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情书
  • 检讨书
  • 委托书
  • 保证书
  • 承诺书
  • 证明
  • 倡议书
  • 公证书
  • 悔过书
  • 意向书
  • 担保书
  • 请假条
  • 百花范文网 > 文书 > 证明 > 2023年度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1篇

    2023年度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1篇

    时间:2024-02-23 18:11:04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1篇,供大家参考。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1篇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篇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1)(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

    (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篇2

    考点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集合部分一般以选择题出现,属容易题。重点考查集合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近年的试题加强了对集合计算化简能力的考查,并向无限集发展,考查抽象思维能力。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利用几何的直观性,并注重集合表示方法的转换与化简。简易逻辑考查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直接考查命题及其关系、逻辑联结词、“充要关系”、命题真伪的判断、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否定等,二是在解答题中深层次考查常用逻辑用语表达数学解题过程和逻辑推理。

    考点二:函数与导数

    函数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为载体针对性考查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函数的性质、函数与方程、基本初等函数(一次和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幂函数)的应用等,分值约为10分,解答题与导数交汇在一起考查函数的性质。导数部分一方面考查导数的运算与导数的几何意义,另一方面考查导数的简单应用,如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与最值等,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属于容易题和中档题,三是导数的综合应用,主要是和函数、不等式、方程等联系在一起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如一些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方程根的个数问题、不等式的证明等问题。

    考点三: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一般是2道小题,1道综合解答题。小题一道考查平面向量有关概念及运算等,另一道对三角知识点的补充。大题中如果没有涉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可能就是一道和解答题相互补充的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或三角恒等变换的题目,也可能是考查平面向量为主的试题,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向量重点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及应用,向量与直线、圆锥曲线、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等结合,解决角度、垂直、共线等问题是“新热点”题型。

    考点四:数列与不等式

    不等式主要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组和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的应用等,通常会在小题中设置1到2道题。对不等式的工具性穿插在数列、解析几何、函数导数等解答题中进行考查。在选择、填空题中考查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的灵活应用,一道解答题大多凸显以数列知识为工具,综合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们都属于中、高档题目。

    考点五: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一是考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直观图与三视图;二是考查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三是考查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线面平行与垂直、求空间角等(文科不要求)。在高考试卷中,一般有1~2个客观题和一个解答题,多为中档题。

    考点六:解析几何

    一般有1~2个客观题和1个解答题,其中客观题主要考查直线斜率、直线方程、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的定义应用、标准方程的求解、离心率的计算等,解答题则主要考查直线与椭圆、抛物线等的位置关系问题,经常与平面向量、函数与不等式交汇,考查一些存在性问题、证明问题、定点与定值、最值与范围问题等。

    考点七:算法复数推理与证明

    高考对算法的考查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或给解答题披层“外衣”。考查的热点是流程图的识别与算法语言的阅读理解。算法与数列知识的网络交汇命题是考查的主流。复数考查的重点是复数的有关概念、复数的代数形式、运算及运算的几何意义,一般是选择题、填空题,难度不大。推理证明部分命题的方向主要会在函数、三角、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方面,单独出题的可能性较小。对于理科,数学归纳法可能作为解答题的一小问。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篇3

    第一、高考数学中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但是这个分布重点还包含两个分析就是二次方程的分布的问题,这是第一个板块。

    第二、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

    重点考察三个方面:一个是划减与求值,第一,重点掌握公式,重点掌握五组基本公式。第二,是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里重点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第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难度比较小。

    第三、数列。

    数列这个板块,重点考两个方面:一个通项;一个是求和。

    第四、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在里面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证明;一个是计算。

    第五、概率和统计。

    这一板块主要是属于数学应用问题的范畴,当然应该掌握下面几个方面,第一……等可能的概率,第二………事件,第三是独立事件,还有独立重复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六、解析几何。

    这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是整个试卷里难度比较大,计算量的题,当然这一类题,我总结下面五类常考的题型,包括:

    第一类所讲的直线和曲线的位置关系,这是考试最多的内容。考生应该掌握它的通法;

    第二类我们所讲的动点问题;

    第三类是弦长问题;

    第四类是对称问题,这也是2008年高考已经考过的一点;

    第五类重点问题,这类题时往往觉得有思路,但是没有答案,

    当然这里我相等的是,这道题尽管计算量很大,但是造成计算量大的原因,往往有这个原因,我们所选方法不是很恰当,因此,在这一章里我们要掌握比较好的算法,来提高我们做题的准确度,这是我们所讲的第六大板块。

    第七、押轴题。

    考生在备考复习时,应该重点不等式计算的方法,虽然说难度比较大,我建议考生,采取分部得分整个试卷不要留空白。这是高考所考的七大板块核心的考点。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篇4

