,褒贬不同,但都有较大的片面性。刘安的思想接近老子,旨在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在他的笔下,屈原成了一个超然于世俗的高士。班固和王逸用儒家的道德标准衡量屈原,班固认为他不合乎中庸之道,只能算是狂狷之士;
    王逸认为他质性忠贞清洁,可以称得上绝世超伦。他们的观点不同,评价也不一样,但都没有对屈原的人格作出全面恰当的说明。

    本文将屈原的人格美忠实的描绘出来,恳望屈原的光辉人格在今天能帮助人们向着美的境界飞腾。

    人格美是一种生命的理想境界,它值得人类当作生命的目标去追求,它象征着一个共同体在一个时代的基本信念。象孔孟、老庄、屈原都是理想人格的代表。屈原把整个生命都溶入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当中,他追求崇高的政治,与邪恶势力展开斗争,追求服饰完美,清高的人格和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然而,这些追求都不能如愿,他最终选择了已死报国。董楚平《从屈原之死谈到他的爱国、人格、气质》认为,坚持人格的完美是屈原自沉的主要原因。

    一、政治追求——崇高美 崇尚真理,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是人格美的基础,也是人格美的最高体现。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
    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一) 屈原一生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是“美政” 屈原的美政理想在群小包围的昏庸的楚王时期无法实现,于是诗人求索于另一个世界:“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诗人乘上白龙、金凤,不顾日暮途远,在太空开始漫游,诗人令羲合弭节,望舒前驱,飞廉后属,发轫苍梧,夕至县圃,饮马咸池,总辔扶桑,鸾皇、雷师、凤鸟随从左右,他这样上下求索,追求理想,不料只因一个小小的帝阍不给开门,令他对理想的探求落空;诗人又济白水,登阆风,游春宫,折琼枝,令丰隆乘云,蹇修为理,去求见宓妃,但是宓妃态度暧昧无礼,诗人只得“违弃而改求”;诗人改求简狄,但由于鸩鸠这样的奸险小人,导致诗人“欲远集而无所止”;求有虞之二姚,媒人嘴拙又没有成功。最后诗人不由得发出深深的慨叹:“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诗人在神境中一系列求女过程是他对君臣遇合的企盼与求索的象征,他求女的失败表现了他的政治悲剧,无论在天上或地上,都找不到实现理想的机会,得不到支持的慰藉。 所以《离骚》起笔不久就指出了楚国前途的危险:“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屈原希望楚王能够离开幽昧的小路而跟他走上国治民强的大道。因为屈原不但是一位诗人,而且更是一位政治家。他的政治理想包括两个方面:对内,他主张“美政”,即举贤授能,修明法度,改革政治,实行德政,缓和阶级矛盾;
    对外,他主张合纵抗秦,而以德政统一中国。为实现崇高的政治理想,他开始在这条道理上日夜奔波,不辞辛劳,诗中他写到: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二)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为了楚国的强盛,诗人奔走操劳,希望君王能赶上前代圣君的脚步,并主动承担起开路先锋的重任。诗人追求崇高的政治理想,遭到楚国一伙奸佞的阻挠,连楚怀王也疏远了他。但是,诗人的决心从未动摇。诗人反复表示: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独立不迁,横而不流,百折不挠,宁死不屈,是其崇高人格的体现,是其人格美的核心。信念是人格的支柱,只有确立了坚定不移的信念的人,才具有审美价值。美国思想家埃里希•费罗姆曾说:“信念与其说是一种特殊的信仰,毋宁说是一种分布于整个人格中的性格特征。”[1] 艾里希·弗洛姆(美).《爱的艺术》[M].京华出版社 2006年,第218页 屈原兼政治家与文学家于一身,政治家的头脑决定了他要为崇高的政治理想奋斗不息;
    放弃理想和信念也就等于放弃了人格。屈原一旦认定了崇高的政治理想,就始终如一,坚定不移,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人格美。