    1.带个量角器进考场,遇见解析几何马上可以知道是多少度,小题求角基本马上解了,要是求别的也可以代换,大题角度是个很重要的结论,如果你实在不会,也可以写出最后结论。

    2.圆锥曲线中最后题往往联立起来很复杂导致算不出,这时你可以取特殊值法强行算出过程就是先联立,后算代尔塔,用下韦达定理,列出题目要求解的表达式,就ok了。

    3.空间几何证明过程中有一步实在想不出把没用过的条件直接写上然后得出想不出的那个结论即可。如果第一题真心不会做直接写结论成立则第二题可以直接用!用常规法的同学建议先随便建立个空间坐标系,做错了还有2分可以得!

    4.立体几何中,求二面角b-oa-c的新方法。利用三面角余弦定理。设二面角b-oa-c是oa,aob是,boc是,aoc是,这个定理就是:cosoa=(cos-coscos)/sinsin。知道这个定理,如果考试中遇到立体几何求二面角的题,套一下公式就出来了。

    5.数学(理)线性规划题,不用画图直接解方程更快

    6.数学最后一大题第三问往往用第一问的结论

    7.数学(理)选择填空图形题,按比例画图有尺子量,零基础直接秒,所以尺子真有用。

    8.数学选择不会时去除最大值与最小值再二选一,高考题百分之八十是这样。

    9.超越函数的导数选择题,可以用满足条件常函数代替,不行用一次函数。如果条件过多,用图像法秒杀。不等式也是特值法图像法。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篇5

    什么是不等式?

    一般地,用纯粹的大于号“>”、小于号“b,b>a

    ②传递性:a>b,b>ca>c

    ③可加性:a>b a + c>b + c

    ④可积性:a>b,c>0,ac>bc

    ⑤加法法则:a>b,c>d,a + c>b + d

    ⑥乘法法则:a>b>0,c>d>0,ac>bd

    ⑦乘方法则:a>b>0,an>bn(n∈N)

    ⑧开方法则:a>b>0

    数学知识点2、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定理:

    (1)如果a、b∈R,那么a2 + b2 ≥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

    (2)如果a、b∈R+,那么(当且仅当a=b时等号)推广:

    如果为实数,则重要结论

    (1)如果积xy是定值P,那么当x=y时,和x+y有最小值2;

    (2)如果和x+y是定值S,那么当x=y时,和xy有最大值S2/4。

    数学知识点3、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

    比较法:比较法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当不等式的两边的差能分解因式或能配成平方和的形式,则选择作差比较法;当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正数且它们的商能与1比较大小,则选择作商比较法;碰到绝对值或根式,我们还可以考虑作平方差。

    综合法:从已知或已证明过的不等式出发,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欲证的不等式。综合法的放缩经常用到均值不等式。

    分析法:不等式两边的联系不够清楚,通过寻找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逐步将欲证的不等式转化,直到寻找到易证或已知成立的结论。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篇6

    一、直线与方程高考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交角;点到直线的距离;

    考试要求: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直线与方程

    课标要求: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3.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4.会用代数的方法解决直线的有关问题,包括求两直线的交点,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求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及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等。

    要点精讲:

    1.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α= 0°。

    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0°≤α<180°。 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 α= 90°。

    2.直线的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也就是k = tanα

    (1)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α=0°,k = tan0°=0;

    (2)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α= 90°,k 不存在。

    由此可知,一条直线l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不一定存在。

    3.过两点p1(x1,y1),p2(x2,y2)(x1≠x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若x1=x2,则直线p1p2的斜率不存在,此时直线的倾斜角为90°)。

    4.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1)若l1,l2均存在斜率且不重合:

    ①;②

    注: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

    (2)

    若A1、A2、B1、B2都不为零。

    注意:若A2或B2中含有字母,应注意讨论字母=0与0的情况。

    两条直线的交点:两条直线的交点的个数取决于这两条直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的个数。

    5.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确定直线方程需要有两个互相独立的条件,确定直线方程的形式很多,但必须注意各种形式的直线方程的适用范围。

    直线的点斜式与斜截式不能表示斜率不存在(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两点式不能表示平行或重合两坐标轴的直线;截距式不能表示平行或重合两坐标轴的直线及过原点的直线。

    6.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1)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一般地,将两条直线的方程联立,得方程组

    若方程组有唯一解,则两条直线相交,解即为交点的坐标;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直线无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平行。

    (2)两点间距离

    两点P1(x1,y1),P2(x2,y2)间的距离公式

    特别地:轴,则、轴,则

    (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4)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若,则:

    注意点:x,y对应项系数应相等。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篇7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P(n),有如下步骤:

    (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时命题成立。n0对于一般数列取值为0或1,但也有特殊情况;

    (2)假设当n=k(k≥n0,k为自然数)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综合(1)(2),对一切自然数n(≥n0),命题P(n)都成立。

    第二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

    对于某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P(n),

    (1)验证n=n0时P(n)成立;

    (2)假设n0≤n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篇8

    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

    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

    (1)用简单随机抽样从含有N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个体时任一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XXX;在整个抽样过程中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XX。

    (2)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是,逐个抽取,且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3)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与公平性,是其他更复杂抽样方法的基础。

    (4)简单随机抽样是不放回抽样;它是逐个地进行抽取;它是一种等概率抽样。

    简单抽样常用方法:

    (1)抽签法:先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共有N个)编号(号码可从1到N),并把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号签可用小球、卡片、纸条等制作),然后将这些号签放在同一个箱子里,进行均匀搅拌,抽签时每次从中抽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适用范围:总体的个体数不多时优点:抽签法简便易行,当总体的个体数不太多时适宜采用抽签法。

    (2)随机数表法:随机数表抽样“三步曲”:第一步,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第二步,选定开始的数字;第三步,获取样本号码概率。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篇9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⒉写出点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⒌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⒈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⒉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篇10

    高中数学(文)包含5本必修、2本选修,(理)包含5本必修、3本选修,每学期学**两本书。

    必修一:1、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这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2、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必修二:1、立体几何(1)、证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平行(2)、求解:主要是夹角问题,包括线面角和面面角

    这部分知识是高一学生的难点,比如:一个角实际上是一个锐角,但是在图中显示的钝角等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的立体意识较强。这部分知识高考占22---27分

    2、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3、圆方程:

    必修三:1、算法初步:高考必考内容,5分(选择或填空)2、统计:3、概率:高考必考内容,09年理科占到15分,文科数学占到5分

    必修四:1、三角函数:(图像、性质、高中重难点,)必考大题:15---20分,并且经常和其他函数混合起来考查

    2、平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必修五:1、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高考中理科占到22分左右,文科数学占到13分左右2、数列:高考必考,17---22分3、不等式:(线性规划,听课时易理解,但做题较复杂,应掌握技巧。高考必考5分)不等式不单独命题,一般和函数结合求最值、解集。

    文科:选修1—1、1—2

    选修1--1:重点:高考占30分

    1、逻辑用语:一般不考,若考也是和集合放一块考2、圆锥曲线:3、导数、导数的应用(高考必考)

    选修1--2:1、统计:2、推理证明:一般不考,若考会是填空题3、复数:(新课标比老课本难的多,高考必考内容)

    理科:选修2—1、2—2、2—3

    选修2--1:1、逻辑用语2、圆锥曲线3、空间向量:(利用空间向量可以把立体几何做题简便化)

    选修2--2:1、导数与微积分2、推理证明:一般不考3、复数

    选修2--3:1、计数原理:(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掌握这部分知识点需要大量做题找规律,无技巧。高考必考,10分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不单独命题3、统计:

    高考的知识板块

    集合与简单逻辑:5分或不考

    函数:高考60分:①、指数函数 ②对数函数 ③二次函数 ④三次函数 ⑤三角函数 ⑥抽象函数(无函数表达式,不易理解,难点)

    平面向量与解三角形

    立体几何:22分左右

    不等式:(线性规则)5分必考

    数列:17分 (一道大题+一道选择或填空)易和函数结合命题

    平面解析几何:(30分左右)

    计算原理:10分左右

    概率统计:12分----17分

    复数:5分

    推理证明

    一般高考大题分布

    1、17题:三角函数

    2、18、19、20 三题:立体几何 、概率 、数列

    3、21、22 题:函数、圆锥曲线

    成绩不理想一般是以下几种情况:

    做题不细心,(会做,做不对)

    基础知识没有掌握

    解决问题不全面,知识的运用没有系统化(如:一道题综合了多个知识点)

    心理素质不好

    总之学**数学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学**方法:1、笔记:记老师讲的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尤其是数列性质,课本上没有,但做题经常用到 2、错题收集、归纳总结

    高一年级

    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必修二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必修三

    第一章 算法初步

    第二章 统计

    第三章 概率

    必修四

    第一章 三角函数

    第二章 平面向量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二)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由于集合、函数等内容比较抽象,三角函数在高考中占据重要地位,平面向量又是高考中数学必考内容,教师在备课组协作的基础上应注意对各章知识的重难点的讲解和释疑,减轻学生自学的压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首先,在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初步知识以及与其它内容的密切联系。它们是学**、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是高中数学学**的出发点。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中出现的集合语言,使学生更好的使用集合语言表述数学问题,并且可以使学生运用集合的观点,研究、处理数学问题。因此集合的基本概念、函数等有关内容是教师重点讲解的内容。