    二、与邪恶势力斗争——峻洁美  好修为常的屈原不能容忍丑恶,在政治斗争中他是一个无情的揭发者和批判者。屈原对于朝中小人作了大胆的揭露,如:“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已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指出这些小人偷乐、贪婪、嫉妒、工巧、追曲、周容的本性,这与诗人洁身自好、疾恶如仇、矢志不渝是不可调和的。对于楚王,他指出:“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可见楚王反复无常,忠奸不分,昏庸无能,这与诗人始终如一是不可调和的。面对黑暗的现实,诗人始终保持正直光明的品格,无论如何也不与他们同流合污。      同时从他对鮌的态度也可见一斑。女媭劝告屈原:“鮌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女媭把鮌看作一个正直无私而惨遭杀害的典型,以比喻屈原,劝告屈原不要走他的道路,这里可以看出,屈原是把鲧引为同调。从《山海经》中得知:鮌违背天帝的命令,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拯救人类,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表示的同情和赞扬,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崇高,屈原明知自己的结果会和鮌一样悲惨,但是      他决不屈已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  (一) 誓死不屈,用诗歌对奸党进行回击 战国末期,楚国黑暗腐败,贤者遭斥,奸臣横行,这就给屈原的政治道路罩上了灰色。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记载:“上官大夫与之(屈原)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原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上官大夫嫉贤妒能,楚王是非不分,这就断绝了屈原实现其政治理想的道路。后来,楚怀王的继承人顷襄王听信令尹子兰等人的谗言,把屈原放逐到更偏远的地区。屈原处在奸党的围攻之中,八面受敌,势单力薄,处境十分艰难。但他并没有低头屈服,而是用诗歌向奸党进行了有力的回击。他在《离骚》中这样勾画他们:“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面对众恶,诗人勇敢地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列举历史上的昏君,并指出其可悲的下场:“(浇)日康娱以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他总结了一条历史教训:“固乱流其鲜终兮”,以此警告统治者。诗人还热情地歌颂了历史上的明君,“夫惟圣哲以茂行兮,苛得用此下土”。一抑一扬,表明了诗人的鲜明态度,展示了与奸党斗争的决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峻洁的人格追求。

    (二) 顽强斗争,以诗明志 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说:“愤怒出诗人”。孔子主张“诗可以怨” [2] 孔子.《论语•阳货》[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6年版, 第324页 。富有顽强斗争精神的屈原则响亮提出“发愤以抒情”(《惜诵》)”。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及《报任安书》中对屈原的文学观进行了阐释。他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屈原“发愤以抒情”的文学观,直接来自于当时社会黑暗势力的重压,是“至于不得已而后发愤以抒其情”[3] 朱熹. 《楚辞集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第432页 。

    (三) 英勇顽强,捍卫尊严 屈原曾身兼内政外交重任,励精图治,渴望改革,渴望国富民强。但是,他“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以致一再遭受流放之苦,这使屈原内心深处郁结着强烈的愤嫉之情,这种感情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便以火山爆发之势喷薄而出。诗人上指苍天,下瞰大地,纵横驰骋。咏香草鲜花以颂君子,斥恶草臭叶以责小人。他还把矛头直指楚王。卖国贼、专权者、嫉妒者、诽谤者,统统成了他笔下鞭挞的对象。

    勇敢地与恶势力斗争,就是对人格尊严的捍卫;
    屈原不仅以杰出的作品向黑暗势力展开斗争,而且是如此英勇顽强,其人格美如日月,光照天下。

    三、服饰追求——完美 (一) 以花表心 屈原是一个非常注重仪表修饰的诗人,在他的作品中多次写到自己的服饰,他采用各种香花芳草做成衣裳和佩饰,表现了他对人格完美的执着追求。在《离骚》中写到:
    擥根木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矣,苟余情其信芳。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对服饰的追求从幼年就开始,并且一直兴趣不减,他在《涉江》中写到;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二) 以草表志 屈原和奸党小人的服饰追求是不同的,奸党小人也追求服饰美,他们是: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锃美之能当? 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

    可见,奸党小人是以丑为美的。屈原对美的追求标准与奸党的标准是方枘圆凿。对美的追求不同,体现了人格的不同。“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屈原的高尚与奸党小人的卑鄙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尽管屈原抱石沉沙,葬身江流,但其伟大人格光照千秋,万代景仰;
    奸党小人一时横行天下,却永遭后人唾弃。这就是人民的审判。

    服饰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郭沫若说:“衣裳是文化的象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从人们对服装的选择,可以窥测到他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的底蕴。”屈原对服饰的追求正表现了其对至善至美的不懈追求。

    (三) 以衣表魂 在屈原看来人格的完美需要许多方面的努力,而外美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有诸内必形其外,这样可以将一个人身上的各种美好品德显现出来,达到完美的境界。屈原生活在一个浓黑的社会里,高雅的服饰,烘托着他那高洁的气质和杰出的风貌,宛如一朵圣洁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又好像一棵挺拔刚劲的松柏,遭风雨而不折。屈原就是美的化身,就是人格完美的真实体现。从美学的意义上讲,屈原的仪表美是人类审美心理某种共性的显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四、知识分子的万年楷模——清高美 屈原把自己的政治理想称为“美政”,把理想中的君王称为“美人”,把理想中的贤才称为“众芳”,诗人为实现自己的美政理想,他坚持正义、洁身自好、习以为常,这种对美的追求用诗中句子,就是“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一) “清高”一词,本义是清洁高尚,不慕荣利 此词最早出自王逸的《楚辞章句》。王逸说:“凡百君子,莫不慕其(屈原)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闵其志焉”。后来杜甫在《咏怀古迹》(五)中说:“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可见,“清高”最早是用来评价屈原人格的,后专用来赞扬那些志趣高尚的伟人,是一个褒义词。

    屈原的清高思想在《离骚》中表现得很突出。如: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在其他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如《渔父》: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从以上诗歌可以看出,屈原的清高思想包含以下三点(1)崇高的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
    (2)对荣华富贵的蔑视;
    (3)对世俗观念的鄙弃。

    (二) 屈原清高思想的产生有其社会基础 屈原生活的社会是一个泯灭个性的社会,谁要想在仕途上站稳脚跟,必须放弃高尚的人格。诗人的悲剧就在于他想在坚持高尚人格的同时获得政治上的成功,他宁死也不愿意把自己从高尚降为卑污,结果只能是“抱香而死”。因此,黑暗的社会现实是产生清高思想的土壤。屈原的“独醒”、“独清”反衬出周围环境的险恶污浊。屈原的清高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代的知识分子。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都是对这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清高成为封建社会中反抗邪恶的武器,维护人格的盾牌,虽然它会导致消极。

    当然,屈原的清高与庄子的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清代钱澄之把屈、庄相提并论,说“庄屈无二道”[1] 钱澄之.《庄屈合诂·唐序》[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53页 ,实是一大误解。屈原的清高思想是建立在坚持正义、爱国爱民的基础之上的,既包含着浓厚的忧患意识,又包含着与邪恶势力进行抗争的精神,其人生态度是积极入世的。他说: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然遭受坎坷历尽蹭蹬,却对人生表现出极大的热爱。庄子则主张生不如死、逃避矛盾,追求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生活,其人生态度是消极遁世的。二者相比,泾渭分明。至于后世一些人,借清高之名,或独善以明哲保身,或隐逸以沽名钓誉,或啸吟以孤芳自赏,像孔稚珪在《北山移文》中所讽刺的那种“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的假清高之士,只能令人作呕,其人格与屈原相比实有天壤之别。

    五、对香草美人的追求——象征美 (一)司马迁赞屈原道:“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离骚》在写作上常常以香草美人代表美好的政治制度和高尚的人品。在诗人眼里,各种香草显得那么可爱,诗人爱香草几乎到了成癖的程度。“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王逸说:“行清洁者佩芳。”张德纯说:“芳秋而弥烈,君子佩之,所以像德,篇中香草,取譬甚繁,指各有属。”这充分说明了香草的喻义以及它与人格美的关系。

    当时的楚国,君昏臣奸,政治黑暗。屈原遭嫉受压,只能通过香草来表达自己美好的追求。诗人种植了大片的香草。“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其目的是“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刘献廷在《离骚经讲录》[2] 刘献廷.《屈原研究论文集》[C]. 长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123页 中说:“当屈子立志之日,岂为独善一身,只完一己之事而已哉?欲使香泽遍薰天下,与天下之人共处于芝兰之室也。”屈原欲使多数人都具有高尚的人格,充分表现了诗人的群体意识。“尚正直则是促进和巩固个人和集体幸福的。”[3] 爱克曼(德).《歌德谈话录》[M].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76年第654页 可悲的是,这些经过诗人费尽心血培植的香草,经不住淫风恶雨的侵袭而竞相变节变质。

    (二)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但是,诗人并不随波逐流,而是立志不变。

    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

    《离骚》中多处提到美女。前人大多认为美女代指明君贤臣。王逸说:“女以喻臣。”李陈玉认为:“言求女者,求贤君之譬也。”[4] 游国恩.《〈离骚〉纂义》[M].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2年版,第765页 我认为美女就是指具有高尚品格、具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屈原想寻求一个与自己一样既有美好之心灵又有动人之仪表的人,来共同鼓励。然而找来找去,总不能如愿。

    诗人对香草美人的追求,不仅表现了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审美追求。屈原的人格美并非抽象的,而是具体渗透并表现在诗人的各种生活方式上。通过对香草美人的追求,诗人的人格立体化了。屈原的人格之所以是美的,首先是其心灵的伟大,然后我们才倍觉其美,他的追求、爱好无不打上美的烙印。