    其次,函数作为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教师应注意运用有关的概念和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指数与对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联系实际的引入问题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某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三,通过对三角函数的学**,学生将进一步了解符号与变元、集合与对应、数形结合等基本的数学思想在研究三角函数时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式子与图形的变化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划归、类比、平行移动、伸长和缩短等常用的基本方法的学**,使学生在学**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第四,学**平面向量,不但应注意平面向量基本知识的讲解,更要充分挖掘平面向量的工具作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明确研究方向,使学生学会交流,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第五、在学**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重点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严格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逐步掌握解决空间几何体的相关问题。

    第六、要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教学中,帮助学生经历如下的过程:首先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要素及其关系,进而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处理代数问题;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这种思想应贯穿平面解析几何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不断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第七、在学**算法初步、统计等内容的时候,要注意顺序渐进,不可追求一步到位,特别要注意其思想的重要性。

    高二年级

    必修五

    第一章 解三角形

    第二章 数列

    第三章 不等式

    选修1-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

    第一章 统计案例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第四章 框图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

    第一章 计数原理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三章 统计案例

    (二)教学要求

    高二上

    必修5

    学生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发现并掌握三角形中的边长与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认识到运用它们可以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在本模块中,学生将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两种数列模型,探索并掌握它们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感受这两种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不等关系与相等关系都是客观事物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建立不等观念、处理不等关系与处理等量问题是同样重要的。在本模块中,学生将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认识基本不等式及其简单应用;体会不等式、方程及函数之间的联系。

    选修1—1(文科)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学**常用逻辑用语,体会逻辑用语在表述和论证中的作用,利用这些逻辑用语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更好地进行交流。

    在必修课程学**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基础上,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圆锥曲线与方程,了解圆锥曲线与二次方程的关系,掌握圆锥曲线的基本几何性质,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通过大量实例,经历由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刻画现实问题,理解导数的含义,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应用导数探索函数的单调、极值等性质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感受导数在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体会微积分的产生对人类文化发展的价值。

    选修2-1(理科)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简称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学**常用逻辑用语,体会逻辑用语在表述和论证中的作用,利用这些逻辑用语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交流。

    在必修阶段学**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基础上,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圆锥曲线与方程,了解圆锥曲线与二次方程的关系,掌握圆锥曲线的基本几何性质,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结合已学过的曲线及其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学**平面向量的基础上,把平面向量及其运算推广到空间,运用空间向量解决有关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图形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空间想像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篇11

    函数、导数

    1、函数的单调性

    (1)设x1、x2[a,b],x1x2那么

    f(x1)f(x2)0f(x)在[a,b]上是增函数;

    f(x1)f(x2)0f(x)在[a,b]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f(x)0,则f(x)为增函数;若f(x)0,则f(x)为减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都有f(-x)=f(x),则f(x)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都有f(x)f(x),则f(x)是奇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解三角形公式: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余弦定理:a2=b2+c2-2bc__cosA

    sin(A+B)=sinC

    sin(A+B)=sinAcosB+sinBcosA

    sin(A-B)=sinAcosB+sinBcosA

    sin2A=2sinAcosA

    cos2A=2(cosA)2-1=(cosA)2-(sinA)2=1-2(sinA)2

    tan2A=2tanA/[1-(tanA)2]

    (sinA)2+(cosA)2=1

    常用的诱导公式有以下几组:

    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2kπ+α)=sinα(k∈Z)cos(2kπ+α)=cosα(k∈Z)tan(2kπ+α)=tanα(k∈Z)cot(2kπ+α)=cotα(k∈Z)

    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

    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

    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

    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

    公式六: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

    相关热词搜索:知识点 高考数学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职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技能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广东春季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及解题思路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双曲线知识汇总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文科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百度网盘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

    广东春季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技能高考专题:Access中的SQL语句(1) 技能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 知识点11 知识点15 知识点16 知识点18 知识点19 知识点4 知识点6 知识点8 知识点9 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图解 知识点总结(知识点填空) 知识点整理 高考数列10大题型 高考数列大题20道 高考数学 高考数学-圆锥曲线简化计算技巧 高考数学-概率统计题库 高考数学-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考数学全套知识点(通用版) 高考数学圆锥曲线 高考数学怎么考130 高考数学新课标 高考数学湖北卷 高考数学湖南卷 高考数学真题 高考数学知识点大全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文科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及解题思路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双曲线知识汇总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考数学答案 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大纲版)(含解析版) 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含解析版) 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含解析版)11版 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大纲版)(含解析版) 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含解析版) 高考数学辽宁卷 高职高专 高职高专自我鉴定