    六、以死报国——悲壮美  屈原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也有明于治乱的经天纬地之才,既然不容于楚国,他当然会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年华易逝,如借灵氛之口说出的:“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之不芳。”他也曾徘徊,能否离开祖国另谋出路,在那个时代,诸侯争霸急需治国人才,朝秦暮楚的士人不止一个,他满可以另谋用武之地,屈原最终是如何选择的呢,且看《离骚》最后部分,诗人上天下地索求不遂的情况下,经灵氛与巫咸的劝勉,诗人打算离开楚国,去寻找明主贤君,“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于是八龙御驾,旗帜飘扬,《九歌》高奏,《韵舞》翩翩,诗人真的要远走高飞了。但诗人在太空中看见了他的故乡:“陟升皇之赫戏兮,      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这时仆夫悲伤,驷马徘徊,车驾不能前行了,怎么能离开自己的祖国?祖国啊,即无法留,又不可去,诗人最后还是选择了“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只好以死殉国了。      诗人所虑所思,所作所为基于他的爱国情深、怀乡情切,履行了他“独立不迁”的做人准则。  《史记•屈原列传》载:“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在《离骚》中,也能找出许多诗句说明他早就做好了死的准备。如: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在“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楚国,摆在屈原面前有三条路:一是同流合污;
    二是远走他国;
    三是以死报国。第一条路屈原是绝对不走的。第二条路是可行的。司马迁说:“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反复考虑过,别人也劝他走这条路。但是,强烈的爱国之情终于使他选择了第三条路。《离骚》字里行间就流露出以死报国的决心。屈原的死,主要是因为“美政”理想不能实现,楚国毫无希望。秦兵入侵,都城失陷,屈原只有选择和楚国共存亡。

    结论:屈原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屈原的人格美是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又充分展现主体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屈原以天下为己任,一旦认准目标,便勇往直前,这是他人格美的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1] 王逸.楚辞章句序[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5 [2] 王国维.静安文集[C].大连:辽宁教育出版社 ,1982.6 [3] 郭绍虞. 中国历代文论选[M] .中华书局, 1962.7 [4] 艾里希·弗洛姆(美).爱的艺术[M].上海:京华出版社, 2006.3 [5] 孔子.论语•阳货[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6.5 [6] 朱熹. 楚辞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2 [7] 钱澄之.庄屈合诂·唐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10 [8] 刘献廷.屈原研究论文集[C].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3 .8 [9] 爱克曼(德).歌德谈话录[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76 .7 [10] 游国恩. 离骚〉纂义[M].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2.8

    相关热词搜索:屈原 电大 毕业论文 国开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论屈原的人格美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怎么写 汉语言文学论文新颖选题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

    国开电大2020建筑构造 国开电大《文学英语赏析》网上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国开电大《金融企业会计》形考任务完整版答案 国开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网上形考、期末机考试题及答案 国开电大专科《旅游经济学》网上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国开电大专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网上形考试题及答案 国开电大专科《程序设计基础》形考任务1至4试题及答案 国开电大专科《网络实用技术基础》网上形考、期末机考试题及答案 国开电大中级财务会计期末 国开电大基础会计形考任务一答案 国开电大形势与政策答案 国开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谈《蛇神》在蒋子龙创作整体中的变化 国开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论屈原的人格美 国开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论林黛玉的处世态度 国开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论纳兰容若悼亡词的艺术特色 国开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国家赔偿之精神赔偿 国开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浅析精神损害赔偿 国开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议法官责任追究制度 国开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论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存在问题及对策 国开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国开电大法律法规 国开电大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2答案 国开电大管理学基础第九章本章自测题答案 国开电大管理学基础第十章本章自测题答案 国开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选择题题库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纸质考试单项选择题题库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纸质考试多项选择题题库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纸质考试简答题题库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纸质考试辨析题题库 国开电子商务概论 国开电工电子技术机考 国开电气传动与调速系统 国开电气传动与调速试卷 屈原 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 屈原为什么投河而死100字 屈原为什么投河而死20字 屈原为什么投河而死一句话 屈原为什么投河而死为什么吃粽子 屈原为什么投河而死故事 屈原为什么投河而死的诗 屈原为什么投河而死端午节 屈原为什么投河而死简介 屈原为什么投河而死视频 屈原创作的个金句 屈原故里简介 屈原昭君故里宣传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